颈总动脉内膜增厚的境界

接下来说说怎么看懂玄机重重的颈动脉超声报告。一般来说,报告单分为三个版块,一个是各种具体的数值,包括血管内径的大小,中内膜厚度,血流速度和阻力等。第二个版块块就是具体的描述,包括血管内膜有没有硬化,有没有发现斑块,血流有没有湍流。第三就是报告结论,一般有正常,或者颈动脉硬化表现,或者颈动脉硬化合并有斑块形成,或者颈动脉狭窄甚至完全闭塞等情况。
第一个版块中(见下图),我们要看懂,主要就是搞清楚几个英文缩写:CCA就是颈总动脉,ICA就是颈内动脉,ECA就是颈外动脉。如果前面有一个字母L,那就代表是左侧的,如果是R那就是 右侧的。例如L--CCA那就是指左侧颈总动脉。Vmax这个是最快血流速度,PI这个是搏动指数,RI呢就是阻力指数。IMT是内膜中层厚度。这个只要是学过一丁点英文,就很容易理解。
那么这么多指标,哪个最重要,我们医生第一关注的就是IMT,也就是这个内膜中层厚度,这个是代表在超声检查下发现动脉内膜的增厚情况,常常是动脉硬化的早期表现。现在这个指标已经被列为心血管风险分层中的靶器官损害中,只要它增厚了,那就提示动脉硬化了,心血管风险就增高了。那么正常值是多少,目前的看法是如果这个IMT超过1.0mm,那就是内膜增厚,如果局限性增厚超过1.5mm,那就定义为斑块形成。
至于那些个内径大小,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最大血流速度,我们可以先不管他,这些都是计算是否有颈动脉狭窄的参数。不是超声医生,也记不住这些参数的具体正常值,这些数值测出来之后,会通过一些程序来计算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订阅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点击关注或者查找公众号“一心健康”分享如果你喜欢,请分享,转发。一起来,更精彩更多精彩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查看历史消息或者登录一心健康网一心健康(gh_b6539edc992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内心体验----真正的情趣雪山和缠绕着的云哟,让我魂牵梦绕!
随后的几天,我们在丽江古城,束河古镇游荡。到处是或真或假的古式建筑和观光客、假装文艺青年的高人了解了心脏运动康复的好处,好了,该开始运动了,可是做什么运动了,多长时间一次,在谈心脏康复治疗的好处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原则:从富宁出发往丘北普者黑,一路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散布有着婉转千回的接上期
正是如此,部分自我意识强烈的人们,就像黑屋子里的先醒者,所谓康复,简单的说就是恢复健康。可是如何恢复健康,在人类发展不同的阶段,到这里,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简单结论:对于冠心病的低危人群
我们享受者、沉迷着与网络,与陌生人共同看戏的生活,可是和真实的人的交流却变得越来越困难。我们对于冠脉CT,对于普通人来说,最最关心的就是它到底准不准!
一心漫思,这是一个新栏目。医学可以治疗身体上的疾病,而无法治疗内心的脆弱,丑陋。这也是众多曾经本网站的所有文章都是我本人在业余时间,一点一滴,就像蚂蚁搬家一样独立完成,第三部分就是超声报告,最常见的一下几种结论,一个正常,一个是双侧颈动脉硬化超声改变......
心悸,简单的理解,就是心慌,“悸”,这个字太过于春秋笔法,语之不焉。其实每个人,每种疾病有不同心悸发作时,如果心率并不快,那就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接上期
单腔起搏器只有一根电极,电极一般是放在右心房或者右心室,这是功能最简单的一种。如果放在心房
双腔起搏器,
这是临床上安装最多的一种起搏器。英文缩写叫DDD,第一个D代表双(double)接上期
所以心悸发作当时的心电图非常重要,但是麻烦的是,许多朋友的心悸是非常短暂的,数分钟,就算是半个双腔心脏起搏器是临床最常见的起搏器,曾经被认为是起搏的终极解决版本!双腔起搏器问世以后,大家以为心动过缓,传导阻滞之类疾病的疾病已经完全解决了。心悸还有一种原因,就是病人在休息的时候心跳慢,在活动的时候心跳也慢,颈动脉是一个粗略的说法,其实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非常对不起,前一段时间休假,和家人外出旅游,到现在才更新。旅游让我们的心越飞越远接下来说说怎么看懂玄机重重的颈动脉超声报告。在大家的一大叠医院检查报告单里面,可能会有一张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报告单gh_b6539edc9920由专业心血管内科医师向大众介绍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的医学科普知识。依托一心健康网()专业知识内容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b6539edc9920由专业心血管内科医师向大众介绍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的医学科普知识。依托一心健康网()专业知识内容CT解剖_颈部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CT解剖_颈部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9.4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图文】2014-颈部局部解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14-颈部局部解剖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6.7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颈部应用解剖(1)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颈部应用解剖(1)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4.2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转载]局部解剖学复习参考
Q1:大隐静脉起止、行程、属支:
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缘,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汇入处称隐股点。
大隐静脉的五个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Q2:股前群肌的名称、位置、起止和作用
股前群肌肉包括:缝匠肌和股四头肌(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内/外侧肌)。缝匠饥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用于屈髋、屈膝;股四头肌汇成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用于伸膝。
Q3:股三角位置、境界和内容物
股三角的上界是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表面覆以阔筋膜,底凹陷,由外向内依次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
补充:阔筋膜在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处形成一个卵圆形的薄弱区,成为隐静脉裂孔(卵圆窝),其表面覆盖一层多孔的疏松结缔组织膜,称为筛筋膜或外筛板。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伸并包绕股A、股V上段的筋膜成为股鞘,由外向内依次为股A、股V和股管。股疝即是因小肠进入股管盲端透过隐静脉裂孔突出而发生嵌顿。
Q4:小腿前群肌和外侧群肌的名称、排列和作用
Q5:臀大肌、梨状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臀大肌起于髂骨翼外面、骶骨背侧、骶结节韧带,止于臀肌粗隆和髂胫束,用于伸髋。
梨状肌起于2—4骶前孔外侧,止于股骨大转子,用于外展、外旋髋关节。
Q6:梨状肌上下孔的神经血管及其排列顺序:
(由外向内)坐骨N,股后皮N,臀下N,臀下A、V,阴部内V、A、和阴部N。
Q7: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及其在股后部的行程
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因人而异,可分为3种情况7种类型:常见型:坐骨神经以一总干从梨状肌下孔出盆;典型高分支型:坐骨神经在盆内即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前者出梨状肌下孔,后者从梨状肌纤维中穿出;其他类型:包括:坐骨神经总干下哦那个梨状肌中间或梨状肌上孔出盆;坐骨神经在盆内分支,但分支出盆位置不典型;骶丛根穿梨状肌后吻合成坐骨神经等。
出盆后,至臀大肌深面,经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中点稍内侧处下降入股后区,临床上常用此处为坐骨神经压痛点的检查位置。
Q8:小隐静脉的起止、行程和注入部位
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外侧端,经外踝后下方延伸至小腿后面,伴腓肠神经沿正中线上行,至腘窝下角穿腘筋膜进入腘窝,上升一段后注入腘静脉.
Q9:腘窝的境界、内容物及毗邻关系
境界:上外侧界:股二头肌腱
上内侧界:半腱肌、半膜肌
下外侧界:腓肠肌外侧头
下内侧界:腓肠肌内侧头
内容物及毗邻关系:(由浅至深)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腓总神经、腘深淋巴结等
Q10:小腿后群浅层肌的名称起止和作用
Q11:踝管的组成内容及排列
踝管内容物由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A、V和胫N,趾长屈肌腱。踝管便狭窄时,压迫其内容物,形成“踝管综合征”
Q12:胸大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
胸大肌起于锁骨内侧端、胸骨及上6肋软骨,止于肱骨大结节嵴。用于上臂内收内旋和前屈。
Q13:腋窝的境界、内容及毗邻关系(P133、134)
腋窝由1顶(锁骨、1肋、肩胛骨上缘)、1底(皮肤和浅深筋膜)和前壁(皮肤、浅深筋膜、胸大小肌、胸锁筋膜)、后(皮肤、浅深筋膜、肩胛下肌、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前锯肌、上4肋及肋间肌)、外侧()肱骨上段和喙肱肌及二头肌短头)4壁组成。
腋腔内有腋动脉、腋静脉、臂丛及其分支、腋淋巴结和丰富的疏松结缔组织。
Q14:腋A的分段及分支(P136、137)
腋A在第一肋外缘处接锁骨下A,经腋窝至背阔肌下缘续于肱A。按胸小肌的位置将腋A分为3段:(1)从第一肋外侧缘至胸小肌上缘,发出胸肩峰A。(2)在胸小肌的后方发出胸外侧A。(3)从胸小肌下缘至背阔肌下缘,发出肩胛下A和旋肱前、后A。
Q15: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的起止行程和注入部位(P141)
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桡侧,转至前臂前面,沿前臂桡侧、臂外侧上行,经三角肌和胸大肌之间的浅沟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肘正中静脉:
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尺侧,转至前臂前面,沿前臂尺侧、臂内侧上行,在臂下1/3处穿过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
Q16:肱二头肌的起止和作用(P146)
&肱二头肌的起点:(长头:肩胛骨关节盂上方,短头:肩胛骨喙突),止点:(桡骨粗隆),作用:(屈肘、前臂旋后)。
Q17:前臂前群肌各肌层的层次排列和作用(P150)
前臂前群肌共9块,位于尺、桡骨与前臂骨间膜前面,可分为浅深两层。浅层:从桡侧到尺侧为肱桡肌(屈肘、前臂旋转)、旋前园肌(屈肘、前臂旋转)、桡侧腕屈肌(屈肘、屈腕、手外展)、掌长肌(屈腕、紧张掌腱膜)和尺侧腕屈肌(屈腕、手内收),其深面为指浅屈肌(屈近侧指关节、掌指关节、腕)。深面:桡侧为拇长屈肌(屈拇指),尺侧为指深屈肌(屈远侧指关节、掌指关节、腕),两肌远侧深面为旋前方肌(前臂旋前)。
Q18: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分支分布(P143)
尺神经:自臂丛的内侧束发出,行于腋动脉和腋静脉之间,在臂上部与肱动脉伴行,约于臂部中点行向臂后方,在肱骨内上髁后方经尺神经沟进入前臂和手部。
正中神经:自臂丛的外侧束和内侧束分别发出外侧根和内侧根。两根共同夹持腋动脉向下合成正中神经的干。在臂上部行于肱动脉的外侧,约至臂中部越过肱动脉行于其内侧之前臂和手部。
Q19:腕管组成和通过结构(P154)
腕管: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等9条肌腱通过,分别是屈肌总腱鞘(尺侧囊)和拇长屈肌腱鞘(桡侧囊)包绕,两鞘均超过屈肌支持带近侧和远侧2.5cm,两鞘之间有正中神经通过,当腕骨骨折是可压迫正中神经引起腕管综合征。
Q20:正中神经、尺神经在手部的分支和分布(P158)
正中神经:紧贴腕横韧带深面入手掌,通过先发一个返支,绕屈肌支持带远侧缘行向近侧,多有桡动脉伴行,该支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诸肌。然后发出3支指掌侧总神经与同名动脉伴行至掌骨头处,各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动脉,分布于桡侧3个半指掌侧及中、远节背侧的皮肤,并有分支支配第1、2蚓状肌。
尺神经浅支:由尺神经通过屈肌支持带浅面后立即分出。浅支有分为两支:其中一支为至小指内侧缘的小指掌侧固有神经;另一支为指掌侧神经。后者有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行于第4、5指的相对缘,分布于尺侧一个半指的掌侧皮肤。
Q21:肱三头肌的起止和作用(P144)
肱三头肌位于彼得后面,有三个头,即长头、内侧头和外侧头。长头起于肩胛骨关节盂的下方,外侧头起于肱骨后面桡神经沟的外上方,内侧头起于桡神经沟的内下方;止于尺骨鹰嘴。主要作用是伸肘关节,长头尚可伸肩关节。
Q22:前臂后群肌各肌的层次排列和作用(P153)
前臂肌后群共有10块,分为浅、深两层。浅层肌:自桡侧向尺侧有桡侧腕长伸肌(伸、外展桡腕关节)、桡侧腕短伸肌(伸桡腕关节)、指伸肌(伸指、伸腕)、小指伸肌(伸小指、伸腕)和尺侧腕伸肌(伸、内收桡腕关节)。深层肌:旋后肌(前臂后旋)位于上外侧部,其余从桡侧向尺侧为拇长展肌(外展拇指及桡腕关节)、拇短伸肌(伸拇掌指关节)、拇长伸肌(伸拇指)和示指伸肌(伸示指)。
Q23:桡神经的行程和分支分布(P137)
起自臂丛后束,行向外下,在肱三头肌深面紧贴肱骨体中部后面沿桡神经沟向下外行,肌支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及前臂所有的伸肌,皮支分布于手背桡侧半背面的皮肤。
Q24:斜方肌、背阔肌和竖脊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斜方肌:(起于枕骨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棘突,止于锁骨、肩峰、肩胛冈,用于上提、下降、内收肩胛骨)
背阔肌:(起于下部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和髂嵴,止于肱骨小结节,用于肩关节后伸、旋内和内收)
竖脊肌:(起于骶骨背面、骶结节韧带、腰椎棘突、髂嵴后部、熊腰筋膜,止于肋骨、椎骨的横突和棘突以及颞骨乳突等,用于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是脊柱后伸,竖直去干)
Q25:三边孔和四边孔的组成和通过内容
三边孔(三边隙)的上下外侧界分别是:肩胛下肌和小圆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通过三边孔的结构是旋肩胛动、静脉。
Q26:听诊三角和腰上三角境界(P118、P120)
听诊三角:又称肩胛旁三角,位于肩胛骨下角的内侧,。下界为背阔肌的上缘,内侧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上外侧界为肩胛骨内侧缘的下部。
腰上三角:位于背阔肌深面,第十二肋下方。内侧界为竖脊肌的外侧缘,外侧界为腹内斜肌的后上缘,上界为第十二肋。
Q27:颈丛皮支的穿出点和分支分布(P22)
颈丛皮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位置表浅且相对集中,常为颈丛皮支阻滞麻醉的穿刺点。
分支分布:
A.枕小神经:它勾饶副神经,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升,分布至枕部及耳廓背面上部的皮肤。
B.耳大神经:为颈丛皮支中最大的分支,绕胸锁乳突肌后院浅出,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上行,分布至耳郭及腮腺区皮肤。
C.颈横神经:横过胸锁乳突肌中份,穿颈阔肌浅面向前,分布至颈前区皮肤。
D.锁骨上神经:分为三支行向外下方,在胸骨上缘出浅出,分布至颈前外侧部/胸前臂上部和肩部等处皮肤。
Q28: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的境界和内容(P28、P30)
颈动脉三角:境界: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
内容:1、动脉: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
2、静脉:面静脉、舌静脉和甲状腺上、中静脉。
3、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迷走神经。
4、二腹肌后腹:表面有耳大神经、下颌后静脉及面神经颈支;深面有颈内动、静脉,颈外动脉和末3对脑神经及颈交感干;上缘有耳后动脉、面神经及舌咽神经&
等;下缘有枕动脉和舌下神经。
肌三角:境界:位于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
内容:浅层有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深层有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在气管前筋膜深部有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和食管颈部等器官。
Q29: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P20)
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锁骨头与锁骨上缘之间为锁骨上小窝。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有颈丛皮支穿出,为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阻滞点
Q30:颈动脉鞘的组成及内容物的排列(P34)
颈动脉鞘上起颅底,下续纵隔。在鞘内全长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鞘内上部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行于其下部。在鞘的上部,颈内动脉居前内侧,颈内静脉在其后外方,迷走神经行于二者之间的后内方;在鞘的下部,颈内静脉位于前外侧,颈总动脉位于后内侧,二者之间的后外方有迷走神经。
颈动脉鞘浅面有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肩胛舌骨肌下腹、颈袢及甲状腺上、中静脉;鞘的后方有甲状腺下动脉通过,隔椎前筋膜有颈交感干、椎前肌和颈椎横突等;鞘的内侧有咽和食管颈部、喉和气管颈部、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侧叶等。
Q31:颈总动脉、颈外动脉的起止行程和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P20)
有乳突尖与下颌角连线的中点,右侧至右胸锁关节、左侧至左锁骨上小窝作一连线。。该线以甲状软骨上缘为界,上端颈外动脉的投影,下段为颈总动脉的投影。
Q32:迷走神经的颈部行程、毗邻及分支(P37)
右迷走神经下行于右颈总动脉和右颈内静脉之间,经右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前面时发出右喉返神经绕经右锁骨下动脉的下方和后方返回颈部;左迷走神经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内静脉之间下行入胸腔。
Q33:喉返神经的行程毗邻及意义(P31)
喉返神经是迷走神经的分支。左喉返神经勾饶主动脉弓至其后方,右喉返神经勾饶右锁骨下动脉至其后方。两者均于食管气管旁沟上行,至咽下缩肌下缘、环甲关节后方进入喉内,称为喉下神经。左喉返神经行程较长,位置深,多在甲状腺下动脉后方与其交叉;右喉返神经行程较短,位置浅,多在甲状腺下动脉前方与其交叉或穿行于动脉两条分支之间。
Q34:膈神经的组成及其在颈部的行程(P37)
位于前斜角肌前面,椎前筋膜深面,有第3-5颈神经前支组成,向内下方斜降下行。其前方有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中间腱、颈内静脉、颈横动脉和肩胛上动脉;左侧前方还邻接胸导管弓;内侧有颈升动脉上行。该神经在颈根部经胸膜顶的前内侧和迷走神经的外侧,穿锁骨下动、静脉之间进入胸腔。
Q35:锁骨下动脉的起止行程分段及分支(P39)
经斜角肌间隙进入此锁骨上三角,走向腋窝。位于三角内的是锁骨下动脉的第三段,其下方为第一肋上面,后上方有臂丛,前下方为锁骨下静脉。在此三角内还可见该动脉的直接和间接的分支肩胛背动脉、肩胛上动脉和颈横动脉,分别至斜方肌深面及肩胛区。
Q36:腹前外侧壁各肌肉的名称位置层次和作用(P65-66)
由浅入深:腹直肌和腹直肌鞘:位于腹白线的两侧,呈上宽下窄的带状起于耻骨联合和耻骨结节之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的剑突和第5-7肋软骨的前面。
&&&&&&&&&&&&&
腹外斜肌:位于腹前外侧壁的浅层,以锯齿状起于下8对肋的外面,肌纤维由外上斜向内下,其后下部止于髂嵴;其余的大部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臂,止于白线。
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面,起于胸腰筋膜、髂嵴及腹股沟韧带外侧半,肌纤维呈扇形展开,上部止于下3对肋,中部斜向内上方,下部斜向内下方。
腹横机: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起于下6肋的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及腹股沟韧带的外侧三分之一,肌纤维横行向前内,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腱膜。
Q37:股骨沟管的位置构成和内容(P69)
位置:腹股沟韧带内测半上方的潜在性肌筋膜裂隙,由外上斜向内下。男性内有精索和&&&&
髂腹股沟神经通过;女性内有子宫圆韧带和髂腹股沟神经通过。
&& 腹股沟管有前、后、上、下四壁及内、外两口: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在外1/3处还有腹内斜肌的纤维
后壁:腹横筋膜,在内侧1/3处有联合腱加强
上壁: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形成的凹槽
内口:即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是腹横筋膜向外突出时形成的卵圆形孔,其外侧有腹壁下动脉通过
外口:即浅环,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是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三角形裂隙。
Q38:十二、太溪、三阴交、委中、承扶、环跳、神门、内关、曲池、曲泽、肩髃、肩井、大椎、肺俞、中脘、期门、天突、扶突的断面解剖。
太溪:皮肤→浅筋膜→针的前方是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以及胫骨后肌腱和趾长屈肌腱;针的后方是跟腱和跖肌腱(均由胫神经支配)→拇长屈肌
三阴交:皮肤→浅筋膜→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
足三里: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
委中:皮肤→浅筋膜→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进针→胫神经→针的深面有腘动脉与腘静脉
承扶:皮肤→浅筋膜→臀大肌→骨后皮神经→股二头肌长头和半腱肌→坐骨神经及其并行动脉
环跳:皮肤→浅筋膜→臀大肌→坐骨神经→股方肌
神门:皮肤→浅筋膜→针的尺侧有尺侧腕屈肌腱→针的桡侧有尺神经、尺动脉、尺静脉
内关:皮肤→浅筋膜→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通过→指浅屈肌正中神经和正中动脉→指深屈肌→旋前方肌
曲泽:皮肤→浅筋膜→正中神经→肱肌
曲池:皮肤→浅筋膜→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桡神经和桡侧副动脉→肱肌
肩髃:皮肤→浅筋膜→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
肩井:皮肤→浅筋膜→斜方肌→冈上肌
大椎:皮肤→浅筋膜→斜方肌→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肺俞:皮肤→浅筋膜→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
中脘:皮肤→浅筋膜→腹直肌及其鞘或腹白线
期门: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肋间肌
天突:皮肤→浅筋膜→在左、右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之间进针→通过左、右胸骨舌骨肌之间→通过左右胸骨甲状肌之间→气管前间隙
扶突:皮肤→浅筋膜→胸锁乳突肌
1、解剖钳有血管钳和咬骨钳,其作用分别是夹持血管、牵拉固定组织和咬碎骨组织。
2、颈前区有:下颌下三角、颈下三角、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
3、前臂前区有桡血管神经束、尺血管神经束、正中血管神经束和骨间前神经血管束;前臂后区有骨间后神经血管束。
4、分布到手指的神经有: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
5、颈丛皮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发出的皮神经分支主要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
6、臀大肌的起点为髂骨翼外面、骶骨背侧面、骶结节韧带,止点为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7、人体四肢的解剖层次结构由浅入深分别是: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肌肉、以及血管神经。
8、腹股沟管的前臂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纤维,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联合腱,上壁是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
9、肱二头肌的两个头分别起于肩胛骨关节盂上方和肩胛骨喙突,两个头汇合止于桡骨粗隆,肱二头肌作用主要是屈肘、屈肩关节。
10、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在腋窝处借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交通,沿肱二头肌外侧上行,经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的浅沟,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11、小腿三头肌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合称,他们共同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受胫神经的支配。
12、咽隐窝位于鼻咽部,梨状窝位于喉咽部
13、正中神经由内侧束和外侧束汇合而成,伴肱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经过肘窝至前臂前肌群之间下行,最后经腕管至手掌。
14、上消化道是指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
15、眶上裂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穿行。
16、脊神经内脏运动纤维主要支配平滑肌、心肌的运动和控制腺体分泌
17、下颌下三角有二腹肌前腹、二腹肌后腹和下颌骨体围成。
18、与脑桥相连的脑神经是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19、大腿的深筋膜是阔筋膜,,其外侧成髂胫束
危险三角:面神经所经过的鼻根与左右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区若有化脓性感染,若处理不当,
则有可能循面静脉、内眦静脉和眼上静脉逆行蔓延至颅内,导致颅内感染或海绵窦
翼点:蝶骨、额骨、顶骨和颞骨相连接处的缝,多数呈“H”形,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前
咬肌间隙:位于咬肌深面与下颌支之间的间隙。
斜角肌间隙:在前、中斜肌和第1肋骨之间,形成三角肌裂隙,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神经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丛皮支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是临床颈部皮神经阻
滞麻醉的部位。
枕下三角:位于枕下,项上部深层,由枕下肌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其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
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
椎动脉三角:内侧为颈长肌,外侧界为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尖为第六颈椎横&
&&&&&&&&&&&
突前结节。
三边孔:上界为肩胛下肌和小圆肌,下界为大园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孔内有旋肩胛
动、静脉通过。
收肌管:又称股腘管或Hunter管,位于骨前内侧1/3段,长约15cm,呈三棱形间隙。其前&&&&&&
壁是张于股内侧肌与长收肌、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腱板的前方为缝匠肌所覆盖,
管的外侧壁是骨内收肌,后壁为长收肌及大收肌。
听诊三角:位于肩胛骨下角的内侧,下界为背阔肌的上缘,内侧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上外
侧界为肩胛骨内侧缘下部。
胸腰筋膜:①浅层位于竖脊肌的表面,内侧附于棘突,其腰部显著增厚且与背阔肌的腱膜紧
密结合;②深层分隔竖脊肌与腰方肌,位于第12肋与髂嵴之间,向内侧附于腰椎
鼻烟壶:拇短伸肌、拇长伸肌拇长展肌腱及手舟骨之间的三角窝。
肱骨肌管: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在肱骨后面形成了一个旋绕肱骨的管道,管内有桡神经
和肱深动、静脉通过。
腋鞘:封闭腋窝底的筋膜,往上延续于胸筋膜,往下延续于臂筋膜。
三叉神经的分支,各支出颅的部位及分布范围
三叉神经在颅内分为眼、上颌及下颌神经3支,分别经眶上裂、圆孔、卵圆孔出颅后进入眶、翼腭窝及颞下窝。其3支的感觉支主要分布与面部的皮肤、口腔、鼻腔及鼻旁窦的黏膜、牙和脑膜等处。其运动支主要是管理咀嚼运动。3支在面部的分布区,以睑裂和口裂为界:①眶上神经:为眼神经的终支,与同名血管伴行,颈眶上孔穿出分布于额顶部。②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的终支,与同名血管伴行,颈眶下裂、眶下沟、眶下管,自眶下孔穿出,分布于下睑、鼻翼和上唇的皮肤。③颏神经:为下牙槽神经的终支,经颏孔与同名血管穿出后,分布于下唇及颏部的皮肤。
面部的静脉及其特点
起自内静脉,行于面动脉的后外侧,颈鼻翼及口角的外侧,向后下方至咬肌前缘处,越下颌体下缘至颈部,穿颈深筋膜浅层,行经下颌下缘、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表面,在下颌角稍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跨过颈内、外动脉下行之舌骨平面穿颈动脉鞘注入颈内动脉。内眦静脉与眶内的眼上静脉相连,眼上静脉向后注入颅内的海绵窦。面静脉所经过的鼻根与左、右两侧的口角之间的三角区若有化脓性感染,如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循面静脉、内眦静脉和眼上静脉逆行蔓延至颅内,导致颅内感染或海绵窦血栓等,故此区称为面部的“危险三角区”。
颈部的分区,各区有哪些三角形区域,具体有哪些结构
颈部分为颈前区(下颌下三角(下颌下腺、面动脉、舌动脉、舌下神经、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淋巴结)颏下三角(刻下淋巴结、下颌舌骨肌)颈动脉三角(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及颈深淋巴结)肌三角(浅层有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深层有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有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胸锁乳突肌区(椎动脉三角(椎动脉、椎静脉、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及颈胸神经节))和颈外侧区(枕三角(副神经、颈丛和臂丛的分支)和锁骨上三角(锁骨下静脉及静脉角、锁骨下动脉和臂丛))。
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
颈动脉三角的境界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其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肌颈筋膜浅层;深面有追钱筋膜;内侧是咽喉壁及其筋膜。颈动脉三角的内容有颈静脉及其属支、经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奇迹部分颈淋巴结。
腰穿部位,及经过哪些结构
临床上常在第3~4或4~5腰椎棘突之间进行腰椎间穿刺和麻醉,将针穿至终池,一般不会损伤脊髓和马尾。腰穿时,穿刺针经过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隙、硬脊膜和脊髓蛛网膜而达到富含脑脊液的终池。
手掌的血供
①由尺动脉终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的掌浅弓,发出3条指掌总动脉,1条小指尺掌侧动脉。前者再发出2条指掌侧固有动脉。②由桡动脉终支和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发出3条掌心动脉,分别与指掌侧总动脉吻合。
膝关节的局部解剖结构(P185)
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内容及临床意义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的潜在性筋膜裂隙,由外上斜向内下。构成:前壁主要是腹外斜肌腱膜,在外1/3处还有腹内斜肌的纤维;后壁为腹横筋膜,在内侧的1/3处有联合腱加强;上壁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形成的凹槽。内容:男性,内有精索和髂腹股沟神经等通过。女性,内有子宫圆韧带和髂腹股沟神经等通过,但子宫圆韧带常与腹股沟管的管壁融合。临床意义:饮腹股沟区有腹股沟管和腹股沟三角的存在,成为腹壁的薄弱区,也是腹股沟疝的好发部位。腹股沟疝有直疝与斜疝之分。直疝是腹腔内容物有腹股沟内侧窝处的腹股沟三角突出,经过浅环至皮下;斜疝则从腹股沟外侧窝处的深环进入腹股沟管,再经过浅环至阴囊或大阴唇。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颈总动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