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能和患有amnesia失忆症症的人打官司吗

谁知道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得失忆症?又不伤及大脑?_百度知道
谁知道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得失忆症?又不伤及大脑?
提问者采纳
而使思维混乱或者出现暂时性失忆,或者说是普通人无法实现的。这样的冲击或者血块、电影里通过吃药或者电击甚至催眠封锁某部分记忆,那是不太可能的,是无法量化的!有些时候冲击再稍微大一点或者颅内出血再严重一点都有可能出现脑死亡,这些都不是人类现在能够量化或者干预的! 小说,患上失忆症是一般是脑部受到冲击或者颅内的小血块压迫了某部分负责记忆的组织,毕竟现在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秘密研究的领域,其研究成果之精锐不是我等凡人能够想象的普通人是在患有某种疾病或者脑部受到冲撞后患上失忆症的(老年痴呆性的失忆不属于今天的讨论范畴)。除非你拥有007这样的特工身份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失忆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秒以后自动返回失忆男子帮科学家“理解了记忆”-青年参考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 往期回顾 & &&&
失忆男子帮科学家“理解了记忆”
○作者 史蒂文·夏平 ○编译 温莎
亨利·古斯塔夫·莫莱森
莫莱森的故事被画成了漫画
莫莱森的大脑被小心翼翼地切割成了2401片
&&&&一次手术失误让莫莱森患上了“失忆症”。他可以每天看同一本书而不自知;不记得自己是否吃过饭;每次提到过世的亲人时,都像首次听闻噩耗般难过。然而,也正因人为制造的失忆,他成了科学家争相邀请的实验对象。
&&&&科学家们称莫莱森是他们“研究过最重要的病人”,他的“大脑改变了一切”。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医生苏珊·科林说,他让人们明白了大脑记忆机制的奇妙之处,“研究莫莱森如何忘记,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如何记忆”。
&&&&大部分失忆症是短暂的
&&&&失忆分为很多种类,“逆行性遗忘症”是电影中最常出现的一种——患者无法回忆起部分或全部的过去,包括自己是谁、他们的妻子是谁。不过,他们能记住发病后经历的一切。
&&&&至于“顺行性遗忘症”,影视界并不热衷。此类患者有病发前完好无损的回忆,却无法记住病发后的事。患病后,他们对每天遇见的人都仿佛初见。在非常罕见而倒霉的情况下,两种病症还可能发生在同一人身上,这就是“短暂性失忆”。
&&&&好在,失忆现象通常都是暂时的。不同失忆症持续的时间范围各不相同,常见诱因也有许多种,包括脑外伤、中风、肿瘤、癫痫、电休克治疗和心理创伤等。此外,药品使用不当、酒精中毒以及营养不良和化疗等,也可能引起失忆。
&&&&即使在现代,医学能为失忆症患者做的仍然十分有限。由脑出血或淤血等原因引起的失忆症,尚且可能被治好,但通常情况下,无论病症是否消失,让患者尽快学会适应失忆的生活都是非常必要的。
&&&&在患有失忆症的人群中,再没有比亨利·古斯塔夫·莫莱森更出名的患者了。他患病超过半个世纪,直到2008年去世也没治好。不久前,与他关系最密切的神经学家苏珊·科林根据其经历,出版名为《永久现在时》的书,向人们讲述了莫莱森曲折的故事。
&&&&孤僻的童年,失败的手术
&&&&1926年,莫莱森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普通工薪家庭中。看起来他似乎度过了愉快的幼年时期,直到10岁时开始出现癫痫,病因或许是一场自行车事故中头部受的伤。几年后,他的症状愈发严重,病发时会口吐白沫、咬自己的舌头、四肢抽搐。
&&&&高中时,同学们因莫莱森的病而嘲笑他,这令他性格愈发内向。他喜欢独自听收音机,爱好是收集手枪。优生理论在那个年代颇为流行,据说曾有医生建议莫莱森,为避免生出畸形的下一代,他不应该有性生活。
&&&&毕业后,莫莱森干了几年简单的机械工作。尽管服用大量药物,病情依旧没什么起色。上世纪50年代,当地著名神经外科医生威廉·比彻·斯科维尔担心大量用药会带来副作用,于是决定为莫莱森切除大脑中控制癫痫发作的区域。
&&&&日,斯科维尔在莫莱森颅骨靠近双眼的位置打了两个孔。他掀开莫莱森的额叶,进入大脑中心,然后用银色吸管吸出了大脑两侧拳头大小的内侧颞叶。此外,在手术中被切除的组织还包括海马体、海马旁回、海马旁回钩,以及前颞皮层和杏仁核。&
&&&&手术的确缓解了病情,但也产生了灾难性的副作用。“莫莱森找不到去卫生间的路了,而且不太记得每天发生的事情。”斯科维尔称,莫莱森智力正常,性格也没变,但是已无法形成新的记忆。同一本杂志,他可以日复一日地读下去。
&&&&最后医生们得出的结论是:莫莱森患上了顺行性遗忘症。他再也无法获得记录生活琐事的情节记忆,也没有了记住新词汇的语义记忆。
&&&&这些记忆形式一起构成了认知心理学家所谓的陈述性记忆能力,正是这种能力让人们能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
&&&&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界的“意外之喜”
&&&&手术带来了可怕的结果,但生活还得继续下去。莫莱森在哈特福特的一家残障之家找了份工作。他得往小袋子里装进一定数目的气球,可是他记不住这个数目该是多少。如果让他去储藏室取东西,他总是还没走到就忘了要拿什么。后来,老板只好给他准备用来提示的图片。
&&&&莫莱森总是记不住自已是否吃过饭。如果与人一起进餐,他很可能对同一个人反复讲同一个故事。为了记住父母的情况,他在钱包里夹上纸条,上面写着父亲已过世、母亲在养老院。
&&&&斯科维尔医生承认这场手术是“悲剧性的失误”,并警告同行不要再重复他的错误。
&&&&然而对于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界来说,这场手术具有非凡意义,令专家们获益匪浅。设想一下,若手术目的是发现大脑中负责记忆的区域,那么手术可以说是成功的。
&&&&莫莱森的事例让科学家们意识到,记忆可以被细分为不同类型,并在大脑中找到对应区域。几年后,科学家将莫莱森的案例与其他相关证据结合到一起,得到了更重要的结论——形成新记忆的区域在海马体,而莫莱森脑中的这部分几乎都被斯科维尔切除了。
&&&&莫莱森仍有学习能力
&&&&因人为因素患上“失忆症”的莫莱森,无疑成了所有神经科学家最感兴趣的实验对象。他曾参加一项测试:尽管记不住,但他不断重复画同一个图案,渐渐的,画出图形的精确度有了显著提高。
&&&&由此,科学家认为莫莱森仍有学习技巧的能力,而控制该能力的区域不在海马体附近。
&&&&莫莱森的工作记忆时段有30~60秒长,与常人无异,因此他能正常地吃饭、阅读、与人交谈,尽管这些事他做完就忘了,不会储存进大脑,更不会为未来留下可供追忆的线索。
&&&&有时,莫莱森的脑子里也能溜进一点新鲜知识。他记住了有种东西叫隐形眼镜,有个名人叫小野洋子,虽然不知她是干什么的,反正是“日本一个重要人物”。
&&&&这场个人的悲剧,意外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到记忆并非简单的过程,其相关能力也不存在于大脑中的单一区域。而这不是莫莱森对科学领域的唯一贡献。
&&&&科学界称他“无疑是神经心理学家研究过的最重要的病人”,他的“大脑改变了一切”,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大脑”。有关神经科学的许多重大成就,是以莫莱森为实验对象的。
&&&&说到莫莱森,就不得不介绍与他关系密切的医生苏珊。在书中,苏珊称莫莱森是她“46年生活的组成部分”。1966年到2000年间,她共对莫莱森进行了55测试或病情观察,她工作的麻省理工大学临床研究中心不折不扣地成了莫莱森的“第二个家”。
&&&&莫莱森生病住院时,医院表格中“唯一相关的亲属、朋友和联系人”这一栏,填写的就是苏珊的名字。
&&&&“世界上最著名的大脑”被封存
&&&&2008年12月,莫莱森到了弥留之际,苏珊开始采取行动。当大脑还在莫莱森体内时,就得对其进行冷却和扫描,再迅速从头骨中提取出来,空运到圣地亚哥,在那里进行仔细的解剖,并完好地保存起来。
&&&&“长期相处已使我和莫莱森有了感情,但重要的科研工作仍要进行。我一直提醒自己,我的角色是科学家,紧迫的时间也不允许我伤感或是思考太多。”苏珊在书中写道。
&&&&莫莱森的大脑被冷藏处理好之后,一个电影摄制组以及另一位神经科学家跟苏珊一起,从医院赶往洛根国际机场。
&&&&“走过机场时,我们感觉自己像是明星。摄制组还安排了正式的交接仪式。”莫莱森的大脑被运送上了飞机,苏珊写道,“看着莫莱森的大脑离开,我感到一阵伤心。这就是我与他最后的告别。”
&&&&现在,轮到这颗大脑成为明星了。它被泡在冷冻明胶中,小心翼翼地切割成了2401片,每片70微米厚的切片都像是薄薄的意式火腿。整个切割过程在网上进行了直播,数百万人同时在线观看。现在,在加州大学“大脑观测站”网站上仍可以找到这段视频。
&&&&科学家将莫莱森的大脑切片保存得十分仔细,其数字化图像数据也记录得相当完整。未来,这些图像将被整合在一起,为大脑研究提供“类似谷歌那样的搜素引擎”。
&&&&莫莱森的大脑已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大脑,这是对一个忘记一切的人永久的纪念。
&&&&□美国《纽约客》杂志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巩俐化身《时装》金九缪斯 如梦似幻展狂野诱惑&
时间:&&来源:新华网&&作者:&&编辑:薛盼&&
在所有关于巩俐的描述中,没有比“她是一个很梦幻的女人,我们不要惊醒她”更贴切的了。巩俐与《时装 LOFFICIEL》连续合作五年来的最高命题,造一个梦。在梦里,不允许瑕疵、慌乱和胆怯,因为它代表的是这个行业金字塔尖处的光彩。巩俐通常会设定一个故事背景,由她来演绎故事里的主角,“不管是微笑还是忧伤,我都用电影的情绪来对待,如果心里没有一个人,我觉得做不好”。
巩俐,不能惊醒的梦
夜雨骤起,一个只能容纳十余人的小房间堆满了从法国空运来的高订礼服,桌子上铺满了配饰,由保镖护送的伯爵珠宝则安居一隅。大雨不停,每个人都显得焦躁不安:摄影团队、摄像团队、时装团队、安保团队、采编团队,他们低声交谈,小心喘息。
“拍巩俐,其实更像是记录她瞬间的状态,所以过程中我们从不回避那种未知感。只有一点,照片里务必要透露出某种真实。”冯海对如何拍摄巩俐颇有心得。他脑子里甚至有一个档案库,拍过什么主题,穿过什么款式的衣服,检索便知。但不变的是,只要有巩俐的拍摄,他的准备工作都是海量的,伴随而来的是轻微的焦虑。他沮丧地承认,“几乎每一次,我都觉得我并没有记录下她的光彩。特别美好的东西都是难以记录的,怎么能不焦虑?”
张艺谋说,如今的巩俐“刚刚好”,他想象不出比这三个字更为贴切的表达。
孙周则诗意地祝福, “她是一个很梦幻的女人,我们不要惊醒她。”
“我觉得和她相处过的人,不管隔了多久,都很亲。”张慧雯告诉《时装》。
伯爵品牌公关及传讯总监徐友宁相信,“就算她没有摆出漂亮的姿势,或者她没有想刻意吸引大家的目光,可是很自然的,她就会成为所有人的焦点,然后大家就自觉退到一边,以她为圆心活动。”
摄影师冯海用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语气回忆,“一进门就觉得她是个发光体,还离她有一段距离呢,就感觉到了那种气场,简直十米之内不能站人,我时不时告诉她放松点,其实是在跟自己说。”
“饱满的生命色彩”
在片场,巩俐是行动上的强者。张慧雯记得,巩俐的休息车旁,剧组搭了一顶帐篷,每每路过帐篷,都有人提醒她轻声慢步,因为“巩俐老师总是提前几小时就在帐篷里准备”。这顶帐篷在某种意义上像一个禁区,它隔开了巩俐的内在需求和无孔不入的外部干扰。张雯曾忍不住好奇,走到帐内一探究竟,里面只有一把导演椅,仔细一看,椅座上粘了一张贴纸,巩俐用笔画了一条鱼,并写下了“碗鱼”二字。
“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像闯到了不该去的地方,”张慧雯说, “赶紧退出来了。”
巩俐用这只鱼暗示自己,必须全情进入冯婉瑜的世界。她相信,冯婉瑜是真实存在的,就在看不见的地方用耳语和她对话。
导演孙周用“饱满的生命色彩”解释这种角色上的代入,在合作《周渔的火车》时,他设置了一场周渔和恋人陈清牵着手在铁轨上打赌的戏,周渔闭着眼,义无返顾地走,连身后呼啸而至的火车都没有察觉。电影中,陈清意识到了这次赌注的危险,他挣脱了周渔的手,跑到一旁冲周渔喊,“别闹了。”
这场戏的拍摄,剧组调动了几节绿皮火车,让司机按正常速度的二分之一行驶。孙周发现,走上轨道的那一刻,巩俐和周渔重合了,她给自己下一个没有结果的赌注,只是闭着眼,不肯停歇地往前走,直到火车就快刹不住了,巩俐才猛地跳下铁轨。她眼神里尽是迷惘、不甘和自嘲,或者说,是周渔。“火车离她如此之近,我惊出了一身冷汗,”孙周回忆,“我一度怀疑过让巩俐扮演周渔会过于绚丽,因为她的生命色彩太饱满了,但那一刻我发现,这种饱满和周渔的赴死很像,危险面对她这样的女人,仿佛也消失不见了。”
十二年后,巩俐评价周渔这个“学会唯物之前先学会了唯心的女人”时,只用了一个字:酷。
她更在意今后的作品。文艺或商业,国产或外片,她“无所谓,但选择起来会格外谨慎”。她在意的是“角色上要有创新,要有所不同”,否则,她宁愿等。
她不着急。急,是不够爱惜羽毛。
《时装 L’OFFICIEL》对话巩俐
回望 《归来》
“她喜欢,她满足了,然后她就走了。”
Q :说实话,怎么演一个渐渐失去记忆的人?
A:婉瑜这个角色,其实剧本写的比较简略,没有过多的要求,也要求不了。比如眼神,最多就是提示我往左看,或者往右看。怎么演一个渐渐失忆的老人?怎么表达不相认?导演给了我很大的空间自己琢磨。开拍前呢,我去北京太阳宫老年公寓探访了差不多一个月,那里的老人大部分都患有失忆症;然后我又去上海看望了黄蜀芹老师,她家里贴满了纸条,这也是冯婉瑜家里贴纸条的原型。这些素材,如果不是我亲自体验,我根本演不了这个角色,因为剧本的描写不多,只是一个骨架,血肉要我自己填。所以电影拍完,我有点累着了,倒不是劳累,而是非常累心。冯婉瑜这个角色,只要不用心,就抓不住她的每一个瞬间,一旦抓不住,就是失败,没有中间地带,没有“演得还行”这一说。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而且非常容易失败。
Q :为什么?
A :失忆症患者,如果演过了,把她演成一个神经病,那就完全不是婉瑜了。(这种)分寸感不容易拿捏,一定要非常精准,所以表演过程中,靠的是演员之间的现场碰撞。差不多有四个月的拍摄时间吧,必须全心投入。
Q :外部的干扰多吗?
A :我们是在北京拍的,一出门全是高楼、商场、广告、霓虹,最现代的东西都在这儿呢;剧组也差不多,各种名牌,工作人员开的也都是好车(笑)。在这种情况下,要守住那个年代的氛围是不容易的。我甚至觉得拍摄环境跟这个电影之间距离太远,所以真的不能(分神),一定要把自己洗得特别干净。
Q :开机前预料过这种状况吗?
A :开机典礼上,每个主创都讲了几句话,我说的是,“我这个角色很难演,我需要大家的帮助,我知道我是个不错的演员,但对我来说,婉瑜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讲得很诚恳,我的意思是,希望现场大家不要喧哗,它需要安静的创作状态,大家也真的做到了这一点,我很感谢。其实开机的时候,剧本还在修改,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塑造她。如果这个角色我演好了,大家认可了,我才觉得我是个好演员。
Q :所以“冯婉瑜”也就成了“秋菊”之后,你第二个给自己打满分的角色?
A :因为于我而言,这两个角色是纯粹的塑造。看《秋菊打官司》或者《归来》的时候,你几乎看不到我的影子,她们是另外一个女人。作为演员,有机会这么纯粹的塑造,太值了,太难得了。
Q :那冯婉瑜是怎么走进你心里的?
A :我看剧本,只要喜欢上一个人物,就开始天马行空了。像婉瑜,其实我看了小说,第一反应是觉得和我相差挺大的,但小说有一段对她眼神的描写,说她的性感、她的魅力都藏在她一瞬间的眼神里,读到这儿我就爱上她了,我在想,这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多么丰饶,所以就开始想象。但我最喜欢的是她的后半段,内心世界一下子全铺开了,那种个性的解放非常打动我。我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这么一个人,我去塑造她的时候,她正在某个角落跟我说,你在扮演我,你在讲我的故事,我希望你把我的故事说给每个人听。这给了我信念,我不是为导演,不是为其他人,我是在为这个女人塑造。后来我在电影院看成片,我觉得她也来了,悄悄来的。
Q :她是怎么评价的?
A :我觉得她喜欢,她满足了,然后她就走了。她是一个灵魂。我能感觉到,如果我满足她就会很满足,如果我有遗憾,她心里也难受。但其实我没有放弃任何一个镜头,哪怕半秒钟我都不能松懈。
“这一生还没有感觉到什么危险。”
Q :孙周导演说,危险在巩俐这样的女人面前,仿佛也消失了。是因为没什么让你怕的东西吗?
A :这一生还没有感觉到什么危险(笑)。其实这也是一个人性格上的缺陷,就是危险啊、困难啊,当它们不存在,也不知道什么叫害怕。我是觉得,有困难就解决呗,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我现在最怕的就是失去亲人和朋友,可我有的时候慢半拍,看到他们走了还不相信,觉得没走,去了墓地还在想,这不是真的。直到有一天,可能被什么东西触动,才一下子崩溃了;而且后悔,因为当时不相信、不接受,所以很多事情没有去做。
Q :慢半拍的情况,工作时也有吗?
A:对,那种疲惫感是要过一阵子(才出现)的,像《归来》,我在拍摄过程中已经非常累了,但我感觉不到。现在我就特别疲惫,不是因为放松了,有时间喘口气才觉得疲惫,其实跟放松没关系;现在的累是拍摄时积攒下来的。回过头想,原来压力那么大,在拍摄中却没感觉到。
Q :大概是因为你把精力都集中在怎么解决问题上了,没给自己留太多心理活动的空间。
A :这么讲的话,可能是的。困难来了,我的第一反应是处理问题。困难这个东西,你躲不了,只看用什么方式应对了。
Q :这种性格是怎么养成的?
A :很难解释。可能很多时候,我都没有意识到它是困难,就这么做了(笑)。
Q :那通常情况下,什么样的场景会触发你的情绪,让你不那么理性?比如电影杀青?
A :我工作的时间也很长了,回忆所有拍过的电影,我没有一次和人红过脸,自然,分开前大家就真的是恋恋不舍。这种恋恋不舍,不是互相说一些华丽的祝福,大家其实没有太多话,都是你看我我看你,拍点合影,然后现场坐下来喝一杯,聊聊天,一种淡淡的情怀。不说主创人员了,因为后期和宣传期还能再见,但那些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再重逢可能就是三四年后了,毕竟大家都很忙。这种时刻,我会比较伤感,也有一丝无奈 。演员是挺多愁善感的吧。
“我的生活、我的工作,都是先用减法,把不要的东西全部删掉,我不喜欢被动的状态,那对我来说是最可怕的。”
“随性成了我的个人风格。”
Q:但抛开“演员”这一职业,你其实一直把自己当成老百姓。
A :对,我是一个演员,面对的市场和受众比较广,大家都愿意知道你的生活是什么样。可能由于我从事的职业,塑造了许多人物,显得神秘,但推己及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隐私得到尊重。
Q :这是不是也和你所受的教诲有关?演员就该踏踏实实演好戏,而不是把生活一锅粥地端到台面上?
A :也没有谁刻意教我们不能打听八卦,不能散布小道消息(笑),只是我觉得,对方想说,你不用问他也会讲,何必勉强呢?我从来不打探别人的隐私或者八卦,因为所谓八卦,只是大家的猜测,很无聊,八卦的环境让我感觉不舒服。
Q:那现在的你是否已经到了从心所欲,但不逾矩的状态?
A :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比较从心所欲,是很随性的。这种随性也是这些年来习惯了的(状态),包括我的工作、团队、家庭,飞来飞去的奔波生活成了我的个人风格。我没有刻意安排一定要怎么样,或者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可能我心中也是有目标的,只是自己当下不知道,静下来想一想去年和前年,才发现原来也有目标,但刻意不是我的生活态度。
Q:包括没有签过任何一家公司,也是出于“散”的脾性吧?
A :首先是想保证演员的纯粹和自由度,还有一点是,工作品质上我不想受约束。我的生活、我的工作,都是先用减法,把不要的东西全部删掉,没有好的电影,没有好的角色我宁可不演。我不喜欢被动的状态,那对我来说是最可怕的。即便跟一家公司合作,我也都是甲方,我不会当乙方的(笑)。
Q :自信的人才敢做减法。
A :真的(笑)?为什么我推掉了那么多片约,可能也是因为这种减法。我没有必要再去塑造一个颂莲(《大红灯笼高高挂》)、一个家珍(《活着》)、一个婉瑜,如果接下来的角色有拷贝感,或者不如之前的力度强,我都不接,因为我超越不了。其实对我来说,现在选角色挺难的。
Q :巩俐也会遇到选择难的状况?
A :会(笑),选择面很窄。为什么选来选去演了婉瑜,是因为她真正地独立于我的过往,没有沾一点我以前作品的影子,从外表到内心,完全不一样。
Q:不过在某些方面,你是长情的,比如和欧莱雅的合作,从一九九六年起至今。
A :这是一种互相的信任,也见证着彼此的成长。欧莱雅在文化、艺术和提升女性价值方面的贡献是我欣赏的。它和“美”息息相关,又在不断创新,我参观过欧莱雅在浦东的皮肤实验室,工程师会先培养出皮肤,然后用产品进行过敏原、美白、抗衰老方面的测试。这是大品牌的严谨。还有一点,欧莱雅是一个懂得呵护女性的品牌,十几年前,中国女性开始慢慢注重自己的妆扮,但那时候我们不太懂,也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包括我自己,学过一点化妆,可是没有这么多产品,只知道腮红、眼影,很难说是得体的。欧莱雅的出现,包括它提供的学习平台,让中国女性养成了对美的认知和判断,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尚一网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尚一网、《常德日报》、《常德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尚一网”和作者姓名;常德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尚一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Copyright (C) 2006-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柳叶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 邮编:415000 邮箱:
湘ICP备号-1 互联网备案单位编号:09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证号: 网络监督:柳叶湖公安局治安大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常人患乳腺癌的概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