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切除部分大肠几日后可以进食?:

夏养助阳几个大穴,下午4点心速、几次剖腹手术后的调治
周日早8点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股票/基金&
肚子不开刀 切掉大肠癌
蔡建春教授和丁志杰主任正在为患者施行无腹部切口的大肠癌根治术。胃肠外科学科带头人蔡建春教授带领医疗组查房。  肚子上不开刀就能切除肠癌?听似天方夜谭,但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这已在13名肠癌患者身上成为现实―该科在全国首创腹部无切口全腹腔镜下经肛门的自然腔道大肠癌切除术。  随着微创理念的进步,胃肠外科在腹腔镜手术技术上不断突破,从经典的4孔到3孔、2孔,乃至单孔,再到如今的经人体自然腔道手术(Notes手术),这也是现阶段微创外科的最高境界。目前,该科年手术量超300例,腹腔镜下胃肠癌微创手术占90%以上,跻身国内先进行列。  记者 苏奇 通讯员 陈芳  案例  无需切口取出肠肿瘤  高龄老人免“切腹之苦”  近日,已是80高龄的陈阿嬷因便血上医院检查,影像资料诊断为降结肠癌。她慕名来到中山医院胃肠外科治疗。中山医院院长、胃肠外科学科带头人蔡建春教授、丁志杰主任、张诗峰博士组成医疗团队,对陈阿嬷的病情进行仔细分析和论证后,制定了周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因陈阿嬷年龄大,肿瘤又位于降结肠,距肛门有八九十厘米,手术难度大,综合考虑手术影响及功能需求等因素后,医生决定运用蔡建春教授自行研发的肛门套管实施手术。在胃肠外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手术顺利完成。目前,陈阿嬷恢复情况良好,即将出院。  丁志杰博士介绍,传统的开放手术中,患者需受十几厘米刀口的“切腹之苦”。而该手术运用新型器械,可通过人体自然腔道(肛门)取出肿瘤,并进行相关手术操作。整个肠肿瘤切除及吻合的手术过程均在腔镜下完成,无需辅助切口,术后患者腹部仅有5个0.5至1厘米的操作孔,切除的肿瘤标本直接经肛门取出,创伤更小、疼痛更轻、恢复更快、外观更好。  启动多学科联合诊治  切除肿瘤且无并发症  87岁的老黄来自安徽,在当地被诊断为胃体癌,且心肺功能较差。经朋友介绍,在厦工作的儿子将老父接来中山医院治疗。蔡建春教授亲自挂帅,启动多学科联合诊治(MDT),组织胃肠外科、肿瘤科等多个学科主任共同讨论,制定详尽的治疗方案,决定为他做胃肠外科最大手术之一的根治性全胃切除+淋巴结清扫术。  凭着娴熟的技巧,医生在两个半小时内成功切除肿瘤,清扫周围转移的淋巴结,同时将肠管提上来造“胃”。考虑到术后易发生出血、感染、吻合口瘘等致命并发症,团队每天查房三四次,随时调整治疗方案。10多天后,老黄的脸色渐渐红润,声音也洪亮了,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现已顺利康复出院。  背景  数据  胃肠癌发病率高 高龄患者占1/3  2013年度厦门居民健康报告显示,结直肠癌、胃癌发病率分居我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四位。胃肠癌早期诊断率低,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外科手术是治疗的重要手段。2007年,中山医院在全省率先成立胃肠外科,目前,该科年手术量达300多例,其中七八十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占了约1/3。高龄患者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心肺功能比较弱,对手术团队提出更高要求。但经过胃肠外科团队熟练、规范的手术治疗,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蔡建春说,高龄一直是肿瘤根治术的“禁区”。一般高龄肿瘤患者及家属都会因为担心并发症和手术承受能力而放弃手术治疗;为规避风险,许多医生也不愿冒风险挑战高难度手术。但长此以往,医疗水平将停滞不前。  技术  器械获国家专利 最大患者达84岁  丁志杰博士介绍,腹部无切口全腹腔镜下经肛门的自然腔道大肠癌切除术由胃肠外科独创。手术技术难度高,要求手术者与助手拥有非常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巧和默契配合。  “常规入路走不通就换条路,现有器械不好用就发明新器械。”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手术器械还有待研发是制约NOTES手术的一项瓶颈。在手术中,蔡建春教授自行研发的手术器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怀着敢为人先的信念,蔡建春教授经过多次改进才研制成功。该器械可经由肛门传递手术器械并取出大肠癌及其系膜组织,免除腹部的切口。目前,该器械已获得国家专利。  今年以来,中山医院已完成13例无腹部切口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自然腔道手术,其中年龄最大的达84岁高龄。  创新    3D腹腔镜立体感强  手术中如“看大片”  今年8月,蔡建春教授带领胃肠外科团队,在闽西南率先开展3D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一名胃底贲门癌患者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手术十分顺利,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良好。  蔡建春教授介绍,3D腹腔镜系统是创新性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克服了传统腹腔镜只有二维平面的缺点,操作画面具有三维立体感,图像逼真、纵深感强,无论是空间、方位还是距离,都清清楚楚。当镜头通过这些小孔进入患者体内时,如同观看3D大片般身临其境;同时,全高清图像画质显示更细微的解剖结构。这些优点有助于减少术中的副损伤,为血管裸化、各组淋巴结整块切除彻底清扫以及手术缝合等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人物名片  蔡建春,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留学回国专家。现任中山医院院长、厦大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胃肠病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胃肠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上消化道医师专委会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厦门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国家科技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职。  从事胃癌和结直肠癌的诊治27年,擅长肿瘤早期诊断,胃癌、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和微创治疗。对胃癌的诊治做出创新性工作,如开展胃贲门癌、胃体癌和残胃癌的全胃切除空肠原位代胃术、腹腔镜下结直肠癌的ta-NOTES手术等。  曾在国内外发表论著40多篇,培养研究生20名、博士后3名,获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由于在胃癌诊治领域做出了创新性贡献,先后荣获吴阶平医学奖、福建省青年科技奖、厦门市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奖和厦门市劳动模范称号。  科室介绍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在蔡建春教授、丁志杰主任的带领下,已发展成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临床专科化科室,凭借精湛的技术和贴心的服务,吸引了大量闽西南地区患者。科室现有13名医生,均为硕、博士学历,全科人员均经过胃肠外科专业培训,具有丰富的专业临床经验。目前已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为学科的发展提供后备力量。去年扩建后,胃肠外科扩大了一个病区,拥有90多张床位。  该科紧跟国际国内学术前沿,现已全面开展各类胃肠疾病的腹腔镜手术技术,90%以上胃肠道肿瘤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科室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努力推行病区“优美化环境、人性化服务”,实施“程序化管理、规范化服务”。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知名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责任编辑:HN666)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大肠内发现一个良性肉瘤有2厘米大要切除吗_百度知道
大肠内发现一个良性肉瘤有2厘米大要切除吗
提问者采纳
肠镜下切除属于微创手术,微创手术创伤小,愈合快,手术切除是需要开腹的,建议你能在肠镜下切除尽量选择肠镜下切除大肠良性肿瘤2CM建议尽快切除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肉瘤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龚航军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浅谈大肠癌病人的术后随访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21:51
龚航军大夫的信息
龚航军大夫电话咨询
龚航军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龚航军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龚航军大夫提问
龚航军的咨询范围:
胃肠道肿瘤、肝胆胰疾病以及微创腹腔镜外科治疗。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