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可以做半月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术

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福音
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
不久前,我院疼痛科为一位70多岁三叉神经痛患者成功实施了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据了解,以往三叉神经痛可以进行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但因老人年龄较高,有冠心病,行血管减压术需慎重,经人介绍慕名来我院进行半月节射频热凝这一微创手术治疗。 医务人员在DSA引导、心电监护下,小心谨慎为患者行半月节射频术。顺利找到卵圆孔后,感觉电刺激给予0.2V电压即可引起三叉神经III、II支分布区疼痛,运动电刺激给予0.2V就能引出下颌跳动,提示穿刺针尖位置理想,给予连续射频60度,65度,70度,75度各60s,患者无任何不适(加温常引起剧烈面痛,医务人员采取了相应措施避免疼痛),患者疼痛完全缓解,住院3天后出院。 疼痛科主任贾和平介绍说,传统上来讲,年轻三叉神经痛患者多行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而老年人多推荐行射频热凝术,开颅血管减压术平均复发时间为10年,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为7-8年。目前越来越多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愿意接受射频热凝这一微创术,因为此术操作相对简单,疗效好,恢复快,花钱少,复发后可再做。&&&&&&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可治疗三叉神经痛
发布时间: 13:28&&&来源:飞华健康网&&&编辑:雪莲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是治疗的重要方法,它包括三叉神经半月节脉冲射频治疗和温控凝固技术。
  手术方法
  手术利用CT或&C&形臂等影像引导定位,利用不同神经纤维对温度耐受的差异性,有选择性地破坏半月神经节内传导面部痛觉的细纤维,而保存对热力抵抗力较大的传导触觉的粗纤维。达到止痛同时保留面部的感觉的目的。
  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适应症
  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服药效果不理想或对卡马西平等止痛药有明显不良反应的患者;
  2.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开颅手术或不愿意接受开颅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
  3.开颅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伽玛刀治疗效果不理想,疼痛未消除或减轻者者;
  4.因肿瘤导致三叉神经痛,行伽玛刀或手术治疗疼痛未好转者。
  采用CT、&C&形臂影像引导确保了准确穿刺卵圆孔和三叉神经半月节,穿刺到位后用弱电流刺激三叉神经半月节,可验证拟毁损靶区与患者疼痛发作区是否吻合。温控热凝选择性毁损痛觉神经纤维,治疗过程准确、可调控,避免了无水酒精或甘油注射的盲目性,杜绝了注射刺激性药物的损伤。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三叉神经支配的区域发生神经传导障碍导致的疾病,这是一种顽固性疼痛,民间俗称为脸痛,其实就是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的保守治疗就...
三叉神经痛发病迅速,而且疼痛剧烈,因此,人们对三叉神经痛有极大的恐惧。而医学上也一直没有放弃对它的研究,尽管目前为止还没有大的突破,但对于治疗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痛发生之后,大家一定要重视,此病发生以后,虽然没有生命危害,可是对患者的危害却是很严重的,很多患者在患有三叉神经痛的时候往往非常的茫然不知道该...
平日里,患上三叉神经痛的几率很大,同时也成为很…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安康胡同5号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梅国顺大夫本人发表
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状态:就诊前
所就诊医院科室:
无 神经内科
岁数较大,建议服用卡马西平药物治疗,若药物能控制最好药物控制
梅国顺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点击中的"免费咨询"描述病情
3.成功后,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疾病名称:三叉神经引起的脸部闪电疼痛&&
希望得到的帮助:三叉神经痛,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案,年龄比较大了!
病情描述:脸部疼起来闪电的疼,吃不好睡不好,就是突发的
疾病名称:三叉神经痛&&
希望得到的帮助:三叉神经痛二十几年了,还有治愈的可能性吗
病情描述:已经有二十几年的病史了,过去几年没怎么发作,今年开过年来到现在,天天疼,吃饭不能吃,睡觉睡不着……
疾病名称:三叉神经痛&&
希望得到的帮助:朱医生,我们是12月初去你那做三叉神经痛做射频的13床凌**,做后一直都不疼,但明天刷...
病情描述:刷机时疼,有时咳嗽也疼,还是在左侧上唇那里疼,药已经停了。该怎么办。
疾病名称:三叉神经下颌支痛6年,&&
病情描述:
检查及化验:
治疗情况:
针灸保守治疗,短期可缓解症状。
2010年12月第一次出现疼痛,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要求手术阻断面神经,了解到后遗症半面脸麻木后拒绝手术。
想得到怎...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梅国顺大夫的信息
脑外伤、脊髓肿瘤、脑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等
梅国顺,男,主治医师,擅长脑外伤、脊髓肿瘤、脑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等。
神经外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上海华山医院
上海华山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华山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华山医院
上海长海医院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侯健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脊神经背根节射频热凝治疗
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背根节射频热凝治疗患者后神经痛黄冰 周煦燕 陆雅萍 祝则峰 侯健 孙建良 谢国水 祝胜美 郑汉光[摘要] 目的 介绍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背根节射频热凝治疗后顽固性神经痛(PHN)的技术。方法 CT引导下向相应椎间孔上1/3穿剌,当针尖解剖定位于该椎间孔上1/3时,行阻抗及电剌激感觉、运动的生理功能定位和低温预热确认,最后给予90°C、90s,3个周期的射频热凝。结果 16例顽固性PHN患者接受了本法治疗,均于CT引导下选择性找到靶神经的总计45个背根节,射频热凝后患者的痛、触觉过敏(触发痛)立即消失,5例仍有残余自发痛,但发作频率显著减少,疼痛程度减轻,VAS由术前7~9分降至2~3分,随访2~16个月无复发。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背根节射频热凝技术有望成为治疗顽固性后神经痛的有效手段。[关键词] 射频热凝;背根节;疼痛治疗;后神经痛&Selective percutaneous Dorsal root ganglion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guided by CT scanning for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HUANG Bing*, ZHOU Xu-yan, LU Ya-ping, ZHU Ze-feng, HOU Jian, SUN Jian-liang, XIE Guo-shui, ZHU Sheng-mei. *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xing Medical College, JiaXing 314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a method for treating intractable 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with selective percutaneous dorsal root ganglions(DRG)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guid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CT) scanning. Methods By CT-guided, radioheating needle was punctured into the superior 1/3 of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tested the impedance and gave a feeling/moving stimulations and microtherm warm-up to confirm the needlepoint was located properly. Then lesion was performed three times at 90°C、90s by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Results This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on 45 DRGs in 16 cases of intractable PHN patients, Facilitated by CT scaning, the needlepoint all be punctured into the DRGs. And after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lesion, hyperalgesia was get rid of immediately in all patients. Only five ones remains spontaneity pain, but VAS was decreased to 3~2 scores from 9~7 scores. By flow up for 2~16 months, no one relapsed. Conclusions: Selective percutaneous dorsal root ganglions(DRG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guided by CT scanning can b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ing intractable PHN.[Key word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Dorsal Root Ganglion;Pain M Post-Herpetic Neuralgia;&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指皮损愈合后疼痛持续1月以上的慢性神经痛综合征[1]。尽管多数后神经痛经双泵联合治疗可获显著镇痛效果[2],但对部分顽固性疼痛的PHN患者,其疗效仍不十分理想。笔者采用脊神经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射频热凝技术治疗PHN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间前来就诊的顽固性PHN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45~87岁,平均63.6岁,其中合并II型7例,合并、5例。病变位于颈段、上、中、下胸段及腰段的患者分别为1、3、5、6、1例,疼痛均位于一侧躯干上,跨2~5(平均2.8)个脊神经支配区,疼痛区仅见皮肤色素沉着或散在疤痕(见图1),触、痛觉过敏。疼痛为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者11例,另5例呈周期性发作性剧痛,视觉模拟评分(VAS,0分不痛,10分最痛)7~9分。病史长2~39个月,平均8.9个月。2.术前准备:控制合并症,检查凝血功能,确认无穿刺禁忌证后向家属详细交待该技术的操作特点、预期效果和可能的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准备器械、药品、射频治疗仪(瑞典Elekta公司,Leksell LNG30-1)及监护、抢救设备;患者术前禁食4~6h并停当日镇痛药,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术前据皮损及疼痛部位,结合体表皮肤的脊神经支配分区,预先确定拟损毁的靶位DRG。3.操作方法:(1)嘱患者俯卧于CT台上(如疼痛在颈、肩、臂部,则取仰卧位,头部偏向健侧),在预定穿刺处放置自制定位栅,用CT定位像(如图2所示)确定拟损毁的靶位DRG所在的椎间隙;(2)以层厚3mm扫描,找到各靶位DRG所在椎间孔裸露的层面(椎间孔外无肋骨、椎板遮档,可用于穿刺的CT层面)作为穿刺进针层面,在该层面上设计穿刺路径,即选定最佳进针点,测录具体的进针角度、深度及进针点距中线的距离(如图3A所示),并以定位栅为参照物在相应皮肤上标识;(3)局麻下用射频套针按此前设计的穿刺路径进针,进针过程中可再次或多次CT扫描调整,直至针尖位于椎间孔上1/3((上位椎弓根下切迹的下方)后方则为CT引导下解剖定位穿刺成功(如图3B、图4所示);(4)测试针尖周围电阻,若在250~550Ω之间,则进行感觉和运动电刺激试验:感觉用高频电流:100Hz,500μs,0.5~1.5mA要能诱发出原疼痛区酸、胀、麻、甚至触电感;运动用低频电流:3Hz,1000μs,1~3mA,要求该剌激不得诱发出躯干、四肢肌肉抽动。否则,须调整针尖位置后重新测试;(5)阻抗和电刺激试验等电生理定位无误后,再用低温射频加热进一步确认针尖位于DRG:设定温度为40°C对患者进行射频治疗,患者若诉原疼痛区出现难以忍受的热感而无肌肉抽动则确定针尖在DRG。此时拔出射频电极,经射频套管针注入2%利多卡因0.5ml,3min后执行90°C、90s射频热凝3个周期;(6)每点注入倍他米松、利多卡因混合液1ml后拔针,CT平扫肺窗,观察有无发生。操作期间及回病房后4h内作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动态监测,观察四肢肌力及活动情况。二、结果16例患者共计45个靶DRG,除病变位于上胸段的3例患者穿剌较困难(其中1例反复穿剌出现,改由经胸腔穿剌成功)外,其余患者在CT引导下均顺利完成穿剌操作。经CT解剖定位、阻抗定位(45个DRGs的平均阻抗为421Ω)、电剌激感觉和运动的电生理功能定位及低温预热再次确认,找到了靶神经的DRG,其中14例经90°C、90秒、3个周期的射频热凝后,11例患者的痛、触觉过敏(触发痛)立即完全消失; 3例仍有残余自发痛,但发作频率显著减少及疼痛程度减轻,VAS由术前7~9分降至2~3分,无需口服止痛药即能耐受。另2例患者皮损分别位于上、下肢,因担心热损波及脊神经前根而影响相应上、下肢的运动功能,射频时采用了67°C、90秒、3个周期,术后患者无明显感觉异常(麻木感),但镇痛效果欠佳(VAS仍在3分以上)。16例患者射频热凝后即刻有11例原皮损区皮肤出现片状红斑(如图5所示),4h后自行消退;4例患者术毕从CT台上坐起时感头晕、恶心,测血压偏低,平躺、补液后好转。1例经胸腔闭式引流96h后痊愈。电话随访患者2~16个月,无疼痛复发,原病损区皮肤无萎缩或坏死,但感觉迟钝或有不同程度麻木感。三、讨论1、脊神经DRG在PHN中扮演重要角色。脊神经DRG是脊神经后根在椎间孔上半部(上位椎弓根下切迹的下方)的椭圆形膨大,内含感觉神经元,其中枢突为脊神经后根,周围突参与构成脊神经纤维,DRG内感觉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感受刺激,轴突产生和传导动作电位,树突形成受体及突触将信号向下一级神经元传递,直至进入中枢整合形成痛觉。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的水痘-疱疹病毒,发病后病毒破坏感觉神经节,导致其跨膜离子通道的组成、分布和功能特性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异常的电冲动,传向脊髓则成自发性疼痛;损伤的神经元或神经纤维因脱髓鞘而绝缘作用减弱,兴奋交互混传形成折返环路,从而引起痛觉超敏;受损的外周神经还可释放出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发交感神经向DRG长芽而引起疼痛过敏[3-4],从而使PHN患者常因原皮损区频繁的自发性疼痛和痛觉过敏、超敏而备受折磨。2、脊神经DRG射频热凝治疗PHN的缘起。鉴于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良好效果已得到医界公认[5-6],我们从对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成功治疗了2例后三叉神经痛得到启发,开始尝试针对脊神经DRG的射频热凝用于治疗脊神经支配区PHN的顽固性神经疼痛。3、DRG射频热凝参数选择90°C、90s、3个周期的理由。国外有文献认为对相应节段的脊神经DRG射频可治疗颈臂及腰骶部根性神经痛[7-8] ,其所用温度常控制在67&C以下[9],靠干扰中枢神经元功能而非热力破坏DRG [10-11],但镇痛效果尚有争议[12]。因来就诊的顽固性PHN患者多已辗转求医,备受疼痛折磨,有些因久治无效而丧失治疗信心,甚至产生轻生念头。为确保镇痛效果,当确定针尖在支配颈、胸、腹部皮肤的脊神经DRG时,我们采用90°C、90s、3个周期的射频,对该DRG进行彻底的射频热凝损毁,直接破坏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使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丧失了必要条件,以达长期镇痛之目的。因为即使这些区域的脊神经前支(运动支)受损,也不致出现典型的运动功能缺失症状。但当病损位于C5~T1、L2~S2脊神经支配区时,为防止热损波及脊神经前根而影响相应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还是应将射频温度控制在67°C以下。4、CT定位、引导下操作的意义及局限性。因DRG毗邻脊髓,穿刺操作有较大风险。用CT定位、引导可大大减少穿刺操作的盲目性。尽管CT并不能直接显示DRG,但可在CT引导下将穿刺针能准确地抵达靶椎间孔上1/3的后方(DRG的解剖学位置)。又因人体各种组织的电阻各不相同[体液电阻很小(50~100Ω)、骨骼的电阻很大(800~1000Ω)、脂肪(200~300Ω)、神经(400~550Ω)],用阻抗测定法(理想电阻应在250~550之间)也可初步确定针尖位置在神经或其周围的脂肪中,再加上电剌激感觉、运动的电生理功能定位和低温预热确认,可使选择性脊神经DRG射频热凝技术更加安全。但CT毕竟不能直接显示DRG,其引导的解剖学“穿刺成功”必须得到随后的电生理功能定位确认才能进行射频热凝治疗。随着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脊神经显像技术的日臻完善[13],MRI有望替代CT实现“直视”下对DRG进行更加精准地穿刺。5、DRG射频治疗PHN可能的并发证及防范。(1)穿刺并发证:DRG多位于椎间孔,毗邻脊髓,L1水平以上各节段的穿刺操作均有伤及脊髓风险。颈段穿刺可能穿刺会伤及颈内动、静,下颈段、胸段穿刺还可能会刺破胸膜、肺造成。特别是上胸段,因棘突的排列呈叠瓦状,给穿刺带来了一定困难,因而对于上胸段的DRG射频,一定要审慎操作:如果CT扫描图像上实在难于找到进针路径,可尝试用人工技术将患侧肺进行部分压缩,然后经胸膜腔穿刺当无肺损伤之虞。因有了CT相对准确的定位引导,审慎操作基本可避免穿刺并发证的发生。(2)射频热凝前、后注药的可能并发证。为减轻DRG射频热凝时患者的痛苦,射频前需常规注入少量局麻药。但此时针尖已位于椎间孔,所注药液不可避免会进入椎管内产生麻醉作用,引起低血压、头晕、恶心等症状。尽量减少局麻药用量,适当补液、术毕平卧可减少这些并发证。(3)射频热凝的并发证。DRG经90°C、90s、3个周期的射频热凝损毁后,其感觉神经元结构和功能均遭破坏,从而使其所司皮肤的感觉功能基本丧失,留下了该神经支配区皮肤较长时期不同程度的感觉麻木。本组最多同时将一侧5个(左T3~T7)DRG热凝损毁,16个月后其支配区皮肤仍感麻木,但无萎缩或其它病变。DRG被毁损将不可避免地留下其所司皮肤感觉减退或麻木,因运动支尚存[射频热凝后即刻,该区皮肤即出现红斑反应(见图5),说明运动支的扩血管功能完整],并不至于导致该区皮肤失神经病变。尽管我们的工作还很肤浅,但从选择性脊神经DRG射频热凝对脊神经支配区PHN的疗效来看,该技术有望成为治疗顽固性PHN的有效手段。参考文献[1] 黄冰,孔杰,陆雅萍,等.后遗神经痛的特征及预防.中国临床康复,.[2] 黄冰,侯建,孙建良,等.双泵联合治疗老年后顽固性剧疼.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582.[3] 孙瑞卿,王韵,万有,等.神经源性痛的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109.[4] 赵承水,罗非,韩济生.交感维持性神经源性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35.[5] 史有才.三叉神经外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432.[6] 吴承运,袁春亭,刘玉光,等.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1860例临床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59.[7] Van Kleef M,Liem L, Lousberg R, et al. Radiofrequency lesion adjacent to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 for cervicobrachial pain: a prospective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study. Neurosurgery,7-1131.[8] Van Wijk RM, Geurts JW, Wynne HJ. Long-lasting analgesic effect of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of the lumbosacral dorsal root ganglion. J Neurosurg, 7-231.[9] Slappendel R,Crul BJ, Braak GJ, et al. The efficacy of radiofrequency lesioning of the cervical spinal dorsal root ganglion in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study: no difference between 40 degrees C and 67 degrees C treatments. Pain, 9-163.[10] Van Zundert J, De Louw AJ, Joosten EA, et al. Pulsed and continuous radiofrequency current adjacent to the cervical dorsal root ganglion of the rat induces late cellular activity in the dorsal horn. Anesthesiology,5-131.[11] Podhajsky RJ, Sekiguchi Y, Kikuchi S, et al. The histologic effects of pulsed and continuous radiofrequency lesions at 42 degrees C to rat dorsal root ganglion and sciatic nerve. Clin J Pain,-77.[12] Geurts JW, Van Wijk RM, Wynne HJ, et al. Radiofrequency lesioning of dorsal root ganglia for chronic lumbosacral radicular pain: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26.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17:50
侯健大夫的信息
侯健大夫电话咨询
侯健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侯健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侯健大夫提问
侯健的咨询范围:
软组织疼痛、头痛、颈椎病、腰肌劳损、腰突症、坐骨神经痛、腱鞘炎、肩周炎、足底痛、肌筋膜综合征、腕管综合征、网球肘、(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带状疱疹性神经根炎、三叉神经痛、晚期癌痛、多汗症、雷诺氏病、面肌痉挛等,请上传CT或MR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