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的针灸操作

针灸探穴仪电路图_电工电气_中国百科网
针灸探穴仪电路图
      针灸探穴仪可在病人皮肤表面寻找穴位,对耳穴探测尤为灵敏。使用时让患者手持握住电极;医生用探针触患者待测部位的皮肤,调节电位器RP使仪器上的发光二极管恰好熄灭。再用探针在皮肤上划动,根据发光二极管亮度和扬声器中声调的高低来判定穴位。一般说发光亮最大就是穴位灵敏点。
  图7为针灸探穴仪电路图。晶体管VT1、VT2和VT3构成直接耦合放大器。由于人体皮肤穴位处的电阻与其他处皮肤电阻不同,因此,探针划在穴位处时,皮肤电阻减小,晶体管VT1基极电位增高,经直接耦合放大器放大后,发光二极管VD发光。晶体管VT4和VT5组成互补振荡器。它的起振点由VT3集电极电位控制,在与VD发光的同时该振荡器起振,扬声器发出声响。
  手握电极用一段长度合适的金属棒制作。探针可用万用表棒代替,其输入端空置时,穿透电流很小,可不设电源开关。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疼痛“开关”穴一按就灵?|镇痛|合谷_凤凰资讯
疼痛“开关”穴一按就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昨天在微博上,有条微博关注度颇高。据其所述,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疼痛“开关”,无论头疼、牙疼、肩疼、后背疼还是“姨妈”痛,只要你按压这些疼痛开关,就能快速将疼痛“关掉”。
原标题:疼痛“开关”穴一按就灵?□金陵晚报记者 朱菁菁
这年头谁都怕疼,不管是头痛、肩痛、胸背痛,总之疼起来真是难受。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止痛?昨天在微博上,有条微博关注度颇高。据其所述,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疼痛“开关”,无论头疼、牙疼、肩疼、后背疼还是“姨妈”痛,只要你按压这些疼痛开关,就能快速将疼痛“关掉”。不过你或许要问,真的有疼痛开关这么神奇的东东吗?这些“疼痛开关”挺耳熟都是针灸常用穴位根据这条微博所说,如果你牙痛,不妨试试耳朵前方、颧骨与下颌间凹陷处的下关穴,只要用手指按压,就能起到很好的镇痛效果,另外,虎口穴也有同效。此外,这条微博告诉我们,头痛开关在眉间的印堂穴、胸痛开关在手腕上的内关穴、肩痛开关在双肩上的肩井穴。至于姨妈痛,该微博描述其开关位置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缝隙处,向脚踝处1.5厘米左右”,如果您对穴位稍微有点了解,一看就明白了——这分明就是太冲穴啊。其实,这些疼痛开关都是我们人体上的一些常见穴位,而针灸镇痛也并不陌生。不过,它们有真的灵验到“一按就关掉疼痛”的地步吗?中医药大学的张树剑教授告诉记者,如果是针刺穴位止痛,那还真有这么灵。“在许多人心目中,中医都是慢郎中。其实中医也不都那么慢悠悠,比如针灸的止痛效果,有时候简直立竿见影。”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朱振富,还给记者又列举了一些临床常见的镇痛穴,比如面部三叉神经痛,针刺合谷穴往往有奇效;而腹痛可以通过针刺足三里来解决。据两位专家介绍,针灸镇痛其实就是通过针刺对应的穴位来起到止痛效果,从经络学来说自然有一套理论,而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针刺穴位引起的神经反馈等生理变化,确实有止痛效果。不过,穴位人人都有,但真想获得这么好的镇痛效果,就得看个人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手法操作了。“比如同一个穴位,医生针刺和一个人自我按摩,所收获的止痛效果肯定是不同的。所以自我按摩恐怕不会有‘关掉疼痛’那样的神效,但作为减轻疼痛的保健手段,应该还是有帮助的。”张树剑说。身体疼是一种警告别光想着镇痛虽然两位中医专家都表示,针次穴位镇痛确实有效,按摩穴位应该也能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可意想不到的是,两位专家对于“学习疼痛开关自行镇痛”却异口同声叫了停。“疼痛是身体的一个警告信号,意味着身体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如果有疼痛感,第一步要做的是明确诊断,而不是单纯止痛——哪怕这个止痛措施确实有效。”张树剑说,就拿牙痛来说吧,它可能是牙齿受伤了,也可能是炎症反应,甚至还可能是心梗的一个太不典型的症状。如果是前两者,在穴位镇痛的同时也要对病齿进行处理和修复;如果万一是后者,不加诊断就自行镇痛,很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给生命带来威胁!朱振富也告诉记者,针灸医生在给患者进行针灸镇痛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诊断。“疼痛是疾病的一个症状,镇痛很重要,但出现疼痛绝对不能光想着镇痛,一定得明确病因,判断引起疼痛的原因,以及患者是不是还需要其他的治疗。”朱振富说,即便采取针刺穴位镇痛,医生也不是单纯给患者止痛,“我们还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穴位,在止痛同时,还会给他进行对应的针刺治疗。这些都是自我保健按摩所无法满足的。”两位专家建议,市民可以记住这些疼痛开关穴,作为一种保健手段。在出现疼痛症状时,可以按摩止痛,但绝对不能因此延误就医诊断。“如果医生明确诊断了,也治疗了,疼痛问题还在,那么可以自己按摩缓解;甚至可以在就医途中自行按摩,减轻痛楚。但绝对不要用自行按摩取代就医,否则可能带来更严重的问题。”■来看看这些疼痛开关都在哪儿牙痛:下关穴,位于耳朵前方、颧骨与下颌间凹陷处;虎口穴其实就是合谷穴,靠近我们的虎口位置。面痛(三叉神经痛):合谷穴。头痛:印堂穴,经外奇穴之一,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头项(颈)痛:列缺穴,手太阴肺经穴,在前臂手臂外侧,腕横纹上1.5寸处。肩痛:肩井穴,双侧肩各自靠中段处。胸痛: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背痛:委中穴,在膝关节对面,腿窝那里。腹痛: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姨妈痛:太冲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缝隙处,向脚踝处1.5厘米左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1587
播放数:1251475
播放数:129515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健康之路赵宏:人体的秘密开关-穴位
以下内容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期节目视频及要点内容,本期养生主题《人体的秘密开关(二)》。养生讲述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赵宏。主持人:冀玉华。
治疗流鼻穴的-
勒住中指根部(心包经循行的穴位)或者刺激涌泉穴(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有引热下行的作用)对治疗流鼻血非常有效。经常流鼻穴的人,晚上用蒜泥贴敷涌泉穴可以止鼻血。
(治疗流鼻穴的穴位)
缓解过多的穴位-隐白穴
刺激隐白穴(属于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可以缓解月经过多、崩漏的情况。刺激隐白穴非常困难,因此临床上经常用麦粒灸的方法进行治疗,专家现场演示麦粒灸的操作方法。
(缓解月经过多的穴位)
有止呕作用的穴位-内关和合谷
刺激内关穴和可以止呕。同时按压内关穴和合谷穴止呕效果更好,按压时要有一定的力度。用擦拭内关穴可加强止呕效果。
(有止呕作用的穴位)
缓解的穴位-天枢穴
天枢穴位于旁开两寸的位置,刺激天枢穴可以缓解腹泻。天枢穴对腹泻和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尤其适合儿童。也可以用姜汁贴敷天枢穴来缓解腹泻,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用姜汁贴敷需要防过敏。专家现场演示刺激天枢穴的方法。
(缓解腹泻的穴位-天枢穴)
止咳的穴位-天突穴
天突穴是治疗的黄金穴位,刺激天突穴(属于任脉的穴位,有很好的利咽喉、宽胸理气的作用)可以止咳。用揿针刺激天突穴止咳效果好。咳嗽多可刺激公孙穴缓解,咽喉肿痛可以刺激少商穴。
缓解打嗝的穴位-膈腧穴
刺激膈腧穴可以缓解呃逆(打嗝),膈腧穴位于第七胸椎正中线上旁开1.5寸。
(膈腧穴)
健康之路主持人:冀玉华、何嘉。注意:本站仅是分享转载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健康之路》视频,而并非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
转载须保留网址:
相关内容: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健康之路《小蚊子惹大祸》蚊子...
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肚子里的“炸弹”》。专家:陈忠...
台科教频道cctv10健康之路《难言之痔(下)》。主要内容:痔...
专家现场演示突发脑卒中:突发脑卒中应立即让病人平卧于床上...
以下内容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1健康之路期节目视频...
以下内容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健康之路期节目视频...杨甲三针灸取穴图解 -
  书 名: 杨甲三针灸
  作 者:郭长青 胡波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
  开本: 16开
  定价: 29.80 元
杨甲三针灸取穴图解 -
  第1章 全身骨度分寸
  第2章 手太阴肺经穴
  中府(LU1)
  云门(LU2)
  天府(LU3)
  侠白(LU4)
  尺泽(LU5)
  孔最(LU6)
  列缺(LU7)
  经渠(LU8)
  太渊(LU9)
  鱼际(LU10)
  少商(LU11)
  第3章 手阳明大肠经穴
  商阳(L11)
  二问(L12)
  三间(L13)
  合谷(L14)
  阳溪(L15)
  偏历(L16)
  温溜(L17)
  下廉(L18)
  上廉(L19)
  手三里(L110)
  曲池(LI1)
  肘髎(LI2)
  手五里(LI13)
  臂臑(LI14)
  肩髃(LI15)
  巨骨(LI16)
  天鼎(LI17)
  扶突(LI18)
  (LI19)
  迎香(L120)
  第4章 足阳明胃经穴
  承泣(ST1)
  四白(ST2)
  巨髂(ST3)
  地仓(ST4)
  大迎(ST5)
  颊车(ST6)
  下关(ST7)
  头维(ST8)
  人迎(ST9)
  水突(ST10)
  气舍(ST11)
  缺盆(ST12)
  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中(ST17)
  乳根(ST18)
  不容(ST19)
  承满(ST20)
  梁门(ST21)
  关门(ST22)
  太乙(ST23)
  滑肉门(ST24)
  天枢(ST25)
  外陵(ST26)
  大巨(ST27)
  水道(ST28)
  归来(ST29)
  气冲(ST30)
  髀关(ST31)
  伏兔(ST32)
  阴市(ST33)
  梁丘(ST34)
  犊鼻(ST35)
  足三里(ST36)
  上巨虚(ST37)
  条口(ST38)
  下巨虚(ST39)
  丰隆(ST40)
  解溪(ST41)
  冲阳(ST42)
  陷谷(ST43)
  内庭(ST44)
  厉兑(ST45)
  第5章 足太阴脾经穴
  隐白(SP1)
  大都(SP2)
  太白(SP3)
  公孙(SP4)
  商丘(SP5)
  三阴交(SP6)
  漏谷(SP7)
  地机(SP8)
  阴陵泉(SP9)
  血海(SP10)
  箕门(SP11)
  冲门(SP12)
  府合(SP13)
  腹结(SP14)
  大横(SP15)
  腹哀(SP16)
  食窦(SP17)
  天溪(SP18)
  胸乡(SP19)
  周荣(SP20)
  大包(SP21)
  第6章 手少阴心经穴
  极泉(HT1)
  青灵(HT2)
  少海(HT3)
  灵道(HT4)
  通里(HT5)
  阴郄(HT6)
  神门(HT7)
  少府(HT8)
  少冲(HT9)
  少泽(SI1)
  前谷(SI2)
  后溪(SI3)
  腕骨(SI4)
  阳谷(SI5)
  养老(SI6)
  支正(SI7)
  小海(SI8)
  肩贞(SI9)
  (月需)俞(SI10)
  天宗(S111)
  秉风(S112)
  曲垣(S113)
  肩外俞(S114)
  肩中俞(S115)
  天窗(S116)
  天容(S117)
  颧骼(S118)
  听宫(S119)
  第8章 足太阳膀胱经穴
  睛明(BL1)
  攒竹()
  眉冲()
  曲差()
  五处(BL5)
  承光(BL6)
  通天(BL7)
  络却(BL8)
  玉枕(BL9)
  天柱(BL10)
  大杼(BL11)
  风门(BL12)
  肺俞(BL13)
  厥阴俞(BL14)
  心俞(BL15)
  督俞(BL16)
  膈俞(BL17)
  肝俞(BL18)
  胆俞(BL19)
  脾俞(BL20)
  胃俞(BL21)
  三焦俞(BL22)
  肾俞(BL23)
  气海俞(BL24)
  大肠俞(BL25)
  关元俞(BL26)
  小肠俞(BL27)
  膀胱俞(BL28)
  中膂俞(BL29)
  白环俞(BL30)
  上髎(SL31)
  次髎(BL32)
  中髎(BL33)
  下髎(BL34)
  会阳(BL35)
  承扶(BL36)
  殷门(BL37)
  浮郄(BL38)
  委阳(BL39)
  委中(BL40)
  附分(BL41)
  魄户(BL42)
  膏肓俞(BL43)
  神堂(BL44)
  (讠意讠喜)(BL45)
  膈关(BL46)
  魂门(BL47)
  阳纲(BL48)
  意合(BL49)
  胃仓(BL50)
  肓门(BL51)
  志室(BL52)
  胞肓(BL53)
  秩边(BL54)
  合阳(BL55)
  承筋(BL56)
  承山(BL57)
  飞扬(BL58)
  跗阳(BL59)
  昆仑(BL60)
  仆参(BL61)
  申脉(BL62)
  金门(BL63)
  京骨(BL64)
  束骨(BL65)
  足通谷(BL66)
  至阴(BL67)
  第9章 足少阴肾经穴
  涌泉(KI1)
  然谷(KI2)
  太溪(KI3)
  大钟(KI4)
  水泉(KI5)
  照海(KI6)
  复溜(KI7)
  交信(KI8)
  筑宾(KI9)
  阴谷(KI10)
  横骨(KI11)
  大赫(KI12)
  气穴(KI13)
  四满(KI14)
  中注(KI15)
  肓俞(KI16)
  商曲(KI17)
  石关(KI18)
  阴都(KI19)
  腹通谷(KI20)
  幽门(KI21)
  步廊(KI22)
  神封(KI23)
  灵墟(KI24)
  神藏(KI25)
  或中(KI26)
  俞府(KI27)
  第10章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天池(PC1)
  天泉(PC2)
  曲泽(PC3)
  郄门(PC4)
  间使(PC5)
  内关(PC6)
  第11章 手少阳三焦经穴
  第12章 足少阳胆经穴
  第13章 足厥阴肝经穴
  第14章 督脉经穴
  第15章 任脉经穴
  第16章 经外奇穴
  附录A 杨甲三教授简介
  附录B 杨甲三教授针灸临床经验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02:41:33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针灸穴位挂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