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骨矫正好还是鼻骨骨裂需要开刀吗好

鼻中隔手术进展_好大夫在线
鼻中隔手术进展
全网发布: 13:54:23
发表者:高国钰
(访问人次:1318)
鼻中隔手术的“三段九级”第一阶段:注重鼻中隔手术操作这个阶段,很多人只是对鼻中隔手术如何做感兴趣,或者说,只是注意到了鼻中隔偏曲。与那些只认识下鼻甲,对鼻中隔偏曲视而不见的某些“医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那些只要有鼻塞,就诊断为下,肥厚性,而根本没有注意到鼻腔黏膜炎症状态,是处于急性期,还是慢性期,是慢性炎症急性发作期,还是慢性炎症好转期,甚至将下鼻甲错误的说成是鼻息肉,只是为了能,且只能通过损伤下鼻甲,赚取一点微薄收入的“医生”相比,这些人已经算是不错了。将下鼻甲说成是鼻息肉的“医生”,无论是有意或是无意为之,笔者都很难将其视为同行,也就是说这些人,根本就不是医生,当然也就不在笔者所说的“三教九流”和“三段九级”之列。尽管孔子宣称:有教无类。但笔者对于这样的“医生”实在无言以对。闲话少叙,言归正传。尽管,自Quelmalz 1750年首次发表鼻中隔偏曲的文章之后,中隔手术大致经历了:鼻中隔次全切除术、典型黏膜下切除术(包括改良黏膜下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鼻中隔成形术等四个时期。但是,至今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依然是黏膜下切除术(包括改良黏膜下切除术)和鼻中隔矫正术。各种手术方式的总体指导原则如下:1.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又称之为Killian法,为鼻中隔软骨及骨大部切除的一种方法。2.改良黏膜下切除术:是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基础上,将取出的软骨或骨修整后予以复位。3.鼻中隔矫正术:只切除偏曲部分,尽量保留不偏曲的软骨及骨,也是黏膜下切除术的另一种改良方式。4.鼻中隔成形术:是在彻底矫正鼻中隔偏曲的基础上,通过软骨的切割减张,骨性部分的移位,尽量保留鼻中隔内的软骨和骨性结构。一段一级:额镜下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或矫正术尽管部分医生只是注意到了鼻中隔偏曲,只是满足于实施鼻中隔手术,但至少这样的人,还算是医生。当然,同样是鼻中隔手术,因为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巨大差异。首先,从照明设备上来看,目前有额镜下和内镜下两种方式的鼻中隔手术。前者,由于照明范围的局限性,常常只能更好的处理鼻中隔前部和下部偏曲,高位和后部偏曲的处理,效果常常不满意。在此情况下,采取的手术方式多为黏膜下切除术,矫正术,如果想要实施成形术,不仅操作难度大,而且很难处理到位。因此,无论医生如何经验丰富,如何心灵手巧,如何尽心竭力,如何自强不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额镜照明下的鼻中隔手术,始终只能处于一种最基本的技术阶段。手术步骤:常规鼻中隔左侧前部切口,分离左侧鼻中隔黏软骨膜及黏骨膜,切透软骨,进入对侧,同样分离对侧黏软骨膜及黏骨膜,放入固定长鼻镜,暴露鼻中隔偏曲部分,用环切刀切除部分鼻中隔软骨,再用咬骨钳切除部分筛骨垂直板,使用骨凿凿除下部犁骨偏曲部分。有时,部分医生还会将切除的较为平直的软骨修整后,重新纳入中隔内。存在问题:1、高位鼻中隔偏曲:由于担心鼻梁塌陷和以满足通气为目的的治疗理念,高位鼻中隔偏曲多数会被不同程度的保留,只有中下部偏曲才会得到较为完善的处理。2、后部鼻中隔偏曲:由于担心切除过多有可能导致拍击样中隔和鼻中隔穿孔,以及额镜照明的局限性,对于缺乏经验的某些医生,严重的后部偏曲,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处理缺陷。3、泡性中鼻甲:“C”型高位偏曲的患者,常常伴有一侧的泡性中鼻甲,由于额镜照明的局限性和治疗理念的滞后,不仅高位偏曲会被不同程度的保留,泡性中鼻甲更会被视而不见。4、下鼻甲病变:无论是肥厚性,还是炎症导致的肿大,在额镜照明下,下鼻甲部分切除是最为常见的处理方式,倘若没有注意到鼻腔黏膜的炎症状态,在炎症的急性期手术,切除过多的情况则时有发生。由此导致的后期问题,常常难以补救,这也是患者治疗不满意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一段二级: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或矫正术如同大部分的鼻科手术一样,内镜下的鼻中隔手术,正在迅速替代额镜下的手术操作。然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矫正术,依然是目前鼻内镜下采用最多的鼻中隔手术方式。但是,由于照明范围的扩大,后位和高位偏曲的处理,得到了明显改善。整个手术操作的完善程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手术器械的使用,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无论怎么讲,鼻中隔手术的操作水平,还是有了长足进步。手术步骤:0度鼻内镜下,于鼻中隔前部的左侧,或者右侧行切口,用剥离子分离鼻中隔黏软骨膜和黏骨膜,多选用带有吸引的剥离子,或者由助手帮助吸引。边吸引,边剥离,可以始终保持视野清晰。切口处继续切透软骨,进入对侧,同法分离对侧的黏软骨膜和黏骨膜。用剪刀或血管钳,首先切除鼻中隔软骨,而后,用咬骨钳切除后部骨性偏曲。同样,较为平直的中隔软骨修整后,可以回纳鼻中隔内。优点:1、由于鼻内镜可以进入鼻中隔内,处理鼻中隔后部偏曲,相对于前部偏曲,反倒更为得心应手。2、鼻内镜下不仅可以同期处理鼻窦病变,而且,对于影响鼻窦开放的高位偏曲,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更多的重视。从而迈出了鼻中隔偏曲综合治疗的第一步,并由此逐步形成了多架构同期协调处理的治疗理念。当然,这些都还是后话。在此治疗阶段,这些理念尚未完全形成。存在问题:1、随着高位偏曲需要矫正的被重视,病例数不断增加,以及后位偏曲更为方便的处理,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所存在的鼻梁塌陷,拍击样中隔,鼻中隔穿孔的危险性,更是有增无减。2、随着鼻窦开放术的广泛开展,18岁以下的鼻中隔偏曲需要同期处理的病例数,同样有了大幅度增加,黏膜下切除术在年龄方面的局限性,成了制约手术开展的重要因素。3、单手操作的局限性,如果没有同步吸引,内镜极易被血染。即便有了同步吸引,内镜血染的几率依然很高,洗镜器的不断改进和有效使用,也成了制约手术一气呵成的重要因素。手术器械:1、0度鼻内镜及冷光源系统,配备电视监视系统非常有必要。2、吸引剥离器。3、咬骨钳,持针器,直、弯血管钳,7号刀柄。不再需要的器械包括:环切刀,骨锤,骨凿,固定长鼻镜。一段三级: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自上世纪80年代,鼻内镜外科技术创立以来,鼻内镜下中隔手术以其视野清晰,操作灵活,适用性强等诸多优点,得到了广泛开展。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更多情况下仍然采用黏膜下切除术或/和矫正术。而对于18岁以下鼻中隔偏曲,则应常规选择鼻中隔成形术,而不是切除范围广泛的黏膜下切除术和矫正术。即便是对于18岁以上的成年人而言,鼻中隔成形术也可以有效降低鼻梁塌陷、中隔穿孔、拍击样中隔的危险性。但是对于高位、后位、复杂性偏曲,对于骨质异常增厚的偏曲等等,原有的鼻中隔成形术,难以广泛适用。因此,即便同为鼻中隔成形术,其具体操作方式和指导思想,也存在很大差异。也就是说同样的一段三级,操作水平也不一样,但在目前,能够开展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医生,已经算是鼻中隔手术中的佼佼者了。手术步骤1、传统方式的鼻中隔成形术:鼻中隔前端切口,分离切口一侧黏软骨膜及黏骨膜,下至鼻底,上至鼻顶。分离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及犁骨间连接,进入对侧。分离对侧筛骨垂直板骨膜、犁骨膜,向下至鼻底。鼻中隔上部保留三角形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相连,防止中隔塌陷。将软骨推向对侧,并保留对侧黏软骨膜与软骨间连接。软骨部处理:根据偏曲类型对软骨进行相应的切割减张后推移居中。骨部处理:对筛骨垂直板及犁骨,从鼻中隔内部行移位或片状凿除。操作要点:1)只分离一侧的黏软骨膜,而不是两侧;2)自软骨与骨交界处分离,进入对侧,分离双侧黏骨膜;3)矫正偏曲主要是靠:软骨“切割减张”,骨部“移位”。存在问题:从理论上讲,软骨可以通过“切割减张”,骨部通过“移位”,获得偏曲矫正,而事实上,遇有骨质较厚的偏曲,移位则只能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骨性偏曲只能切除,所谓的成形术,只是软骨的成形,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鼻中隔骨与软骨的成形术。遇有高位鼻中隔偏曲,或不予处理,或冒险操作。遇有复杂性严重偏曲,或部分处理,或勉为其难。既往,文献中有关鼻中隔成形术的报道,或偷换概念,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形术,或妙笔生花,没有实事求是的如实报道,或轻描淡写,避重就轻,只是报道实施成形术多少例,而没有详细描述成形术的具体操作步骤。或以偏概全,仅仅只是依据少数几例鼻中隔成形术的成功操作,衍生成一篇报道,使人错误地认为此种操作方式,可以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鼻中隔偏曲。2、改良鼻中隔成形术1型:常规鼻中隔前端凹陷侧切口,分离同侧中隔软骨与软骨膜间连接,下至鼻底,上至鼻顶。自切口处切透软骨进入对侧,同样分离对侧软骨与软骨膜间连接。继续向后分离两侧筛骨垂直板、犁骨与骨膜间连接。分离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犁骨间连结,形成中隔软骨顶端连接,左右两面分离,前、后、下三边游离。鼻中隔上部保留三角形软骨与筛骨垂直板间相连,防止中隔塌陷。软骨部处理:软骨整体偏曲,自身不弯,以顶端为轴,将软骨推移居中。软骨自身弯曲,根据弯曲类型,行相应的不间断切割减张后,同上将软骨推移居中。骨部处理:使用美国Xomed XPS 2000 ENT动力切削系统配以前端带有剥离子的切削钻头,将较厚的筛骨垂直板及犁骨偏曲磨薄后,从鼻中隔内、外两个途径给予移位。要点点评:1)切口和剥离,与黏膜下切除术的操作步骤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切口选在凹陷侧,而非常规选在鼻中隔左侧。2)如同传统的成形术,仍然在软骨和筛骨垂直板、犁骨间连结处松解分离,对软骨和骨性偏曲,进行分别处理。3)所不同的是,软骨通过上部连接,而非保留一侧黏软骨膜,以保证其不脱落。骨性偏曲是通过磨除偏曲部分获得矫正,或磨薄后移位获得矫正。3、改良鼻中隔成形术2型:常规鼻中隔前端凹陷侧切口,分离同侧中隔软骨与软骨膜间连接,下至鼻底,上至鼻顶。自切口处切透软骨进入对侧,同样分离对侧软骨与软骨膜间连接。继续向后分离两侧筛骨垂直板、犁骨与骨膜间连接,充分暴露鼻中隔偏曲部分。使用美国Xomed XPS 2000 ENT动力切削系统配以前端带有剥离子的切削钻头,从偏曲的凸起侧开始处理,对于弓形偏曲,可以直接将软骨及骨板磨薄,使其能够达到软骨的减张和骨板的移位,推移居中的目的,对于局限性的凸起可以直接磨除。尽量保持鼻中隔软骨和后上筛骨垂直板间连接,只部分切除或磨除中隔软骨和犁骨间连接处的偏曲。此种操作方式,可以在简便手术操作和彻底矫正高位偏曲的同时,更多的保留骨及软骨,防止中隔塌陷。要点点评:1)切口和剥离,与改良鼻中隔成形术1型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保留软骨和筛骨垂直板间连接,只分离软骨和犁骨间连结,对软骨和筛骨垂直板的骨性偏曲,进行一体处理。软骨和骨性偏曲,都使用动力系统将其磨除或/和磨薄。此举不仅可以尽量保留更多的骨及软骨,软骨更不容易脱落,而且不会导致鼻梁塌陷和变软。缺点:需要特殊器械,需要操作娴熟,处理不到位,容易造成再次偏曲。
发表于: 13:54:23
高国钰大夫的信息
咽喉部疾病,鼻炎、鼻窦炎等耳鼻喉常见病的诊治,熟练使用耳鼻喉内窥镜对疾病进行诊断...
高国钰的咨询范围:鼻中隔偏移手术是全麻好还是局部麻醉好呢.?为什么那个医生要说来完月经四天后才去做手术?_百度宝宝知道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其实正常人中间有很多鼻中隔不是正的,但不会有什么影响,当出现偏头痛、鼻炎等症状时,就需要治疗了,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做鼻中隔矫正手术。
1在正规的医院最鼻镜检查后,医生会建议是否做矫正手术。整个手术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是微创,所以过程并不痛苦。但手术之后就需要注意了,以免感染伤口。毕竟任何手术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2手术之后48小时只能用嘴巴呼吸,鼻子中塞了棉花和固定物。吃东西的时候很痛苦,可能会流出血水,这都是正常现象。在这其间内,最好不要照镜子,因为鼻子和脸都会有一定的浮肿现象。
3熬过去了48小时,就可以慢慢地用鼻子呼吸了,这时要多吃点东西,以清淡的事物为主,不能吃辣椒和海鲜之类的。
注意事项:
在手术后的一个月中,是不可以进行剧烈运动的,以免遭受到第二次伤害。
订阅到邮箱
温馨提示:以上经验分享由网友原创,仅供参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鼻炎热门相关
鼻炎相关药品
功能主治: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
参考价格:¥27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通窍。本品用于急慢性鼻...
参考价格:¥18.26
咨询实录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鼻梁骨矫正手术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