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中老年人健康长寿秘诀的秘诀是什么

汤楚璞和陆盘珍是南京唯一一对百岁老夫妻。薛玲 摄

  老夫妻总结出《健康十则》

  4、多吃蔬菜,少吃油腻

  5、室内活动,增强体质

  6、阅读书报,增加新知识

  7、脑宜常用,思维敏捷

  8、胸襟开阔,精神愉快

  9、生活规律,有益健康

  10、晚上睡前热水泡脚不可无

  百岁老太太还能自己穿针

  昨天南京阳光明媚,走进百岁夫妻汤楚璞和陆盘珍的家,坐在房间沙发上的陆盘珍很是高兴,老远就一脸笑容向记者伸出了手。坐在窗前写字台边的汤楚璞也很高兴,不过却表现得比妻子谨慎许多,戴着眼镜的汤楚璞由于听力下降,没法听清记者的介绍,老人特意在纸上写道:请问你是哪位?当得知记者来自扬子晚报后,老人这才放心地点头微笑。

  坐下来后记者才发现,陆盘珍此前正在做针线活,这让记者很是意外,能看得清吗?“戴上眼镜看得清清楚楚。”一旁的社区主任屈会宁笑着说,别说缝缝补补了,就是穿针这样精细的活,都是老人自己完成。“我奶奶很勤劳,做这个最拿手了。”陆盘珍的侄孙媳妇笑着告诉记者,别看老人今年已经100岁了,可只要有针线活老人都不准别人插手的,夏天换薄被,冬天换厚被,全是老人自己拆装。

  寿星夫妻已经牵手近80年

  看着眼前恬静淡然的两位老人,他们的相识也让记者有些好奇。“七岁就定的娃娃亲。”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两位老人的婚姻也没有逃离传统,但这其中却也有着些许曲折。陆盘珍虽然心灵手巧,却没有读过一天书,而汤楚璞自小就进了私塾,后来还考取了浙江大学的机电专业。当陆盘珍的婆婆上门提亲时,汤楚璞的心中并不十分情愿,但因为孝顺父母,最终还是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成亲的那年,汤楚璞23岁,陆盘珍22岁。成亲后,汤楚璞一直在外求学、工作,而在南通如皋老家的陆盘珍便撑起了整个家,挑水种田,伺候公婆……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汤楚璞在成都安顿后,年过半百的他们才安安定定地生活在了一起。这个家谁做主呢?汤楚璞的侄孙媳妇笑着说,“别看我奶奶整天唠唠叨叨,其实大事还是我爷爷拿主意。”

  只要煮得烂,什么菜都吃

  两位老人能携手走过大半个世纪,有何独特的养生秘诀?“就是普通人家的生活。”现在两位老人的生活起居由他们的侄孙、侄孙媳妇代为照料,老人的侄孙小汤告诉记者,老人每天早晨6:30起床,晚上9:00睡觉,生活非常有规律,而且在饮食上也从不挑剔,只要煮烂了,什么菜都吃。不过在饮食上,两位老人还略微有些差别,比如早饭,稀饭、牛奶是必须的,汤楚璞还要加个鸡蛋,陆盘珍却不太爱吃。虽然两位老人都不喜欢肥肉这样太油腻的食物,但陆盘珍却喜欢菜里有肉味,为了迎合她的口味,侄孙媳妇买菜的时候常常会带点绞肉回来,放在菜里提个味。而晚饭则以稀饭、馒头为主,有时也会炒两个菜。

  正说着,汤楚璞给记者递来了他写的《健康十则》。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对养生保健的越发重视,南京的百岁老人越来越多,不过百岁夫妻却难得一见。这不,记者昨天在鼓楼区宁海路街道古林社区采访时,意外得知,这个社区就生活着南京唯一一对百岁夫妻,101岁的汤楚璞和100岁的陆盘珍。

  老人长寿,他们有功

  侄儿一家接力照顾老人

  “两位老人能活得这么精神,多亏了老人的侄子、侄孙。”社区主任屈会宁告诉记者,老人没有亲生子女,以前身体硬朗的时候老俩口倒也能过得舒舒坦坦,1998年汤楚璞生了场病后,就把老家的侄儿喊到南京代为照料。但照顾老人也是个辛苦活,汤楚璞已经70岁的侄子也越发感到力不从心,又让自己的儿子、媳妇接过了“接力棒”。

  “我们这个家,一刻都不能离人。”汤楚璞的侄孙为了照顾好两位老人,放弃了在北京做的小生意来到南京,现在已经全职在家。两位老人每天6:30 起床,小汤得提前一个小时起来熬稀饭,还得趁着空当把报纸和牛奶拿回家。这边估摸着爷爷要起床了,他就得赶紧到房间帮着汤楚璞穿衣服。

  眼前的汤楚璞和善可亲,不过他的侄孙媳妇却打起了“小报告”,“爷爷是个急脾气。”他这边说要笔,你那边就要把笔递上,否则他肯定不高兴。刚开始嫌家里没用的东西太多,小汤想清理清理,可爷爷发现后老大不乐意,“你把我的家都扔没了。”“竹竿、棍子他都当宝贝。”侄孙媳妇打趣说,“真宝贝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虽然刚开始照顾两位老人时有点“要发疯”的感觉,可两个年轻人却一直任劳任怨,汤楚璞便秘,小汤和妻子谁在家谁就负责用手抠;老人有时一边吃饭一边流口水、鼻涕,小俩口赶紧帮着擦,却没有半点嫌弃。

  来源:扬子晚报本报记者 薛 玲

原标题: 揭秘会宁长寿乡——吃出长寿聪明的“黄金液体”

一提起长寿之乡,人们可能会立刻想起广西巴马的长寿村,不过最近又传出的我国甘肃的会宁又发现新型的“长寿乡”。而这两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它们的传奇之处无不与食用油是息息相关的。

甘肃省会宁县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虽然只有58万人口,但出现了200多个博士,2000多个硕士,同时患心脑血管病的人非常少,百岁老人非常多,得到“状元故里,长寿之乡”的美誉,与其穷乡僻壤地区形成巨大的反差,成为“会宁现象”。

甘肃会宁除文风昌盛、重视教育外,这里的饮食结构,特别是食用油的食用引发了学者的关注。营养学者在得知会宁人几乎每天都在吃亚麻籽油的时候,指出这种油是当地出人才的物质基础。我们都知道,亚麻籽油含有丰富的a-亚麻酸,含量更在巴马长寿乡的火麻油之上。a-亚麻酸具有增强智力,提高记忆,保护视力,改善睡眠等功能,在脑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a-亚麻酸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一种,人体必需脂肪酸之一,但自身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亚麻籽油)摄取。a-亚麻酸分解后产生DHA和EPA,而DHA就是被誉为“脑黄金”的物质。在甘肃会宁,产出的祁秦珍宝亚麻籽油中a-亚麻酸的含量高达56%以上。要知道,亚麻酸在海洋三文鱼中的含量也不过5%。 亚麻籽油有“陆地上的深海鱼油”之称,不仅可以保护心脏,并有助于降低血管闭塞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亚麻籽也是不错的抗氧化剂,可以抑制老年人身体老化。其外,亚麻籽也蕴含丰富纤维素,有助改善便秘,维持肠道健康。实验表明,规律补充亚麻籽油可使抑郁症患者情绪得到改善,精力显著提高,睡眠质量更高。 对于老年人,在做菜时使用几勺亚麻籽油,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对于孕产妇,摄入足量的亚麻酸,可使婴儿的脑神经细胞和视神经细胞发育更好。而对于少年学子,适量补充亚麻籽油可以保障孩子大量用脑、用眼的需求。 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大脑,来自锻炼和勤奋,更是吃出来的!

而且,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由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液体黄金”亚麻籽油也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它不仅是赋予我们关乎长寿的“不老法宝”,更是关乎我们整个生活饮食的健康秘诀。

本文作者(微信:qiqinzhenbao ):实时更新亚麻籽油相关资讯,欢迎广大读者与我交流,为大家创造一个有价值,有内容的亚麻籽油信息交流平台。

原标题:据说,甘肃省会宁县之所以被称为状元县,全靠它!

一朵朵深蓝色的胡麻花,绽放在初夏的暖阳下,风起花落,去寻那最珍贵的果实。

说起会宁,浮现在大家脑海中的肯定是“长寿村”、“状元县”、“博士乡”这些词汇,没错,在这个贫瘠的小县城内,却走出了大批的学术人才。有研究证明,在这个“会宁现象”中,亚麻籽油可谓功不可没。

近年来,亚麻籽油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提及,“脑黄金”、“黄金液体”的称号也接踵而至,其已超过橄榄油,成为人们公认的健康食用油。

亚麻籽油,顾名思义,就是以亚麻的种子压榨而成的食用油。我国的亚麻种植历史已有数千年,在汉朝张骞出使中东地区时将亚麻传至会宁,故也叫其胡麻,而会宁也有了“中国亚麻之乡”的美誉。

在会宁,几乎一半的田地都在种植胡麻,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家家户户吃的基本上都是自家种的胡麻籽油。

会宁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常年干旱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土壤中富含镁、锰、钒等元素,非常适合亚麻生长。此外,会宁人仍沿用原始农作方法种植亚麻,既不施化肥,也不打农药,故这里的亚麻是真正的高品质有机作物。

亚麻籽油的珍贵之处在于其富含Ω-3脂肪酸、α-亚麻酸、锌、维生素A、维生素E等物质,尤其是α-亚麻酸,是公认的脑黄金原料,可以促进脑发育,有效增强智力、提高记忆力、保护视力、改善睡眠。

会宁亚麻籽油的亚麻酸含量最高,高达57%,可以说,没有比会宁亚麻油更补脑的食物了,这也是对“会宁现象”最好的解释。

很长一段时间,亚麻籽油一直养在深山人不识,但随着会宁“状元县”名号的打响,其已逐渐走入人们的餐桌,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亚麻籽油的健脑功效。

“博士乡”的秘密,“长寿村”的法则,亚麻籽油,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油!

途铃,帮你推荐旅途中的行、吃、玩、购;关注微信公众号:touring20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