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神经内科专家的医生或者专家吗?

您所在的位置: &
&国外神经科医生怎么看移动医疗?
国外神经科医生怎么看移动医疗?
来源:医脉通
 一位青年男性突然出现言语不利,随即意识丧失。陪伴他的朋友立即用手机录下了这一过程,记录下了头和眼球向左转,以及左肘屈曲的发作特征。随后的脑电图证实了颞叶癫痫。
这是一例有移动科技参与的神经科诊断病例。近几年来爆发的移动科技浪潮,比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更快速且深刻地重塑着大范围内的人类生活。医疗,同其他行业一样,也正经历着与移动技术相结合的革新。于是,在神经科医生的临床工作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如上述病例一样的情形,这也让一个词频频升温:“”。
然而医生们对移动医疗究竟持何种态度,从移动医疗当中又有何获益?在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HIMSS)4月刚刚公布的对移动技术调研中,238名受访医生中有90%在临床工作中使用一种以上的移动科技;51%的医生表示移动科技对其工作有显著的提升,54%的医生认为移动技术帮助他们节省了开支。美国医生最常用的移动医疗技术分别为:患者病例门户App(73%),服务(62%)及医患沟通工具(57%)。
受访医生还指出,远程医疗、尤其是神经科及影像科的远程医疗干预,对医患的协作医疗影响最大。
对于医生而言,调查结果凸显出利用移动医疗技术的重要性,由于其契合了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医疗新模式。“移动医疗技术是一种能够节省成本的工具,与患者因疾病再入院、接受检查和治疗花费数千美元相比,移动医疗要便宜得多。”HIMSS卫生信息系统高级主管大卫o柯林斯在接受一项采访时说。
具体到神经系统疾病时,利用移动医疗技术能让疾病的诊疗更有效率,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改变了传统的诊疗路径。以下就以卒中为例,深入看看几项利用移动医疗技术进行的临床研究及探索。
利用手机APP进行卒中急性期诊断及二级预防
卒中患者急性期的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毋庸置疑。早在200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就推荐对于卒中发病24小时内无法提供诊断手段的医疗机构,使用远程卒中医疗系统。而用移动技术实现远程卒中医疗,则相比传统的远程医疗来说成本更低,也更方便,相关研究业已发表在Stroke杂志上:
东京慈惠会大学附属医院开发出一套基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手机APP,可以让医生在院外也能通过手机查看患者病例、检查及影像图像。这套名为i-Stroke的系统可以实时传输临床数据、CT、MRI、血管造影术中图像,以及专家意见等。i-Stroke能让神经内外科专家进行无缝的信息交换和病例讨论,这极大提升了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诊疗效率。
另一篇发表在Stroke上的研究同样也是利用手机APP,促进神经科医生与影像科医生之间的实时信息交换,以协助偏远地区卒中急性期的远程诊治。这款名为ResolutionMD的APP由领跑移动医疗的梅奥诊所开发,在偏远地区用手机上网就可以访问PACS系统,读取影像图片。这项研究比较了用ResolutionMD与传统方法在CT读片结果的准确性,发现在诊断脑出血、肿瘤、溶栓禁忌、脑梗早期改变与传统方法的读片结果极为吻合。这项研究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远程影像诊断的可靠性。
移动医疗不仅能够在卒中早期诊断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卒中二级预防中也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在于今年4月刚刚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杂志上的一篇研究中,首尔九老医院的神经科医生创新性地使用手机APP,对卒中后患者进行卒中危险因素的监测及管理。既往卒中的48位患者在6个月的随访期内,用医院开发的KUHMS2手机APP录入血压、血糖、烟酒、锻炼、药物服用等数据并反馈给监测中心,如果数据超过了预期范围(如低血糖或高血压),APP会自动给出预警。研究发现,随访结束时患者的血压及糖化血红蛋白较基线有显著改善。这项研究也揭示出,移动医疗技术在患者随访及改善预后中所发挥的巨大价值。
然而上述的APP并不是所有医院都会有。对于绝大多数神经科医生来说,即便没有开发APP的条件,也可以利用现成的移动医疗工具优化自己的临床科研工作。比如:北医三院ALS课题组使用一款免费的手机APP,利用医生的碎片时间,就能对全国范围内的数百位ALS患者进行长期的追踪随访,极大地提高了临床随访的工作效率,也积累了详实的病例数据。他们使用的名为蓝鲸医生助手的手机APP,可以协助医生方便地在手机上整理和查找患者病例资料,医生和患者均可用视频、音频、图像等多媒体形式记录发病和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医生可与患者进行远程沟通,向患者发送随访调查,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医生实时分享和讨论病例。相当于医生自己在手机上实现了一个病例数据库及随访中心。
当我们看到似乎只在科幻小说中才有的场景越来越多地在现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一实现时,作为神经科医生,识时务者为俊杰,能够了解并利用技术、甚至主动去改变和革新,就显得格外重要。而移动医疗技术带给神经科医生的种种便利,也是值得我们用实践去尝试、证实和创新。使用移动医疗技术协助神经科的临床及科研工作,这方面的研究既是空白,也是机会,期待不久之后,就能在国际医学期刊中看到中国医生的相关研究发表!【责任编辑: TEL:(010)】【】 【】 【】
0102030405
0102030405
中国数字医疗网官方微信
中国电子学会智慧医疗工作推进委员会官网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号&营业执照
&京ICP备号&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51CTO旗下网站&:&|||肌电图-神经科医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肌电图-神经科医生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3.7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刚刚从医院回来  怒火难熄!  知道现在病患众多,医疗资源不足,早上九点多就到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挂号,挂的是心血管内科,下午的号。下午看病的时候医生怀疑是中风,让我退号改挂神经科。到挂号处退号重挂的时候被告知号已满,可请医生加号。  2点开诊,医生2:45姗姗来迟,加上我一共有5个人同时上前要求加号,医生【彭英】一一答允。  下午4:30左右终于等到,一进科室迫不及待跟医生说了大概情况,右脸无力,有高血压病史。简单测试要求用力闭上眼睛及用力睁开眼睛,立刻写单要求检查脑电图,让赶快医生要下班了,然后把单给我,所有东西还我风风火火推我出去交钱检查。我也就急急忙忙的去交钱,到了检查室,发现正在检查的就是排在我前面的一个病人,陆陆续续在排队过程中,排在我后几位的病人也一一过来交单检查,闲聊中发现其中一个老人家是高血压引起的头疼,也被赶来检查脑电图,据了解也不是第一次因为高血压头疼去医院看病,但是没有一次被要求检查脑电图,只有这一个医生,什么药都没有开就立刻要求检查脑电图,这一举动无不令人怀疑现在所谓的医生奖励制度是否和检查费用有直接的挂钩关系?  但是我毕竟是脸部问题有可能是脑部机能引起的,检查一下也无可厚非;  结果出来,一切正常;我进去把检查报告等交给【彭英】,怀疑他都没有多看一眼,又问你什么姓名,然后又睁眼闭眼一次,就突然问我你家住在哪边,现在开住院给你也没有床位,立刻又开始写单要求吊针。我问为什么要住院啊,他说你为什么来医院啊,来医院就是看病啊,看病就是要治病啊,语气很激动。我问吊什么针啊,现在吊吗? 他说现在吊、立刻吊,吊什么跟你说也没用啊,说了你也不知道啊,那名字很长!我说要吊几天针啊?他突然就很凶,我现在很烦躁,你不要再问这些愚蠢的问题,我现在都不想看病人了,我看了2、30个病人我很烦! 我说你不要这么激动,我都是想了解一下情况。他说你来医院就是治病啊,都说了你面瘫啦,你还看不看,要不你就不要看了!期间在病历上写了几个字,我说医生你怎么这么凶,然后他又重复你要不要看啊,要不你就不看了!  作为一个正教授【彭英】,在面对病人的时候一点耐心都没有,如果你认为你看的病人数量已经达到你的上限,请你不要给病人加号,加号以后又跟病人发脾气,请问你有一个医生该有的素质吗?  如果你睁眼闭眼就可以判断一个人是有面瘫,为什么还要开检查脑电图的单?  没错我来医院是为了看病治病,但是什么情况都没有跟我说明的情况下又说要住院又说要吊针?我连问一下的资格都没有了?  现在这个社会,有病都是要求着医生,你给我治吧,给我治吧,治好就该感恩载德,治不好就只有怨自己病得太重,医生真的是凌驾在众人之上了吗?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现在去看病 先开一大堆检查单子都是惯例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总要找熟人或者熟人介绍某个医生去看的原因。  检查费 跟医药费 医生都会分成的,
所以。。。
  @潇湘紫玉蝴蝶 1楼
18:25:56  现在去看病 先开一大堆检查单子都是惯例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总要找熟人或者熟人介绍某个医生去看的原因。  检查费 跟医药费 医生都会分成的,
所以。。。  -----------------------------  人微言轻,只有承受,可悲,可叹
  这家医院营利性质不是一般的强,是做到出面,医生态度非常差,多问一句也不回答,爱理不理,为何公立医院变成宰人的地方?政府是否要监管?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京医院神经内科专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