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眼娑舞树影婆娑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二次元同好交流新大陆
扫码下载App
汇聚2000万达人的兴趣社区下载即送20张免费照片冲印
扫码下载App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我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我禁不住独自飘舞,想用长长的飘袖,拂去世间的尘埃。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081069',
blogTitle:'金刚经的研究—1',
blogAbstract:'\r\n金刚经的研究 \r\n&&\r\n沈家桢居士述\r\n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廿六日讲于纽约大觉寺\r\n为什么佛答‘诸菩萨摩诃萨’和先答‘应云何降伏其心’?\r\n  在金刚经里,须菩提向佛陀请示的问题是:‘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先说了一个综合的答覆说,你好好听着,我讲给你听:‘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可是在详细解释时,佛陀不再说善男子善女人,而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在这里我产生了两个问题:\r\n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佛在详细解答须菩提的问题时,称菩萨摩诃萨,而不称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很多大德的注解都说,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就已有资格被称为菩萨,所以佛称',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3,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1,
mainCommentCount:1,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我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我禁不住独自飘舞,想用长长的飘袖,拂去世间的尘埃。',
hmcon:'0',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我的故乡山西(五-1)
华夏5000年风雨沧桑,一幕幕历史悲喜剧在山西拉开帷幕,一个个风云人物在山西得天时,运地利,平步青云,贵为人主。书云:&北龙出昆仑入山西起太行至东海&,横空出世,济世安邦。是的,山西这冥冥青山、莽莽大河环抱的确是一片龙兴的热土,三千里锦绣河山书写的诚然是一部&龙梦&成真的历史。这山岳的雄浑,大河的无私,黄土的厚重,旷野的博大,塑造了志存高远者的伟大襟怀,且文化之恢宏,历史之久远,民风之淳朴,又给了背负青天者无穷的力量。集此精灵之气,安有不问鼎天下之理?
---------------------------------------------------------
一、华夏文明起河东 炎黄伟业在山西
  当人类大多数民族还生活在原始森林的时候,在世界的东方,已经出现了两位脚踏大地,力拔千钧的巨人&&炎帝和黄帝。他们率先在山西这片热土营建了华夏的&伊甸园&,开创了文明伟业。从此,这一民族骄傲地自称为&炎黄子孙&。
●农业一直是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的根本命脉,炎帝是农神,从他开始,中华民族有了农业这一概●全铜炎帝塑像&&全国绝无仅有。炎帝下身围束兽皮,左臂抱谷穗,身后卧壮牛,这一塑像把民族艰难的超越变成了历史永恒的回忆●炎帝爱女&精卫&魂归老家山西长子
  黎岭&&这个太行山上鲜为人知的村子,恐怕它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2亿人口,包括九亿农民的大国来说,是任何溢彩流光,显赫知名的城市无法相比的。那还是在人类更多地匍匐于大自然赫赫淫威的久远时代,炎帝抖落了一身战争的烟尘,在太行山上找到了这片民族栖息的&温柔乡&,在这里建立了&耆国&。从此,获取财富的手段由部落厮杀掠夺变为自食其力,由伸手接受大自然的馈赠,茹毛饮血,变为刀耕火种,嘉谷果腹。也许正是由于这种缘故,这片土地才有这个饱含历史蕴意的命名&&黎岭,中华民族走向黎明的分水岭。
  炎帝指导人类播种百谷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炎帝时,有丹雀街了一株九穗的禾苗飞过天空。穗上谷粒落下来后,炎帝就把它拾起来,种在田间,以后长成了高大的嘉禾。为了感念他的功德,人们便尊他为&神农&。传说确实带有几分&仙气&,它把本来负重的历史轻松化了,也把炎帝呕心沥血的执著变得有几分浪漫情调了。
  在山西省长治市东北约10公里左右的地方,山峦起伏,奇峰林立,为上党盆地东部的天然屏障,其中有一段名为&百谷山&,相传也与炎帝有关。
  百谷山,它并非因谷物堆积成山才有此殊荣。它的命名直接取因于神农播百谷的传说。山上的庙,称为百谷寺,寺中还有百谷泉,下注为塘,人称&神农井&。
  &太行来脉中天近,炎帝神功万世尊&。全铜炎帝塑像,高30米,全国独一无二,炎帝上身赤裸,下身围束兽皮,左臂抱谷穗,身后卧壮牛,这种看似矛盾的构思,却有深刻的历史底蕴,兽皮代表茹毛饮血的渔猎生活,谷穗和耕牛代表着早期的农业文明,这种大胆的、奇异的构思浓缩了我们对于这位祖先所有的理解:他是历史的先驱,他代表了一个光明时代的到来,他吹响了一支令人亢奋的黎明序曲。
  羊头山,沁河的发源地。这里有一方好水土,也有农耕的辉煌历史。汉代以一种不大不小的黑黍定为一尺的长度,据说就是以羊头山的谷子为准。所以汉代在此地置谷远县,县治在今沁源县城关镇。后来易名&谷远县&、&谷州&,这些带&谷&的地名都源于神农得嘉谷的传说。至今晋东南地区一带盛产谷子,有全国闻名的&沁州黄&小米,米中&精英&恐怕和神农的&得造花香&不无关系。几千年心血的沉积,难怪培养出这醇香甘美的谷种。(太原道注:有关沁州黄参见本站山西民俗之各地土产)
  《述异记》卷上载有&太原神釜冈,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炎帝在发明农业的同时,发现世间有很多植物是疾病的天然克星。世间万物相生相克,这也是古老中医理论的真谛。炎帝的发现无疑对此具有首创意义。可以想象,没有炎帝的首创,更不会有后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不会有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世界医学无疑会缺少一只运行的&巨轮&。
  神农为了寻医治病而尝百草,献出了可贵的生命,但是他的后代却将他的品德发扬光大。炎帝有个女儿叫女娃,她性情活泼,意志坚强。一天,她在东海的岸边游玩,突然狂风大作,海浪滔天,汹涌的波涛夺去了她的生命。
  女娃死后,化作一只小鸟,她&精卫精卫&地叫着,人们因此称她为&精卫&。
  精灵&精卫&栖息在长子县西的发鸠山。这座山届太岳山的支脉,与巍巍太行蜿蜒相抱。精卫鸟栖息在这座山上的森林里,每天早晨都要大叫几声,向东海发出自己要报仇的誓言。(太原道注:有关发鸠山参见本站三晋名山漫谈)
  小鸟衔上山中的小石子、小树枝飞往东海,来到当年葬身的海面,把石块树枝投入海里。就这样每天填海不止。
  历史已远去,传说的神韵都承继于民族伟岸坚定的性格之中,炎帝的精神在发扬光大。
●中国人崇尚土德,土为黄色,黄帝的尊称由此而来●古涿鹿在山西?还是在河北?千年争论不休的话题●一篇《愚公移山》使王屋山在人们的记忆中扎了根,这座山就是黄帝&受丹诀&之地
  炎黄,历史将他们的名字写在了一起,不是因为他们曾经有过昏天黑地的厮杀,而是他们在推动历史进步中有不同的作为。如果说炎帝的功绩在于拉开了中国农业文明的序幕的话,那么黄帝的功勋则在于他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伟大的融合。
  黄帝的先祖是有熊氏,号称有熊国。有熊国的首领少典与有(虫乔)氏的一位叫附宝的姑娘结为夫妻,两人相亲相爱,朝夕相处。他们居住的附近有条河流,叫姬水。
  一天,少典与附宝嬉笑着来到姬水边。附宝一边挖着可吃的野菜,一边哼着小调;少典手持木杈站在河边,一旦杈住条大鱼,便惊喜地将附宝喊来,分享他的欢乐。
  天渐渐黑了下来,他们正要回返,天空中突然发出了一声闪雷,接着,又一道弯弯曲曲的闪光划破天空。附宝就这样感天神怀孕了。
  人们盼啊等啊,还进行过多次的祷告。天上的月亮经过了二十四次圆缺,附宝才生下一个虎虎实实的男孩。这孩子双目炯炯有神,不足一岁就学会了说话,稍长大了点,就能通百事,断是非。
  那时,人们认为帝是万物的主宰,金、木、水、火、土为万物之本,称作&五德&。有熊氏的人们崇尚土德,土为黄色,这孩子又是天神转世,所以就给他起名为黄帝。如今,社稷坛上祭五色土,东西南北中,黄土为中,黄色成为至尊至上的象征,也成为中国帝王的&专利&。
  黄帝为了实现民族的统一,征战八方,足遍四野,这也成为黄帝涿鹿大战之地莫衷一是的原因。
  三次涿鹿大战是黄帝统一中原的必要举措,当时华夏文化的中心是现在晋南一带,当然也是统一中原的重要砝码,靠武力取得文化中心位置是古今战争克敌制胜的战略主题。于是黄帝在这一带同炎帝、蚩尤进行了三次定夺天下的大战。
  运城解州,古为涿鹿,是黄帝的都城所在地。
  黄帝用武力征服了天下。中原的部落、大国都来归顺。经过征伐之后,黄帝又回到涿鹿,修建了都城,并在附近的王屋山&受丹诀&。这大概是黄帝在建立都邑前举行的祭天活动,以示受命于天而建都于此。
  从三次涿鹿大战,到建立都邑,黄帝族的活动中心就在晋南,而其活动领域则达今河南、河北、山东、甘肃等省,显示出黄帝族的强盛。在这期间,黄帝族的实力发展很快,先后分出新的支族,中华民族在融合和锤炼中焕发了巨大的生命力,从此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
二、天降大任于河东 尧天舜日禹王辉
  尧舜禹继承了炎黄在中原的首领地位,将原始社会的锦绣画卷描绘得更加灿烂辉煌。5000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尧的仁爱,舜的礼义,禹的无畏,正是中华走向富裕、民主、平等之原动力。历史的兴衰巨变已不能和昨日同日而语,但是,从建立一个平等、民主的大同世界的共同追求上,确实可以看出历史在轮回上升中有着一种永不泯灭的理想和执著。
●五千年中华传统美德的源头&&野菜果腹,麻布为衣,三尺尧阶●不立儿子立贤人,人也?超人也●每人捧出一把土堆起得陵墓
  太平治世的尧王,没有涿鹿战火中黄帝的飒爽英姿,但是其清廉的品德、仁爱的胸襟,却为后世明主之垂范楷模。仁爱、信义、清廉、俭朴不仅成为帝王的理想品格,也成为中华精神文化的主旋律。
  尧王出生何地已无从考据,但史书记载他寄养于一个名叫伊村(在尧庙南四公里)的地方,是这里的山山水水启迪了他高尚的情怀。现在村西土丘上还有明代所立&帝尧茅茨土阶碑&,供后人凭吊。
  做了首领的尧,喝的是野菜汤,吃的是粗米饭,穿的是麻布衣,住的是破草房,生活十分俭朴。至今人们仍用&尧阶三尺&来形容俭朴的生活。
  尧为了治理好天下,重用了一批贤臣。尧任用的法官皋陶,历史上被誉为法律的创始人,旧时监狱中他被供为狱神。因皋陶是山西皋陶人,至今皋陶村有&皋陶敬羊&的传说;尧任用的贤人羲和二臣创立了历法,定了四季八节,为了纪念二臣的功绩,山西清徐一带至今保留着祭祀二臣的古老传统;尧任用乐官夔创作音乐,使劳作的百姓从此有了精神上的娱乐和享受,今天从古朴典雅的《击壤歌》中便可品味到当时的时代意蕴。
  传说,由于尧一心为公,天帝大为感动,显出许多神灵之事。天帝为了让尧记准时日,在尧的住处种下一粒草籽,长出了一棵叫历荚的仙草。这历荚每日长一豆荚,长满十五个豆荚后,又每日落一豆荚,遇小月留一荚不落。这样的日历也许就是我们今天日历的原型。
  的确,经过尧几十年的治理,九族和睦,国泰民安。据载:尧治理天下五十年,曾微服出游康衢,听见小孩儿们在唱着《康衢谣》:&立我众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意思是说:使我百姓有衣食,莫不是你的英明政策,大家不投机不取巧,顺乎自然的法则。这康衢庄就是今天临汾市东的康庄。这里古今民风淳厚。
  尧共有九个儿子,长于丹朱骄横暴虐。尧王为继位之事非常苦恼。
  尧王为选择一个能为百姓谋福利的继承人,出走平阳,遍访贤人,终于有了&历山坪得英才舜帝,举贤让政废黜九子&的佳话。从此,中国政治文化中有了一个充满民主魅力色彩的&禅让制&。它使以后几千年的封建&家天下&黯然失色,也使一切为权力而角逐钻营的灵魂有了自我对照的殷鉴。
  尧死后葬于翠柏森森的尧陵。尧陵高50米,周长80米,相传是尧王的臣民们每人掬土一把堆起来的。陵前祠宇内牌坊、献殿、寝殿、碑亭等建筑都保存完整。
  现在尧陵中的方碑生动地记载了旧时附近人们清明时节祭陵大典的情况:他们由村长率领,斋戒沐浴,供上整猪整羊,集体跪拜,鼓乐齐鸣。远至河南、陕西的人们也都纷纷赶来。在明清两代,皇上赐当地八村两种特权,其一免收皇粮;其二不当公差,但他们要肩负护陵和祭祠尧陵的任务。因袭传统,尧陵至今都有守陵人日夜护卫着。
  尧王死后有一座尧庙供人们祭祖。尧庙从始建至今已有2000多年,其间不断扩建重修,始具规模。虽千年朝代更迭,风范各异,但可以看出人们对尧的敬仰却丝毫没有减弱。因为这些人们孜孜以求的理想,正是漫长封建社会所缺少的东西。尧王开创的原始大同盛世成为人们在阶级社会中走出异化的乐郊乐土。直到今天从寻根热潮的背后,都不难看出人们超越自我,超越异化的生命情调。
  尧庙门楼高耸,门额上镌刻着&古帝尧庙&四个大字。东西两侧的两个横眉,一曰&就日&,一曰&瞻云&,是太史公对尧王的赞美之词。
  雄浑古朴的五凤楼迎风而立。尧王当年曾在这个地方,登高眺望都城全景,并常与四位心腹大臣商讨国家大事。当时人们把尧王喻为凤中之王,把四位大臣喻为四只凤凰。&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传说尧王活到一百多岁后去世。后人为纪念尧王与四位贤臣,在这里建起了五凤楼。
  五凤楼后面是尧井亭。亭四周松柏苍劲,花木茂盛,亭中央,有古井一眼,至今井水很旺。传说,这是尧王和他的大臣们,在远古洪荒年代,为人类开凿的第一口水井。
  尧庙除五凤楼外,还有广运殿、寝宫等,庙院中还有石碑十余方及古稀树木。置身其间,您一定会深深感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渊源于此。这种传统美德世世代代继承发扬,成为华夏文化的主流。
●舜是中国&孝&字第一人●挥任命了中国第一批&部长级干部&●舜在门前设了两样东西,一是&敢谏之鼓&,一是&诽谤之木&,让每个臣民随时敲鼓击木来指出自己的过失
  舜诞生于今山西省永济县南的妫水。传说,他的父亲是一个名叫瞽叟的盲人。有天晚上,瞽叟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一只凤凰嘴里衔着米来喂他,并对他说:&我名叫&鸡&,是来给你做后代的。&妻子果然怀孕了,后来生下了一个每只眼睛里有两个瞳仁的男孩,这就是舜。
  他生下不久,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续娶后妻,生一子名象。舜的继母刁钻残忍,弟弟粗暴凶悍,偏偏父亲又很糊徐,所以,舜在家中受尽虐待,常遭父母的毒打。他在挨打时,若见父母用的是小木棒,他就默默承受;若见用的是大木棒,就逃到荒郊野外,面对苍天呼号。后来,舜被尧重用,后母和弟弟也因嫉妒,屡次加害于他。但是舜对后母和父亲依然恪守孝道,对弟弟仍然尽兄弟之情份,这种&孝悌&、&仁爱&的道德准则也正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所信奉遵从的,成为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中的永恒信念。
  因父母的无情虐待,舜在家中无法正常地生活下去,最后只得离家出走,来到了历山脚下,辟了一块荒地,靠耕种度日。中条山脉历山&舜王坪&就是因舜王躬耕于此而得名。
  因为舜的美德感化,历山一带民风大变。过去常为田界而争吵,后来却争着让起田界来了。舜后来又到雷泽去打鱼,不久,那里的渔夫们也争着让起渔场来了。他又到河滨去制作陶器,不久,那里的陶器成色大变,既美观,又耐用,深受人们喜爱。
  总之,舜每到一地,人们都喜欢接近他,外乡人也都愿意和他住在一起。凡是他到过的人烟稀少的地方,一年过后就变成一个村落,二年变成一个城镇,三年就变成一个都邑。他的美名传到了尧王的耳朵里,尧经过几年考察,把王位禅让给了他。
  舜代行尧的政事以后,不辞劳苦,四处巡视,仍担心自己见闻有限,办事有过失。于是,他在自己的门前设了&敢谏之鼓&和&诽谤之木&。所谓&敢谏之鼓&,就是在门前放一面大鼓,无论何人想推荐贤士能臣,想献治国良策,都可以击鼓进言;所谓&诽谤之木&,就是在门前立了一根木柱,无论谁发现了舜的过失,都可以站在木柱前,大胆地指出来,由安排在木柱前的书记员记下来,转告给舜。诽谤之木到后来演化为气派威严的华表,成为王权威严的象征,这就和舜王的初衷大相径庭了。
  舜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定都蒲坂(在今山西永济市)。当时舜任用一批贤能之士以为辅佐。弃担任农官;契担任司徒;皋陶负责司法,共有九官。&九官制度&成为后来中国行政管理制度的雏形,&九官&也自然成了中国最早的一批&部长级干部&了。
  舜帝即位,因政绩卓著,传说天上有五星化为五老,游于蒲坂今永济&五老峰&和&五星湖&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舜在一次南巡中,死在了苍梧山。与他患难多年的娥皇、女英泣不成声,泪如泉涌。她们伤心的泪水滴落在当地的竹子上,形成斑斑点点的泪痕,从此,南方就有了这种带有泪痕的&斑竹&。
  现在的运城,北门行三十里,有鸣条冈,冈上就建有舜帝陵庙,河东人称它为舜帝庙。这座庙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其后历经修缮,至今保存尚好。舜帝庙占地一百五十庙,气势恢宏,香火极盛。
  河东人为了纪念舜帝,迄今沿袭农历七月十五放河灯的习俗,是日夜幕降临,一盏盏河灯在黄河中漂游,光点斑斓,与天上银河相映成辉;登高俯瞰,又好似一条游动的&彩龙&,从天际飘然而下,异常美丽壮观,难辨天上人间。
●后来的儒家文化成为支撑一个民族精神信念的重要支柱,实质上,儒家伦理思想的基石就是尧舜道德观
  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与孝。孔子讲:&孝佛也,其为仁之本。&&仁&是蕴藏在内心的一种道德意识,表现在行为上便需以孝佛为起点,即对父母要孝顺,对兄弟要敬爱。在家能行孝,在朝则能尽忠。孟子在论述主观努力对道德修养的作用上讲道:&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并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由此可见,孔孟之道乃是对尧舜之道的继承与发扬。实际上墨家思想中的&兼爱&,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为&,都从中得到过启示。这种宝贵的道德遗产也许正是尧舜精神五千年不朽之重要原因吧!
●禹喝了仪狄酿的酒,两天两夜沉睡不醒,竟把出巡的大事也误了,酒醒后,他意味深长地对仪狄说了这样的一番话&&●从禹开始,中国又称为&九州&,只因为&&●禹用巨手翻开了中国奴隶制社会的第一页
  系舟山(在今太原市东北,忻州、定襄、阳曲三界交界处),相传是当年大禹治水系舟的地方。大禹弃舟攀上山顶,真是海天融一色,天地共苍茫。系舟山顶的禹王洞好似专为英雄所置,好为这位英雄提供一块小憩之地。就在这里,大禹意外地得到神龟龟背的启发,茅塞顿开,后来便&炸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变堵截为疏导,治理了洪水。现在系舟山上的禹王洞相传就是当年大禹和大臣议洪的地方。这个被称为&华北第一洞&的石灰岩溶洞,至今留有当年大禹捣米的杵臼和俯瞰大地河山的了望台。
  禹凿龙门后沿河下行,来到今天山西省芮城县东南的一个古柏参天的山峪。这时他实在走不动了,就靠着一棵古柏休息起来。后来人们把禹倚靠过的那棵柏树称作神柏,那个山峪取名&神柏峪&,并建庙纪念,至今神庙犹存。庙中还有一棵周长近四米的古柏,傲然挺拔。传说它就是禹当年倚靠过的那棵古柏。人们在这里相继落居,世代相传,这就是今天的芮城大禹渡。河对面大禹留宿的地方,后来就称作禹店村。今天这些地方都成了人们追念大禹治水功绩的圣地。
  禹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顽强不屈斗争精神的集中写照。或许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的历程较西方更为迅捷,或许是农业文明过早地发育成熟,使中国人较早地摆脱了童年的稚气和娇弱,也或许还有更为奥妙的宗教精神。无论如何,这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精神。几千年以后,也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培养的作家写出了这方水上具有的悲壮&&《老井》。历史和现实有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大禹精神在他的后代子孙的血液中流淌奔涌。
  禹因治水有功,舜将首领之位传给了他。禹定都安邑,即山西夏县,夏县便取夏禹曾在此建都之意。
  禹的时候,谷物已有了富余,人们开始用剩余的粮食酿酒了。那时有个叫仪狄的人,他酿造出的酒清香醇美,远近闻名,他经常将自己的酒送给部落首领。
  大禹本来以俭朴著称,现在他看到天下太平,人们安居乐业,心情格外爽快,更兼美酒清香扑鼻,所以就开怀畅饮起来。大禹连喝数杯,两天两夜后才从沉睡中醒来,竟把出巡的大事也耽误了。
  大禹召来仪狄,对仪狄说:&造酒不禁,饮酒不止,民风要变坏,天下要大乱,饮酒这事于国于民无利。&看来最早发明酒的是中国人,而最早认识到酒的危害性的也是中国人。
  禹时,物质财富的增加,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必要条件。相传禹把全国分为九州,并用青铜铸了象征九州的九个大鼎。每个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珍禽异兽,号称镇国之宝。各部首领定期向禹王进贡时,都要向九鼎顶礼膜拜。拥有九鼎的禹王,当然就成了九州大地的主人。
  后来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后代统治阶级在九鼎上大做文章。&问鼎天下&的角逐从此拉开序幕。不管大禹主观意志如何,历史已经把他载到了万王之王的宝座之上。
  他凭着自己的威信和权力将宝座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夏启建都夏邑(今河南禹县),后有一段时间迁都到山西的旧都。夏启成为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开国君主,&家天下&从此成为贯穿中国政治社会更迭的主脉。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一夏朝的诞生,标志着原始社会宣告终结,中国在历史发展中登上了新的台阶。
  夏朝孕育在山西,最后一代夏王暴君夏统被商汤打败也在山西。饶有趣味的是其战场就是舜帝长眠之地&&鸣条冈。历史就像一幕戏,但比戏更神奇,更具意蕴。
--------------------------------------------------------------------------------
三、山西代有英豪出 一代霸主写春秋
  中华历史的发展像一条蜿蜒奔腾的巨川,其间有回返往复,有群雄纷争。正因为如此,它才浩浩荡荡,气势磅薄。在中国历史上,春秋风雨是中华民族的第二次伟大融合。其间英豪辈出,代有英才。晋文公重耳励精图治,终于成为一代霸主,为实现民族再次大融合写下了无尽的辉煌。
●万人之上与万人之下的痛苦选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魏时曹丕逼弟曹植七步赋诗令世人所心寒。然春秋时晋惠公夷吾追杀其胞兄重耳,使重耳颠沛流离,浪迹天涯19余载,饱尝人生艰难,世态炎凉,其际遇更催人泪下。
  晋治国之初,采取了&和戎&政策。其内容包括:通婚、会盟、任用等等。重耳其母狐姬就是大戎人,公子夷吾为小戎人所生,公子奚齐为骊戎骊姬所生。俗话说&三虎出一豹&,像历朝历代王位之争一样,晋太子之争终于演变成了另一场&玄武门之变&。
  献公五年,晋伐骊戎,得骊姬,生奚齐。骊姬得宠,被立为夫人。献公听骊姬谗言废太子申生,立奚齐,又放逐重耳于蒲,夷吾于屈,申生于曲沃(今曲沃市)。骊姬此后又尽赶尽杀绝之能事,诬陷三位公子欲毒杀献公,献公轻信骊姬之言,逼申生自杀,又起兵伐蒲,重耳逾墙而逃,被宦臣勃(革是)一刀砍下去,留下了一截衣袖,落荒异乡。现在隰县北25公里就有斩袖垣,即勃(革是)斩重耳衣袖处,重耳所住蒲地即交口县蒲依村,又名蒲子村。重耳虽逃出了蒲城,但真正的流亡尚未开始。
  献公死后,奚齐被杀,迎立出逃在秦国的夷吾,是为惠公。惠公认为重耳是其心腹大患,于是上演了又一幕弟杀兄的历史悲剧。重耳从此开始了19年的飘泊生活。
●重耳叩老农,拜黄土,方为王中之王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晋文公最终成一代霸业,以尊王相号召,号令诸侯,成就霸业,颠沛流离之苦自然在所难免。
  出逃的重耳,一路上风餐露宿,负重忍辱。他经历过被拒绝接纳的尴尬,也忍受过饥肠辘辘的煎熬,甚至强忍过观其沐浴的戏弄。一个被追杀的落难公子,其处境可想而知。
  盛夏酷暑,烈日炎炎,重耳无滴水止渴,无颗粮果腹,这时,重耳遇到一位老农。当重耳和气地向老农讨点儿食物的时候,老农却向他捧来了一把黄土。
  谋臣狐偃从老农手中接过黄土,对重耳郑重地说:&这是土地,这是上苍赐给我们的土地!&
  话音刚落,重耳跪下了,他叩头谢过老农,拜过上苍,然后捧起黄土放在了车上。
  确实,是为民,黄土乃庶民之本;是为君,王土乃工业所基。离开了土地,人民就无以生息;离开了土地,为王就无所依附;当然,离开了土地,千百年的战争和掠夺也就失去了意义。
  &祸兮福所依&。19年的流亡生活使重耳扩大了视野,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使他由一个贪求安逸的贵族子弟变成了一位胸怀大志的政治家。
●敌我交锋,退避三舍●晋文公率领各国订立盟约,共同扶助周王室
  落难公子重耳在19年的流亡生活后终于回到了晋国,执掌了君权。他整顿军队,恩施百姓,任贤用能,使民心安定,上下欢悦,不出几年,晋国强盛了起来。
  为了争夺中原霸主地位,晋国和楚国展开了一场历史上有名的晋楚城濮之战,两国交兵中原城濮。文公为感谢楚国当年在落魄之日曾有善待之礼而退兵九十里,其信义享誉天下。从此在中国丰富的语汇中有了&退避三舍&这一成语。
  晋楚城濮之战以楚兵败北而告结束,晋国中原霸主地位因此确立。周襄王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慰劳晋军。晋文公在践土给天子造了新宫,把缴获的战车和俘虏献给周王。并率领各国在践土订立盟约,共同扶助周王室。周天子册命晋文公为侯伯(霸主)。因为,幸赖晋文公图强称霸,才使周王室得以继续存在,并保持着周天子的名份。
  晋文公死后,晋国又灭掉了许多小国,挥师大败齐军、秦师。文公开创的霸业持续了百年之久,王室以晋盛而维持。秦不能达中原,楚不能渡黄河,皆文公霸业所致也。(太原道注:有关晋文公的详细情况参见本站山西名人栏目)
●&尚武、尚贤、尚法、尚功&作为晋文公的治国韬略,影响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诞生。
  晋国的作为和晋文公的治国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其&尚武、尚贤、尚法、尚功&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以后的政治文化。尤其&尚法&的政治主张,其影响更为深远。
  惟其尚法,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典即产生于春秋末年的晋国。战国时期晋国又成为法家学派的摇篮。早期的法家人物吴起、韩非、李悝、申不害、西门豹等均出于三晋。晋文公作为春秋时期中国最早最彻底的改革家,功不可没。
  由于法家思想的成熟,秦始皇统一中国有了得力的思想武器;晋才秦用,大批具有变革志向的思想家来到秦国,帮助变法,晋国为秦国输送了大量人才,极大地充实了秦国的实力。汲取了晋国政治文化精气的秦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所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晋文公的影响已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
●绛县&&一代霸主魂守故土
  晋文公死后安葬于山西绛县下村村南。宏伟的陵墓,巨大的石碑,使人肃然起敬。伟人已长眠,历史已远去,留给后人的是思念和启迪。
  绛县作为春秋时晋都,这里埋葬着晋国的三代君主,除晋文公外,还有晋献公和晋灵公。
  这晋国三公的历史功过,史家已有公正的评论。然被太史公司马迁称为&明君&的晋文公重耳向为世人所乐道。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咏史史诗《故绛城》中总结了文公的一生:
  文公恢霸略,征讨辅周衰。  奕世为盟主,诸侯听会斯。  山河表里在,朝市古今移。  欲访虎祁处,乡人亦不知。
  史学家的评价极为中肯,在这位杰出的政治家身上凝聚着山西这片土地上所有的无私和坦荡,也凝聚着世世代代的山西人具有的智慧和坚定。中华灿烂的历史正因此而更加绚丽辉煌,更加波澜壮阔。
--------------------------------------------------------------------------------
四、铁骑腾起&龙&卷风 刘渊石勒作汉皇
  是大树就会有枝蔓,是大河就会有溪流。中华民族从炎黄到尧舜禹一直在培养着大一统的民族体系。三晋大地是中原文化的摇篮,也是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咽喉要地。长期以来,北方少数民族挟带着大漠朔风,策马扬鞭,云集此地,因此,大凡少数民族为王称帝的都兴起于山西。仅就西晋变乱中走入龙族的就有前赵刘渊、刘曜;后赵石勒;冉魏冉闵;西燕慕容永。他们在山西吞纳四方之气,使山西这片龙兴之地沸沸扬扬,好不热闹。
●晋朝开国,匈奴臣服,作了大汉国人质的刘渊万万没有想到他日后能成就一番帝王霸业
  古新兴,即今山西忻州市,从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挠羊&比赛就可以看出此地仍有着游牧民族的尚武遗风。骑在马背上的文明和脚踏黄土挥舞锄头的文明在这里浑然天成。具有匈奴血统的刘渊就出生于此地。他少时熟读《春秋左传》、《孙吴兵法》。晋朝开国,匈奴臣服,刘渊便被派到洛阳做人质。在洛阳他倍受歧视,险些被杀。因晋室自相残杀,匈奴贵族想趁机占据地盘。刘渊借口搬兵帮助晋室解围,回到了匈奴五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立即被拥为匈奴大单于。刘渊实力日强,渴望干一番事业。
  刘渊以祖先曾与西汉和亲,结为婚姻,而自称是汉皇室的外孙,自称汉王,以示继续汉统。他把推翻腐朽衰败的西晋作为目标,这种战略眼光,得益于他对中原文化的深刻理解。他的战略思想,对他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胡&汉各族很多人归附他,队伍不断壮大。
  刘渊定都离石(今山西离石县),建立后汉,军事上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攻占了太原、屯留、长子、平阳等地。刘渊从起兵反晋和建立汉国都是从山西开始,五胡十六国的战火就这样在山西这片不平静的土地上蔓延开来。(太原道注:有关后汉及前赵皇帝刘渊、刘曜等人的详细情况参见本站山西名人栏目)
●刘渊将其都城迁到了吕梁山南部的蒲县,这个三面群山环抱的小城有幸沐浴天光
  为了向南发展,刘渊后来迁都于蒲子城(今山西蒲县)。此地三面群山环抱,昕水河横贯全境,大部分地区水草茂盛,宜于放牧。在刘渊的营造下,吕梁山南端的这个历史上并不著名的小城,出现了百业兴旺的景象,成为蒲县经济发展长河的源头,大大促进了当地农业、商业、建筑业、手工业的发展。就在北方很多城镇尽染战火腥风血雨的同时,这个小城却尽享天时地利,刘渊迁都无疑是向中原大大跨了一步。
  这种三级跳远,其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逼近中原,成就霸业。当然在这种征服的背后却有着对中原文化深深敬慕之情。不是他征服了中原,而是他将其民族文化汇入了浩瀚的华夏文明之中。
●神蛇筑城,刘渊大惊,使人斩之,却涌出了一股神泉,为敬神灵,刘渊建起了龙子祠
  &风雷龙子何年去?遗事闲从父老求。&这是清朝戏剧家孔尚任与友人同游龙子祠后留下的佳句。
  龙子祠在临汾县西南25公里的平山下。其西为金龙池,平水发源地。相传西晋永嘉年间,刘渊筑城,随筑随塌,选招募能者。有一个四岁婴儿应募,化为蛇,令一个叫韩媪的拿着灰,洒在蛇走过的地方,并说灰可以筑城,城遂成。刘渊感到奇怪,随蛇至平山下,蛇入洞穴,尾露数寸。刘渊使人斩之,忽有泉水流出。刘渊以为蛇是风云雷雨之神,故建祠祀之,名龙子祠。
  龙子祠泉沿山麓多处涌出,群泉汇集,渠道纵横,周围青山绿柳,风景迷人。真让人有&远隔红尘世外幽,宜人景物失乡愁&之感。当年多亏神蛇助神龙刘渊一臂之力,否则也没有这迷人的清泉,迷人的龙子祠了。
  传说是富有魅力的,但刘渊不是龙,也不是神,他是人。他是两种文化缔造出的真豪杰。
●石勒&&中国唯一的一位由奴隶成为帝王的英雄
  从奴隶到将军的故事很多,但从奴隶到帝王的故事却只有石勒一个。中国的封建统治是&家天下&,家族的背景决定了每个人的高低贵贱,要想打破这种秩序,必须超越很多的险阻。这意义决不亚于人类对于喜马拉雅山的征服。
  石勒是羯族人的后代。西晋王朝江河日下,日薄西山。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石勒,社会地位卑微。他从小在家务农,目不识丁,十四岁就外出谋生。青年时代的石勒善于骑射又胆识过人。
  那年并州发生大饥荒。石勒外出逃亡,饥寒交迫。当时,并州刺史司马腾派部下到处抓羯族人卖往山东为奴,以换取军粮,石勒就在被卖之列。途中挨饿受冻,受尽殴辱。漫漫古道,洒下了奴隶的斑斑血泪,也埋下了石勒反抗的种子。
  石勒被卖身为奴,后来主人免掉了他奴隶的身份,成为田客。石勒被放免后,继续为人佣耕,不幸又被官军拘捕,面临再次沦为奴隶的命运。他乘机逃脱,于是铤而走险,走上武装反抗的道路。
  他在被卖为奴的年轻人中串联了十几条好汉,专与官府作对,杀富济贫,人称&十八骑&。后来聚众起义被东海王司马越所败,因而投奔刘渊。刘渊任命他为大将,令他带领大军挺进中原。
  实际上刘渊起兵的核心力量是匈奴五部上层分子,目的是&兴邦复业&,恢复匈奴帝国的统治,其性质与石勒率领的奴隶和贫苦农民反抗封建压迫剥削的斗争迥然不同。石勒前往投奔,不过是政治目标一致情况下的权宜之计,并不是真正臣服。他表面上奉刘渊为主,实际上按自己的意图独立地进行军事、政治活动,不受其统治和约束。
  投奔刘渊后,利用联合反晋的有利条件,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石勒以各个击破的战略,使西晋王朝的主力部队被歼殆尽。
  他占有幽、并、冀、豫等广大州郡,成为中原地区的一支强大军事力量。后来,他公开树起自己的旗号,称赵王,史称后赵。(太原道注:有关后赵皇帝石勒、石虎等人参见本站山西名人栏目)
●石勒身为帝王,说出&人主不能独断专行&的警言●面对溢美之辞,石勒表现了一个平民帝王的质朴品德
  &溥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是权力的顶峰,这种权力包括对天下的完全占有。
  石勒称帝以后,望着旧宫连连摇头,心想,平民百姓积累些家财还要建造新房,朕已富有天下,总是在这旧殿里议事,未免有失礼仪。于是发出诏文,建造邺宫。廷尉续咸上书谏阻,石勒大怒,即令御史将续咸收捕入狱。中书令徐光劝说道:&陛下纳谏从善,人皆敬慕,为何今日不听忠言?&石勒立即觉察到自己刚才的举动太过分了,便面带歉意地说:&人生不能独断专行,不然就会枉杀忠良,贤达之士就不来了!&于是立刻派人把续咸请回来,当面向他道歉,鼓励他继续谏议朝政,并下令停建邺宫。这个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的帝王,真难得有如此的胸襟。在他之前有秦王的暴虐,魏王的残忍;在他之后也有无数骄横的暴君,但是石勒却能克己纳谏,实诚可贵。
  石勒身为帝王,备受颂扬,但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有一次,他大宴群臣,问大臣徐光,他能与古代的哪个开国皇帝相比。徐光奉承说:&神武谋略高于汉高祖,雄才博识超过魏武帝曹操,自古以来只有轩辕黄帝可比!&石勒听罢摇了摇头,微微笑道:&人岂不自知,卿言太过,朕若遇汉高祖,当面北事之,与韩彭比肩;若遇光武,当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诚恳的语言,就像养育过他的大地那般厚重,没有一丝的骄纵和虚妄。
●石勒立遗嘱,他死后丧事要从简,不要放金银财宝,不要放置器玩
  石勒翦灭了前赵,统一了除辽东和河西之外的北方广大地区,公元 330年,他称大赵天王,不久改称皇帝。其疆域&南逾淮海,东滨于海,西至河西,北尽燕代。&在五胡十六国中,后赵是除苻秦之外版图最大的一个王国。
  公元 333年,石勒病亡。临终前他告诫太子石弘和中山王石虎等接受司马氏骨肉相残而覆亡的教训,应当和睦团结,并遗令丧事从简,&敛以时服,载以常车,无藏金宝,无内器玩。&
  这种简朴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屈指可数。许多皇帝甚至在生前就让人们为自己大兴陵墓,好让自己在阴曹地府也尽享生前的荣华富贵。中国的十三陵、乾陵、秦始皇陵,外国的金字塔等皆是如此。石勒没有这样,但是他的精神品质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碑。
--------------------------------------------------------------------------------
&  &其于勇武,则有叙唐之薛家、宋之杨家及救青辈者,&&盛行于里巷间。&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频频出现在历代小说中,盛行于里巷间的武将列举一番,人们惊喜地发现,这几位武将皆出自山西。其实,如果翻翻中国名将史册,人们则会有更大的惊喜,中国历代名将大多出自山西,孟明视、豫让、廉颇、卫青、霍去病、李牧、纪信、关羽、张辽、徐晃、斛律光、尉迟恭、薛仁贵、杨业、呼延赞、狄青、任环、杨博&&这些忠臣良将,抛头颅,洒热血,把为将之德,为将之功推向顶峰,建立盖世功勋。
  数忠臣良将,还看山西!
--------------------------------------------------------------------------------
一、自古山西多名将
  和着中国历史&分久必会,合久必分&的轮回脚步,多少帝王踏着山西这块土地登上了西安、洛阳、北京的皇帝宝座;那令万民膜拜的金銮宝殿又撩拨得多少枭雄勇夫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从山西兴兵造反。山西这个天下&第一军事要地&成为皇朝更迭兴衰的角逐场。在那个&文死谏,武死战&的年代里,这无疑给了一代代山西武人一个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他们各择其主,舍生忘死,在王朝复王朝的厮杀拚搏中脱颖而出,成为万世人杰。
  伴随着中原的周期性改朝换代,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如潮水般南下,与中原农耕人争夺生存空间。山西就恰恰处在中原古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战争频仍,烽火连绵,这也注定了山西武将纷涌,名将辈出。
  黄土文化的熏陶,朔北大风的锤炼,尚武民俗的影响,铸就了山西武将忠义智勇、笃厚强悍。由此,我们便不难想象关羽一手秉烛读《春秋》,一手横刀视群雄的英姿;我们也不难理解尉迟恭气质何以如此刚烈,性格何以如此豪放;我们更不难体会杨家将虽然一个个死在忠勇之上,却依然世代忠勇的深刻内涵。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皇权争夺战早已偃旗息鼓,农耕人与游牧人的争斗也早已成为历史,而这首在山西响起的武魂颂,却久久回荡,不绝于耳&&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婆娑起舞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