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电解质可降低尿酸吗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做肠镜前喝 和爽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匿名用户|女|63岁|
做肠镜前喝 和爽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喝了就吐,留了很多鼻涕,实在喝不下那3000CC的溶液怎么办?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是不是一定要喝这么多水,有没有其他替代药?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您好,欢迎登录
没有注册医生用户,请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为保证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等待医生认证审核结果。
3秒后跳转,请在专家回答区查看信息
有2名医生为您解答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已帮助用户:0
病情分析:根据您目前的情况来上做电子肠镜检查以前做肠道准备。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饮水的目的是为了做肠道清洁,视野更清晰
指导意见:如果和电解质散比较困难的话。服用些药以后多喝水。或者用硫酸镁液。或者是甘露醇来代替。
已帮助用户:35391
病情分析:像你说的这个情况目前你说的这个,办法都是肠镜之前,全国用的办法都是一样的,这个是必须的
指导意见:这个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说的代替的这个办法呀,因为全国用的地方都是一样的
做肠镜前喝 和...文章当前位置:&>&&>&
痛风降尿酸药物的疗效评价
时间:&&来源:&&作者:
&& 1. 背景
痛风是一种全球性的代谢性疾病,无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在亚洲各国,痛风的患病率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亦呈直线上升趋势。近年来有统计......
&&& 是一种全球性的代谢性疾病,无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在亚洲各国,的患病率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国高尿酸血症和的患病率亦呈直线上升趋势。近年来有统计表明,在所有年龄段总的患病率约为0.84%。不同年龄组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有显著差异,如老年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可高达24%以上。血尿酸过高的患者如果不注意饮食控制和治疗,约5%~12%最终会发展成为。
&&& (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及/ 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石形成、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指在37℃,pH7.4生理条件下,血尿酸水平超过6.8mg/dl,它可引起关节炎急性发作和反复发作(约60%的急性发作者会在12个月内再次发作),另一方面可引起尿路结石(发生概率是血尿酸正常者的3倍)和尿酸性肾病,出现尿路梗阻或肾功能不全。另外,高尿酸血症还是包括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降尿酸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2. 降尿酸治疗的目标
&&& 体液中的尿酸浓度高于6.8mg/dl(404umol/L)时就处于饱和状态,尿酸结晶开始析出,而血尿酸低于6.8mg/dl(404umol/L),就不会发生沉积,因此EULAR认为,降尿酸的目标是把血尿酸降至6mg/dl(360umol/L)以下,但对于已有大量石的患者,为加速石的溶解,目标控制值应降至5mg/dl(297.5umol/L)以下。
3. 降尿酸治疗的药物
3.1 抑制尿酸生成药
&&&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这类药物包括别嘌呤醇(别嘌醇Allopurinol)、非布索坦(非布司他,Febuxostat)。别嘌呤醇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断黄嘌呤转化为尿酸,减少尿酸的生成,适用于尿酸产生过多、对排尿酸药物过敏或无效、以及不宜使用排尿酸药物(如有肾功能不全)的原发性及继发性患者。别嘌呤醇为目前常用药物:成人初始剂量为每次50mg,每日1~2次,每周可递增50~100mg,至每日200~300mg,分2~3次服。每2周测血和尿尿酸水平,如已达正常水平,则不再增量;如仍高可再递增,但每日最大量不得超过600mg。儿童治疗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常用量,6岁以内,每次50mg,每日1~3次;6~10岁,每次100mg,每日1~3次。剂量可酌情调整。由于别嘌呤醇及其活性代谢产物氧嘌呤醇均由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时其排泄减少,所以老年人及肝肾功能受损者应谨慎用药,并应减少每日用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别嘌呤醇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药物热、皮疹、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别嘌呤醇作为的黄金治疗药物广泛用于临床,在抗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由于别嘌呤醇只对还原型的黄嘌呤氧化酶(XOR)有抑制作用,别嘌呤醇(及其活性代谢产物氧嘌呤醇)与黄嘌呤氧化酶相互作用时,黄嘌呤氧化酶的钼活性中心会自发性氧化而使XOR恢复活性,从而导致别嘌呤醇对XOR的抑制失效。故在采用别嘌呤醇治疗时,需要重复大剂量给药来维持较高的药物水平,由此会导致药物蓄积,从而产生药物毒性。此外,别嘌呤醇为嘌呤类似物,会影响涉及嘌呤及嘧啶代谢的其他酶活性,同时会产生肾毒性,因此新型抗药物的研制一直是药物研究的热点。非布索坦(非布司他,Febuxosta)为最新一代抑制尿酸合成药物,日本帝人制药株式会社早在1991年发现非布索坦,该药是第一个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酶选择性抑制剂,其化学结构不同于别嘌呤醇,非布索坦首先由日本帝人制药株式会社于2004年年初在日本申请上市,2008年5月在欧盟获批,2009年2月获FDA批准在美国上市,目前已在全球推广上市。非布索坦是新型的非XOR抑制剂,其对XOR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并对氧化型和还原型的XOR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非布索坦在高达100&M的浓度下,对涉及体内嘌呤和吡啶代谢的其他酶活性没有影响,并且非布索坦对XOR的抑制作用不受酶的氧化还原状态影响。体外研究显示:非布索坦与别嘌呤醇相比,不仅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而且具有更强的活性。动物研究显示,非布索坦能显著降低小鼠、大鼠以及黑猩猩的血液尿酸水平,其作用明显强于别嘌呤醇。非布索坦以剂量依赖方式降低大鼠血浆尿酸水平,其作用较别嘌呤醇强10倍。非布索坦主要经肝脏代谢,不同程度的肾功能状况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没有影响,其对肾脏的影响远低于同类降尿酸药。APEX研究是评价非布索坦临床疗效的关键性研究,该研究将l072例患者(肾功能正常或轻度下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非布索坦(每日80mg、120mg、240mg)组、别嘌呤醇(每日100~300mg)组和安慰剂组,持续治疗28周。治疗开始时,患者平均血尿酸水平为9.85mg/dl,39%患者血尿酸水平超过10mg/dl,28周时,5组患者血尿酸水平降低至6mg/dl以下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8%、65%、69%、22%和0,非布索坦组与别嘌呤醇组相比,非布索坦组血尿酸水平降低至6mg/dl以下的患者比例更高,而别嘌呤醇组优于安慰剂组。研究中仅1例患者(非布索坦每日240mg组)出现了与药物相关的肾功能损害。其他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有肝功能异常,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和腹痛。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研究提示,非布索坦与别嘌呤醇和安慰剂相比,非布索坦在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方面更有效。非布索坦可用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控制,但不推荐用于治疗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推荐剂量为40或80mg,每日1次。患者可以40mg每日1次为起始剂量,若2周后血尿酸水平仍高于6mg/dl,可将剂量加至80mg,每日1次。轻中度肝肾功能不全无需剂量调整,但不推荐给重度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
3.2 促进尿酸排泄药
&&& 这类药物包括丙磺舒( p r o b e n e c i d ) 、苯磺唑酮(sulphinpyrazone)、苯溴马隆(立加利仙,Benzbromarone),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以利于尿酸排泄。由于大多数患者属于尿酸排泄减少型,因此,促进尿酸排泄药适用于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无尿路结石及尿酸盐肾病患者。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尿酸降低至理想水平。因此,在使用排尿酸药时,不宜与水杨酸、噻嗪类利尿药等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同用,用药期间加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mg,每日3次,维持尿pH值在6.5左右,并嘱患者大量饮水,增加尿量。如尿液过碱,可形成钙质结石。①丙磺舒为苯甲酸的衍生物,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尿酸盐在近曲小管的主动再吸收,增加尿酸盐的排泄而降低血中尿酸盐浓度,可缓解或防止尿酸盐结晶生成,减少关节损伤,促进已形成的尿酸盐溶解。无抗炎、镇痛作用,用于慢性的治疗。初始用量为250mg,每日2次,1周后增至500mg,每日2次。丙磺舒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皮疹、过敏反应、骨髓抑制等,肾功能不全者禁用。②苯磺唑酮为保泰松衍生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尿酸在近曲小管主动再吸收,从而增加尿酸从尿中排泄,降低血中尿酸浓度。排尿酸的作用较丙磺舒强,和丙磺舒合用有协同作用。适用于慢性和预防结节的形成。初始用量为每次100~200mg,每日2次,逐渐增至每日300~400mg,时间可用1周,维持量为每次100~400mg,每日2次。苯磺唑酮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皮疹、骨髓抑制等,偶见肾毒性反应,有轻度钠水潴留作用,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慎用。③苯溴马隆为目前常用促进尿酸排泄药,为苯骈呋喃类衍生物,为近曲小管强效而可逆性的尿酸-阴离子交换剂,能阻断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从而有效降低血尿酸浓度。该药作用时间较长,初始用量为50mg,每日1次,渐增至100mg,每日1次。苯溴马隆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泻、过敏性结膜炎、皮疹及粒细胞减少等,中、重度肾功能损害者(肾小球滤过率低于20ml/min)及患有肾结石的患者禁用。
3.3 促尿酸分解药
&&& 这类药物包括拉布立酶( rasburicase) 和Krystexxa(Pegloticase)。临床试验发现,促尿酸分解药拉布立酶和Pegloticase降尿酸快而强,它们通过使尿酸经尿酸氧化酶作用而氧化生成尿囊素后排出体外。拉布立酶由法国Sanofi-Synthelabo公司开发,2001年6月在德国和英国首次上市,目前国内已上市,为重组尿酸氧化酶,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具有高危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急性高尿酸血症,尤其适用于化疗引起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拉布立酶的推荐成人剂量为每天0.2mg/kg体重,加入0.9%氯化钠注射剂50ml中用30min左右输完,疗程为5~7d。它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恶心、呕吐和皮疹,较少发生腹泻、头痛和过敏。Pegloticase由Savient制药公司开发,是一种由大肠杆菌生产的重组修饰性哺乳动物尿酸氧化酶(即尿酸酶)和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经共价结合后形成的生物制剂。由于尿酸氧化酶能将尿酸转化成尿囊素,而尿囊素的溶解度较尿酸大得多且易被排泄,加之聚乙二醇化使尿酸氧化酶的半衰期大大延长,故Pegloticas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浓度。Pegloticas用于治疗虽经传统降尿酸药物(尤其是最大剂量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治疗,但仍未达到血尿酸浓度推荐控制目标的成人慢性患者。其主要依据为获得美国FDA批准的两项为期6个月的Ⅲ期、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数据研究。这两项研究共包括212例虽经传统降尿酸药物治疗,但仍未达到血尿酸浓度推荐控制目标的成人慢性患者,他们均符合如下入选标准:基线血尿酸浓度&8.0mg/dl;在过去18个月中至少发生过3次有症状的发作或至少有1处石、或已罹患性关节炎;对别嘌呤醇治疗有医学禁忌证或有在以最大医学适宜剂量的别嘌呤醇治疗&3个月后血尿酸浓度不能正常化(<6mg/dl)史。两项研究还以是否存在石对患者进行分层,71%的患者在基线时存在石。患者在研究中分别接受Pegloticas每2周静脉内输注8mg或安慰剂治疗,所有患者都还接受口服抗组胺药物、静脉内输注皮质激素和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以预防Pegloticas相关输注反应以及在开始接受Pegloticas治疗之前至少1周即使用1种非甾体抗炎药物或秋水仙碱(Colchicine)、或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预防发作,除非有医学禁忌证或不能耐受。两项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均为在3和6个月至少80%时间内血尿酸浓度<6mg/dl的患者比例;次要疗效终点是在6个月后以标准化数字照片评价的Pegloticas治疗对石的作用,并定义完全应答为至少1处石100%消退且无新的石形成和任一石都没有进一步增大。研究证实,接受Pegloticas治疗达到血尿酸浓度<6mg/dl 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在两项研究中,Pegloticas组在6个月时达到这一主要疗效终点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7%和38%,而安慰剂组的相应指标都为0,对两项研究数据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Pegloticas和安慰剂两组在6个月后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45%和8%。由此证实Pegloticas有非常强力的降低血尿酸作用。Pegloticas为静脉内输注用药,推荐剂量为至少每2周1次,用时2h经静脉输注8mg。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疼痛关节数减少,劳动能力增强。其不良反应主要有严重心血管事件、输液反应和免疫原性反应等。临床推荐如使用Pegloticas治疗3个月,患者的血尿酸浓度仍>6mg/dl且有中至重度输注反应,即应终止Pegloticas治疗。
&&& 选择性肾小管尿酸转运蛋白l(URATI)是一种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其在尿酸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Lesinurad(RDEA594)是一种在研用于治疗的增加尿酸排泄口服药,可抑制肾脏近端小管尿酸转运子URAT1。既往在患者中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显示,别嘌呤醇联合Lesinurad治疗可比单用别嘌呤醇更有效降低血尿酸。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期临床研究显示,患者接受本品(每日100~400mg)治疗10d,血尿酸水平下降45%,且耐受性良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Ⅱ期临床研究显示,本品治疗8d,85.7%患者血尿酸水平降低至6mg/dl以下。近年还发现非诺贝特、阿托伐他汀、氯沙坦、氨氯地平等也有一定的降尿酸作用。
&&& 目前患病率不断升高,而的标准药物治疗方案在减少炎症或降低尿酸方面疗效有限,临床较难根治,复发和多种并发症也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因此,新药研发非常迫切。了解的发病机制,针对和高尿酸血症发生发展机制进行新药开发,是当今抗药物研究的新热点。
<<上一篇:
>> 下一篇:杜姗&&& 陈建婷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710038)
  【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泻药依赖性习惯性便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泻药依赖性习惯性便秘患者78人,随机分为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40人及六味安消胶囊组38人,治疗1周后观察患者排便次数、大便形状、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1周显效36例(90%),有效3例(7.5%),无效1例(2.5%),总有效率97.5%。六味安消胶囊组:显效25例(65.8%),有效11例(28.9%),无效2例(5.3%),总有效率94.7%。经统计学分析,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排便困难、腹痛、腹胀食欲不振4种症状明显减轻,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治疗泻药依赖性习惯性便秘的安全、高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泻药依赖性习惯性便秘&&&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01
  习惯性便秘,又称功能性便秘,是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或排便经常感到困难,粪质坚硬,并有不适的感觉,而肠道、肛门无器质性病变的长期的、慢性便秘。由于老年人活动减少等原因,此病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1]。由于对泻药的副作用缺乏了解,如产生耐药性,造成机体水电解质紊乱,引起结肠黑变病、肠息肉,甚至肠癌等,滥用酚酞、大黄、番泻叶等刺激性通便药物非常普遍[2]。为此我们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泻药依赖性习惯性便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泻药依赖性习惯性便秘患者78人,其中男性46人,年龄59-85岁,平均68.9岁;女性32人,年龄57-80岁,平均71.9岁。间断口服刺激性泻药酚酞、大黄、番泻叶等2-1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罗马III便秘诊断标准。排除肠梗阻、肠穿孔、胃潴留、消化道出血、中毒性肠炎、巨结肠或肠扭转及溃疡性结肠炎等器质性病变患者。
  1.2治疗方法
  40例患者给予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舒泰神& 北京舒泰神药业公司)。2A及2B小包药物溶于量杯中,加水250ml,搅拌均匀,口服,晚饭后1小时口服,1次/d,用药1周。38例患者给予口服六味安消胶囊(邦消安 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4粒,口服,2次/d,用药1周。大便次数超过2次/d停药1d。排便次数、大便形状、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症状均由患者记录。
  1.3疗效评价
  显效:排便次数1次/1-2d,成形软便,大便通畅,腹痛、腹胀消失。
  有效:排便次数1次/2d,大便形状由硬团变为香肠样,表面有裂痕,排便困难仍在一定时间存在,有时出现腹痛、腹胀。
  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采用SPSS16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或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六味安消胶囊比较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1周显效36例(90%),有效3例(7.5%),无效1例(2.5%),总有效率97.5%。六味安消胶囊组:显效25例(65.8%),有效11例(28.9%),无效2例(5.3%),总有效率94.7%。经统计学分析,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说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便秘具有高效性。
  2.2治疗前、后比较
  患者治疗后排便困难、腹痛、腹胀食欲不振4种症状明显减轻,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上述症状同时存在2种以上时,可诊断为症状性便秘。通畅以排便频率减少为主,一般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或每周&3次)即便秘。老年人便秘较为常见,主要与以下两种因素有关,一是肠管的张力和蠕动减弱,食物在肠道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吸收;二是胃-结肠反射减弱,直肠粘膜敏感性下降,参与排便的肌肉张力减弱。而胃肠运动减弱及肠道内环境的异常是主要的直接原因。由于对蒽醌类、酚酞、蓖麻油、双酯酚汀等刺激性泻物的副作用缺乏认识,许多老年人长期依赖此种药物治疗便秘,造成结肠黑便病或泻药结肠,引起平滑肌的萎缩和损伤肠肌间神经丛,反而加重便秘。六味安消胶囊是一种复合中成药制剂,成分包含土木香、大黄、山柰、寒水石(煅)、诃子、碱花。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导滞消积,行血止痛。用于胃痛胀满,消化不良,大便秘结,痛经。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一种新型的缓泻剂,是一种高分子物质聚乙二醇4000与电解质的复合制剂,温和无刺激作用,符合肠道生理机能。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局部渗透作用,将水分保留在结肠腔内,使粪便软化,增加粪便的体积和重量至正常,继而产生通畅的排便,不改变水和电解质平衡,可用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聚乙二醇4000散作用是纯物理性的,分子量较大,不被肠道吸收,不在肠道内分解,不降低肠道PH值,故其耐受性良好,不会引起肠胀气,不会对心、肝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并且不会影响肠道粘膜的完整性及改变肠道吸收功能。故对心肝肾功能无影响,更适合于心脑肾功能不佳及妊娠妇女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用药强化,能恢复患者正常的排便习惯[3,4]。
  本文观察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显效率90%,对照组(六味安消胶囊)显效率65.8%,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六味安消胶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六位安消胶囊是治疗便秘有效的药物,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则效果更佳,是治疗泻药依赖性习惯性便秘的高效、安全药物,值得临床推广[5]。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中华消化杂志).
  [2]李玲,杨杰,王文清.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阿片制剂引起便秘观察[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458.
  [3]张绍刚等.舒泰清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临床应用[J].
  [4]陆兴生,赵任,李菁等.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医药,2011.2.
  [5]胡志.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41例[J].人民军医,2011.3.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百度医学微信公众账号,医界大数据你比别人先知道相关热词相关学者相关期刊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服药时间是怎样呢?
导读: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味微咸。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大量应用对液体或电解质平衡无明显改变。
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聚乙二醇4000、无水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对本品各组份过敏者禁用。那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服药时间是怎样呢?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味微咸。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大肠内窥镜检查和大肠手术前处置时的肠道内容物的清除。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小鼠试验口服最大耐受量为83.25g/kg,未见毒性反应。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总吸收量甚微,仅0.06%,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90%以原型从尿中排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血浆中尚未见其存在。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通常在4小时内导致腹泻,快速清洁肠道。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渗透活性和电解质的浓度不影响离子或水的吸收或排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大量应用对液体或电解质平衡无明显改变。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服药时间:宜于术前或检查前4小时开始服用,其中服药时间约为3小时,排空时间约为1小时。
健客网致力于帮助老百姓提高用药水平、降低用药费用,为病患朋友提供厂家直供、低价,绝对正品的优质药品。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本产品的信息,健客网有客服为你提供最真诚的服务。欢迎拨打400-进行了解。健客网祝愿你身体健康。
(实习编缉:钟燕冰)
上一篇:&&&&&&&下一篇:
可能对你有用的产品
相关药品购买
相关健康经验
健客网-国家药监局认证的合法网上药店,致力于打造优质、低价、便捷的网上药店和最值得信赖的健康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