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可以满月发汗吗尿袋满了怎么放尿视频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关于剖宫产留置导尿两种放尿方法的临床观察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两种放尿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22例剖宫产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个体化放尿法)62例,对照组(持续开放式放尿法)60例,分别观察拔除尿管后第一次自行排尿情况。结果两种放尿法对患者的影响有较显著差异(P<O?01),实验组自行排尿顺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采用个体化放尿法较常规的持续开放式放尿对患者影响小,有利于术后康复。 中国论文网 /6/view-2738353.htm  【关键词】剖宫产,留置导尿;放尿观察   【中图分类号】R714.6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4-022-02      留置导尿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措施,持续开放式放尿是临床上传统的常规放尿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只注重留置导尿的操作过程,而对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则重视不够,致使部分患者拔除尿管后自行排尿困难,排尿不畅、出现尿潴留、尿痛等异常情况,常需诱导排尿。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加强观察对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方法加以改进,并与传统的放尿方法作观察对比,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我院7-10无妊娠合并疾病122例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年龄23-32岁,孕37~周麻醉方式均为持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术后镇痛采用双氯芬酸钠栓肛塞。留置尿管时间<32h 55例,32-48h 67例,2组患者在年龄、孕周、胎次、麻醉方式、镇痛方法、留置尿管时间上基本相似,有可比性。   1.2 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62例,对照组60例。术前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的目的及操作方法,按基护导尿管留置法操作规程,留置后持续开放式放尿,术后常规静脉输液,行抗炎止血治疗,输液量ml/d,给予饮食指导,术后6h内禁饮,6h后根据产妇情况进免糖免气流质,拔除尿管前均常规擦洗外阴。   1.2.1 实验组:实行个体化放尿法,根据患者的尿意决定放尿时间和量。具体操作:术后6h。用曲别针将尿袋引流管折叠夹住,阻止尿液流入尿袋,当患者自感有尿意时放出尿液,同时鼓励患者参与排尿,自觉尿液排尽时再用同法夹住尿管,放尿<1000ml/次,告诉患者及家属夹闭尿管的目的和具体操作方法,以取得他们积极配合。   1.2.2 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持续开放式放尿法,即不使用任何方法夹闭尿管,从留置尿管起持续开放引流,直至拔除尿管。2组患者保留尿管期间均2次/d给予5%碘伏会阴擦洗。   1.3 拔除尿管后的排尿观察记录患者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情况,拔管后有尿意时能自行排尿,不需诱导,排尿时顺畅,无尿痛为顺利,相反为不顺利。计算2组的排尿顺利率。      2 结果      3 讨论      肾脏生成尿液是连续不断的,而膀胱排尿是间断进行的,膀胱具有储存尿液和排尿的功能…,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患者的膀胱功能是正常的,术后6h麻醉作用基本消失,神经肌肉功能完全恢复…,对于夹闭尿管引起的膀胱充盈已有感觉。实验组实行个体化放尿,及时(术后6h3,恢复膀胱充盈一排空一充盈一排空的生理过程,与正常排尿模式基本相同,患者能主动参与排尿过程,具备了拔尿管后能顺利排尿的生理和心理准备。实验组拔除尿管第一次排尿顺利率93,5%(58/62例),不顺利率6,5%(4/62例)。4例中排尿困难2例尿储留经诱导排尿出现尿痛者各1例。   对照组实行持续开放式放尿,使本身功能正常的膀胱忘却了自身储存尿液和排尿的双重使命,其开放引流方式使膀胱储存功能暂时废用,排尿反射暂时中断逐渐顺应了有尿即流的“惰性状态”。导致拔除尿管后不能及时建立主动排尿意识,本组自行排尿顺利率63.3%(38/60例),不顺利率36.7%(22/60例),22例中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经诱导排尿各6例,排尿不畅5例,出现尿痛4例,1例排尿困难经诱导等仍不能自行排尿,重新导尿同时给予膀胱冲洗,抗感染继续治疗配合针灸穴位封闭2d后自行排尿。   本文通过2组观察对比显示个体化放尿方法对膀胱神经肌肉早期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而持续开放式放尿则相反。      参考文献   1 胡容珍?气囊导尿管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55―56。   2 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40。   3 陈满意?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6h的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27―28。   4 胡容珍,何唐敏?放尿方法对留置导尿患者膀胱功能影响的 观察[J]?现代护理,):338―339。   (责任审校:李颖)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放尿方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放尿方法的改进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扬州日报社--扬州晚报
第A08版:今日视点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重点新闻
第A03版 今日视点
市妇幼保健院率先推行“分级护理”
洗脚喂饭,都由护士包办
为了更好监测病情,家属帮忙还不让
  “一人住院,全家受累。”不少市民对此颇感无奈。记者昨日在市妇幼保健院了解到,该院已在我市率先推行了“分级护理”工作,将护理工作分为四级。今后,甚至连给患者洗脚和倒尿这样琐碎的事情,都不用家属操心了。  简介  “分级护理”究竟是咋回事  据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主任曹松美介绍,“分级护理”主要分为四级:特别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住在ICU的危重病人,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这些都是‘特别护理’,就是一对一护理。”洗脸、口腔护理、更换衣物、擦洗身体,甚至包括喂饭,还有一些导管的护理,“有些导管,更换时需要特别注意。”而“一级护理”,一般是针对大手术以后1到2天的病人。她举例说,剖腹产或者妇科手术后两天,以及一些妊娠高血压等病的人,就需要“一级护理”。二、三级护理,主要针对修养期的病人。  目前,医院已经在11个病区中开展了这项服务,“能够服务的病区,我们都开展了。”  作用  护理是为更好监测病情  曹松美介绍,如果这些日常护理都由护士来做,可以更好地监测病人的健康状况。她举例说,“护士通过平时协助病人刷牙,可以观测病人舌头健康状况;通过给病人泡脚,也可以了解病人的舒适程度。”  在实行“分级护理”后,给病人尿袋放尿,也要由护士们负责。“有些家属看见尿袋满了,就会帮忙放掉,我们不允许这样做。”该院护理部副主任徐亚平表示,“护士每隔几小时都要过去放尿液。我们要观察尿液的量和颜色,来看病人的身体状况。有时颜色深了,我们还要化验的——这是病情观察的一部分。”  在产科,来自周边农村的很多产妇,生完小孩以后,不敢洗脚,认为洗脚以后会裂口子。也有些产妇不愿意刷牙,觉得刷牙会导致牙齿松动。“这些都是老的说法,是不对的。”  分级护理前,刷牙、洗脸洗头洗脚,这些原来都是由家属做的工作,“以前我们主要是劝,但是他们基本不听。”而现在,这些工作全部都由护士们“强制执行”,“这样也有利于预防感染。”护士协助产妇漱口刷牙以后,“她们的食欲也更好了,更利于产后的恢复。”  病人  让护士洗脚,开始难为情  刚住进市妇幼保健院时,郝世礼多少有些难为情。今年30岁的他,来自安徽农村,在扬州打工。20多天前,他在上班时不小心跌了下来,被紧急送到了市妇幼保健院骨科。“当时后脚跟粉碎性骨折,疼得不得了。”医务人员介绍说,他送到医院后马上就进行手术了。按照分级护理的标准,他被确定为二级护理。  住院第一天,护士就过来要给他洗脚,“那时真的感觉很难为情,怎么能让人家帮着洗脚呢?”郝世礼百般推辞,还是被护士说服。没受伤的脚,护士给他用水盆泡;受伤的脚,护士给他用棉签蘸上水,一点一点清洗,包括指甲缝里面的泥。  如今,“有什么事都喊她们过来”,刷牙、洗脸,护士都在一边帮忙——郝世礼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待遇。他的家人只是在每天晚上,才偶尔过来看一下他。他住院期间的护理费用,并没有因为服务增加而上涨。  护士  这是件需要慢慢习惯的事  “现在棉签的消耗量很大,我们是不收费的。”每天负责照顾郝世礼的护士,叫袁杉杉,今年只有22岁。每天早上6点钟,到达病房,开始协助病人刷牙、洗脸、照顾他们吃早饭;接下来是给病人发药,每隔两个小时,还要给病人的尿袋放尿。  袁杉杉坦言,自己最开始的时候,也感觉很别扭。作为80后一代,在家中,她都没有给父母洗过脚,而现在却要每天给病人洗脚,“最初确实有些不能接受。”  到现在,她也慢慢习惯了,“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病人和家属也慢慢都认可了。”——像她这样参加到分级护理工作中的护士,在妇幼保健院有100余名,占了全院护士总数的40%左右。&&&&&&&&&&记者&臧晓松
扬州日报社版权所有 |
| 苏新网备2006011号 |
| 广告服务 | [ 帮助 ] [ 评论 ]中风:下一个会是谁
频道热点:
&&&“人的本性在于脑的功能,失去了脑的功能便失去了人的本性,只有恢复脑的功能才能恢复人的本性。”&&&&20世纪,美国曾经提出四个著名的“十年计划”:登月计划、征服癌症计划、脑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可惜的是,这四个计划中只有登月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最后得以成功。“脑的十年”于1990年前后开始着手实施,计划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保护脑,防治脑疾病”。上面那段话是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1990年在《脑的十年》宣言中发表的一段经典的阐述。&&&&在剥夺人类脑功能的疾病之中,脑卒中(俗称中风)的杀伤力“傲视群雄”。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的中风人数为250万,死亡人数为150万。换言之,每12秒钟,就有一人发生中风;每21秒钟,就有一人死于中风。2004年全国死亡人口中有14.8%是死于中风。北京市的数字则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死于中风者高达27%。中风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二位死亡原因。全国目前存活的中风病人约为700万,75%残废,其中40%重残。&&&&中风过后伤残累累,它带给社会和经济的重创,比起烈性传染病有过之无不及。&&&&中风致残(瘫痪、大小便失禁、失语等)的幸存者活得痛苦,度日如年。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角色的痛苦也许没有被注意,那就是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却收效甚微,时常扮演“久病床前无孝子”角色的病人家属,他们往往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中风旋涡里的死者和生者&&&&以下是记者了解到的一个真实个案,这个故事不禁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悲愤、怜悯与叹息之中……&&&&在屎尿堆里度完余生的老太太&&&&何老太静静地躺在床上,脸上写满痛苦和悲凉,承受着疾病带给她的煎熬,等待着生命中最后一段时间的结束。回想起一年来卧病在床的日子,何老太不禁老泪纵横。最让老人痛苦的不是日渐加重的病情,而是被常年的病情所撕裂的亲情。&&&&何老太有三个儿子,除小儿子在深圳打工外,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在家中,并已结婚生子。何老太患的是脑梗塞(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前者也叫脑梗塞,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开始时症状并不严重,只是左侧肢体麻木、不灵活,但还能依靠拐杖四处走动,大小便也尚可自理。到了后来,又发作了两次中风,左侧肢体瘫痪加重,再也走不动,只能天天待在屋里。开始时,儿子们还带着母亲四处求医,花了很多钱,让家境本不宽裕的儿子们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经过多番治疗后见不到效果,儿子和儿媳们便失去了信心和耐心,每天除了将三餐饭放到母亲床边外,对母亲就不闻不问了。便盆就在屋里,老太太每天都要靠自己艰难地爬到便盆旁大小便。到后来,老太太终于爬不动了,而且大小便越来越不受控制。母亲病情恶化,远在深圳打工的小儿子闻讯后千里迢迢赶回家中。当打开房门,小儿子第一眼见到的情景是“床上到处都是屎尿,臭气冲天”。看到母亲这种情形,纵然是七尺男儿,也禁不住悲从心起。小儿子一边痛哭一边给老母亲擦洗身子,换洗好干净衣服,把母亲送到县中医院住院。医生说,老太太基本上没有什么康复的希望了。3个月后,何老太在痛苦中死去……&&&&脑血管发生堵塞或破裂可引发突然神志不清、口眼歪斜、偏身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其残忍之处不仅是在短期内索取人的生命,更残酷的是对病人的慢性折磨以及对亲人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那真是“一人中风,全家卒中!”“一人致残,全家瘫痪!”&&&&王有国(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向记者谈起他在外科临床中遇到的一个印象非常深刻的案例――&&&&中风40天,全家一起坠入深渊&&&&小宇(化名)本有个让同学们非常羡慕的家庭。爸爸在外地经商,妈妈也开了个化妆品店,小宇则就读于市里最好的一间重点中学。可没想到,祸从天降。一天,妈妈接到电话,原来小宇爸爸得了脑中风被送进了医院。小宇和妈妈火速奔赴医院。躺在病床上的爸爸不省人事,扭曲的脸完全变了形,瞪大的双眼凝视左上方。小宇同妈妈撕破嗓子呼唤,他却一声不应,只有不均匀的呼吸伴着呼噜痰鸣,僵硬的四肢还不时抽动……医生让母子俩看了CT扫描片,显示病人左颅内巨大出血血肿。医生说如此严重的出血性中风,唯有手术清除血肿为上策,但因压迫时间过长,效果恐怕不佳,可能人财两空。在得到他们“无论多少钱都要用最好的办法治疗”的允诺后,医院动用了最好的技术设备,为小宇爸爸做了“钻颅清除血肿的手术”。&&&&术后娘俩抱着满腔的希望日夜守护在床边,盼望着亲人醒来。然而一天天过去了,他们的希望落空了。他们看到的是,爸爸的昏迷更深了,呼噜痰鸣更响了,需要不断地吸痰。后来医生不得不为病人做气管切开,以便于直接抽吸痰液。爸爸身上的管子不断增加,四肢上有2~3条吊针管道轮流输液给药;鼻子上的吸氧管改在气管插管内,还增加了鼻饲管;导尿管始终连接着尿袋,家人能做的就是定时开夹放尿,随时更换因大便失禁弄脏的垫布,以及每小时帮助护士给爸爸翻身擦背和熏烤压红的皮肤,以避免发生褥疮。小宇尽量自己全包,不让妈妈干。可妈妈还是累病了,不吃不喝还发烧呕吐,医生只好给妈妈设个病床,打吊针。小宇既要护理爸爸,又要护理妈妈。某日,小宇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地上。小宇满心希望用自己的辛劳换回爸爸的康复,可换来的却是爸爸的昏迷加深,以及反反复复的并发症(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褥疮等)。40天后,爸爸终因出现休克抢救无效而离开了人世。48岁的爸爸就这样没留下半句遗嘱,没做任何交代,永远地走了。&&&&40天的抢救、住院产生的高昂费用,让这个家在一夜之间彻底坍塌。妈妈变卖了店铺,还借了一屁股债。更糟糕的是,由于精神重创,妈妈得了抑郁症,生活难以自理,再也不能去从事任何职业了。17岁的小宇只好放弃学习,到处求职谋生,养活妈妈。这个家和他的大学梦就这样被脑中风击得粉碎,这不是一个家庭的“卒中”吗?&&&&链接:中风带来的经济负担&&&&一项由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赞助,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教研室胡善联、龚向光教授负责调查撰写的报告――《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经济负担》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平均直接医疗费用为10489元,在卫生部属医院最高(12386元)。2000年中国心肌梗死的经济负担为13亿~19亿元,而缺血性脑卒中的负担远远超过心肌梗死,当年的直接医疗费用估计达到130亿~200亿元,是心肌梗死的经济负担的10倍。&&&&如果真正到了脑中风的阶段,情况就已经非常凶险,而且治疗效果往往还不尽如人意。其实,预防脑中风,还是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可以做到的。&&&&危险纸牌:你抽中了哪一张 &&那么,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苏镇培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说,现代医学认为,危险因素主要有疾病和生活方式两大类。疾病方面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颈动脉疾病、曾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这些疾病危险因素通过适当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多数是可以控制的,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病人应当与医生进行探讨,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预防办法。第二大类危险因素来自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久坐缺乏运动、饮食失调等,这些可通过戒烟、进行有规律的运动、注意饮食质量以及限制饮酒等来控制。&&&&当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搜捕通缉以萨达姆为首的伊拉克各级高官。美国人把要通缉的要犯的头像和名字制成一副扑克牌,扑克牌数字和花色的大小反映出被通缉者的危险性和重要性。为了让大家对中风的危险因素印象深刻,我们在此不妨“移花接木”,以一份调查统计结果为依据,将脑中风的危险因素逐个对号入座。这份调查数据显示,高血压、房颤、糖尿病、缺乏锻炼、吸烟是影响最大的五大危险因素,占所有初发中风的2/3。除此之外,曾患TIA、颈动脉狭窄,以及患除房颤外的其他心血管疾病者,也是发生中风的高危人群。&&&&黑桃A:高血压&&&&高血压无可争议地成为“黑桃A”。苏镇培教授告诉记者,“高血压是脑中风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患脑中风的危险是正常血压的6倍,它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可以说没有高血压,就没有脑出血。同时,也是腔隙性脑梗塞(占我国缺血性脑中风的40%~50%)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的主要病因之一。&&&&中国一亿多高血压病人中,绝大多数随时有患心脑血管病的危险。事实上,我国有半数的脑中风病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患了多年的高血压。苏教授说,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建议“首诊测血压制度”应当在我国各级医院(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私人诊所也包括在内)大力推行,任何专科的医生首次诊治35岁以上的病人,都应当为其测量血压,并记录在病历上。&&&&所以,我们要知道自己的血压,至少半年或一年测一次血压。如果患有高血压,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有规律地进行运动锻炼、用药物控制及注意饮食(如低盐饮食)等。&&&&红心A:房颤&&&&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心脏的一种不规则搏动,可导致心功能改变并引起血液在心房凝集。苏镇培教授告诉记者,房颤易形成血栓,引发心源性脑梗塞。老人中很多患有房颤,这可以通过心脏听诊和心电图等检查确定。如果被发现有房颤,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不可因没有任何不适就自行停药。那种因停药而发生脑中风的例子在临床上数不胜数,很多人因此饮恨终生。常用的预防药物有阿司匹林和华法林。&&&&梅花A:糖尿病&&&&糖尿病可造成微血管损害和加重大动脉粥样硬化,促使血栓形成,使脑中风的危险性增高。但是,多数2型糖尿病病人可以通过节制饮食结合小量药物得到控制。例如,通过制定营养计划、生活方式转变及适当药物来控制糖尿病。&&&&方块A:缺乏锻炼&&&&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如散步、慢跑、骑车、游泳或进行其他活动,每天至少30分钟,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在多方面改善健康,减少患脑中风的危险性。&&&&黑桃K:吸烟&&&&吸烟使脑中风的危险性增加一倍。如果你马上戒烟,脑中风的危险性就开始下降,持续五年后,你得脑中风的危险性与那些不吸烟的人是一样的。&&&&红心K:曾患TIA&&&&TIA俗称小卒中,也具有中风的症状,如说话不清和无力,但这些症状一般只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超过两小时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TIA是公认的缺血性脑中风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近期频繁发作的TIA是脑梗塞的特级警报。在脑中风病人中,大约有10%曾发生过TIA。曾有过TIA的病人,应及时就医,寻找病因,有效控制和预防。&&&&&梅花K:颈动脉狭窄&&&&颈内动脉系统是脑部的供血系统之一,当颈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狭窄时,容易影响脑组织的血流供应,同时狭窄的血管一旦被血栓堵塞,就可发生脑中风。如果病人检查出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及管腔中重度狭窄,可通过药物治疗,甚至考虑外科治疗,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在狭窄的颈动脉处置入支架扩张血管。&&&&方块K:除房颤外的其他心脏疾病&&&&除了房颤外,其他心脏疾病对中风亦有重要影响。如发生心肌梗死后,有不少病人继发中风。此外,细菌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常造成心脏内壁有赘生物形成,这些东西随血流到达脑部,可堵塞血管造成脑梗塞。此类心脏病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治疗。  中风的危险因素还有很多,当两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产生的影响绝不是1+1=2那么简单,其累积作用要明显大于各自作用的总和。比如,一个人既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那么他发生中风的概率肯定要大于只有一种危险因素时的两倍。危险纸牌,你只要抽中其中一张,就可列为危险人群;如果你抽中其中的两张、三张……那你患中风的危险性将会迅速累积叠加。&&&&误入歧途的中风药物预防  中风的预防根据人群的不同来分级,一级预防是针对以前从来没有得过中风的人群,应当寻找并去除病因。高血压者控制血压,高血脂者控制血脂等。二级预防是针对那些曾经得过脑中风的病人。这些人应当积极预防中风的复发,可通过控制血压及适当的药物来实现。&&&&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很多高危人群也意识到中风预防的必要性。然而,王拥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主任)却颇为忧虑地指出,目前人们在预防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王教授郑重提请大家注意:&&&&中风的预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的,很多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往往前功尽弃。此外,很多人在预防的过程中,常常受到外界虚假广告的干扰。王拥军教授指出,像北方一些地区非常盛行的输液预防中风的做法是不可信的。而且实施这种“预防方法”的往往是某些小医院,大医院基本不做。王教授推测,这可能是一些小医院为了吸引病员而推出的生财之道。王教授认为,药物不可能对各种类型的中风都有预防作用,而且任何药物都有其不良反应。医生用药有一个原则:能口服不肌注(肌肉注射),能肌注不静点(静脉点滴)。这些医院向病人推荐那么多静脉点滴的药物,可能会给病人带来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其次,这些医院的做法是每隔半年输一次液,但事实上每种药物都有半衰期,在血中保持有效药物浓度的时间也就几小时而已,药物输入体内如何能保持半年的药效呢?王教授气愤地说:“这种输液预防的方法不仅无效,而且容易误导病人把预防的全部希望都押在每年两次的输液上,从而忽视和放松了该有的预防措施。”&&&&那么,什么药物才能真正地用来预防中风呢?王教授表示,“预防中风的药物,也就是控制危险因素的药物”,如血脂高,就可使用一些控制血脂的药物,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同时控制所有的中风危险因素。阿司匹林便宜有效,目前被广泛用于二级预防,即预防中风的复发。(详细用法请参见本期《阿司匹林防中风,服用细讲究》及本刊2005年第8期上半月版《预防心脑血管病,莫忘阿司匹林》)王教授说,目前应该“遏制未经证实的、高花费的或错误的做法,因为这些做法消耗了有限的资源”。很多未经证实有效的中药成分用于预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但起不到预防作用,而且往往起干扰作用。另外,大量预防中风的保健品层出不穷,老百姓根本分不清药品和保健品的界线,而这些保健品往往给中风的预防造成干扰,浪费了我国许多的卫生资源。“2004年,全国在防治中风方面花费了97亿人民币,但有将近40%的冤枉钱是花在未经证实的药物身上。”谈到此处,王教授痛心疾首。&&&&链接:防治中风,新药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在中风的药物治疗和预防复发领域,除了传统老药阿司匹林外,现在又涌现出不少新型药物,如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等。有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在降低缺血性脑中风、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的危险方面,有较好疗效。阿司匹林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然而,有些人却耐受不了阿司匹林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胃痛、胃出血等)。对他们来说,氯吡格雷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争分夺秒的5-4-3-2-1  中风一旦发生,及时正确的处理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在采访专家的过程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他们遗憾的叹息:如果病人多一点中风急症意识就好了!什么是正确的中风急症意识和做法?王拥军教授将其归结为:5种表现、4个环节、3个动作、2个要点、1个口号。&&&&首先要学会识别中风早期的5种表现,即:①突然面部或(和)肢体麻木、无力,尤其是一侧肢体的麻木和无力;②突然一侧或双侧眼睛看不清东西;③突然没有原因的严重头痛;④突然昏迷,不能讲话或听不懂其他人说话;⑤突然行走困难、头晕、不能平衡。&&&&为了争分夺秒,节约时间,以下4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早期识别症状、快速转运、转运到合适医院、及时正确的治疗。王拥军教授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转运过程有问题,这与交通体制等方面有关。很多病人不能及时到达医院,到了医院后已经没有机会了。另外,目前很多医院的医生溶栓相关培训不够,许多医院不能独立开展溶栓治疗。此外,还有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什么是正规的溶栓,各个医院掌握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并非正规,即假的溶栓药在临床上使用,如许多人把蛇毒当溶栓药使用。另外,还有中成药的溶栓胶囊,这些药物根本就没有溶栓作用。这些药物作为保健预防是可以的,但很多基层医生把这些药物当成了急诊治疗用的溶栓药,用得最多的是蛇毒,这是错误的。&&&&作为家属,如何进一步判断家人是否出现脑中风呢?方法有3种,其实做起来都非常简单。第一种方法是,让病人说一句平时经常说的话,如果用词正确、发音不含糊为正常;如果用词错误、发音含糊甚至不能说出则为异常。第二种方法是,让病人闭上眼,双上肢向前平伸10秒,如果两侧上肢运动一致或无移动为正常;如果一侧上肢无移动,另外一侧下落则为异常。第三种方法是,让病人露牙齿或微笑,如果两侧面部运动对称为正常;如果两侧运动不对称则为异常。初步判断出家人发生中风时,家属应当马上做两件事:第一,把病人就地放平,将其头部偏向一侧,把病人脖子旁的扣子解开,并开窗通风。如果有条件,可以给病人测一下血压,但千万不要给病人服用任何药物。第二,就是拨打120。也许有些家属会说:自己开车或者打个出租车岂不是更快?王拥军教授建议,最好拨打120等待急救车的到来。那么,急救车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呢?首先,急救车上配备了医护人员和急救药品及设备,若病人出现呕吐等紧急情况时可给予适当处理,而自驾车和出租车无法做到这一点;其二,急救车可将病人送往有溶栓技术条件的、能给病人积极进行早期治疗的医院,而自己可能找不到有溶栓条件的医院;其三,急救车有交通优先权,可以更加畅通无阻。拨打120时,应当怎样描述病人的症状呢?首先不要慌张,有些人与急救中心讲了半天,挂了电话都没意识到自己忘了告知病人地址这项最重要的事情。在描述症状时,应告知病人年龄、性别、现状(有无昏迷、呼吸是否平稳)。当然,对症状的描述也无须太具体,只需要讲个大概。告知急救中心地址时除了门牌号外,还应告知周围的标志性建筑,以节约急救车到达的时间。&&&&1个口号:时间就是大脑!&&&&苏镇培教授提请大家注意:有些症状仅出现一会儿就消失了,它就是TIA。虽然TIA不是脑中风,但它提示了潜在的脑中风危险,是一次完全性脑中风很快会来的强烈警告,所以也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只有医生才能肯定地告诉你,你患的是脑中风还是TIA。如果你患脑中风,紧急医治可以拯救生命,大大提高完全恢复的可能性。如果患的是TIA,医生会估计并治疗其潜在原因。&&&&病人家属:溶栓签字前你应该知道的  现在几乎所有的脑血管病专家都在呼吁“6小时时间窗”这个概念,那么在这个时间窗内,大脑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究竟会起什么样的变化?&&&&&王拥军教授说,6小时的时间窗是针对缺血性中风的,对于脑出血没有明确的时间窗,但抢救时间也是越早越好。脑组织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要生存下去,需两个条件:一是脑的血流量,血流量越小,生存时间越短;另外一个因素是脑缺血的时间,对于病人来讲,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的脑血流量多少,只有时间才是他最容易掌握的东西。6个小时内到医院还有治疗机会,所以越早越好。各个国家对时间窗的规定有些不一样,像美国是规定在3小时以内,欧洲多为4~5小时,我国规定的是6个小时。&&&&一位读者来电说:“我父亲出现左侧肢体麻木送到急诊室,医生初步诊断为脑梗塞,CT片上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可医生却说需要进行紧急溶栓?这个字我不知道该签不该签?”&&&&苏镇培教授说,CT主要反映脑组织,也能间接地反映血管的情况。血管堵了以后,脑缺血经过一段时间,脑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才能够在常规CT上表现出来,一般要在病情发生24小时后。而很多脑梗塞病人送到急诊室的时候,病人一侧肢体动不了,嘴也歪向一边,说话也不利索了,但CT正常。这意味着脑血管堵的时间尚短,脑组织尚未严重变性坏死,这个时候紧急溶栓,才能尽最大可能把缺血的脑组织抢救过来。倘若等到CT上表现出脑梗塞征象,那时再来溶栓就无济于事了。&&&&时间窗内溶栓的成功率有多大,发生出血的风险又有多大,这个险是否值得冒?&&&&&王拥军教授说:“这个风险是值得冒的,在缺血性中风早期,溶栓是被证实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脑梗塞病人在发病6小时内溶栓,重新开通的机会是60%~70%,出血的机会是10%。是否对病人进行溶栓,医生须与家属谈话,并与其签字。医生通常先告知溶栓治疗在中风治疗中的地位,然后告诉病人家属溶栓的风险,用什么方法去溶栓,最后让病人家属签一份知情同意书。目前我国的溶栓存在着很多问题,溶栓尽管做了,但不正规的溶栓很多。比如说用了不恰当的药物,或是恰当的药物用了不恰当的剂量。”&&&&一位病人家属问:“我父亲脑中风送到医院后,要求医生紧急溶栓,可医生说中风已12小时不能再溶栓了,为什么不能再溶栓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苏镇培教授和记者谈起了5年前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的死因。日凌晨,日本首相小渊惠三因急性脑梗塞被送进医院。13个小时之后,小渊出现脑出血,很快转入昏迷。这位日本首相昏迷了一个月之久,于该年的5月14日去世。为什么小渊惠三的脑梗塞会合并脑出血呢?苏镇培教授说,这与超过时间窗溶栓有很大关系。脑梗塞发病后13个小时才溶栓,这时已大大超过溶栓的3~6小时的时间窗,强行溶栓,脑出血的概率很大。日本医学界对此应当很清楚,但出于何原因要对小渊实行冒险溶栓,却令人不解。&&&&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疾病,鉴于目前中风在国内的严峻形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已经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建议将每年的11月20日作为中国的“脑卒中教育日”,目的在于“帮助各年龄段的人提高对卒中早期征兆和症状的认识;了解一旦卒中发生该怎么做;告诉人们怎样才能积极降低发生卒中的风险”。为什么选在这一天呢?吕传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对此解释是:数字“1”也读作“幺”,与“要”谐音,听起来为“要120”,意思是出现中风症状,要赶紧拨打120。截止到记者发稿之日,批复尚在等待中。&&&&编后:专家告诉我们,中国现在存活的中风病人是700万。如果不作积极预防的话,以目前每年9%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会是1400万。如果目前的中风预防措施都合理使用,到2020年,中国的中风人数将会减少一半。中风的防治,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责任编辑:白鹤)
现场直击!实拍剖腹产分娩手术全过程,2012年11月,在俄罗斯第一妇产医院里,37岁的艾琳娜接受剖腹产...
请文明发言,发广告将被屏蔽IP
实拍女性私处检查全过程
震撼!胎儿出生的精彩瞬间
你知道小生命是怎样诞生吗
图解女用避孕套怎么用
性教育、健康养生
关注排行榜
合作商内容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剖腹产满月了还有恶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