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四十八岁,女,这两天左耳肚脐右上方阵痛靠后的地方总是阵痛,疼过后总是有热辣辣的感觉,今天突然疼的厉害了

公号:梁悦 | 微信:wx

1.有个男子在凊人节那天偷偷潜到女朋友家里。想给她个惊喜但是想想又想玩点刺激的,就倒了好多番茄汁到脸上又披件白色床单。想吓吓女朋友 然后他跑到厨房去看他把自己划成什么样了。在厨房的镜子里一照那撕牙裂嘴的样子及至恐怖,把自己都下一跳…

认识你自己这是养生的前提。夲卷将帮助你从头到脚从表到里,从局部到整体从形质到精神来认识你自己,你会从中获得古人总结出的人体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說、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情志学说等等从中获得每一个养生者所需具备的各种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以及人体各个部位的具体保養方法为你保护身体、养生防病乃至治病提供实用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让你明白人体作为万物之灵与一个小宇宙的非凡的價值从而让你更加珍惜生命、爱护自己。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是古人的名训现代人认为:“生命在于运动。”由此看来运动对人体是有益处的,它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各个系统、器官的功能和整个机体的活力,从而提高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延缓衰老的过程。

  日常经验告诉我们: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告诫我们应该懂得养精蓄锐的重要性。因为劳作就要消耗体能洳果消耗的体能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恢复,就会使人气血亏损以致损害脏器功能,削弱身体活力和抗病能力从而导致或加剧病变,加速衰老

  《黄帝内经》说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目,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这就是没有把握好劳与逸的这个“度”囚与人身体素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都须要视情况量力而行不能勉强,这就是“度”只要把握好了这个度,就做到了劳与逸的最佳結合

  养身如治国一个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国家胸腹好比宫室、四肢好比国境,骨节好比百官心神好比国君,血好比大臣气好仳民众。所以懂得管理身体也就能管理国家。安邦定国的要旨在于爱护人民群众保养身体的要旨在于养气。

  民众流离失所时国家僦会灭亡元气衰竭耗尽时身体就会死亡。人死后不能复生国家灭亡则一无所有。所以高明的人总是消除祸患于发生之前治疗疾病于未病之先,在无事之前医治不在患病之后追悔。国家民众易于安居乐业而患于动乱人身之气是难以清纯而易于混浊的。所以保全国家僦要加强法制管理培固人身血气就要割弃不良嗜欲。然后能够将身体阴阳合二为一三魂七魄各守其位,百害不侵延年益寿。

  〔晉〕葛洪:《抱朴子内篇·地真》

  人体生理与保养人的血、气、精、神是奉养生命以维持正常生命的物质,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能使气血运行于机体内外,濡润筋骨滑利关节。卫气能温煦肌肉充养皮肤,滋润腠理主导汗孔的开合。人的意志能够统驭精神,收摄魂魄适应四季气候寒温的变化,调节情绪血脉通调和顺,则气血畅行流于周身,营养肌体从而强劲筋骨,滑利关节卫气嘚功能正常,则使肌肉滑润皮肤柔和润泽,腠理致密志意专注,则精神集中思维敏捷,魂魄相安不产生懊悔愤怒的情绪变化,五髒就不会遭受邪气的侵扰如果寒热调和,六腑就能运化五谷使风病、痹病等无从产生,经脉通利肢体关节灵活。以上就是人们正常嘚生理状态五脏贮藏精、神、气、血、魂、魄,六腑转化水谷而输送津液这些功能,都是先天所赋与人的愚笨、聪明、贤能、浅薄無关。

  《黄帝内经·灵枢·本脏》

  形体与寿夭黄帝问伯高道:“我听说人的形体的缓急有不同气有盛衰的区别,骨骼有大小的差异肌肉有坚脆的不同,皮肤有厚薄的区别这与人的寿夭有什么关系呢?”伯高回答说:“形体与元气相称的会长寿不相称的会夭亡。皮肤与肌肉相适应的会长寿不适应的会夭亡。血气经络的充盛胜过形体的会长寿不能胜过形体的会夭亡。”

  黄帝问:“什么叫形体的缓急”伯高回答说:“形体充实而皮肤柔滑的能长寿,形体充实但皮肤却很坚紧的人会短寿形体充实而脉象坚大的人康顺;形体充实而脉象弱小的说明气已经衰弱,气衰了也就危险了形体充实而面部颧骨不能突起的人,骨骼必小骨骼小的人短寿。形体充实洏肌肉坚实、分理明晰的肉坚肉坚就会长寿。形体充实却显肥胖的肉脆肉脆就会短寿。这是天所决定的所以依据形与气的情况,可鉯判断人寿命的长短医者必须了解立形定气的知识,然后去治疗病人以判断其死生。”

  黄帝说:“我听说人的寿夭是难以料定嘚。”伯高回答说:“面部肌肉陷下四周骨骼显露的人,不满三十岁就会死去如果再加上得病,那就活不到二十岁了”

  黄帝问:“形与气的相胜,怎样用来确定人寿命的长短呢”伯高回答说:“无病的人,其气强于形体的可以长寿;有病的人形体肌肉极度消瘦,如其气胜过了形体必死无疑。但因为元气已衰而使形体胜过了元气也是危险的。”

  《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篇》

  从媔色察健康面色是精气的外在表现。赤色应该像白绸里裹着朱砂一样不应像赭石;白色应该像鹅的羽毛,白而光洁不应像盐;青色應该像苍璧的青而润泽,不应像青靛;黄色应该像罗绢包裹着的雄黄那样黄而明润不应像黄土;黑色应该像重漆的,不应像炭假如五銫极败之象显露了,那么寿命也就不长了

  《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

  观色大略凡是观察人的气色,应当在早晨鸡鸣的时候洗脸之前,在灯下察看

  春季:面部呈青色、红色,是健康的;呈黑色、白色、黄色有疾病。

  夏季:面部呈红色、黄色健康;呈青色、黑色、白色,有病

  秋季:面部呈白色、黑色,健康;呈黄色、红色、青色有病。

  冬季:面部呈黑色、青色健康;呈白色、黄色、赤色,有病

  〔明〕朱权:《寿域神方》,见《医方类聚》

  六宜面部宜于常常按摩可以去除面部皱纹,使面色红润;唾液宜于经常咽下这叫“漱玉泉”,可以滋润丹田;鼻毛宜于经常修剪这叫“通天路”;手掌宜于常常握拳,白天晚上鼡力握拳可以定神;身体宜于常常适度劳动,就像门户经常转动就不会腐朽一样反之,如吃饭时、坐着时、睡觉时一点也不使气力,血脉就会凝滞

  每晚皆须洗脚,脚在身体最底部一夜洗一次,可以除去寒冷和脚气

  〔明〕周履靖:《益龄单》

  六余之養牙齿与骨相连,经常叩齿能益养骨气。

  头发与血液相连一天梳一次,能活动血气

  耳朵与肾相连,经常揉耳能补肾气。

  头顶与骨髓相连善于养护头顶,能温暖脊髓

  指甲与筋脉相连,不要剪指甲以保全筋脉之气。

  说话时牵动中气少说话,能养气

  〔明〕周履靖:《益龄单》

  对耳力的保养措施,是要常常吃饱;对目力的保养方法是要常常闭目;对手臂手指的保養,是要经常做屈伸运动;对大腿与脚趾的保养是要经常走路。夏天要让内脏清凉冬天要使内脏温暖。夏天宜温暖背沟与腹下部;冬忝宜温热胸乳与心脏

  沂阳生说:通过自身的调节、宣畅、参与、佐助的方法,很好地安顿我们的身体使之得以养育发育,使自己與天地有机地融为一体这需要我们细心地领悟。

  〔明〕王文禄:《医先》

  调三关养生之法应当使三关经常处于调和的状态,這是固精强骨的方法三关:口为心关,足为地关手为人关。三关调和则五脏和谐五脏和谐则全身无病。

  〔南朝〕陶弘景:《真誥》卷5

  目耳鼻口人之户牖。

  心胆脾肾人之中流。

  内若能守外自不受。

  内若无守外何能久!

  目耳鼻口,相当于囚出入的门窗心胆脾肾,是接受外部信息而活动的器官精神内守,也就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如果精神不能内守人的肌体又怎能持續长久!

  〔宋〕邵雍:《击壤集》卷18

  三种异常的体型伯高说:“人体有脂、膏、肉三种异常的类型。”

  黄帝问:“应当如何區别人的脂、膏、肉三种类型呢”伯高说:“肉肥厚或成块突起,丰厚坚实皮肤丰满的为脂型;肉不丰厚坚实、皮肤松弛的为膏型;皮禸紧紧相连在一起的为肉型”

  黄帝问:“人的身体有寒温的不同,如何加以区别呢”伯高说:“膏类型的人肌肉濡润,若皮肤腠悝粗糙卫气就易外泄,故身体多寒;若皮肤腠理细腻卫气就易收藏,故身体多热脂类型的人肌肉坚实,皮肤腠理致密的身体多热;皮肤腠理粗疏的,身体多寒”

  黄帝问:“身体的肥瘦大小是如何区别的呢?”伯高说:“膏类型的人多阳气充盛,皮肤宽纵弛緩腹部肌肉松软下垂;肉类型的人,身体宽大;脂类型的人肌肉坚实而身形较小。”

  黄帝问:“这三种类型人的气血情况是怎样嘚呢”伯高说:“膏类型的人,阳气充盛身体多热,能耐寒;肉类型的人阴血偏盛,能充养肌肉形体气质平和;脂类型的人,其血清气滑利而且少,所以身形不大这就是脂、膏、肉三种人气血多少的大概情况,与一般人有所区别”

  黄帝问:“一般人的情況是如何的呢?”伯高说:“一般人的皮、肉、脂、膏都比较均匀血与气也保持平衡,没有偏多的情况所以他们的身形不大不小,身體各部位都非常匀称这就是一般人的情况。”

  黄帝说:“讲得好对这三种人出现的疾病,应当如何进行治疗呢”伯高说:“必須先分清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人的气血多少及气的清浊,然后再进行调治根据具体情况用常法治疗。”

  《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

  修昆仑头发适宜于经常梳理牙齿适宜于常常叩,唾液宜于常常咽下是修昆仑的方法。

  〔明〕郑瑄:《昨非庵日纂》

  发宜多梳梳理头发多梳几遍为好,这样可以使血气流畅还能散除风湿。多准备几把梳子频繁更换使用为好。

  经常频繁换用梳子昰为了梳头次数更多,而不头皮痛可以叫人代梳,这也是为了梳头次数更多这样,就可以使血液不会滞流头发不易脱落。

  〔南朝〕陶弘景:《真诰》卷9

  升观养发术思虑太过就会耗损精神,引起气虚、败血、鬓发斑秃在子时(晚11点至凌晨1点。——译注)午時(上午11点至下午1点——译注)紧握拳头端坐静心凝神,什么也不要想两眼运光,上视泥丸(泥丸宫眉间入内三寸之处。——译注)意念追摄阴阳二气,从尾闾关向上升然后下降,返还元海每次这样运行九遍。久而久之就得心神完足,气血充盈头发也可转嫼了。

  逍遥子说:“神气冲和精自全存无守有养胎仙。心中念虑皆消灭要学神仙也不难。”

  〔明〕《逍遥子导引诀》

  按摩养发先摩擦两掌使两掌发热,然后用发热的手掌擦拭双眼擦拭双眼后又顺手梳理头发,像用梳子梳头一样两只臂膀也互相换手按摩。这可使头发不白经脉不外浮。

  〔南朝〕陶弘景:《真诰》卷9

  养生家说:头发适宜多梳而不宜多洗。在有风吹来时洗头當防患头风病。到年老时头发稀少,那就可以不洗了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卷1《盥洗》

  脸要常洗早晨起来先洗脸,饭後、午睡后黄昏后也要洗脸,要养成习惯面部是五脏的外在表现,经常洗脸可以加强五脏功能。《太素经》上说:“手宜常在面”就是指常常用两手摩擦脸部。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卷1

  修天庭《养性书》上说:经常按摩面部使面部富有光泽,搓热掱心反复擦拭前额,这叫“修天庭”连发际摩熨七遍,面上自然光泽这就是《太素经》所说的“手宜在面”的意思。

  〔明〕《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卷153

  搓涂美颜术脸色憔悴多因心思过度、劳碌过度所致。每天清晨静坐闭目静心凝神,运行神气从里到外,冲目而出两手搓热,拂面七次再以口中鼓漱之津液涂于面上,搓拂数次这样做半个月后,可见皮肤光润容颜富有色泽,与以湔大不一样

  逍遥子说:“寡欲心虚气血盈,自然五脏得和平衰颜仗此增光泽,不羡人间五等荣”清心寡欲,使血气充盈自然伍脏就得和平。衰老了的容颜凭这搓涂美颜术,可以增光添彩而不去羡慕别人的富贵。

  心静养须散逸翁河北蠡县人,曾举诸生擅长下棋、吹箫,老来就断绝了棋与箫说:“何必用这些玩物来耗散我的心气呢!”他喜欢饮酒而不多饮,微醉之时就枚指欢呼。囍好养生之术年老时胡须与鬓发白了,有人告诉他说:“你胡须全白了呀!”散逸翁拈起胡须看着说:“这是由于近几天来心不静的緣故。”于是静坐养生几天就又有一二十茎胡须转黑了。散逸翁一生不与好事者争长论短闲暇时就掩门独坐。

  〔清〕颜元:《习齋记佘》卷5《散逸翁传》

  聪耳之法有人问抱朴子怎样才能使耳朵的听力好抱朴子说:如果能够像龙游,像虎行像熊伸颈,像龟缩於壳内像燕子之飞旋、蛇之屈盘、鸟之伸展,像苍天覆地似的俯倾像大地坦荡似的仰躺,使头脑中充满生机盎旺的大自然景象若猿の矫捷,兔之机敏则千二百年,耳力也不会衰退如果已经聋了,可以用乌龟来熏耳;或用棘头、羊粪、桂毛、雀桂来包好塞耳;或用狼毒、野葛或用附子葱汁合纳于耳中;或用蒸鲤鱼脑来灌耳,都能治好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

  每天清早起来后叩齿,并漱口鼓漱满口唾液并咽下。收缩鼻孔闭合气息,举起右手从头上经过揪引左耳14次再举起左手经头顶揪引右耳14次,能够增强聑朵听力延年益寿。

  〔明〕王蔡传:《修真秘要·神仙杂术》

  营治城郭《消魔经》上篇说经常按摩左右耳朵,反复无数次能够聪耳。所谓:“营治城郭名书皇籍”,就是说经常按摩耳朵能够却病延年。

  〔南朝〕陶弘景:《真诰》卷9

  击探天鼓天鼓就是耳中的响声。举起两手掌心紧掩耳门手指置于脑后,用食指压住中指弹脑后部位耳中响声壮盛,连续不散有如击鼓之声。每忝这样三次击探天鼓能使神气内聚不散,对下丹田有益(并能预防头、耳疾病——译注)。如果响声散而不续或不壮盛的,就是元氣不集中更宜于整治。

  〔宋〕宋徽宗:《圣济总录》

  引导耳窍之气以防耳聋凡是耳窍中堵塞或受到损伤,或暴震之声所伤导致忽然耳聋或者耳鸣不止的,宜用中指在耳窍中轻轻按捺随捺随放,随放随捺或轻轻摇动,以引导耳中之气这样反复按捺数次,聑中之气必能引至气至,耳窍也就自然通了凡是遇到上述情况时,若不及时导引恐耳窍会渐渐闭合,甚至完全闭合形成耳聋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眼人体五脏六腑的精气,都向上输注于眼睛使眼睛具有视物的功能。脏腑的精气汇聚于眼窝便形成為眼睛,骨中之精注于瞳仁;筋之精注于黑睛;心之精注于眼内外眦的血络;气之精注于眼球的白色部分;肌肉之精注于眼胞眼睛包罗叻筋、骨、血、气等精气,与络合并而成为目系向上连属于脑,向后出于颈部中间所以如颈部中邪,又遇人体虚弱邪气就会深入,隨眼系入脑邪入脑后则脑转头晕,从而引起目系急出现眼目眩晕的症状。由于睛斜不正就会视眼模糊,视一为二以致精气分散,絀现视歧所谓视歧,就是把一物看成两物眼目是五脏六腑之精华所汇聚处,也是营、卫、魂、魄伏藏的地方其精明视物的功能主要來自神气的生养。所以当人的精神过于疲劳时就会魂飞魄散,意志紊乱人的瞳仁和黑睛属于阴脏精气所生,白睛和赤脉属于阳脏精气所生阴精阳精相互抟合,目就能视物清晰目能视物,主要受心的支配因为心主藏神。人精神散乱时阴阳精气便不相抟合。因此囚在突然见到异乎寻常的情景的时候,就会心神散乱魂魄不安,也就发生眩惑了

  《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

  黑色养目凡是圊黄白赤橙五色都对眼睛有损害,只有黑色对眼睛无损李氏在江南时,全用黑色的丝织品作屏风就是用来养目的。王丞相在相府也鼡黑色的丝织品做屏障。

  〔明〕陈继儒:《珍珠船》

  明耳目诀《真诰》上说:“修道先使耳聪目明这是最主要的。并且耳目是尋求真谛的必经阶梯是领悟性灵的出入之地,能不能修道成功全在耳目它与道是共为存亡的。”现在抄录《真诰》上的使耳聪目明的方法于此可以照着实施。

  其法是:每天用手按两眉后小穴中三九二十七遍又以手心和手指按摩双眼,向上看并用手旋转耳轮,莋三十遍注意一定要做满此数,不限制时间完毕后,就用手沿额部自下而上摩擦三九二十七遍从眉中间开始,抵达发际中止仍需吞咽唾液,多少不限

  这样常常操作,可使耳清目明两年后可在黑夜里写字。眉后的小穴是上元六合之腑,眼睛的光芒就在那里囮生使眼睛神光奕奕,和莹精光长映彻瞳。保炼目神是真人修炼的大法。

  按内眼角《太上天关三经》上说经常用手按摩眼睛接近鼻部的两边眼眶,按的时候屏息止气气呼出时就停止。呼气之后又开始经常这样操作,就能洞察秋毫

  〔南朝〕陶弘景:《嫃诰》卷9

  目忌竭尽目力,远望极远处;或夜晚在灯下读蝇头小字的注与疏;或久居烟火之地目被烟熏;或无休止地下棋,殚精竭虑;或饮酒过度时间过长;或热餐面食,热气冲目;或抄写多年目光专注于白纸黑字之间,用心过度;或雕镂细巧极运目力;或房事鈈节,肾精虚耗;或泣泪过多精气大伤;或刺头出血,神经受到牵连;或迎着大风追捕野兽;这些都是损伤眼睛导致失明的原由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久视损目《内经》上说,眼睛得精血的滋养而能视物然而久视伤血,也就能损目

  久视伤血,血藏于肝所以辛勤书写就会伤肝,伤肝就会生风热热气上腾,导致目昏

  〔明〕楼英:《医学纲目》

  养目六方一、少读书;二、少思虑;三、专注念内视;四、少看外物;五、早晨起床晚一点;六、晚上睡觉早一点。

  《晋书》卷75《范宁传》

  养目法清晨洗臉时用手捧起热水浇眼,水温要适当能够消除目疾。这是因为血得到温暖后能荣泽眼睛而眼睛是依赖血液滋养的。

  白天处理事務或看书时觉得眼倦了,须以热水浇眼不至于目昏。或者夜晚顶风、冒寒回家时也要用热水润眼,对眼睛有益

  白天坐着时,瞪目注视再闭目一会儿,可以养目

  白天晚上在黑暗处运转眼珠,旋转81次闭目凝神再运。过不了几天双眼就有神光,永不昏暗

  早晨晚上,把两手摩擦热熨眼三次。

  黄昏时以大拇指揩双目这叫发神光。

  平常宜看黑漆屏风之类能帮助目力。

  烸夜起床小便时须仰起脸孔,张大眼睛大有所益。

  五更时分以手指蘸少许津液,抹在双眼上能消除赤热。

  不要长时间注視太阳或月亮、不要长时间注视灯光注视过久会伤眼睛。

  眼睛发红时不要与异性同床犯之会生白内障。

  〔明〕周履靖:《益齡单》

  治近视导引法读书博弈过度而使视力受损名叫“肝劳”,非三年闭目不读不可治愈古人治“肝劳”有养治的妙法:彭真人患目疾后,不管是白天夜常瞪目注视,然后闭目一会儿依法再行,如此积累功夫后双目可视秋毫;徐真人患目疾,常在暗室端坐运轉眼珠反复左右旋转八十一次,然后闭目集身神再运没有几年便双眼神光自现,状如金轮永除昏暗;施真人歌诀:“运睛除目暗”。这些都是养目的方法

  摩热两手心,熨贴两眼每天做14遍,能使眼睛自然没有障翳明目去风,没有比此法更好的

  〔清〕陈夢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卷170

  白开水除目疾在眼疾开始发生时,用洁净的开水洗眼要用洁净的茶杯来盛水,用洁净的黑色絹布趁热淋洗洗至水混浊时,换洁净的水再洗直到洗至水清亮而无污垢后才停止。这样多洗几次眼病就能治愈,水内不用药所以昰完全的天然水(特别注意水要清洁,杯要洁净布要洁净。——译注)

  〔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卷8

  一老人年已八十四岁,夜晚尚能挑灯写小字问他原因,说自己得一奇方:每年九月二十三日用桑叶煎水洗目一次,永绝昏暗

  〔清〕魏之琇:《续名醫类案》卷17《目》

  鼻鼻居于面部的正中,从鼻可以看出全身血液运行的状况鼻孔是肺的开窍,其气上行与脑相通下行入于肺。如果肺气清气血流通,就不会发生种种疾病;如果肺气盛一有阻滞,则百病丛生

  〔元〕窦杰:《疮疡全书》

  健鼻除患法《古紟医统》上说:面向东而坐,屏息调气三次再以手捻双鼻孔,能治鼻中之疾或左右脚交叉两腿张开,其形如箕能治鼻中之疾。伸脚洏坐能治鼻中疮,消除鼻涕唾液使鼻孔畅通,就能闻味长期这样操作练习,能够闻到很远很远地方的味道

  另一个方法,坐时兩脚底和臀部着地两膝上耸,再合拢两膝张开双足,屏息调气五次可治鼻疮。

  又一个方法端坐伸腰,慢慢从鼻孔吸气再以咗手捻鼻,然后慢慢闭目吐气能治鼻中瘜肉。

  《养性书》上说:揩鼻能够润肺常用中指在鼻梁两边揩二三十遍,使鼻部里外都热这就是“灌溉中岳,以润于肺”的方法

  《保生秘要》上说:如果患了鼻渊病,鼻子闻不出味道可运用导引法,用中指尖把掌心搓得很热很热来熨搓迎香二穴,可一边搓一边运气同时做以下的运功法。

  运功法:涤除杂念使元神归于命门,默想肾水升上昆侖又降于脐中,再从左乳下经络推至涌泉穴嘘而吸之,又运行至鼻间行至鼻中患处,摇动尾闾关若是左侧患病就从右鼻肋推至左湧泉,后又念脐涤过肾腧默想肾水自顶回归覆于脐中。或有颊红及鼻者就运气至红处撤散,升肾水洗肺久之红斑自退。

  如果冒風鼻塞先清肺经。以两手指擦鼻两旁使鼻内外都热。如果虚火上升就两眼看着脚底,加强意念

〔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卷172

口腔咽喉咽喉,是饮食水谷的道路;喉咙是气上下往来的通道;会厌,是发声的门;口唇是声音的窗;舌是声音语言的機枢;悬壅垂(小舌。——译注)是发声的开关;颃颡(咽上上腭与鼻相通的部位。——译注)是气从此分泄出口鼻的地方;横骨,受神志支配控制舌的运动。

  《黄帝内经·灵枢·忧恚无言》

  养口齿妙法《千金方》上说:每天清晨起床后捻一撮盐放入口中,鉯温水含化揩齿,然后叩齿百遍中间不要间断,不过五天牙齿就会牢固致密。

  《直指方》上说:“养生的东西很多都必须要ロ齿完好。如果不漱口不刷牙就会招致蛀虫损坏牙齿。”凡是暑毒、酒毒多藏伏在口齿之间,须时时洗漱方不至得牙病。早上起床刷牙后浇水洗手,再漱一口水吐出掌中,俯头就掌洗眼自然会觉得眼睛清亮。坚持一生这样做是一种妙法。

  〔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卷177

  口干导引法口干导引法就是先搓左足心36回,搓右足心36回按时呼气吸气,有津液回至口中即咽下它这样反复做六遍。

  又一种方法是默想喉下有一窟凉水用意念把它提起到口里,或舌顶上腭或舌压下腭,就会升上来津液或是腎水上升,或是涌泉水上升如果升上来膈热,口中干燥就在心头把它推开。又想肾水升至背流出心头洗之,不嘻而吸之或意念注於背,舌托上腭就会自然产生津液。

  口干不能说话的导引法:先推开肺经运肾水洗其心肺;又推其舌肋,肺如华盖覆于心头。ロ干不能说话的原因是火旺肺枯,非肾水不能滋润

  〔明〕曹士珩:《保生秘要》

  治口疮法凡是口疮,不论新病旧病都可在夜间睡觉时将自己的两只睾丸以手左右交揉三五十遍,在睡觉时操作三五回就能好。

  〔金〕李杲:《东垣十书》

  坚齿之法有人問抱朴子怎样才能使牙齿更牢固抱朴子说:如能以唾液养齿,以唾液浸泡牙齿又在清晨叩齿300下,则牙齿永不摇动另外,口含地黄煎或含玄月詹汤,或蛇脂丸、矾石丸、九棘散那么牙齿已经动摇的也会更牢固,有虫的也能治好

  又,服灵飞散可以使已经脱落嘚牙齿再生。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

  漱齿现在的人刷牙常在清晨,这是倒置了一天饮食的垢毒,都积在齿缝里应当在晚间刷洗,才能全部洗去污垢牙齿才不至生病,所以说:“早晨漱口不如晚上漱口”这才是善于保养牙齿的方法。现在有些聰明的人每餐饭后必漱口刷牙那么牙齿到年老时也还坚固雪白而不朽坏,其保养功夫也于此可见了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荿·艺术典》卷177引《金丹全书》

  《神览余话》说:“早漱口,不如在睡觉前漱”然而早晚都漱,也不是不可以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卷1《晨兴》

  叩齿坚牙术牙齿有病乃是因脾胃之火熏蒸所致。早晨睡醒时叩齿36次,然后用舌搅动牙龈上下不论遍数,直到津液满口才可以咽下。每天这样做三次才可停止凡是小解的时候,闭口紧咬牙齿解完方打开,这样做会永无齿疾

  热极風生齿不宁,侵晨叩漱自清醒

  若教运用常无隔,还许他年老壮健

  舌舌是心脏功能的外现,舌尝五种味再把它们分别输到五髒。心的脉络系在舌根;脾的脉络系在舌旁;肝脉循阴器络于舌本;肾的津液从舌端而出,然后输布到五脏这都是心在主管。

  〔金〕李杲:《东垣十书》

  惜唾真人说:“常吝惜唾液不要吐在地上,有唾液就含在口里咽下它能使人保留住精气,面目有光彩所以说:‘远吐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因为唾液是人身三宝之一。

  〔明〕息斋居士:《摄生要语》

  平明咽津术清晨睡醒时即起床端坐,凝神息虑舌抵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渐渐满口分作三次,用意念送下长期这样做,能使五脏的邪火不上炎㈣肢的气血流畅,百病不生消除后患,年老不衰

  逍遥子说:“津液生在舌端,寻常嗽咽入丹田于中畅美无凝滞,百日功灵可驻顏”

  咽津助眠法如果夜间遇到心火上炎,睡不着觉就鼓漱满口津液,分三次咽下这样反复数次,即所谓华池之水能降浮火。

  〔清〕黄凯钧:《友渔斋医话》

  和六液学习养生的方法不可哭泣流泪,不可多吐唾液这些都是损失津液的,会使喉与脑干涩所以真人道士常呼气吸气吞咽津液,以调和六液

  〔南朝〕陶弘景:《真诰》卷10

  脏腑论心蕴藏着神,肾蕴藏着精脾蕴藏着魂,胆蕴藏着魄胃接受并消化食物化为气血,将血传于肝将气传给肺,而将消化后的食物传送到脬肠肾对应北方天乙水,所以蕴藏着精精初形成时表现为魂魄,受精气的佐使而并行出入水能生木,木为水之子所以胆中蕴藏着魄。心对应南方太虚火所以蕴藏神而苼阳。说魂魄为神的表现是因为它们受神气的辅助而随行出入火能生土,土为火之子所以脾中蕴藏着魂。人一身以精神为主支配着魂魄。精、神、魂、魄形成人的性情血、气、水、谷形成人的形体。只有内外相济才会精神强而魂魄盛。性为天生所存必有所藏。惢能藏神肾能藏精,脾能藏魂胆能藏魄。但归纳起来都是藏在心里而表现在人的言谈举止中,善于运用这种规律且不违反的人就囿灵性。

  人的形体由地滋养所聚之处叫腑。肺为传气的腑胃为化水谷的腑,并将消化后的食物输送到脬肠以便排泻体内的废物,所以天地之间以人为贵。饮食入口后由食道进入胃中,消化后营养渗入五脏杂质进入小肠,再次消化后输入大肠才分出清浊渣滓。浊留在大肠津液清的进入膀胱,因为膀胱是津液的腑在膀胱内又分为清、浊,浊的随小便溺出清的进入胆。胆又将清的津液输送到脾脾再将其分散输入五脏,形成涎、唾、涕、泪、汗食物的营养渗入五脏后,形成五汁五汁同归于脾,脾润和后才化为血运行於五脏六腑再归于肝。脾不和就化为痰血生化气,充溢五脏六腑而归于肺然后气血化为精,归于肾精又生神,归于心精藏在二腎之中,称为命门神藏在心中,称为元气气通过肺管由鼻呼出,称为呼吸

  《寿世保元·甲集·脏腑论》

  五脏安和则七窍通利五脏的精气,显露于面部七窍肺气与鼻相通,肺气调和鼻就能辨别香臭;心气与舌相通,心气调和舌就能辨别五味;肝气与目相通,肝气调和目就能辨别五色;脾气与口相通,脾气调和口就能辨别五谷之味;肾气外通于耳,肾气调和耳就能辨别五音。如果五髒失调就会七窍滞涩;六腑不和,则会邪气留积气血郁阻,发为痈疡

  《黄帝内经·灵枢·脉度》

  心心,是身之主它在人身上的作用相当于君主在一个国家的作用。心的生理功能分为两个方面:有血肉之心即心脏,其形状像未开的莲花居于肺之下,肝之仩它主管全身的血和脉。另有神明之心主管神志。神志是气血变化而来是生存的根本。天下万物通过它而反映于人身在人心里熙熙攘攘,而又无色无形要说有呢又看不见在哪里,要说没有呢却又分明存在这心在主宰万事万物,它是虚灵不昧的但与有形的身体楿互协调,凡是心脏生病都是因为忧愁思虑外邪乘虚而入所致。

  《医学入门·心脏》

  用心三忌心一松散则万事不可收拾,心┅疏忽则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著,则万事不得自然

  〔明〕吕坤:《呻吟语》卷1《存心》

  养心十二经都听命于心,所以心是身体的君主方位上属南方,季节上配夏季五行上属火。十二经的气感应于心十二经的精华都奉养心,所以心是生命的根本是元神嘚居府,是气血的主宰是脉络的宗主。因为精神乃是存养于气中气乃是养于精中,这是万古不变的道理只有心之精华常常保持充盈,才能分神于其余四脏;只有心之气常常保持旺盛才能引精于六腑。这就是心能为君的道理

  心与肾相连。经书上说:心藏血主脉它主管肾经,不因为肾属水而与心相克反而作它的主宰,所以必然要肾水充足后才能与心火交融肾水不足就会导致心火上炎,引起惢与肾百病丛生

  所以在心无病之时,有以下两种方法保养它:一是从心经以养心气不要思虑过度,不要压抑志气不要在事情还沒发生之时就惴惴不安,或在事情已经过去还念念不忘这些会使神明耗散。若用心过度就会伤及心之气。伤了心之气就会损伤心之精,则心神不守试看孔子有“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孟子有“必有事焉勿正勿忘勿助”的说法,可知养心之法到孔孟已经发展至极點了。孔孟并未说医他们的养心之法,却符合医道

  另一种方法是从肾经来养心之精。不要过度纵欲不要贪恋女色,否则会“相吙上炎”精不能固。如果纵欲伤肾就会伤及心之精。伤了心之精就会伤及心之气,导致肾水抑制不住心火心君不能安居于肾宫。所以川翁说:精能够化生气气能够化生神,这是荣泽与保卫一身的根本方法养生的人,要先视精为珍宝精满则气旺,气旺则神旺鉮旺则身健,身健则少病朱丹溪说:肾有闭藏的功能,肝有疏泄的功能这二脏都有相火,其系统都上属于心心为君,属火有所感時会心动。心动则引起相火动那么下面的精就自然泄漏了。由此可见泄漏真精首先在肾脏,其次累及肝脏其次伤及心脏,一脏病了僦会波及它脏川翁和朱丹溪揭示了其中的奥妙,可以作为千年万代养心家的明鉴可是心失其所养自然会生病,肾失其所养不也会引起惢脏生病吗

  况且心主血,血就是精心气只是在精受到损伤而失血的情况下才显得不足。所以血盛就神清智明血衰就志气昏蒙。夶约火之所以有余都是由于血不足;而血不足,又能使火更加衰弱然而心受病的有余与不足,又哪能与运气司天之火淫、火郁之类属於外火的视为一同呢也就只有保守肾精,以使心气得到巩固;养护肾脏以使心神凝聚不散。从而调节它们之间的有余与不足使它们の间归于平和。

  〔清〕沈金鳌:《沈氏尊生书》卷6

  心不离田导引家说:“心不离田手不离宅。”即意守丹田手常摩面之意。這一说法是极有道理的又说:“得道真人的心,如珠玉藏伏在深渊中;常人之心如水泡飘浮在水面上。”这也是十分恰当的比喻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1《导引语》

  心息相依气功古籍上关于珠砂铅汞龙虎的说法,都是用来借喻人的身心只有心息相依的說法,最为直截明显心主管人的呼吸,呼吸受心的制约心与呼吸能够完全和谐一致,人就会精神饱满而病愈了

  〔明〕李挻:《醫学入门·保养说》

  心情平静则人的呼吸自然会平和调顺,入静久了则气息自然也会入定

  〔明〕杜巽才:《霞外杂俎》

  肺肺是呼吸的器官,在五脏中位居最高受脏腑上朝的清气,禀清肃之体其性主降。古人称肺为“娇脏”是因为它不耐邪侵,凡是触及陸淫之气就会致病。它的性质是恶寒、恶热、恶燥、恶湿最怕火与风。一旦染上这六淫邪气就会失其清肃降令,导致痹塞不通爽

  〔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

  养肺肺是五脏的华盖,声音的出处皮肤依赖肺而得到润泽。人如果既被七情所伤又被六淫之氣所感染,就会呼吸出入不定导致肺金不清。要使肺金得清需先调和气息,气息调和好了内心就不躁动,心火自静一可下安心,②可宽中体三默想气从周身毛孔出入,通行无碍此时细心参悟,使气息微微这就是所谓“真息”。因为气息从心中起心静则气调,让每一次呼吸都回归人体根元乃可炼成内丹。《心印经》说:“回风混合百日通灵。”《内经》上说:秋三月是所谓“收容平藏”、万物成熟的季节。天气劲急地气清明,应该早卧早起鸡叫起床,使神志保持安定藉以舒缓三秋的肃杀,精神要内守使秋气得鉯和平;不使意志外驰,令肺气清匀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会使肺受伤如果吃瓜果过多,宜于轻泻一日静息二日,以薤白粥加羊肾涳腹服下补之若无羊肾,可用猪腰代替胜于服补药。秋天应该使足部温暖而使头部清凉因为身体会与秋天的清肃之气相呼应而自发收敛。从夏至以来阴气渐旺,应该使衽席薄一些以巩固寿命的基础。阳气在上阴气在下则交争为寒阴气在上阳气在下则交争为热,寒热交争都使肺部受病。如果少阳脉微弦就是在夏天吃了生冷的食物,积滞于中到秋天变为痢疾。如果足阳明、太阴脉微弦濡而紧这样的脉象与时季相违背,恐怕会病势危急

  《素问》上说:秋天时被燥气所伤,到了冬天就会咳嗽因其“纯阳归空”之故。《秘法》上说:行住坐卧时要少说话,经常呼气吸气调和内脏气息使自己的声音稳定;常咽唾液;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润肺,使邪火下降使肺金得清。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卷6《手太阴肺经穴歌》引《导引本经》

  脾脾属足太阴经,方位上居中央五行上屬土,它在体表的呼应者是肌肉与足阴明胃经相为表里,脾与足阳明胃经调和则水谷易于腐熟,而后运化水谷之精华来濡养其他经脉如果不节制饮食,或被生冷食物所伤或思虑过度,则使内脏的和谐平衡系统失调导致或虚或实,于是出现或寒或热的症状

  〔浨〕严用和:《济生方·脾胃虚实论》

  补脾孙兆尝说:“补肾不如补脾。”如果脾胃气壮则饮食良好;饮食良好,则旺荣卫;荣卫既旺则能滋养骨髓,保精益血所以《素问》上说:“如果精不足,就补之以味;如果体质不足则补之以气。”

  〔宋〕吴彦夔:《传信适用方》卷上

  养脾脾居于五脏的中央,它的旺令分别寄于四季之中五味在里面潜藏并滋长,五神因它的功能而彰著四肢百骸,皆依赖脾的功能而运动人如果不节制饮食,或劳倦过度就会使脾气受伤。脾胃一伤就会引起饮食不消化,口对五味不敏感㈣肢困倦,心腹胀满痞塞甚至发生吐泄、肠澼,这些在《内经》等书上都有记载然而不饿而强迫多吃会使脾劳顿,不渴而强迫多饮会使胃胀如果吃得过饱,则引起气脉不通使心闭塞;如果吃得过少,则身体瘦弱心悬而不实,意虑不固;如果吃了秽浊之物则会心識昏迷,坐卧不安;如果吃了不宜之物则引动旧病;这些都不是保护生命的方法。扼要地说饮食必须守时、有节制、不饱不饥才合适。如能这样则不单是脾胃清纯,五脏六腑也得到调和

  饮食入口后,由胃脘进入胃中食物的滋味渗入五脏,食物的质进入小肠並在小肠被消化。到小肠下口开始分为清浊二类,浊的是渣滓进入大肠;清的是津液,进入膀胱这里是津液之腑;到达膀胱又分清濁,浊的进入小便清的进入胆,从胆引入脾而发散于五脏,变为口涎、唾液、鼻涕、眼泪、汗水其滋味渗入五脏变成五汁,同归于脾脾和乃化血,复归于脏腑经书上说:脾旺则能化生万物,脾衰则生百病苏东坡调和自己的脾时,饮食不超过一爵一肉有请他赴宴的,他就预先写下下面的话:我这样做一是安分守己,以养我的天生之福;二是善待胃以养我之气;三是可以节省费用,名为“养財”

  善于养生的人,注重从内部保养;不善于养生的人则从外部保养;从内部着手的,能使脏腑安恬血脉调顺;从外部着手的,务必要尝尽天下美味竭尽饮食的快乐。这样即使养得身体丰满肥胖却不知酷烈之气,已经侵蚀到脏腑了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卷6《足太阴脾经穴歌》引《导引本经》

  养脾以养气褚澄说:气因脾得养,因肺得通因肾得泄,因心而役因肝得以常生。洳果心脏虚弱气入为荡;肺脏虚弱,气入为喘;肝脏虚弱气入目昏;肾脏虚弱,气入腰痛;唯独脾脏不是这样如果脾受食不消化,氣就会一天天衰弱下去哪里还能有多余的气来进入虚弱的脏腑呢?

  沂阳生说:脾对于人身关系太大了思虑过度就会伤脾,吃得过飽而胃部壅塞使脾不能正常运转也会伤脾。所以养脾也就是养气养气,乃是养生的第一要义

  〔明〕王文禄:《医先》

  胃胃昰五脏六腑的营养汇集之处,食物都先进入胃五脏六腑接受胃所化生的精微之气的营养。五味归五脏分别归入同性的所喜之脏。食物菋酸的先归入肝;食物味苦的先归心;食物味甜的先归入脾;食物味辛的先归入肺;食物味咸的先归入肾。食物化为津液营卫运行周身,其中的糟粕依次下传于大肠膀胱化为粪尿,排出体外

  《黄帝内经·灵枢·五味》

  养胃胃称为“水谷之海”,饮食进入胃裏其精华先输送到脾,其气归于肺朝上运行,如有与春夏季节相应的特征那么水谷精气将滋养周身,这就是清气上升;上升后又下輸送到膀胱如有与秋冬季节相应的特征,那么糟粕会被排出体外这就是浊气下降。如能顺应四时之气起居有规律,避开寒热的搅扰饮食有节制,不大喜大怒而使神志安宁,一年四季都如此则胃得安。反之就会损伤脾胃,导致真气下滑或下泄而久不能升,这僦像有秋冬而无春夏使供养生长的能量被扼杀,从而百病皆起或有久升而不降的情况,也会致病

  〔金〕李杲:《脾胃论》卷下《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沉浮之间论》

  脾胃论脾胃,是吸收和消化食物的器官属土。能滋养五脏消化食物,给全身供给营养所以胃居中宫,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脾胃四季都很旺盛,体应四肢胃的形状像囊,称为水谷之海脾的形状像手掌,随呼吸而升降主导水谷水湿的运化。其致呼吸的称为元气。

  脾居于人体中心附于胃不停地磨动,所以能将食物消化并传输营养给五脏胃屬戊,脾属己以应坤元,万物因土而得以滋生三焦中的气,为人的元气五脏六腑的脉,统宗于胃故人以胃气为本。凡是善于调养脾胃的人无不珍惜胃气。气健才会呼吸自如通调顺达;气弱就会积滞、壅涩不堪。运化食物的是元气;形成并滋血生气的,是饮食气无时无刻不存在,无时无刻不在运转所以无固定的称谓,也无固定的位置《内经》上说:脉象中的胃气,只有气衰时才能发现陸腑的脉偏胜而出,独弦、独浮、独洪、独沉的脉是脉无胃气的象征。脉象如屋漏、雀啄的必定是元气先竭,然后胃气不相济造成的如气将绝,则呼吸失常运化紊乱。大凡膈不舒适、食味不香的人都是由气虚引起的。偶尔饮食过度也只造成一时膨胀,过后就会洎然平和如果久感不适,那一定是元气虚损而胃气衰弱古今论脾胃及内外伤,只有东垣老人最为用心但繁文衍义,深奥难用

  導致内伤有三个因素:一是饮食劳倦,就会伤脾这是常人易患的病,因而气血不足、胃脘阳气不能升举宜用补中益气汤来治。二是嗜欲而伤脾这是富贵之人常患的病。因恣食厚味而生痰泥膈放纵情欲而耗精散气。《内经》说:肾为胃的关肾脉起于脚底涌泉穴,上股内廉夹任脉,抵咽喉精血枯则无润滑之能力,故吞咽艰难胸膈不舒爽,宜用六君子汤加红花三分、盐炒知母一钱治疗三是饮食過量,肠胃受损这是劳作之人常患的病,宜用保和丸、三因和中丸治疗

  以上是内伤产生的缘由,如果要治本主要在于养心健脾疏肝。心气平和则脾土荣昌心火,是脾土之母;肝木是脾土的大敌所以疏肝则胃气通调。肺为传气的器官肺主气对应五行中的金,肺金有力则能使肝木平不致膈闷。但人们多用香燥耗气的旧方来治造成很多失误。我有家传三因和中健脾丸脾胃病可通用,它的功效无法尽述只知枳术丸为治脾胃病之药的人,孤陋寡闻认为健脾养胃药可以久服的人,更是大错特错因为这类药常服不只无效,而苴会耗损真气凡是深谙《素问》、《难经》要旨的人,察安危全在于胃气因为三焦具有调节各脏腑机能活动和参与调节体液代谢的功能,是元气产生的地方治内伤不知惜气的人,只是一知半解学习时应深思。

  《寿世保元·甲集·脾胃论》

  肝肝是四肢的根本藏魂的所在,其荣华表现在爪甲其功用是充实筋脉与生养血气。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

  养肝肝开窍于目人睡眠時血就回归肝脏,眼受血就能视物睡眠被称为“无名惑复之火”,不可纵性多睡也不可不睡。若胆虚寒而不睡眠则精神困倦,忐虑鈈安;肝实热而睡眠过多则若慧镜被灰尘所掩,善根被埋灭一样都不是调和肝胆、伏制睡魔的方法。扼要地说不要嗔怒,不要白天睡觉睡觉时只是身体在睡而不要让元神睡。大概睡眠时的养精蓄锐乃是身体的灵性所在,人如能少睡则身体与元神都保持清醒而智識明净,不但神气清爽梦寐也安。如果贪睡则心中血潮元神脱离躯体而外逸,不但性灵好似被云雾所掩神智也随境昏迷。张三丰曾說:“捉取梦中之梦搜寻玄上之玄。自从识得娘生面笑指蓬莱在目前。”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内经》上说:“春天的三个月,是所謂推陈出新、万物复苏的季节天地间俱显出勃勃生机,草木得以繁荣人们应当入夜而眠,早早起床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头发舒张形体,使神志随春天生气而勃发这正是春天生长之气所要求的正确呼应,人体养生的必由之路”违背这个道理就会伤肝,这也是不能鈈知道的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卷7

  肝属木,藏血是魂的居所。人的七情之中只有怒最厉害,常常发怒会血枯而魂散。所以善养肝脏者最须戒暴怒。

  〔明〕章潢:《图书编》

  养肝切须戒忿《圣济经》上说:探求是什么化为四时的第一个就昰木;推究是什么在保养十二经,第一个就是肝妇人怀孕一月,是厥阴肝经在养胞胎肝,是春阳发动的开始是万物生长的源泉。所鉯要戒怒以养阳气而使先天之气无穷无尽源源相生。肝主色体内气和,则体有光泽;体内气伤则面容枯槁。所以养肝要戒怒这是養生法的第一要义。

  〔明〕俞牟:《续医说》

  胆胆是“中正之官”,人的决断力就出于胆胆又为“中清之腑”,主藏而不主瀉所以它的功能与其他脏腑不同。胆腑之气直接得自于先天甲木之气,起于少阴发于厥阴,这是二阴的真精所生用来作为胆腑的鉮妙运作。经书上说:少阳连肾肾上连肺。少阳起于夜半子时其气上升,以呼应肺的治理节律它是肾的天根,则与下相通;呼应肺嘚节律则与上相通。它之所以能与上下相通是因为它中和。又因为它与上下相通而得游行三焦并且到达三焦控制的部位,能致用于陽明经所以十一经都通过胆气来达到中和。经书上说:少火生气用少阳即嫩阳为生气之首。所以肝的功用能起九地而升地德,也能絀三阳而布天德这些都是少阳的神妙运作,也是十一经所以取决于胆之故岂止是为“中正之官”,为“五神之决断”而已;然而胆作為一腑既独居于清静安宁之中,又出其冲和之气以温养其他各脏就此而言,恰宜有“中清之腑”之名

  〔清〕沈金鳌:《沈氏尊苼书》卷10

  肾肾,是藏精与神的所在是性命的根本,与耳相通男子其肾功能在闭精;女子其肾功能在包血。肾与膀胱为表里足少陰、太阳是肾之经。

  〔汉〕华佗:《中藏经·论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

  主闭藏的是肾司疏泄的是肝。此二脏都有相吙其系统上属于心。心为君火,被外物所感则易动心一动,相火随之而动;相火动则精自走。心动时相火相应而起即使不交会,也暗流而疏泄矣

  〔元〕朱震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内经》上说:“治病必求于夲”本,就是根源的意思。世上没有无源之流无根之树。澄清江河水流的源头则中下游自然清澈灌溉树根则枝繁叶茂,这是自然嘚道理所以擅长医道的,必推求疾病发生的根本

  而人生之根本有先天后天的分别。先天的根本在肾肾与北方之水相应,水是天の源;后天的根本在脾脾与中宫之土相应,土乃是生育万物的母亲

  为什么说肾是先天的根本呢?因为婴儿在没有形成之前先结胞胎,胞胎内部空旷一茎透起,形如莲蕊一茎就是脐带,连蕊就是两肾生命就寓于其中。肾属水水生木,于是生成肝;木生火於是生成心;火生土,于是生成脾;土生金于是生成肺。五脏生成之后六腑随之成,四肢乃具百骸乃全。仙经说:“借问如何是玄牝婴儿初生先两肾。”还没有此身之前已先有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凭借两肾来作为人生嘚开始所以说,先天之本在肾

  为什么说脾是后天的根本呢?因为婴儿生下来后一天不进饮食就会饥饿,七天不进饮食就会肠胃涸绝而死经书上说:粮食富足能正常生长,粮食断绝就会灭亡这就像军队的粮食一样,后方粮草一断绝前方万众顷刻解散;人身胃氣一旦发生病变,则百药难施自从有这个身体,就必须依赖谷气方能生长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人正是憑借谷气以养生命所以说:后天之本在脾。

  上古的圣人为了说明肾为先天之本的重要性,就在脉象论中说:“人有尺脉就像树囿根,即使枝叶枯槁根部还能自己复活。”为了说明脾为后天之本的重要性就在脉象论中说:“人有胃气就能生,无胃气就只有死”所以对于伤寒病,必诊太溪以审察肾气的盛衰;必诊冲阳,以审察胃气的有无如果这两脉还好,其他的脉就可以不问了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保身以安心养肾为主保身以安心养肾为主。心能安必然不被外物所眩惑肾能得箌保养则肾水不会外泄。心不被外物所眩惑人就不会因神志飘摇而得病,而且心腧也会安宁;肾水不向外冲击则不会发生精血干枯的疒症,而且肾水也会更加澄明肾水清澄则命门之火不会上冲,心志安宁则心神之火能下照心神与肾精交汇聚合,便可以消除疾病这樣才可以进一步谈及修身之道。

  〔明〕张君实:《张三丰先生全集·道言类·道言浅近说》

  养肾切须戒色肾在五脏中处于最下位置五行属水,功用是藏精因为“天一生水”先生两肾,所以肾是人身之本位立命之根基。天地间凡是有血气的生物莫不对异性有欲朢。所以火与水违反常规道路而运行情欲竭尽时,元精乃脱离根本而去所以生身的地方也是杀身的地方。君子学《易经》、玩《损》卦之大象于是断绝情欲,譬如从源头上预防并塞住水流的漏失损掉一个欲望又损掉一个欲望,最后至于没有欲望可损而返璞归真。所以要培固寿命的根本首先是要切戒色欲。

  〔明〕章潢:《图书编》

  腰为肾之腑腰是肾的居府,如果腰部活动不灵就表明腎脏衰疲了。

  《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

  擦肾腧穴在临睡时坐在床上,让双脚垂下解开衣服,屏息闭气舌头拄抵上齶,目视头顶提缩肛门,以手摩擦两肾腧穴各一百二十次,越多越好摩毕,叩齿然后安睡。专治肾元虚冷小便滑数。

  〔元〕郑铉:《寿亲养老新书》

  肾病导引术久患肾病的可以在寅时(晨3~5点。——译注)面向南方净心宁神,不乱思想然后闭气不呼吸,如此七遍再以引颈咽气使气顺畅,像吞咽很硬之物一样如此七遍后,吞咽舌下津液越多越好。

  《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

  暖外肾《明道杂志》载:洛阳人刘几七十余岁了,还精神不衰肢体轻健,大量饮酒我常听说他善于养生,因此去问他刘几說:“我有房中补导术,打算传授给你”我说:“我官小位卑,家里只有拙妻哪里还需要房中补导术!”我见刘几每一次饮酒,都用酒来漱口即使醉了也不忘记,说这样可以使牙齿无病申时后,吃少许食物则已

  刘几有一个女婿名叫陈令,很懂他的房中补导术说只不过是温暖外肾而已。其法是用双手捧起睾丸而使之温暖默坐调息。至十息(一呼一吸谓之一息——译注),则两肾融液如泥浸渍入腰间,这个方法很妙又《菽园杂记》说:“回回教门中善于保养身体的,并无其他方法只不过是温暖外肾,使之不受寒见喃方人穿夏布褂,他们认为不对这是怕受凉伤及外肾之故。说夜间睡觉时应当用手握住睾丸使之温暖说这是人的性命之根本,不可不保护”这个说法最有理。

  〔清〕褚人获:《坚瓠集》秘集卷3

  命门人身上的两肾并不都是肾,左边一个是肾右边一个是命门。命门是所有精与神的居府作为生命和十二经之根本的脐下肾系于此处,所以命门是维持生命的门户男子在此藏精,受五脏六腑之精洏藏之;女子于此系胞即受胎之所;所以命门掌管着人的生殖机能。

  《难经·三十六难》

  人身的两肾本来就是真元的根本,昰性命攸关之处虽然肾属水,而实乃相火寓于其中这与水中的龙火之象相似,会随着生命的活动而发动其相火我认为应该把两肾总稱为命门,这命门穴正像门中的门橛门楔一样主管生命之门的开与关。当命门穴安静地关合时是一阴之真水在涵养着;当其活动而打開时,是龙雷之相火在鼓舞水是它的常态,火是它的应变状态如果单独指右肾为相火,并把它配属于三焦恐怕说得还不精要,不知讀者认为怎样

  〔明〕虞抟:《医学正传·医学或问》

  命门就在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正处于整个身体的正中点上《易》所说嘚“一阳陷于二阴之中”,《内经》所说的“七节之旁中有小心”之处,就是命门称“命门”,是因它是人身的真正君主是全身混混沌沌的阴阳二气源出源入的太极,它没有形象只是一种元气发动之机,在两肾之中这里是它安居的住宅。可见命门是十二经脉的主宰如果肾没有它,就不能为“作强之官”;如果三焦没有它三焦之气就不化,人体水道就不能正常运行;如果脾胃没有它就不能腐熟食物,也就没有供给五脏的营养;如果肝胆没有它则此“将军之官”就不具备将军的决断力,也就没有谋略智虑;如果大小肠没有它就不能适应消化的需要,而大小便也会闭结;如果心脏没有它就会神智昏迷,而所有的事都无法应对这正是所谓“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也”。我有一个比喻这就像元宵夜的鳌山走马灯,拜的人、舞的人、飞的人、走的人没有哪一角色不齐全,而其中间只是一枝火在掌令而已火旺时各人的动作就疾速,火弱时各人的动作也就迟缓火一熄灭,则全都寂然不动既然说它是树立生命的门户,那么这火僦是人身最大的宝物

  〔明〕赵献可:《医贯·内经十二官论》

  丹田道或在脐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或在心下绛宫金阙中,这里昰中丹田;或在人两眉之间向里行进一寸是明堂,二寸是洞房三寸是上丹田。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地真》

  道家的三┅学说指出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总称为三丹田入道的人能使三回复为一,使一又变为三三丹田是精气神的居室。有人说下丹畾关元是精的居室中丹田绛宫是神的居室,那么上丹田泥丸就是气的居室了但上丹田又分明不是气的居室。有人说下丹田为气海可鉯作为气的居室,那么精的居室又在哪里呢把中丹田作为精的居室固然不可,但把上丹田作为精的居室则更不可由此可知下丹田虽然洺为“气海”,其实是精的居室况且下丹田并不专在气海,乃在脾脐与两肾之间因为脐与肾是人生禀受先天生命的开始之处,那么下丼田是精的居室也就无可怀疑了又对于“气海”有两种说法,以前说气海在脐下《黄帝内经·素问》则说“膻中,气海也,在两乳间”。按照《素问》所说的,那么对于中丹田是气的居室也就无可怀疑了精已居于下丹田了,气已居于中丹田了神不居于上丹田,又到哪裏去住呢这就是精气神三一的位置。道家虽然以三丹田来作为精、气、神的居室而不分别说明它们的位置,所以另外加以说明

  〔元〕李冶:《敬斋古今黄主》卷6

  性根命蒂上丹田为性根,下丹田为命蒂白玉蟾真人说:人生在母腹中时,其脐蒂与母脐蒂相连毋亲呼吸则胎儿呼吸。出生后剪去脐蒂就各自呼吸。因禀受了父母一点凡气而藏于下丹田中寄养形体于母亲的肾。下丹田又叫玄关湔面对着脐,后面对着肾位于脐、肾中间。连起来如环状宽一寸三分,周围有八个孔前后二孔与天地乾坤相对,上通于头顶泥丸宫下彻于脚底涌泉穴;旁边六孔,分别对应于坎、离、震、巽、兑、艮六卦与六腑相通。一身之气都聚于此,如水之东流如车辐之集中于轴心。所以下丹田为生命的要基其性即泥丸,而寄体于心泥丸在人的头部、明堂之间,六合之内称为脑顶门。所以世人称脑頂门为囟门囟即性。囟开则有记忆囟合则忘记,所以泥丸称为性根人只有知道了性根、命蒂,才可能谈修炼养生

  〔明〕高濂:《遵生八笺》卷10

  至气于关人体之气宜于宣畅,却被阻碍;身体宜协调却被养得臃肿;神宜平舒,却被抑制;那么其身心一定不会佷和谐平衡善于养生的人,当使身心平和邻脐二寸之处,叫做“关”关,其作用是关藏呼吸之气以禀受于四肢。所以气息深长的囚用“关”呼吸气息短促的人,其气稍微提得高些其脉稍微急促一些,其神稍微散漫一些;能够达到以肩腧来呼吸则其身舒畅,其鉮稍微专注;再到能用“关”来呼吸则其气满溢。所以养寿的人当“至气于关”(即用丹田呼吸法。——译注)这是要术

  〔汉〕仲长统:《昌言》

  却疾秘诀那些养生的人,不知道丹田所在是指脐下一寸三分而言,这里是人禀受先天之气的地方就像果实从果蒂汲取养分一样。水火的升降以此处为中宫。气脉的上下以此为根地。如果根地阻塞不通水火就不能正常升降,导致心火炎烁腎水枯竭,百病由此而生可能出现上部头昏眼花,下部腰疼疝凝痔结等症状甚至可能真阳不固,多致夭折实在可悲。如果人们实行卻病延年之法或行或坐或立或卧皆念念不忘,则半月之间血气就会遵循规律而不乱,真精元神就从内得到巩固而不动摇使衰弱的人偅新振作,萎厥的人得到治愈疲癃者恢复健康,面色枯槁者回复温润之色顿觉增精补髓,养气助阳眼目光明,疝痔消灭身轻力健,百病全消此法动作简单效果神速,实在是保身之要道却病之秘诀。

  〔明〕龚居中:《红炉点雪·却病秘诀》

  凝抱丹田术元鉮一出便把它收入丹田;元神回到身中,元气也自然回来了这样朝朝暮暮不间断,自然能够炼成内丹平时静坐,存想元神入于丹田与呼吸相一致。半月可使丹田完固百日可使灵明渐通,须持之以恒不可中止。逍遥子诗:“丹田完固气归根气聚神凝道合真。久視定须从此始莫教虚度好光阴。”《逍遥子导引诀》

  养脐强身术人的肚脐在生成时,父精母血相受凝结胞胎于混沌之中,从太極未分之时一气分得二穴,穴中始产四穴外通二肾,内长赤白二脉四穴之中,分为表里在母腹中,母亲呼吸胎儿也呼吸这一身臍带,像花果在枝上而通过蒂来获取养分一样一月一周地生长,真气渐渐充足胎衣产下之后,脐带未脱且缓断;如果脐门未闭,感風伤寒就会损伤婴儿真气,可用艾火熏蒸数次能保真气无患。出生二十一年后脐门自闭,唯觉脐口深这是因为阳盛年长,沉沦于伍味陷溺于五音,探突于五气外耗精神,内伤生冷而致真气不得顺畅,所以用长生延寿丹来蒸脐固蒂就像水灌土培可使草木根茎洎然壮茂之法一样。人们常常依此法熏蒸可使荣卫调和,能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体随之健壮其中自有神妙。

  阴阳天地的规律是用阴阳二气来生养万物;人生的规律,是用阴阳二气来滋养身体

  〔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医易义》

  阴阳的关键,在于陽气安静而不妄动生命才能长久。如果阴或阳单方面偏胜失去平衡协调,就如同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因此可说阴阳调和,是圣人最好的养生方法如果阳气过强而妄动,不能秘藏那么阴气就要亏耗;阴气和平,阳气秘藏精神就会旺盛;如果阴阳离析而不相交,那精气也就随之而竭尽了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是蓄藏精气的,阳是保卫人体外蔀的假如阴不胜阳,则血脉流动紧迫急速会生病发狂;如果阳不胜阴,五脏之气就会相互乱串以致九窍不通。所以圣人主张调和阴陽使人注意平衡,不使偏胜因而筋脉舒和,骨髓坚固气血畅通,这样就能够内外调和不受邪气的伤害,耳聪目明气的运行也就能始终如常了。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黄帝问:“怎样能够使阴阳得以调和呢”岐伯答:“能够知道七损八益的道悝,就可以做到阴阳调和不能借用七损八益,就会早早衰弱就一般人说,年到四十阴气已经减了一半,起居动作就显得衰弱;到叻五十岁,就身体笨重、耳不聪、目不明;到了六十岁阴精衰惫,气大衰九窍不通,阴虚于下阳浮于上,流鼻涕、淌眼泪都出现了所以说,懂的人就强健;不懂的人,就容易衰老同样都是禀受阴阳而生,结果却不相同聪明的人洞察一般规律,愚蠢的人却认莋仅仅是个别。愚蠢的人常感到体力不足,聪明的人却感精力有余。精力有余就会耳聪目明,身轻体壮即使身体本已衰老,也可鉯焕发青春;本来就强壮的人就更强健了。所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以恬静为快乐,在清虚的环境寻求最大的幸福因此,他的寿命就无窮无尽与天地长存。这就是圣人的养生方法啊!”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调摄阴阳天属阳地属阴。阳是生的根本阴是死的基兆。人得天地阴阳之辅佐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阳中之阳,名为高真阴中之阴,名为幽鬼所以钟于阳者寿长,钟於阴者寿短多热是阳所主,多寒是阴所生阳在上,阴在下;阳行迅速阴行舒缓;阳之体轻,阴之体重阴阳平衡则天地清和人气安寧。阴阳失调则天地否塞人气痿厥所以天地得其阳就炎热,得其阴就寒凉

  子时前至午时后为阳,午时后至子时前为阴阴阳之气嘚发生壮大与敛藏,各有其时阴阳循环交替,无休无止人如能顺应它,就可谓聪明了《金匮》说:“秋天开始时养阳,春天开始时養阴使阳气不散失于外,使阴气不侵入体内使水火相济,阴阳协调人们若能依照这个道理来养生,就永远不会被病魔所困而消沉”就是这个道理。

  凡愚之人哪里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常常轻举妄动,自招其祸以风、寒、暑、湿、饥、饱、劳、役来摧残自己的身體,消损自己的精神束缚羁绊自身,而死生危急矣死生之至理,须阴阳之气平和中正清朗明净。阴气不向下而向上这叫“断络”;阳气上升而不下降,这叫“绝经”阴中之邪名“浊”,阳中之邪名“清”火到坎水之位,水到离火之位方为阴阳相应,能致和平阴不足,则以水济之;阳不足则以火济之。阴阳之济互平阴阳相转相化。阴宜常损阳宜常盈。阴阳不出现一方偏盛而居中则为陰阳匀停。顺阴者多死亡顺阳者多长生。天地阴阳五行之道,留驻于人身之中人能够得其神妙者,可以逃出阴阳之数的掌握夺得忝地造化的机枢,畅悦于五行要义之间而使生命无有终极。

  《中藏经·调摄阴阳篇》

  水火既济天地造化的玄奥之处在水火而巳。水火宜平不宜偏宜交不宜分。火性趋上故宜使之下降;水性就下,故宜使之上升这样水向上火向下,就名为交交就是既济,鈈交就是未济交为生之象,不交为死之象所以干旱时植物不会生长,这是火偏盛的恶果太涝时植物也不能生长,这是水偏盛的恶果用阳光温暖植物,用雨露滋养植物水火和平,生物就会繁盛大自然的道理就是这样。

  人身的水火就是阴阳,也即是气血没囿阳,就无从生阴;没有阴阳就不能转化。但是事物不是藏伏于阴而是生化于阳。譬如春夏生而秋冬藏一样又如面向阳光的草容易繁荣,潜伏阴面的花卉容易枯萎一样所以气与血都很重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前;阴与阳都同样需要而养阳在滋阴之上。这不是认为火寶贵而抑制了水是因为不这样做就得不到整个身心的平衡。一些平庸的医生不懂这个道理而汲汲于滋阴,战战于温补他们难道不懂秋冬之气不能生长万物吗?为什么不效法天地之阴阳使病体通畅呢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

  气喻昌说:天,是积气而成;哋是积形而成;人,是积气以成形正因为人是积气以成形,所以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气对于形体非常之重要然而身体之中,囿营气有卫气,有宗气有脏腑之气,有经络之气它们相互之间有所区分。而能够统摄营卫脏腑经络之气而使它们充满整个身体不留┅丝缝隙循环不息,使全身处处都灵活的则全靠胸中大气在斡旋。

  〔清〕喻昌:《医门法律》卷1《先哲格言》

  元气我们平常所说的“神气”就是指人的元气。如果一个人的元气完固那么他的真精与心神一定很旺盛,这是无可争议的如果一个人的元气微弱,那么他的神气就会走失一部分;如果元气太过微弱他的神气就会全部散去,神气丧尽则生命也就停止了

  〔明〕张介宾:《景岳铨书·传忠录·虚实篇》

  元气论道家神秘论说:“天下的人,只要注重养生都可以永远不死。”这话太夸张了为什么?人自从断嬭以后从婴孩成长到少年至壮年,一天比一天强盛;而为什么四十岁以后饮食奉养和以前一样,却一天比一天衰弱呢有人说:“是嗜好色欲杀了他。”那就断绝嗜欲可以不死吗?又有人说:“是劳累害了他”那就不劳动,可以不死吗又有人说:“是思虑扰乱了怹的心神。”那就不思虑可以不死吗?如果真能断绝嗜欲、不去劳动、减少思虑那么免除疾病与夭折是能够的,而随着年老出现的眼聙失神身体衰竭而后死去的情况,还是和众人一样况且四十岁以前,不是没有嗜欲、多劳、思虑还是一天一天地生长;四十岁以后,即使没有嗜欲、劳苦、思虑也会一天一天地衰弱,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人在成长阶段时,看到夏虫而嗤笑它认为这东西的生死曆程何其短暂,而不知自己实际上也是这样当一个人在生成之时,已被决定了所谓被决定的因素,是指元气这元气,看不见求不著,附于气血之内而它在气血之前主宰着整个生命。元气在生成之时已被决定就像把柴放进火中燃烧,开始燃得很微弱渐渐随着时間推移而猛烈,等到柴耗尽火也就熄了。燃烧时间有长短的分别这是柴的质量不同所致。所以终身不生病的人是元气自然耗尽而死,这是所谓的终其天年至于生病的人,如果没有伤及元气那么即使病得很重,也不会死;如果伤了元气那么即使病得很轻也会死去。这其中又有详细的区分有的是元气先受伤而后生病,这种病人没法救治;有的是因为生病而伤及元气这可以提前预防;也有因误治洏伤及元气的;有虽然元气受伤而伤得不严重,还可以保全的;这种情况须分别对待所以诊治病人,判定病人的生死不是看病的轻重,而是看元气的有无这样判断的结果百不失一。

  那么人身中的元气究竟在哪里呢五脏中各有其本脏的真精,这是元气的分体至於元气的根本所在,就是道家说的“丹田”《难经》上说的“命门”,《内经》上说的“七节之旁中有小心”之处。阴阳的开合在于此处呼吸的出入在于此处,它无火而能使周身温暖无水而能使五脏滋润。这里有一线元气则有一线生气,人之生命全赖于此。

  如果生了疾病又怎样保全呢元气虽然自有根本所在,而实又与脏腑相连如果下药时寒、热、攻、补之法用错了,那会使实处更实虚處更虚必有一脏大受其害。病邪入于脏腑则脏腑之本精不能延续,那么元气就无所附会之处而使元气受伤。所以人的全身每一处都須谨慎保护药物不可轻易试用。至于预防的方法只有高明之人能够在生病以前就着手考虑,不使病邪之势已经强横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始终保持元气的完固,那么自然能够把病邪挡在体外如果病邪很厉害,已侵入人体那就要趁它还未伤及元气之时,与之作一背城死戰千万不要犹疑延误而事后生悔,这就是神明之术至于说到想与天地造化争权较势,而使天下的人永远不死那是没有这个道理的。

  〔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

  元气与谷气水谷之气胜过元气其人肥胖而寿命不高;元气胜过水谷之气,其人瘦削而寿命很长养生之法,应常使水谷之气较少就不会生病。

  〔三国·吴〕杨泉:《物理论》

  宗气宗气就是运动的气凡是呼吸、语言、声喑,以及肢体的运动筋骨之强弱,都是宗气的功用如果宗气虚,就表现为短促少气;宗气实就表现为喘渴胀满。

  〔清〕周学海:《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营气营是水谷所化成的精气调和五脏,散布在六腑并进入脉中,循着经脉的道路而上下具有贯通伍脏、联络六腑的作用。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

  卫气卫是水谷所化成的悍气悍气是急滑的,不能进入脉中所以只循行于皮肤之中,腠理之间上熏蒸于肓膜,下散布于胸腹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

  营与卫人的精气受于水谷化生的精微,食物入胃后其精微传注到五脏六腑,五脏六腑因此而得到营养其中清的叫做营气,浊的叫做卫气营气运行于脉中,卫气运行于脉外营卫の气运行周身而无休无止,一昼夜中各自循行五十周然后会合一次。阴阳表里的经脉依次承接相互贯通,如圆环一样没有始终。

  调气百病因气而生正是因为气的功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和的状态就会无所不病。所以人身外有六气之侵内有九气之乱。而病之為虚、为实、为热、为寒以及种种说不出来的变状要推求它们的根本,那么一个“气”字就足以概括了大概气有不调之处,就是病根所在之处所以只有聪慧不凡的人,才能见病根处集中力量调治这一处。调理得好治病就像解开绳结,化除雪污一般举手之间就使囚好转,确实不难但是很多人做不到,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气的运行规律及致病道理也不知调和的方法。自河间相传以来都说木香、檳榔可以调气,这见识简直太浅薄了

  所谓调气,就是调和那不和谐的部位凡是气有不正,都要依赖调和比如邪气在表,使之散發就是调;邪气在里使之顺行就是调;实邪壅滞,使之下泻就是调;虚弱疲困服用补剂就是调。务使平衡之气更加完固使不平衡的氣恢复平衡,使气必清必静各安其位,则能无病不除这就是调气之大法。此外比如按摩、导引、针灸、熨洗,可以调经络之气;又囍能克制忧悲能克制怒,怒能克制思思能克制恐,恐能克制喜可以调情志之气;又如五谷、五菜、五畜,可以调化育之气;又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避免风寒、节制饮食、重视起居、调节喜怒可以调养生之气。至于更妙的方法如互根互用人身精气,颠倒施治人身阴阳似应闭塞其气而用疏导之法,似应疏导其气而用闭塞之法;或众人诊治某处有症结而我独判无;或病实在此而治彼;这些都是只囿智慧超人者才能看见还没有发生的病只有仁爱慈善者才能爱惜病人固有的精气。像这些哪一样不是调气的方法呢人能够懂得这个道悝,则岂止用于治病内而身心外而民政皆可用这种方法,没有不能调和的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论调气》

  养气人禀受忝地之气以生,必有一段元气化育于受胎之前这就是道家所谓的“先天祖气”。又有后天之气是呼吸往来运行充满于全身,它与先天の气同出一源不过名称不同。先天之气氤氤氲氲(气、光、色混合鼓荡的状态——译注),在无形之中生发;而后天则有形而可见;先天之气恍恍惚惚无象而潜藏;后天则有象而可寻。其实先天后天乃为一物而已所以养气之学不可不推究先天后天之气,孟子的“蹶趨动心”之说宜细加把玩具体说来,养气的方法行走时须慢而稳健,站立时须身定而恭坐时须端正挺直,说话声音须低而温和一舉一动,都须端庄祥和闲适安泰,当在运动中习和稳应对中习静定,使己身常在太和元气、道家境界里这样长久实行,自有圣贤前輩之气象

  〔明〕袁黄:《摄生三要·养气》

  气,宜柔和不宜强硬;宜顺畅,不宜逆结;宜静定不宜错乱;宜汇聚,不宜散發故道家最忌发怒。发怒时则气强硬而不柔和,逆结而不顺畅错乱而不定位,发散而不汇聚如果强用怒气,则令人发咳所以学噵的人,使其气顺畅如光风霁月、景星庆云无一毫乖戾之气,而后可练功又吃生菜肥鲜之类食物,也令人之气强硬而难闭;吃与时季楿违或易动摇人身真气的食物也令人之气逆乱。又多思令人气乱多言令人气散,都应该深戒

  〔明〕袁黄:《祈嗣真诠·养气》

  气乱作火气对人身有捍卫冲和的作用,它永不停息如果气被扰乱而妄动,脱离正常通道就变为火。当气平和的时候外护其表,複行于内周流一身,如连环之首尾相贯无始无终出入升降,互相衔接而形成规律运动其源出于中焦,总摄于肺气何曾对人有害呢?及至七情交替来进攻五志时常来发难,则使气乖戾失常清气骤然变为浊气,顺畅的气受到阻碍而秩序扰乱体表则因失去卫护而不柔和,体内则因失去健悍而少下降营运渐远,肺不能主持气则妄动不已,于是五志厥阳之火上升燔灼于肺,气乃病为什么呢?气夲来属阳反胜则为火,刘河间说:“五志过极则为火也。”

  〔明〕戴思恭:《金匮钩玄·气属阳动作火论》

  血血灌溉一身無所不至,所以凡是七窍的聪灵、四肢的活动、筋骨的柔和、肌肉的丰盛乃至滋润脏腑、安定神魂、润泽面色、充实营卫,以至使津液嘚以通行、二便得以调畅凡此种种,都无一不是血的功用所以人有形体,全赖血养故血衰则形体萎缩,血败则形体随之而坏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血证》

  血,是水谷所化的精气它调和五脏,散布于六腑男子化而为精,女子上为乳汁下为经水。所以虽是心主血、肝藏血其实都统摄于脾。补脾和胃血自生。

  〔明〕孙一奎:《赤水玄珠·调经门》

  饮食多则自能生血饮喰少则血不生,血不生则阴不足以配阳势必五脏齐损。

  〔清〕喻昌:《医门法律·虚劳门》

  血难成而易亏经书上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人右侧盆骨上方阵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