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历史传染科历史

||/|/|/|/|/||
|////|//||/|//|//
您的位置: &&&&&& > 正文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历史发展
14:34 来源:&    【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历史发展:
1905年,年轻的美国医学博士爱德华&胡美,受雅礼协会派遣,飘洋过海,携妻带子,来到长沙办医办学。1906年,他在长沙小西门的西牌楼,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西医医院之一的雅礼医院。道一风同的东西方医学梦想,在湘水之畔点亮了湘雅医学之光!
1910年,又一位医学传奇人物,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毕业的颜福庆博士学成归国,来到长沙。他与胡美如故友重逢,情投志合,俩人携手合作管理医院。
1911年,盖仪贞女士在胡美、颜福庆的帮助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创建了湖南省第一所学校&&雅礼护病学校。
1914年,由湖南育群学会代表湖南省政府与美国雅礼协会合作,联合创办我国第一所中外合办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颜福庆出任第一任校长。
1915年,雅礼医院更名为湘雅医院,雅礼护病学校更名为湘雅护士学校。至此,&湘雅&形成了医学校、医院、护士学校三位一体的体系格局,并延续至今。
1922年,美国教育考察团来华访问时,确认湘雅与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中国最好的医学校,在医疗卫生界和医学界传为佳话。从此&南湘雅、北协和&之美誉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
转发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36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历史的足迹系列报道之四】那些年,那些甘当“小白鼠”的湘雅人
党支部:第七党支部&&&&科室:党办&&&&作者:宋爽 唐艳&&&&点击数:
  在院史馆的筹建过程中,工作小组人员在整理历史资料、走访老一辈湘雅人的时候发现,很多湘雅医院的医药护技人员都曾当过“小白鼠”,在科研条件有限、时间紧迫等客观条件下甘愿以身试“毒”、以身试药,那些不惜为科学研究献身的科学家实在令人敬佩,这种舍己为人的“湘雅精神”值得每一位湘雅人学习。汤飞凡:成功分离沙眼病原体并甘愿成为宿主  沙眼病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危害巨大,自十八世纪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就开始致力于沙眼病原体的研究,并围绕着沙眼病原的问题争论不休,但始终没有定论。来自湘雅医院的汤飞凡教授希望通过研究沙眼病原体找到预防和治疗沙眼的方法。  从1929年重复野口英世分离沙眼病毒的方法,证明其分离方法并不能真正分离沙眼病原体,到抗战期间研究被迫中断,再到1954年重新研究沙眼病原体,转眼间即是20余年,汤飞凡更加觉得沙眼病原体的研究已刻不容缓。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在同仁医院沙眼门诊采集了200例典型病例样品进行病原分离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他建立了自己的分离方法:采用鸡卵黄囊分离病毒,并同时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抑制细菌,终于在日成功分离病原体,取名为TE8。  作风严谨的汤飞凡没有急着对外宣布成功。他认为,虽然试验成功了,接下来还要找到一个健康的宿主植入TE8,如果能够引起宿主患上沙眼,才能算作真正的成功。本着“如果科学研究需要用人做实验,科学研究人员就要首先从自己做起”的原则,汤飞凡请助手帮忙将TE8滴入自己的眼睛,成功造成了沙眼。为了观察全部病程,汤飞凡坚持不做治疗,冒着失明的危险用这只红肿发炎的眼睛坚持工作了40天,完整记录了沙眼的整个病程,证实了TE8就是引起沙眼的病原体,才肯接受医生的治疗。世界著名医学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汤飞凡博士及国际沙眼防治组织授予其的金质沙眼奖章伍汉文:连夜赶制并亲身试验铅中毒解药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建设突飞猛进,随之而来的工业污染、粉尘危害成为“健康杀手”,逐渐增加的职业病引起了湘雅医院内科伍汉文教授的高度警惕。  伍教授深入工厂、矿山实地调查、讲学,7次下坑道深井,考察车间的污染,查看采矿现场,发现粉尘中铅锌含量远远超标。于是,他就给工人体检,做化验,发现炉前工都有不同程度的铅中毒。可是当时国内没有铅中毒解药,他心急如焚,夜以继日地查阅国内外医学文献,发现英国生产有一种解药,经核实后确定为化学金属络合剂EDTA-Na。  随后,伍汉文教授与医院药剂师柯铭清教授一起,按照静脉注射制剂要求,连夜赶制出铅中毒解药。解药虽然研制出来了,但是因为没有做过动物实验,还不能给患者使用。由于当时条件艰苦,没有动物供实验用,伍教授义无反顾地让护士将新研制的解毒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自己体内,在证实了药物没有问题后再给中毒工人治病,工人们很快康复了。  此后,他又研制出治疗铅中毒肠痉挛、腹绞痛的硫酸镁注射剂,以及防治铅中毒用口服钙剂加维生素C的方法,填补了我国职业病防治的空白。柯铭清:以身犯险的著名药学专家  抗美援越时期,湘雅医院药剂科柯铭清教授听说越南山区有很多士兵不是被敌人炮火打伤而是被毒蛇咬伤时非常着急,他希望能够研制出一种解毒药缓解士兵们的痛苦。于是,柯教授在当时一无设备,二无经费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做起了试验。  为了研制蛇毒解药,他冒着被毒蛇咬伤的风险进深山捕蛇,并抓获一条当地有名的毒蛇——烙铁头,将其捆绑带到小水电站通过用电刺激蛇身取毒液进行研究。在成功获取蛇毒液后,他便开始翻山越岭采集中药。经查阅文献与仔细筛选后,柯教授锁定了万年青和山苦瓜两种药物。由于条件限制,柯铭清教授只能在从老乡家里要来的狗和检验科抽过血后不要的羊身上做动物实验。为了保证蛇毒解药的安全性,柯教授没有时间考虑以身试药的后果,试着将蛇毒解药给自己臀部的肌肉注射,结果不到几分钟便浑身发冷,注射处红肿如碗。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柯教授只能忍着疼痛继续工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柯教授接到了一个紧急的秘密任务——在一周内从草药中提取矮地茶有效成分。当时由于任务急,柯铭清教授在没有毒气柜安全保证条件下采用甲醇作提取溶剂,大量接触到有毒气体,眼睛受到较大损伤。短短几天,他的视力就由1.2陡降到0.5,至今右眼都没有恢复。提及此事,他津津乐道,“得知是为打倒‘四人帮’、改变中国命运的叶剑英元帅的健康服务后,我一点也不后悔,而是感到非常荣幸。”柯铭清教授团队在草药中提取矮地茶素李玉辉:在自己身上练习针麻的医疗队长  1975年,在湖南省卫生厅的委派下,湘雅医院派出了一支由时任妇产科护士长李玉辉带领的医疗队伍赴湘阴县进行为期一年的帮扶。期间,李玉辉护士长还与徐碧泉医生、陈胜喜医生等一起赴湘阴组织召开全县的妇外科提高班。  培训班的理论授课进行的很顺利,医生们的热情都很高,李玉辉护士长却想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医学是一门必须要将理论结合实践的学科,尤其是外科系统更加需要实际操作,可是医疗队伍中并没有麻醉师,如何进行手术操作演示呢?于是,她想到了当时流行的“针麻”。事不宜迟,李玉辉护士长用自己的钱购买了两本关于针麻的书,利用理论课后的业余时间加紧学习,希望能够尽快掌握针麻的要领,不影响当地医生的操作学习。  学习针麻技术,单纯靠看书肯定是不行的。于是,李玉辉护士长又拿到了针麻的器具,开始在自己身上练习。首先找穴位,按照书上的图谱,她在自己身上进行尝试。进针的时候刺痛,那就是穴位没有找对;如果是麻麻胀胀的感觉,才是找对了。在摸清了穴位后,她又开始摸索手法,怎样能够降低进针时的不适感……身上大大小小出现了几百个针眼,但是李玉辉护士长却很高兴,因为不但在针麻下为参培医生演示了手术,自己的针麻技术也在当地受到了广泛好评。  由于有了可靠的麻醉技术,在开办妇外科提高班的基础上,湘雅医疗队还主动承担起了当时计划生育结扎手术的任务,在当地受到了广泛好评,附近十里八村已婚已育的妇女,专程赶到湘雅医疗队所在的东方红卫生院进行手术。湘雅医疗队还因此获得了“计划生育万例手术无事故”的荣誉。卫生部颁发的“计划生育万例手术无事故”荣誉证书
责编:佘丽莎
暂无数据!
备案号:湘ICP备号
Designed by"传染病科"--科室筛选
当前条件:湖南省
科室信息:
共16个医生 >>>
科室介绍:
湘雅医院传染科由最初6名医务人员发展至现有医护人员40余人,设有一个病房,二个病区,编制床位60张;独立的门诊部(含普通门诊、肝炎门诊及肠道...
科室信息:
共26个医生 >>>
科室介绍: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传染病学科创建于1954年。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点,。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点。1998年...
科室信息:
共21个医生 >>>
科室介绍: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眼科成立于1956年,经过四十余年的努力,眼科逐渐发展壮大,尤其是2003年7月加入鼓楼医院集团后,在院领导和...
科室信息:
共12个医生 >>>
科室介绍: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感染病科现有开放床位43张,设有感染病病房、肝病研究室、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结核门诊、肝炎门诊和专家门诊。全科共有工作人员2...
科室信息:
共15个医生 >>>
科室介绍:
科室信息:
共12个医生 >>>
科室介绍:
衡阳市传染病医院中西结合肝病科是一个集医疗、临床教学、临床科研,并以中西结合为主的临床肝病科室。现有床位44张,工作人员21人,高级职称4人...
科室信息:
共5个医生 >>>
科室介绍:
涟源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是涟源市规模最大,设备精良齐全,技术力量最雄厚的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和预防为一体的县级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床位15张。...
科室信息:
共3个医生 >>>
科室介绍:
郴州市肝病治疗中心,郴州市重点临床建设专科,中心拥有40多年肝病诊治经验和一批一流肝病专家以及先进的治疗检验设备,采用多种先进、科学、规范、...
科室信息:
共6个医生 >>>
科室介绍:
科室信息:
共1个医生 >>>
科室介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湘雅医院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