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哪里卖中药材能买到中药材,《玉枢丹》

中药“布包”煎的中药材,用什么“布”包?具体点,到哪能买到?_百度知道
中药“布包”煎的中药材,用什么“布”包?具体点,到哪能买到?
最好带图片的,求名称。
提问者采纳
纱布,或者拆个纱布口罩。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其他5条回答
你可以到淘宝上面咨询本地的保健品或者草药的卖家,用棉布袋扎紧。也有用无纺布做的,他们应该有渠道,袋袋和棉布都要洗干净再用,我觉得不是很靠谱可以自己用棉线缝制粗棉布袋袋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2-3元一个,南方很多杂货铺有卖。棉布的,多用于南方煲汤的隔渣袋,
药店买的纱布就行,或者用专用药包。
纱布,如果有粉类药就用棉布。
纱布,药店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神农药材网国内最大的药材门户网
  大戟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株含有白色乳汁。根细长,圆锥状。茎直立,上部分枝,表面被白色短柔毛。单叶互生;几无柄;长圆形或披针形,长3~6厘米,宽6~12毫米,全缘,下面稍被白粉。
  大戟基本信息
  性味与归经
  苦,寒。有毒。入肺、脾、肾经。
  泻水逐饮:主治水肿胀满,二便不通,形证俱实者。也可用于痰饮积聚,
  大戟-植物源生态
  胸膈胀满,胁肋隐痛。消肿散结可用于痈肿疮毒及痰火瘰疠,内服外用均可。
  临床应用
  1.用于水肿腹水,留饮胸痛等症。大戟攻水逐饮的功效,与甘遂相似,故可用于胸水、腹水、水肿喘满等症,多与甘遂、芫花等同用。
  2.用于疮痈肿痛及痧胀等症。该品外用能消肿散结,内服能攻泻而通结滞。如常用成方玉枢丹,即是红芽大戟配伍千金子、山慈菇、五倍子、雄黄、麝香等品而成,外涂用于消疮肿,内服治痧胀、腹痛、胸脘烦闷、呕吐泄泻等症。
  现代应用
  ① 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
  大戟根洗净,刮去粗皮,切片,每斤以食盐3钱,加水适量拌匀,吸入后晒干或烘干呈淡黄色,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日服2次,每次1.5~2分,隔日1次,空腹温开水送下,6~9次为一疗程。共观察60余例,均有显著的消肿作用,一般经治6~7天后水肿即完全消失。患者服药后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泻。其泻下作用常在服药后2~4小时最为剧烈;如症状严重,可进食水果或冷糖开水,反应即可减轻。服药期间用低盐饮食,禁食生冷、辛辣、鱼及猪头肉等发物.禁用于孕妇、心力衰竭、食道静脉曲张及体弱者。
  ②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或其他肝硬变腹水
  大戟鲜根洗净晒干磨粉,用小火焙成咖啡色,装入胶囊,成人每次0.6~O.9克,隔日或隔2日服药1次,7~8次后停药1星期,以后视病情再服.若腹水巳退,可选用人蔘养荣丸等调理。曾试治20例,经服药5~36次不等,显效(腹水消失,健康改善,体力基本恢复)9例,好转(腹水显著减少,全身情况改善)9例,无效2例。治程中主要反应为腹泻、恶心、呕吐及腹痛等,经数小时后可自行消失;但亦有人观察到,一般服粉剂 0.6克时药物反应都能耐受,如超过1.8克时,则反应增重,有恶寒、震颤、头昏、烦躁、口干,有时呈极度恐惧感。反应可持续2~6小时,如及时处理即可缓解。禁忌证同前。
  用量与用法
  1.5 ~3g。
  植物形态
  大戟,又名:荞(《尔雅》),邛巨(《本经,),龙虎草、九头狮子草、京大戟,将军草、臌胀草、天平一枝香、迫水龙、大猫儿眼、黄花大戟、黄芽大戟、千层塔、搜山虎、穿山虎、一盘
  大戟-性状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株含有白色乳汁。根细长,圆锥状。茎直立,上部分枝,表面被白色短柔毛。单叶互生;几无柄;长圆形或披针形,长3~6厘米,宽6~12毫米,全缘,下面稍被白粉。杯状聚伞花序,通常5枝,排列成复伞形;基部有叶状苞片5;每枝再作2至数回分枝,分枝处着生近圆形的苞叶4或2,对生;雌、雄花均无花被,花序基部苞叶近肾形;萼状总苞内有雄花多数,每花仅有雄蕊1,花丝细柱形;花序中央有雌花1,仅有雌蕊1,子房圆形,花柱3,顶端分又,伸出总苞外并常下垂。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具疣状凸起物。种子卵圆形,表面光滑,灰褐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路旁、山坡、荒地及较阴湿的树林下。分布东北、华东地区及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
  红芽大戟
  红芽大戟(《小儿药证直诀》)
  多年生草本,高0.3~1米。块根通常2~3个,纺锤形,红褐色残棕褐色,直径0.5~2厘米。茎直立,分枝少或不分枝,小枝具2行小绒毛;托叶通常4枚,与叶柄合生,呈刚毛状。叶对生;有短柄或几无柄;叶片长椭圆形成线状披针形,长2~10厘米,宽0.5~3厘米,先端窄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短茸毛,,尤以脉上为多。顶生聚伞花序;花两性,淡紫红色或有时白色,无柄;花萼4齿裂;花冠筒状漏斗形,长2~3毫米,喉部密被长毛,先端4裂;雄蕊4,花丝线形,长约1毫米,花药长圆形,黄色;子房下位,2室,花柱细长,柱头2裂。果实卵形或椭圆形,有4~8棱。种子2枚,具有肥厚的珠柄。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于低山坡草丛中的半阳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1.治水肿:枣一斗,锅内入水,上有四指,用大戟并根苗盖之遍,盆合之,煮熟为度,去大戟不用,旋旋吃,无时。(《活法机要》)
  大戟-植物形态
  2.治通身肿满喘息,小便涩:大戟(去皮,细切,微妙)二两,干姜(炮)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用生姜汤调下,良久,糯米饮投之,以大小便利为度。(《圣济总录》大戟散)
  3.治水气肿胀:大戟一两、广木香半两。为末,五更酒服一钱半,取下碧水,后以粥补之。忌咸物。(《纲目》)
  4.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里未和。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粳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伤寒论》十枣汤 )
  5.治腹水胀满,二便不通:大戟三分,牵牛子一钱五分,红枣五个。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6.治忽患胸背、手脚、颈项、腰胯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时时走易不定: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上为末,煮糊丸如梧子大。食后临卧,淡姜汤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痰猛气实,加丸数不妨。(《三因方》控涎丹)
  7.治黄疸小水不通:大戟一两,茵陈二两。水浸空心服。(《本草汇言》)
  8.治温疟寒热腹胀:大戟五钱,柴胡、姜制半夏三钱,广皮一钱,生姜三片。水二大碗,煎七分服。(《方脉正宗》)
  9.治晚期血吸虫病:京大戟鲜根洗净,晒干,研粉,每日服三分,于早饭后一小时用开水一次吞服,连续一至二次为一疗程,总剂量约四至五克。同时每日在肿大肝脾处用艾温灸三十分钟和内服丹参合剂(丹参五钱,马鞭草五钱)以助肝脾缩小。在治疗期间必须禁忌食盐。(《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0.治淋巴结结核:大戟二两,鸡蛋七个。将药和鸡蛋共放砂锅内,水煮三小时,将蛋取出,每早,去壳食鸡蛋一个。七天为一疗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1.治扁桃体炎:红芽大戟五分至一钱,含服。(《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12.治牙齿摇痛:大戟咬于痛处。(《生生编》)
  13.治颈项腋间痈疽:大戟三两(浸酒炒,晒干),当归、于白术各二两。共为末;生半夏(姜水炒)为末,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食后白汤下。(《本草汇言》)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大戟根含大戟甙(Euphorbon)、生物碱、大戟色素体(Euphorbia)A、B、C.新鲜叶含维生素C.红芽大戟根含游离蒽醌类和结合性蒽醌类.从红芽大戟根中分得:丁香酸(Syringic acid)、虎刺醛(Damnacanthal)、甲基异茜草素(Rubiadin)、红大戟素(Knoxiadin)及3- 羟基巴戟醌(3- Hydroxy- morindone)等.
  药理作用:
  大戟科植物(19张)
  1.泻下作用大戟根的抽提物确有致泻作用,热水抽体物对猫有剧烈泻下作用,主要系因其刺激肠管,引起肠管蠕动增加所致.京大戟的泻下作用比红芽大戟强.有报道指出,各种京大戟煎液对小鼠主体回肠均有兴奋作用,肠蠕动增加,肠平滑肌张力提高.其收缩强度似有随炮制醋液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的趋势,其中50%、70%浓度的兴奋作用特别明显.
  2. 利尿作用实验表明:大戟根皮的乙醇提取液注射于动物,血压轻微上升,肾容积明显缩小,但无论剂量大小,均无利尿作用.健康人口服大戟煎剂,亦未见到明显利尿作用.如先给大鼠造成实验性腹水,而后再服用大戟的煎剂或醇浸液,则能产生明显的利尿作用,提示大戟的利尿作用可能与动物的机体状态有关.
  3.其他作用大戟根皮的乙醇提取物能引起动物的末梢血管扩张,兴奋妊娠离体子宫,抑制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4.大戟与甘草配伍应用的研究 动物实验证明:小鼠腹腔注射大戟与甘草的混合乙醇浸出液,小鼠的半数致死量比单独应用大戟时小数倍,提示二者配伍时大戟的毒性明显增加,且其毒性随甘草的用量增加而增强.如果将大戟和甘草分别浸出,然后再行混合注射时,毒性虽减,然仍比单用者大.小鼠口服大戟与甘草的煎剂亦获同样结果.对实验性腹水的大鼠口服大戟煎剂或酒精浸液,均可产生利尿和泻下作用,但若与甘草合用,其作用即受明显抑制.因此,欲使大戟的利尿和泻下作用得以发挥,则不宜与甘草配伍应用.
  亦有报道用小鼠死亡作指标,认为大戟与甘草煎剂并无相反作用.
  文献荟萃
  历代《本草》所载大戟,品种亦不止一种,但大多数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如《蜀本草》中所述的大戟,《本草图经》的&滁州大戟&、&并州大戟&以及《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大戟&所述的形态都和大戟科大戟近似。此外,《本草图经》中的&河中府大戟&,似为豆科植物;《纲目》所称的&北方绵大戟&,似即今之绵大戟(参见& 狼毒 &条) ;至于茜草科的红芽大戟,《本草》中未见收载,但为目前大戟药材中使用最广的一种。
  大戟: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润透,切段或切片,晒干。醋大戟:取大戟段或片,加醋浸拌,置锅内用文火煮至醋尽,再炒至微干,取出,晒干。(大戟100斤,用醋30~60斤)
  ①《雷公炮炙论》:&采得大戟于槐砧上细锉,与海芋叶拌蒸,从巳至申,去芋叶,晒干用之。&
  ②《纲目》:&凡采得大戟以浆水煮软,去骨晒干用。海芋叶麻而有毒,恐不可用也。&
  ③ 《本草通玄》:&大戟用枣同煮软,去骨,晒干。&
  苦辛,寒,有毒。
  ① 《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甘,大寒,有小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有大毒。&
  入肺、脾、肾经。
  ① 《本草经疏》:&入肾、肝。&
  ②《本草通玄》:&入肝、膀胱。&
  ③ 《得配本草》:&入三阴,足太阳经。&
  功用主治
  泻水沉,利二便。治水肿,水臌,痰饮,瘰疬,痈疽肿毒。
  ①《本经》:&主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厢,吐逆。&
  ②《别录》:&主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
  ③《药性论》:&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堕胎孕。&
  ④《日华子本草》:&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破症瘕。&
  ⑤《本草图经》:&治隐疹风及风毒脚肿。&
  ⑥ 《医学启源》:&泻肺。&
  ⑦ 《本草正》:&性峻利,善逐水邪痰涎,泻湿热胀满。&
  ⑧《药征》:&主利水,旁治掣痛,咳烦。&
  ⑨ 《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壮实体质之腹水,全身水肿。胸肋膜积水等。&
  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杀虫。&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患虚寒阴水及孕妇忌服。体弱者慎用。
  ① 《本草经集注》:&反甘草。&
  ②《药性论》:&反芫花、海藻。毒,用菖蒲解之。&
  ③ 《唐本草》:&畏菖蒲、芦草、鼠屎。&
  ④《日华子本草》:& 小豆为之使。恶薯蓣。&
  ⑤《纲目》:&得枣则不损脾。&
  ⑥ 《本经逢原》:& 脾胃肝肾虚寒,阴水泛滥,犯之立毙,不可不审。&
  其他名称
  下马仙、邛巨、龙虎草、九头狮子草、京大戟、将军草、膨胀草、天平一枝香、迫水龙、大猫儿眼、黄花大戟、黄芽大戟、千层塔、搜山虎、穿山虎、猫眼草、龙虎草、京大戟。
  英文名:Beijing Spurge
  形态特征:大戟科大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80厘米。根圆锥状。茎直立,被白色短柔毛,上部分枝。叶互生。矩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3-8厘米,宽5-13毫米。杯状花序总苞坛形。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具疣状突起。种子卵形,光滑。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荒地、草丛、林缘及疏林下。除新疆及西藏外,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用途:根入药,能利尿、止泻、通经。全株亦可供兽药用。
  释名:邛巨、下马仙。
  气味:(根)苦、寒、有小毒。
  主治:1、水肿喘包。用大戟(炒)二两、干姜(炮)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姜汤送下。以大小便通畅为度。
  2、水病肿满。用大戟、当归、橘皮各一两,切碎,加水二升,煮取七俣,一次服下,病重者,再服一次可愈。病愈后,一年之内须慎饮食,不吃刺激性大的东西。
  3、水肿腹大(或遍身浮肿)。用枣一半,放锅内,上面盖着大戟的根、苗,加不加盖煮熟,随时取枣吃下,枣尽病愈。又方:大戟、白牵牛、木香,等分为末。每取一钱,纳入剖开的猪肾中,用湿纸包好煨熟,空心吃下。
  4、牙痛。把大戟放口中齿痛处,咬定。止痛效果好。
  春季未发芽前,或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①京大戟
  为植物大戟的干燥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16~20厘米,直径可达4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深棕色,粗糙而具侧根,顶端多膨大,上有许多圆形的地上茎痕,向下渐细,有纵直沟纹及横生皮孔与支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类白色至灰棕色。气无,味苦涩。以根条均匀,肥嫩、质软无须者为佳。
  主产江苏。此外,四川、江西、广西等地亦产。
  ②红大戟
  为植物红芽大戟的干燥根。又名:红毛大戟、红芽戟、南大戟。呈长圆锥形至纺锤形,多不分歧,偶有分歧者,长6~8~14厘米,直径O.6~1厘米。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多扭转的皱纹,有时可见横生皮孔及支根残基或支根痕;顶端有地上茎痕。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呈红褐色至棕黄色。气微,味辣刺喉。以条大,肥壮,色紫红、坚实无须根者为佳。
  主产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
  此外,大戟科植物准噶尔大戟的根,在新疆亦作大戟使用。
  各家论述
  1.《纲目》:大戟,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杭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地绵大戟,色白,其根皮柔韧如绵,甚峻利,能伤人,弱者服之,或至吐血,不可不知......控涎丹,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火,则凝滞而为痰、为饮、为涎、为涕、为癖。大戟能泄脏腑之水湿,甘遂能行经隧之水湿,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气,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
  2.《本草经疏》:大戟,苦寒下泄,故能逐诸有余之水。苦辛甘寒,故散颈腋痈肿。又:大戟,阴寒善走而下泄,洁古谓其损真气,故凡水肿不由于受湿停水,而由于脾虚,土坚则水清,土虚则水泛滥,实脾则能制水,此必然之数也。今不补脾而复用疏泄追逐之药,是重虚其虚也,宜详辨而深 戒之。惟留饮、伏饮停滞中焦及元气壮实人患水湿,乃可一暂施耳。
  3.《本经逢原》:大戟,性禀阴毒,峻利首推,苦寒下走肾阴,辛散上泻肺气,兼横行经脉,故《本经》专治十二水,腹满急痛等证,皆浊阴填塞所致,然惟暴胀为宜,云中风者,是指风水肤胀而言,否则传写之误耳。
  4.张寿颐:大戟,《本经》谓主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盖谓十二经之水湿积聚,以致外肿内满,而为急痛耳。然苟非体充邪实者、亦不可概投。'中风皮肤疼痛 '六字,当作一句读,盖指风湿热之袭于肌腠者,则辛能疏散,而苦寒又专泄降,是以治之,非泛言外受之风寒,石顽谓指风水肤胀,亦颇有理。吐逆,是指水饮停于上焦,而不能下泄以致上逆者,此以辛苦泄破,通达下降,是以主之。《别录》主颈腋痈肿,皆痰饮凝络之症治。头痛,亦指饮邪凝聚,水气上凌者而言。发汗,则驱除水湿之溢于肤腠者耳。利大小便,固通泄攻破之专职矣。
  5.《本经》:主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
  6.《别录》:主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
  7.《药性论》: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堕胎孕。
  8.《日华子本草》: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破症瘕。
  9.《本草图经》:大戟,春生红芽,渐长作丛、高一尺以来;叶似初生杨柳,小团;三月、四月开黄紫花,团圆似杏花,又似芜荑;根似细苦参,皮黄黑,肉黄白色;秋冬采根,阴干。淮甸出者,茎圆,高三、四尺,花黄,叶至心亦如百合苗。江南生者,叶似芍药 .......治隐疹风及风毒脚肿。
  10.《医学启源》:泻肺。
  11.《本草正》:性峻利,善逐水邪痰涎,泻湿热胀满。
  12.《药证》主利水,旁治掣痛,咳烦。
  13.《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壮实体质之腹水、全身水肿、胸肋膜积水等。
  14.《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杀虫。
  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寒喜潮湿。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
  砂质壤上或粘质壤上栽培为好。
  栽培技术:用种子、分根繁殖,育苗移栽法。种子繁殖:4月上旬育苗,撒播或条播,将种子均匀播下,覆薄细土,稍加镇压,浇水,保持床土湿润。约经2-3星期出苗。苗高12-15cm时移移。选阴天,将订地浇透水,挖幼苗,按行株距30cm&25cm开穴,穴深12cm,每穴栽种1株,覆土压实,浇水。1hm2用种量7.5kg。分根繁殖:秋季桔叶后或早春萌芽前,挖掘根部,进行分根,每根带有2-3个芽,按行株距30cm&25cm开穴栽种。
  田间管理:幼苗定植后,如有缺株,应及时补栽,并施1次稀人粪尿。现蕾时要及时摘蕾,再施1次粪肥或饼肥。每隔半月需松土除草。
本站所有中药材信息均是用户所发,本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侵权,请尽快联系客服,我们将删除信息.
备案号: 豫ICP备号-1:宋·王璆《》 原名、。《百一选方》“治痈疽恶疮、汤火蛇虫犬兽所伤,时行,山岚瘴气,喉闭喉风,久病劳瘵;解菌蕈菰子。”:山慈菇 三两&&红大戟 一两半&&千金子霜 一两&&五倍子 三两&&麝香 三钱&&雄黄 一两
朱砂 一两:上为细末,糊作锭子,阴干。口服,每次0.6~1.5g,每日2次;外用醋磨,调敷患处。:紫金锭用麝朱雄,慈戟千金五倍同,太乙玉枢名又别,祛痰逐秽及惊风。
1.中暑时疫。脘腹胀闷疼痛,恶心呕吐,泄泻,及小儿痰厥。2.外敷疔疮疖肿,虫咬损伤,无名肿毒,以及痄腮、丹毒、喉风等。
化痰开窍,辟秽解毒,消肿止痛。
本方适应证范围比较广泛,其病机为感受秽恶痰浊之邪,肠胃气机闭塞,升降失常,以致脘腹胀闷疼痛,吐泻兼作。&&
1.为暑令感受秽恶痰浊之邪而致脘腹胀闷疼痛、吐泻的常用方。临床应用除上述症状外,舌象以润而不燥,苔厚腻或浊腻,为证治要点。2.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痢疾等由秽恶痰浊之邪引起者,均可应用。外敷亦可治疗皮肤及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
方中千金子霜、红大戟等均为通利迅疾而有毒之品,不可过量或久服,小儿用量宜减;且因麝香性味芳香走窜,故孕妇忌服。
显示方式: |
中药分类树
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中医治疗原则使用的货真质优的药材。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中药在清朝以前称为本草、生药等。现代所称的生药与中药所指的范围虽有部分重叠但并不相同,不可混淆。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中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共有13个词条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17:19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无法找到该页
无法找到该页
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请尝试以下操作:
确保浏览器的地址栏中显示的网站地址的拼写和格式正确无误。
如果通过单击链接而到达了该网页,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通知他们该链接的格式不正确。
单击按钮尝试另一个链接。
HTTP 错误 404 - 文件或目录未找到。Internet 信息服务 (IIS)
技术信息(为技术支持人员提供)
转到 并搜索包括&HTTP&和&404&的标题。
打开&IIS 帮助&(可在 IIS 管理器 (inetmgr) 中访问),然后搜索标题为&网站设置&、&常规管理任务&和&关于自定义错误消息&的主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枢丹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