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风流果有祛风止痛胶囊说明书作用吗?

十二种祛风止痛中药镇痛药理活性比较--《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年00期
十二种祛风止痛中药镇痛药理活性比较
【摘要】:正 本文以独活寄生汤中的主药:独活、秦艽、防风、细辛、辅药杜仲、牛夕、桑寄生和祛风散寒止痛的白芍、羌活、白芷、藁本、桂枝等市售中药的醇提物和水煎物作为实验材料,经用小鼠夹尾、烫尾、醋酸扭体三种评价镇痛药理活性的实验方法进行等剂量平行比较。以阿斯匹林作为阳性对照药物,生理盐水和0.4%吐温80水溶液作为阴性对照药物。实验结果表明,这十二种中药对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夹尾和烫尾造成的疼痛,阿斯匹林和各味药均无明显效果。本文还以阿斯匹林ED_(50)作为基准值,求出各中药ED_(30)相对强度,进行了各药间的比较,结果表明醇提物的相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本文以独活寄生汤中的主药:独活,秦艽、防风、细辛、辅药杜仲、牛夕、桑寄生和祛风散寒止痛的白芍、羌活、自芷、藁本、桂枝等市售中药的醇提物和水煎物作为实验材料,经用小鼠夹尾、烫尾、醋酸扭体三种评价镇痛药理活性的实验方法进行等剂量平行比较。以阿斯匹林作为阳性对照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明发;沈雅琴;;[J];中国执业药师;2008年05期
张明发,沈雅琴,朱自平,王红武;[J];中医药研究;199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秋涛;[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孙振蛟;[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张泽金;[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凤良元,鄢顺琴,杨瑞琴,徐兆兰;[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王钦茂;周光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程金仓,周海兰,韩梅,孙敏;[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苏晓红,高玉祥;[J];蚌埠医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周乃玉,谢幼红,王北;[J];北京中医;2003年06期
徐东铭,徐雅红;[J];中国医药学报;2001年06期
王序,韩桂秋,李荣芷,潘竞先,陈雅研,何云庆,涂馥,王邠,Leeyuan Huang,Cindy Lee,Maria Sandrino,M. N. Chang,T.Y. S[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王忠永,邱会芬,谭升顺;[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唐伟军,卢新华,周大现,谭斌,王俊杰;[J];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陈海生,韩公羽,刘明珠,梁华清;[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玉林;李建民;马莉;张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金盼盼;;[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刘卫根;周国英;徐文华;李春丽;杨路存;孙菁;;[J];光谱实验室;2012年06期
程玥;王瑞昙;张恩户;;[J];江西中医药;2010年04期
王天然,陈莉,曾祥元,马布仁;[J];成都军区医院学报;2002年04期
王天然,陈莉,曾祥元,马布仁;[J];成都军区医院学报;2003年04期
陈勇;白小红;陈章;关静;;[J];西南军医;2009年03期
吴亦琴;陈明明;赵宗惠;邵世和;;[J];检验医学教育;2005年01期
周德生;王仙伟;;[J];辽宁中医杂志;2012年05期
李云霞,高春华,沙明;[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秦彩玲;张毅;刘婷;孙有富;孙玉茹;刘虹;;[A];2000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1年
霍清萍;梁芳;魏德芝;王宇新;黄侃;;[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波;[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孙志新;[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郝亮;[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廖月香;[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衣蕾;[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李宇卫;[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明娥;[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巩美鱼;[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尤梅;[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刘颖;[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易明晶;[D];湖北大学;2011年
陈界文;[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叶沿坡;[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林石明;[D];福建中医学院;2003年
师冉;[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郑洁;[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翠芸;;[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陈新忠;张建伟;王保国;;[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年09期
程绍瑜,欧阳友贵;[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59年03期
李国志;;[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89年03期
朱驹,张万年,吕加国,陈卫平,周有骏;[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5年03期
周健;[J];中国药业;1998年02期
马青平;[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998年02期
本刊编辑部;[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凌燕,裘毓新,孔燕;[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4年02期
余汉华,周莉红;[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英;朱红球;温劲;陈美玲;许惠英;曾颖;;[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高福来;王进华;;[A];全国中药研究与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张春红;许颖颖;;[A];浙江省药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董虹;罗基花;;[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夏群;姚辉;金鸿宾;;[A];第三届全国急诊创伤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童培建;瞿杭波;厉驹;沈进稳;B.N.S;[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徐国柱;邓艳萍;沈黎阳;孙莉;朱天岳;卢宏章;张伟滨;谢广茹;;[A];第七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罗东;;[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廖鹏;;[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薛毅珑;;[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晔?通讯员
胡必强;[N];科技日报;2008年
阿胜;[N];医药经济报;2005年
本报特约撰稿人 赵铮;[N];医药经济报;2006年
健康时报记者
刘桥斌;[N];健康时报;2007年
魏开敏;[N];中国医药报;2004年
江苏省药物研究所
陈志春;[N];家庭医生报;2003年
黄涵;[N];医药导报;2007年
林川;[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N];医药经济报;2005年
本期主持人
孙定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鹏焘;[D];四川大学;2006年
尚刚伟;[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陈宇峰;[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李淑慧;[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静;[D];郑州大学;2005年
盛尊来;[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王文学;[D];四川大学;2002年
王慧荣;[D];黑龙江大学;2007年
宋小平;[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王建莉;[D];四川大学;2004年
孙立新;[D];青岛大学;2007年
周杰;[D];浙江大学;2002年
王惠霞;[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魏鹏;[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当前位置: >
性温;味辛;归肝、胃经。功效镇痛,止咳,利水消肿,活血解毒。治胃痛,牙痛,风湿疼痛,经期腹痛,慢性气管炎,腹水,水肿,痢疾,肠炎,跌打损伤,湿疹,荨麻疹,毒蛇咬伤。禁忌体弱者慎服。
徐长卿,又名鬼督邮、石下长卿、料吊、别仙踪、逍遥竹、一枝箭、钓鱼竿、英雄草、九头狮子草、铃等。为萝摩科植物徐长卿的根及根茎或带根全草。内、外用均可。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等地。夏秋季采挖,除去杂质、切断、干燥后入药用。徐长卿是一味古老的,《本经》列为上品:“主鬼物、百精、蛊毒、疫疾、邪恶气、温疟。久服强悍轻身。”应用广泛,药效肯定而无毒,但历代方书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分析原因恐怕与“主鬼物、百精、蛊毒”等游离于药理论之外的玄说有关。徐长卿的药材故事相传在唐代贞观年间,李世民外出打猎,不慎被毒蛇咬伤,病情十分严重。御医们用了许多贵重药材,均不见效,急得团团转,只得张榜招贤:“谁能治好皇上的病,重重有赏”。有个民间医生徐长卿看见榜文,便揭榜进宫为皇帝治病。徐长卿把自己采来的“蛇痢草”取三两煎好,一日两次让李世民服下,余下的药液用于外洗。第二天病情就有了好转。再连服三天,症状就完全消失了。李世民高兴地说:“先生名不虚传,果然药到病除,但不知所用为何药”?徐长卿听了急忙跪下,吞吞吐吐地答不上话。原来李世民被蛇咬伤后,下了一道圣旨,凡是带“蛇”字的都要忌讳,谁说了带“蛇”字的话就要治罪。情急之下,站在一旁的丞相魏征灵机一动,连忙为他解围:“徐先生,这草药是不是还没有名字”?徐长卿会意,忙说:“秉万岁,这草药生于山野,尚无名字,请皇上赐名。”李世民不假思索地说:“是徐先生用这草药治好了朕的病,既然不知名,那就叫“徐长卿”吧,以免后人忘记。”皇帝金口玉言,说一不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中草药“徐长卿”的名字也就传开了,而“蛇痢草”的原名反倒鲜为人知。中药徐长卿图片徐长卿中药材徐长卿药草徐长卿的功效与作用中医学认为,徐长卿性味辛、温,无毒。具有止痛、止咳、解毒、利水消肿、活血之功,可治胃痛、、风湿疼痛、经期腹痛、慢性、腹水、水肿、痢疾、肠炎、跌打损伤、、荨麻疹、毒蛇咬伤等症。研究表明,徐长卿内含黄酮甙、酚、挥发油、糖类、氨基酸及少量生物碱、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成分。其药理作用如下:具有镇静、镇痛作用;能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并能软化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而降低血压;能净化血液,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能提高机体的能力,增强免疫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徐长卿尚有抗肿瘤作用,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该品水煎液对金黄色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淋球菌等,以及肝炎病毒和皮肤真菌均有杀灭和抑制作用。(一)徐长卿的作用镇痛镇静。徐长卿、丹皮酚以及去掉丹皮酚的煎液,均有镇痛作用。因此认为除丹皮酚有镇痛作用外,尚有其他成分也有镇痛作用。丹皮酚有镇静作用。免疫抑制和抗变态反应。丹皮酚及其糖苷有免疫抑制作用;对变态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血管炎、关节炎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扩冠和降压。徐长卿煎剂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的作用,但不能消除兔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T波抬高的变化。丹皮酚和徐长卿去丹皮酚煎剂均有降低动物血压的作用。降脂。徐长卿对高脂血症兔有明显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3-N'蛋白的作用。给药组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解痉。丹皮酚对乙酰胆碱、氯化钡、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的强烈收缩有显著的对抗作用。抗菌。徐长卿全株煎剂对多种杆菌和多种球菌有抑制作用。抗炎作用。丹皮酚磺酸纳对大鼠甲醛性足肿有明显抑制作用.丹皮酚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以及角叉菜胶、蛋清、甲醛、组胺、5-HT、缓激肽所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显著抑制内毒素引起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治过敏。治疗过敏可以试试隔徐长卿灸。徐长卿治过敏性哮喘亦有效,故可能具抗过敏之直接作用,固虽其性辛温,均可用于临床寒热不同辨证之患。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疼痛、脘腹痛、牙痛等各种痛症。徐长卿有较好的祛风止痛作用,广泛地用于风湿、寒凝、气滞、所致的各种痛症。近年来也用于手术后疼痛及癌肿疼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可单味应用,或随证配伍有关的药物。用湿疹、风疹块、顽癣等皮肤病。本品有祛风止痒作用。可单用内服或煎汤外洗,亦可配伍、、等清利湿热的药物。此外,本品还能解蛇毒,治毒蛇咬伤。可与同用内服或外用。祛风解毒。徐长卿祛风解毒之力略胜其活血止痛之力,故一般、接触性、带状疱疹等皮肤病皆可用之,尤以荨麻疹疗效最好,多因其祛风解毒之力也。荨麻疹虽病在肌表,然或本有瘀滞或反复发作,每致脏腑失其常度,久则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亦可借徐长卿活血行气之力而取效,所谓血行风自灭也。其他作用。实验表明: 丹皮酚对Ⅱ型、Ⅲ型及Ⅳ型变态反应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它并不显著影响特异性抗体的形成, 但可选择性地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 亦可调节细胞免疫功能.(二)徐长卿的功效【性味】 辛,温。《本经》:&味辛,温。&《别录》:&无毒。&【归经】 归肝、胃经。【功能主治】 镇痛,止咳,利水消肿,活血解毒。治胃痛,牙痛,风湿疼痛,经期腹痛,慢性气管炎,腹水,水肿,痢疾,肠炎,跌打损伤,湿疹,荨麻疹,毒蛇咬伤。《本经》:&主蛊毒,疫疾,邪恶气,温疟,&&主注易亡走,啼哭,悲伤,恍惚。&《别录》:&益气。&《生草药性备要》:&浸酒,除风湿。&《简易草药》:&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岭南采药录》:&治小儿腹胀,青筋出现。又治癫狗咬伤。&《中国药植志》:&治一切痧症和肚痛,胃气痛,食积,霍乱。&《南京民间药草》:&苗,浸酒漱口,可治牙痛。&《贵州民间方药集》:&通经活血。治红崩,白带。&《福建民间草药》:&益气,逐凤,强腰藤,解蛇毒。&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止痛,解毒消肿,温经通络。治毒蛇咬伤,风湿骨痛,心胃气痛,跌打肿痛,带状疱疹,肝硬化腹水,,。&《吉林中草药》:&,强壮,镇静止痛,驱寒散瘀,解蛇毒,通络和血。治脚气,水肿,腹水,胀满,寒性腹痛。&徐长卿的临床应用治疗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以及服用皮质激素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治疗各种眼睛疾病以及免疫病之眼损害。治疗各种皮肤病,包括荨麻疹、湿疹、银屑病等免疫性、过敏性皮肤病。4治疗各种关节痛,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颈椎病的肩背酸痛、腰腿痛等。徐长卿附方现代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胆道蛔虫症、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手术综合征等所致的急性腹痛以及各种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以及顽癣等均有较好的疗效。治恶庄心痛,闷绝欲死:鬼督邮一两(末),一两(酒浸,细研,去滓,慢火煎成膏)。上药,以安息香煎和丸如子大。不计时候,以汤下十丸。(《圣惠方》)治腰痛,胃寒气痛,肝硬化腹水:徐长卿二至四钱。水煎服。(《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治腹胀:徐长卿三钱。酌加水煎成半碗,温服。(《吉林中草药》)治牙痛:徐长卿根(干)五钱。洗净,加水1500毫升,煎至500毫升;也可将其根制成粉剂。痛时服水剂90毫升,服时先用药液漱口1——2分钟再咽下;如服粉剂,每次五分至一钱,均每天二次。(《全晨选编·口腔疾病》)治风湿痛:徐长卿根八钱至一两,猪精肉四两,老酒二两。酌加水煎成半碗,饭前服,日二次。(《福建民间草药》)治经期腹痛:对叶莲根三钱,月月红二钱,一钱。切细,泡酒四两,内服。(《贵阳民间药草》)治痢疾,肠炎:痢止草一至二钱。水煎服,每天一剂。(《全展选编·传染病》)治精神分裂症(啼哭、悲伤、恍惚):徐长卿五钱。泡水当茶饮。(《吉林中草药》)治皮肤瘙痒:徐长卿适量。煎水洗。(《吉林中草药》)治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顽固性荨麻疹,牛皮癣:徐长卿二至四钱。水煎内服,并外洗患处。(《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楫》)治跌打肿痛,接骨:鲜徐长卿适量,捣烂敷患处。(《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楫》)小便不通。用徐长卿(灸过)半两,茅根三分,、各一两,滑石二两,一分,瞿麦穗半两。每服五钱,水煎,再加朴硝一钱,温服。此方名&徐长卿汤&。晕车晕船。用徐长卿、石长生、、车下李根此,等分捣碎,取半合装在袋子里悬衣带上。徐长卿的副作用【不良反应】(一)传统文献《本草纲目》:无毒。(二)毒理试验(1)LD50:小鼠腹腔注射徐长卿去丹皮酚的LD50为32.9g/kg±1.0g/kg。(2)毒性反应:兔静注5.Og/kg时,出现惊厥,1——2分钟恢复正常,48小时动物情况良好。说明毒性很小。(三)临床观察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30g以下)水煎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注意事项】宜忌:体弱者慎服.毒副作用:丹皮酚溶於中制成的注射液, 以每次50——100mg, 每日200mg的剂量用於治疗各种疼痛时, 患者除自觉周身有热感外, 其他未发现毒性反应, 反复使用无成瘾性。
相关阅读:
111283&阅读
109449&阅读
106152&阅读
101144&阅读
100904&阅读
95488&阅读
91560&阅读
88595&阅读
86774&阅读
85323&阅读
84180&阅读
最新热点:
大家正在看什么
513589人看过
313246人看过
303115人看过
240758人看过
216955人看过
216670人看过
205487人看过
202011人看过
189747人看过
179088人看过
175651人看过
169795人看过
148048人看过
143021人看过
133050人看过中药分类——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
凡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解除痹痛,用治风湿痹证为主要功能的中药材称祛风湿药。
一、药性与特点
祛风湿药多为苦温辛散之品,功能辛散祛风,苦燥除湿,性温散寒,主要归于肝肾二经,能祛除关节、经络等处的风寒湿邪,达到舒筋、通络、通痹止痛的目的。主要用于关节疼痛,肌肉麻木,肢体重着,遇寒加重、得暖痛减的风寒痹证。有的祛风湿药还有清热祛风,通络止痛及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部分祛风湿药兼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浊,活血解毒,熄风定搐等作用。
&祛风湿药具有不同程度的镇痛、解热、抑菌、消炎、抗过敏作用;部分祛风湿药还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以及利尿、强心等作用。
二、适应症
有些药物兼入肝肾,强筋壮骨,适用于风湿日久,肝肾亏虚所致的腰酸腿软,筋骨无力,肌肉萎缩,关节强直,半身不遂等风湿重证;
部分药物祛风湿而性凉清热,主治风湿热邪流注于关节经络所致的风湿热痹,证见关节局部红肿热痛者。
部分祛风湿药兼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浊,活血解毒,湿热疮毒,熄风定搐等作用。&
祛风湿药对西医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风湿痛、坐骨神经痛、腰脊劳损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部分药物对高血压、中风偏瘫、破伤风、心脏病以及肠炎、痢疾等也有治疗作用。
三、祛风湿药配伍  
1)如风邪偏盛,游走疼痛的行(风)痹,宜用祛风力强的祛风湿药,并配伍祛风止痛药,痹证初起而有表邪者,
&& 尤应如此。
2)风寒痹证,寒邪偏盛,疼痛较剧者,宜选用散寒力强的祛风湿药,常配温里散寒药,以增强散寒止痛的作用
3)湿邪偏盛,酸楚重着的着(湿)痹,宜选用除湿力强的祛风湿药,并配伍利湿药。
4)郁久化热,关节红肿灼热的热痹,宜选用性偏寒凉的祛风湿药,并配伍清热药。
5)兼有肝肾不足,久病体弱,气血亏虚筋骨痿软者,宜选用祛风湿、健筋骨药,并配伍必要的养气血药,以标
&& 本兼顾,扶正祛邪。
6)痹证初起,兼有表证者,当伍解表药,使邪由外解;另祛风湿药常配活血药同用,以增强通络除痹的作用
7)痹证一般均因邪气闭阻气血而为病,故各型痹证均宜配伍活血化瘀之药,以增强疗效,故素有“治风先治
&& 血”的经验。
四、用药注意事项  
祛风湿药多为辛温燥散之品,容易伤阴耗血,故阴虚血亏者当慎用。若病程较长&
祛风湿药,经久不愈者,可制成酒剂、丸剂或散剂服用。
【【【【一、祛风湿散寒药】】】】
【1、白花蛇】
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 祛风活络,定惊止痉。
主治:(1)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急,以及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可配伍豨签草、独活、威灵仙等药同
&&&&&&&&&&&用;治口眼歪斜、语言蹇涩,或筋脉挛急、肌肉麻痹等症,可与全蝎、当归、羌活、白芷等配伍应
&&&&&&&&&&
用,或浸酒服。
(3)用于破伤风,惊风抽搐,可配伍乌梢蛇、蜈蚣等药同用。
&(4)白花蛇又可用疥癣,具有祛风攻毒之效,可与乌梢蛇、雄黄等药同用。&
&&&&&&&&&&&&&&&&&
【2、乌梢蛇】
性味甘、平,无毒,入肝经。
功效: 祛风通络、止痉作用
主治:(1)可用于风湿顽痹、惊痫、皮肤疥癣及麻风病。多研末用,或浸酒服。治风湿麻痹,常与羌活、防
&&&&&&&&&&&风、秦艽、当归等配伍;
(2)惊痫抽搐,可配伍蜈蚣、全蝎等应用。
注:乌梢蛇功效与白花蛇相近而药力较弱。
&&&&&&&&&&&&&&
【3、独活】
辛苦,微温,归肝,肾,膀胱经.
功效: 祛风湿,止痹痛,解表祛湿。
主治:(1)凡风寒湿痹,关节疼痛,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尤以下部之痹痛、腰膝酸痛、两足痿痹、屈伸不利
&&&&&&&&&&
等症为适宜,常与桑寄生、秦艽、牛膝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2)适用于风寒外感,兼湿邪较盛者,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舌苔白厚等。用于风寒表证,兼有湿
&&&&&&&&&&
邪者,常与羌活同用。
****& 药理作用:
&镇痛、镇静、抗炎作用;抗菌作用。
****& 羌活与独活
&均能祛风、解表、除湿,两者往往配合应用。
&但羌活性较燥烈,尤善发汗解表,主治足太阳之游风,多治上半身痹痛,为止头痛要药;
独活则解表力缓,发汗力不及羌活,主治足少阴之伏风,善治下半身痹痛。
&&&&&&&&&&&&&&
【4、老鹤草】
苦,辛,平,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 祛除风湿。
主治:(1)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不利等症,如配伍桂枝、当归、红花、芍药等药,能增强活血通
&&&&&&&&&&
络止痛等作用。
(2)本品又有止泻作用,可用于慢性腹泻。&&&&&&&&&
&&&&&&&&&&&&&&
【5、透骨草】
辛、温,有小毒,归肝、肾经。
功效: 祛除风湿,活血止痛。
主治:(1)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可配合五加皮、忍冬藤、油松节、威灵仙要同用。
(2)用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经闭等症,可配合当归、桃仁、泽兰等药同用。
(3)治疗疮疖痈肿、蛇虫咬伤,可用鲜草适量,打烂外敷。
&&&&&&&&&&&&&&&
【6、木瓜】
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 除湿利痹,缓急舒筋,消食,治脚气。
主治:(1)用于风湿痹痛时一般用于腰膝酸痛者居多,常与虎骨等配用。
(2)用于吐泻转筋,肝主筋,吐泻失水,筋失所养,则转筋痉挛。木瓜入肝,功能缓急舒筋,故为治吐
&&&&&&&&&&
泻转筋之要药。用于暑湿霍乱,吐泻转筋之症,可配伍薏苡仁、蜇砂、黄连、吴茱萸等药同用。
(3)为治脚气肿痛要药,可配伍吴茱萸、紫苏、槟榔同用。尚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症。
****&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保肝作用;
(2)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抗炎、抗风湿、抗利尿、镇痛作用。
&&&&&&&&&&&&&
【7、川乌】&
药材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主治:(1)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
(2)生川乌酊外用能刺激皮肤,继而产生麻木感,故外用作某些神经痛及风湿的镇痛剂。
****& 药理作用:
&&&&&&镇痛、局麻作用,乌头碱能刺激局部皮肤、粘膜的感觉神经末梢,先兴奋产生瘙痒与灼热感,继以麻醉丧失知觉。
&&&&&&&&&&&&&&
【8、羌活】
味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效: 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
主治:(1)既能驱除风寒湿邪,又具止痛作用,故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肢体所致的肢体疼痛,肩背酸痛、尤以
&&&&&&&&&&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常与防风等同用。对于风寒头痛,多配合川芎、细辛等.&
(2)本品能发散在表之风寒,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常与防风、白芷、苍术等
同用,如九味羌活汤。
【9、雷公藤】
苦,辛,大毒,归心、肝经。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口眼干燥综合征;白塞病;湿
疹;银屑病;麻风病;疥疮;顽癣。
注:& 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凡疮痒出血者慎用.
&&&&&&&&&&&&&&&
【10、威灵仙】
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鲠。
主治:(1)威灵仙辛散善走,性温通利,功能祛除风湿,有较好的通络止痛作用,是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药
&&&&&&&&&&
物。用于风湿所致的肢体疼痛及脚气疼痛等症,常与羌活、独活、牛膝、秦艽等配伍同用。
(2)用于诸骨鲠喉。
****& 药理作用:
(1)可使食管蠕动节律增加、频率增加、幅度增大。入骨哽后,咽部或食管上段局部痉挛,服用本品后即
松弛,同时增加蠕动,使骨松脱。
(2)对皮肤具有刺激性,接触过久可使皮肤发泡,粘膜充血。
&&&&&&&&&&&&
&&&&&&&&&&&
【11、海风藤】
辛、苦,微温,归肝经。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1)用于风湿痹痛,关节不利,四肢拘挛,腰膝疼痛。
(2)可用治跌打伤痛。
&&&&&&&&&&&&
【【【【二、祛风湿清热药】】】】
【1、秦艽】
苦,辛,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 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除黄疸。
主治:(1)常用于风湿痹痛、关节拘挛、手足不遂等症。本品药性润而不燥,无论寒湿、湿热、痹证新久,皆
&&&&&&&&&&
可应用。在配伍方面常与防风、羌活、独活、桑枝等同用。此外,本品还常与祛风解表药同用,治
&&&&&&&&&&
疗表证枝体酸痛之症。
&(2)用于湿热黄疸。秦艽功能化湿退黄,故可治疗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茯苓、泽泻等配伍.
&&&&&&(3)本品又能退除虚热,治疗骨蒸潮热,常与鳖甲、知母、地骨皮等配伍.
****&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2)解热;(3)镇痛和镇静作用;(4)抗过敏;(5)降压;(6)保肝利胆作用。
&&&&&&&&&&&
【2、寻骨风】
辛,苦,平,归肝经。
功效: 祛风通络,止痛。
主治:(1)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可单味浸酒服或与桑枝、络石藤配伍应用。
(2)用于胃痛,睪丸肿痛,跌打伤痛等症。本品又具有止痛作用,用治胃痛可配海螵蛸、陈皮同用;用
&&&&&&&&&&&治睪丸肿痛可与鸡蛋同煮,饮汤食蛋;用治跌打伤痛可配透骨草等同用。
(3)本品内服还可用治癌肿,外用可治外伤出血等。
&&&&&&&&&&&&&&
【3、蜇砂】
甘、辛,温,归肝、脾、胃经。蜇蛾科昆虫家蜇的粪便。
功效: 除湿利痹,缓急舒筋。
主治:(1)用于风湿痹痛。本品善于化湿,功能通络利痹,可用于风湿痹痛之症,如为湿热郁阻者,可配防
&&&&&&&&&&&己、薏苡仁、滑石等同用;肢体不遂、麻木,可与防风、当归、白茄根等配伍。炒热外敷,还有温
&&&&&&&&&&
通血脉利痹止痛之效。
(2)用于吐泻转筋。本品能化湿,缓急舒筋,用于霍乱吐泻转筋,腹痛等症,配伍黄芩、木瓜、吴茱萸
&&&&&&&&&&
(3)本品还可治皮肤湿疹瘙痒,可煎汤外洗。
【4、松节】
苦,温,入肝、肾经。
功效: 除湿利痹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本品苦燥温通,具有燥湿通络利痹之功,善去筋骨间风湿,对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等
症,可单味浸酒服或与羌活、独活、防风、桑枝、海风藤、川芎、当归等药同用。
【5、防己】
苦,辛,寒,归膀胱,肺经。
功效: 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主治:(1)下焦湿热,小便不利,热淋涩痛。可与椒目、葶苈子、大枣等配伍同用,若属虚证,常与黄耆、茯
&&&&&&&&&&
苓、白朮等配伍。
(2)脾虚水肿,需配益气健脾药。
(3)祛风湿而止痛,因其性寒,以致湿热痹痛为宜,多配伍薏苡仁、滑石、蜇砂等清热除湿之品。对寒
&&&&&&&&&&
湿痹痛,须用温经止痛的肉桂、附子等药同用。
****& 药理作用:
镇痛,抗炎,肌肉松弛作用。防己在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痛风、神经性疼痛、高血压、心
绞痛等病中应用广泛。
注:本品苦寒较甚,不宜大量使用,以免损伤胃气。
【6、臭梧桐】
辛,苦,寒,归肝经。
功效: 祛除风湿,降压。
主治:(1)用于风湿痹痛,臭梧桐有祛除风湿、止痛之功,用治风湿痹痛之症,常与豨签草同用,或单味煎服
(2)本品又有降低血压作用,可用于治疗高血压,一般认为为开花以前的臭梧桐疗效叫好;为不宜高温
&&&&&&&&&&
煮,否则降压功效可能减弱。
(3)用本品煎汤洗浴,可至湿疹搔痒等症。&&&&&&&&&
【7、豨莶草】
辛,苦,寒,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
主治:(1)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等症,常与臭梧桐同用。本品性味苦寒,又有化湿热作用,故痹痛偏于湿
&&&&&&&&&&
热的病症尤为适宜。
(2)本品酒治蒸熟又能强筋骨,适用于四肢麻痹、腰膝无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
(3)本品生用还能清热解毒,可用于疮疡肿毒,以及风疹湿疮、皮肤搔痒等症。内服外用均可。
(4)本品现在又用于高血压症,有降压作用。
****& 药理作用:
降血压;抗血栓形成;抗菌、抗病毒。
【8、络石藤】
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主治:(1)用于风湿痹痛,络石藤功能祛风而舒经活络,性寒清热,风湿痹痛偏热者较为适宜,可单味浸酒
&&&&&&&&&&&服,也可与木瓜、海风藤、桑寄生、生苡仁等同用。
(2)用治疮疡肿痛之症,常与乳香、没药、瓜萎、甘草、皂角刺等配伍。
【9、桑枝】
苦,平,归肝经。
功效: 祛风通络,消肿利水。
主治:(1)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尤宜于上肢痹痛。常与防己、威灵仙、羌活、独活等配合应用;
(2)用于水肿,脚气,但药力较缓而临床少用。&&&&&&
&&&&&&&&&&&
【10、蚕沙】
甘,辛,温,归肝,脾,胃。
功效: 祛风除湿,化湿和主治:
(1)用于风湿痹痛,肢体不遂,湿痹拘挛,湿疹瘙痒。
(2)用于暑湿伤中之吐泻转筋。
&&&&&&&&&&&&&&&&&&&&&&&&&&&&
【11、徐长卿】
辛,温,归肝,胃经。
功效: 祛风止痛、止痒、解蛇毒
主治:(1)用于风湿,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风湿痹痛,腰痛,跌打伤痛,脘腹疼痛,牙痛等各种痛证。对&&&&&&&&&&&于手术后疼痛及癌症疼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2)用于风疹,湿疹,顽癣等皮肤病。内服,外洗均可。可配合苦参、地肤子、白鲜皮等药同用。
(3)用于毒蛇咬伤。可配合半边莲、野菊花等药同用。
【12、接骨木】
甘、苦,平,归肝经。
功效: 祛风通络,活血止痛,利水消肿。
主治:(1)对风湿痹痛、关节不利之症,可配合老鹤草、防风、桑枝、红花等,亦可单位煎汤乘热熏洗患处。
(2)用治跌打损伤、瘀阻疼痛等症,可配合透骨草、当归、川芎、赤芍等药同用。
(3)本品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具有利水消肿之功,可配合玉米须、车前子等同用。
【13、海桐皮】
苦,辛,平,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杀虫止痛
主治:(1)用于风湿痹证,腰膝疼痛,四肢麻木,筋脉拘挛。常配合牛膝、薏苡仁、五加皮等药同用。
(2)用于湿热下注,脚膝疼痛。可配合萆薢、木通等药同用。
&(3)本品外用治疥癣,可配合川槿皮、蛇床子、大黄,浸酒外搽。
【【【【三、祛风湿强筋骨药 】】】】
【1、狗脊】
性味苦,甘,温,归肝、肾、心、膀胱经。
功能: 除风湿;健腰膝;利关节, 补肝肾。
主治:(1)肾虚腰痛脊强;足膝软弱无力;
(2)风湿痹痛;尿频;遗精;白带过多;
【2、五加皮】
辛,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消肿。
主治:(1)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拘挛、腰膝酸痛等症,对肝肾不足有风湿者最为适用,可单用浸酒服,也可
&&&&&&&&&&
与羌活、秦艽、威灵仙等配伍应用。
(2)可用治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疼、下肢痿弱以及小儿行迟等症,常与牛膝、木瓜、续断等药同用。
(3)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常配合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地骨等药同用。
****& 药理作用:
(1)抗炎对急慢性炎症有抑制作用,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及作用。
(2)五加皮总皂苷和多糖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镇痛、镇静和抗应激作用。&&&&&&&&&&
&&&&&&&&&&&
【3、千年健】
苦、辛,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除风湿,强健筋骨。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腰酸脚软、手足拘挛麻痹等症,常与桑寄生、虎骨、牛膝等配合应用。&&&&&&&&&
&&&&&&&&&&&&
【4、桑寄生】
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养血安胎。
主治:(1)用于风湿痹痛,肝肾不足,腰膝酸软等症,常与独活、牛膝等配伍应用。
(2)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等症,本品药性平和,专入肝肾,为补益肝肾要药,故对
&&&&&&&&&&
老人体虚、妇女经多带下而肝肾不足、腰膝疼痛、筋骨无力者亦每与杜仲、续断等配伍应用。
(3)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等症,本品有补肝肾而兼养血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肾虚亏、冲任不固所致
&&&&&&&&&&
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常与续断、菟丝子、阿胶等配伍。
(4)本品又有降压作用,近年来临床上常用于高血压。
****& 药理作用:
降压作用、镇静作用、明显利尿作用。
****& 桑寄生与五加皮
&均能祛风湿、补肝肾。
& 但桑寄生主要用于痹痛日久、肝肾不足之症,且可治年老体弱,经带之腰膝酸痛者,还有安胎作用。
五加皮则祛除风湿作用较佳,用于痹痛日久,肝肾不足者,需配合应用,且有利水消肿之功。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祛风止痛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