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对医疗美容相关政策的面试态度观点题和观点

2015针对性普法医护人员单选题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5针对性普法医护人员单选题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医护人员应对方式与医疗行为关系的研究
医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等多方面原因,成为国内外公认的高压力群体[1],这种高压力状态不仅影响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其工作质量[2].近年来有关的研究多涉及医务人员的压力来源、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等方面内容,而对应对方式与医疗行为间关系的研究少有报告.那么不同的应对方式是如何影响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进而影响其工作质量的?本研究就此做了研究和探讨,以期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北京,100069
北京世纪坛医院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基金项目: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加强对医务人员人文关怀的思考
作者:彭世喜,张莹△&&&&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63医院,湖南长沙 410003]
由于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医务人员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及生理压力,加强对医务人员人文关怀,不仅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可激发其工作热情,有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关怀医务人员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提供优质保障;三是完善医疗纠纷地防范及处理机制;四是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五是做好维权及心理关怀工作
【关键词】& 医务人员;人文关怀
  AbstractDue to the special nature of curative activity, medical staffs must face greater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pressure. Strengthen the humanism of medical staff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ut also stimulate their enthusiasm for work.It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medical service quality. We should do the following work for caring medical staffs. Firstly,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Secondly, provide high-quality protection. Thirdly, improve the prevention of medical disputes and handling mechanism. Fourthly, improve the medical duty insurance system. Finally, do the work of defecting righ and psychological care.
  Key humanism
  医务人员是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主体力量,医务人员的素质能力及技术水平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乃至社会的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医疗道德,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殷切期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更加强烈,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质素与能力的要求。如何关怀和激发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加强对医务人员人文关怀的角度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1加强对医务人员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古往今来,广大医务工作者以治病救人为天职,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己任,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人们常常把医务人员称为&白衣天使&,可见医务工作之神圣。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为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模式的转变给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医务人员面临的各种压力更大。加强对医务人员人文关怀不仅是医疗技术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而且是促进医疗事业发展的要求。
  1.1加强对医务人员人文关怀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医疗工作是高风险职业,尽管医务人员经历过严格的院校培训,但临床疾病的复杂性,使得医务人员经常面临新情况,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面临较大的身心压力。医务人员整天接触到的是患者,虽然常见到患者康复出院的喜悦,感到了工作的成就感,但更多见的是一些不良的情绪侵袭。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有许多疾病发病机制不清,诊断技术滞后,治疗效果不好。面对患者痛苦的呻吟和求生的欲望,同情、自责、无奈等复杂情感冲击医务人员的心灵。目前,我们的社会还不够富裕,还有部分人员得不到基本医疗保障,经济负担沉重,用于支付医疗保健服务的费用有限。面对患者费用短缺,有效诊疗难以继续的情况,再一次把医务人员陷入为难的处境。近年来,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医患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医闹&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医疗机构的工作秩序,影响到医务人员的生活,甚至威胁到了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由此对医务人员造成的心理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除了心理压力之外,医务人员还面临着莫大的身体压力。医疗工作每天24h不间断运转,医务人员必须昼夜值班,手术、急诊等使得医务人员不得不加班加点,连续工作,甚至连吃饭、睡眠等基本生理需求难以保证。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体力得不到及时恢复,长期超负荷和不规律生活,使医务人员的身体素质受到明显的影响。身心不良因素使得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令人忧虑,有些医务人员甚至身心疲惫,疾病频发。加强对医务人员人文关怀,可以使其更好地适应职业特点,科学调节心理及生理状态,最大限度地防范心理及生理上不良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确保医务人员本身的身心健康,为建设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提供了有利的前提。
  1.2加强医务人员人文关怀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质量依赖于多种综合因素,但其中医务人员的积极主动性至关重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能从多个方面激发医务人员积极向上的情绪,克服消极悲观的心态,保持健康的心身状况,使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迸发,思维敏捷。医务人员在得到关怀的同时,会有良好的心理回应,会增强工作的神圣感,能增强工作责任心,能在医疗工作中更加细心、精心、用心,能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及信心。国内外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高的医生比满意度低的医生更有可能提供更好的卫生服务,医生工作满意度与患者满意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联[1]。在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下,人的创新能力也会更加增强,思考问题更加周全,判断更加准确,服务更加到位,医患关系更加和谐,这对提高治疗效果,防范医疗差错事故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疗质量改善的直接受益者是患者。因此,加强对医务人员人文关怀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医务人员本身,最重要的是这种关怀可以通过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传递到广大患者。因此,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实质上也是对患者的关怀。
  2加强对医务人员人文关怀的措施探讨
  在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而辛勤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关心医务人员本身的身心健康问题。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涉及心理、生理及社会的多个方面,应从多角度高度关怀医务人员这个群体。
  2.1营造良好的氛围医院是向社会开放的系统,医务人员工作在医院,每天都在和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病人打交道,从这个意义上讲,医务工作也是一项社会活动。因此,营造良好的院内及社会氛围,是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医院管理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2],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服务对象和工作主体,解决人的要求,激发人的热情。要确立&情感关怀&的管理理念,以优良的道德思想影响人,感动人。建立医院管理者与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良好的情感互动关系。要以先进的医院文化引导着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让医务人员心情畅快。在建立良好地氛围的同时,医院还须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特别是新闻媒体的联系,积极主动进行正面宣传,塑造医务人员的良好社会形象,增进社会对医务人员的了解。
  2.2提供优质的保障给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保障是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紧张的医疗工作使医务人员精力及体力消耗很大,良好的保障条件能有效地减少医务人员的身心透支,具体说来,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美化医疗工作环境,完善的设施设备,创造舒适宜人的工作条件。二是做好医务人员的伙食保障,特别是对夜间工作人员,要提供营养丰富,味道可口的食品。三是住房条件及其他生活设施的改善。
  2.3完善医疗纠纷防范处理体制医疗纠纷涉及医患双方,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要从医患双方着手。首先要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疗工作透明度,清除神秘感,充分维护患者的知情权,建立患者的诚信[3]。第二,要建立健全医疗纠纷的应急处理预案,发生医疗纠纷时,医院相关部门要在第一时间介入调理,避免纠纷中因患方情绪激动导致医务人员的人身伤害。第三,要合理编配医务人员,在考虑日常工作任务的同时,要考虑人员休假、培训学习等人员需求,切忌让医务人员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第四,要科学配置诊疗设施设备,不同类型医院要根据担负的任务,配全必要的设施设备,如病房基础设施,基本急诊设备等,并保持完好状态,以免因设施设备问题影响诊疗工作,诱发医患纠纷。
  2.4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医疗责任保险将地方保险公司引入到医疗纠纷的协调与理赔处理,为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减轻了因医疗纠纷问题产生心理负担及经济压力,同时也使得病人或其家属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目前,医疗责任保险仅在国内大中城市的部分医院试点,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可以考虑从患者及医院两个方面购买保险,如手术、生育及住院保险,医务人员的责任保险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险种及保险费标准,这样有利于某些医疗问题处理。
  2.5做好维权及心理关怀工作各级医师协会要充分发挥职能,设立专门部门负责医务人员的权益维护工作。医疗机构要明确相关部门负责维权,必要时可聘请法律顾问介入医务人员的维权工作。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解决医患纠纷。有条件的可开设医务人员心理问题咨询电话及咨询门诊。医疗机构的医学伦理委员会要把医护人员的心理关怀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定期调查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及时介入医务人员心理问题的处理,指导医务人员积极应对负性情绪,做好自我调节和自我保健, 促进心理健康[4]。
【参考文献】
&  1尹文强,徐雪艳,李艳丽.国内外医生工作满意度与稳定性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华医院管理杂志,):537-540.
  2李顺丽,梁万年.以人为本 建设医院文化.中华医院管理杂志,):375-378.
  3鲁杨,王晓燕,梁立智,等.医务人员和患者眼中的医患关系.中国医学伦理学,):59-61.
  4沈峥嵘, 陈龙. 应对方式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43-146.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原刊名《现代护理》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编辑委员会
社长/主编:
编辑部主任:
《中华医学杂志》 社有限责任公司
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82-352
12.00元/期
电话(传真):
>>过期期刊
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态度及影响因素现状
郑悦平 李映兰
【摘 要】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是一种特殊的缓和疗护服务项目[1]。服务对象是目前医学条件尚无救治希望的临终病人,目的在于缓解临终病人极度的身心痛苦,维持病人的生活尊严,以及增强人们对临终生理、心理状态的积极适应能力,帮助临终者安宁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同时,对临终者家属提供包括居丧期在内的生理、心理慰藉和支持也是临终关怀的服务内容。凡诊断明确、治愈无望、预计生命期约在6个月的疾病晚期病人,都属于临终病人的范围[2]。如:患恶性肿瘤晚期者;中风偏瘫并发危及生命疾病人;严重心肺疾病失代偿期病情危重者;衰老并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全身情况极度衰竭行将死亡者;多脏器衰竭病情危重者;其他处于濒死状态者。中国于1988年7月成立的“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临终关怀专门研究机构,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跻身于世界临终关怀事业的行列。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因地制宜地创办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开展临终关怀临床实践工作。据统计,癌症的病死率在各种死亡的因素中居城市的首位,在农村则居第二位。中国每年新发现的癌症病人大约有160万,每年死亡约130多万。这些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需求是巨大的也是迫切的、现实的。1999年中国已达到“老龄化”社会的标准,200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总人口的10%,并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预计2025年,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8.4%;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4.5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4%,占亚洲老年人口的36%。也就是说到那时地球上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的[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潜在的临终服务需求,在中国大力推广临终关怀已刻不容缓。要满足这些需求,唯有大力发展临终关怀事业。医务人员在临终关怀工作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对临终关怀学的了解和认识程度是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基础。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医护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全面的临终关怀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正确的临终关怀服务态度,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热情主动、耐心细致地为临终病人解除病痛,为家属解除悲伤。1临终关怀知识、态度1.1国外现状现代临终关怀的建立是以20世纪60年代英国桑德斯博士(Dr Dame Cicely Saunders)及其创办的圣克作者单位:410008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干部医疗科作者简介:郑悦平,女,1972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在读,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终关怀、社区护理、神经内科临床护理。通讯作者:李映兰,副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护理部主任。里斯多弗临终关怀机构(St. Clristopher’s Hospice)为标志的,对世界各国开展临终关怀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4]。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临终关怀机构和组织,有关的学术活动和专业书刊杂志不断增加,研究内容也日益广泛,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具有指导价值的科研成果,现代临终关怀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在美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障碍是人们难以正确面对死亡的问题。许多人不愿意承认医生对他们达到临终状态的诊断,他们坚持接受通常被证明是无效的多余治疗。许多家庭成员对讨论濒死持犹豫态度。Pantilat[5]在1999年对濒死病人的照护分析表明:在美国许多医生不愿意和病人谈论死亡,不愿意向病人提到临终关怀,害怕夺走病人的希望;临终病人希望得到直接的关于预后的信息,希望和医生讨论疾病与死亡并从医生那里得到支持;医生应加强和临终病人的沟通。2002年美国医生Bradley和Elizabeth等[6]对231名医生临终关怀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评估显示:48.3%的医生认为所接受的培训能很好地照护临终病人的症状;74.5%的医生认为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和临终病人及家属讨论临终关怀;43.7%的医生认为向病人及家属告知即将死亡是困难的;33.9%的医生认为第一次和病人及家属讨论临终关怀,往往会使他们失去希望。Brickner和Scannell等[7]在2004年对125名医生关于临终关怀照护障碍的调查表明:37%的医生认为向病人预告6个月之内的死亡是临终关怀服务最大的障碍;医生缺乏给予病人临终关怀指导的知识。陈刚2000年编译的“592名欧洲医生对医学教育中临终关怀教育的评价”显示:大多数欧洲年轻医生缺乏“临终关怀”问题的教育,缺少处理“临终关怀”问题的知识和技能[8]。Gallagher和Hawley等[9]2004年关于英国哥伦比亚医生对癌痛管理知识与态度的调查反映:肿瘤学科医生癌痛管理知识水平得分最高,外科医生癌痛管理知识水平得分最低。同时,知识的缺乏会削弱医生癌痛管理的能力。Sapir R和Catane等[10]研究发现:医护人员普遍缺乏疼痛控制方面的知识。Denham和Meyer等[11]对乡村护士临终关怀照护知识分析表明:护士需加强人际沟通、与人协作及应对死亡的培训;工作人员未接受足够的临终关怀相关知识培训则不能为病人提供足够的临终关怀服务。各分析显示医护人员在临终关怀知识方面均存在不足。许多调查研究显示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还需进一步改善。Veilqaard和Addington-Hall等[12]2005年关于丹麦医生和护士对终末期病人照护态度的调查说明:在丹麦对临终关怀服务的态度护士比医生更积极;临终关怀发展缓慢是由于临终关怀教育的缺乏,在医院和社区都需要更多的临终关怀教育;临终关怀教育能改变从业者对临终关怀服务的态度。Wenger和Carmel[13]在2004年对443名犹太人医生的调查显示:医生的宗教信仰会影响到其对临终病人的照护态度和行为。Schreiner和Hara等[14]于2004年对日本医护人员的调查显示:94.6%的护理人员认为临终关怀服务会改善临终病人的生活质量;85.7%的护理人员认为护士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家属讨论病人的照护计划;88.7%的护士认为医生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和病人及家属讨论照护计划。医护人员均认为改善医护人员的交流技巧有利于发展临终关怀服务。1.2国内现状中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亟需大力发展。在死亡认识的差异上,在中国许多癌症病人到死都不知死于何种疾病,家属不愿意让病人知道病情。临终是否放弃治疗,是由家属决定,医护人员尊重家属的意见,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邸立军和刘淑俊等[15]在2003年的调查显示:50%的医务人员认为能够做到对临终病人大部分关护;对生存期只有几个月的病人的治疗意见,51.4%的医务人员认为应是减轻痛苦,1.7%的医务人员认为应尽量延长生命,46.3%的医务人员认为二者均有;对临终前是否抢救的观点,60.2%的医务人员未发表意见;25%的人曾经使用安慰剂治疗疼痛,并且多数人听说过安慰剂治疗疼痛,33%的人仍将成瘾看成是疼痛治疗的一个障碍。有些研究均反映医护人员普遍缺乏疼痛控制方面的知识[16-20]。赵佩英和杨燕群[21]对临终护理缺陷的调查分析显示:护士能正确回答临终护理内容的占30.4%;主动关心临终病人并进行心理护理的占52.9%;与病人家属沟通,提供心理护理的占48.0%;曾经与病人或家属讨论善终问题的占7.8%;参加过临终关怀相关知识学习的占44.1%。相关调查研究说明:目前医院的临终关怀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病人和家属的需求,还很少考虑到为临终病人的家属提供必要的帮助;医护人员普遍缺乏临终护理知识及对临终关怀的正确认识。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十分了解的只占8.5%,了解一些占69.3%,不了解占19.7%,从未听说过占2.5%。说明开展临终关怀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总的态度是积极的,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有自觉要求,宜采取多种形式对医护人员进行死亡及临终关怀教育[22-23,16]。2影响因素2.1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男性比女性较不畏惧死亡。医生组与护士组在对临终关怀服务态度方面存在差异,医生态度比护士积极[22]。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历对临终关怀态度有影响,较高的文化可使人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疾病与死亡。高年资、高学历护士在与濒死病人家属沟通方面态度更积极[24]。2.2工作经历与个人经历接触过危重病人的人数越多,对待死亡和危重病人的态度越积极[25]。患过重病的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需求更强烈,对医院目前临终关怀现状的认识更深刻[22]。2.3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对临终关怀服务态度有积极影响。2.4沟通技巧不能熟练掌握沟通技巧,影响了临终照护质量。西方国家对医护人员与临终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方面有较多的研究,许多研究均显示医护人员与临终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明显不足[26-27]。2.5学校教育和专业培训的缺乏知识和态度决定行为,这个观点已被行为学家Rokeach(1970年)证实[28]。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是通过医学教育来实现的。由于临终关怀在中国还属于正在开拓的新领域,尚未纳入系统的教育体系,接受临终关怀系统理论教育者为数甚少,对临终关怀基本知识的掌握也较差。宋春燕和余丽君[16]的研究结果表明:护理人员的临终关怀知识大多来源于杂志和医学期刊,只有8.1%来源于相关培训及讲座,说明规范的临终关怀教育有待加强。2.6死亡教育的缺乏死亡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首要条件。在忌讳谈论死亡的文化中,是无法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有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医护人员面对病人的临终过程往往存在着一种抑郁、焦虑、失落、恐惧的心理[27]。医护人员对临终的复杂矛盾的心理反应主要来自传统的生与死的观念和自己对死亡的恐惧。他们面对病人的临终过程也需要心理的支持与教育来维持内心的平衡。目前中国医护人员受到的有关死亡教育和心理承受能力还远不能满足临终关怀的需要,也提示我们的临终关怀的发展与死亡教育的深入是息息相关的。2.7使用卫生资源的传统观念传统观念坚持对任何病人无一例外一律实施医治的做法。在现行医疗体制下,医生对治疗无望的病人没有决定放弃治疗,实行临终关怀的权利。只要家属或病人坚持医治,医生将竭尽全力挽救病人生命。这实质上只是延长了死亡过程,对病人来说已无任何意义,只会增加痛苦,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临终关怀承认医治对某些濒死病人来说是无效的客观事实,通过对他们提供舒适的照料来替代卫生资源的无谓消耗。2.8社会的关注不够大众传媒应付起教育社会大众正确的死亡观念的先导社会责任,使大众去除对死亡的恐怖印象,认识死亡是生命自然运转的过程,濒死则是人类成长的最后阶段。每个人都要经历个人和亲人的死亡,因此,人民群众会十分关注、并积极参与死亡教育与临终关怀教育。3结论文献显示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服务知识的掌握普遍存在不足,其临终关怀服务态度也需进一步改善,同时,医护人员临终关怀教育的缺乏及临终关怀服务知识的不足均直接影响到其临终关怀服务态度和行为;医护之间、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其临终关怀照护态度均有一定的差异。而临终关怀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现今中国已有的临终关怀机构远远解决不了广大民众的需要。它作为一项新兴而长远的事业,还需要完善,特别是死亡教育及临终关怀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开展以及在全民的普及势在必行。作为医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大力倡导和推广临终关怀,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键词】临终关怀;现状;影响因素
Copyright & 2006.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归《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编辑委员会所有 京ICP备号-2下载费用:20 元(CNY) &
对整形美容伦理争议的反思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元(CNY)&&0人已下载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编号:36317 &&
大小:3.02MB
&& 格式:PDF
&& 上传时间:
关&键&词:
帮帮创意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艺术符号三级意指系统构想——例析石冲艺术
“隐秀”说和“显隐”说的比较的研究——中西方两个学说的抽象统一性初探
2015年三月重庆自考教材更新
2014年中国动力汽车行业投资研究报告
2002年07月合作工程师资格认证网规网优试题(gsm网规网优)
120急救车gps追踪,上海120急救车gps监控
1 维护新疆的稳定与发展
excel函数应用大全
银行业员工案防新规知识竞赛
对构建我国洪水保险体系的的研究
天津市科技成果登记项目档案—2004xls
北四平中心小学数学科学仪器缺口数
品牌之“三品化”pdf
品牌传播的五大法则
品德培养润育学生情操
光亮冷轧钢带项目可研报告备案用(专业版)
品牌内容营销创新趋势分析
品牌信任和品牌情感_究竟谁导致了品牌忠诚_一个动态研究_望海军
品牌发布会现场执行分工表
品牌命名与战略性vi设计
品牌在不同行业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力差异分析
2010年fase赛车小窥
qwg_lz_20-2008 冷成形用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实施)
品牌定位的思想和方法
2010年第4批车型目录
石材带锯条钢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用(专业版)
bqb412-2009各向同性钢(发布稿)
品牌快速成长十八法
宝钢spcc材料标准2
弹簧用不锈钢钢带 交货技术条件
网站地图:
copyright@
帮帮创意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号-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棋牌观点态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