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小管彼此相通 有何胃功能三项意义不大意义

消化管和消化腺各有什么作用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咽、食管、胃、小肠及大肠等;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胰、胃腺及肠腺等。(2)口腔由骨及软组织等构成,内有牙和舌等,具有咀嚼、吸吮、初步消化食物及辅助发音等功能。咽为肌性管道,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它不仅是食物的通道,也是气体出入的途径。食管是扁圆筒状的肌性管道,可分为颈、胸、腹三段,是食物的通道。胃是消化管的膨大部份,可分为胃底、胃体和幽门三部,有收纳食物,分泌胃液进行...
消化管包栝(1)相关信息、咽、食管、胃、小肠及大肠等;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胰、胃腺及肠腺等。(2)口腔由骨及软组织等构成,内有牙和舌等,具有咀嚼、吸吮、初步消化食物及辅助发音等功能。咽为肌性管道,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它不仅是食物的通道,也是气体出入的途径。食管是扁圆筒状的肌性管道,可分为颈、胸、腹三段,是食物的通道。胃是消化管的膨大部份,可分为胃底、胃体和幽门三部,有收纳食物,分泌胃液进行消化食物的功能。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可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部份,有吸收水份和排泄食物残渣的功能。(3)消化腺的生理功能分述如下:①口腔腺:它包括三对大的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还有无数散在的小唾液腺。这些大小唾液腺分泌的液体的混合,就组成了唾液。唾液中水份约占99%,有机物主要为粘蛋白,还有球蛋白、氨基酸、尿素、尿酸以及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唾液中的无机物有钠、钾、钙、硫氰酸盐、氯、氨等。唾液可以湿润与溶解食物,使食物易于吞咽,并引起味觉;它还有清洁和保护口腔的作用,可以清除口腔的残余食物;当有害物质进入口腔时,它可以冲淡和中和这些物质,并将这些物质从口腔粘膜上洗掉;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作用;人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可使淀粉分解,转变为麦芽糖。②肝的功能十分复杂,其主要功能有:(A)分泌胆汁:胆汁中含有与消化有关的肝分泌物如胆盐等,也含有与消化无关的肝的排泄物如胆色素等,胆汁中没有消化酶。胆汁的作用主要是由胆盐或胆汁酸来完成的。胆盐可潋活胰脂肪酶;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可作为乳化剂乳化脂肪;胆汁酸还可与脂肪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酸吸收。胆汁对促迸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有重要意义。(B)调节血糖、贮存养料:在迸食后,门静脉将由肠道吸收了营养的血液带入肝,肝细胞可将过多的血糖转化为肝糖元贮存起来。当饥饿时血糖降低,肝细胞又可将贮存的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使血糠浓度保持一定水平。(C)保卫及解毒作用:肝窦内的祜否氏星状细胞有强的吞噬能力,肝细胞有解毒功能,可将毒物转变为无毒物质。(D)合成功能:肝细胞能合成许多重要的蛋白质,如血浆清蛋自、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元与凝血致活酶等。③胰:它是兼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的腺体,其内分泌功能主要与糖代谢的调节有关;其外分泌物称胰液,是由胰腺的腺泡细胞和小导管管壁细胞衙分泌,具有很强消化功能。(A)内分泌一主要由胰岛的两种细胞分泌:以细胞能分泌高血糖素,其作用可升高血糠,与胰岛素相拮抗;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其作用可降低血糖,使血中葡萄糖进入细胞转化为糖元。(B)外分泌一胰液是无色无臭的碱性液体。在无机成份中,碳酸氢盐含量很高;胰液中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其中的消化酶主要有胰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为葡萄糖,胰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为豚和胨,胰液中还含有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和羧基肽酶等。④胃:胃液是一种无色而呈酸性反应的液体,它包括无机物如盐酸、钠和钾的氯化物等,有机物如粘蛋白,消化酶等。(A)盐酸:它具有多种功用,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原的酸性环境;使食物中蛋白变性,易于分解;杀死隨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促进胰液,肠浆和胆计分泌;促进小肠对铁和钙吸收。(B)胃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C)粘液蛋白:它所形成的粘液膜覆盖在胃粘膜表面,具润滑作用;保护胃粘膜免受食物中坚硬物质的机械损伤;它还有粘膜屏障作用。 (D)内因子:它与维生素B12的吸收有关,缺乏此因子,就会产生恶性贫血。胃除了分泌胃液外,其幽门腺区还含有一种内分泌细胞一“G” 细胞,它能分泌一种激素一—胃泌素。⑤小肠:小肠内有两种腺体:十二指肠腺(勒氏腺)能分泌碱性液体,内含粘蛋白,能保护十二指肠的上皮不被胃酸侵蚀,肠腺(李氏腺)分布于全部小肠的粘膜层内,其分泌液构成了小肠液的主要部份。⑥大肠:大肠能分泌碱性的大肠液,它新含的粘液蛋白能保护肠粘膜和润滑粪便。
化腺(digestive gland)包括大消化腺,即3对大唾液腺、胰腺和肝脏,以及分布于消化管壁内的许多小消化腺(如口腔内的小唾液腺、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
马结石:马宝。
牛结石:牛宝。
鸡结石:还真没听说过。
胆囊仅仅是一个胆汁的储存库,它的真正制造厂是在肝脏。肝脏的细胞,能制造胆汁,通过一条条的小胆管,最后汇集成肝胆管,通到胆囊里,胆汁就这样储存起来。 肝脏每天大约...
肝脏是由肝细胞组成,并有丰富的血管网,呈红褐色,质软而脆,易受暴力打击而破裂,
肝细胞引起致命性大出血。肝细胞极小,肉眼看不到,必须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人肝约有...
答: 怀孕两个月能吃鸡肉吗?平时吃这个家里人说不好消化没让吃,现在吃这个没有关系吧?
答: 辛辣剌激之物
辣椒、胡椒、咖喱、芥末,过浓的香料、香精 等辛辣刺激物,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故应忌之。
香烟、浓茶、烈酒、咖啡、可可等对胃黏膜都 有刺激性。尤其是...
答: 胃溃疡是肯定可以治好的。治疗胃溃疡首先要调节饮食和生活规律。包括停止吸烟、饮酒、嚼食槟榔等刺激性强的食物,饮食三餐有规律、有节制。对于生活工作学习紧张的病人,注...
答: 胃粘膜保护药
少食刺激性食物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二、骨(骨板|骨细胞|骨基质) - 生物医学 - 生物秀
第四章 软骨和骨二、骨骨由骨组织、骨膜及骨髓等构成。骨组织是坚硬而有一定韧性的结缔组织。(一)骨组织的结构骨组织(osseous tissue)由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及数种细胞组成。钙化的细胞间质称为骨基质(bone matrix)。细胞有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四种。骨细胞最多,位于骨…… [关键词:骨板 骨细胞 骨基质 骨单位 骨组织 骨小管 成骨细胞]">
标题: 二、骨(骨板|骨细胞|骨基质)
摘要: [二、骨(骨板|骨细胞|骨基质)]《组织学与胚胎学》 > 第四章 软骨和骨二、骨
骨由骨组织、骨膜及骨髓等构成。骨组织是坚硬而有一定韧性的结缔组织。(一)骨组织的结构
骨组织(osseous tissue)由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及数种细胞组成。钙化的细胞间质称为骨基质(bone matrix)。细胞有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四种。骨细胞最多,位于骨…… [关键词:骨板 骨细胞 骨基质 骨单位 骨组织 骨小管 成骨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 > 第四章 软骨和骨二、骨
骨由骨组织、骨膜及骨髓等构成。骨组织是坚硬而有一定韧性的结缔组织。
(一)骨组织的结构
骨组织(osseous tissue)由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及数种细胞组成。钙化的细胞间质称为骨基质(bone matrix)。细胞有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四种。骨细胞最多,位于骨基质内,其余三种细胞均位于骨组织的边缘(图4-5)。图4-5 骨组织和各种细胞1.骨基质 即骨的细胞间质,由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构成,含水极少。有机成分由成骨细胞分泌形成,包括大量胶原纤维(占有机成分的95%)及少量无定形基质。无定形基质为凝胶,内含中性或弱碱性糖胺多糖,有粘着胶原原纤维的作用。基质中还含有两种钙结合蛋白:骨钙蛋白(osteocalcin)和骨磷蛋白(phosphophoryms)。前者有两个与钙亲合力强的部位,后者则有许多钙结合部位,但只有一部分骨磷蛋白是可溶性的,其余均与胶原纤维相结合。钙结合蛋白与钙化及钙的运输有关。无机成分又称骨盐(bone mineral),主要为羟磷灰石结晶(hydroxyapatite crystal,(Ca10(PO4)6( OH )2),属不溶性中性盐,呈细针状,长10~20nm,沿胶原原纤维长轴规则排列并与之结合。有机成分与无机成分的紧密结合使骨十分坚硬。骨基质结构呈板层状,称为骨板(bone lamella),成层排列的骨板犹如多层木质胶合板。同一骨板内的纤维相互平行,相邻骨板的纤维则相互垂直,这种结构形式有效地增强了骨的支持力。2.骨组织的细胞(1)骨细胞(osteocyte):单个分散于骨板内或骨板间。骨细胞是有许多细长突起的细胞,胞体较小,呈扁椭圆形,其所在空隙称骨陷窝(bone lacuna),突起所在的空隙称骨小管(bone canaliculi)(图4-6)。相邻骨细胞的突起以缝隙连接相连,骨小管则彼此连通。骨陷窝和骨小管内含组织液,可营养骨细胞和输送代谢产物(图4-7)。骨陷窝周围的薄层骨基质钙化程度较低,并可不断更新,在机体需要时,骨细胞的溶骨作用可溶解此层骨基质,使Ca2+释放入骨陷窝的组织液中,继而进入血液,对维持血钙的恒态水平有一定作用。图4-6 小鼠骨细胞和骨基质(脱钙后)电镜像×25000Pr骨细胞突起和骨小管,Co胶原原纤维(上海医科大学电镜室供图)图4-7 骨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2)骨原细胞(osteogenic cell):是骨组织中的干细胞,位于骨外膜及骨内膜贴近骨处。细胞较小,呈梭形,核椭圆形,细胞质少,弱嗜碱性。当骨组织生长或改建时,骨原细胞能分裂分化为成骨细胞(图4-5)。(3)成骨细胞(osteoblast):分布在骨组织表面,成年前较多,常排成一层,成年后较少。成骨细胞是具有细小突起的细胞,胞体呈矮柱状或椭圆形,其突起常伸入骨质表层的骨小管内,与表层骨细胞的突起形成连接。核圆形,多位于细胞的游离端(图4-5)。胞质嗜碱性,电镜下可见大量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成骨时,成骨细胞分泌骨基质的有机成分,称为类骨质(osteoid),同时以类似顶浆分泌的方式向类骨质中释放一些小泡,称基质小泡(matrix vesicle)。基质小泡直径约0.1μm,有膜包被,膜上有碱性磷酸酶、焦磷酸酶和ATP酶,泡内含钙和小的羟磷灰石结晶。一般认为,基质小泡是使类骨质钙化的重要结构。近年发现,骨基质中的钙结合蛋白均由成骨细胞分泌产生。当成骨细胞被类骨质包埋后,便成为骨细胞。(4)破骨细胞(osteoclast):主要在骨组织表面,数目较少。破骨细胞是一种多核的大细胞,直径约100μm,含有2-50个核。目前认为它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无分裂能力。光镜下,破骨细胞贴近骨基质的一侧有纹状缘(图4-5),胞质呈泡沫状,在HE染色的切片中胞质易为伊红染色。电镜下可其贴近骨基质一侧有许多不规则的微绒毛,称为皱褶缘(ruffled border)(图4-8),即光镜下的纹状缘。在皱褶缘的周缘有一环形胞质区,内有多量微丝,而无其它细胞器,称为亮区(clear zone)。亮区的细胞膜平整并紧贴于骨基质表面,形成一道环形胞质围墙,使所包围的区域成为封闭的微环境区。破骨细胞功能活跃时,向此区释放多种、碳酸酐酶、乳酸及柠檬酸等,在酶及酸的作用下使骨基质溶解。皱褶缘可增大吸收面积,电镜下可见皱褶缘基部有吞饮泡和吞噬泡,泡内含小骨盐晶体及解体的有机成分,表明破骨细胞有溶解和吸收骨基质的作用。图4-8 破骨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二)长骨的结构
长骨由骨松质、骨密质、骨膜、关节软骨及血管、神经等构成。1.骨松质(spongy bone) 分布于长骨的骨骺和骨干的内侧份,是大量针状或片状骨小梁相互连接而成的多孔隙网架结构,网孔即骨髓腔,其中充满骨髓。骨小梁厚度一般为0.1-0.4mm,由数层平行排列的骨板和骨细胞构成(图4-9)。骨小管穿行表层骨板开口于骨髓腔,骨细胞从中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产物。2.骨密质(compact bone) 分布于长骨骨干和骨骺的外侧份。骨密质内的骨板排列很有规律,按骨板排列方工可分为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1)环骨板(circumferential lamella):分布于长骨干的外侧面及近骨髓腔的内侧面,分别称为外环骨板及内环骨板。外环骨板较厚,约有10~40层,较整齐地环绕骨干排列(图4-9)。内环骨板较薄,仅由数层骨板组成,排列不甚规则。外环骨板及内环骨板均有横向穿越的小管,统称穿通管(perforating canal,又称Volkmann管)。穿通管与纵行排列的骨单位中央管相通连(图4-9),它们都是小血管、神经及骨膜成分的通道,并含有组织液。图4-9 长骨骨干结构模式图(2)骨单位(osteon):又称哈弗系统(Haversian system),是长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在,数量较多,呈筒状,直径30~70μm,长0.6~2.5mm,由10~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哈弗骨板)围成。各层骨板之间有骨细胞。各层骨细胞的突起经骨小管穿越骨板相互连接。骨单位的中轴有一中央管(central canal),或称哈弗管(Haversian canal)(图4-9,4-10),内含骨膜组织、毛细血管(有的是微动静脉)和神经。各个骨单位表面都有一层厚约2μm的粘合质,是一层含骨盐多而胶原纤维少或缺如的骨基质,在骨的横磨片上呈折光较强的轮廓线,称粘合线(cement line)(图4-10)。骨单位周边部的骨小管都在粘合线以内返折,不与相邻单位表面的骨小管通连。骨单位最内层的骨小管均开口于中央管,使每一骨单位内的骨细胞均能通过相互通连的骨小管获得营养。骨的内、外环骨板与骨单位交界处也有粘合线,但不如骨单位之间的明显。图4-10 骨单位下图为人骨脱钙后冷冻切片硫堇染色×400(上海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供图)(3)间骨板(interstitial lamella): 是填充在骨单位之间的一些不规则的平行骨板,它们是原有的骨单位或内外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留部分,其中除骨陷窝及骨小管外,无其它管道(图4-9)。3.骨膜 除关节面以外,骨的内、外表面分别覆以骨内膜和骨外膜。骨外膜(periosteum)分为两层:外层较厚,为致密结缔组织,纤维粗大而密集,有的纤维横向穿入外环骨板,称穿通纤维(perforating fiber)或Sharpey纤维,起固定骨膜和韧带的作用;内层较薄,结缔组织疏松,含骨原细胞和成骨细胞及小血管和神经。在骨髓腔面、骨小梁的表面、中央管及穿通管的内表面均衬有薄层结缔组织,即骨内膜(endosteum)。骨内膜的纤维细而少,细胞常排列成一层,颇似单层扁平上皮,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它们与骨细胞突起之间也有缝隙连接。这些细胞能分裂分化为成骨细胞。还有人认为这种细胞具有离子屏障功能,其作用是分隔骨细胞周液和骨髓腔内的组织液,使骨细胞周液维持一定的钙、磷浓度,有利于骨盐结晶的形成。
相关热词: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正文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指导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指导
第一章 绪 论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过程的操作和观察,验证理论教学的内容、加深和扩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通过对各种组织切片、模型、电镜照片和实物标本的观察,达到能正确辨认正常人体的组织和主要器官,学会辨认方法。熟悉人体发生的基本过程、主要器官系统的发生概况和一些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3.通过各种实际操作,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和综合的科学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过程的操作和做作业,进行本学科的基本技能训练,例如显微镜的使用,用文字或绘图学会准确、系统地描述观察的对象。
4.通过实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耐心细致的科学素质。
二、实验要求
1.实验前对照教学进度表,做好每次实验课前的预习,以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具体内容,并针对实验内容复习相关的理论课内容。
2.实验课应带教科书、实验指导、教学大钢、实验报告纸、绘图铅笔(普通HB铅笔和红蓝铅笔)、橡皮擦和直尺等。
3.实验时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好带教老师的课前交待,对照实验指导进行观察和思考。及时参考教科书中的有关插图。观察示教片时不得随意移动示教片,以免影响其他同学的观察。
4.认真做作业,按时完成。
5.不迟到早退,实验时,不得任意离开实验室。爱护公物,严格遵守本实验室规则。
三、实验室规则
1.保持实验室安静和整洁,不得在室内喧哗、打闹和吸烟。禁止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秽物、禁止在实验台、显微镜以及切片盒等处乱写乱画。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戴整齐,不得穿拖鞋、背心进入实验室。
2.按安排的座位就座,按指定号码使用显微镜和切片,不得擅自拿用他人的显微镜或切片,不得擅自拆卸和更换显微镜的部件。
3.损坏或丢失显微镜、切片、模型等或显微镜出现故障均应立即报告老师,酌情处理。
4.实验完毕,将切片按号码插入切片盒,并把显微镜和切片盒放回原处。
5.值日生负责打扫卫生,关好水、电和门窗。
四、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保护
显微镜是精密的贵重仪器,是实验课的主要工具,能否熟练地使用,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因此必须在了解显微镜构造的基础上,学会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及妥善地保护。
(一) 显微镜的构造(见图1)
机械装置部分:
1.镜座:在最下部,起支持作用,有的放有光源装置。
2.镜臂:呈弓形,作支持和握取之用。
3.载物台:放切片的平台,中有圆孔。台上有推片器和片夹。
4.物镜转换器:上接镜简,下嵌接物镜,可以旋转以更换物镜。
5.粗调节器:主要用于低倍镜焦距的调节。
6.细调节器:主要用于高倍镜焦距的调节。
光学系统部分:
1.接目镜:可分5×、10×或15×。
2.接物镜:可分低倍镜(10×)、高倍镜(40×)、油镜(90×或100×)。(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3.聚光器:位于载物台下,可上下移动。内装虹彩光圈,可放大和缩小。
4.反光镜:在镜座上,可旋转,使光线集中至聚光器。有平、凹两面,平面镜反射光弱、可用于强光源;凹面反射光强,用于弱光源。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携取和位置:一手握持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放置桌面,距桌沿不得少于一寸。课间休息离开座位时,应将显微镜移向桌内,以免碰落损坏。
2.对光:上升聚光器,放大虹彩光圈。转动物镜转换器,将低倍接物镜正对载物台的圆孔,转动粗调节器使载物台距接物镜约5毫米。用左眼从接目镜观察,同时转动反光镜对向光源进行采光,至整个视野达到均匀明亮为止。
3.低倍镜的使用:取组织切片,将盖玻片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推片器夹紧,并将组织切片推移到载物台圆孔的正中。然后,以左眼从接目镜观察,同时转动粗调节器使载物台慢慢下降,至物象清晰。必要时,再用细调节器调节焦距。
4.高倍镜的使用:在低倍镜调节到位的基础上,将需高倍镜观察的组织于低倍镜下移至视野正中、然后转高倍镜。再从接目镜观察,并转动细调节器,至物象清晰。
5.油镜的使用:先在高倍镜下将需观察的组织移至视野正中,转离高倍镜。在标本上滴石蜡油一滴(勿使产生气泡)、转换油镜。两眼从侧面观察。同时慢慢上升载物台,使油镜头浸入油滴而不与玻片接触。再从接目镜观察,并转动细调节器,至物象清晰。使用油镜时,注意光线要明亮。
备注:由于使用油镜的难度较大,用得不好容易污染其它镜头,组织切片在高倍镜下就能观察得比较清晰了,故一般情况下不使用油镜。
(三)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及保护
1.搬动显微镜慎拿轻放,使用显微镜要严格遵守规程。
2.观察时应同时睁开两眼。右手书写者,以左眼从接目镜观察、以右手操纵粗、细调节器。用右眼和右手配合进行绘图或文字描述。
3.显微镜必须经常保持清洁。机械部分可用纱布或绸布擦净;光学部分(反光镜除外)只能用擦镜纸轻轻拭擦,严禁用手或其它物品擦拭、以防污损。
4.油镜使用后,应立即用擦镜纸沾少量清洗剂将镜头擦净。
5.显微镜部件不得拆卸或互相调换、若有故障,应立即报告老师进行处理,不得自行修理。
6.显微镜用毕,应将接物镜转离载物台中央的圆孔,并上升载物台、放回原处。
7.打扫实验室卫生前,必须将显微镜放入柜中,以免灰尘沾污。
五、组织学标本制作法
观看“组织学标本制作”的录像,了解组织学标本制作的程序和各步骤的作用。
六、观察切片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切片的染色法。常用的HE染色法只能显示组织的一般结构,不能显示组织的所有结构,某些结构或成分需用特殊染色法或组织化学方法等才能显示,例如网状纤维、肥大细胞、嗜银细胞、网织红细胞、高尔基复合体及线粒体等。
2.要全面、系统地观察切片。先用肉眼观察切片标本,熟悉标本的大体形态,寻找要观察的大致部位。然后用低倍镜观察标本的全貌,结构层次或组织分布,并选择典型结构,再转高倍镜进一步观察。
3.建立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立体概念。同一种细胞、组织和器官,通过不同部位和方向的切面,所显示的形态和结构常不相同。因此,一般要求观察到细胞或组织的纵切面与横切面,并尽可能观察到不同部位和其它方向的切面。然后将不同切面的形态特点加以分析、综合,获得一个正确而完整的立体概念。
4.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有时切片所见与理论描述不完全一致,其原因可能是组织或器官所处的生理状况不同所致;或者有的标本是取材于动物,动物与人的组织形态或多或少存在差异;还有在制片过程中可以引起人工假象,例如切片刀有缺口,造成组织发生纵行裂痕;或浸蜡时间过长,组织脆硬,易产生不规则裂纹;贴片时未充分展开,组织重叠形成深染的条索状结构,等等。因此,当标本出现与理论描述的形态不同时,应认真分析思考。
第二章 上皮组织
【目的要求】
1.掌握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结构。
2.熟悉变移上皮和上皮各面的特殊结构。
3. 了解腺上皮、腺及感觉上皮
【实验内容】
1、单层扁平上皮(表面观)
染色:镀银法,苏木精复染(显示细胞核)。
肉眼观察:
肠系膜呈棕黄色,由于铺片厚度不一,故颜色深浅不均。其中血管染成深棕色,粗细不等,纵横交错。
低倍镜观察:
肠系膜表面为单层扁平上皮(间皮)覆盖,间皮细胞紧密连成一片,细胞之间有不规则的深棕色的细线。血管及其分支着色深。选择无血管且染色清晰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高倍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
间皮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大小相近。细胞边缘呈锯齿状,相邻细胞相互嵌合,交界处着深棕色。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呈卵圆形,着浅蓝色(部分细胞核因退色而不甚清晰)。转动细调节器,在不同的平面上可见另一层细胞的细胞核,可能是肠系膜深面结缔组织的细胞或另一面被覆的间皮。
思考:间皮细胞在垂直切面的形态如何?
2、单层柱状上皮
肉眼观察:
标本为小肠横切;管腔内有许多细小的指状突起,突起表面就是要观察的上皮组织所在处。
低倍镜观察:
找到小肠腔面,可见许多长短不一的肠绒毛,表面被覆单层柱状上皮。选择结构清晰的垂直切面,移至视野中央,转高倍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
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排列紧密而整齐。核呈椭圆形,染成紫蓝色;位于细胞的基底部;胞质染成粉红色。上皮的基底面与结缔组织相连。在典型的垂直切面上,可见相邻柱状细胞的细胞核位置高低基本一致,整个上皮的细胞核呈单行排列。在柱状细胞之间夹有许多空泡状的杯形细胞,细胞上部的粘原颗粒在制片过程中被溶解掉,因此细胞呈空泡状;杯形细胞的核多呈三角形,染色深位于细胞基底部。
思考:有的部位可见核呈多层排列,上皮形似复层,是何原因?有的部位可见一片六边形的无核细胞,是何原因?
3、复层扁平上皮
肉眼观察:
标本为食管横切面,管腔呈不规则形,靠近腔面呈紫蓝色的部位为复层扁平上皮。
低倍镜观察:
在食管横切面上所观察到的是复层扁平上皮的垂直切面。可见复层鳞状上皮和下方的部分组织向管腔形成突起(实为立体结构下的纵形皱襞)。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构成,各层细胞形状不一。上皮与深面结缔组织的交界起伏不平,两者之间隔以基膜。基膜呈均匀的粉红色。
高倍镜观察:
从上皮的基底面向腔面观察各层细胞的形态。
① 基底层:位于基膜上,是一层矮柱状或立方形细胞。细胞核染色较深,呈卵圆形,胞质少,细胞界限不清楚。
② 中间层:位于基底层之上,由数层多边形细胞组成。细胞核较大,呈圆形。
③ 表层:位于上皮的浅面,由数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核小,呈梭形。
思考:复层扁平上皮与深部结缔组织的连接面起伏不平有何生物学意义?
4、变移上皮
肉眼观察:
标本是收缩状态的膀胱,着紫蓝色的一侧是膀胱腔面的变移上皮。
低倍镜观察:
变移上皮由多层细胞构成,各层细胞形态不一。上皮游离面与基底面基本平行,基膜不明显。
高倍镜观察:
从深面向浅层观察各层细胞的形态。
① 基底层:为一层矮柱状细胞。
② 中层细胞:位于基底层之上,有数层不规则的多边形细胞。
③ 表层细胞:位于上皮表面,为一层长方形或立方形细胞,细胞大,有时细胞内有两个核。靠近表面的细胞质染成深红色。
思考:变移上皮和复层扁平上皮有何区别?当膀胱充盈时,变移上皮的形态将有何改变?
5、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肉眼观察:
标本为气管横切面,腔面有一薄层紫蓝色组织,此即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注意勿将切片中一"C形"的着蓝色的软骨环当作上皮。
低倍镜观察: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细胞高矮不等,故相应的细胞核高低错落、形似复层。此种上皮的基膜较明显。选择杯状细胞较多的部位,转高倍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
辩认该上皮的各种细胞。
① 柱状细胞:为此种上皮的主要细胞,数量多,游离端较宽,达到腔面,细胞表面具有一排微细而整齐的纤毛。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较宽的部位。
② 杯状细胞:数量较少,分散存在于其它细胞之间。形似高脚酒杯,游离面达到腔面,细胞顶部较大,被染成淡蓝色或空泡状(粘原颗粒被溶解所致);底部细窄,其内有着色深、呈三角形的细胞核。
③ 锥形细胞:位于上皮细胞基部,细胞锥体形,界限不清楚。核呈圆形,较小。
④ 梭形细胞:两端尖、中间较粗,核呈卵圆形,但较柱状细胞的核窄小。细胞界限不清楚,不易分辨。
第三章 结缔组织
【目的要求】
1. 掌握疏松结缔组织铺片、血涂片的结构特点
2. 熟悉透明软骨、骨磨片的结构
3. 了解致密结缔组织如肌腱、弹性软骨、纤维软骨、脂肪组织、骨发生等。
【实验内容】
1、疏松结缔组织(装片)
染色:乙醛复红
肉眼观察:
此种标本颜色深浅不一,可见许多染色较深的细丝。
低倍镜观察:
纤维交叉成网,细胞散在于纤维之间。选择着色浅的部位,转高倍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
注意分辨两种纤维和两种细胞。
① 胶原纤维:数量多,染成粉红色。纤维粗大,有分支,在自然松弛状态下呈波浪状。
② 弹性纤维:数量少,细而直,也有分支,染色较深呈紫蓝色,折光性强,弹性纤维直形,断端卷曲。
③ 成纤维细胞:细胞大,有多个较尖锐的突起,细胞边缘不清楚。胞质弱嗜碱性,核较大呈卵圆形,染色浅。
④ 巨噬细胞:细胞形状不定,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较清楚,部分细胞可见伪足。胞质嗜酸性,内含大小不等的蓝色胎盘蓝颗粒和空泡。核多偏位、较小、染色较深。
⑤ 基质:纤维和细胞之间的空隙中,充满基质(已溶解)。
思考:如何区分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何有些成纤维细胞胞质内也有蓝色的胎盘蓝颗粒?
2、透明软骨
肉眼观察:
标本为气管横切面,其中有蓝色"C"字形的透明软骨。
低倍镜观察:
找到染成蓝色的透明软骨,逐项观察如下结构:
① 软骨膜:位于透明软骨表面(注意是在整个软骨组织的周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外层纤维较内层多。
② 透明软骨组织:基质染成蓝色,但着色深浅不一,靠近软骨细胞的部位着色深。软骨细胞形态不一致,靠近软骨膜的细胞较小,呈椭圆形,单个分布,与软骨膜平行排列。在软骨深部,细胞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成对或成群分布(即同源细胞群)。
高倍镜观察:
① 软骨囊:为软骨细胞周围的基质,嗜碱性强,染色较深。
② 软骨细胞:生活状态时,软骨细胞充满整个软骨陷窝内,经固定和脱水后,细胞收缩。因此,细胞与软骨囊之间出现透亮的空隙,此为陷窝的一部分。
思考:软骨囊之间基质中含胶原原纤维较多,为什么不易分辨? 为何软骨囊着色较其它部位的基质深?为什么周边的软骨细胞和中部的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排列方式?
3、血液(涂片)
染色:瑞特氏(Wright’s)法
刺破耳垂或指尖,取血一滴,置玻片上,用另一玻片以30度角将血液推成厚薄均匀之涂片。干燥后,用瑞特氏染液数滴加于涂片上,再加蒸馏水,然后水洗至粉红色,干后即可观察。瑞氏染液用美蓝和伊红混合配制而成,其中部分美蓝氧化成为天青。染色后,对碱性染料美蓝有亲和力的部位呈蓝色;对酸性染料伊红有亲和力者呈鲜红色;对天青有亲和力者呈紫红色;对酸性染科和碱性染科都没有较强亲和力者则着色轻微,呈淡红色或淡紫色。
肉眼观察:
标准的血涂片呈一很薄的“血膜”,一端平直(后端),另一端呈圆弧形(前端),故整体呈舌形。由于血涂片封片后易于退色,故一般未加盖玻片。注意仔细观察辨认血涂片的正反面,将有血膜面朝上置于低倍镜下观察。
低倍镜观察:
大部分是红色无核的红细胞,其中散布少量白细胞,核染成蓝色。选择细胞分布均匀且白细胞较多的部位,涂片一般后半部较好。
高倍镜观察:
通过微调节器确认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以白细胞为佳),以保证血涂片的血膜面朝
油镜观察(油镜的使用方法参看第一章)
辨认红细胞、各种白细胞及血小板。注意参看教材所附的彩图。
① 红细胞:圆形,无核,呈红色,中央着色较边缘浅(何故?)
② 中性粒细胞:圆形,比红细胞大,胞质呈淡红色,内含淡紫红色的细小颗粒,分布均匀。核分叶,2~5叶不等,大多为2~3叶。叶间有染色质丝相连,染成蓝色,也有不分叶的杆状核。
③ 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较少,较中性粒细胞大,胞质呈淡红色,内含大量粗大的桔红色颗粒,分布均匀而密集。核多为2叶,染成蓝色。
④ 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极少,很难找到。胞质内含大小不等的蓝色颗粒,分布不均,常遮盖核。核分叶、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浅。
⑤ 淋巴细胞:大小不一,以小淋巴细胞居多,其直径似红细胞。核呈圆形,占细胞的大部,一侧稍有凹陷。染色质致密呈块状,染成深蓝色。胞质少,呈一窄带围绕核,染成蔚蓝色,有时含少量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大的淋巴细胞胞质较多,核染色浅。
⑥ 单核细胞:体积最大,数量较少。核呈肾形与马蹄铁形,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故染色较浅;胞质较多,染成灰蓝色,内含较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⑦ 血小板:体积最小,直径约为红细胞的1/3,成群分布在血细胞之间,呈不规则形,胞质染成浅蓝色,中央含紫色的颗粒。
白细胞分类计数:在熟悉各种血细胞形态的基础上,用高倍镜或油镜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为了避免重复计数,可按图5所示的顺序推移玻片,观察50~100白细胞,分别记录其种类,并将结果核算成百分数。
染色:镀银法
肉眼观察:
骨磨片较切片厚,而且厚薄不均匀,观察时应选较薄处。
低倍镜观察:
因标本由干骨制作,故切片中无软组织,主要分辨密质骨中的四种骨板:
① 外环骨板:位于骨表面;骨板与骨表面平行排列,层次较多而整齐。
② 内环骨板:位于骨髓腔面,沿骨髓腔面排列,骨板层次少且厚薄不一。
③ 哈弗斯系统: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哈弗斯系统中央为黑褐色的中央管,许多层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
④ 间骨扳:位于哈佛斯系统之间,是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骨板。
3.高倍镜观察
① 骨陷窝:位于骨板间或骨板内,单个分散排列,呈椭圆形,着黑褐色。
② 骨小管:从骨陷窝向四周伸出的许多放射状小管,着黑褐色,相邻的骨小管相互连接。在哈弗斯系统中,骨小管与中央管相通。
思考:骨小管彼此相通,有何功能意义? 间骨板是如何形成的?
第四章 肌 组 织
【目的要求】
掌握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组织结构
【实验内容】
肉眼观察:
标本呈圆形,中间不规则的腔隙是肠腔,周围的组织为肠壁
外层染成红色的是平滑肌。
低倍镜观察:
平滑肌组织染色较其附近的结缔组织红。平滑肌组织较厚,
可分为两层且排列方向不同,内层的为纵切面,平滑肌纤维呈长梭形,外层为横切面,较薄,平滑肌纤维呈大小不一圆点形。
高倍镜观察:
①纵切面:平滑肌呈梭形,相邻的肌纤维彼此交错相互嵌合,肌浆染色红呈均质性;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呈杆状,由于细胞收缩使核变形而呈螺旋形或边缘为锯齿形,染色质较少,故核着色较强。
②横切面:平滑肌纤维呈大小不等的圆形的镶嵌图象,在较大的肌纤维切面中央有圆形的核,小的切面不见核。
思考:在切片上如何区别平滑肌与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
染色:铁苏木精
肉眼观察:
切片上有两块标本,长条形的为纵切面,椭圆形的为横切面,
先观察纵切面。
骨骼肌组织纵切面
低倍镜观察:
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相互平行排列聚集呈束。由于肌纤维长,标本中往往不能见到其两端。分辨一条肌纤维的两侧边界,转高倍镜。
高倍镜观察:(适当放低聚光器,将视野调暗)
每条肌纤维的两边染色较深为肌膜(实际上并非单一的肌膜,还包括外面紧密贴附的基膜)。肌膜下有许多椭圆形或长形的核纵行排列,注意与周围结缔组织细胞核相区别。每条肌原纤维虽不甚明显,但肌原纤维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相邻肌原纤维的明带、暗带相互重叠,使整条骨骼肌纤维显出着色深浅不同的横纹。暗带为深红色,明带着色浅,其中央有—条细线为Z线。
骨骼肌组织横切面
低倍镜观察:
标本为一块肌肉器官的横切面,表面有致密结缔组织包绕为
肌外膜(即深筋膜);它伸入肌肉内,包裹着许多肌纤维为肌束膜;每条肌纤维周围有薄层结缔组织为肌内膜。(不易分辨)
高倍镜观察:
肌纤维呈多边形(HE制片所致),肌膜染色深红,核位于肌膜下,呈圆形或卵圆形,肌纤维内有许多红色点状的肌原纤维,肌原纤维之间着色甚浅为肌浆。
染色:铁苏木精
肉眼观察:
标本为心壁的一部分。
低倍镜观察:
由于心肌纤维排列方向不一致,有纵、横、斜等切面,故要全面观察标本,熟悉各种切面的部位。心肌纤维呈不规则短圆柱状,有分枝且互相吻合成网为纵切面,呈圆形或循圆形的小块为横切面。
高倍镜观察:
选择形态典型的心肌纤维纵切面观察,注意与骨骼肌相区别。
纵切面:心肌纤维较骨骼肌纤维细而短,分枝吻合成网。细胞核,位于肌纤维的中央。较大,有时可见双核。有暗带和明带构成的横纹。但不如骨骼肌明显。横过肌纤维在心肌纤维首尾连接处,可见与横纹平行着深红色的直线或阶梯状线为闰盘。
思考:在电镜下闰盘可见哪些细胞连接,有何功能意义?
选择形态典型的心肌纤维横切面观察,注意与平滑肌相区别。
横切面:心肌纤维呈圆形或不规则,大小相似。肌原纤维呈点状,着红色,分布在肌细胞的周边。细胞核位于肌纤维中央,呈圆形,有的未见核。肌浆着色甚浅,由于肌浆在核的两端较多,故在末切到核酌细胞中央往往可见浅染区。
4、闰盘 (示教)
染色:铁苏木精
高倍镜观察:着深蓝色,呈直线或阶梯状,较粗,与心肌纤维横纹呈平行状分布。
第五章 神经组织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元胞体的结构特点。
2、熟悉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的结构。
3、了解神经的组成。
4、了解星形胶质细胞的结构。
5、了解突触的光镜结构。
【实验内容】
1、多极神经元
染色:镀银
肉眼观察:
脊髓横切面为椭圆形。灰质居中,着色较深,呈蝴蝶形,有四个突起,两个较粗短称前角灰质,两个较细长称后角灰质。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着色淡黄。
低倍镜观察:
白质着浅黄色,位于脊髓周围,为神经纤维集中处。神经纤维呈大小不等的圆形,髓鞘溶解,呈空泡状,其中黑色小点为轴突,其间散布着较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神经胶质细胞核。辨认灰质的前角和后角。前角中有许多体积很大的细胞,着黑褐色,为前角多极神经元的胞体。后角的神经细胞较小。
脊髓中央两侧灰质连接处一圆形小孔为中央管。
高倍镜观察:
前角多极神经元属于运动神经元。(选择一个突起较多而且有核的多极神经元观察)。
①胞体:大,呈多角形,伸出数个突起;核位于细胞中央,大而圆、染色浅,胞质着黑褐色。
②树突:数个,分支多。树突从胞体发出时粗大,逐渐变细,内含尼氏体。
③轴突:只有一个(不易切到,此神经元如未切到,需其它神经元仔细辨认),粗细均匀。
神经细胞周围染成黑色的呈圆形或椭圆形小细胞核,为神经胶质细胞核,黑色交织成网的纤维为神经纤维。
思考:树突与轴丘的结构有何不同?
2、有髓神经纤维和神经
肉眼观察:
切片上有两块标本,长条状的是神经的纵切面。圆形的是横
神经的纵切面
低倍镜观察:
许多神经纤维平行排列,由于排列较紧密,故每条神经纤维
界限不易辨认。神经纤维之间有极薄结缔组织。
高倍镜观察:
重点观察有髓神经纤维纵切面的结构。在切面上仔细辨认:
与神经纤维纵行方向垂直的紫红色短线条状的结构,此即郎飞结。
①轴突:—条紫红色的线条横穿郎飞结。
②髓鞘:位于轴突两侧,呈红色稀疏网状结构,HE染色时,髓鞘的类脂质被溶解,仅是残留的蛋白质。
③神经膜:位于髓鞘两铡,为红色的细线。某些部位含长椭圆形神经膜细胞(施万细胞)核,染色较浅。
④郎飞结:为两个相邻的神经膜细胞不完全连接的区域,此处无髓鞘,只有轴突。
神经纤维之间尚有少量结缔组织,此即神经内膜,内含成纤维细胞,核小且染色较深,可与神经膜细胞相区别。
神经的横切面
低倍镜现察:
神经为神经纤维与结缔组织组成的器官。
①神经:许多神经纤维束集合,外包裹致密结缔组织。此结缔组织称神经外膜。
②神经纤维束:许多神经纤维集合而成。一条神经内有多个圆形的神经纤维束,大小不等,每个神经纤维束的表面有多层神经膜上皮(为扁平上皮),以及致密结缔组织包裹,构成神经束膜。
③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束内有许多圆形的神经纤维横切面,每条神经纤维的周围有很薄的结缔组织,神经内膜,不易辨认。
高倍镜观察:
着重观察有髓神经纤维的横切面。神经纤维呈圆形,粗细不
一;中央紫红色小点为轴突;轴突的周围是髓鞘,呈红色网状结构;髓鞘外面是神经膜,很薄,染成红色,有的尚有神经膜细胞核。
神经系统某些器官如脊神经节等归在神经组织(精编教材)
【目的要求】
1.了解脊髓的基本结构。
2.了解大、小脑皮质的分层
【实验内容】
1、脊髓横切
染色:镀银
肉眼观察:
标本为脊髓横切面,呈椭圆形,灰质居中为H形或蝴蝶形,
染色较深,灰质周围染色浅的为白质。
低倍镜观察:
分辨白质和灰质及灰质的前角和后角。还有脊髓膜。
①白质:为神经纤维集中处(传导束),多为有髓神经纤维的横切面。
②灰质:含神经元胞体,神经胶质细胞和无髓神经纤维。灰质中央有脊髓中央管的切面。在脊髓灰质前角成群分布的较大的运动神经元。
③脊髓膜:位于脊髓的表面,由结缔组织构成。
高倍镜观察:
①运动神经元中央有淡黄色的细胞核,有时可见到深染的核仁,胞体周围有一些被切断的突起,在胞质中黄褐色呈束状交叉排列的是神经原纤维。
②脊髓中央管:管壁由一层柱状的室管膜细胞构成。
2、脊神经节
染色:镀银
低倍镜观察:
分辨成群分布的脊神经节细胞(假单极神经元)和位于假单极神经元周围的卫星细胞以及这些细胞周围有较多的有髓神经纤维。
高倍镜观察:重点观察脊神经节细胞和卫星细胞。
脊神经节细胞胞体为较大而圆的细胞,突起基本上切不到。脊神经节细胞有的切到了细胞核,有的没有切到,胞质染色呈黄色,细胞核染色较浅,在脊神经节细胞周围围有一圈比较小的卫星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呈扁平状,细胞核稍突出,胞质也是黄色,细胞核染色较浅。
第六章 循环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心壁的组织结构。
2.掌握大、中、小动脉的组织结构。
3.掌握毛细血管的结构
4、熟悉动脉与静脉的结构区别
【实验内容】
肉眼观察:
标本为心脏壁的一部分,一侧平整为心外膜。
低倍镜观察:
心壁可分为三层,以心肌膜最厚。注意心内膜与心外膜的区
别,心内膜较厚,内有结缔组织及染色浅、体积大的蒲肯野细胞,心外膜的结缔组织中常有脂肪组织及较多的神经纤维束。
高倍镜观察:
①心内膜:分为三层。
内皮:胞核呈扁圆形。
内皮下层:为细密结缔组织。
心内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有的部位含蒲肯野细胞(束细胞),直径较心肌纤维粗,胞质丰富,呈粉红色,染色浅,核比例较小,居中央有1~2个,横纹不明显。
②心肌膜:由心肌构成,由于肌纤维呈螺旋状排列,故可见纵、横、斜等各种切面。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少量的结缔组织。
③心外膜:由外表面的间皮(常脱落)和间皮下薄层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血管和神经纤维束,也可有脂肪组织。
思考:束细胞与心肌纤维的结构有何差别?
2、中动脉和中静脉
肉眼观察:
标本中有两个较大的血管横切面。管壁较厚,管腔较小而圆
是中动脉。管壁较薄,管腔较大而不规则的是中静脉。
低倍镜观察:
管壁分三层,界限清楚。由腔面向外观察。
①内膜:很薄,以一层亮红色波浪状的内弹性膜与中膜分界。
②中膜:最厚,主要由环行平滑肌组成。
③外膜:厚度近似中膜,着色较浅,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外膜与中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
高倍镜观察:
①内膜:可分为三层。
内皮:一层内皮细胞核排列在腔面,并突向管腔,胞质不清楚。切片上内皮常脱落。
内皮下层:位于内皮下方,很薄、含少量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不易分辨。
内弹性膜:呈波浪状(血管收缩所致),红色、折光性强。
②中膜:平滑肌纤维的核呈杆状或椭圆形。肌纤维之间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不易分辨)。
③外膜:与中膜相连处为外弹性膜,呈波浪状,着浅红色。外膜的结缔组织中所含纤维多为纵行,还有营养小血管的断面。
低倍镜观察:(必要时转高倍镜观察)注意与中动脉相区别。
①内膜:很薄,由于内弹性膜不明显,故与中膜分界不清。内皮细胞核突向管腔。
②中膜:较薄,主要由稀疏的环行平滑肌束组成。
③外膜:较中膜厚,由结缔组织组成,有时含成束纵行平滑肌的横切面,还有营养小血管的断面。无外弹性膜,故与中膜分界不清楚。
肉眼观察:
管腔大而圆的为大动脉,管壁塌陷致使管腔呈长条形的是大
低倍镜观察:可分为三层,但分界不明显。
①内膜:最薄,染色较强,与中膜分界不清。
②中膜:最厚,主要由数十层环行排列的弹性膜组成,呈浅红色。
③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
高倍镜观察:
①内膜:分为三层。
内皮:仅见核突向管腔,常有内皮脱落。
内皮下层:较中动脉厚,含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及平滑肌纤维。
内弹性膜:有数层,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故与中膜无明显的界限。
②中膜:有大量的弹性膜,呈波浪形,着粉红色,折光性强。其间夹有环行的平滑肌纤维其核呈杆状。
③外膜:外弹性膜与中膜分界不明显,结缔组织中含营养血管和神经的断面。
第七章 免疫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淋巴结的组织结构。
2.掌握脾脏的组织结构。
3.了解胸腺的组织结构。
4.了解扁桃体的结构。
【实验内容】
肉眼观察:
淋巴结的纵切面呈椭圆形,为实质性器官。表面染成红色是
被膜,被膜下着深蓝色为皮质,中央部分着浅蓝色为髓质。有的标本在一侧有凹陷而无皮质结构这是淋巴结门。
低倍镜观察:
①被膜和小梁:表面为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被膜组织伸入实质成为小梁,各种切面的小梁被染成红色,其内可有血管断面。有的标本可见淋巴结门,其内有脂肪组织、小血管和输出淋巴管的断面。
②皮质:位于被膜的深面,在实质的周围。
浅层皮质:位于被膜内侧,主要由许多圆形或椭圆形的淋巴小结构成。淋巴小结的周围部着色较深,中央部着色较浅,称为生发中心。淋巴小结之间还有少量的弥散淋巴组织。
副皮质区:为位于皮质深层成片的弥散淋巴组织,其边界不明显。
皮质淋巴窦:分布于被膜与淋巴组织之间以及小梁与淋巴组织之间。皮质淋巴窦较窄小,结构疏松,染色较浅。
③髓质:位于皮质的深层,与皮质无明显的界限。
髓索:由相互连接呈索状的淋巴组织构成,粗细不等。
髓窦:分布于髓索与髓索之间以及髓索与小梁之间。髓窦较大,色浅容易分辨。
高倍镜观察:
淋巴小结:顶部周围为密集的小淋巴细胞,核小,染色较深,称小结帽。生发中心可分明区和暗区,明区位于小结帽内侧,染色淡主要由网状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淋巴细胞等组成(不必区分),暗区位于明区的内侧,染色深,由大淋巴细胞组成。
副皮质区:主要由小淋巴细胞组成,难以分辨深层皮质单位。
②髓质:着重观察髓窦。窦壁由扁平的内皮细胞围成,核扁,胞质少,紧贴髓索及小梁表面。窦内的星状内皮细胞有突起呈星形,彼此相连:核较大为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染粉红色。窦内的巨噬细胞较大,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核较小,染色较深;胞质较多,染成红色。有的细胞胞质含吞噬的异物。
肉眼观察:
标本一侧的表面有染成红色的被膜。被膜下是实质,它的大
部分呈红紫色是红髓;其中散在分布的深蓝色圆形和条索状结构是白髓。
低倍镜观察:
①被膜和小梁:由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被膜组织伸入实质形成小梁,其中可有血管断面。
②白髓:染成深蓝色,由密集淋巴组织构成,散在分布,呈圆形或条索状。
思考:白髓有何分布规律?
③红髓:分布于白髓之间,由脾索和脾窦构成。脾索染成红色,呈条索状,位于脾的周边部位,脾索之间的狭窄空隙为脾窦(脾窦内含血细胞,由于制片过程中将血液冲洗干净,故呈裂隙状。)
④边缘区:位于白髓和红髓交界处,淋巴细胞较白髓稀疏。
高倍镜观察:
①被膜和小粱:被膜的致密结缔组织中含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纤维。被膜表面覆盖间皮(有的已脱落)。实质中有小梁的各种断面,其内有时可见管腔较大的小梁动脉或小梁静脉的断面。
动脉周围淋巴鞘:是围绕中央动脉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呈长鞘状,可见各种切面。中央动脉管壁的内膜有内皮和内弹性膜。中膜有1~2层平滑肌环绕。淋巴组织以小淋巴细胞为主。
脾小结:为脾内淋巴小结,位于动脉周围淋巴鞘的一侧。脾小结内可有中央动脉分支的断面,并常有生发中心。
脾窦(血窦):为不规则的腔隙,窦壁内皮细胞附于脾索,呈长杆状,可见它的各种断面,含核的胞体向窦腔内隆起。窦腔内有少量血细胞。
脾索:位于脾窦之间,呈不规则条索状。主要由索状淋巴组织构成,其内富含各种血细胞、巨噬细胞等,不必分辨。
思考:淋巴结与脾脏的光镜结构有何不同?
第八章 消化系统
【目的要求】
一、消化管
1.掌握消化管管壁的基本结构
2. 掌握小肠、胃的结构特点
3.熟悉食管的管壁结构特点
4. 了解消化管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主要类型和功能
二、消化腺
1、掌握肝的结构与功能、肝小叶超微结构与门管区的结构
2、掌握胰腺的结构与功能
3、熟悉浆液腺、粘液腺和混合腺腺泡的结构特点
4、 了解腮腺和颌下腺的结构特点。
【实验内容】
肉眼观察:
标本为食管的横切面,管腔呈不规则形,腔面染蓝紫色为粘
膜上皮,深面为浅红色,是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再外为红色的肌层;外表面着色浅而薄的是外膜。
低倍镜观察:分辨食管的四层。
①粘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其中含小血管和食管腺导管的断面。粘膜肌层是为纵行平滑肌束,故肌纤维为横切面。
思考:在切片上小血管与腺导管有何区别?
②粘膜下层:在粘膜肌深面,为疏松结缔组织,含小血管和食管腺等。食管腺主要是粘液腺和少量的混合腺。腺泡呈圆形或卵圆形,腺腔小,腺细胞呈锥体形,胞质着浅蓝色,核染色深。腺导管小,由单层立方或矮柱状细胞围成。
③肌层:由两层肌组织构成,但排列不规则,内层为螺旋状斜行肌束。两层肌层之间有结缔组织分隔,其中有肌间神经丛。
思考:切片上是何种肌组织?据此判断你观察的标本取自食管的哪部分?
④纤维膜:由结缔组织构成。
肉眼观察:
标本为长条形,着蓝紫色的为粘膜,深面染色浅的是粘膜下
层,其下呈红色,此为肌层,外表是着色浅的薄层浆膜。
低倍镜观察:分清胃壁的四层。
①粘膜:表面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有许多较浅的上皮凹陷即胃小凹。上皮下为固有层,内有大量排列紧密的胃底腺,由单层上皮围成。腺体之间的结缔组织少,而胃小凹之间较多。固有层下面是粘膜肌层,由三层平滑肌组成,呈内环、中纵、外环排列。
②粘膜下层:位于粘膜肌深面,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血管等。
③肌层:较厚,由三层平滑肌构成,呈内斜、中环、外纵排列,在环行与纵行平滑肌之间有肌间神经丛。
④浆膜:位于肌层外面。由疏松结缔组织和间皮构成。 (在制片过程中,有的间皮可能脱掉。)
高倍镜观察:着重观察粘膜的结构。
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胞核位于基部,顶部胞质充满粘原颗粒不易着色。呈现透明区。请注意上皮不同切面的不同形态。
②胃底腺(又称泌酸腺):固有层内有许多不同断面的胃底腺,呈圆形、卵圆形、长条形等。腺腔狭小。选择开口于胃小凹的胃底腺的纵切面观察。
主细胞(胃酶细胞):数量较多,分布胃底腺的体部和底部。细胞呈矮柱状,核圆,位于细胞的基部。胞质呈嗜碱性,顶部胞质呈现空泡状结构,由于酶原颗粒被溶解所致。
壁细胞(泌酸细胞):较主细胞少,分布于胃底腺的颈部和体部。胞体较大,呈圆形或三角形,核圆,位于细胞的中央,少数有双核,胞质嗜酸性,着深红色。
思考:电镜下,壁细胞的典型结构特征是什么?
颈粘液细胞:数量少,分布于胃底腺的颈部,不必分辨。
4、十二指肠
肉眼观察:
标本为十二指肠的横切面,腔面有许多细小的突起为绒毛,
根据着色的不同,可分辨管壁的四层。
低倍镜观察:分辨十二指肠壁的四层。
①粘膜:粘膜表面有许多伸向肠腔的突起,即小肠绒毛,绒毛的纵切面呈叶状,横切面为卵圆形,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固有层有不同断面的小肠腺。粘膜肌由内环、外纵两层组成。
②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含小血管、淋巴管及十二指肠腺(属粘液腺)。
③肌层: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两层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及肌间神经丛。
④浆膜:由结缔组织和间皮构成。
高倍镜观察:
着重观察小肠绒毛、小肠腺和十二指肠腺的结构。
①小肠绒毛:覆盖绒毛表面的为单层柱状上皮,柱状细胞(吸收细胞)的游离面有细微纹状着亮红色的一层,此为纹状缘。柱状细胞间夹有空泡状的杯状细胞,核位于细胞基部。绒毛的中轴为结缔组织,内有纵行的中央乳糜管(毛细淋巴管),由内皮构成,管腔较毛细血管大(不易被切到)。还有毛细血管,分散的平滑肌纤维沿绒毛纵轴排列及淋巴细胞等。
思考:电镜下纹状缘是何结构?有何功能意义?
②小肠腺:为单管腺,由相邻绒毛基部之间的上皮下陷到固有层而形成。选择一小肠腺纵切面而且与绒毛的上皮相连续的观察。小肠腺开口于相邻绒毛之间。构成小肠腺的主要细胞有:
柱状细胞(吸收细胞):形态与绒毛的柱状细胞相同,位于小肠腺的上半部。
杯状细胞:形态与绒毛的杯状细胞相同,位于小肠腺上半部。
潘氏细胞:猫无潘氏细胞,看示教。
嗜银细胞(内分泌细胞):需特殊染色显示,看示教。
思考:何种细胞是小肠腺所特有的?
③十二指肠腺:位于粘膜下层,为复管泡状腺。腺细胞呈矮柱状,核圆或扁圆形靠近细胞基部,胞质着色深,为粘液性腺细胞。腺导管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管腔较大,穿过粘膜肌,开口于肠腺之底部。
肉眼观察:
标本为空肠横切面,腔面有许多细小的绒毛,可分辨管壁的
低倍镜观察:
分辨管壁四层,重点观察粘膜和粘膜下层,注意与十二指肠
及回肠相区别。
①绒毛:为指状。绒毛上皮中杯状细胞数量较十二指肠多,但比回肠少。
②淋巴小结:小肠固有层内均含孤立淋巴小结,但以小肠远侧部分为多。
③粘膜下层:无腺体。
肉眼观察:
标本为回肠横切面,腔面有许多细小的绒毛,可分辨管壁的
四层,粘膜下层内有一团蓝紫色的集合淋巴小结。
低倍镜观察:
分辨管壁四层,重点观察粘膜与粘膜下层,注意与十二指肠
及空肠相区别。
① 绒毛:细而短。绒毛上皮中杯状细胞多。
② 淋巴组织:固有层有数个淋巴小结集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集合淋巴小结,并可侵入粘膜下层。
③ 粘膜下层内无腺体。
肉眼观察:
标本为胰腺的一部分,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区域为胰腺
低倍镜观察:由于小叶间结缔组织少,小叶界限不明显。
外分泌部:有许多紫红色的腺泡及导管的各种断面。
内分泌部:为散在外分泌部之间大小不等,着色较浅的细胞团,称为胰岛.
②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中有小叶间导管。
高倍镜观察:重点观察小叶的结构。
①腺泡:为浆液性腺泡。腺细胞呈锥形,顶部胞质为嗜酸性。基部胞质嗜碱性强。核圆,位于细胞基部,腺腔中央常见较小的泡心细胞,是扁平或立方细胞,核扁圆或圆形,胞质着色浅。
②闰管:管径小,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有时可见闰管与泡心细胞相连续。由于闰管长,故闰管的断面较多。
③胰岛:周围有少量结缔组织,与腺泡相分隔。腺细胞呈不规则排列,相互连接成索或团,细胞间毛细血管丰富。腺细胞的类型不易区分,观察示教。
④小叶间导管:由单层立方上皮或矮柱状上皮构成。
思考:腮腺与胰腺外分泌部的腺细胞,为何基部嗜碱性而顶部嗜酸性?
肉眼观察:
标本为猪肝的一部分,肝脏被分成许多小区即为肝小叶。
低倍镜观察:
①被膜:在肝脏的一侧有薄层被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②肝小叶:呈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由于肝小叶结缔组织较多,故肝小叶界限清楚。在横切的肝小叶中部有一条中央静脉的横切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肝细胞呈索状向四周放射状排列,称为肝索。肝索之间的腔隙为肝血窦。
③肝门管区:在相邻的几个肝小叶间,结缔组织较多,其中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的断面。
小叶下静脉:位于两小叶之间,是一条单独行走的静脉.管径大,管壁完整。
高倍镜观察:
进一步观察肝小叶和门管区的结构。选择肝小叶的横切面观
①肝小叶:
肝索:由单行肝细胞排列而成,肝索互相连接成网。肝细胞体积较大,呈多边形,有1~2个核,核仁明显,胞质染成红色。
肝血窦:为肝索之间的空隙。窦壁由内皮细胞组成。内皮细胞核扁圆,染色较深,胞质少,不易辨认。窦内有库普弗细胞(肝巨噬细胞),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常以突起与窦壁相连,核染色较浅,胞质丰富。
中央静脉:管壁薄,由内皮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由于肝血窦开口于中央静脉,故管壁不完整。
②肝门管区:结缔组织中有三种伴行的管道,但每种管道断面往往不止一个。
小叶间动脉:腔小而圆,管壁厚,中膜有环形平滑肌。
小叶间静脉:腔大壁薄,形状不规则。
小叶间胆管: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立方细胞胞质清亮,核圆着色较深。
第九章 呼吸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肺的结构及肺泡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2、 熟悉气管的结构
3、 了解鼻粘膜的结构
【实验内容】
肉眼观察:
标本为气管的横切面,管壁中呈C形染成蓝色的是透明软骨
环,缺口侧为气管壁的背侧。
低倍镜观察:从腔面向外分辨管壁的三层结构。
①粘膜: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
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夹有杯状细胞。基膜明显。
固有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弹性纤维较多,呈亮红色,内含弥散的淋巴组织,此外还有腺体导管、血管断面。
②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混合性腺,与固有层无明显界限,也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③外膜:由透明软骨环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软骨环缺口处有致密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粘膜下层的腺体可伸至此处。
高倍镜观察:
①粘膜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着重观察粘膜上皮和腺体。每根清晰可辨,杯状细胞中粘液诚浅紫色。
②混合性腺泡:由浆液性腺细胞和粘液性腺细胞组成,可见浆半月。
肉眼观察:
标本为一小块组织,呈海绵样,是肺呼吸部。还有大小不等
的管腔断面,是肺内支气管各级分支和肺动、静脉的断面。
低倍镜观察:
分辨导气部和呼吸部,注意支气管各级分支与血管的区别。
导气部:包括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①小支气管:管径粗、管壁厚,三层分界不明显。
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有杯状细胞,固有层薄,其外有少量分散排列的环行平滑肌束。
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混合性腺。
外膜:由散在透明软骨片和结缔组织构成,内含小血管(支气管动、静脉)。在小支气管的一侧,有伴行的肺动脉分支断面,其管壁薄,管腔大。
②细支气管:管径较小,管壁较薄。
上皮为假复层或单层纤毛柱状,杯状细胞减少或消失,环行平滑肌更多,腺体和软骨片也很少或消失。
③终末细支气管:管径细,粘膜形成明显皱襞,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均消失,平滑肌形成完整的环行层。
呼吸部: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管的管壁不完整,直接与肺泡通连。
思考:终末细支气管与细支气管、与呼吸性细支气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高倍镜观察:重点观察呼吸部。
①呼吸性细支气管:上皮为单层立方状。上皮下仅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管壁上有肺泡的开口,开口处单层立方上皮移行为单层扁平上皮。
②肺泡管:由许多肺泡组成,管壁结构很少,为位于肺泡之间突向管腔的部位,呈结节状膨大。表面的为单层立方形或扁平形上皮,其下为薄层结缔组织和少量平滑肌。
③肺泡囊:为几个肺泡共同开口而形成的囊腔。
④肺泡:呈多边形或不规则形,肺泡壁很薄。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为肺泡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隔和肺泡腔内常有胞质嗜酸性的肺巨噬细胞,吞噬灰尘后则称尘细胞,其胞质内含较多的黑色颗粒。
第十章 泌尿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肾单位光镜、电镜结构与功能
2. 熟悉球旁复合体的组成、结构及功能,集合小管的分布
3. 熟悉肾血循环特点
4. 了解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的一般结构
【实验内容】
肉眼观察:
标本呈扇形,表面染色较深为皮质,深部染色较浅为髓质(—
个肾锥体)。有的锥体旁有染色深的肾柱,为深入锥体之间的皮质部分。
低倍镜观察:
①被膜:位于肾的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②皮质:位于被膜的深面,主要由密布的肾小管断面与散在分布的肾小体构成。
皮质迷路:由肾小球和肾小管曲部构成,此处肾小管的断面呈圆形、弧形等。
髓放线:位于皮质迷路之间,由—些平行排列的直管(肾小管直部和集合管)构成。
③髓质:主要由大小不等的泌尿小管(肾小管直行部分、集合管)组成,其中有血管断面。
在皮质和髓质的交界处有较大的血管,此即弓形动、静脉。
高倍镜观察:
肾小体(肾小球):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血管球由毛细血管构成,肾小囊脏层(内层)细胞紧贴毛细血管外面。内皮、脏层细胞及系膜细胞不易分辨。肾小囊壁层 (外层)为单层扁平上皮,脏、壁两层细胞之间是肾小囊腔。
近端小管曲部(近曲小管):断面数目较多,管径较粗,管壁较厚,管腔小而不整齐。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锥体形,界限不清,胞质嗜酸性强,着红色,细胞游离面有刷状缘,核圆,位于细胞基部,核间距离较大。
思考:电镜下刷状缘为何结构?有何功能意义?与纹状缘有何区别?
远端小管曲部(远曲小管):断面较近曲小管少,管径较小,管壁较薄,管腔较大而规则,上皮细胞呈立方形,界限较清楚,胞质嗜酸性弱,着色浅,细胞游离面无刷状缘,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核间距离较小。
致密斑:为远端小管靠近肾小管血管极一侧的上皮细胞增高、变窄形成的椭圆形斑。此处上皮细胞呈柱状,胞质色浅,核椭圆形,排列紧密,位于细胞顶部。
细段:管径细,管壁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核呈卵圆形且突向管腔,胞质着色浅,界限不清。注意与毛细血管相区别。
集合管:上皮细胞为立方形或柱状,细胞界限清楚,胞质清明,核卵圆,居中,着色较深。
第十一章 皮 肤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的基本结构及表皮的角化过程
2.熟悉黑素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3、了解皮脂腺、汗腺的结构与功能,毛的基本结构和毛的生长
【实验内容】
肉眼观察:
标本的一侧表面染成红色及其深面染成紫蓝色为表皮,另一侧染色浅,呈网状是皮下组织,两者之间为粉红色的真皮。
低倍镜观察:分辨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①表皮:为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染成红色,很厚的是角质层,表皮与真皮交界处凹凸不平。
②真皮:位于表皮下方,可分为两层。
乳头层:紧靠表皮,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此层组织向表皮基底面凸出形成许多乳头状隆起,称为真皮乳头。
网状层:在乳头层下方,较厚,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此层与乳头层无明显界限。
皮下组织(浅筋膜):位于网状层的深面,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此层与网状层无明显界限。有时可见体积大,扁平细胞呈同心圆排列的环层小体。
高倍镜观察:重点观察表皮的分层及汗腺的结构.
①表皮:由基层向表面观察。
基底层:为一层矮柱状的基底细胞,胞质嗜碱性较强。
棘层:为数层多边形细胞,界限清楚,相邻细胞的棘状突起相接形成细胞间桥(放低聚光器,调暗视野),此细胞称为棘细胞。
思考:电镜下棘细胞突起之间有何种细胞连接?有何功能意义?
颗粒层:为3~5层梭形细胞,胞质内含许多大小不一的蓝紫色颗粒,称为透明角质颗粒。
透明层:为2~3层更扁的梭形细胞,核已退化消失,细胞呈透明均质状,胞质染成红色,细胞界限不清。
角质层:由许多层角化细胞组成,无核,细胞呈嗜酸性均质状,界限不清。该层有螺旋状的汗腺导管穿行,故呈显一连串的腔隙。
真皮乳头:含许多毛细血管或触觉小体,后者为椭圆形、外包结缔组织被囊,内有数层横列的扁平细胞。
汗腺:是单管腺,由分泌部和导管组成。分泌部位于真皮的深层或皮下组织,由于分泌部盘曲成团,故呈群存在。分泌部管径较粗,由单层锥体形细胞围成;腺细胞染色较浅。腺细胞与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胞质染色较深,核小而着色较深。导管的管径较细,由两层立方上皮细胞构成,细胞小,胞质嗜碱性,染色深。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的激素
2.熟悉内分泌腺的一般结构
3.熟悉分泌含氮激素及类固醇激素的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特点
【实验内容】
肉眼观察:
标本为甲状腺的一部分,染成粉红色。在甲状腺的边缘有一
卵圆形的小块,染成蓝紫色是甲状旁腺。
低倍镜观察:
①被膜:甲状腺的一侧由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②实质:由许多大小不一的滤泡构成。滤泡壁是单层上皮构成,滤泡腔内充满红色均质胶质。滤泡之间的结缔组织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高倍镜观察:
①滤泡: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随功能状况不同,细胞的高低有改变。),核圆,胞质着色较浅。滤泡腔内充满红色的胶质,是一种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其周边可见圆形或半圆形空泡(可能是由于切片所致)。
②滤泡旁细胞(C细胞):单个位于滤泡壁上皮之间和成群分布于滤泡之间。体积较大,呈圆形,胞质染色浅。核大,染色浅。(C细胞的形态、大小、数量和分布依动物种类而有差异,人的C细胞比动物少。)
肉眼观察:
周围染色浅及其下方染色较深的为皮质,中央染色浅黄,内
有明显腔隙,此为髓质。
低倍镜观察:
①被膜:位于表面,由结缔组织组成。
②皮质:由于细胞排列不同,依次分为三带。三带之间无明显界限,而是逐渐过渡的。
球状带:位于被膜下,较薄,腺细胞排列成团,着色浅红。
束状带:位于球状带的下方,最厚,腺细胞排列成条索状,着色浅。
网状带:位于束状带下方,着色较深,腺细胞排列成条索状且相互吻合成网。
③髓质:位于中央,较薄,与网状带分界常不整齐(动物一般分界很清楚)。髓质细胞被染成黄褐色,故又称嗜铬细胞。切片常易退色,黄色不明显。细胞排列成索或团,并相互连接成网,还有管腔较大的中央静脉或其属支。难见交感神经节。
高倍镜观察:
球状带:细胞较小,呈矮柱状或多边形,核圆,染色深,胞质染色略深,内含空泡小且少(脂滴被溶解所致)。细胞团间有血窦。
束状带:细胞较大,为多边形,胞质内充满脂滴,故呈泡沫状,核染色较浅。细胞索间有血窦。
网状带:细胞小,呈不规则形,有些细胞核固缩,染色深,胞质含脂滴较少。细胞索吻合成网,网眼内有血窦。
嗜铬细胞:较大,呈多边形,胞质含黄褐色的嗜铬颗粒(由于固定液内含铬盐,胞质内的颗粒可被铬盐染成黄褐色。),核圆,染色浅,细胞索或团间有血窦。
交感神经节细胞:为多极神经元,数量少,单个或2~3个成群散在于髓质。(大多数切片中无交感神经节细胞)
中央静脉:管腔大,管壁厚薄不匀,由于纵行平滑肌多成束排列所致。
3、滤泡旁细胞 (示教)
染色:镀银法
高倍镜观察:滤泡之间及滤泡壁上单个或成群分布,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中含大量棕黑色嗜银颗粒,核圆,色浅。
第十四章 男性生殖系统
【实验目的】
1.掌握睾丸小叶的结构、生精小管的结构、精子发生过程
2.熟悉血-睾屏障、睾丸间质细胞的光镜、电镜结构及功能
3.了解附睾、输精管、前列腺的结构
【实验内容】
肉眼观察:
标本中呈椭圆形的为睾丸,它的一侧有一长条形的是附睾。
低倍镜观察:
表面有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白膜,其内有很多不同断面的生
精小管。管壁厚,由多 层大小不一的细胞构成。生精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中血管丰富,并含成群的间质细胞。
高倍镜观察:
①生精小管:管壁由生精上皮构成,分为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两种。生精细胞按发育过程有秩序排列,从外向内可见:
精原细胞:位于基膜上,细胞较小,呈圆形成椭圆形,核圆着色较浅。
初级精母细胞:位于精原细胞内侧。为数层体积较大的细胞,呈圆形;核圆较大,呈分裂相。核内有粗大着深蓝色的染色体。
次级精母细胞:位于初级精母细胞内侧。细胞较小,核圆着色较深。由于次级精母细胞形成后,立即分裂为精子细胞,存在时间短,故不易见到。
精子细胞:靠近腔面,细胞更小,核圆且小,染色较深。
精子:精子头呈镰状,成群聚集在生精小管管腔,椭圆形(横切)紫蓝色为头部,丝状紫红色为尾部。
支持细胞:位于生精细跑之间,其形状难以辨认,核呈不规则形,长轴与管壁垂直。染色质很细,着色浅,核仁明显。
②间质细胞:位于生精小管间的结缔组织内,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单个或成群分布;核常偏位,着色浅,胞质嗜酸性,含小脂滴。
3、精液涂片
高倍镜观察:精子呈蝌蚪状,头部呈扁卵圆形,染成紫蓝色,尾部细长,染成红色。
第十五章 女性生殖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卵巢的结构,卵泡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排卵、黄体的形成、结构与功能
2.熟悉子宫的结构,子宫内膜月经周期变化与卵巢的关系
3.熟悉卵巢与垂体激素的关系
4.了解输卵管、阴道、乳腺的结构
【实验内容】
肉眼观察:
标本为卵圆形,周围部分为皮质,内有大小不等的空泡,是
发育中的卵泡。中央着色较浅的狭窄部分为髓质。
低倍镜观察:
①被膜:由表面的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及深面薄层结缔组织的白膜组成。
②皮质:占卵巢的大部分,含许多大小不一的各期卵泡,卵泡间为富含梭形基质细胞的结缔组织,即卵巢基质。
③髓质:狭小,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血管较多。皮质和髓质无明显界限,可与门部相通。
高倍镜观察:重点观察各期发育的卵泡。
①原始卵泡:位于皮质浅部,数量很多,体积小,由中央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和周围一层扁平的卵泡细胞构成。卵母细胞较大,核大而圆,呈空泡状,核仁明显。卵泡细胞的界限不清楚,核为扁圆形。
②初级卵泡:位于皮质深层,中央仍为初级卵母细胞,体积稍大,周围是单层立方或矮柱状或多层的卵泡细胞,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间有一层嗜酸性的透明带。
思考:电镜下,这两种细胞之间有何种细胞连接?
③次级卵泡:卵泡细胞间出现大小不一的腔隙或合并成一个大腔,此即卵泡腔,内含卵泡液。初级卵母细胞和周围的一些卵泡细胞挤至卵泡一侧,形成卵丘。卵母细胞增大,围绕卵母细胞的一层卵泡细胞成为柱状,呈放射状排列,此即放射冠。另一部分卵泡细胞分布在卵泡壁的腔面,称为颗粒层。卵泡壁外面为卵泡膜,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内外两层,内膜层含较多的膜细胞和小血管,外膜层含胶原纤维多。
④成熟卵泡:体积增大至直径2cm左右,向卵巢表面突出。切片中无成熟卵泡。
⑤闭锁卵泡:即退化的卵泡,可发生在卵泡发育的各个阶段,故闭锁卵泡的结构不完全相同。表现为:
卵母细胞形状不规则,核固缩或卵母细胞萎缩消失。
透明带皱缩,塌陷。
颗粒层细胞松散,脱落至卵泡腔。
卵泡膜细胞增生,肥大。
⑥间质腺:是晚期次级卵泡退化时形成,卵泡膜膜细胞增大,呈多边形,胞质为空泡状,着色浅。这些细胞被结缔组织和血管分隔成细胞团或索,此即间质腺。兔的间质腺较多。
2、子宫增生期
肉眼观察:
标本为长方形。一端染成紫色的为粘膜,其余部分很厚,染
成红色的是 肌层。
低倍镜观察:分辨子宫壁的内膜、肌层和浆膜层。
①内膜:由单层柱状上皮和较厚的固有层组成。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含子宫腺,为直管腺,数量不多。螺旋动脉较少,单个散在分布,管壁一侧薄而另一侧厚。
②肌层:很厚,由许多平滑肌束和结缔组织构成。肌纤维排列方向不一致,中部的结缔组织含血管较多。
③浆膜:由薄层结缔组织和间皮构成, 常脱落。
高倍镜观察:着重观察内膜。
①子宫腺:较直,断面较少,腺腔较小且无分泌物,腺上皮与内膜上皮相同,亦为单层柱状。
②基质细胞:数量多,呈梭形或星形,细胞界限不清楚,核较大为卵圆形,色深。
3、子宫分泌期
肉眼观察:
标本为长方形,一端染成紫色为内膜,其余染成红色为肌层。
低倍镜观察:分辨子宫壁三层。
高倍镜观察:着重观察内膜。注意与增生期比较。
①子宫内膜更厚。
②子宫腺:数量多,增长、弯曲、腺腔扩大,腔内有分泌物。③螺旋动脉:数量较多,成群分布,腔大,壁薄(充血)。
④基质细胞:分裂增殖,胞质含脂滴,成为前蜕膜细胞。
⑤固有层水肿,可见结缔组织空隙增大。
思考:子宫内膜增生期与分泌期的结构有何区别?请填写表六。
第十六章 人体胚胎学总论
人体胚胎发生从受精卵开始,通过不断的增殖分化、逐渐发育为成熟胎儿,其间经历了复杂、连续和有规律的变化过程。由于这个过程都发生在母体内,而且早期人胚的材料不易获得,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以理论教材为指导、以观察模型为主、结合实物标本,建立动态变化和立体概念。在理解人胚的正常发育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的发生。
【目的要求】
1.掌握人胚胎前3周的发育过程及胚泡植入过程
2.掌握人胚胎第4周至第8周的发育过程,三胚层分化
3、掌握胎膜、蜕膜及胎盘的结构与功能
4.熟悉胎血循环特点
5.熟悉精子获能的意义及受精过程
6. 了解胎儿期的主要变化,胎龄的测算方法
【观察内容】:(为区别各结构,模型涂上了红、黄、绿、兰等颜色。因模型为易碎品,观察时,注意轻拿轻放。)
1.胚泡 (第1周末 模型1个)
模型呈半球状,显示胚泡的正中剖面结构。胚泡壁由单层扁平细胞组成,称滋养层。胚泡内的腔,称为胚泡腔。在胚泡腔的一端有一群细胞,即内细胞群。可见内细胞群已开始分化出下胚层(黄色)和上胚层。
2.胚泡植入 (第1周末至第5周末 新模型4个)
内细胞群外侧滋养层(深绿色)向子宫内膜(粉红色)植入,滋养层分裂增生形成合体滋养层(绿色),植入的子宫内膜呈蜕膜化改变,改称基蜕膜。
胚泡继续植入,合体滋养层进一步增生,其中出现许多间隙。植入缺口处的子宫蜕膜逐渐愈合,封闭植入口,将形成包蜕膜。胚泡不断长大,内细胞群与细胞滋养层之间出现裂隙,即为羊膜腔。羊膜腔的底(浅兰色)为上胚层,上胚层迅速分裂增生形成下胚层(黄色)。
胚泡植入完成。包蜕膜完全覆盖胚泡。滋养层形成完整的两层,即细胞滋养层(深绿色)与合体滋养层(绿色),并与细胞滋养层隆起的细胞索共同构成初级干绒毛,下胚层周边细胞生长,形成卵黄囊(桔红色),细胞滋养层向胚泡腔增生分化形成胚外中胚层(桔红色)。
胚泡植入完成后,合体滋养层发育较快,胚泡体积增长迅速,胚外中胚层出现间隙,逐渐融合并扩大形成较大腔隙,即胚外体腔。胚外中胚层随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覆盖卵黄囊与羊膜的外表面,另一部分衬附于细胞滋养层的内表面,并伸入绒毛中轴,至此滋养层改名为绒毛膜,绒毛发育为次级干绒毛,羊膜与细胞滋养层之间的胚外中胚层称体蒂。
3、胚盘的形成 (第3周,模型5套,由小到大,观察时注意配套)
模型1(第2周)
胚盘呈圆盘形,由上胚层(兰色)和下胚层(黄色)构成。
模型2(第2周末)
胚盘逐渐呈椭圆形,上胚层模型分成前后两部分以显示原条的横断面。可见在胚盘一端(尾端)中轴线上有一条细胞索,即原条(红色),上胚层表面的浅沟称原沟,原条头端的细胞迅速增生膨大形成原结,其中央背侧有一凹陷,称原窝。上胚层细胞通过原条细胞向上下胚层之间增殖分化出一层新的细胞层,即胚内中胚层(粉红色)。
模型3(第3周初)
胚盘增大呈梨形,头大尾小,上胚层模型在纵线上分成左右两块。可见原沟底部细胞置换下胚层形成内胚层。上胚层改名为外胚层,此时胚盘由内、中、外三个胚层组成。原窝的细胞向胚盘头端内外胚层之间增生,形成一条细胞索,称脊索(红色)。在脊索的诱导下,其背侧的外胚层增厚,并形成神经板。
模型4(第3周)
胚盘迅速增大亦呈梨形。神经板外侧高起称为神经褶,中间凹陷称为神经沟。原条缩小,逐渐退至尾端,胚盘中轴的细胞索为脊索(红色)。
模型5(第3周末)
为最大的一套,显示外胚层(兰色)、中胚层(粉红色)、内胚层(黄色)。中胚层显示原条逐渐退化,在脊索(红色)的前端和原条位置的尾端各有一个没有中胚层的小区域,内、外胚层紧密相贴,分别称为口咽膜和泄殖腔膜。
附 组织学与胚胎学常用英文词汇
Introduction 绪论
histology 组织学
tissue 组织
light microscope 光学显微镜(光镜)
electron microscope 电子显微镜(电镜)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ultrastructure 超微结构
paraffin sectioning 石蜡切片术
basophilia 嗜碱性
acidophilia 嗜酸性
neutrophilia 中性
histochemistry 组织化学术
immunohistochemistry 免疫组织化学术
in situ hybridization 原位杂交术
autoradiography 放射自显影术
image analysis 图像分析术
cell strain 细胞株
tissue engineering 组织工程
Epithelial tissue 上皮组织
covering epithelium 被覆上皮
polarity 极性
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 单层扁平(鳞状)上皮
endothelium 内皮
mesothelium 间皮
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 单层立方上皮
simple columnar epithelium 单层柱状上皮
goblet cell 杯状细胞
mucinogen granule 粘原颗粒
pseudostratified ciliated
columnar epithelium 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复层扁平(鳞状)上皮
transitional epithelium 变移上皮
glandular epithelium 腺上皮
microvillus 微绒毛
cilium 纤毛
tight junction 紧密连接
intermediate junction 中间连接
desmosome 桥粒
gap junction 缝管连接
basement membrane 基膜
basal lamina 基板
reticular lamina 网板
Connective tissue 结缔组织
mesenchyme 间充质
connective tissue proper 固有结缔组织
loose connective tissue 疏松结缔组织
collagenous fiber 胶原纤维
elastic fiber 弹性纤维
reticular fiber 网状纤维
ground substance 基质
fibroblast 成纤维细胞
fibrocyte 纤维细胞
fat cell 脂肪细胞
undifferentiated mensenchymal cell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macrophage 巨噬细胞
plasma cell 浆细胞
mast cell 肥大细胞
dense connective tissue 致密结缔组织
adipose tissue 脂肪组织
reticular tissue 网状组织
Blood 血液
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红细胞
leukocyte (white blood cell) 白细胞
hemoglobin 血红蛋白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中性粒细胞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嗜酸性粒细胞
basophilic granulocyte 嗜碱性粒细胞
lymphocyte 淋巴细胞
monocyte 单核细胞
blood platelet 血小板
lymph 淋巴
bone marrow 骨髓
hemopoietic stem cell 造血干细胞
Cartilage and bone 软骨和骨
hyaline cartilage 透明软骨
chondrocyte 软骨细胞
cartilage lacuna 软骨陷窝
cartilage capsule 软骨囊
osteoprogenitor cell 骨祖细胞
osteocyte 骨细胞
osteoblast 成骨细胞
osteoclast 破骨细胞
osseous tissue 骨组织
bone lamella 骨板
osteon or Haversian system 骨单位或哈弗斯系统
Muscle tissue 肌组织
muscle fiber 肌纤维
sarcoplasm 肌浆
sarcolemma 肌膜
skeletal muscle 骨骼肌
myofibril 肌原纤维
light band 明带
dark band 暗带
sarcomere 肌节
thick filament 粗肌丝
thin filament 细肌丝
transverse tubule 横小管
terminal cisternae 终池
triad 三联体
sarcoplasmic reticulum 肌浆网
cardiac muscle 心肌
intercalated disk 闰盘
smooth muscle 平滑肌
Nerve tissue 神经组织
neuron (nerve cell) 神经元(神经细胞)
neuroglial cell 神经胶质细胞
dendrite 树突
dendritic spine 树突棘
axolemma 轴膜
Nissl body 尼氏体
Neurofibril 神经原纤维
neurofilament 神经丝
synapse 突触
nerve fiber 神经纤维
myelinated nerve fiber 有髓神经纤维
unmyelinated nerve fiber 无髓神经纤维
sensory nerve ending 感觉神经末梢
motor nerve ending 运动神经末梢
Eye and Ear 眼和耳
cornea 角膜
sclera 巩膜
retina 视网膜
pigment epithelial cell 色素上皮细胞
visual cell 视细胞
rod cell 视杆细胞
cone cell 视锥细胞
bipolar cell 双极细胞
ganglion cell 节细胞
lens 晶状体
labyrinth 迷路
crista ampullaris 壶腹嵴
macula utriculi 椭圆囊斑
macula sacculi 球囊斑
spiral organ or organ of Corti 螺旋器或柯蒂氏器
auditory string 听弦
pillary cell 柱细胞
hair cell 毛细胞
phalangeal cell 指细胞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capillary 毛细血管
continuous capillary 连续毛细血管
fenestrated capillary 有孔毛细血管
sinusoid 血窦
medium-sized artery 中动脉
endothelium 内皮
tunica intima 内膜
tunica media 中膜
tunica adventitia 外膜
large artery 大动脉
small artery 小动脉
microcirculation 微循环
arteriol 微动脉
venule 微静脉
endocardium 心内膜
myocardium 心肌膜
epicardium 心外膜
lymphatic capillary 毛细淋巴管
plasmalemmal vesicle 质膜小泡
epidermis 表皮
dermis 真皮
papillary layer 乳头层
reticular layer 网状层
horny cell 角化细胞
melanocyte 黑素细胞
hypodermis 皮下组织
sebaceous gland 皮脂腺
sweat 汗腺
Immune system 免疫系统
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
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
lymphatic tissue 淋巴组织
diffuse lymphatic tissue 弥散淋巴组织
lymphoid nodule 淋巴小结
germinal center 生发中心
cortex 皮质
medulla 髓质
thymus corpuscle 胸腺小体
thymocyte 胸腺细胞
superfacial cortex 浅层皮质
paracortical zone 副皮质区
lymphoid sinus 淋巴窦
medulla cord 髓索
white pulp 白髓
periarterial lymphatic sheath 动脉周围淋巴鞘
splenic corpuscle 脾小体
marginal zone 边缘区
red pulp 红髓
splenic cord 脾索
splenic sinus 脾血窦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phagocyte 吞噬细胞
Endocrine system 内分泌系统
follicle 滤泡
colloid 胶质
parafollicular cell 滤泡旁细胞
zona glomerulosa 球状带
zona fasciculata 束状带
zona reticularis 网状带
chromaffin cell 嗜铬细胞
pars distalis 远侧部
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 DNES 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Digestive tube 消化管
digestive tube 消化管
tunica mucosa 粘膜
lamina propria 固有层
muscularis mucosa 粘膜肌层
submucosa 粘膜下层
lamina muscularis 肌层
adventitia 外膜
fibrosa 纤维膜
serosa 浆膜
fundic gland 胃底腺
chief cell 主细胞
parietal cell 壁细胞
intestinal villus 肠绒毛
intestinal gland 肠腺
duodenal gland 十二指肠腺
absorptive cell 吸收细胞
argyrophilic cell 嗜银细胞
Digestive gland 消化腺
acinus 腺泡
serous acinus 浆液性腺泡
mucous acinus 粘液性腺泡
mixed acinus 混合性腺泡
intercalatred duct 闰管
striated duct 纹状管
pancreas islet 胰岛
centroacinar cell 泡心细胞
hepatic lobule 肝小叶
hepatic plate 肝板
hepatocyte 肝细胞
hepatic sinusoid 肝血窦
Kupffer's cell 枯否氏细胞
perisinusoidal space or Disse's space 窦周隙或狄氏间隙
fat-storing cell 储脂细胞
central vein 中央静脉
bile canaliculi 胆小管
portal area 门管区
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系统
olfactory cell 嗅细胞
bronchiole 细支气管
terminal bronchiole 终末细支气管
respiratory bronchiole 呼吸性细支气管
alveolar duct 肺泡管
alveolar sac 肺泡囊
pulmonary alveoli 肺泡
type Ⅰ alveolar cell Ⅰ型肺泡细胞
type Ⅱ alveolar cell Ⅱ型肺泡细胞
lamellar body 板层小体
alveolar septum 肺泡隔
blood-air barrier 气-血屏障
dust cell 尘细胞
pulmonary macrophage 肺巨噬细胞
Urinary system 泌尿系统
nephron 肾单位
renal corpuscle 肾小体
glomerulus 血管球
renal capsule 肾小囊
podocyte 足细胞
slit pore 裂孔
silt membrance 裂孔膜
filtration membrane or filtration barrier 滤过膜或滤过屏障
proximal tubule 近端小管
thin segment 细段
distal tubule 远端小管
collecting tubule 集合管
medullary loop 髓袢
juxtaglomerular complex 近血管球复合体
or 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 或肾小球旁器
juxtaglomerular cell 球旁细胞
macula densa 致密斑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男性生殖系统
seminiferous tubule 生精小管
sustentacular cell or Sertoli cell 支持细胞
spermatogenic cell 生精细胞
spermatogonium 精原细胞
primary spermatocyte 初级精母细胞
secondary spermatocyte 次级精母细胞
spermatid 精子细胞
spermatozoon 精子
testicular interstitial cell or Leydig cell 睾丸间质细胞
efferent duct 输出小管
epididym duct 附睾管
semen 精液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女性生殖系统
primordial follicle 原始卵泡
primary follicle 初级卵泡
secondar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寿险的功能与意义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