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心脏针扎似的疼顺利流量不行

透析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
核心提示:带状疱疹是春季最易流行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在体内再发,造成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伴随神经痛。
  是由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中医名称有“缠腰火丹”、“蛇串疮”等。它可以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 临床主要表现为上出现簇集性水疱, 呈带状排列, 且患处剧烈疼痛, 难以忍受。本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针灸为主的多种疗法收效满意。
  于锡江[1]在皮疹分布的趋向两头刺络拔罐, 病久者在痛处取阿是穴, 一般取3~ 5 穴, 以三棱针刺出血点为度, 再于点刺处拔火罐, 每罐出血量2~5 m l, 疗效满意。周仲瑜[2]先用三棱针将局部水疱刺破, 再用闪火拔罐法至拔出血, 每日或隔日1 次,治疗23 例全部痊愈, 1 次治愈5 例, 2 次14 例, 3 次3 例, 4 次1 例。李景义等[3]设对照组静脉滴注病毒唑, 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治疗组以梅花针叩刺疱疹及周围皮肤至表皮出血, 后在叩刺区拔罐, 再用粗针针至阳透灵台或神道透灵台, 用泻法强刺激, 并留针, 隔日1 换。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黄石玺等[4]选用贺普江教授特制的盘龙火针,将针头针体烧红后, 先在患处始端疾刺法快速呈“品”字形点刺3 针, 立即在针口处拔火罐, 接着在尾端皮损中间以同样方法进针, 拔罐, 留罐5~ 10m in, 起罐后清除拔出的液体, 每日或隔日1 次, 结果67 例病人痊愈64 例( 9515% ) , 有效3 例(415% )。王福顺[5]先在皮损周围每隔1 cm 处用三棱针点刺一下, 至血渗出后用梅花针在整个皮损区叩刺一遍, 将水疱群全部刺破, 叩刺完毕, 在皮损区用闪火法拔罐至水疱群全部破坏及渗出液吸出后起罐, 结果7 例全部在治疗1 次后当天痛止, 1 周后痂脱而愈。
 中国第一皮肤病门户&&&
(实习编辑:易校吉)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相关检查:推荐用药:
1.广泛性焦虑障碍;\n2.糖尿病性...[]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人们对带状疱疹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皮肤长水疱。然而,部分病人即使患上带状疱疹,也有可能出现无疹、无水疱的情况。所以,当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按压没什么明显痛点,而且疼痛日益加剧,就要警惕是否患上带状疱疹,并及时到疼痛科就诊,缓解神经痛。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肌肤上出现胎记,导致他们的肌肤美观受到……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正常夫妇生出耳聋儿?并非不可能!目前我国人群携带遗传性……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带状疱疹,是一类有痛性特征的病毒性疾病,治疗上以抗病毒、止痛、消炎为主。有神经痛的病人可加用一些神经营养药物。中医则认为带状疱疹发病多为正气虚弱,毒邪乘机侵入体内,湿热毒邪的感染是因,而正虚则是发病的基础。,透析医生扎颈部7针,有2针扎到动脉,透析后10分钟出血导致病人因呼吸堵塞而窒息死了 - 110网免费法律咨询
您的位置:
&& 查看咨询        今日活跃律师: &&&&&&&&&&
该问题已关闭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透析医生扎颈部7针,有2针扎到动脉,透析后10分钟出血导致病人因呼吸堵塞而窒息死了
河北-保定&01-02 10:26&&悬赏 0&&发布者:ask201…… & 回答:(3)
,透析医生扎颈部7针,有2针扎到动脉,透析后10分钟出血导致病人因呼吸堵塞而窒息死了,请问律师医院这次事故怎样赔偿,赔偿多少限额?谢谢请回复!
您也有法律问题? 您可以 发布咨询,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河北-保定]
113889积分
回复时间:
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误工损失和精神赔偿等。交通事故死亡死亡赔偿金=该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20;年丧葬费=该省在岗职工月工资&X&6;被抚养人生活费=孩子计算到18岁成年、70岁老人计算5年、每年标准为该省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老人要看在那里生活,如果是农村生活,那就参照农村消费性支出);精神抚慰金=5-8w。交通费、住宿费&停尸费、运尸费、整容费、法医鉴定费等等其他项目
[河北-保定]
回复时间:
根据医院过错和病人近亲属损失情况确定
[河北-保定]
153263积分
回复时间:
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误工损失和精神赔偿等。交通事故死亡死亡赔偿金=该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20;年丧葬费=该省在岗职工月工资&X&6;被抚养人生活费=孩子计算到18岁成年、70岁老人计算5年、每年标准为该省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老人要看在那里生活,如果是农村生活,那就参照农村消费性支出);精神抚慰金=5-8w。交通费、住宿费&停尸费、运尸费、整容费、法医鉴定费等等其他项目
问题答案可能在这里 →
吉安推荐律师
江西景德镇
最佳律师解答
(李晓航)()&
(何传标)()&
(高志博)()&
(李小利)()&
最新回复律师
北京 朝阳区
人气:200638
人气:162406
上海 长宁区
人气:8272
人气:13310
黑龙江 哈尔滨
人气:22641  血液透析报告      引子    本报讯,通州区卫生监督所于日接到举报,几名外地尿毒症患者因无力承担高昂的透析费用,自己出资购买透析机,在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白庙村建立了一座“自助透析室”,并不断吸引各地病友加入。通州区卫生部门决定对无执业资质的透析室予以取缔。  通州区卫生局负责人在随后接受采访时表示,白庙村“自助透析室”的各项环境和设施均不符合治疗和卫生标准要求,血液透析必须在二级(含二级)以上符合条件的医院开展,血液透析对医生、护士及技师的专业要求非常高,而透析室对消毒设备、抢救设备、操作规范等都有严格规定。“自助透析室”不合乎上述规定,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造成艾滋病、梅毒、丙肝等传染病的传播。另外,因透析机操作不当等其他原因会给患者造成生命危险。  由于自助透析的危害性及不安全性,卫生部门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取缔。执法过程中,考虑到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当时并未对设备及耗材进行封存。    本报讯,4月2日下午,北京市药监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对“自助透析室”全部设备及耗材进行了临时异地封存,卫生部门对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彻底消毒。   有关专家将为目前滞留的十名患者进行体检,全面了解其是否适合透析治疗、是否有传染病等身体健康状况。对于身体状况允许,同意返回原籍治疗者,通州区将为其提供返乡火车票。如果患者因实际情况暂不能返乡,通州区将为其安排指定医院进行临时透析治疗。  据了解,这十名患者均为外地来京人员。北京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处负责人表示,北京市会向卫生部反映相关情况,由卫生部协调各省卫生、援助等部门,做好患者安置工作。
    本报讯,4月3日,通州区卫生局工作人员再次来到自助透析室,要求其不得接纳新成员。据了解,自助透析室的最终解决方案还未出台。  截至昨晚,又有5名尿毒症患者的家属从各地来到小院调查情况。昨天一早,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尿毒症患者的丈夫走进自助透析室小院,他说,他的妻子已患病6年,两次肾移植失败,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现在每三天透析一次,一次就得400元,而我们那里报销比例只有30%,家里已经花了70多万元。  说话间,又来了一位河北唐山尿毒症患者的亲属。他也是来小院考察情况的。下午,一名湖南尿毒症患者的母亲来到小院,她希望把患病的儿子送过来透析。“救救我儿子吧。虽然这里条件不好,但能保命啊。”她握着“自助透析室”成员魏强的手,哭着说。这令“自助透析室”负责人很为难。  下午两点多,通州区卫生局的3名工作人员来到小院。“就你们10个人。新来的人不要再接收。最新的医改政策正在研究中,看看根据新出台的政策能不能解决你们的问题。”工作人员向负责人交待。  随后,工作人员又强调说:“本来就该取缔你们,只是考虑到大家的生命,没有采取过激行动。”几分钟后,通州区卫生局的工作人员离开。  半小时后,又有一名朝阳区尿毒症患者家属来到小院要求加入,被负责人婉言拒绝,他说:“目前,我们这个事还没解决,实在没办法再吸收新成员。不过,我希望每个尿毒症患者都能透上析。活一个,算一个。”  随后记者对“自助透析室成员”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记者:透析机被拉走了,病友们情况怎么样?  负责人(语气平缓):大家情绪很低落。现在都在干等着,等待政府的安排。  记者:政府不是说会在正规医院为你们免费透析吗?应该更有保障了才是。  负责人:是这么说,但谁知道呢?总觉得没有原来保险。  记者:听说“自助透析室”见报后,又慕名来了一些病友想在这儿自助透析。  负责人:对,但我们都劝回了。我们自己还不知道下一步会怎么样呢。  记者:病友们对通州区政府下一步的安排有什么反应?明天会去体检吗?打算领车票回家吗?  负责人:明天一早,我们10个人都去体检。回家当然想回,问题是回去以后怎么办?没钱透析就是等死!  记者:以现在的身体情况,如果不透析最长能坚持多久?  负责人:三天。  记者: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件事不公布给媒体,也许这个“自助透析室”还能无声地存在下去……你后悔接受采访吗?  负责人(沉默许久):谈不上后悔。政府会管我们的,总不会眼看着我们死。大家对政府的期望很高。(停顿,声音更加低沉)其实,我们只想简简单单地活下去。    据报道,位于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交界的“自助透析室”已存在了四年左右,曾被三河取缔过一次,后搬到了通州。所谓“自助透析”,是几个病友以凑钱入股的方式买了二手透析机,缴纳100多元的“成本价”,即自己完成消毒、扎针等一系列操作。在加入这个“自助透析室”之前,患者须签订一份“生死合同”,其间发生一切意外包括死亡均由个人承担责任,与合伙人无关。  原因只有一个,钱。在这里做一次透析只要100多元,是正规医院的四分之一左右。最多的时候,这个“大家庭”里曾经聚集了17个人。  从今年3月开始,创始人王新阳就不在此透析了,因为他如今有了北京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平均下来可以报销85%的医药费,一年十万元的医药费只需要承担一万多元;去年8月,河北三河市为辖区内的尿毒症患者出台了优惠政策,低保人员、优抚对象及持一、二、三级残疾证的慢性肾病患者免除透析费用,其他慢性肾病患者减除50%的透析费用,每人每周不超过2次的单纯性透析费用,然后,“自助透析室”的9名三河市病人也都回家了。  目前,这里还剩下10个人,分别来自内蒙古、吉林、山西、安徽、黑龙江……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这是本人采访的真真事,他们的生活很艰难,写作中曾经泪流满面,几次写不下去
    一
沉重的话题    相信很多人对这个炒得沸沸扬扬的报道并不陌生。  如果没有血液透析经历,没有亲人朋友进行血液透析,很少有人会对此报道留下深刻的记忆,体会不到透析病人生存的艰难处境,不能理解那些渴望延续生命的病人的心路历程。  一年过去了,对此报道有些人漠不关心,有些人早已淡忘,有些人只是当作天下奇闻在心底里沉淀下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以吸引眼球。不管出于哪种心理,这些相关报道让外界知道了世上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时时刻刻被死亡包围着,时时刻刻不得不考虑生死问题,因而思想观点与普通人完全不一样,升官的梦想湮灭了,享受荣华的奢望化作了泡影,实现抱负的宏愿破灭了……常人所拥有的普普通通的愿望,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变得遥不可及,他们心底深处只留下一个简简单单的愿望,普普通通的愿望,实实在在的愿望:活下去!  对于常人来说,活下去不是难题,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将活下去当作难题,简直像太平洋彼岸一样遥远,根本用不着考虑。但是,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活下去是多么的艰难啊!  报道仅仅是报道,是冰冷的叙说,常人难以理解这个特殊群体背后的悲酸人生和心路历程。  活下去就是生存,这是上苍赋予人的权利,不管是身居高位者,富可敌国者,抑或穷困潦倒者,布衣黔首者,抑或白发苍苍者,黄发垂髫者,牙牙学语者,在上苍赋予的生命权面前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身份高低而多得一次生命。生命是珍贵的,人人都想长生不老,希望生命轮回,连妖魔鬼怪也不例外,因而,唐僧肉便成了妖怪梦寐以求的盘中餐。那些依靠血液透析活命的一群人不敢奢求长生不老,只是想让生命尽可能延长,但是,他们做不到,没有能力把握自己的命运,不透析最多几就告别这个世界!  他们的生命握在死亡之神手中。  要说起来血液透析很简单,有大把大把的钞票就能顺利进行,但他们拿不出来,付不起河水常流般的药费,只能以“互助透析”的方式苟延性命,让死亡的脚步行进得更慢一些,让死亡之神降临得更晚一点。  “互助透析”,只有在中国才会产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血液透析方式!  就是这个小小的愿望,不会伤害任何人的做法,却不能得到满足,被工作认真的执法人员制止了。那个特殊群体里的每个人对在医院之外采取“互助透析”的危险性和风险性了如指掌,如果有条件,哪个人也不会跑到偏僻的郊区跑到农家小院里进行自助透析,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执法人员取缔“互助透析室”是对工作负责,对其他人负责,取缔之后对于“互助透析”人员进行妥善安置,免费提供火车票,确有困难暂不能返乡的,通州区将为其安排指定医院进行临时透析治疗,应该说,通州卫生局方面做了力所能及的努力。但是,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那些返回家乡的人怎么延续生命?那些留下来临时透析的人以后怎么办?通州卫生局不可能长久为他们提供免费透析。  当然,我并不是指责执法人员的作法,他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透析病人是个庞大的群体,绝不是一个小小的区卫生局能够解决得了的。  “自助透析”事件已经过去一年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过,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也做过专题节目,但是,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出台切实解决透析病人医疗费用的相关政策,对于透析病人来说,无疑是残忍的,他们的生命非常脆弱,如果不透析,最多只能活几天,他们等不起!在短短的一年中,有多少需要透析的病人因为没有盼到这一天,永远地告别了亲人告别了世界?  从这方面来说,透析病人比癌症患者更悲惨,癌细胞吞噬生命是个漫长的过程,生命历程不会立刻走到尽头。但是,透析病人只要不透析,几天时间就能从生机盎然的世界消失,生命的历程就此划上句号。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也是脆弱的。癌症和肾病晚期对生命的摧残同样猖獗和残酷,然而,癌症的威胁人们知道得很清楚,促成了许多人对癌症以及癌症病人的关注,以至于防癌成了热门话题,其知名度可谓高矣。同样是生命强劲杀手的尿毒症,远没有癌症的知名度高,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化疗、放疗是治疗癌症的,极少有人知道透析是治什么病的,为什么透析。  透析病人同样是命悬一线,是在死亡的边缘沿钢丝,何等危险,何等揪心!  说实话,看了上面的报道,当时我和很多人一样,把他们当成极小的一群人,有些麻木,对透析病人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并不了解。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走进了透析病人的内心世界,对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路历程有了深入了解,以至于让我吃惊,让我震撼,让我落泪。  他们是特殊的群体,庞大的群体,是忍受着巨大的身体痛苦、精神痛苦和生活痛苦的特殊人群,是与死神不屈不挠作斗争的勇士,在死亡与生命的边界线上摇摆,在现实和地狱的边缘穿梭,奏出了许多催人泪下的生命赞歌。    
肾脏疾病的严峻形势    先说说为什么要进行血液透析。简单地说,就是患者肾功能衰竭,肾脏不能排出身体里的毒素,要依靠机器将身体里的毒素过滤掉,也就是说,透析机就是病人的“机器肾”,隔几天就要进行一次透析,周而复始,一旦停止,排不出身体里的毒素,生命就会终止。  引起肾功能衰竭的诱因很多,根据我国近30年来的统计,常见诱因主要有:1、肾前性原因的疾病,常见的有创伤,烧伤,挤压伤,大出血,严重疾病引起的休克等;2、肾性原因的疾病,有各种中毒,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等药物中毒,有农药引起的中毒,有重金属引起的中毒,有急性肾炎,流行性出血热等;3、肾后梗阻的疾病,有结石,肿瘤等;4、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红斑狼疮等,很多疾病发展到晚期都能造成肾功能衰竭,必须依靠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脏移植等方式维持生命。  多数人不懂得肾脏对于身体的重要性,不知道如何保护肾脏,缺乏对肾脏病的防治知识普遍缺乏。为了广泛宣传保护肾脏防治肾病知识,经国际肾脏病学会与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肾脏日,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疾病及与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早期检测和预防慢性肾病是目前全球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3月11日是第五个世界肾脏日,尽管有关部门和媒体进行了大量宣传,但知道世界肾脏日的人数并不多,关心肾脏健康的人并不多。  我们的肾脏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据最新统计,全球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透析人数不断增加:1990年为42.6万,2000年为106.5万,2010年达到200余万人。占全球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却占透析人数的10%,这些国家的大多数终末期肾衰患者得不到透析救治的机会。  在中国,目前有糖尿病4000多万人,慢性肾脏病患者达1亿多人,尿毒症患者100万。据北京、上海两个大城市的不完全调查,每年进入血液透析的新患者人数均在4000例左右。每位患者血液透析费用年平均约10万元,超过80%的尿毒症患者因付不起高额医疗费用,不能接受血液净化治疗而过早死亡。  钱,钱,钱!有钱生命就能延续,没有钱生命就此终结,似乎应了那句俗话,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买命,有钱能让阎王爷滚开!  上帝给予的生命本是平等的,因为贫富差距便有了不平等的结局,不知道这是上帝的不公平还是社会的不公平。  为了生命得以延续,为了能够简简单单地活下去,像通州“自助透析”患者的辛酸经历比比皆是,以至于采访结束后几天,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请教各位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做了移值后仍然离我们而去,我终于理解生命的脆弱了。
  谢谢你的回帖。  当亲友因血液病离去的时候,心里是多么悲伤啊
    三
血液透析患者生活实录    在我国,依靠血液透析透析的病人达100多万,绝大多数患者因承担不起高昂的透析费用,在血液透析——活命——艰难生存——连累家人——血液透析这个链条中,患者背负着艰难沉重的包袱。在我进行采访的一段时间内,对他们的遭遇初感震惊,继而怜悯,继而无奈,只能用手中的笔为他们的悲惨遭遇呼吁,希冀社会和有关部门关注这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尽快出台相应的制度,给予政策上的救助,创造条件让这些渴望生命的弱者继续活下去,造福于患者造福于亲属造福于百姓,善莫大焉。    1    张某某,男,19岁。  张长得非常帅气,如果出现在舞台上,很多人会以为是刚刚出道的明星,即便和港台明星同台演出也毫不逊色。他是帅哥中的帅哥,高高的个子,白白的皮肤,长长的头发,大大的眼睛,爱说爱笑,和他在一起你会感到舒心,他的笑声会给你带来快乐,他的幽默风趣会感染你,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绝对是阳光男孩。年青女孩喜欢他,成年人也喜欢他,只要见过一面就不会让人忘记。  或许你想不到,或许压根没往那上面想,他是一位血液透析患者,徘徊在死亡线上!  在采访的医生和护士中,都不约而同地首先谈到了阳光男孩,为他患病而怜惜,为他没钱透析而难过,这么阳光这么惹人喜爱的男孩时刻面临离开人世的险峭境地,让人止不住扼腕长叹。  在他快乐外表下隐藏着巨大的伤悲,他默默地咀嚼痛苦,把快乐带给别人。  阳光男孩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和父亲相依为命,生活艰难却也不乏温馨。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辍学去郑州打工,在那里认识了女友。女友同样爱说爱笑,娟秀清纯,心地善良,是位阳光女孩。两人正处在鲜花烂漫的季节,如果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走下去,一定会拥有美好的明天,美满的家庭。  但是,残忍的病魔阻断了通往美好明天的道路,折断了美好憧憬的翅膀,热恋中的年轻人从快乐的高峰跌进了痛苦深渊,从美好的幻想中回到了残酷现实:透析,维持生命。  连生命都即将消失的人,一切美好的憧憬都只是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  阳光男孩因家族遗传高血压引起肾衰竭,需要以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女孩不敢相信,快乐活泼的心上人怎么会得这种病?她一遍遍去医院,一遍遍问医生,几家医院检查的结果都一样,她不得不接受严酷的现实,憧憬美好未来的心悄然从彩虹上飘落下来,陪同心上人回到驻马店进行血液透析,维持生命。  父亲得知儿子的病情,如雷轰顶,儿子是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是他后半生的精神寄托,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治好儿子的病。这时候他还不清楚,要治好儿子的病,需要的费用远远不是他们这个普通家庭能够承受的。他拿出家里所有积蓄,只要听说哪种药好,哪种治疗方案好,都会毫不犹豫,即便相当昂贵也在所不惜。  没多久,积蓄花光了,没有钱继续为儿子进行透析,连生活也陷入了困境,坚强的父亲没有放弃,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省下每一分钱为儿子治病,除了本职工作,还在外面兼职做了一份工作,日以继夜地工作,加班加点地挣钱,祈求儿子的生命得以延续。相对于高昂的透析费用,他挣的钱不过是杯水车薪,钱还没凑够又到了透析时间,每到这时,对阳光男孩都是一次生死考验。  看到父亲没日没夜地奔波,面庞一天天消瘦,腰一天天弯下去,阳光男孩不忍心继续拖累父亲,想早到结束生命。阳光男孩以特有的方式看待人生,即便行走在鬼门关前,也没有将悲戚流露出来,他已经想通了,将生死看明白了,每次去医院透析,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对医生护士笑,对病友笑,几乎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病友们被他乐观的情绪感染了,若有几天不见,就要念叨,他的出现总能带来片刻的温情。  到了该透析的日子,护士就会盼望他出现,就像过年等待家人团聚一样,到了该回来的时候没有回来,心里好像缺点什么似的。上午阳光男孩没来,她们把希望寄托在下午;下午没来,她们便打电话催。慢慢地,她们不敢催了,生怕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噩耗。这么好的男孩,这么完美的一对恋人,谁也不愿意看到伤心时刻的到来,默默祝愿他们平安。  有一天,阳光男孩不愿透析了,等死。父亲声泪俱下地求他去,他不愿去,最后被父亲强行背到了医院。在医院里他拒绝配合,医生护士好话说尽,但他铁了心,不愿再拖累别人。这时候,阳光女孩出现了,看到心上人,他重新鼓起了活下去的勇气,配合医生治疗。男孩透析一年,女孩陪伴他一年,始终没有离开,不弃不离,生死相依。  女孩的家在几百里外,一年来,她一直不敢对家人说实话,如果家人知道宝贝女儿天天守着垂死的病人,绝对不会答应。女孩撒谎说,在南方大城市打工,时常往家里打电话,编造工厂里的新奇事,骗得家人信任。父母高兴了,一年没有见到女儿往家寄一分钱也高兴。其实,女孩就在驻马店打工,用微薄的收入为心上人透析尽最大努力。  女孩和父亲越是拼命挣钱,男孩心里越是难受,多次想停止透析,结束生命,但只要一看到心爱女友出现,他就会点燃活下去的希望。  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他们就这么一天天艰难地坚强地往前走,不知道哪天没有费用透析了,阳光男孩的人生道路也就走到了尽头。  据报道,依靠透析生存时间最长的是39年,驻马店存活最长的纪录是18年,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不久的将来,依靠“机器肾”长久生活下去不是梦想。如果我们在医疗保障措施方面能够加以完善,像阳光男孩这样的悲剧就可以避免。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阳光女孩与阳光男孩那只有开花没有结果的凄美爱情故事,或许能续上完美结局。    
  这是一曲生命的赞歌
  1常见的有创伤,烧伤,挤压伤,大出血,严重疾病引起的休克等;2、肾性原因的疾病,有各种中毒,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等药物中毒,有农药引起的中毒,有重金属引起的中毒,有急性肾炎,流行性出血热等;3、肾后梗阻的疾病,有结石,肿瘤等;4、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红斑狼疮等,很多疾病发展到晚期都能造成肾功能衰竭,  
  患有以上疾病的人,应该注意了,这些病发展到最后就是尿毒症。
  顶起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
  谢谢,让更多的人关注,也是关心自己的健康
  苦从心底来
  2    赵某某,女,48岁。  赵某和丈夫是乡友,他们一同背起被子,乘坐同一辆汽车去板桥下乡。在乡下的困苦日子里,他们相爱了,共同度过道道难关,风雨同舟。回城后,他们幸福地结合了,幸福得让同龄人忌妒,丈夫踏实能干,妻子温柔贤惠,恩恩爱爱,举案齐眉,是家属院里年轻夫妻的楷模,哪家要是两口子不和,吵了嘴闹了别扭,劝解的人总会拿他们夫妻做榜样。  天有不测风云,恩爱夫妻幸福生活却因为病魔的降临从天堂坠入了苦难的渊薮。  像多数家庭一样,他们原来生活条件不错,因为赵某透析慢慢陷入了贫困境地。如今,妻子透析已近三年,花完了多年来所有的积蓄,一无所有,家徒四壁,连正常生活都难以为继。  妻子的病和生活的重担,生生把本来坚强的男子汉压垮了,瘦削的肩膀再也难以承受日益沉重的担子,他变得寡言少语,还爱哭。看到妻子躺在病床上透析时痛苦的样子,他哭了,默默地流泪,怕妻子看见心里难受,不敢哭出声。他爱妻子越深,心里越难受,承受的重担越沉重。以前,丈夫从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但是,妻子的病沉重的家庭负担把他完全扭曲了,变成了连他自己也不认识的陌生人,烟戒掉了,酒戒掉了,饭菜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仅能维持最低生活需求。  每到为妻子结账时,电脑合计好的金额,他不放心,总要用笔一项一项重新算一遍,生怕被电脑愚弄。算完了算清楚了,他慢慢掏出零零碎碎的钱,一张一张铺平,数了一遍再数一遍,最后从中抽出两块钱,央求护士说:“这两块钱留下来让我吃饭吧?”  算账的护士刚分配来不久,看到他掏钱生涩的样子,鄙夷地瞟一眼,为了两块钱还磨嘴皮子,生硬地说:“不行,账单写多少就交多少!”  他祈求说:“姑娘,行行好吧,留下两块钱让我吃顿饭。”  “不行,你少交两块我就得给你垫两块!”年轻护士看不起小气的男人。  “姑娘,可怜可怜我吧。”堂堂七尺男子汉为了两块钱,低三下四地求小姑娘,要是先前,打死他他也做不出来。  小护士把他当作耍滑头的家伙,不依不饶地说:“我可怜你,谁可怜我?”  为了两块钱,仅仅两块钱,七尺男子汉低三下四地央求半天,没有结果,他伤心地哭了,哭得十分伤心。  两块钱在普通人来说算不得什么,某些人吃一顿饭不知要花费几千几万个两块钱呢,但对于因病陷入困境的人来说,两块钱能吃一顿饭,能度过一天。他在妻子面前不敢哭,此时,心中的委屈积淀得难以承受了,止不住痛哭流涕,哽咽道:“你可怜可怜我吧,我两天没吃饭了……”男儿有泪不轻弹,要不是遇到伤心事,谁会在小姑娘面前抹眼泪呢?  善良的小护士被感动了,为他留下两块钱,又从口袋里掏出10块钱,送给他。  每次结账,他经常“赖”下两块钱,几乎成了惯例,护士们可怜他,也不计较。  为了两块钱去装“赖人”,要不是困苦至此,作为男子汉谁会不要面子不顾廉耻呢?  家庭开支降低到最低限度,为了让妻子活下去,他太委曲自己了。  他们共同撑起了生命风帆,见证了爱的真谛。  但是,风帆十分脆弱,随时都有可能降落。  
  3    杨某某,女,36岁。  杨长得很漂亮,不是一般的漂亮。杜护士长介绍病号时第一句就这样说。在我采访杜护士长的时候,她反复提到,透析病号不管男女都长得很漂亮,果如所言,我见到的几位病号确实漂亮,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宿命,也许是她把病号当成了亲人,发自内心的关爱他们。  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孩子活泼可爱,丈夫事业有成,个人容貌秀丽,对于居家过日子的少妇来说,也许是理想的幸福生活了,幸福得像花儿一样。但是,病魔的到来,轻而易举地将幸福家庭拖进了无尽的悲苦之中。  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她患了肾衰竭,不得不靠透析维持生命,仅仅一年多,就花空了家里的积蓄。但是,炼狱般的苦痛仅仅才开始,艰难困苦的道路还很长很长。她所居住的平舆县没有血液透析设备,不得不到驻马店进行透析,一家人四分五裂,骨肉离散,杨在驻马店透析,母亲有病在平舆家中,丈夫在深圳工作,孩子寄托在别人家里,没有人陪她透析,只有哥来照顾她。哥也很不容易,家在外地,既要照料患病的母亲,透析的妹妹,还要顾及自己的家,往返奔波于几个地方,愁肠寸断,苦不堪言,年仅四十多岁头发就全白了,苍老得像60岁的老人,外人得知他仅仅四十多岁,几乎不敢相信。  远在南方打工的丈夫同样忧心如焚。他在一家工厂当工程师,收入还可以,虽然深爱着妻子,但不能回来照顾妻子,他要拼命地工作,拼命地挣钱,要负担全家人的生活费,妻子的透析费,人在南方心在北方,无时无刻不为重病的妻子担忧。  杨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更要忍受内心的煎熬。如果说哥哥照顾母亲天经地义,那么,照顾自己纯属额外操劳,即便兄妹感情深厚,毕竟哥哥和以前不一样了,他有家,身后还站着嫂子,哥哥愿意操劳,嫂子愿不愿意让哥哥操劳呢?因为自己把哥哥一家搅扰得不安生,她内心不安,躺在透析床上,望着哥哥满头白发,心里比针扎还难受。偶尔,心里掠过不祥的念头,一了百了,结束生命,不再拖累一家人,转念又一想,不能走,倒不是留恋这个世界,女儿才三四岁,她放心不下,到了那边也不会瞑目。  杨在驻马店进行血液透析没有人照顾,去深圳丈夫那边进行透析又不符合医保报销条件,夫妻只好分居两地,一个被医保牢牢套住,不能离开家,一个为了给妻子挣治疗费而苦守南方。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耗着,杨忍受着身体上痛苦,还要忍受着心理上的痛苦。哪个痛苦都不轻。  就目前杨的情况来说,最合适的办法就是去深圳接受治疗。然而,无法享受异地医保。今年两会期间,医保问题倍受关注,其中反响相当强烈的是李兴浩代表建议的医疗保险全国一卡通问题。医疗保险无法实行全国流通,使得医保对流动人口和杨这样的病人难以落到实处,李兴浩代表建议打破地域限制,在全国实行医保一卡通,像“银联”卡那样,凭借身份证或医保卡,就可以在国家医保定点医院随时随地看病,报销医疗费用。  
  有血液病的请关注
  血液透析像一条无形的锁链紧紧捆绑着患者,不敢出远门,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家乡。  有位五十多岁的尿毒症患者,一个礼拜要做三次透析,在透析的十年中间,没有出过城市,仅在郊区亲戚家住过一晚上,心里不踏实,第二天早早地就回来了,生怕交通不方便在半道上耽搁要了命。  在国外,血液透析已经实行了全国一卡通,到全国任何符合条件的医院都可以进行透析治疗,使得透析病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去很多地方。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多为病人想想,根据透析病人逐年上升的趋势,逐步推行透析一卡通,让患者从烦闷的封闭状态中解禁出来。  近年来,有几个城市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尝试开展了“透析绿色通道”,建立透析互助联盟,使病人在签订协议的城市旅游也能及时、便捷地到当地医院透析。根据协议规定,患者只需将治疗费用支付在原先治疗的医院,而不需要在别处的医院支付任何透析费用,当地医院根据病人随身携带的病历资料,迅速制订透析方案,让患者在第一时间就能得到较好的透析治疗。“透析绿色通道”制度越完备,加盟的医院越多对患者越方便,他们的脚步才能迈得更远。    
  4    成某某,女,62岁。  她的丈夫去世了,有三个儿子两个闺女,都已成家,生活条件不错,每逢周末儿女们经常来看她,平淡的日子并不寂寞。若是逢年过节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齐齐聚焦到她那不大的家,热热闹闹,说说笑笑,尽享天伦之乐。邻居们羡慕她晚年幸福,儿女孝顺,子孙满堂,好比生活在天堂,喝口凉水也舒心。  天有不测风云,自从她患上了尿毒症,幸福和睦的生活便划上了句号。  在她刚刚查出来尿毒症的时候,儿女们还很孝顺,争表孝心,这个拿五千,那个拿六千,谁也不肯落后。随着无休止的持续透析,医疗费用的增加,儿女们吃不消了,彼此间矛盾重重,怨声载道。  首先是陪护问题,每家情况不一样,能抽出的时间不一样,有的陪护时间少,有的陪护时间多,相互比对,相互指责,时常发生口角。这倒也罢了,最关键的是医疗费用问题,各家能够承担费用不一样,几经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最后不得不借鉴农村改革的经验,分包到户,每个儿女承包老太太七次透析费用,透析够七次就完成任务了,转包给下一位。制度定下来了,谁不遵守谁就不孝顺,不用说,哪家都严格遵守。  责任分清了,麻烦也来了。轮到哪家管理老太太,哪家都会尽力照料,自己的亲娘,应该,没有理由推脱。那些没有轮到照料老太太的儿女,暂时甩掉了包袱,却成了看客,对老人不管不问置之不理也说得过去。亲情和赡养义务完全转变成了经济承包,亲情丧失殆尽。老人想哪个儿女孙子了,却看不到,亲情隔断了,却不敢强求,生怕儿女们摞下她不管。  周末,老人身边不再有儿团聚的浓浓亲情,逢年过节,家里冷冷清清,缺乏过节的喜庆气氛。儿女都是她身上掉下的肉,哪个她都疼爱,都不想责怪。她伤心地说,到了这个年纪,死是不怕了,最怕冷清,缺乏亲情,为了她的病,儿女们闹得四分五裂,见了面像仇人似的,活着也是白受罪,还不如死了干净。老太太理解儿女,不能无故寻死,她死了儿女就要背上骂名,让外人看不起。  还有更离奇的事呢。每个儿女承包老太太透析七次,只要老太太说透析,承包期的儿女毫不犹豫地答应,反正就七次,早透析够次数早完成任务,早甩掉包袱,早解脱。为母亲治病竟有了建筑承包商的味道,工程完工了,任务便完成了,反哺之恩消散得无影无踪,完全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不管哪个儿女透析够七次就算圆满完成了任务,多一天也不愿意管,立即通知下一位接手,几乎就是现代版的《墙头记》。  
  医疗费同样也分得一清二楚,丁是丁卯是卯。透析够七次,老太太必须出院,以便结清费用。轮到另一位儿女接手,老太太再住院,再计算费用。就这样,出了院住院,住了院出院,病号没有离开病房却出院了,转眼又住院了,反反复复,每月都要演练几次,堪为天下奇闻。  我没有责怪老太太儿女们的意思,是他们不得已而为之,和农村承包责任制一样,也许分工最清最合理是最能调动积极性。如果医保制度更完善,这样的奇闻或许不会发生。这不仅仅是老太太一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多数病人的切身利益。现今,拥有血液透析技术和设备的医院都集中在少数大医院,患者必须到这些医院去就医,这样以来,肾病专科病床全部占满,沿走廊一侧、过道口都是一张挨一张的加床,患者必须住院治疗才符合医保报销的硬性规定,使得本来已经紧张的医疗资源更加紧张。王护士埋怨说,这都是医保报销制度造成的,医保有造福百姓的一面,也有不完善的一面,人为设置了不必要的麻烦。  血液透析病人和其他病人不一样,透析后像正常人一样,很多患者可以回家,没必要一直住在病房里,一方面天天住在病房里,对自己的身心没好处,另一方面浪费了相当大一部分医疗资源,暂时不需要透析的患者白白占着床位,急需治疗的病人却没有病床,造成了“看病难”的问题。  现实却是很多患者透析时来医院了,透析完了回家了,床在医院里空着没人住,谓之“挂床”,医保还要报销床位费,增加了医保基金的负担。  现在实行的医保制度,对很多门诊费用不报销,逼着患者小病大养,不住院也得住院,过多地占有本来已经紧张的医疗资源。另外,住院治疗患者还要支付“门槛费”,就驻马店各县区来说,“门槛费”也不一样,县城600元,驿城区定点医保300元,城镇医保400元,“挂床”增加了医保基金的负担,“门槛费”增加了患者的负担,是医保实施过程中不合理的因素造成的。  如果医保能够报销以门诊方式治疗的费用,相信很多透析病人会选择门诊,节省很多医疗资源。  据杜护士长介绍,目前,透析患者以门诊方式报销医保费用也可以,但有许多不便之处,目前还未全面铺开。    
    5    段某某,男,42岁。  段下岗,没有经济收入,有一个读高中的儿子,一家人的全部收入是妻子在医院当保洁工的工资,500元。三口之家每月500元连生活费都不够,还要支付段的透析费用,其生活艰辛难以想象。  妻子是个好人。提起妻子,壮年汉子段止不住流下两行热泪,说:“要是没有妻子,我不可能活到今天,早就烧成一堆灰了,为了我为了这个家,妻子省吃俭用,两年来没有添置过一件衣服,没有买过一样化妆品,上班时穿绿色保洁服,回到家里穿亲友们送的旧衣服。这辈子我欠她的情太多了,无法偿还,只有等到来生来世了。”  说到这里,段的声音颤抖起来,拿毛巾擦了泪。  我的鼻子有点发酸,几天采访下来,所见所闻多是令人痛心的凄惨遭遇。  段缓和了情绪,接着说:“妻子年龄不大,39岁,苍老得却像五十出头,脸色黝黑,鬓角花白,除了上班,操持家务,就是照顾我,体力劳动繁重,经济上的烦恼更是让她愁眉苦脸,折磨得夜夜难以入睡。她当姑娘时性格活泼,爱说爱笑,是班里女同学聚会的热心组织者,自从我得病陷入困境,她再没有主动和女同学联系过,在路上看见同学远远地就躲开了,不好意思让同学们看见穷困落魄的样子。有一次,她陪我去透析,在路上与女同学碰了面,站在那里说话,我偷偷打量,妻子看上去比同学大十几岁。我心里一阵难受,扭过脸悄悄抹眼泪。家里生活困难,买不起菜,妻子每天傍晚去大华菜场捡拾卖不掉和不新鲜的菜,这就是我们家每天吃的菜。我几次想一死了之,不愿再拖累妻子,趁她还年轻,再找个合适的,享几年福,也算我对她最好的补偿了。我刚对妻子说了想法,她就对我大发雷霆,骂我是懦夫,是软蛋,没勇气活下去。我不是懦夫,先前也是顶天立地敢作敢为的人,现在不一样了,不当懦夫没有办法。”  说到这里,段难过得再次停顿下来,长叹一口气说:“我想好了,死是迟早的事,不定哪一天我就去阎王爷那儿报道去了……嗐,都是我拖累了妻子,拖累了这个家,我对不起她,欠她的情一辈子也还不完……”  妻子长得挺精巧,脸盘挺耐看,正如段所说,脸色黝黑,有蒙脸沙,这是沧桑岁月留下的痕迹,如果修饰一番,肯定是颇具风韵的少妇。她个子不太高,瘦削,就是眼前这位不起眼的女子,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一家人的千斤重担,两年来的风风雨雨她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难以想象。我对她说明来意,赞扬她很了不起,想写写她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她羞赧地说:“没有什么好写的,不过是做了普通而应该做的事,都是些家庭琐事,没有什么好宣扬的。”  在我的再三启发下,她才打开了话闸子。她说:“我原来在超市里工作,一月能拿800块钱,自从丈夫患病,需照顾,我就到医院当保洁工了,虽然少挣几百块钱,但丈夫在医院透析,我能照料他。医院为了照顾我,让我晚上上班,五点半到十一点,白天可以照管家。”  我问她,“每月仅500元工资够全家花销吗?”  
  她苦笑一声说:“不怕你笑话,这点钱肯定不够,我在医院做保洁的时候,拾一些废品,像饮料瓶、废纸,能换点钱。医院里不让抽烟,病号家属多用饮料招待客人,有的人不喝了两口就扔掉了,有的人嫌医院里不干净,光拿着不拧盖子,出了门就扔掉了。一个班下来我能拾好多饮料瓶,废纸,光这项一月下来也能卖好几百块呢。”  她说得很轻松,仿佛拾饮料瓶是淘金,是非常挣钱的差事。看来她拾出了名堂,在医院里拾废品,在菜场里拾青菜,靠她勤劳的双手撑起了多灾多难的家。  我们正在交谈,嘭,一个时髦女孩从病房里出来,随手把还有半瓶饮料的瓶子扔在大厅里,她连忙走过去捡起来。我想,如果碰上熟人怪不好意思呢,不过,看她的样子,没有难为情的样子。古人说衣食足知荣辱,她的生活困窘到这种地步,哪里还顾得上难为情?唉,生活改变人。  她拿着饮料瓶回到座位上,继续说:“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看病人买礼品档次也提高了,大包小包,很多东西我都没见过,说实话,病人吃不了多少东西,有的还剩大半箱就不要了,有的整箱的东西就不要了,都是好东西,扔掉挺可惜,我就拾回家,别人嫌弃我不嫌弃,没有开封,细菌病毒进不去,吃了也没事,不过是心理毛病。”  又是拾东西,她靠“拾”勉强维持了家庭,非常不容易。  我从张护士那里了解到,透析病人一个月要花费四千多块钱,靠她的工资和拾废品根本不足以支付昂贵的透析费用,我问她这么大原缺口如何解决。  她说:“开始,借了亲戚朋友很多钱,后来借不来了,丈夫透析也不正常了,什么时候凑够钱透析一次,没有钱只能忍住。”  我说:“透析患者不像其他病人,晚两天透析可能要命,不按时透析会引起肾性脑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后果很严重,有不少人死在了来医院透析的路上、车上。”  她伤心地说:“唉,没办法,已经尽了最大力量了,再想不出办法,他活一天我就尽心尽力侍候他一天,听天由命吧。”  走出医院大厅已近十点,她做保洁去了,两座病房大楼,一个门诊大厅,转一圈要一两个小时。我的心很沉重,像段这样付不起透析费用的家庭不是少数,日子过得极其凄惨,如今各种媒体大小会场铺天盖地地宣扬,提倡和谐社会,有为数不少的像段这样的家庭,能算和谐社会吗?社会能和谐得了吗?    
  6    孙某,女,8岁。  这是让人不忍心叙述的悲惨故事。  和很多种病一样,肾衰竭患者也在年轻化。女孩刚刚过了8岁生日,开始换牙了,门牙上的豁口十分显眼,医生护士和病友亲昵地称呼她为小豁牙。  小豁牙爱笑,见谁都笑,大眼睛眯成一条缝,腮帮上两个浅浅的小酒窝,笑得天真烂漫,笑得轻松愉快。小豁牙还爱说话,与刚来的病号一会就混熟了,问人家怎么得的病,多长时间了,家里有什么人,病号和陪护是什么关系,声音甜润,活泼可爱。如果第一次见面,必定以为她跟随大人来医院看病号,说什么也想不到她就是病号,而且是血液透析患者!  小豁牙可爱懂事,讨人喜欢,无忧无虑,莫非她不知道自己的病情?知道。莫非她家里条件好,有雄厚的资金为透析做后盾?不,她比谁都穷,一无所有,她比谁都可怜,小小年龄成了孤儿。这就怪了,小豁牙难道是小超人,不惧怕死亡?看透了生死的真谛?不,她不是超人,也没有看透生死,是苦难把她推向了痛苦的深渊,让她学会了笑对生活。  说起来话长。小豁牙的爸爸好赌博,游手好闲,没有正当职业,整天喝得醉醺醺,回到家里就打小豁牙的妈妈,打架吵架成了家常便饭。小豁牙的妈妈从结婚第三天就开始挨打受骂,她怕人笑话,不敢与丈夫争吵,百般忍耐。但是,羔羊的忍让并没有换来恶狼的同情,挨打的次数反而更多了,受骂的频率更高了。  小豁牙的生命力很顽强,还在妈妈肚里的时候,妈妈屡次遭受残暴也没有夭折,硬是冲破重重苦难降临到人世。如果妈妈知道女儿未来的命运将是承受无边无际的罪孽,宁愿让女儿胎死腹中,也不让女儿来到世上。小豁牙的呱呱坠地并没有为妈妈带来好运,妈妈生下小豁牙几天就开始挨打了,天天以泪洗面,这时候,妈妈不再哀叹自己苦命,而是为女儿的未来祈求。满月那天,若在其他家庭一定是隆重庆贺的宴会,是笑脸祝贺的亲友,是滔滔不绝的赞扬,但小豁牙在那一天却坠入了更深的罪孽之中,妈妈上吊了,去了另一个世界,再不会挨打受骂,以泪洗面了……  妈妈走了,孱弱的不晓人世的小豁牙第一次走到了生死关头。好心的大娘不忍心嗷嗷待哺的花朵凋谢,这是一条命,人命啊,身边的狗死掉还要难受几天呢,更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大娘收留了小豁牙,用汗水和慈爱让小豁牙绽露出生命的花骨朵。  不到两岁,不佩为人父的爸爸进了监狱,也许那是他应该去的地方,但对于小豁牙来说,过于残酷了,她还小,不知道坐牢意谓着什么。  小豁牙在苦难中长大。她上学了,学习很用功,成绩优异,她有自己的理想,好好学习,上名牌大学,毕业后挣很多很多的钱给大娘,买很多很多的花衣服给大娘……失去母爱父爱,小豁牙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楚……  听了她的伤心经历,我忍不住落泪。  小豁牙极聪明,见了大娘就笑,嘴巴很甜,有说不完的话,其实,她揣了个小诡计呢:对大娘多说好听话,多给大娘几个笑脸,讨大娘喜欢,能让大娘对她更好,她多享受一点家庭温情。享受家庭温暖,在平常孩子来说太司空见惯了,就像呼吸空气一样平常,但是,对于小豁牙来说,绝对是奢侈。有大娘关爱她已经满足了,她觉得她是幸福的女孩。  这幸福让人倍感凄凉。  
  6    孙某,女,8岁。  这是让人不忍心叙述的悲惨故事。  和很多种病一样,肾衰竭患者也在年轻化。女孩刚刚过了8岁生日,开始换牙了,门牙上的豁口十分显眼,医生护士和病友亲昵地称呼她为小豁牙。  小豁牙爱笑,见谁都笑,大眼睛眯成一条缝,腮帮上两个浅浅的小酒窝,笑得天真烂漫,笑得轻松愉快。小豁牙还爱说话,与刚来的病号一会就混熟了,问人家怎么得的病,多长时间了,家里有什么人,病号和陪护是什么关系,声音甜润,活泼可爱。如果第一次见面,必定以为她跟随大人来医院看病号,说什么也想不到她就是病号,而且是血液透析患者!  小豁牙可爱懂事,讨人喜欢,无忧无虑,莫非她不知道自己的病情?知道。莫非她家里条件好,有雄厚的资金为透析做后盾?不,她比谁都穷,一无所有,她比谁都可怜,小小年龄成了孤儿。这就怪了,小豁牙难道是小超人,不惧怕死亡?看透了生死的真谛?不,她不是超人,也没有看透生死,是苦难把她推向了痛苦的深渊,让她学会了笑对生活。  说起来话长。小豁牙的爸爸好赌博,游手好闲,没有正当职业,整天喝得醉醺醺,回到家里就打小豁牙的妈妈,打架吵架成了家常便饭。小豁牙的妈妈从结婚第三天就开始挨打受骂,她怕人笑话,不敢与丈夫争吵,百般忍耐。但是,羔羊的忍让并没有换来恶狼的同情,挨打的次数反而更多了,受骂的频率更高了。  小豁牙的生命力很顽强,还在妈妈肚里的时候,妈妈屡次遭受残暴也没有夭折,硬是冲破重重苦难降临到人世。如果妈妈知道女儿未来的命运将是承受无边无际的罪孽,宁愿让女儿胎死腹中,也不让女儿来到世上。小豁牙的呱呱坠地并没有为妈妈带来好运,妈妈生下小豁牙几天就开始挨打了,天天以泪洗面,这时候,妈妈不再哀叹自己苦命,而是为女儿的未来祈求。满月那天,若在其他家庭一定是隆重庆贺的宴会,是笑脸祝贺的亲友,是滔滔不绝的赞扬,但小豁牙在那一天却坠入了更深的罪孽之中,妈妈上吊了,去了另一个世界,再不会挨打受骂,以泪洗面了……  妈妈走了,孱弱的不晓人世的小豁牙第一次走到了生死关头。好心的大娘不忍心嗷嗷待哺的花朵凋谢,这是一条命,人命啊,身边的狗死掉还要难受几天呢,更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大娘收留了小豁牙,用汗水和慈爱让小豁牙绽露出生命的花骨朵。  不到两岁,不佩为人父的爸爸进了监狱,也许那是他应该去的地方,但对于小豁牙来说,过于残酷了,她还小,不知道坐牢意谓着什么。  小豁牙在苦难中长大。她上学了,学习很用功,成绩优异,她有自己的理想,好好学习,上名牌大学,毕业后挣很多很多的钱给大娘,买很多很多的花衣服给大娘……失去母爱父爱,小豁牙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楚……  听了她的伤心经历,我忍不住落泪。  小豁牙极聪明,见了大娘就笑,嘴巴很甜,有说不完的话,其实,她揣了个小诡计呢:对大娘多说好听话,多给大娘几个笑脸,讨大娘喜欢,能让大娘对她更好,她多享受一点家庭温情。享受家庭温暖,在平常孩子来说太司空见惯了,就像呼吸空气一样平常,但是,对于小豁牙来说,绝对是奢侈。有大娘关爱她已经满足了,她觉得她是幸福的女孩。  这幸福让人倍感凄凉。  
  看了你的文字,我很感动,甚至是感激,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你切实的深入了解了肾衰竭病人的生活以及如此真实的写出了患者内心的痛苦。  我也是一名肾衰竭的患者,今年23岁了,嘿嘿,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了,貌似是看开了许多,其实是一种别无选择的无奈。。。。  我,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活下去。
  盼盼的心你好,我了解你们这些人痛苦的心,为了写这篇报告文学,我多次深入医院,采访病人 医生,深受感动,这里面包含着很多让人感动的事,写这篇报告文学时,我多次泪流满面,感情难以自持,写不下去。
  她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表现出远远超出实际年龄的成熟。放学后摞下书包帮助择菜,洗小件衣服,吃了饭连忙收拾桌子,刷碗,晚上写完作业陪大娘看电视剧,聊天,逗大娘笑,讨她欢心。  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小豁牙在苦难和幸福中长大成人,报答大伯大娘的养育之恩。但是,苦难并没有放过苦命的小豁牙,沉重的打击再次降临到命运多舛的孩子头上,她的命比黄连还苦。上帝太不公平,竟至于对她过于残酷了。小豁牙因肾炎引起肾衰竭,需要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对于成人和很多条件不错的的家庭来说,透析尚且是万分沉重的负担,更何况是年仅8岁的孩子,并且是孤儿!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不敢想象……  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潮湿了,几乎不敢往下叙述,只得站起来到门外透透气。  见到小豁牙时,她正在训斥姑姑。小豁牙住在病房走廊里,天冷,风大,姑姑给她买了个热水袋,让她晚上睡觉取暖。小豁牙见姑姑买了热水袋,小脸蛋跃上了少有的怒色,用大人的口吻说:“你把它退掉去,光浪费钱。”  姑姑说:“走廊里风大,冷得狠,晚上你抱着取暖。”  小豁牙说:“窗户门都关得好好的,没有风,房间里还有暖气,不冷。”  姑姑说:“不退了,用不了几个钱。”  小豁牙说:“买热水袋的钱能吃几顿饭呢,光浪费钱。”  姑姑说:“买了就算了。”  小豁牙指着姑姑生气地责问:“你退不退?你不退,我也不用。”  姑姑只好妥协了。小小年龄就饱尝人世间万般苦难,让小豁牙过早地懂得了世事艰难。  我在护士的指引下找到了小豁牙,问她刚才那位是不是你妈妈。  她忧郁地说:“妈妈死了,那是我姑姑。”  我的心咯噔一下,不敢问下去,转移话题说:“你爸爸呢?”  她瞅了瞅周围,见姑姑去退热水袋了,压低声音神秘地说:“我爸爸在劳改队里。”  我的心又咯噔一下,小女孩的命太苦了。  停了片刻,小豁牙眨巴眨巴眼睛说:“我给你说,你别给别人说,我大伯不让给别人说我爸爸在劳改队,让我给人家说我爸爸在外面打工。不过,我的好多同学都知道。”  小女孩快人快语,天真活泼,并不知道前面还有多少艰难险阻等待着她。我问:“你上几年级了?”  “二年级。”  “在哪里上学?”  “遂平。”  遂平是驻马店下辖的一个县,那里没有透析设备,要到驻马店来透析。“谁在这里陪护你呀?”  “大伯大娘,不过,大伯大娘今天回家了,姑姑在这里,过几天病好了,我也回家。”  
  小豁牙天真地以为她的病很快就会好,很快就能回家,上学,和同学们快乐地玩耍。她太小了,很多事还不明白,我没敢对她说透析面临的困难和后果,或许她还不知道死亡的确切含义,就像爸爸去坐牢一样,还可以回来。我默默祝福她,躲过这一劫难吧,让她的人生之路延伸得更长吧。  这时,护士过来带她去检查去了,交谈匆匆结束了,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出病房大楼,在医院门口呆愣好久。  后来的一段时间,我去其他医院采访,没有见到小豁牙。  一天,忽然从《天中晚报》上看到记者采访她的图片,才知道她的病严重了,在即将走完短暂人生路的时候,她很想见爸爸一面。在当地媒体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她的爸爸从监狱来到医院看她,他跪下来,搂着女儿痛哭流涕。他欠女儿的太多太多了,用一生的时光也弥补不了,此刻,他后悔了,但已经晚了,即便流出一潭泪水,也不能逆转女儿的病情……  在媒体的呼吁下,不少好心人给这个苦命的孩子捐款,让幼小的生命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尽可能留存得长一些。  需要捐款需要救助的透析病人还有很多,捐款仅仅是一时之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想,针对血液透析病人逐年增多的实际情况,政府应该设立重特大疾病专项救助基金,对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患者等给予专项救助,这才是血液透析患者的根本出路。    
  看过这个报道
  7    韩某,男,44岁。  疾病是魔鬼,折磨人;尿毒症是魔王,折磨人又改变人。  血液透析仿佛洪水,开了口子再也收不住,生命不终结就要以雄厚的资金作后盾,一直透析下去,用患者调侃的话说,生命不息,透析不止;活到老,透析到老。  折磨人改变人的过程是漫长而深刻的,不管什么性格的人,只要透析一段时间,性格都会大大改变,改变得让别人和自己都不认识。  韩是个非常明显的例子。他身材高大,快人快语,性格直爽,脾气暴躁,很有点梁山好汉李逵的味道。一天他感觉不舒服,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医生诊断的结果是慢性肾衰。他当场气得怒目横眉,吃得香睡得香,活蹦乱跳,怎么会是肾衰?他将医生的桌子拍得啪啪响,震得满屋子人心惊肉跳,大声吼叫:“你算什么医生?是不是江湖游医穿上白大褂坐在这里骗钱?哼,庸医!”发泄完,拂袖而去。  隔了一段,他又来了,再次诊断,还是慢性肾衰。他将信将疑地在肾病专科住了下来,进行保守治疗。有一次他叫医生,因为医生在其他病房忙碌,没有及时过来,他怒不可遏,大发雷霆,追到医生办公室把医生的桌子给砸了,桌面上玻璃板四分五裂,又将医生狠狠训斥一顿。值班的医生是肾病专科资格最老的医生,成立肾病专科的时候就来了,他理解病人的心理,没有硬碰硬,一再向韩解释,才算将韩的火气熄灭。在医院治疗几天,韩仍然不完全相信医院的诊断结果,出院回家了。  他的家在遂平农村,几天后,亲戚说周口医院医术高明,建议他去那里检查。他去了周口,到那里医生就让他住院了,病情已经发展到需要透析的地步了。这时,韩不得不接受现实。  血液透析需要很多钱,他家在农村,收入低,农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低,透析过程中使用的耗材,如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滤过器等不在报销范围之内,家属往返周口又需要花不少路费,透析了一段时间,韩家难以继续支撑下去,只得重新回到驻马店治疗。  护士对他存有戒心,小心翼翼地为他服务,不敢过多给他说话,不关病情的题外话不多问。慢慢地,护士发现他变了,似乎换了另外一个人,时常坐在病床上发呆,面无表情,盯着一个地方看很久,不说一句话,别人聊得热热闹闹,他听不进去,不插言,天大的事也漠不关心。护士来给他输液,让他伸胳膊,便伸胳膊,让捋袖子,便捋袖子,仿佛是受控制的木偶,怎么指挥怎么听从,毫无主张  
  我写的报道第一次发,你怎么看过呢  
    一段时间以后,杜护士长见他变得和气了,才敢和他拉家常,“你好像变了?”  “嗯。”  “你和以前性格大不一样了。”  “嗯。”  “别灰心,配合治疗。”  “嗯。”  “要树立信心。”  “嗯。”  “等你出院了,我们还得到你家做客呢,尝尝你种的大西瓜。”  “嗯。”  无论护士长怎么鼓励,启发,他只是从鼻孔里嗯,没有多余的话。又一天,护士长问他,为什么前后变化这么大。他望着天花板想了很久,长叹一口气说,唉,不变不中啊。没有了下文,接着又是长时间的呆愣。  韩清楚自己的病情,也清楚最后的结果,他是有责任心的人,是病也是全家的重担改变了他的性格,上有老娘,中有妻子,下有儿女,他是家中的棒劳力,凭着自己的勤劳和吃苦精神,家里的经济状况还可以,如今躺下了,全家人陷入了困顿,又要为他支付昂贵的透析费用,难以承受。他怎么也想不通,那么强壮的人说躺下就躺下了,无论如何心理上难以接受,转不过这个弯。即将走向生命终点的韩,并不惧怕死亡,最怕的是他死后一家老小怎么生活?娘老了,孩子还小,靠妻子一个瘦弱的女人,怎么能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他自责没有尽到责任,翻来覆去揣摩即将到来的可怕后果。眼下妻子没来伺候他,去打工挣钱供他透析,出去一段时间回来看看,再出去,不放心,人瘦了一圈。  没多久,家里的钱花光了,韩住不起医院回家了,到了透析时间常常往后拖。不按时透析,会引起很多并发症,为治疗带来更大困难,也加快了死亡过程。血液透析患者和其他病不一样,只要能规律透析,加强营养,使用升血药物,病人可以生活下去。很多人因为没钱透析,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太残酷了。  接触血液透析病人多了,我对他们表示深深同情,我还想代表他们质问,政府眼睁睁地望着他们一个个悲惨离去,迟迟没有出台相应措施,是不是缺乏人道?那些贪官污吏吃一顿饭就是几千几万,够尿毒症患者透析多次,能把他们的生命延长至少几个月甚至更长。进一步说,贪官污吏动不动就贪污几千万几个亿,如果把这些钱用于救助尿毒症患者,能够延续多少人的生命?造福于多少家庭?让多少家庭避免灾难的沉重打击?  
  8    潘某,男,45岁。  潘无职业,妻下岗多年。潘也是性格外向的人,爱说爱笑,脾气直爽,热心助人,长得相当帅气,方脸盘,大眼睛,双眼皮,浓眉毛,很有男子汉的味道。他也没有摆脱杜护士长所说的现象,透析病人大都踏实漂亮。  先前潘做过多种生意,能吃苦,能受累,天南地北地跑,一年到头很少在家。妻子在娘家排行老二,也是爱说爱笑,性格爽朗,心肠好,对人热心,爱帮助人,不论谁家有事,只要言语一声,她总是当成自己的事,跑前跑后,别人都尊称她二姐,几乎成了官称,家属院里很多比她大几岁的人也叫她二姐。他们两口子在家属院里威望很高,走到哪里哪里就笑声一片。其实,他们两个是再婚,但感情特别好,比很多元配夫妻感情都好,从没有红过脸吵过嘴,邻居们劝解生气的夫妻,多以他们俩为榜样。  潘待人诚恳,守信誉讲诚意,客户都乐意跟他做生意。经过几年打拼,他挣了不少钱。他没有坏心眼,也把别人想象得很善良,不设防,不管是生意伙伴还是朋友借钱,只要说出来,他都会想尽千方百计满足对方愿望,而且,不管借出去多少,很少让人打借条。因为这个原因,他受了不少骗上了不少当,常常被老谋深算的生意对手算计,几年下来光被骗的钱也有好几十万。别人劝诫他,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要他多长个心眼,他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世上总是好人多,使坏心眼的人少,天天提心吊胆防备人,多累呀。  俗话说,好心有好报,但像潘这样好心肠的人却没有得到好报,上帝有失公允。  2006年,潘去东北做一笔生意,投入一二百万元,将几年来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全部投入进去。生意场上瞬息万变,看准的行情说变就变了,潘赔得血本无归。他气恨交加,没脸回去,就向先前借出去款的几家索要,寻机会东山再起。那几个人借钱时说得天花乱坠,死蛤蟆也能说出尿来,等到还钱时,却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搪塞。潘彻底清醒了,但为时已晚,无计可施,借酒浇愁。他本来有糖尿病,经过这次沉重的打击,心情苦闷,加上酗酒,糖尿病越来越厉害。快过年了,他呆在东北迟迟不回去,没脸见家里人,直到年二十八才匆匆赶回。他的变化非常明显,脸色蜡黄,浑身无力,寡言少语,闷闷不乐,二姐一眼就看出来他有心事,三番五次询问,他就是不说。过了年,二姐带他去医院检查,糖尿病已经发展成尿毒症了,只能透析。  透析没有钱,二姐想把欠款要回来,对方总是这样那样推脱,二姐想不通,他们对别人那么好,别人怎么会这样狠心呢?没有钱透析,命都保不住了,对方还不愿意还钱,如果要是向他们借钱,必定比登天还难!  患者透析几次以后,容易造成贫血,需要输血。潘是Rh阴性血,属于稀有血型,临床极为少见,别人输一袋血要400多元,他输一袋血需要二千多元,这就意味着要比别人花费更多的钱,遇到的困难比别人更大。没有钱透析没有钱输血,谁都清楚会是怎样的结局。二姐也想过通过诉讼要回欠款,但那是遥遥无期的等待,只怕丈夫连开庭也等不到,更别说判决结果,强制执行了。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拖,推诿扯皮,踢皮球,正常人也被耗得筋疲力尽,对于透析病人来说,想想都觉得可怕。  
  二姐开始借钱为丈夫透析。  潘像韩一样,完全变了,他承受的不光是身体上的痛苦,心理上的打击更为致命。他常常坐在床上发愣,目光呆滞,表情麻木,怎么也想不通他对别人那么热心,别人为什么会对他那么冰冷,缺乏人性!  天暖和了,他要去郑州打工。经销种子多年,他对这个行业较为熟悉,想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去郑州一家种子公司当业务经理。那家种子公司的老板见老朋友可怜,勉强同意了,只当是救济老朋友。但是,因为没有保质保量透析,他的身体十分衰弱,上不去楼,走路双腿打颤,走十几步就喘得出不来气,怎么去异乡打工?二姐不同意,也放心不下。  读者可以想一想,要是有一点办法,谁会拖着近乎走到生命尽头的身躯去打工?让人寒心!  勉强熬到了另一年。下大雪了,天寒地冻,年三十那天,举国同庆,普天同贺,家家团圆,户户欢歌,二姐和潘却在这一天顶风冒雪离开家,去汝南要账!  这时候的潘已经不能走路了,双手颤抖,两眼无光,说话无力,连睁眼的力气也没有了,他让儿子背着,在万家团圆的时候顶着凄厉的寒风披着皑皑白雪拖着病入膏肓的躯体去三十多公里外要账,说起来让人伤心让人流泪让人不寒而栗。欠账的那家实在没有人情味——恕我直说——简直狠如蛇蝎,狼心狗肺,这么冷的天这么大的雪这么重的病人上门去要账,却没有要回一分钱,他们只得空手而归。看到昔日的朋友竟然如此绝情,潘伤心欲绝,年三十那天没有吃一口东西……  没多久,年的欢喜气氛还没有散尽,潘在悲痛中走完了短暂的人生之路。  
  二姐开始借钱为丈夫透析。  潘像韩一样,完全变了,他承受的不光是身体上的痛苦,心理上的打击更为致命。他常常坐在床上发愣,目光呆滞,表情麻木,怎么也想不通他对别人那么热心,别人为什么会对他那么冰冷,缺乏人性!  天暖和了,他要去郑州打工。经销种子多年,他对这个行业较为熟悉,想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去郑州一家种子公司当业务经理。那家种子公司的老板见老朋友可怜,勉强同意了,只当是救济老朋友。但是,因为没有保质保量透析,他的身体十分衰弱,上不去楼,走路双腿打颤,走十几步就喘得出不来气,怎么去异乡打工?二姐不同意,也放心不下。  读者可以想一想,要是有一点办法,谁会拖着近乎走到生命尽头的身躯去打工?让人寒心!  勉强熬到了另一年。下大雪了,天寒地冻,年三十那天,举国同庆,普天同贺,家家团圆,户户欢歌,二姐和潘却在这一天顶风冒雪离开家,去汝南要账!  这时候的潘已经不能走路了,双手颤抖,两眼无光,说话无力,连睁眼的力气也没有了,他让儿子背着,在万家团圆的时候顶着凄厉的寒风披着皑皑白雪拖着病入膏肓的躯体去三十多公里外要账,说起来让人伤心让人流泪让人不寒而栗。欠账的那家实在没有人情味——恕我直说——简直狠如蛇蝎,狼心狗肺,这么冷的天这么大的雪这么重的病人上门去要账,却没有要回一分钱,他们只得空手而归。看到昔日的朋友竟然如此绝情,潘伤心欲绝,年三十那天没有吃一口东西……  没多久,年的欢喜气氛还没有散尽,潘在悲痛中走完了短暂的人生之路。  
  9    邱某,女,27岁。  邱还是姑娘的时候就查出有肾炎,医生警告说,在病没有好之前最好不要结婚,要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和感冒。邱和家人觉得肾炎没有什么危险,不挡吃不挡喝,家里穷,没有多余的钱治病,没当回事。到了结婚年龄,邱像其他女孩一样披上了洁白的婚纱。  婚后没多久,她的病情严重起来。农村人娶个媳妇不容易,丈夫和婆家人多次陪邱去县城、市里医院看病,花了不少钱,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天严重起来,最后发展成尿毒症。  丈夫一家人带邱来医院透析,刚开始,他们以为花了钱能治好病,慢慢地才弄明白,透析是个无底洞,一年需要好几万,全家人辛辛苦苦劳动一年也挣不了这么多钱,花了一万多块钱后,婆家人再承担不起高昂的血液透析费用,不管她了。丈夫觉得自己很亏,质问邱,为什么婚前向他隐瞒病情,结了婚就陪同她看病,到处奔波,没有过过一天舒心日子。邱默默无语,是呀,婆家人是好人,给她看病花去不少钱,本来不宽裕的日子更紧巴了,对不住丈夫,对不住婆家人。丈夫看不到光明,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在一天深夜,将她抛弃在医院里,悄悄地离开了,从此再没有露过面。  善良的邱没有埋怨丈夫的狠心,反觉得自己给他增加不少负担,对不住他和婆家人。  娘家人不得不来伺候她。娘家人也很穷,有钱了让她透析一次,没有钱只好忍着。  晚上,邱躺在床上出不来气,只好整夜整夜地坐在床头,唉声叹气,打发慢慢长夜。  深夜,潘的妻子二姐愁得睡不着,出来散心,在走廊里看见彻夜难眠的邱,坐下来说:“你几天没有透析了?”  “四天了。”邱有气无力地说。  同病相怜,二姐问:“难受吧?”  “嗯。”  “来,转过身,我给你捶捶。”二姐扳着她的肩膀,让她转过来。  邱不好意思地说:“二姐,你真是好心人。”  二姐叹口气说:“唉,咱们都是苦命人,看着你们难受的样子,我心里也难受。”说完,双手在邱的后背轻轻地捶,“好受点吗?”  邱回答说:“唉,好受点。二姐,你是个好心人。”  “别说了。”二姐经常给丈夫捶脊背,知道他们几天不透析浑身难受,出不来气。她一面捶一面有一句没一句地和邱闲聊。  “二姐,再过一个多月就要割麦了……”邱眼前呈现出丰收在望的迷人景象,麦田里一片金黄,麦浪滚滚,一家人忙碌而愉快,人人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但是,邱就要告别美好的生活了,悲酸不觉涌上心头。  
  “嗯。”  “去年割麦的时候,他忙活地里,我忙活家里,高高兴兴把麦子往家里拉……”  “嗯。”  “二姐,我家今年种了七亩半麦……”  “嗯。”  “二姐,我娘家种了十一亩……”  “二姐,我小时候割麦还用镰刀,我割不动,就跟在娘后头捆扎,娘夸我捆得结实呢……”  “二姐,现在割麦都用收割机了……”  “二姐,收割机收了麦,拉回来晒,院里院外到处晒的都是麦,金黄金黄的……”  “二……姐,今年,我……我再也看不见割麦了……”邱哽咽起来,声音颤抖,不觉淌下两行热泪。  “能,能看见。”  “二姐,我……我……活……不到……那……那一天了……”邱再也控制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不久,年轻的生命就要从世界上中消失,生命的花朵就要凋零,多么可怜哪,二姐再也压抑不住悲戚,眼泪泉水般涌出来,联想到丈夫也不久于人世,两个人搂在一起痛哭流涕。  深夜,病房里阒寂无声,哭声凄楚。  二姐劝慰说:“好妹子,不要胡思乱想,你会活到那一天的。”  “二姐,我知道我的病……”  “好妹子,尽说傻话,割麦还有一个多月,怎么能活不到呢?”其实,二姐心里很清楚,尿毒症患者随时都可能死去,肾病科每月都有几个人离世。  “二姐,我知道你在哄我,我的病我比谁都清楚……”  “傻妹子,别瞎胡想了,到割麦的时候,我到你家住两天,给你帮忙。”  “二姐,我……我……清楚,我全身器官都衰竭了,神仙也救不了……”  二姐知道哄骗不下去了,默默无语,黯然神伤。  半个月后,邱走了,她是那样的热爱生活,那样的热爱家乡,却没有熬到麦收季节的到来。  采访时二姐说到这里,我流泪了,怕二姐看见难为情,点上一支烟,转移注意力。写稿子时,中断几次,捧着脸痛哭流涕,去卫生间洗几回脸,才断断续续地写完这一段。  生活多么美好,他们多么渴望生命啊……  
  我是一名血透护士,我每天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病人,我深深知道这个可恶的疾病带给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痛楚,以及给他们和他们整个家庭的造成的沉重的经济负担,对他们来说,钱,能买命;钱,能让生命延续。可无休止的透析,昂贵的医疗费用,对那些报销比例很少的农民来说,实在不堪重负!想要好好地生存,对他们来说,太难太难了呀!
  上天何其残忍,为什么要让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因为一场疾病而变得异常艰难?
  为我们生存的时代悲哀,我家也有该病人。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坚持自己坚持。指望谁呢?政府吗?好像人家也在和我们做同样的事情吧!只有盼望一个新时代的早日来临!人民永远是不可能万岁的。万岁的只有某个人或则某一些人而已。
  整日忙,没了个人时间,看完帖子,不清楚能做点什么?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全班遭针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