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静脉血栓怎么检查项检查

& 其他类型的静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其他类型的静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本文涉及到的疾病:
血液学检查,血栓形成的实验室诊断并无统一的认识,目前似缺乏实验室特异性诊断指标,而且血栓形成过程中实验室发现的结果值变异较大,兼之检测的方法不够敏感,特别是有关血栓形成的早期,如何准确判断血栓前期或高凝状态仍有很多困难。以下一些血液检查,可以确诊或预示血栓形成。1.内皮素-1检测 内皮素-1(ET-1)是惟一由血管内皮合成和分泌的内皮素,ET-1有强烈的缩血管生物活性和刺激内皮细胞释放t-PA的功能。在人群分布中,老年人ET-1的血浆水平较人群为高可能是老年人易患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2.凝血酶调节蛋白增高:凝血酶调节蛋白或称血栓调节素(thrombomodulin,TM)是一种作为凝血酶之受体,存在于内皮细胞表面的单链抗凝糖蛋白。TM与凝血酶在内皮细胞表面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特异性地使蛋白C转变为活化蛋白C(APC)。TM是反映内皮细胞受损的敏感的特异分子标志物之一。血浆或内皮细胞表面TM增高,表明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3.血小板检查 包括血小板黏附、聚集性增高;血浆中血小板释放物含量增高,特别是α颗粒中特异蛋白质β血栓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增高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增高,血浆中α血小板致密颗粒的释放物5-羟色胺含量增高而血小板内浓度下降;血浆TXA2的代谢产物TXB2增高和(或)前列环素化时产物(6-酮-PGF1α)减低;都反应血小板被激活。4.凝血因子活化增高 人体凝血因子促凝活性(F:A)及抗原性(F:Ag)的水平一般在100%。在血栓性疾病中,F:A及F:Ag可明显增高。凝血酶原片段1+2(F1+2)和片段2(F2)水平升高,F1+2是反映凝血酶的活性,F1和F2是反映内生凝血酶的活性。凝血时间和APTT缩短。5.血浆抗凝血因子减少 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HC-Ⅱ、APC敏感率及cl-抑制剂测定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对遗传性、家族性血栓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6.纤溶活性减退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测定可反应纤溶活性。FDP中D-二聚体增多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标志。纤维蛋白肽A含量增高提示已有凝血酶形成,是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早期标志。血清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表示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含量增高,提示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增多。此外尚有纤溶酶原活性测定、t-PA及PAI测定等也可作为纤溶观察指标。7.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通常应用血细胞比容(HCT)、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红细胞触变性和黏弹性等指标来反映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血栓栓塞性疾病中,全血或血浆黏度增高,红细胞触变性、黏弹性往往降低。8.血管造影术 是诊断血栓栓塞病较为准确可靠的方法之一。可了解血栓的部位、大小、形状,闭塞程度和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否,另外下肢逆行性静脉造影还可以诊断静脉瓣损伤程度及血液倒流情况。对本病的治疗措施和预后判断有较大的价值。但血管造影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方法,缺点:①造影剂可引起过敏反应,轻度荨麻疹、瘙痒、呃逆、支气管痉挛,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②少数引起深、浅静脉炎、注射造影剂外渗,可引起局部血肿及造影后静脉血栓形成。③对下肢膝关节以下腓肠肌静脉血栓常有假阳性结果。9.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 这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利用纤维蛋白原能渗入血栓及借其所标的放射性核素,在体表扫描计数。局部测定值持续升高24h以上者,提示该处有血栓形成。本试验操作简便,灵敏度及正确性高,常用来作筛选检查。其缺点是常因肢体炎症、外科切开、溃疡、骨折、蜂窝织炎等,可出现假阳性,对急性小腿、下肢远端及奈静脉血栓形成有诊断价值,但对股、骼股、骼总及下腔静脉的血栓形成诊断灵敏度较小。10.电阻抗体积描记法 检查原理是利用血液具有导电能力,及当血流量变化时能导致电阻(阻抗)的变化而影响电压,根据电压测定的结果来间接了解血容量的改变。其方法为大腿中部用压脉带加压后,使小腿深部静脉血容量增大、大腿减压时正常人小腿的血液迅速回流;如果有血栓形成,则小腿的血液回流缓慢或由侧支循环回流,结果在阻抗体积描记图上出现异常曲线。这是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对奈、股、骼静脉血栓形成有诊断价值,但对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较差。缺点是:①对近端静脉闭塞伴有大量侧支静脉形成者本法的检测结果可呈假阴性。②在严重动脉血流减少使静脉充盈不佳时,可呈假阳性。③不能区别血栓性及非血栓形成性阻塞。11.Doppler超声检查法 超声Doppler流量计是利用Doppler效应观察血流速度对频差的改变。当静脉血流通畅时,肢体加压可以增加血液流速,超声波信号增强;如果血管闭塞,则信号减弱或消失,可以判断血管有否血栓形成。此法简便、易行、对奈静脉、股静脉和骼静脉的血栓形成有诊断价值。特别是血管完全闭塞者诊断率甚高,已有侧支循环或表浅静脉血栓形成者,可能出现假阴性。12Duplex Scanning双显性扫描检查 这是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是目前一种快速、精确的证实动脉、静脉闭塞的有价值的方法,本法能精确地识辨动静脉血栓的解剖部位,还能测定静脉反流血量(m1/s),资料证明当静脉通流量低于10ml/s时,则不发生皮肤变化和溃疡形成。对血管造影剂有过敏而不能进行血管造影者,尤为适用。13.CT和MRI 可以确定脑病变部位并能区别于其他脑肿瘤,脑出血等疾病,但不能对肢体动静脉血栓清晰显像、正确诊断。
Tag标签 :其他类型的静脉栓塞和血栓形成
其他类型的静脉栓塞和血栓形成对症医生
暂无对症该疾病的医生
其他类型的静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相关文章
青岛市医院预约诊疗服务平台
2013年2月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下肢静脉曲张的检查_检查_诊断_鉴别_做那些检查_检查项目_如何诊断_血液科_百姓健康网
下肢静脉曲张检查
下肢静脉曲张检查
一、检查血、尿常规和抗O、血沉与黏蛋白检查均正常.
浅静脉功能试验、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和深静脉功能试验等以明确病变类型,进行正确的治疗.血管B超检查.
二、鉴别需与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相鉴别.[]
暂无相关文章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主治医师&讲师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助教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动脉、静脉和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探讨
作者:赖志刚 刘彦慧 张丽华
【关键词】& 血球计数仪
  【摘要】 目的& 比较动脉、静脉和末梢血血常规的检测结果,并探讨静脉采血后放置不同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血常规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40名,每人采取动脉、静脉和末梢血各1份,采用Back-man-Counter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血常规,然后将标本分别于室温放置5min、20min、30min、1h、12h和24h后重新测定,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 结果& 动脉和静脉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与末梢血结果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静脉采血后放置不同时间检测结果比较显示RBC和Hb不受实验时间影响,但WBC和PLT检测结果10min前后具有明显不同。 结论& 动脉和静脉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较末梢血能准确反映机体实际情况,静脉采血后30min~12h之间血常规结果比较稳定。&&&&   【关键词】& 动脉血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血球计数仪&&&&&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检验设备日新月异,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县级或以上医疗单位已基本普及全自动或半自动血球计数仪,逐步替代过去传统的手工操作。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操作的标准化问题。不同厂家的设备为了使结果准确可靠都规定了一套完整的操作和保养程序,其中对标本都有明确要求,大多数血球计数仪要求采用静脉血,末梢血需要放置3~5min后测定等。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遇到采集动脉血或者标本采集后放置较长时间后测定,这些对检测结果有无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以便规范化。
  1 材料&&&&   1.1 检测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院40例门诊健康体检志愿者,其中男26例,年龄22~40岁,女14例,年龄范围21~40岁。
&&&  1.2 计数仪 Backman Counter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
  1.3 稀释液 Backman公司专用稀释液。
&&& 1.4 抗凝管 专门真空血常规(EDTA-K2抗凝)采血管,购置于广州阳普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采血 采用真空采血法采血,每10人一批,静脉血取自肘静脉(4ml),分装于两支专用血常规抗凝管,及时颠倒混匀,但动作轻柔,以免溶血;动脉血采自前臂桡动脉(4ml),处理方式同静脉血:末梢血采自左手食指或无名指内侧面,混匀备用。
&&&  2.2 计数 专人操作,严格按照血球计数仪操作程序进行,测定前同一质控物校正仪器。为了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整个实验由2人完成,分别负责采血和仪器计数操作。
&&&  2.3 统计学方法 检测数据均以ˉx±s表示,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分析。
  3 结果&&&&   3.1 3种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 动脉血、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主要项目检测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动脉血和静脉血各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性,末梢血检测中,WBC、RBC和Hb检测的平均值均高于动脉血和静脉血检测值:PLT平均值低于动脉血和静脉血平均值。
  表1 动脉血、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主要项目检测结果比较 (略)&&&&   3.2 静脉采血后放置不同时间血常规检测结果 由表2可见,不同时间段测得的RBC和Hb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10min前测得值高于30min后测得值:PLT则相反,10min前测得值低于30min后测得值。而且,10min前3个时间段的WBC和PLT测定值浮动较大,30min后各时间段测得结果差异却无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2。&&&&   表2 静脉采血后放置不同时间血常规主要项目检测结果比较 (略)&&&&   4 讨论&&&&   4.1 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 全自动血细胞设计上要求采用静脉血,但患者更易接受采末梢血,在加上多年工作习惯而常常采集末梢血 [1] 。末梢血由于血管管径狭窄,循环不如静脉畅通,且局部温度偏低,血液成分部分沉积 [2] ,从而使细胞计数比静脉血高。本文检测结果分析表明,末梢血中WBC、RBC和Hb检测结果高于静脉血,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末梢采血时常常由于针刺深度不够,为了取到足够标本而挤压,致使PLT受挤压刺激而损耗或聚集,使检测结果降低,表1显示,末梢血PLT检测结果比静脉血低约36×10 9 /L。但如反复过度挤压,将加速PLT聚集,同时较多组织液就会被挤出,从而稀释血标本,不仅使PLT检测结果降低,WBC、RBC和Hb均会有所减低。因此,采用末梢血做血常规难以进行质量控制。所以,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做血常规检测时选用静脉血最佳。&&&   4.2 静脉血和动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这些情况:(1)儿科患者静脉血管不易触摸而采集动脉血 [3] ,由于婴幼儿头皮动脉较表浅可见,易触及其搏动,穿刺成功率高,且因血压比静脉高,易回血,可取到足量血标本。(2)肥胖者静脉位置较深,难以定位,而动脉则易触及搏动,便于穿刺。(3)病危患者,静脉血管不明显,可根据手感动脉搏动穿刺采血。为了探讨血细胞计数仪用动脉血检测血常规的可行性,笔者对40例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动脉血与静脉血血常规主要项目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而且,笔者认为由于动脉血循环特点,理论上更能客观反映机体实际情况,因此,在静脉血不易采取时可选动脉穿刺采血做血常规检查。
  4.3 静脉血采血后放置不同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去病房采血或护士采血后送往检验科等原因使血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过长,相反,有时为了应付急诊则放置时间过短,这些均有可能影响检测结果。从表2可知,Hb几乎不受检测时间的影响;WBC、RBC和PLT在0min、5min、10min3个时间段检测结果浮动较大,30min、1h、12h检测结果比较稳定,与30min、1h、12h检测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这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4] ,但在24h时,WBC和RBC检测结果增高,而PLT检测值即明显降低。可能原因是离体新鲜静脉注入抗凝管后,由于外环境及温度等条件变化,随着条件延长,PLT受到刺激会发生形态改变,丝状伪足伸出,相互粘连聚集,形成可逆聚体,其体积可能达到与淋巴细胞样大小,从而使细胞计数增高,PLT计数减低。理论上若体外放置时间过长(如超过24h),PLT又逐渐解聚,PLT又将回升,而白细胞数量则下降 [4] 。综上所述,静脉采血后最好放置30min后检测,体检标本或病房采集的标本放置时间不要超过24h。&&&&   参考文献&&&&   1 苏屿.血常规检测选用静脉血最佳.海南医学,):15-16.
&&&  2 陈俊,朱红青,陈如昌,等.末梢血和静脉血Coulter-JT血细胞计数仪检测结果分析.临床检验杂志,):24.
&&&  3 徐惠泉,张秀峰.婴幼儿采集动脉血做血常规检查的可行性分析.现代医药卫生杂志,):667.
&& & 4 俞胜琴.血液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699.&&&&
  作者单位:523100广东东莞中山大学东华医院检验科&
&&& (编辑一 坤)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病情分析:
通过你的描述可以知道你患有高血压,高血脂
指导意见:
戒烟是必要,低盐低脂饮食,加强体育锻炼,过段时间复查血脂,并监测血压变化医生询问: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是否弄错了
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静脉血检查项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