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根治临床评价

【摘要】: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病情迁延难愈,易于复发,有一定的癌变倾向,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已逐渐成为消化内科常见的疑难病。且该病病因尚不明确,临床治疗仍以控制炎症、改善症状为主,疗效并不十分满意。中医药因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等优势逐渐受到社会的认可,体现了祖国医学在治疗UC上的优势和特色,展现了良好的临床前景。本研究主要分为数据挖掘研究和临床观察研究两个部分:一、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张声生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研究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张声生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及辨治思路,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对张声生教授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门诊病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符合条件的70例(275诊次)的病案资料利用"一体化临床病案分析系统"进行储存、分析、处理,以探讨张声生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组方思路。结果:1、一般资料:7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共37例,女性共33例;年龄在23-79岁之间,平均年龄39.3岁。2、症状分析:排在前10位的症状频次频率依次为:大便黏液脓血,腹痛,便次增多,乏力,大便稀,睡眠欠佳,口干,形寒肢冷,性急,里急后重;3、中医证候分析:统计分析70例UC患者首次就诊时的中医证候,按频次排序依次为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蕴证、寒热错杂证、脾肾阳虚证及阴血亏虚证。4、用药频次分析:张声生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最常用的分别为炒白术、三七、地榆炭、白扁豆、炙黄芪、木香、儿茶、白芍、黄连、山药、延胡索、血余炭、炮姜、焦神曲、仙鹤草、薏苡仁、肉豆蔻、当归、生黄芪、墨睹旱莲等。药性功效方面,以补气补血等补虚药最为多见,其次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疲止血等亦为常用,同时兼顾理气、消食、清热、收敛等;用药多偏甘、温,搭配苦、微寒,寒热并用;归经方面多从脾、胃、肝入手,兼顾肺、肾,同时本病病位在大肠,亦有所兼顾。5、关联性分析:药物与药物:地榆炭和炒白术,白扁豆和炒白术,儿茶和三七,山药和炒白术等呈强关联性,为张声生教授常用药对,并以炙黄芪、炒白术、三七、木香、儿茶、地榆炭、白芍、黄连、白扁豆、山药等为基础的药物组方。症状与药物:当患者出现性急、腹痛症状,常以延胡索;口干、脉细常以白芍、三七等。用药与疗效:应用炮姜、血余炭、黄连后便次增多可得到减轻;仙鹤草、延胡索、血余炭、三七后腹痛症状可得到减轻等。症状变化与用药变化:出现大便脓血的症状或大便脓血较前加重,则加用血余炭;当睡眠欠佳,乏力等减轻或好转则加用黄连等。6、主症疗效统计:通过统计诊次间主症疗效的症状积分变化,发现对于包括大便次数增多、大便脓血、腹痛等常见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1、溃疡性结肠炎以大便黏液脓血、腹痛、便次增多、乏力、大便稀等为主要症状,根据其临床表现一般可归属于"休息痢"等病范畴,中医证型分布上以大肠湿热证最为多见,其次为肝郁脾虚证及脾虚湿蕴证。2、通过常用药物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张声生教授治疗UC多从"虚"、"疲"、"湿"、"热"、"毒"入手,注重"调和气血",临证多以补气补血药为基础,配合活血、化瘀、止血等理血药,同时不忘兼顾清热、燥湿、解毒;药物归经方面入脾、胃、肝,兼顾肺、肾,组方简而准,少而精;临证以炙黄芪、炒白术、三七、木香、儿茶、地榆炭、白芍、黄连、白扁豆、山药等药物应用最多,逐渐形成了以此为中心的基础方,并且对于本病具有良好的疗效。二、清热化湿凉血化瘀法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研究目的:观察清热化湿凉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30例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及中医辨证为大肠湿热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5例予清热化湿凉血化疲法中药汤剂联合美沙拉嗪口服;对照组15例单纯口服美沙拉嗪。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通过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安全性指标等方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本研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参与例数比为1:1.07;在年龄分布上,以30-60岁较多,尤其以30-39年龄段内患者为多,平均年龄为42.34岁。2、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情况,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分别比较两组的临床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未发现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的临床缓解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3.3%、93.3%,对照组的临床缓解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1.4%、71.4%。4、在两组中医症状疗效的比较中,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分别比较两组证候的缓解率、显愈率及有效率,在显愈率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缓解率及有效率上未发现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主要症状改善情况上,试验组在腹泻的消失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试验组对于腹泻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脓血便与腹痛的消失率比较中,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清热化湿凉血化瘀法对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显著而安全,对于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美沙拉嗪。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7


目的:利用文献报道的临床试验中获得的数据来评价Al icaforsen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近期的临床试验表明这种生物制剂可能通过强大的抗炎作用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法:本研究利用电子医疗数据系统检索与Alicaforsen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的临床试验。利用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服务系统进行数据检索。结果:数据分析显示随机效应模型具有显著异质性(I2=46.11%;p=0.098;Chi2=9.29)。与对照组相比,接受Alicaforsen治疗的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具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WMD:4.066;95%CI:1.667-9.919;p=0.002).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Alicaforsen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制剂显示出明显的效果和良好前景。 

目的:了解2002~2012年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思路和依据。并对其中临床研究类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分析,以期了解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经发表的临床研究文献的质量、以及中医药治疗UC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为中医、中西医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方法:1.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从文献的年份分布、期刊分布、地区分布等几方面进行统计,初步研究与分析本领域的科研现状。2.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文献,选择文献类型属于临床研究的211篇文章进行进一步的文献计量分析,了解临床研究的一般情况、诊断标准、纳入和排除标准、治疗方法,对于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多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引起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发生病变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为0.5~24.5/10万[1]。据相关文献报道[2],我国人群UC患病比例为11.6/10万,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UC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有黏液脓血,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西医学多采用水杨酸制剂、免疫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虽短期效果较好,但长期效果不理想,极易复发[3]。中医学以整体观思想和辨证论治为特点对UC进行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笔者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综述如下。1病名研究中医无溃疡性结肠炎之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归属于中医学“痢疾”、“泄泻”等范畴。但不同医家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徐景藩[4]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介于“泄泻”、“痢疾”之间,诊断为“下利”较... 

溃疡性结肠炎又被称作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对其致病原因尚无明确的定论,其发病的部位主要在大肠黏膜,主要表现是炎症及相关的病变[1]。主要的病症表现是腹痛腹泻、便血等,病情一般先急后重,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中医学并没有对该疾病的专有命名,然而对于同类型症状的诊断,可以归为“肠癖”、“痢疾”、“滞下”、“肠风”、“泄泻”等。西医方面,治疗该疾病的药物尚没有特效治疗药物,采取西医治疗的疗程一般较长且非常容易复发。而中医药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效果则效为稳定、同时中医疗法所带来的毒副作用也较小。本文主要围绕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展开分析和研究。旨在为临床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诊治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下是具体的报道内容。1致病原因及治疗机理1.1致病原因分析中医把形成溃疡性结肠炎的因素归为两大类,一是由于患者先天方面的劣势和不足,二是因患者后天在脾胃方面的功能失调,主要是脾胃部分的亏虚或寒温不调... 

(接上页)完善病例观察。溃疡性结肠炎属于非特异性类型的炎性肠病,其是一种慢性结肠炎,并且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病变之后,主要受到影响的部位是结肠黏膜,并出现溃疡,多数情况下会累及直肠、降结肠以及乙状结肠,少数也存在累及整个结肠。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粪便附带粘液和脓血,并且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且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不一,此病多发于30岁左右的患者,在中医学中属于“肠风”、“痢疾”以及“脏毒”等范畴。在对此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实施中医药辩证治疗,并且疗效可靠。本次研究主要对此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做如下报告。1.一般资料以及主要方法1.1一般资料采取回顾分析的方式对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选对象中男64例,女36例;患者的年龄为27~3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07±1.45)岁;病程为1~11年,平均病程为(6.41±1.05)年,所选患者均...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且以慢性炎症和溃疡为主,临床以腹痛、黏液脓血便、腹泻和里急后重等症状为主要表现[1]。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学“大瘕泄”“痢疾”“肠风”“滞下”“泄泻”等范畴。在欧美国家,每1 000人里面就有1~2人得此病,推测我国UC患病率为11.6/10万[2-3]。以前在中国UC是非常少见的,但近20年来发生率和患病率不断增多[4]。目前,相比现代医学而言,中医药在治疗UC中具有复发率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治疗成本低的优势。现将笔者近几年有关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综述如下。1中药内服治疗1.1辨证论治中医治疗疾病的精髓是辨证论治,从近几年来UC临床辨证论治研究来看[5-8],临床分型以胃肠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脾胃虚弱型为主,常用方剂有葛根芩连汤、四神丸...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变主要局限在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可归属中医的“泄泻”、“腹痛”、“肠痹”、“痢疾”范畴。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相当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精神、免疫、感染、饮食等有关,且病程缠绵,迁延难愈,复发率高,与结肠癌关系密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加之诊断技术的进步,发病率及检出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西医学对本病的治疗缺乏特效手段,而中医药以其独特的治疗手段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治疗方法上采取综合治疗,在给药途径上采用内外结合,加之标本兼治的辨证思维,随证加减的灵活用药特点,在临床中收到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良好效果。中医药治疗本病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现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溃疡性结肠炎与七情郁结、饮食不节、痢久失治、外感六淫、湿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根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