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区北京疾控中心心二类麻风风疹二联疫苗多少钱

襄阳市疾病控制中心
欢迎访问襄阳市疾病控制中心!!今天是:
&|&&|&&|&&|&&|&&|&&|&&|&&|&&|&
欢迎访问襄樊市疾病控制中心!!
&|&&|&&|&&|&
当前位置:
& 信息内容
襄阳市疾控中心2011年工作总结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日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四个襄阳”建设,按照2011年疾病控制工作目标责任书及上级各项业务工作要求,中心进一步巩固免疫规划、艾滋病防治等工作成果,全力以赴做好以手足口病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强化基础,加强能力建设,疾病控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2011年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急性传染病防制工作   扎实开展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疾病监测、重点传染病防控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1、健全疫情报告网络,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近几年,我市疫情报告管理逐步提高,认真做好疫情预测预警、继续实行疫情班制度,电话、网络系统24小时监控。今年传染病报告在全省网络直报质量综合评价中居于前列。 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市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按发病日期)29838例,死亡75例。报告发病率为542.48/10万,死亡率为1.36/10万。   28种甲乙类传染病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5种9996例,死亡60例。总报告发病率为181.74/10万,死亡率为1.09/10万,病死率为0.60%。与2010年同期相比,甲乙类传染病总报告发病数下降13.83%,总报告死亡数上升32.86%。   全市共报告丙类传染病6种19842例,死亡15例(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为360.74/10万,报告死亡率为0.27/10万,病死率为0.08%。报告发病数比去年同期上升125.33%。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高。完善卫生应急机制,加强预案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了各类突发疾病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坚持按照“早、小、严、实”的应急处置原则处理各类疫情。积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月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有13起,其中食物中毒事件2起、细菌性痢疾1起、流行性腮腺炎3起、B型流感3起、手足口病1起、水痘3起。南漳县武安镇邓家嘴村民误饮酒精中毒事件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发病17人,死亡4人;其它10起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发病486例,死亡2例,波及9078人,罹患率5.37%。与2010年同期相比,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数增加2起,事件类型增加了食物中毒事件,减少了水污染事件;传染病事件病种减少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乙脑,增加细菌性痢疾、流感和手足口病。   3、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今年手足口病防制成为重点。2011年农历新年过后,我市手足口病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2月14~4月10日期间,全市每周报告病例平均增幅为39.9%,全市累计报告病例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95%以上,重症和死亡病例数占全省的100%。按照省卫生厅要求我市全面启动手足口病Ⅳ级应急响应。   日~12月31日,全市手足口病(按发病日期)发病16555人,重症142人,死亡15人。   (二)艾滋病、性病防制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宣传教育、加强监测监管、提倡人文关怀、实施综合治理。   1、认真开展流调和随访工作。2011年全市共报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132例(其中外地报本地16例),我们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配偶或密切接触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溯源调查,防止进一步传播。   2、抗病毒治疗和机会性感染处理。对181例艾滋病病人开展抗病毒治疗,其中新增抗病毒治疗54人。完成感染者/病人随访1242人次,网报上传治疗和随访表格1242份。对感染者和病人开展治疗前培训和咨询535人次,同时加大住院病人探访和家访力度,开展住院病人探访15次,帮助协调病人联系住院5例。组织开展病人开展病毒裁量、耐药监测等体检工作。其中病人体检和病毒裁量检测127人,耐药监测37人。   3、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共干预娱乐场所580家,其中涉性场所278家,干预涉性人员干预12954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5427 份,发放安全套41698只。与自由G地工作组合作,联合开展干预活动。干预MSM 5158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930份,发放安全套12804支。继续以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门诊为依托开展吸毒人员干预宣传活动,干预覆盖吸毒人员1896人次,发放宣传资料 4591份,安全套 3737支。   4、加大主动监测和哨点监测力度。截止12月底完成艾滋病高危人群监测1526人,占省下达任务数的117.38%,发现阳性10人;完成监管场所筛查2320人,占省下达任务数的100.87%,发现阳性者2人;已完成孕妇筛查15956人,占省下达任务数的354.58%,发现阳性者4人。 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我市开展了暗娼、男男性接触者、吸毒者、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孕产妇和男性长途汽车司乘人员六类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总调查2366人,结果仅在男男性接触人群中发现艾滋病感染者18例,艾滋病感染率达4.50%,警示我市男男性接触人群中艾滋病感染形势严峻。   5、加强全市艾滋病初筛和确证实验室检测工作。共开展艾滋病抗体初筛检测259163人份,市疾控中心确证检测121人份;CD4+T淋巴细胞检测1230人份;梅毒检测3460人份,HCV抗体检测2000人份。   6、大力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宣传促进活动。重点针对男男性接触者、暗娼、 嫖客和青年学生,完成自愿监测2481人,占省下达任务数的190.84%,发现阳性11人。 7、加强性病管理和监测工作。今年我市对性病诊疗机构进行了调查和指导。对2011年上半年报告的“胎传梅毒”进行了复核。对上报性病疫情的医疗机构进行了现场核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其进行了整改。   (三)免疫规划工作   2011年,全市免疫规划工作坚持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为重点,全面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保护全市儿童身心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1、常规免疫工作。月全市常规免疫累计接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116万余人次,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报告接种率在96%以上,HBV报告接种率和报告及时接种率均95%以上。   2、实施消除麻疹行动。今年除对全市范围适龄人群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外,还对麻疹报告发病率大于1/10万的襄城、樊城、南漳县、宜城市四个县市的21个重点乡镇(街道)8月龄-6岁儿童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全市查漏补种摸底应补种人数67311人,实际补种64726人,接种率96.16%,强化免疫摸底应补种人数52541人,实际补种51102人,接种率97.26%,接种年出生人群2610人次。   3、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根据《湖北省AFP监测规范》,对全市AFP报告和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截止12月31日,全市共报告AFP病例39例,全市AFP报告发病率为5.3/10万,各项监测指标符合省厅规定要求。 针对新疆出现的输入性脊灰疫情,我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积极行动,迅速制订了工作预案,及时举办了全市培训班,在全市开展新疆往返人员排查及脊髓灰质炎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同时对城区15家AFP监测哨点医院、各县(市、区)疾控中心、部分哨点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AFP监测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   4、产科信息化建设。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的通知》精神和要求,我市及时启动了产科信息化建设,于4月1日后全部实现产科接种点办理预防接种证制度和相关信息录入制度,全市纳入产科信息化管理的单位186家,建档单位161家,覆盖率86.56%,全市1-12月已录入新生儿62009人,建档儿童信息完整率99.85%,信息完整率99.85%,5日内及时建档率78.21%,及时审核率87.51%。   5、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工作。按照《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试点工作指南》要求,成立了襄阳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加大监测工作力度,截止12月31日,全市共报告AEFI病例246例,其中一般反应235例,异常反应11例,监测工作的各项指标达到了规定要求。   6、重点人群疫苗推广运用及免疫效果监测。一是2011年4月在市区开展了A+C流脑疫苗的接种工作。累计接种A+C流脑疫苗20000余人份。同时积极开展儿童免疫效果监测工作,累计完成监测人数3000多人次。二是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在2009年、2010年对全市儿童进行乙肝疫苗查漏补种的基础上,2011年4月启动了襄城、樊城、枣阳、宜城四个县市的乙肝查漏补种工作,累计应种221289人次,实种217198人次,接种率98.15%。三是风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为了有效控制风疹疫情,降低适龄人群风疹感染率和发病率,组织实施了襄阳市城区2-15岁无风疹患病史及免疫史不详的适龄儿童风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共接种适龄人群近16000人,查漏补种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慢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防制工作 1、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全市9县(市、区)随机监测居民户盐样2616份,合格盐样2522份,碘盐合格率95.75%,碘盐覆盖率98.77%,合格碘盐食用率96.92%。重点监测盐样300份,非碘率3.67%,碘盐覆盖率96.33%。 2、疟疾休止期治疗工作。完成全市疟疾休止期治疗药品分发和休治工作,2011年全市共应休治859例,实休治845例,正规休治845例,休治率和正规休治率分别为98.37%和100%。4月份我们对辖区宜城、谷城、保康、南漳等县(市、区)的疟疾休治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共调查4个乡镇4个村,疟史休治对象10人,均达到省、市CDC疟疾休治实施方案的质量要求。 3、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全市共完成查螺面积410.36 万O,药物灭螺27.17万O。协同省血防办、省血研所、武大公卫学院对襄城区、谷城县和南漳县的血吸虫病疫情监测、资料管理和钉螺孳生地综合治理等项工作内容进行了调查,完成了《襄阳市血防工作的调查报告》。 (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疾病控制工作 1、慢性病、老年人保健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控制项目为内容,配合市卫生局疾控科开展慢性病管理、老年人保健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全市共管理高血压病人437917人(其中市本级77529人)、糖尿病患者75724人(其中市本级20870人),65岁以上老年人管理391570人(其中市本级10447人),重性精神疾病11848(其中市本级1054人)人。同时根据省疾控中心安排,制定我市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方案,完成28位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 2、开展村民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要求,会同襄阳市环保局、枣阳市疾控中心和枣阳市环保局专业人员于2011年5月两次到枣阳市吴店镇对村民健康状况进行了联合调查核实,并对影响村民健康因素进行了分析。 3、完成保康、谷城、宜城、南漳4个县(市)全国基层糖尿病预防控制健康促进项目培训工作,培训基层全科医师计270余人。 (六)消毒与生物控制 积极开展以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各种疫源地现场消毒为重点的消毒工作,全市院内感染疫情得到有效地处置,医疗机构的院感管理水平得到有力提升。 1、加强对市区医疗机构的消毒监测和指导。2011年,全市累计指导监测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520家,共采集样品2860份,合格2488份,合格率为86.99%,比%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卫生手和无菌器械合格率较低,分别为83.50%、79.55%,为院内感染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配合手足口病防制,开展托幼机构消毒监测。2011年上半年我市手足口病疫情肆虐,针对患者对象主要为学龄前儿童的特点,我们认真分析疫情,首先对市区204家托幼机构进了手足口病防制知识培训,并对101家托幼机构进行了消毒监测,为最终取得手足口病防制工作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3、出色完成全国医院感染消毒监测项目。根据《湖北省医院感染―消毒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我们配合省疾控中心专家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圆满完成了2011年的梢点医院监测工作。共采集样本265份,合格226份,样本合格率85.28%;应获得各类参数575个,实际获得参数496个,参数获得率86.26%,其中合格参数400个,参数合格率80.65%。 生物控制方面立足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有害生物防治管理的新途径,不断提升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各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1、大力开展除“四害”工作。一是按时开展城区“四害”密度监测。1-12月份共完成监测样点900点次,按时上报监测参数1340个,上报率及时率100%。二是配合市爱卫办组织开展了城区春季灭鼠灭蟑工作。起草了襄阳市春秋季灭鼠灭蟑技术实施方案,开展技术培训,购进分发灭鼠药品7千公斤,灭蟑药品2000盒,药品供应量比去年增长20%。三是加强督导检查。共督导检查238个单位,对52个单位提出了整改建议,对95个单位进行了除“四害”技术现场指导,督查户次比上年增加17%。四是开展除“四害”知识和“产品进千家”活动。结合第23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我们开展了以灭鼠灭蟑为主要内容的除四害知识和产品进千家活动。接受市民咨询3000余人次,发放宣传彩页5000份,深入860户居民家中进行除“四害”知识宣传和现场杀灭技术指导。此次活动声势大,效果好,楚天都市报、襄阳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均给予了大量报道。五是除“四害”有偿服务工作稳步增长。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坚持技术为本,服务至上的方针,加大宣传力度,丰富服务方式,使有偿服务得到发展,与去年同期相比药品供应量比去年增长20%,新增服务单位12个。 2、国家病媒生物监测项目工作通过中国疾控中心质量考核。我市在2011年度继续被确定为国家病媒生物监测项目市,按照方案要求,我们积极寻求各城区爱卫办的支持与配合,严格按方案组织开展监测。1-12月份共完成870个样点。顺利通过了中国疾控中心组织的监测标本分类和质量鉴定考核。 3、完成了省级文明城市复查相关工作。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完成了省级文明城市复查的相关资料整理和现场准备。共收集整理资料680份,检查整顿备检场所120处。 4、创建灭蚊达标先进城区工作顺利通过省检查验收。5月份按照《襄阳市迎接灭蚊先进城区复查实施方案》要求,重点开展了“淡色库蚊抗性调查”,收集整理编印了灭蚊技术类、组织类、表格类资料,组织供应灭蚊药品2000公斤,深入现场指导500余户次。在9月份省爱卫会组织的考核复查中,我们承担的任务顺利通过考核,并获专家好评。 (七)皮肤病防治工作 1、完成了麻风病体检和监测任务。今年共体检麻风病现症患者6人,密切接触者23人;愈后患者4人及密切接触者10人。对谷城县紫金镇沈垭村麻风病人居住地的居民 264 人进行摸底造册,对疑似病人,进行了鉴定排除。完成了襄阳市麻风病防治中长期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2、加强培训和宣传。起草了《襄阳市麻风病监测实施方案》和麻风病培训计划书,成功举办了襄阳市麻风防治技术培训班,圆满完成了2011年第58届“世界麻风病日”暨24届“中国麻风节”慰问活动。 (八)监测工作。 1、卫生监测和病原微生物监测。月共计完成食品检测478份,水质检测249份,与去年同期相比,食品样品减少了17.3%(578份),水质样品增加了67.1%(149份);餐检下降了39%;公共场所增加了13.2%,消毒效果监测增加了12.9%。病原微生物监测方面,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600例,其中甲型H1N1流感33例,完成360例手足口标本检测。 2、食品安全风险、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为了解我市食品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发现食品隐患,进行风险预警,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猪专项的检测工作,共采集化学污染物样七大项共418份样品,检测41项指标。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好评,被列为2011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先进单位。制定了《 年襄阳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方案》,成立了襄阳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各监测单位加强联系和沟通,确保监测信息及时上报,样本及时采集、送检。2011年,我市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3、放射防护现场检测及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全年共对市区51家放射工作单位开展了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检测与评价,累计检测射线装置144台次检测合格率92.36%,检测放射工作场所3806点次,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射线装置133台次,对其中9家放射防护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放射工作单位,指导其积极整改。今年对3家单位新建医用X线诊断机房开展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均符合国家相关职业卫生标准规定,达到放射卫生防护要求。对全市375名放射工作人员开展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编制发放了年度检测报告及卫生学评价书。所有被监测人员的年受照剂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剂量限值。 4、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根据省要求,市爱卫办制订下发了监测工作计划、成立了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市疾控中心开展摸底调查,撰写了《2011年襄阳市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报告》。市区共有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3处,确定监测点11个,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检测出厂水和末梢水44份,水质合格率43.18%。市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大多数未配备水质消毒处理设施,细菌学指标超标严重。 5、完成登革热和人禽流感监测任务。今年我们主要在市区开展了登革热监测和调查处理、蚊媒密度监测及人员培训等三个方面工作,摸清了市区白蚊伊蚊密度的本底资料。2010年11月~2011年6月本市未发现登革热病例。人禽流感职业暴露监测,完成外环境样检测90例,检测出阳性标本7例,其中H5N1阳性1例。采集职业暴露人群血清200例,无阳性。及时将相关数据,通过网络进行了录入。 (九)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 截止2011年共完成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28170人、特定人群性病(梅毒)检测227人次、学生健康体检1229人。从日起,承担了食药局所辖范围内的从业人员体检办证工作。 (十)狠抓质量体系的运行管理。 以实验室等级评审为重点,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质量关。 1、实验室等级评审。通过近两年的努力,中心上半年顺利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实验室等级评审复核,取得地市级甲等实验室资质。同时我们组织专家认真开展了对各县(市、区)实验室等级评审资质复核、审核上报以及现场评审工作。截止目前,襄阳市辖区疾控机构实验室均通过等级评审,其中5家已取得等级资质,三家已通过现场评审待发证。 2、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资质管理。今年襄阳市妇幼保健院、宜城市中医院等6家医疗卫生单位申报设立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我们协助市卫生局,完成了对其资料的审核。襄阳市妇幼保健院、航空工业襄阳医院等单位接受了省验收组的正式评审。完成了市直和枣阳、襄州等县市区10多家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生物安全实验室申请备案的现场审核工作。截止目前,我市申报和取得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资质的单位近40家,在全省地市级中数量居前。 3、质量管理。新制定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管理程序”、“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程序”、“质量管理手册执行情况检查考核制度”。组织开展了2011年中心质量体系内部审核,质量体系运行得到持续改进。全年共审核发放各类检验检测报告2412余份,发现纠正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错误50多次,保证了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质量。 4、计量认证和能力验证/比对考核。邀请市计量检定所的专业人员对中心各科室使用的15类29种仪器和设备进行了强制性检定。组织开展了2011年全市室间质控考评和能力验证活动,完成省疾控中心开展的仪器能力验证/比对考核工作,均取得良好以上成绩。 (十一)不断创新,健康教育和科研培训全面推进 1、结合“世界卫生日”等主题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及咨询服务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布置健康知识展板和提供健康咨询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13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6000余份。各医疗卫生单位积极配合,媒体大力支持,健康知识理念得到有效传播。 2、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规范的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工作的考核与指导。对城区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健康教育工作绩效情况进行了年度考核。 3、积极创建无烟医疗机构。为进一步推进中心创建无烟医疗机构,设置了各类室内禁止吸烟标识,起草中心烟草控制项目实施方案、培训30名控烟骨干,开展控烟暗访及监督巡查。筹备召开了襄阳市烟草控制项目启动会暨培训班。 4、以项目促工作。积极向省健教所申请2011年度襄城区农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此项目已在建委支持下开展了相关活动。配合湖北省卫生厅开展市区100名市民和100名村民健康素养调查工作。 5、加强科研教学工作和预防医学会工作。妥善安排同济医大实习生、新疆进修人员、各县(市)进修人员的学习生活。成功承办了中西部预防集团第29次年会及襄阳市2011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研讨会暨学术交流活动。 (十二)加强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收支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得到加强。加强内部审计,完成审计项目45个,审计涉及金额2900余万元,提出建议70余条。 (十三)继续做好工会、计生、关工委、老干部管理工作。 (十四)其它重点工作 1、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党风行风建设。市疾控中心党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坚持标准,传承创新,以党建为引领,以行风建设为基础,以制庸问为重点,创先争优、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一年来,我们结合中心实际,先后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以“双献在岗位”,全面提升创先争优工作;以“三好一满意”,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工作;以亮诺、践诺、评诺,落实创先争优工作;以时事教育,培养党员干部优良党性;以三万活动为支撑,密切干群关系;以思想火花为导引,促进团队和谐交流。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行风得到很大改观。 2、开展档案升级达标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的规范管理,中心积极开展档案管理国家二级向“AA”级转换工作,并以申报“AA”级创建工作为契机,不断提高中心档案业务工作质量和整体水平,全力推进档案达标升级工作。规范了档案管理日常工作内容及流程,实现了来文登记和来文传阅处理工作合二为一,此方法的运用在市直各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处于领先水平。12月份以93分的高分通过市档案局考核验收。 3、申报技术资质认证 按照资质认证技术评审要求,我们认真开展了资质认证技术评审的各项准备工作,10月份顺利通过了湖北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评审。省评审组专家一致认为襄阳市疾控中心高度重视资质认证工作,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及职业健康检查组织机构设置、人员构成、仪器设备配备、工作场所布局等方面符合《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规章的要求;工作职责明确、管理措施规范;检测、检查报告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用思想统领一切。 中心党委很抓思想建设,大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风。大胆进行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激发了大家热情,把广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高度凝聚到建设“四个襄阳”上来,统一到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鄂、豫、川、陕彼邻地区中心城市上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讨论,增强干部职工的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继续实施综合目标责任制,积极推行季度工作集中汇报点评制度 严格实行中心、科室两级管理,层层签订综合目标责任书,,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加强考核,中心修订了《综合目标考核细则》,考核指标尽可能量化,提高了考核的可操作性,考核结果直接与科室评先表优、绩效工资挂钩,并作为中层干部调整的重要依据。 为及时发现问题,促进工作,我们推行季度工作点评制度,即每季度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由科室负责人汇报该季度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中心领导对工作汇报进行逐个点评,肯定成绩,提出整改意见,督导抓好落实,取得良好效果。 (三)加强人事干部制度和绩效工资改革。 在对部分科室进行调整的基础上,进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大大激发了干部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三个免疫接种门诊,从原科室分离成为独立科室后,科室管理得到加强,工作人员热情高涨、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业务范围得到扩大,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疾控中心门诊形象。1-11月份,三个门诊共接种一类疫苗26281人次,二类疫苗49465人次。较上年度有较大增长,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下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襄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在卫生系统率先推行绩效工资。制定了《疾控中心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心岗位设置,力争达到岗位设置科学合理、精简高效,实现职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四)强基固本,继续实施强基工程 2011年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重预防”,继续实施强基本工程。今年重点是以“提素质、比技能、讲奉献、树形象”为主题,层层开展岗位技能练兵,使中心人员业务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从6月份起在全市范围内认真开展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岗位练兵活动,市级相继组织了免疫规划技能、疟疾防治知识和镜检技能、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知识与技能、水质卫生化学分析知识与技能比武、疾病监测技能、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技能等6 个项目的比武,各种竞赛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整个活动领导重视,部署周密、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理论与实践并重、效果明显、成绩突出,在我市组队参加的省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多项奖励,其中,疟防知识镜检技能比武荣获湖北省疟防知识和镜检技能比武团体第一名,水质卫生化学分析知识与技能大比武中获得团体第一名,免疫规划业务技能比武获省二等奖。 (五)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培养 人才队伍老化、人员断层、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制约疾控制中心发展的瓶颈。今年我们积极争取,到武大、华科引进本科生3名,公开招聘1人,11月份我们又与8名应届毕业生签定了协议,其中硕士生5名,本科生3名。 同时我们还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对在职人员培训,鼓励职工参加继续教育。今年共选派人员参加各级各类会议培训30多人次,其中2名同志通过考试成为2011年度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学员。 (六)强化措施,取得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胜利 面对今年手足口病流行的严峻形势,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疫情控制。一是加强领导,周密部署防控工作。及时启动IV级应急响应,完善工作方案,落实防控责任。二是关口前移,做好登记排查工作。三是突出重点,强化幼教机构防控。四是加强监测,及时分析处置疫情。五是注重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科学应对。六是积极救治,努力减少死亡病例。七是广泛宣传,逐级培训。八是开展督查,落实责任追究制,保证防控措施得到贯彻。 (七)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增强竞争能力 积极探讨疾病控制科研方向及思路,出台了《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明确学科带头人条件、选拔方法、责任与义务、考核评价等具体要求。2011年确立了闵国平等4名同志为学科带头人,开设了电子图书馆,购买维普数据库供查阅文献,出台全部报销论文发表费用等激励政策鼓励科研创新。为加强学科建设,我们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襄樊学院医学院建立学科建设合作关系,目前已初步确定3-4个合作项目。针对科研工作的弱势,近几年我们狠抓科研工作,从各种途经积极申报、争取科研项目和资金,努力提升中心科研水平。目前正在已申报或正在实施的课题有4个,其中:《崔家营工程蓄水后汉江襄阳市区段水质评估预警研究》,已撰写了课题论文,进入结题阶段,《襄阳城区饮用水水质常规监测技术方案构建》已报市科技局,《板蓝根与精油熏蒸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作为中心课题上报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处,中心学科带头人邱兴庆的《襄阳市男男性接触人群自我效能对艾滋病高危行为影响研究》、邓万霞的《襄阳城区饮用水水质常规监测技术方案构建项目》成功立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疾病控制业务扩展与支持体系不完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医改工作逐步深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大部分纳入疾病控制工作内容。在此方面,中心需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开展培训、指导、考核等工作,目前地方政府尚无配套专项资金,中心只能从其他业务经费,甚至是职工福利中挤出部分资金来落实工作任务。 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五扩大、六加强”等工作要求,2011年艾滋病性病防治主要措施落实质量考评指标在由原来19项指标增加至28项,而且许多新增的指标是涉及新的工作领域,如新发现感染者数量和抗病毒数量要求、实验室网络建设、性病管理、试剂耗材招标采购、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经费、人员、物资等支持。但近年来我市艾滋病防治资源不断减少,特别是在2008年无国界医生组织撤离、2009年第三轮全球基金的结束、2010年10月起全球基金滚动项目停止情况下,虽然中央、省和地方财政支持的艾滋病性病防治经费略有所增长,但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而且财政拔付的专项经费还不能完全到位,严重制约了防治工作的开展。 在预防接种工作上,各级财政虽承诺将按3.00元/针次的标准足额落实接种劳务费,但普遍没有安排如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经费等问题依然突出。 (二)疾病控制政策推进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因素 在卫生应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艾滋病防治等工作中,强调的是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疾控技术支撑、全社广泛参与,但目前这种机制仍未建立。一是卫生部门“唱独角戏”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缺乏有效的督导机制,其它部门仍处于“应付”状态,如省卫生厅下发的《关于在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统一设置户外健康教育宣传栏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统一规格、统一标识的(通道口人流量大的)户外健康教育宣传栏,而城管部门却不允许户外设置宣传栏,工作推进难度很大。二是城区卫生部门对疾病控制工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经常出现推诿和阻挠现象;三是卫生部门内部各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的主动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在履行疾病控制工作职责中,疾控机构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也只在防控“非典”等应急模式下,疾控工作方能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这一现象值得引起我们深思。 (三)人力资源需求面临发展的瓶颈 从目前绩效工资水平看,实施绩效工资后公共卫生服务单位整体待遇仍然没得到明显提高。一方面疾病控制工作任务不断扩大,现行的分配制度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积极性,特别是在与医疗单位及其他事业单位职工个人收水平相比,疾病控制机构待遇差距明显。另一方面受诸多因素影响,人才引进指标受限,即使批准若干指标,依然存在预防医学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引不来或留不住问题,疾病控制队伍老化严重。目前,市疾控中心编制197人,在职人员仅为164人,30岁以下人员仅有6人。 (四)与武汉、宜昌比较,整体实力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高层次学历结构、人才培养、科研、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 武汉市疾控中心,现有在职职工243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51人。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3人,其中享受省、市级津贴专家13人,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28人。 年中心共获科研项目1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际合作10项,国家级项目63项,省、市级项目41项。近五年来鉴定获奖成果11项。中心已形成了一支以高学历为主,德才兼备的专家型科研人才队伍。被市卫生局授予重点学科建设4个,分别是分子流行病学学科、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学科、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学科、公共卫生监测学科。 宜昌市疾控中心,现有在职职工167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在职职工的91%。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省管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享受者、市管优秀专家、市中青年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3人。引进和培养硕士研究生14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数的76%。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55人。省级以上各专科学会委员20人。有硕士生导师、教授22人。积极开展40多个项目工作,特别是承担与世界卫生组织、卫生部、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及中央财政项目30多项。中心共设有卫生检验等6个重点专科,其中病媒生物防治与卫生检验为市卫生局批准设立的2个市级重点专科,传染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免疫预防及健康教育是由中心内部设立的4个重点专科。病媒生物防治、卫生检验、健康教育等专科业务工作位于全省领先水平。建站以来,取得科研成果95项,出版专著17部,发表学术论文1833篇,获得国家专利5项,列入国家标准2项。近五年来科技成果立项16项、科技成果鉴定5项、获科技进步成果奖4项;在国家省发表论文336篇、专著3部。 襄阳市疾控中心,现有在职职工163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在职职工的71%。有学科带头人4人,引进和培养硕士研究生4人(2012年拟引进硕士研究生5人,本科生3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数的69%;高级职称29人,中级职称58人。省级以上各专科学会委员20人。建站以来,取得科研成果5项,近5年科研立项4个,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30篇,获得国家专利1项。从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心高层次人才明显偏低,结构不合理,科研能力和水平、有影响的重点学科建设远远落后于武汉、宜昌。人才是中心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是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技术是支撑,科研能力是实力的体现,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不说与武汉比,仅与宜昌相比,我们也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与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的定位不相适应,也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四个襄阳”目标相距甚远。 今年全省疾控技能大比武,中心虽然取得了较好地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先进地市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获奖的选手大都来自来县(市、区)医疗卫生单位,市疾控中心参与面不高,获奖选手寥寥无几。 四、2012年重点工作 抢抓“四个襄阳”建设机遇,适应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需要,加强疾控中心建设,推进疾控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工作: 1、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按照市政府关于《襄樊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的要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襄樊、建设名副其实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举全中心之力,深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进一步提升中心形象,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重点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努力完成健康教育、传染病控制、病媒生物控制、单位和居民区卫生等各方面的工作任务。 2、加快公共卫生中心建设步伐 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襄阳市“十二五”期间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规划意见,积极筹划襄阳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依据国家《疾病控制机构建设标准》、《疾病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和任务》、《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等建设标准,为服务于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四个襄阳”建设,市疾控中心拟新选址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该中心将集疾病预防控制、科研教学、卫生检测、健康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公共医师培训为一体的、功能完备的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心由卫生应急中心、监测检验中心、健康教育中心、医学隔离观察中心和公共卫生医师培训中心等五部分组成。 3、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结构,保持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人才质量不断提高,多途径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加强疾控管理人才、现场处置能力强的流行病学人才、高层次实验室检测人才的培养,建设素质优化、结构合理、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梯队。 不断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完善科研创新机制,加强国内外科研合作,以疾病预防控制应用型科学研究、卫生防病适宜技术研究、疾病预防控制管理机制和日常工作方法创新为核心内容,积极争取项目大力开展科研工作。通过大力扶持和激励,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助推我市各项疾控工作向科研型、创新驱动型转变,尽快缩小与武汉、宜昌市差距,提升我市疾控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 4、深化岗位设置和绩效考核工作 以绩效工资、绩效考核工作为抓手,用活用好政策,科学做好岗位设置工作,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分配方式,。建立以“量化考核”为核心的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完善考核机制,切实落实绩效奖励向一线倾斜、向高风险岗位倾斜的政策,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5、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力争在学科发展上有新的突破 高度重视重点学科建设,认真落实重点学科发展规划,加大费投入,为重点学科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落实中心《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各项措施,整合资源,不断扩大重点学科的领域。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平台,充分发挥学科技术优势,积极开发新方法、新技术、争取新项目,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各项业务工作的全面科学发展。 6、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和监测方案,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通过系统和持续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全面了解我市食品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发现食品隐患,进行风险预警和评估,保障我市食品安全。 二O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Copyright&2008 襄阳市疾控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襄阳市政府网站
地址:襄阳市檀溪路172号
联系电话:0710 - 36059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襄州区疾控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