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院的病人可以在特需病房住院能报销吗输液吗

在国外,只有快死的病人才输液吗?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在国外,只有快死的病人才输液吗?
国外输液吗?为什么要输液治疗?
本文作者:窗敲雨
输液是将药物溶于适当的液体(如生理盐水)通过静脉滴注的治疗手段,和其他任何给药方式一样,它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缺点。
药物在口服时通常需要经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需要的部位发挥药效,而输液可以直接将药物送进血液,免去了吸收的步骤,因此可以更快地发挥作用。而且,输液不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即使患者意识不清、无法顺利咽下药物,也不会影响治疗的效果。除此之外,一些口服难以吸收的药物通过输液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当然,此时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注射方式)。从这些方面来看,输液确实具有一些难以被其他给药方式替代的优点。
只有病入膏肓的人才需要输液吗?
由于输液起效较快、不需要患者配合的特点,这种方式确实经常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不过,并不是只有这种情况才需要使用输液。
比如说,在很多并不紧急的手术和操作中,医生也会给患者挂上一瓶/一袋输液,这时候输注的可能只是普通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看上去没什么治疗效果,但它对保障患者的安全却很重要。上文已经提到,输液可以比较快速地起效,而事先挂上输液就相当于建立了一条输送药物的“绿色通道”,万一遇到紧急情况,只要把药物加入输液中就可以使药物快速起效,以免耽误时间。
在药物难以通过口服吸收的时候,也往往需要输液。虽然也有肌肉注射等方式可选,但这些方式也有一些缺点(例如肌肉注射可能会损伤婴幼儿的臀部肌肉),而且有时需要注射的液体量较大,这时输液就是适宜的选择。无论是药物本身口服时难以吸收利用,还是患者存在吸收障碍的时候,输液都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
国外很少输液吗?
由于难以获得大范围且具有可比性的输液率数据,很难判断国内与国外医疗机构的输液使用情况究竟有多大差别。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外输液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无论在哪个国家,输液都是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抗生素治疗为例,在英国,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有40%通过输液方式给药。
虽然医生会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尽量换用口服药,但输液在很多时候确实是治疗之初的首选。
虽然国外不常见到国内医院里患者挤满输液大厅的景象,但在门诊输液服务也普遍存在。很多医院都设有门诊输液中心,这样的输液中心可以在减少患者的不便和花费的同时,方便医务人员对输液过程进行监护。
美国一家诊所的输液室。输液室里的病人密度也是人均医疗资源的一个体现。
输液是否过度,不单看数据。
在新闻报道中,输液率经常会作为衡量输液是否过度的标准。不过,这样的数字未必能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说明问题。
当然,在全部患者中,如果接受输液的患者比例高得离奇,这确实能够说明不合理现象的存在,但在这个问题上,“合理”与“不合理”却没法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字界限分隔开来。
很多时候,输液率是以医院为单位进行统计的,而每个医院的专业所长以及收治的人群都有不同的特点,在这些患者中,需要输液的比例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比如说,如果某个肿瘤医院接收较多在门诊进行化疗的患者,那么那里的门诊输液率可能会变得很高,但这不能说明这里的不合理用药比其他医院更多,因为在化疗时使用输液往往是合理而且必需的。除此之外,大范围的、准确的输液率数据也并不容易获得,不同地区的数据之间也不一定具有可比性。
把输液率作为衡量输液是否合理的一个参考标准是可以的,但同时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
输液风险有几何?
虽然长期输液并保持健康并非不可能(如参考文献中此例因小肠切除而长期依靠静脉营养的病人算是一个成功案例
,但输液确实会带来比口服药物更大的健康风险。
由于涉及直接入血的侵入性操作,输液与口服药物相比更难有挽回的余地,在出现差错的时候也会有更大的危险。如果输液所用的药品存在质量问题,会比口服药物更容易给患者带来伤害。即使假设药品完全不存在质量问题,输液依然比口服更容易出错。与口服药相比,输液的准备过程更加复杂,不仅要从药房发出正确的药品,通常还要进行药液的配制,输液时护士也会有更多的操作步骤。尽管医务人员会谨慎地核对每一个步骤,但随着步骤的增加,出现医疗差错的风险也会随之累积。《英国医学杂志》上一项对于英国医院中输液失误率的荟萃分析显示,从发药、配制药品到护士操作的整个过程,出现至少一个差错的概率在54%到90%之间(置信度为95%)
。当然,这些差错不一定会造成不良后果,而且可以在审核中被纠正。
即使不出任何差错,输液本身也可能带来一些特有的并发症,例如药物刺激导致的静脉炎。优化输液方法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但目前仍不能完全避免。
除了健康风险,输液还有其他一些缺点。它需要在医疗机构或医生在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这会给患者带来不便,同时也占用了更多的医疗资源。拥挤的输液环境也可能增加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结论: 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不便,我们应该只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使用输液。
关于安全输液的建议
1.听从医生的建议。
2.与医生讨论输液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有无可替代的口服药物。
3.不主动要求输液,也不要一味拒绝。
4.只在正规医疗机构或有医护人员监护的条件下输液,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5.“挂着输液奋战在工作岗位上”这种事听上去很感人,但并不安全。
6.不要自己调整输液的速度。
参考资料:
来关注果壳网微信吧,随时随地了解科学信息,粉碎谣言:
你可能感兴趣
我上次口腔溃疡,医生开了瓶利巴韦林注射液要我打吊针,后来问了同一医院的另一个医生,结果他说不用打针自己会好的。感觉医生的水平也是有较大差别的,不是专业的很难判断
靠,说打吊针出错的风险很大,叫我怎么能安心啊?!
输液没有错,只是有些人为了贪图小病快好,反复输液造成身体和病菌对抗生素产生耐受性。所以还是要少打点滴,多锻炼身体。
的话:我上次口腔溃疡,医生开了瓶利巴韦林注射液要我打吊针,后来问了同一医院的另一个医生,结果他说不用打针自己会好的。感觉医生的水平也是有较大差别的,不是专业的很难判断没什么合并症,普通的口腔溃疡打利巴韦林很诡异啊
很久之前的话题了 ls很多说风凉话的人 可也要有点实际认识和专业知识吧 什么都不懂就装一副公知样 优越感是不是油然而生?
我在日本生个带状疱疹都被莫名其妙拉去输液了……护士MM把速度调得超快……
现在满25岁了,没输过液,好像体验一把
曾有同事,得了糖尿病尚未发现,因感冒去诊所输液,据后来说(大意如此,俺不是医科不知究竟),输液时医生给用了葡萄糖液,结果发生危急,没有抢救过来,三十多岁就去世了。
的话:真的不能在家输液的么……?我从来都是躺在自己床上输液啊,一边玩电脑(台式)一边输液之类的啊………………能,但是最好能有一些监护啦
的话:看什么药了,我有一次输液反应,如果不是在医院绝对就挂了你那次中枪是啥药?
那倒不是,不过抗生素确实很少用的。
的话:没什么合并症,普通的口腔溃疡打利巴韦林很诡异啊所以我说不是专业很难判断,两个医生说的不一样。。合并症的话可能我当时还有点慢性咽喉炎,不知道这个算不算呢?
像我们这种,生病了领导也要你去上班,或者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岗位,一旦生病真的会要求医生输液,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为了一口饭,有时真的身不由己…
通信工程、计算机硕士
对于个人来说,过度输液的主要缺点应该是浪费钱和时间,而且扎针也很痛。。。。。
的话:你那次中枪是啥药?抗生素,忘了叫啥名,那次医生说要是在小诊所我也挂了 。。
的话:抗生素,忘了叫啥名,那次医生说要是在小诊所我也挂了 。。呵呵,这几年用的较多的新型抗生素貌似就头孢霉素和先锋霉素。前些年还听说有人在小诊所挂完青霉素,回家就翘了的。
的话:呵呵,这几年用的较多的新型抗生素貌似就头孢霉素和先锋霉素。前些年还听说有人在小诊所挂完青霉素,回家就翘了的。我那次就是小时候,有十七八年了。。我青霉素不过敏所以估计那次就是青霉素,所以以后我家人看病都去大医院了,以防万一啊
呃,原来先锋霉素就是头孢菌素,维基上脑补了。
也不是。。
这文章写的不客观,国内有没有滥用大家心知肚明。
国内这个过度输液,有医院(医生)的原因,也有病人的原因,医患双方共同影响才造就了今天的困局。时至今日已经很难厘清谁主谁次。令人悲观的是,哄抢碘盐防辐射、核能水治百病之类的事情仍在持续发生,滥用输液远远看不到解决的希望。
加州大学经济学专业
美国输液也挺多的。
的话:不输液不给办住院 我是没见过这样的医院 正常医院的逻辑是 住院是为了确诊并确定治疗方案 我这的医院确定治疗方案之后一般都会催你出院 后面还有N多等床位的一个感冒引起的发烧查了很多次 CT都做就是差不多出 原因,住院后挂水从早上挂到夜里, 最后吃不消了 问能不能不挂了, 就会不挂也没有关系, 那你给我挂了干嘛。应该这样说 国内普遍挂水, 美国是基本不挂水。 至少我看了几次医生 都是因为发烧, 最后就给几个泰诺, 说超过100度吃一片, 没超过 就自己抗抗。
“听从医生的建议”是个最糟糕的建议,被医生坑过很多次的人路过。
还好认识很多医学系的同学
没事多请教之……
文章很通俗易懂,非常好
的话:一个感冒引起的发烧查了很多次 CT都做就是差不多出 原因,住院后挂水从早上挂到夜里, 最后吃不消了 问能不能不挂了, 就会不挂也没有关系, 那你给我挂了干嘛。应该这样说 国内普遍挂水, 美国是基本不挂水。 至少我看了几次医生 都是因为发烧, 最后就给几个泰诺, 说超过100度吃一片, 没超过 就自己抗抗。要是感冒发热的话一般都是对症治疗
硬抗也是可以的 只不过更难受一点 一般来讲内科最不愿意收的就是发热查因病人
经常是进来一个月查不出原因出院了还没有明确诊断
前一阵我们这一个护士长的女儿
发热查因进了病房
住了一个多月
全院会诊3次
都没查出来
给那小姑娘整的快崩溃了
我觉得国外是很少给人开好多药,每次去看病,常见病都是说休息几天什么的就好了
的话:看到你的头像我就想起2000年玩的使命召唤了 是那个狙击手么?看不太清楚应该是盟军敢死队吧
的话:切记不要自己随意调输液速度,比如常用的抗生素可乐必妥(黄色的,玻璃瓶)调快了会引起静脉刺激症状,一般30滴/min静脉刺激症状还是轻的,比如一些血管活性药物调快了直接上抢救有不适,或者赶时间应告诉护士,让她斟酌要不要调整滴速输液这种东西还是不要自己乱动的好 恩恩
显示所有评论
(C)2015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住院与门诊患者静脉输液对照研究
作者:杨淑雯 方芳 王灵霞
【关键词】& 静脉输液
 &&& 为了在对静脉输液患者的巡视观察中提高准确性、及时性,真正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解决实际问题,特别对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门诊患者85例,男43例,女42例,年龄8~65岁,平均41.0+11.5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0例,中专、高中25例,初中以下50例。住院患者89例,男55例,女34例, 年龄12~73岁,平均51.2+14.3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5例,中专、高中27例,初中以下57例。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对门诊85例静脉输液患者及住院患者89例,进行调查、调查内容设12个问题:护士应观察内容,患者的要求、输液的不适及担心的问题。
  2& 结果
  2.1& 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比较& 见表1。
  2.2& 护士对输液患者观察的内容比较& 见表2。
  2.3& 患者输液中不适的比较& 见表3。
  表1& 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比较 (略)
  表2& 护士对输液患者观察的内容比较& (略)
  表3& 患者输液中不适的比较& (略)
  3& 讨论与对策
  3.1& 消除患者不信任心理,加强护患沟通,增加患者安全感& 调查中发现患者希望护士多关心,多与患者交流,门诊53.4%,病房组65.3%,病人希望每一位医护人员在任何时间都以和蔼、耐心、高度的责任感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了解有关输液的问题。担心液体走空的患者较多,门诊为37.6%,病房为55.1%,说明患者没有输液常识,当静脉压力与输液管压力相等时空气不会进入体内。
  3.2& 提高护士的护理操作技术水平& 患者担心穿刺失败较多,门诊为37.6%,病房为48.3%,病房组比门诊组要高,可能与患者长期住院输液产生的恐惧心理有关,也可能与门诊和住院护理水平差距有关,因此要做到一针见血,提高技术操作水平至关重要,另外要加强巡视,观察有无渗漏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
  3.3& 仔细观察、预防静脉输液并发症& 一般担心药物过敏,门诊组为41.2%;病房组为48.3%,表明部分患者对药物过敏很担心,护士应认真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认真观察皮试结果,首次输液应仔细交代注意事项、可能有的有不适反应,以免发生输液并发症和造成患者恐惧心理。反复观察输液速度,有无心慌、渗漏及药物反应等。
  3.4& 尊重患者,维护患者的利益& 尊重患者的人格,是对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治病首先要治“心”,患者的心理健康是疾病康复的首要关键,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说服、开导患者,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消除恐惧心理,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单位: 751300 宁夏同心,同心县人民医院
  (编辑:余& 强)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腔 住院病房 要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