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以后拉肚子休克清醒以后发烧

糊涂奶奶喂稀饭致宝宝休克,十大喂食禁忌你必须知道!_网易荐新闻当前位置:&
宝宝发高烧休克,以后会有后遗症吗
宝宝发高烧休克,以后会有后遗症吗
基本信息:男
病情描述:
宝宝发高烧休克,以后会有后遗症吗
(因涉及隐私,只有医生和提问者本人才能看到图片)
擅长: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如果宝宝发高烧休克时间较短,一般没有后遗症的,孩子发烧是常见现象,一般是由感冒引起的,由于孩子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引起体温波动。一般建议不超过38度,是不需要服用退烧药的,可以以物理降温为主,酒精擦身,温水擦洗脸部,额头。超过38度,一般可以服用布洛芬混悬剂或者萘普生
“宝宝发高烧休克,以后”相关问题
“休克” 的相关问题宝宝打疫苗后高烧昏迷琪安拉!这10种情况下坚决不克不及打疫苗
  保障了孩子们免受病毒的侵袭,但并不是所有都适合打,也并不是随时都能打。文中所说的坚决不克不及打疫苗!
  打疫苗本来是为了的健康,可是10月21日,万女士九个月大的女儿倩倩在病院打完疫苗回家后,竟,将家人都吓了一跳!
  当天晚上七点半,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病院儿科急救室门外,万女士的家人正在焦急地等待治疗结果。
  据万女士介绍,她的女儿倩倩当天早上在这家病院打了乙脑疫苗,可是回家后不久就出现了反应,到了下午三点,甚至出现状况,他们赶紧将倩倩抱到了病院。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抢救,当天晚上八点,倩倩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对于此事,倩倩的主治医师表示,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办法,大多数人接种后并无不良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会出现红肿、疼痛和38度以下发热等状况,而倩倩这种情况极其少见。
  并且病院的疫苗都是从疾控中心进的货,倩倩情况可能是个体差异问题,好在现在小孩身体已经没有大碍了。
  疫苗保障了孩子们免受细菌的侵袭,但并不是所有宝宝都适合打疫苗,也并不是随时都能打。
  9个月大宝宝打完疫苗成植物人
  2015年4月,厦门9个月的宝宝打完疫苗后一直嗜睡,过了大概一周后,就再也没有苏醒,一直靠打吊针维持生命。医生表示,孩子治疗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孩子脑部严重受损,器官开始衰竭,现在已经是植物人状态。
  幼童打疫苗2死1人成植物人
  2014年5月,一3岁男童在河南周口市沈丘县赵德营镇中心卫生院接种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后出现异常,成为植物人。据记者调查,还有两个孩子接种该疫苗后不幸丧命。
  爸妈注意了,以下10类情况绝不克不及打疫苗:
  1.身体过敏
  比如宝宝吃鸡蛋过敏、身上起疹子,这类宝宝最好不克不及打疫苗。
  2.患疾病
  患有心脏、肝脏、肾脏疾病和结核病的宝宝,不宜进行疫苗接种。
  3.免疫缺陷
  有先本性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的宝宝不宜进行疫苗接种,尤其是活疫苗。
  4.有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宝宝
  如:大脑功能发育不全、癫痫、高热惊厥、抽风病史、脑炎后遗症等均不宜进行疫苗接种。特别是百白破混合制剂、乙脑和流脑疫苗。
  5.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患有急性传染病
  如果宝宝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患有急性传染病,应暂缓接种,以免加重病情。建议完全恢复后一周再行接种。
  6.如果宝宝发热、体温超过37.5℃时,也应暂缓接种。
  7.如宝宝的接种部位有严重的皮炎、牛皮癣、湿疹、皮疹及化脓性皮肤病,则应在治愈后再行接种。
  8.如宝宝的大便比平时增多,如每天排便4次以上,即出现腹泻时也不宜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9.凡发现有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则不宜接种麻疹、麻风、麻风腮、流感等疫苗。
  10.凡对牛奶蛋白过敏、存在先本性免疫缺陷的宝宝不得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
  疫苗反应:正常&不正常疫苗反应要学会辨别
  1.无需惊慌!正常的疫苗反应多护理!
  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宝宝屁股上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
  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发热在38.5℃以下,持续1~2天均属正常反应。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让宝宝多休息即可。如果宝宝高热,可服用退烧药,可以做物理降温、吃些富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喂水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专家提醒:有时会赶上接种疫苗刚好和其他病偶合的情况,只有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才可辨别。万万不成以看到接种后发热就只想到接种反应,遗漏了原发病造成误诊。
  2.高能预警!不正常疫苗反应马上就医
  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遇到晕针、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让宝宝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或糖水;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作紧急对症处理。
  出现皮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应用脱敏药。
  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示为接种后很短时间内宝宝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困难、甚至神志不清、抽风等。此时一般医生会立即给宝宝进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激素和脱敏药观察治疗。
与本文的相关文章推荐
只链相关的新闻站,PR>3;BR>3的请联系站长!
本站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qq: 联系电话:021-一、发烧的正确认识
很多宝妈对发烧的认识片面,加上一些道听途说,然后就形成了自己对发烧的世界观。
首先你得知道多少度才算发烧,对于婴儿发烧,不能以37度的人体标准温度作为衡量尺寸。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因此,体温容易不稳定。一般说来,超过37.5℃才认为是发热了。
宝妈们对发烧的担心和恐惧来源于宝宝发烧时活力不再,胃口不好,加上听来的神马烧坏脑子的案例。其实,发烧本身不是疾病,发烧是一种症状,或者说疾病附带的症状,而且是好的症状(如果颠覆了你的世界观,先别拍砖,接着往下看)。发烧是因为体内病毒或者细菌等微生物入侵,体内免疫力激活,产生白细胞去吞噬入侵微生物。每次战胜之后微生物之后,产生抗体留在体内,下次就不会得同样的病了,打疫苗也是同样的原理。所以,发烧不全是坏事,不持续的发烧有助于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宝宝出生有母体的免疫力保护,6个月之后,母体免疫力逐渐消失,这时宝宝需要重建自己的免疫系统。所以,6-8个月的宝宝都会有人生第一次发烧,而且多数是幼儿急症。可以说,宝宝免疫系统的完善是伴随着一次次的发烧,这个和民间的婴儿十八蒸说法接近。
很多宝妈都会反应宝宝发烧时手脚冰冷,那是因为发烧时体内需要很多能量激活免疫系统,所以皮肤毛孔收缩,以减少散热,使热量集中在体内,体温就能够提高。所以,发烧通常不感觉到热,而是感觉冷。
体温本身并不是观察儿童疾病的真正的最关键的方法。对成人来说,体温的高低通常反映出疾病的轻重程度。孩子并非如此,因为他们的身体对温度的控制还不完善。有的孩子在感染轻微疾病时,发烧也达40℃,然而在得更严重的疾病时只有38.3℃。孩子发烧时,家长更应观察他的脸色、神态和行动。一个体温为38.3℃却脸色灰白、安静得有点反常的孩子,也许比一个体温为39.4℃但仍能满屋子乱窜乱闹的孩子病得重。
发烧时,机体内的各种免疫功能都被“激活”,新陈代谢增快、抗体合成增加和吞噬细胞活性增强等。这些免疫反应,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因此,发烧是体内的一道“防护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如果在确诊病因前就急于用药物强行降温,等于支持了病原体的致病作用,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病得更重,病程更长。
照顾发烧的宝宝,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知道一些相关的护理知识。无论是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效果都是临时性的,而宝宝发烧时一个体温上升、波动、再下降的过程。面对宝宝体温的升降起伏,你会自乱阵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宝妈的淡定是处理一切突发事件的基础。
通常,小孩发烧时情绪不稳定。因为发热时孩子的肌肉会颤抖,消耗很大。让孩子知道你关心他,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以免除孩子的恐惧和焦虑,进而可以加速康复的过程。
首先,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减少能量的消耗,将有利于机体与疾病的斗争。
其次,没必要穿太多,不利于散热,发烧时反而要比平时少穿一点。
最后,多喝水,不喜欢喝水可以弄点橙汁。橙汁即含有丰富的维C,同时还能开胃,是居家旅行必备的水果。
注意:儿童发烧时,宝妈会担心宝宝营养跟不上,如果这时强迫孩子吃大鱼大肉,就会积食,不但不能转化为营养,反而会造成肠胃的负担。宝宝需要营养,但是营养同样能滋润细菌的繁殖。发烧时清淡饮食,孩子能吃多少算多少,吃不下主食,喝点稀粥也行。很多宝妈会担心孩子发烧期间没有胃口,什么也不吃,甚至瘦了。别担心,等孩子的病好了以后,他的胃口就会大开,很快就会补充好生病时的消耗,几天功夫小脸蛋就会变得同以前一样红润。
第二章 发烧预防
防范胜于治疗,亡羊补牢,为时晚矣。与其在宝宝发烧的时候感叹宁愿自己代替宝宝发烧,不如在平时用正确的方法照料宝宝。下面分别介绍几种预防发烧的法子:
1.流感疫苗接种
流感是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季节性,特点是发病率高,而且传染性强,宝宝的免疫系统在不完善的情况下极易被传染,所以接种疫苗是有效地应对流感季节的高发病率。
接种疫苗的时机在宝宝6个月,3岁,8岁的时候。6个月到3岁,半剂量。3岁到8岁,整剂量。如果3岁以前没有接种,接种2剂,间隔28天。8岁以后接种1剂。
有些宝妈质疑为毛接种了流感疫苗,还会得。疫苗只对特定类型的流感病毒有预防作用,流感病毒变异快,变种多,所以,疫苗并不能完全预防流感。但是接种的儿童比没有接种的儿童得流感的可能性明显小很多。
注意:流感疫苗含有抗生素,对鸡蛋过敏不能接种,对新霉素过敏者不能接种。打完疫苗可能会身体不适引起发烧,忽冷忽热,注意照料。
2.卫生习惯
病从口入。勤洗手,饭前和便后以及在拥挤的公共场所或者和宠物呆过之后,教育你的小孩不要用手去摸鼻子,嘴巴或者眼睛——这些是病毒感染传播最主要的途径。
穿衣饮食:
要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是先人流传下来的真理。虽然有些先人留下来的没有科学道理,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但是这个可以有。
三分寒:现在很多宝妈让宝宝习惯性地穿少点,适应偏低的环境温度。其实,也不是少穿,只是回归正常。以前奶奶外婆辈担心小孩穿的少,经常给小孩捂很多,宝宝又是喜欢动的,一出汗,毛孔一收缩,冷热交替频繁反而容易引起着凉。标准就是,减衣减被后,摸摸宝宝的小手,温温的就是温度适宜。熟睡时,脚也是温暖的,但不出汗,就是最舒适的温度。
三分饥,宝宝的消化系统与他的免疫系统也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摄入食物过多,造成消化系统、代谢系统的超负荷运转,肾脏、肝脏负担过重。就会降低免疫系统,病毒容易入侵,引发疾病。尤其在生病期间,更忌讳吃的过多,就是这个道理。
轻微的感冒和流涕如果护理不当的话,后续也会引起发烧。这里介绍一些食疗方法
葱白水:大葱根部的一段葱白,约手指头那么长即可,加水煮约半小时,成300CC左右。可放冰糖调味。
川贝梨水或川贝蒸梨,都是很好的食疗方法,在病还未发起时,抓紧多喝点梨水,一般会有明显的效果。
如果还怕感冒还怕咳嗽,不妨两种水一起煮。通常就是在川贝梨水中放上一段葱白,还可以加上块萝卜,既能预防感冒,还有营养。
第三章 测量体温
测量宝宝体温的工具有很多种,精确度各不一样,还和测量的部位有关系。
以下部位,精确度依次从高到低排序
肛门,体内温度,不解释。
口腔,1岁半以内的宝宝基本无法操作,因为有可能咬破工具。
腋窝,最常被测的地方
耳朵,需要技巧,但不难学。需要特殊工具才能测到,比如耳温枪。
额头,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所以精确度低。需要特殊工具才能测到,比如额温枪。
结论:测得的体温要校准,口腔温度在36.1~37.5摄氏度之间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腋下温度加0.3度,肛门温度则减去0.5度。
测量工具,精度从高到低排序
水银体温计:测量前先将温度甩至35度以下,夹在腋下5分钟后取出。便宜,到处都买的到,至今已存在不知道多少年了。适用于肛门,口腔和腋下等部位。
电子体温计:水银体温计的升级版,所需测试时间更短,1分钟以内,液晶屏直接显示测得的温度。适用于肛门,口腔和腋下等部位。
耳温枪:把孩子的耳朵轻轻往外拉,耳温计塞到耳洞里,使耳温计将耳腔完全封住,停一两秒后再打开开关,这时测出的体温比较准。有一点缝隙,测出的就不是最准确的体温,因为掺杂了环境的温度。最好两只耳朵同时测,如果相同或者有0.1-0.2°C的差距,就是比较准确的体温。但如果相差1°C以上,说明孩子的一只耳朵有感染,因为部分发烧往往是中耳炎引起的,耳温高的一只耳朵因为感染造成局部温度高,这个耳温不代表体温。而孩子两只耳朵同时换中耳炎的可能很小,所以同时测2只耳朵不仅能得到准确的体温,还能发现孩子的中耳炎。
人体体温计:有经验的宝妈本身就是一个体温计,人体体温计,新生儿宝妈慎用,不推荐。因为通常大人手的温度皆较低,即使摸正常的幼儿亦会感觉他好像在发烧,外加一点心理作用,常怀疑宝宝发烧了,有木有?
这里有一些测量的经验,腋温测量的时间太长,孩子坚持不住。肛温不好操作,孩子也不配合。测口温孩子有可能咬破,也不安全。相比较而言,枪式耳温计测量时间短,孩子容易接受,只要测量方法得当,耳温测量是很准的,医院现在也都用这个。
第四章 发烧起因
之前一直强调,发烧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有很多种原因可能导致发烧,有些是疾病伴随的症状,例如感冒,炎症。有些是身体反应,比如长牙,疫苗注射。了解发烧的起因有助于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这里列了几种最常见的:
婴儿感冒伴随发热是常有的现象,最高体温可达39~40℃(少数现象),热程2~3 天至1 周左右。通常感冒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是没有特效药的,病毒有100多种,部分药物对部分病毒有效。
也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特点是高烧3-5天,突然烧退,然后疹起,1~2天内自行消退。可能伴有非特异性感冒症状或其他稍微不适。常见于7-13个月大的婴幼儿。至今为止没有发热病史的婴儿,过了6个月以后如果出现38度以上的高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幼儿急疹”。半数以上的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至1周岁半期间会出现“幼儿急疹”,而6~8个月期间尤其多,因为6各月之后婴儿从母体带来的免疫力基本消失,这段期间最容易病毒感染。
炎症会伴随发烧,而且是高烧。如中耳炎,肺炎,脑膜炎等骇人听闻的词儿,但要清楚不是因为发烧烧出炎症的,老人都这么传,也不是不无道理,但只讲到表象,没有利用科学方法去分析内因。发烧是体内的免疫力被激活之后的表现,有疾病发烧是好事。
注射完疫苗也会有发热,这种发热属于反应式发热,不建议退烧药。疫苗是减毒活菌,它的作用就是刺激宝宝的机体发生免疫反应来达到效果,很多时候,不持续的发烧恰恰好能起到刺激免疫反应的作用。如果持续高烧39度以上,心理上扛不住的宝妈可以给退烧药,以防止发生小儿惊厥(发病率只有5%),如果你够坚强,也想给宝宝一副纯净健壮的身子骨,不用理会。
由于体质的不同,有些宝宝在长牙时会出现发烧的症状,这属于正常的现象,而且一般不会烧太高,妈妈们不用过于担心,做好日常的护理和治疗即可。宝宝第一颗乳牙冒出来的时间通常在6个月到1岁之间。
和幼儿急疹的相似处都是会出疹子,不同处是幼儿急症在烧退后出疹,手足口病是发烧时伴随出疹子。初期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疹子,和幼儿急疹很像。而且此病易于传染,尤其是公共场所的传染。通常是幼儿园里一个小孩得了,周围的小孩都会迅速传染上。常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这里提一下,如果医治不当可致死亡。所以家长一旦确认症状,要马上就医。
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学龄前儿童为好发年龄,6个月以内的婴儿较少发病。本病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传染,传染性很强,一次患病后可终身免疫。水痘属较温和的病,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第五章 判断
发烧了,宝妈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选择题是去医院 or 不去医院。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之所以艰难,因为做决定的时候你不是一个人在决定(受周围舆论影响,比如宝奶奶或者宝姥姥),负责任的时候往往是你一个人默默地承担。每件事物都有两面性,这里帮宝妈们分析两种情况的利弊,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当下情况变通。
熟悉和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宝宝休息,生病了,休息好是康复的前提。缺点是治疗手段不多,尤其无法确诊导致发烧的病因,遇上突发事件没法及时响应。
注意事项:对于家庭料理的宝妈,有一种情况需要了解。高热惊厥,出现概率很小,5%的小孩持续高烧会惊厥,以其危害性之大,传的人很多,容易造成恐慌。但是只要宝妈对这个事情有充分的认识,碰上了也就淡定了。
高热惊厥,称抽风,高热时候发生抽筋,主要表现为突然意识不清,两眼上吊或固定斜视,口吐白沫,面部青紫,四肢抽动,通常数秒后或数分钟后缓解,一般持续数秒至几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惊厥停止后神志即可恢复正常。是不是看着很恐怖,其实你只要了解这是小儿大脑功能暂时发生紊乱的一种症候,没那么可怕。多见于6个月~3岁的小儿。
惊厥本身不会有后遗症,也不会给宝宝造成根本性的损伤,或者烧傻之类的问题。虽然比较少发生,但是这里要提一下应对方法,没有经验的父母应对的方法会造成更坏的后遗症。
1、不要搬动孩子,因为这时他的肌肉是僵直的,搬动容易造成骨折,通常孩子高热惊厥10-20秒就停下来了,抱着孩子去医院没有意义,千万别想着这个时候让医生来帮你。
2、尽可能让孩子侧躺,因为侧躺时他的嘴角是最低位,口水和呕吐物能顺着嘴角流出来,而仰躺,嗓子和气管是最低位,如有呕吐物,容易窒息。
3、找一个硬的东西,比如勺子,塞在孩子的上下牙之间垫着,防止咬破舌头
4、孩子高热惊厥停下来后,马上带去医院检查
对痉挛的时间进行计时,因为痉挛很令人焦心,所以痉挛的时间通常显得比实际时间要长。也要注意小孩身体哪一部分先开始颤抖,对医生治疗有帮助。
孩子发生过一次热性惊厥,以后就有可能再次复发。当孩子再次发烧,特别是病初体温迅速升高时,过了38.5度,家长应尽早给他使用退烧药。
医院治疗器械多,专业知识丰富,很多人认为去医院就是配药,打针,挂水,这些都是结果导向论,去医院最大的一个益处是了解病因,清楚病情现状,重点在前面,最后才是对症下药,至于治疗方法有千千万万。所以宝妈如果顶不住舆论压力的话,去医院也无妨,检查一下先,如果没问题就当自己吃颗定心丸,如果有问题可以及时治疗。
缺点是医院环境嘈杂小孩休息不好,一般公立医院,从你挂上号到医生面前就要2、3个小时,娃早就烧焉了,医生诊断3,4分钟。容易被传染其它疾病,烧没退还搭个其它传染病回来,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以下情况不要做选择题了,赶紧去医院吧:
对于小于3个月的婴儿,尤其是28天以内的新生儿的发烧,家长要特别谨慎。最好不要自己在家用退烧药退烧,因为这个阶段的小儿表面看上去症状可能不甚明显,但会很不稳定,瞬间会发生心脏呼吸率竭,早去医院看医生,以免耽误一些像肺炎,败血症,尿路感染, 脑膜炎等严重感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诊治。
对于大于3个月的婴儿,如果发烧伴随严重咳嗽,腹泻呕吐或出疹,不是普通的病毒感染了,带孩子去医院,查明病因,以免退烧止痛后掩盖病情。或者持续高烧(39度以上)3天,用药和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
总结:90%的发烧由病毒传染引起,针对病毒性传染目前医学界也没有特效药,病毒有100多种,仅部分药物对部分病毒有效果,且机理不明。
第六章 物理降温
发烧是由于体内微生物(病毒,细菌)入侵,身体免疫系统被激活的信号,是好事来着,那为什么还要再降温呢?
举例,老人喜欢用捂汗的方式对付发烧,这明明是升温的方法,晕了吧,发烧不是要退烧吗?怎么反着来?但确实有效。只不过由于会容易出现脱水,所以现在禁止用捂被子的方式退烧。再来一个,成人感冒,喝姜汤,也是刺激体内温度上升的一种方法,还是升温。颠覆性的观点得出了,微生物入侵导致的身体疾病,人体需要升温,而不是降温。如果以上两个案例还站不住脚,宝妈们给宝宝服用退烧药,药效过后体温反弹的更高的有木有?经常用退烧药,退烧针,输液来降温的宝宝,发烧频率高的宝宝有木有?
传统的擦酒精和枕冰袋都是降温的方法,即使你不同意我上面升温的观点,这两种方法也有问题,酒精是能降温,但是对宝宝刺激大,而且容易被皮肤吸收,有可能造成酒精中毒。冰袋,发烧的时候手脚是感觉到冷耳不是热,因为毛孔收缩(热胀冷缩),你还敷冰块???有些宝妈因为宝宝额头热,敷个湿毛巾,这个可以有,因为发热导致头部不舒服,敷个湿毛巾宝宝会舒服点儿,但是别太凉。
再来看看专家建议的降温方法方法:
1. 将家里的环境温度提高,最好能提高到28-30°C,发烧时皮肤毛孔是收缩的,要想增加散热,就要使环境温度比躯体高,这样皮肤血管才会扩张,才能使散热增多。
2.泡温水浴,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通过让皮肤血管扩张,热量散发快。大人感冒也有去蒸桑拿的,同样的原理。
3.如果孩子不愿意洗温水浴,也可温水蘸湿毛巾,拧得稍干后,擦脖子、胳膊、前胸、后背、大腿等部位,位于肘窝、腋窝、颈部的大血管部位要多擦几下,效果比温水浴差一些。
升温之后会出汗,需要补水,保持体内充足的水分。如果不肯喝水,可以榨个橙汁,宝宝都爱喝,还能起到刺激食欲的效果。还有个说法是排尿散热,多喝水本身也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加快,代谢快了,体温也会上升。
注意:很多宝妈反应宝宝在夜间容易发高烧,这是因为宝宝身体的含水比例较成人高,只要轻度缺水就影响体温,导致体温高。而宝宝生病的时候,精神差、睡得久,夜间长时间不进食、不喝水,就缺水了。
按摩:还是理解为升温,帮助体内运动加速,造成升温。推攒竹穴200次(平时喂母乳时也可以经常给孩子推),砍宫(用大拇指自眉头向眉梢分推)200次,太阳穴1分钟,泻肺经(由指端向手掌方向直线推动无名指)200次,泻天河水(正臂内侧正中线,用食中二指沿这条线从腕部推向肘部)200次。
第七章 家庭用药
不是发烧了都要上退烧药,那神马时候给药呢?现在比较主流的讲法是超过38.5度给药。调查显示5%的宝宝在体温超过38.5度会得小儿惊厥。所以建议这个温度给药是为了防止小儿惊厥,我的个人观点是39度以后再给。如果心理强大的话,无论多少度都可以不用退烧药(我是不建议给退烧药的,仅代表个人观点),因为高烧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即使是小儿惊厥,也没有试验结果证明对宝宝有伤害,就是样子惨了点儿。
发烧是一个体温先上升,然后波动,最后下降的过程。很多宝妈反应,吃了退烧药,过段时间体温还是会上升,是药都有药效,一般是4-5小时,药效一过,如果还处在前面2个阶段,体温还会上来。还有宝妈反应,退烧药用了之后体温反弹的时候更高,认为退烧药没用只是当下体温暂时退下去了,觉得没用的宝妈,下次可以换个方法,反正吃药没用,新的方法就是不用退烧药,试一次,对比一下,是不是发烧的整个过程更短了。
最后,要用药的看这里。用药第一原则先看成分,不管什么品名,成分就那么几种。现在常用的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产品有泰诺林,百服宁):起效快、作用强、安全性高,可首选该药。解热作用和阿司匹林相当,镇痛作用稍弱,抗炎作用极弱,无明显胃肠刺激作用。对身体损害最小。
布洛芬(产品有美林, 托恩):退热快而平稳,退热持续时间达6 ~ 8 小时,一般用于6 个月以上的儿童。而且最好和食物一起服用美林,不要空腹服用。因为美林对胃有刺激性让胃很不舒服,长期服用也会对肠胃造成影响。抗炎作用突出,解热、镇痛作用都和阿司匹林相当。肠胃反应明显低于阿司匹林。
退烧药又都称为镇痛解热药,是目前相对安全,效果好的退热药。之所以提到阿司匹林,是因为它是第一代镇痛解热药。那些年,我们一起用过的阿司匹林。小时候,身边的朋友都在用,阿司匹林,我看行。调侃归调侃,但是这药降温效果很好,但是对小孩得损伤也比较大。所以早就弃用了,不知道现家里还用阿司匹林的吗?有的赶紧扔了,能扔多远就多远,最好埋了,被捡到也麻烦。
用法分口服和栓剂两种:
口服,最常用,通过小肠吸收。口服药又分三种形态:
滴剂,液体,浓度高,适用于小于1岁的儿童
混悬液,液体,浓度低,适用于1-2岁儿童。
片剂,固体,就是药片,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
量是根据体重给的,这里就不说明了,以免造成宝妈们混淆,所有药物的说明书里都有,自己去看。有一个容易造成的误区就是上次发烧时给多少药,这次还是给多少药,结果造成退烧效果不好。宝宝的生长发育快,要按体重给药。
很多宝妈搞不清滴剂和混悬液的区别。其实所含成分都一样,只是浓度不同,滴剂的浓度比混悬液浓度高,更适合于1岁以内的儿童,当然买不到滴剂,混悬液也是可以用在1岁以内的儿童的。至于片剂嘛,你可以想象一下1岁以内的儿童吃了会肿么样?
栓剂:就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做成栓剂,从屁股里塞进去,免去灌药之苦,当宝宝拒绝口服药物时,退热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非常方便,但要注意要小剂量给药,切忌反复多次使用退热过度,引起体温陡降或腹泻。
如间隔不到4小时,两种药物交替使用,这样可以减少一种药在体内蓄积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还有一个误区:不管孩子是否发烧疼痛,按照间隔时间定点给药,例如每6-8小时吃一次美林,或者每4-6小时吃一次泰诺林。药物是按需用的,体温不高或者不少了就停止用药,除非你想让宝变成药罐子。
第八章 医院诊断
在发烧的认识当中已经提到过,发烧不是一种疾病,是一种症状,或者说是一个信号,告诉你有病毒或者细菌入侵,免疫系统已经被激活正在对抗入侵微生物。去医院,就是要诊断什么病因引起的发烧,是病毒还是细菌入侵,不同的病因决定不同的治疗方法。
传统中医的诊断方法为望闻问切,现代医学也是遵循这个原理,只是采用了更精准的工具。其中,验血是最最最精准的方法了。验血分析的是白细胞的变化,白细胞可以分成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五种。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有很强的吞噬作用,它们能吞噬细菌等微生物。总之,不同白细胞的具体作用虽然不同,但作用的主要方向是一致的,都是消灭侵入人体的异物。判断的标准如下:
病毒感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
细菌感染:外周血白细胞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注意,病毒感染是可能变成细菌感染,很多宝妈反应第一次去医院验血说病毒感染,回去几天烧还是没退下来,再去医院检查的时候说细菌感染,就喷医生是废物。有的去第二家医院检查出来是细菌感染,就认为第一家医院是废物。其实,两次化验结果不同,就是病毒变异造成的。
第九章 病毒感染治疗
90%发烧都是病毒感染引的,这种情况并无大碍,可以带回家治疗。有些医生会在这种情况下建议输液的,可能会好的快些,免得再来找我麻烦,每天面对堆成山的病患,最近比较烦~当然也有输了液没用的(还是那句话,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我最不能理解的情况是,医生都没说输液,大人就主动请缨的。
既然提到了输液,这里就展开一下。公立医患输液,通常都会加点抗生素,就算不带抗生素,这种通过静脉吸收的疗法,就算好了,宝宝的免疫力也得不到锻炼。
输液党看这里,为你准备了大片抗生素的7宗罪:
(1)过敏反应: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由于个体差异,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只是程度上的不同。
(2)肾脏易损害:通过直接损害或过敏机制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郁滞,大多数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其损害。
(3)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4)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反应
(5)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耳聋、头晕以及多发性神经炎,甚至神经肌肉传导阻滞。
(6)二重感染: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由于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细菌以及真菌即趁机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而致病,以老年人、幼儿、体弱及合并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为多见。以白色念珠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口腔、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最为常见。
(7)产生耐药:触目惊醒!别担心,以上只是滥用造成的危害,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美帝发明抗生素是用来治病的,会在下章细菌感染中讲到,只是在天朝被逆袭了,当糖丸吃了
第十章 细菌感染治疗
只有10%的发热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尊医嘱可以使用抗生素,如果不用抗生素杀灭细菌的话,病程拖长,而且细菌可能突破人体免疫系统,严重的可能致人体器官损坏,比如耳聋(中耳炎),脑瘫(脑膜炎)等。传统说法,发烧把耳朵烧聋了,把脑子烧傻了,其实就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导致的,但不是烧出来的,要做区别。
注意:宝妈们对抗生素的使用有个误区,以为输液就是抗生素,口服就不是抗生素。输液和口服只是一种给药方式,也有可能是抗病毒和退烧的成份。输液不等于抗生素,而是由成份决定的。
我只能介绍使用抗生素的几种给药方式,见效由慢到快。
口服:通过小肠吸收。
打针:一种肌肉吸收的方式,吸收迅速,完全。
输液:注射进静脉,不用通过胃肠道来吸收所以效果很好。
能口服就不要输液,输液见效快但是副作用大,病情不是非常紧急的情况首选口服。
一旦决定用抗生素,就要把细菌斩草除根。达克宁不是有广告吗?杀菌治脚气,请用达克宁,斩草除根。不要因为用了一段时间没效果就停了,细菌没有完全消灭,宝宝之后还要再受苦。用药不疑,疑药不用。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
这个挺好的,学习下,谢啦
了解了部分原理,写的很好,谢谢啦
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回复。请
成员:199225 ,
话题:57639
&&手机客户端
&&相同预产期
&&同龄宝宝
&&非常有用
上海丫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B2- 沪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烧以后拉肚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