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ppt幻灯片?

[text]关灯返回顶部&>&《你会怎么做》:当陌生人靠你肩膀上睡觉,你会怎么做?
提示请下载最新的flash插件拖动播放器《你会怎么做》:当陌生人靠你肩膀上睡觉,你会怎么做?如果一个人陌生人靠在你肩膀上睡觉,你会忍心叫醒他吗?[疑问]美女惨遭多位男士拒绝?[吃惊]外国帅小伙靠女孩肩膀睡觉100%成功率?[吃惊]老大爷邂逅外国夫妻遭遇合影留念分享收藏0在线0弹幕0香蕉0
如果一个人陌生人靠在你肩膀上睡觉,你会忍心叫醒他吗?[疑问]美女惨遭多位男士拒绝?[吃惊]外国帅小伙靠女孩肩膀睡觉100%成功率?[吃惊]老大爷邂逅外国夫妻遭遇合影留念 简介如果一个人陌生人靠在你肩膀上睡觉,你会忍心叫醒他吗?[疑问]美女惨遭多位男士拒绝?[吃惊]外国帅小伙靠女孩肩膀睡觉100%成功率?[吃惊]老大爷邂逅外国夫妻遭遇合影留念[+展开简介]
官方下载功能反馈本站不提供任何视听上传服务,所有内容均来自视频分享站点所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Copyright (C)
AcFun. 保留所有权利移动互联网营销该怎么做?--百度百家
移动互联网营销该怎么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这是在“移动互联网大牛”微信群内做的一次分享实录。
【导读】这是5月5日晚上在“移动互联网大牛”微信群内做的一次分享实录。介绍了鬼脚七研究的一些成果和方法,以及他认为的移动互联网营销的一些观点。
我是鬼脚七,这里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
从我现在研究的结果来看,移动互联网浪潮里最本质的东西是“人”。无论是公众账号还是朋友圈或者微博,都是围绕着“人”开始的。如果手机普及程度没有这么高,这些方式都是没有办法实现的。所以在两三年前,这个势头不是很明显。
大家可以想一想,任何一个企业去做广告,无论是去买百度,还是淘宝直通车或者是一些展示广告,都是为了曝光,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得见。在我们的公众账号当中,也是让这些人看得见,每天有一次展示的机会。现在那么多人去挖掘朋友圈,那么多卖货的,我们都很讨厌那些卖货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去做,而且做的不错,收入很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占一个渠道优势,在这个渠道里面人来人往,有很多的客流量。比如说王府井,如果每天有四五万的人流量,王府井任何一个门脸的价值都很大。如果我们自己有一个人流量很大的账号,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朋友圈,那相当于自己建了一个王府井。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关键就是怎么样建立跟客户相关的渠道。
举个例子,小米和海尔的区别,海尔或者TCL或者长虹它们是在卖东西,卖完东西就算结束了,巴不得客户永远不再找厂家。而小米卖东西只是第一步,而且第一步卖东西并不赚钱,但是它通过论坛、QQ空间、微博、微信等方式把这个渠道建立起来了。一开始是一个小米手机,后来出现红米,再后来出现路由器以及小米电视,都是围绕着“人”做的。
所以第一步无论在他身上赚没赚到钱都没关系,如果这个人进来了,产生信任了,迟早会在这个人身上赚到更多的钱。
有人说建立信任比较难,我又不是小米没有这么大的能力。但我告诉你,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天24个小时,8个小时睡觉,8个小时工作,还有8个小时吃喝拉撒。他的时间是有限的,无论他对你有没有信任,只要花在你上面的时间多,花在别人上面的时间就会少。花在别的品牌和产品上面的时间越少,购买别的东西的可能性就越小,花在你产品上面的时间越多,对你的信任就会比别人强,这个道理很好懂。
举个例子,茅台其实知道很多人在仿冒茅台酒,它也知道哪些是假的,但是它不是所有的假都打,只是偶尔做做样子。这么多的卖假酒的他不会都去处理,茅台厂家不是不知道,它知道怎么抓这些人,但是厂家一旦把卖假冒茅台酒的都处理掉,那些人就会去卖五粮液。卖五粮液的人越来越多,卖茅台的人越来越少,那买五粮液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一旦别人习惯了五粮液再去喝茅台就会有一些不习惯。整个道理比较好懂。
我们现在研究移动互联网的很多东西出发点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有现在微淘,如果这个“人”的基本点不抓起来的话,很多地方只能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
比如说微信上面怎么直接卖东西,我们研究了几百个电商的微信号,研究完以后,一开始发现这个结论很失望,因为第一个结论是:别看微信人流量这么大,它真不适合卖东西。后来随着比较深入的研究,第二个阶段发现,虽然微信不适合直接赤裸裸的去开店,但是它对于电商企业价值非常大,但是这个价值不是简单的开个店,然后去推广自己的店铺。
现在我们看到有很多第三方的企业在做微信商城,也有很多人过来咨询我,我觉得一定要想清楚你要拿微信干什么。而且现在本身微信支付或者微信后台打印单据、查询都比较麻烦。这个时候去开店的话,顶多是尝个鲜而已,收益很小。
到底微信对于电商企业有什么价值呢,后来我们做了一些更详细的分析。我们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跟现在外面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不太一样,因为我是做电商的,我接触的都是一些电商企业,我们会去看电商企业到底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现在电商企业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在淘宝、京东上面没有安全感,在淘宝上面现在总共有4个五金冠的店,五金冠的店是现在最牛逼的店了,一个金冠好象是卖了几千万件商品,要有上千万的好评,4个五金冠中有两个是七星会的成员。
经过研究会发现,他们虽然卖了几千万的商品,曾经有几千万个人买了他们的商品,但是他们除了过赚了点钱以外,他们现在没有积累太多的东西。所以有人问我,我到底要不要做一个B2C商城,我以前就劝别人不要做,因为做就是死,在PC互联网上面一定是这样的。但是现在移动互联网可能会有一些不一样。
举个例子,鬼脚七的微信公众账号现在有接近40万的粉丝,如果现在我做一个自己品牌的B2C的小网站的话,我可以活的非常滋润,只要我自己有足够的货源,我去挑一些SKU,我以鬼脚七的品牌去发,我就可以活的非常滋润,因为我有自己的客户渠道。我之所以说五金冠他们没有自己的客户渠道,因为他们现在的客户绝大部分都是淘宝的。
所以移动互联网最本质的东西,你如何把人,把客户变成自己的,而不是在平台的角度拿过来一些客户。通过平台的角度去拿客户这是流量模式,所以你花钱推广有更多的流量,不花钱就没有流量。现在的流量成本非常高,我跟大家可以说一个大概的数据,现在在淘宝上面一个点击平均3-4块钱,对于一些比较热门的词十几块钱的几十块钱的都有。跟百度的不会差的太多。一般三十多个点击才有可能产生一次交易,如果点击平均是三四块钱的话,三十多个点击就是你要花一百多块钱,如果你的商品就只是卖一百多块钱,相当于ROI(投入产出比)值就是1了。 现在在淘宝上面ROI能够做到2或者是二点几已经算是不错了。在百度上成本会更高,因为客户精准性比在淘宝上要差一些,获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应该在200-300元。
所以现在获取新客户的成本越来越高,而这个是说在PC互联网。那么在移动互联网上面完全可以把这个成本降低降低再降低的。所以现在很多人看见移动互联网来了,很多人去做微博、微信,微博火的时候去做微博,后来发现微博没那么火了,就去做微信,做了半年微信,发现找不到方法,现在又出来什么了又去做那个,最后发现就是凑热闹而已,什么都没有得到。
所以最本质的东西到底利用这些东西来干什么,利用微信来干什么,利用微博来干什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了这些以后,可以对你的企业发展有什么样的帮助,这个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的方向。现在外面看到的很多案例,其实都还是片面的,要么比较大的企业去做的,比如说类似小米等;要么就是一些比较草根人做出来的,比如说在微信里面卖面膜什么的。但是这些方法,这些案例对于企业来说是没法复制的,不仅是没法复制,连借鉴都没法借鉴。如果我做电商一年卖三四千万,我不可能把我的这些东西放开以后,我自己去朋友圈里面卖面膜吧,或者说我在我的朋友圈里面卖东西,这个有点扯淡。
所以最终电商企业、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可以借助现在的新媒体做什么,不止是微信,微信只是一方面,现在我们研究院里面有几个研究员,有的是在研究微淘,有的专门在研究微博,有的专门研究微信。有一些人现在已经开始放弃微博了,微博已经从原来的红海,变的没那么红了,应该说微博很多价值是被低估。而且微博官方特别愿意去树立一些典型案例,它自己可以贴钱配合你去搞活动。只要你稍微做一点东西出来,它就愿意配合你去做。如果你有好的想法,也可以申请微博官方的资源支持。
就像上次我在微博上面卖书,其实我没有多少书,我也不想打折,微博官方说你可以打折,官方也愿意承担一部分费用,因为官方要的就是一些影响力,要的就是势头,而且微博现在跟淘宝配合很紧密,上面做一些跟商业相关的东西很方便,可以很自然的去结合。
微淘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地方,我昨天晚上发了一篇《关于微淘的爱恨和期待》,发完以后才十几分钟,微淘以前的负责人就跟我联系,说这个写的很真实,也很全面。他还约我下次能不能给他们提一些建议,他们现在有一些新的业务,希望我能看出他们一些建议。
其实不是我能看出这些,作为一个研究员,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天天研究这些东西的时候可能比官方看的还要清楚。我在我做培训的时候讲,因为我做了十几年的技术和产品,所以对于新媒体,对于新鲜事物我也是用技术和产品的思路在做一些研究,而不止是收集一些案例,我以前也想过复制别人的一些案例,但是后来发现,没有一个案例是可以去复制的,绝对没有。
这个时候我们去宣导这些案例的话,除了让每个人兴奋一下,引起重视一下以外,大家还是不之知道怎么去做。我要解决的这个问题就是具体怎么做,像我上面提到的这些思路一样,所以我们后来总结出来一套具有实操性质的教程。
3月份的时候给我们七星会内部的成员去讲这套课程,大家反响非常好,包括一些自己做的特别好的一些人过来跟我们沟通交流,他们这一块的负责人评价也是特别高,非得要让我们给他们做代运营什么的,我说我们不做,我们只专注一些研究,我们还会接一些账号做一些实际的适应和操作,也是为了研究,但是代运营这个事情我们做不了,模式太重。这次我组织的培训也就是给大家介绍这套实操的教程,对企业应该价值非常大。想了解这次培训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查看信息。或者咨询我助理的微信号:,电话也是这个。
话又说回来,真的让我们实际操作一些账号,还真不一定有公司自己实际操作的好,因为他们自己对于他们的产品更了解,对自己公司更熟悉。做教练的人可能不一定比运动员更牛逼,刘翔的教练肯定跑不过刘翔,呵呵。不过我们这些研究员都还蛮优秀的,自己以前有一些比较牛逼的账号,自己也有一些比较好的实验方法,一方面千挑万选,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是在每个星期相互交流研究成果,然后汇报成果,所以进步很快。
稍微总结一下吧,其实在移动互联网上面做营销,营销只是一个方便的说法。移动互联网上面的很多玩法跟PC互联网上真的很不一样,思路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它最本质的出发点就是从人出发,而不是从销售出发。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手机。
所以每次去做任何决策,去做任何营销方法,去做任何账号,去做任何活动的时候,你不应该总是想:怎么样增加曝光,怎么样增加销售额达到目标。你应该思考的是背后的那些人。这些人他们有情感,他们有需求,他们内心还很孤独。当你把这些因素嵌入到你的活动,你的账号,你的整个公司发展策略进去,你就会发现一切真的不一样。
谢谢大家!先分享到这儿了。
【7哥闲谈】
最近在组织一个培训,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组织培训。说句实话,我不擅长做生意,这次做培训就是希望给新媒体研究院的创造一些收入,也就是为了赚钱,一个组织存在还是要盈利吧,否则存在不下去了。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为了这次培训,我们还是做了非常多的准备,整个课程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如果有人过来,相信不会让大家失望的。大家可以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了解情况啊。
今天文章中提到的七星会是我之前发起的一个俱乐部,里面有很多大牛。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位七星会成员,也是一位美女:徐菲(微信&fayefxu)。
徐菲6年前放弃500强外企高管职位创业,是天然有机产品系列的的“偏执狂”,独家代理的高端进口产品涵盖美妆护肤,母婴等行业,选取欧美性价比最好的天然有机产品(包括现在在国内大卖的甘尼克宝贝系列等)导入到中国,目前她代理的产品在国内线上和线下的高端零售渠道都铺的很到位。
她最新引进了一个原装进口美国潮牌#Out Of Africa埃菲卡#天然护肤系列,品牌在美国每年得很多时尚大奖,产品线涵盖洗浴润肤,手霜润唇,面部护理等,线上线下销售资质齐全。
如果你对该品牌经销或代理感兴趣,可以加美女掌柜的微信fayefxu,验证信息:7哥推荐。想见真人的话可以下周(5月7-9日)在上海浦东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18届美博会可以一睹芳颜,呵呵。
【作者介绍】鬼脚七,知名自媒体人。关注电商、搜索、移动互联网、新媒体营销,偶尔深沉,偶尔文艺,在修行的路上。关注他微信公众号:taobaoguijiaoqi,回复m可以查看作者其他精彩文章。
阅读:1111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8347
阅读:18万
阅读:11万
阅读:11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杜蕾斯的营销都是抓住了人性中的窥探欲望,也深懂现在移动互联网的...
丁鹏Gamewower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怎么做?,,,,_百度知道
怎么做?,,,,
the propagation delay is D sec per hopcompare the delay in sending an X-bit message over a K-hop path in a circuit-sxitched network and in(hightly loaded)packet-switched network.the circuit setup time is S sec .Under what condition does the packet network have a lower delay, the packet size is P bits and the data rate is B bps
我有更好的答案
b+(k-1)p&#47。 由于分组短小; x/b+b,便于及时传送一些紧急数据,因此对于突发式的数据通信;b+(k-1)p/(k-1)p/t2 即s+x&#47:t1&由题可知;b+kd 即 s&b+kd电路交换网络传输时间t1=s+x/分组交换网络传输时间t2=x/b+kd&gt,更适用于采用优先级策略,分组交换更加合适
compare the delay in sending an X-bit message over a K-hop path in a circuit-sxitched network and in(hightly loaded)packet-switched network.the circuit setup time is S sec .the propagation delay is D sec per hop, the packet size is P bits and the data rate is B bps.Under what condition does the packet network have a lower delay? 这时什么啊!
比较派了一个K一个X位消息延迟跳路径的电路sxitched网络,并在(hightly加载)包交换network.the电路的安装时间是S秒。传播延迟是D秒每一跳,数据包大小是P位和数据传输速率是B bps.Under什么条件下分组网络具有较低的延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广州 5月8日北京 4月20日已结束北京-4月27日已结束
阅读(7667)
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BAT实战派产品总监手把手系统带你学产品、学运营。
本文包含了我个人进行独立产品设计时的流程和工作心得,非科班、非大公司流程、非一定正确,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如果有帮助,也希望得到你的鼓励。
产品经理或产品设计是一个在不同环境中差别很大的岗位,大公司和创业公司、大团队和小团队、人员配备情况等都会影响我们工作的内容和合作方式,而每个人相信在一定的工作磨练之后,都建立并积累了属于自己的工作方法。
作为一个混迹于小团队甚至个人独立设计开发应用的学生,我是这么工作的:
idea的产生
我主要的设计工作都来源于自己的意愿,一般是我加入的某些小团队,或者是我想要满足的某种需求,甚至也可能是我个人的产品设计练习。之前有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去创业,或者参加这么多的项目,我回答的是『只是对于不好用或者不方便的东西,想要去改进它罢了』。
我是一个比较敏感和细致的人,有比较强的共情能力,因此总会在自己或身边的人身上发现一些需求,那么需求很多,idea 也会有很多,我们怎么选择呢?
一般一个想法出现,我会从两个方面去论证它。
第一,这个需求是否在用户中普遍存在。普遍的意义不是说要所有人都需要,但是至少某个需求应该有一定数量的用户群,这样才有解决的价值。结合自己的日常观察以及生活经验,首先虑掉那些明显不典型的需求,而对于难以确认的,则在下一个『用户调研』的环节搜集信息。
举个例子,之前和朋友讨论一个功能,是开发一个 App,一键将整个手机系统和所安装的所有(或常用的)其他 App 都变为夜间模式,并且可以和正常模式进行切换。这个需求乍一听很新奇,因为阅读类产品都会设计夜间模式方便在黑暗环境下的阅读,所以是否需要一个手机整体大切换的产品呢?我个人认为这个需求并不真实存在的,首先我询问了身边喜欢看小说的朋友,他们大部分甚至不使用夜间模式来读信息,而是选择在有光的条件下阅读;其次,整体替换手机阅读模式会带来不确定性、权限问题、夜间模式匹配设计问题等一系列状况,因此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如果有朋友觉得这个想法不错,欢迎讨论)
第二,这个需求的技术难度和实现可能性。当一个需求有比较明显的用户群时,就可以从技术以及设计角度来进行分析,看是否能够实现。
举个例子,我早上上班经常要乘坐地铁,在早高峰是总是苦于如何快速找到座位。我相信这个需求很多人都有,选择站位和观察乘客都是一种技巧(写过一个知乎答案:地铁如何判断哪个位置的人会早下车?)。但是仔细考虑一下这个需求的解决方案:首先,乘客需要贡献自己的上下车地点(隐私问题,激励问题);其次,需要精确到某一个车厢甚至具体的某一个座位(定位精度问题、网络通畅问题);很快会发现,在一个信号时有时无、乘客摩肩接踵、隐私敏感的环境下,这个需求实现难度非常高。
用户调研环节,我个人比较喜欢采取访谈的形式——事先准备好一些问题和我关心的要素,在网上聊天、面对面沟通、实际情景模拟等场景下,进行调研。调研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确认需求的普遍程度,另一方面则是调查需求解决方案中的一些用户细节。比如 O2O 产品中的单价、社交产品中的兴趣点等等。
关于调查问卷,我之前针对不同的项目做过很多次调研,多的时候可以回收上千份有效答卷。设计调查问卷时应该注意,这种形式更适合整理数据性质的信息(价格、使用时间、用户分类占比等),而对于一些比较感性的问题不太容易得到准确的答案;另一方面,投放人群也需要提前针对你所要调研的信息做好设计。
核心页面绘制
前面几个环节,着重从用户需求分析等产品角度讨论。而从这一阶段开始,更多的涉及设计方面的工作。有的人在设计产品时会先绘制流程图和结构图,或者先画线框图来说明产品逻辑,最后再绘制界面。这个地方我的习惯和大家有些不一样,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做法。
当开始进行设计时,我会首先根据之前脑补+调研的内容,绘制3-5页高视觉保真的界面图。这么做的第一个原因,是我想先确立产品的基调(颜色、布局等),更重要的是,我打算把最核心的功能先确定下来。
某产品的核心界面
直接绘制流程图会有一个小问题,就是不容易抓住重点,有的时候会陷在某一个细节里。《体验·度》中提到一个例子:
我们用百度新闻客户端来举例。在做新闻客户端的时候都会思考哪个信息是用户每天都想看到的,调研结果是『天气』,既然是天气我们是否要将天气做得更炫酷呢,甚至点击后显示一周的天气呢,如果你问用户,答案是肯定的;既然是如此绚丽的 UI,我们是不是要进行微博分享呢?用户依然认为是的;那么既然分享我们是否要增加查看评论功能呢?这时候你会发现我们讨论的点已经和新闻客户端完全无关了。
所以,先画几页核心页面,把最重要的功能确定下来,并且在后面的流程中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跑偏了。
流程图与结构图
一般不会在操作流程上百分百绘制流程图,而是针对需要着重设计的功能来绘制。下面的例子是一个O2O 外卖配送产品的泳道图(部分)
某产品泳道图
而结构图就需要把产品可能涉及到的每一个页面表达出来,这无论是在产品讨论还是开发沟通,甚至是用户调研阶段都是很有用的。注意,结构图主要表达的是层级关系,直接相关的就是产品的导航结构以及页面层次,可以使用颜色、树状图等进行区分和强调,而至于页面之间的跳转关系,则可以在交互设计中再着重表达。如下图,是某习惯养成产品的信息结构图:
某产品信息结构图
视觉设计阶段,根据前面定下来的基调确定 VI (视觉系统),根据信息结构图来明确导航结构(虽然大部分时间这属于交互设计的工作),最后把每一个页面的真实视觉设计稿绘制出来。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使用可以投影到手机上的软件实时查看设计效果。比如 Sketch 的 mirror 功能,还有 Skala Preview 都是比较常用的软件。
视觉设计的另一个工作,就是切图和标注。把所使用的控件按照最小单元导出,并且单独复制一份视觉稿,在上面对形状大小、尺寸距离、字体和颜色等信息都进行标注,方便开发工程师的工作。注意,对于某些通用的控件,可以单独标注,就不需要重复标注了。
某产品标注图
交互设计与文档补完
然后呢,我需要设计每一个页面的每一个状态所呈现的视觉。比如打卡类应用根据当天的打卡次数,打卡按钮会有不同的文案;比如输入框输入了不合理的信息,应当反馈给用户;比如信息呈现页面如果内容为空,需要增加文字或图片说明;再比如网络不通畅或者刷新、发送失败,又需要通知提醒。总之,在这个阶段,需要考虑很多用户使用上的细节,多用极限思考的方法模拟用户的极限操作,往往会有新的发现。
一般,我会使用视觉图+文字注释+引导线的方法来做交互设计。
某产品交互稿
完成了这些内容之后,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进行动效设计,使用一些原型设计软件可以呈现出比较好的真实模拟效果,用以用户实际测试或者项目演示。原型设计软件主要考量的是这样几个因素,不分先后,分别是上手难度、效果复杂度、可否进行代发复用等,这里我推荐几个软件:
Axure,是人都知道,就不细说了,操作简单,效果一流,比较适合制作相对完整的产品原型。但是,不能制作比较复杂的动态效果,另外原型设计工作导出文件为 html 格式,对于原生应用开发难以复用。
Quartz Composer,俗称 QC,结合 origami 插件能够降低使用难度,但是依然有陡峭的学习曲线。效果出众,几乎可以实现你想到的任何动态效果,并且使用 pop 引擎能够实现代码复用(仅iOS),值得注意的是,QC 比较适合去制作某一个特定的效果,而不适合描绘整体。还有一个类似的软件叫做 Form,被 google 收购后免费了,在手机上浏览效果不错,和 QC 非常类似。
Xcode storyboard,故事版,其实就是直接开发只有页面结构的 App 了,使用 Swift 语言大大降低了难度,不过因为需要开发和编程,总体还是有一定上手难度的。优点不用多说,效果好,代码无缝复用。
当然,真正的工作中也绝不仅仅只包含这些内容,还有很多细节、工具和文档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的。不知道大家一般怎么工作和练习呢,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留言或者联系我一起交流,互相学习,一起进步。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特约作者:@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本文链接。
运营人,产品人,旅行达人,内外兼修。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以产品经理为核心的学习、交流、分享社群,集媒体、教育、招聘、社群活动为一体,全方位服务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woshipm。成立5年以来举办线上活动500余场,线下活动数百场,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10余城市,在互联网业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好评。社区目前拥有300万忠实粉丝,其中产品经理占比50万, 中国75%的产品经理都在这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做微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