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育主要着重于什么样的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历]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材料_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历-牛宝宝文章网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历]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材料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历
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材料21世纪最大的财富是人才!而一流的人才必须有一流的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秀人才的基本要素。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深入,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人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压力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由此而引发的各种心理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因此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据抽样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发达地区中小学生仅仅强迫症这一种精神病的患病率就竟然高达3.5%。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其终身患病率为2.5%,全国目前约有3750万患者,强迫症可致精神残疾。专家说,强迫症首次发作多在青少年时期,不少学生自杀事件就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由于心理疾病患者增多,对于处于人格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为他们的成长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就显得更为重要。为此专家们多次呼吁,社会、学校和家庭应高度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把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那么作为学校方面应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人格和心理素质的优秀人才呢?一、认识到位, 高度重视学校的领导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始终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彻底改变那种对待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的态度。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应是学生心理塑造者、维护者。要密切 1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要充分的尊重、关爱、呵护每位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把学生培养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接班人。为此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以校领导、班主任、授课老师、家长等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坚实的基础。二、专业培训,适时渗透“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在各个学科教学和各种活动中都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任。所以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为了使教师认识到这一点,我校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例如教师会、业务学习、评课等,结合校内外一些具体的案例,加强对老师们的心理健康理论、心理辅导技巧等的培训。另外,教务处、政教处等部门也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了对教师的教学考核的内容之中。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各科教学中已经形成特色,广大教师们能够适时地运用各种技巧、方法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三、突出主导,激发主体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 2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学校各项工作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校在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上,分管领导都要反复强调、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效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去。因为后进生在学习、生活中比一般学生的压力大,时常产生明显的心理障碍;缺乏自信、社交困难、嫉妒孤独等。这就要求班主任第一要改变以往以思想教育的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充分、表达内心的困惑与烦恼,促进班主任与学生间的思想沟通。第二要求班主任随时注意调控学生的心理情绪,使学生真正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学生。第三要求班主任认真上好每一节班会课。因为班会课是班主任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班会课上、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目前,我校班主任基本上人人具备较好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和沟通技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心理测试,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为我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四、分级设标,凸现特点我们应当针对中学生各个阶段年龄特征和中学生在学习、情感、人际、青春心理以及升学压力等各方面的异同,在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同时,又根据初一到初三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各年级的学习特点,分别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年级目标。例如,针对初一新生刚入校,新环境还不够适应,人际关系还比较陌生等问题,目标着重在如何帮助新生进行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上;针对初二已经适应了环 3境,熟悉了老师和同学,而距中考还有一段时间,思想上存有松懈想法,目标着重在如何帮助学生面对新的挑战这方面, 把握好初二这一过渡时期;针对初三的学生面临中考等问题,目标着重在如何对学生考试心理与考试技巧方面进行指导,包括考试动机的激发与考试技巧的应用,帮助学生较好克服考前心理恐惧与焦虑,以便更好地在考场上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五、家校互动,形成合力学校的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立体教育,家庭的环境,父母长辈的言行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普及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举办家长心理教育专题讲座,向学生家长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使家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加强家校联系,初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通过学习,家长了解子女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达到协助学校开展教育的目的,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的教育起到最大的合力作用。4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巴中市年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考试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巴中市年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考试答案
||文档简介
总评分3.9|
浏览量28813
&&巴​中​市05​-06​年​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考​试​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文章作者 :
 发布时间: 16:12:01 阅读次数:4353
开题报告  
江苏省东台市许河镇中学& 崔亚琴&& 王志德&   
我等二人申报的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经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组审定,列入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被批准为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特将开展课题研究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素质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而作为家长,责任重大。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子女的成长,,而且关系着民族素质的提高。  
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每一个国家都不会轻视家庭教育的力量。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情感的一种组合形式,这种组合形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  
中国自古重视家庭教育的功能,所以这是个古老的课题。但时代的改变,决定了教育在每一个时代都面临新的命题。我国很早开始涉足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领域,探寻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教育模式。本课题主要着重于研究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实现这一项重要的使命,必须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近些年,青少年学生的各类心理障碍的检出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当前学生存在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并且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相当一部分和不当的家庭教育关系密切。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 进行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验研究,迫在眉睫。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不但对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缺乏正确理解,教育方式也不恰当。  
素质低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就更缺少正确的方法,不能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年龄段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概括来说这类家长的教育方式可以总结为八个字:简单粗暴专制无能。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只养不教,放任其自然生长,导致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有的父母重智轻德,忽视对孩子的心理诱导,把灌输知识看得高于一切;有的父母强烈的望子成长愿望与现实的不一样,也造成父母矛盾的变化和困惑,导致对教育方法与孩子特点不一致;有的父母过分照顾子女,不放手让子女独立活动,造成子女消极、依赖、缺乏耐心和责任感;有的父母过分严厉,造成学生逃避、胆怯、没有责任感,甚至养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坏习气;有的父母过分溺爱,造成学生放肆,自我中心的心理状况比较严重。这些不当的教育方式都会对孩子成长过程产生严重的的心理障碍。  
本课题将在父母的教育方式方面着重探讨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同时也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把二者统一起来。如果只是讲道理是不够的,道理是空洞的,而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后者对孩子的影响力更大。家长应以身作则,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都要为孩子作出表率,做到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们一般都喜欢并尊重有文化、有教养、好学上进、作风民主、举止文明、关系和谐的家长。因此,家长应率先做到热爱学习、举止文明等行为,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家长也应该树立良好的性格的典范,努力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重他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控制情绪,保持稳定,不能喜怒无常,情绪多变,从而造成孩子无所适从,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不同侧面探讨父母素质及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以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学会细心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正确的引导,给孩子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锻炼、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培养孩子对自然的感情,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感,在娱乐中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自我调节等等。同时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把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学习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课题界定  
“素质”――是指人自身以先天遗传的生理、心理特征为基础,在与教育、环境刺激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具有促进潜能外化的主体因素,是人的发展总水平,是人的诸种属性的综合,是由各种品质构成的整体结构,也是指有助于个体主动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要求的身心机能。  
“家长素质”――这是指家长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在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家长素质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几个方面。  
家长的教育方式――即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目前家长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十种类型,即:专制型、片面型、养育型、娇惯型、放任型、矛盾型、残缺型、平等型、激励型、科教型。  
“学生心理健康”――指学生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本课题认为学生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他们能够进行有效地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影响”――是指家长以自己的言行直接或间接的感染学生,使他们养成某种品格和习惯。  
“研究”――这是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课题研究过程中从不同侧面探讨父母素质及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以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使他们形成合理科学地教育方式,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命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每一个国家都不会轻视家庭教育的力量。美国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对家庭教育进行研究。美国心理学家Steinberg曾指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情感的一种组合形式,这种组合形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  
就中国而言,中国自古是个重视教育的国度,也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重视家庭教育的功能,所以这是个古老的课题。但教育只有扎根于时代,才有它自身的价值。时代的改变,决定了教育在每一个时代都面临新的命题。省内研究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涉足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领域,最初的研究从儿童心理卫生及儿童性格入手,探寻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教育模式。本课题主要着重于研究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研究价值  
①课题的理论价值  
家庭作为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作为学生的第一 任 老师,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不少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偏差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家庭。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教养态度、以及亲子关系的状态,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要言传身教,处处为子女做榜样,创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为子女身心健康地成长创造条件。  
本课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育人的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遵循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意见》的指示精神,以《教育心理学》、《社会学》,人本理论心理学的有关健康人格论及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资料为理论支撑。在“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家长素质参差不齐的今天,力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索家庭及家长素质和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帮助家长提升自身素质,科学教育子女,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②、课题的实践价值  
福录贝尔指出:“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充分说明了家长素质对学生成长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最早接受的教育来自家庭,第一任教师是父母,家长在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经济、地域、民族,父母的文化素质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千差万别,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各不相同。所以家长理应提高自己的素质,有责任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而在现实中有部分家长素质偏低,忽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很严格要求,要求孩子不停地学习,而自己却很放纵,不思进取,整天只沉溺于吃喝玩乐、经常沉溺在麻将桌上或半夜才回家,甚至夜不归宿;不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不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在孩子面前暴露很多缺点,负面影响大;有些家长自身文化素质偏低,不了解孩子在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心理变化特点,感觉和孩子沟通非常困难,觉得孩子“不听话”、“不和家长交流”、“有代沟”,他们看不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一味的责怪孩子,甚至打骂孩子。  
以上种种情况的发生,都与家长素质偏低,不能正确、科学的教育孩子,犯有“经验育人”的错误是分不开的。所以家长的自身素质对孩子成人、成才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成为制约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课题着重探讨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家长的素质以此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力图通过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密切联系,有针对性地多找低素质家长谈心与沟通,多召集家长开设辅导班,不断向他们传授经验与方法,使学生家长的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只有家长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四、开展“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的基础。  
1、理论依据。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不少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偏差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家庭。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教养态度、以及亲子关系的状态,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素质水平至关重要,因为家长良好的素质能够加强榜样示范的力度,对子女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家长要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获得真正可靠的影响力,在子女心中树立真正的威信,就要运用自已的品格、学识、智慧等良好的素质去赢得子女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另外,家长良好的的教育方式,在塑造青少年的灵魂中是其它方面的影响所难以比拟的,是其它教育手段难以替代的。  
本课题遵循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意见》的指示精神,以《教育心理学》、《社会学》,人本理论心理学的有关健康人格论及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资料为理论支撑。在“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家长素质参差不齐的今天,力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索家庭及家长素质和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帮助家长提升自身素质,科学教育子女,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研究现状  
国外的家庭教育研究是以智力教育为中心,融孩子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品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一体的、全面的、综合性的研究;要求“不但要给孩子午粮,还要给孩子猎枪”,将培养能力提高到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位置;国外的家庭教育研究更注重孩子独立的人格,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尊重孩子的想法、个性,积极鼓励引导孩子大胆设想;国外家庭教育研究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人;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诸如劳动锻炼、坚强意志的锻炼、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的研究。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都起着基础作用。但是,我国的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工程中是薄弱的一项。我国的家庭教育自古就比较先进和规范,有理论,有方法,有典型,不少名人还留有文章、格言,民间有大量谚语。但当代,我国的家庭教育研究滞后了,现代家庭教育理念还未能建立起来。把教育的目标简单地定位于智力教育,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和技能的掌握,对家庭教育与学生心理的研究不够重视。教师要指导家长重视抚养孩子,帮助家长科学育儿。  
&& &3、我校实际  
我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大多数是小学、初中毕业,文盲的也不在少数。另外,农村生活水平较低,不少家长整天为生计奔波劳碌,家庭教育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更加不懂得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否存在障碍。同时,因为受到的教育少,不少家长的道德水平不高,而农村中,还有一部分封建、迷信以及落后的习俗存在,它们也制约家长素质的提高。这类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比较简单,抚养重于教育,重关心轻训练,家庭教育效果不佳。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学校与家庭开展课题式的合作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通过这种专门的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指导水平;学校要积极与社区携手,共同营造指导家庭教育的整体氛围。  
五、研究的对象、内容、目标与重点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农村初中七至九年级学生  
2、研究内容:  
①、探究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②、探讨父母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以身作则,精心营造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③、探讨深化家教结合的方法与途径,切实有效地把握家长的心理动态、并进行耐心、精心的指导,指导家长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达到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3、课题研究的目标  
①科研目标:  
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家校一体化”学生心理教育实践新模式,探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  
②育人目标:  
准确了解本地父母素质及教养方式的状况,探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父母的素质及教养方式的关系,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帮助他们树立起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信心,使家长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逐渐消除不当家庭教育方式给学生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家庭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工作目标:  
通过此课题研究,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新方法,探讨学校对异常心理学生综合干预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效性,强化新时期综合治教、科学育人观念,总结出有推广价值的经验。  
4、课题研究的重点:探讨父母如何通过改进自己的教养方式,与子女进行正确沟通,加深亲子关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原则与方法  
1、研究的思路:  
①成立课题组,制定好课题研究方案和年度研究计划,合理分工  
②查阅文献,寻求理论依据,以新课程理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现代科学理论为指导,提升教育理论修养。  
③组织好前期的相关调查和问卷并做好分析,归纳出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一般特点并初步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④搭建实践平台,确立实验班,定好实验班教师。  
⑤深入践行制定的对策,剖析典型个案。对家长进行全面地辅导,探索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方法。  
⑥完成资料的整理,总结研究的成果。实现成果转化,以活动展示、论文发表等为成果转化的主要渠道。  
2、课题研究的过程  
(1)第一阶段: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 2012 年 5月14 日- 2012 年 9 月 1 日)    
主要工作:①确定研究课题;②完成课题规划;③成立课题组,合理分工,明确责任,提出措施。通过调查、摸底,掌握我校学生家长素质与教育方式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分析家庭与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心理特征,形成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④等待审批结果。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12 年 9 月2日-&& 2013 年 5 月 30 日)    
主要工作:①课题的开题论证工作、课题组分工落实,开展研究。②收集研究资料,撰写经验文章,探讨改善和提高薄弱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策。③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完成阶段性总结。在课题实施阶段,综合地运用调查法、问题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这几种研究方法都注重于实践,从实践中提炼研究的成果。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3年5月31日  -  2014年5月30日  )    
主要工作:①撰写专题论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②展示课题成果;③推广经验;④申请结题。  
3、研究的原则  
①、时代性原则:学校教科研要主动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此次课题研究为契机,抢抓机遇,用教科研方法寻找解决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  
②、主动性原则。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和培养对象,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开发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③、实践性原则: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探索与实践为重点,让教师把课题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转化为实践方法。  
4、研究的方法:  
①、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课题组成员调查研究、讨论总结,寻求对策,不断总结经验撰写研究心得。  
②、谈话法:  
通过讨论、沟通、交流各自辅导案例,探讨切实有效的提高家长对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③、问卷调查法:&&& 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测试调查,包括家长行为、家长教育方式、学生情感心理等。这些心理健康档案结合平时收集的有关家庭教育反馈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④、个案分析法:&&& 对学生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所产生不同的家长行为习惯进行个案分析,归纳它们之间的关系。  
⑤、定期发放了家庭教育宣传资料  
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定期与家长交流教育经验并开展家长讲座。利用校园电视台开辟家教专栏,利用校园网络开通了网上家长学校,请来课题研究组的老师来到网上“家长会客厅”,解答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本课题着重探讨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家长的素质以此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力图通过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密切联系,有针对性地多找低素质家长谈心与沟通,多召集家长开设辅导班,不断向他们传授经验与方法,使学生家长的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只有家长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创新之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不同侧面探讨父母素质及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以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学会细心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正确的引导,给孩子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锻炼、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培养孩子对自然的感情,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感,在娱乐中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自我调节等等。同时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把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学习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有益于社会的人。  
八、预期研究成果   
九、措施保障  
本课题组组长:崔亚琴,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学成绩突出。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在课堂教学上很有自己的特点。  
课题课题主持人:王志德。中学一级教师。有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长期担任班主任。平时注重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课题组核心成员:徐荣贵:中学高级教师。有搞教科研的经验,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和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  
课题组核心成员:韩金华:中学高级教师。在东台市范围内多次开设示范课、教改课,所教班级语文中考成绩名列东台市前茅。在教学研究中努力探索,不断进取,先后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  
课题组核心成员: 王芹等 老师,都是中学一级以上教师,平时很注重积累,有较强的教学理论功底,很注重钻研。  
保障措施  
1、各级领导大力支持,确保有人力、物力、财力的充足提供,且下拨课题研究经费;  
2、对所有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使课题组成员都能具有相当的课题研究的理论功底和相应的科研能力;  
3、研究时间上,因为我们是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完善,在实践中总结并在实践后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汇总成册,在时间上,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展开研究和实施。  
4、心理健康教育充分渗透到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总结。  
5、调查分析,确定研究方案,研讨实施过程和方法,落实组织管理及主研人员分工。  
6、各主研人员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做好各阶段的分析总结,并根据情况做好措施的调整。  
课题成员须知:  
1、自愿加入课题组的教师,应认真填写好《课题教师申请表》。  
2、应积极参加课题组的各项活动,积极投身于课题的实验研究。  
  【责任编辑:xh_ycg】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建议您使用分辨率浏览本站效果更佳
主办单位: 苏ICP备: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