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拳头图片捣墙流血图片

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案例故事】发生在生活区的事该谁管?虽说韦老师做了十几年班主任,可带寄宿班还是到了现在这所学校以后的事,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学校班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韦老师的班主任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战。韦老师现在工作的这所学校是一所依托于当地名校创办的全日制民办寄宿学校,生源主要是来自全市家庭比较富裕的优秀学生,学生除个别走读外都寄宿在学校,只有在星期五晚上才能回家,所以,学校为每个班级男、女生都配有生活老师。在韦老师的意识里,一直认为孩子在生活区就是生活老师的事,跟班主任关系不大,否则,就是“抢别人的饭吃”。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诸如学生到食堂就餐,到寝室就寝,他基本不管;学生在生活区打个架,摔个跤,生个病,犯个错,都该生活老师“当保姆”,即便告知班主任,韦老师也只是应付一下,绝不会“惹火烧身”。尽管学校三令五申强调班主任要和生活老师加强沟通与交流,韦老师也能做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依然我行我素。可最近三年,韦老师变了,不变也不行了。学校改变了班级由班主任“一统天下”、“&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生活区和教学区“互不干扰”的局面,全面实施班级管理体制改革,改变了传统的班主任一人负责制,实行班级教育小组制度,由班主任、科任老师、生活老师、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共同组成班级教育小组,班主任担任组长,教育小组对班级工作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行动,集体承担,对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发展全面关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班级教育的共同目标。改革的浪潮一浪推一浪,冲击着全校每一位教职工。此时,韦老师觉得自己好像才真正成为寄宿班的班主任,才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寄宿班的班主任究竟意味着什么。寄宿的孩子在生活区远比在教学区的表现复杂的多,矛盾种种,问题多多,而且全都是“原生态”。新住校的想家想得要命,“老住校”欺负“新住校”,用拳头捣墙的,出口脏话的,说老师坏话的,齐轰那些打呼噜的、臭脚的……今年秋季学期,韦老师刚接手一个初一新班,开学没几天就遇上了“麻烦事”。全班40名学生,37人住校,3人走读。9月6日那天,下午上课前,生活老师程老师(教育小组成员之一)跑来找韦老师反映:班上有个不好的苗头,有个别老住校生比较“有气”,自以为熟悉住校环境,不服从生活老师管理,其中小江同学表现尤为突出。小江前天晚上在宿舍里随便讲话,影响他人休息,不服从教育,扬言要“投诉”生活老师,老师让写的“说明书”至今未交。今天中午又没在寝室午休,打了一中午乒乓球(学校规定住校生中午必须在宿舍午休,不许从事剧烈运动)。程老师既着急又生气,有种新学期碰到了“硬钉子”的感觉。韦、程二位短暂碰头,做了简单分工&:程老师下午与小江家长联系,韦老师找小江面谈。韦老师心想,自己做了十多年班主任,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何况,刚刚开学,正好借此做点文章,以便“杀猴吓鸡”。就这样,下午活动课时间,韦老师找来小江,让他带上乒乓球拍,来到办公室,韦老师轻轻地说:“把这球拍摔了,老师重买新的给你。”小江意识到情况不妙,“看来中午打球的事已移交老班了,要我把球拍摔了,还重买新的给我,此事有点晕!”韦老师很严肃地又重复了一遍;“把球拍摔了,我肯定重买新的给你。”此时,他哪舍得摔了这心爱的球拍啊,何况……心想:“蹊跷!我打球没去午休跟球拍有啥关系?”脸上写满了疑惑,“再说,重买新的给我,是真还是假,谁知道这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小江急了,不解的问道:“我中午打球,明明是我的错,这跟球拍有什么关系?我写说明书,好了吧?”韦老师意识到这小子是个“高手”,经验丰富,承认错误很快,处理意见都提供了。“你想蒙混过关,没门!”韦老师暗暗地想,很认真地告诉小江:“我能看得出来,你是个很不错的孩子,开学几天来,你在一天天进步,我相信,学校的规定你一定是知道的,中午要午休,不许参加剧烈运动。是不是?”“是。”他不可能说不是,总想说明自己是个很不错的孩子,是一天天进步的。“因此,中午打球的错误主要不在你,而在这球拍,这是只问题球拍,一定给摔了!”只要小江承认自己是要好的,这种推理是自然的,然而结论是荒谬的,这是一种“反证法”推理。听韦老师如此坚决的口气,小江有些蒙了,这时,坚强的他流下了不轻弹的眼泪。“是舍不得球拍?还是真的认错了?还是被逼急了?还是……”韦老师一边观察一边心理掂量着。他擦了擦眼泪,开始说话了:“老师,我中午去打球,是我错了,但我已经跟生活老师承认过了,何况这应该是生活老师管,根本不该班主任你管呀。”说完扬长而去。韦老师愣了半天,感到非常意外……“不跟小孩一般见识,找他家长去。”韦老师自我安慰着,找到程老师了解电话联系小江家长的情况。程老师也是有苦说不出,家长说:“我家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在你们学校上了,有这些坏习惯都是学校造成的。他小学时就是学校有名的皮头了,平时我们比较忙,很少顾及到孩子,我们家长也头疼死了。”显然,小江的家长有怪罪学校的意思,加上平时关心孩子比较少,现在也不知所措了。&第二天,韦老师决定召开教育小组“周例会”,重点研讨小江问题。找来了3位科任老师和生活老师(由于是初一新接班,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暂未产生。)立即“会诊”。在“周例会”上,程老师分析说:“小江父母讲,他是小学一年级就在我们学校住校了,我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看有必要了解他在小学时的表现。”英语老师急切地说:“开学快两周了,小江上课根本就不好好听,坐也没坐像,英语作业写得一塌糊涂,找他正经常找不到人,昨天作业已不交了,气死我了!我不知其他学科怎么样?”“语文课上有时还好,不过,作业做的很不好。这孩子心静不下来,有时我发现,上课或者晚自习他经常会迟到,打球打得满头大汗,兴冲冲的往教室跑。”“我记得,开学前有位熟悉小江的老师跟我提到过,意思是小江分在哪个班那个班就‘中奖’了,平时他爸做外运,经常在外,他妈在一家银行工作,也比较忙。我想,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他的家庭情况。”韦老师开始关注到小江的家庭情况。大家畅所欲言,似乎想说的话有很多,谈论中难免对小江有几分着急,几分气愤,真是恨铁不成钢!韦老师安抚了一下大家的情绪,说道:“小江的情况看来很复杂,这对我们是一次考验,不过,也是一次挑战,我就不信,浪子回不了头!”最终达成如下行动方案:韦老师本周去小江家家访一次(不让小江知道,不和小江照面)。另外,关注小江近期在班级里的人际交往和同学关系。生活老师程老师则负责到小学部向小江以前的科任老师和生活老师了解情况,继续关注小江在生活区的表现。两位任课老师关注小江的上课和作业情况,以及小江的课外活动情况。周五下午进行第二次“会诊”。就这样,经过多位老师从多个方面的观察与调查,教育小组的老师们对小江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小江是小学一年级就读本校的,一到五年级都住在学校,六年级因不能遵守住校纪律走读了一段时间。平时和同学相处,好习惯没学多少,坏习惯学了不少,学习成绩也不好,破坏公物、打架骂人、顶撞老师是常有的事,经常犯错,经常被教育,教育过后继续犯错,周而复始。所以,在别人的印象中小江就是个坏孩子,因此落了个“小学一号”之称。小江从小是外公、外婆带大的,现在和外公、外婆还住在同一个小区,在小江心里,外公、外婆那里才是最舒服的家,因为,在那里能得到外公、外婆的宠爱(其实更多的是溺爱)。最近几天,没有老师主动找小江聊上次犯错的事,小江的生活倒也平静,和开学初没什么两样。星期五下午,韦老师请到了小江本人,小江的母亲,以及班级教育小组的成员,在一间小教室里如期进行第二次“会诊”。&韦老师首先给小江布置了一道题,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和缺点,请你努力找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每项不少于五条。”“我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不能遵守纪律,有时欺负其他同学,经常迟到,容易冲动,不尊敬老师,在宿舍经常讲话,买饭有时插队……”小江找自己的缺点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你有哪些优点呢?”韦老师问道。小江愣了愣,好像有些为难。“肯定有,你使劲找,别害怕,大胆说出来,有几条说几行。”韦老师竭力鼓励小江。小江抓耳挠腮,支支吾吾,非常为难地说:“老师,我——我——没——有——优——点。”此时,韦老师没再为难小江,让他先回教室自习去了。韦老师感慨地问道:“一个孩子找不到自己的优点,谁之过??”这一问使得在场的每个人都陷入了沉思……在后来的日子里,小江真的变了。孩子是无辜的,正如几米漫画所言:“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如今,像小江这样的独生子女如何教育已成为教育者思考的重要话题,仅靠老师或家长“单枪匹马”行动显然势单力薄,只有联合所有科任老师、生活老师、家长和学生,充分形成教育合力,从校内到校外,由生活到学习,全方位关注孩子发展,全身心投入孩子教育,孩子的成长才会更健康。然而,一个班级如果有更多的“小江”,韦老师和他的教育小组还能这样投入吗?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老师岂不很累?这样的教育之重该由谁来承担?&&&&&&&&&&&&&&&&&&&&&&&&&&&&&&(案例提供者: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韦成旗)&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班主任培训案例故事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班主任培训案例故事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拳头流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