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验方中医辨证验方?

--选择去向--
> 中医验方治疗慢性咽喉炎
  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病,主要是咽部黏膜炎症。多发于成年人,其主要病因有屡发急性咽炎、鼻窦炎分泌物刺激、长期粉尘或有害气体刺激、身体抵抗力减低、过敏体质和烟酒过度或其它不良生活习惯等。改掉不良习惯的同时,服用下列方剂中的一种可以有效治疗慢性咽炎。
  小编推荐:&
  1.沙参、甜桔梗各45克,诃子肉60克,硼砂7.5克,共研细末,以蜜和丸,每丸重6克,每次服1丸,每日2~3次,含化咽下。
  2.合欢花15克,白糖6克。合欢花水煎,加入白糖温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生地黄15克,玉竹15克,桂枝6克,水煎,每日服2次,每日1剂。
  4.蝉蜕3克,胖大海6克,甘草6克,冰糖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于近日首次批准了一种专为提高女性性欲而研发的药物,但研究发现了一些严重的副作用,【】
女性常注意脸部和身体的护理,但对于女性来说最重要的私处护理却往往容易被忽略。要知道,私处的清洁卫生和健康对女性尤为重要。【】
小陈夫妇结婚4年后未有小孩。夫妻俩既不是刻意地避孕,陈峰也不是“性无能”,妻子却一直没怀上孩子。夫妻俩商量着去一趟医院,【】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更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儿童哮喘患病率逐年上升【】
在大部分老百姓眼中,国家领导人吃什么、怎么吃,总显得神秘而遥不可及。实际上,首长们的食谱并非一般人想象得那样山珍海味具备,【】
选取的穴位:更长用百会穴、涌泉穴、照海穴、申脉穴。百会穴在头顶,人体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接处,为治疗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等的要穴;涌泉穴位于足底,足心前1/3与【】
“911”救援人员患上的主要癌症类型集中为甲状腺癌、白血病、肺癌、食道癌、前列腺癌。虽然“911”事件过去了十多年【】
其实月饼的油脂还是很高的,对部分人群的健康还是存在很多隐患的。月饼怎么吃才健康?吃月饼要注意什么呢?【】
父亲患有鼻炎几十年了,常反复发作,吃了不少药也很难根治。后来父亲就开始收集一些食疗方,希望通过饮食慢慢调理身体。【】
我国临床核医学使用放射性药品进行诊断和治疗始于50年代后期,当时放射性药品的供应全部依赖从国外进口,6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研制放射性药品。【】
一说某人患了肿瘤,很多人第一反应就认为那是癌症,是很难以治愈的。但专家们需要解释的是,最基本有这样的三种肿瘤情况,它们并非是癌症。【】
导语:《香芍颗粒临床应用指导建议》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绝经学组发起,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陈蓉、郁琦执笔,发表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
伽马刀治疗脑肿瘤究竟好不好,脑肿瘤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很大的疾病,根据科学的治疗【】
一项研究提示,乙肝病毒感染者患肝癌的危险性是非感染者的13.52倍;丙肝病毒感染者患肝【】
肺癌的发病率最高,占第一位,全球每年病人数达120万。伽玛刀治疗,根据治疗目的分为【】
乳房的一些反常的症状通常会告诉大家身体里可能出现了一些疾病。医生们都经常会说,【】
胰腺癌患者常于晚期对胰腺癌确诊。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体重减轻、腹痛和黄疸,通【】当前位置: >>>>>
干祖望治慢性喉炎两验方
& & 人物链接
& & 干祖望,男,1912年生,上海人。第二届国医大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中医师,教授。17岁拜浙江名医钟道生为师习医,21岁悬壶上海松江。1956年调入江苏省中医院工作。1972年创办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曾任江苏省中医学会中医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主任委员。主编学术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及医话326篇。
& & 创立完整独立的中医耳鼻喉科。1951年他在上海诊所挂出第一块&中医耳鼻咽喉科&招牌,1956年在《新中医药》杂志连载发表了中国首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经过多年实践和再充实,形成了独特的&干氏中医耳鼻喉科理论体系&。1972年他率先在江苏省中医院成立首家中医耳鼻喉科,之后又主办5期全国学习班,培养了大批专科人才,被誉为&中医耳鼻喉科之父&。干氏中医耳鼻喉科理论体系是一套独特的诊疗方法和学术思想,干祖望认为,除用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以外,还应运用&查诊&,即引进现代医学的专科检查方法,同时用中医的观点进行分析、辨证,提高了治病疗效。他还提出了耳鼻咽喉科的&脾胃学说&。此外,用于治耳鸣、耳聋的冲击疗法、泻离填坎法、还听丸,治过敏性鼻炎的脱敏汤、截敏汤、鼻渊合剂,治慢性咽炎的参梅含片等,均被各地医生学习采用。
& & ●慢性喉炎声音嘶哑表现多种,评价嗓音的音量、音调、音色和音域要素和中医脏腑辨证的关系,干祖望提出自己独到的理论。
& & ●本案喉喑为20年顽疴,病情以音调低沉、不能发高音为主。&音调属足厥阴&,故选择入足厥阴肝经的活血化瘀药物为主组方。
& & 任某,男,25岁,日初诊。
& & 患者声音嘶哑20年,时轻时重,近来严重发作月余,嘎哑日甚。有时痰中仍夹有血丝,咽喉有有异物感,渴喜热饮。昔有咳嗽,今已止。检查:声带肥厚呈柱状,游离缘不齐,闭合差。两室带增生超越,覆盖于声带上1/3,未见出血点,惟一片严重晦暗型充血。舌薄苔,脉平。
& & 辨治:证属气滞血瘀痰凝,治宜宗化瘀消痰攻坚。
& & 处方:穿山甲3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三棱6克,血余炭10克,莪术6克,红花6克,桃仁10克,失笑散10克,桔梗6克。
& & 二诊(日):咽喉干燥已润,痰则明显减少,痰中血丝又见两次。为了提高音量则有费劲之感,高低音之间失于调剂。检查:声带仍肥厚,边缘已整齐,闭合之差改善。室带依然增生,稍收敛一些。严重的晦暗充血已淡化一些。舌薄苔,脉平。
& & 辨治:从化瘀攻坚入手,方既中病,病即告轻,当然步随前迹,作一气呵成。
& & 处方:三棱6克,莪术6克,穿山甲片10克,鳖甲10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煅瓦楞30克,桃仁10克,赤芍60克,桔梗6克。
& & 三诊(日):发音较为亮朗一些,口干燥已不明显,但饮水仍很多。痰中血丝已18天未见,痰结成块,咯出即舒。高低音仍难调节。检查:前腭弓小血管暴露,声带闭合好些,运动可,肥厚充血晦暗。室带增生,充血晦暗。舌薄苔,脉平。
& & 辨治:水天一色,声门全部如丹,总系热与瘀并。化瘀裁方,仍宗原法,但稍加甘寒之品,亦属无妨。
& & 处方:当归尾10克,赤芍6克,丹皮6克,半枝莲10克,金银花10克,紫花地丁10克,桔梗6克,积雪草10克,桃仁10克。
& & 四诊(日):发音虽改善,但仍有&闷&的感觉。干燥已润,痰不多。不耐多言,若读书即使声音较大,亦即不舒。近来一度感冒,但很快即愈。检查:声带肥厚,充血不显,但与8月20日所见相比,反而红些,为艳红。室带增生有些收敛。舌薄苔,脉平。
& & 辨治:20年顽疴,得能&稳步前进&,毋再奢求,旨承上方。
& & 处方:当归尾10 克,赤芍6克,穿心莲10克,桃仁10克,泽兰6克,金银花10克,桔梗6克,天竺黄6 克,大贝母10克,积雪草10克,黛蛤散15克。
& & 按 明《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声喑&篇曾提出:&声音出于脏气,凡脏实则声弘,脏虚则声怯,故凡五脏之病皆能为喑。&干祖望赞同张景岳这一观点,认为慢性喉炎声音嘶哑的具体表现有多种,轻度者声音略低,不能发清脆高音;中度者声音低沉,或带有杂音;重度者声音沙哑,或如耳语声。评价嗓音质量,有音量、音调、音色和音域四个要素,对于这些要素和中医的脏腑辨证的关系,干祖望提出自己独到的理论:&音调属足厥阴,凭高低以衡肝之刚怯;音量属手太阴,别大小以权肺之强弱;音色属足少阴,察润枯以测肾之盛衰;音域属足太阴,析宽窄以蠡脾之盈亏。肝刚、肺强、肾盛、脾盈,则丹田之气沛然而金鸣高亢矣。&
& & 本案喉喑为20年顽疴,且加重一月余。患者嗓音的音量、音调、音色、音域四要素均较差,但从病情来看,&嘎哑&&声带边缘不整齐&,当以音调低沉、不能发高音为主要矛盾。&音调属足厥阴&,所以选择入足厥阴肝经的活血化瘀药物为主组方。方以干祖望治疗慢性咽炎的经验方逐瘀开音汤为主,由于患者痰中夹血丝,故方中用了血余炭等止血药。
& & 二诊时,患者服药已三周,声嘶、咽干、痰中夹血丝、声带边缘不整齐等临床表现均有所改善。见此干祖望心中大喜:&颇得唐容川、王清任之三昧&,活血化瘀法用得恰到好处。决意&步随前迹,作一气呵成&,选方则更接近&逐瘀开音汤&。
& & 三诊,患者服药共计五周。虽音调失常仍为主要矛盾,但病情有2个新的变化:一是音调改善之后,音量不足矛盾开始凸现,&音量属手太阴&;二是须解决&水天一色,声门全部如丹&之问题。根据这两个变化,从&热与瘀并&的病机考虑,改用&活血开音汤&,并加入银花、半枝莲等入肺经的清热药物。方中积雪草,既有活血消肿止痛,又有清热解毒利水的功效,干祖望认为是具有化瘀清热作用的咽喉要药。
& & 四诊,患者服药已三月余,发音、咽喉不适感等均已明显改善,&20年顽疴,得能稳步前进,毋再奢求&。这时治法也进一步由改善音调转为提高音量为主,大贝母等入肺经的药物加重了分量。这些都反映了干祖望灵活多变的辨证选方择药思路。
& & 干祖望治慢性喉炎两验方
& & 一为平剂。从四物汤与喉科六味汤化裁而得,名为&活血开音汤&,由红花5克,川芎3克,赤芍、当归尾各6克,积雪草、天竺黄、僵蚕各10克,桔梗 6克,甘草3克组成,适用于慢性声音嘶哑,检查见声带肥厚,声门闭合较差,全身其他症状不明显者。
& & 二为峻剂。从张仲景之抵当汤、桂枝茯苓丸与三甲散相参而成,名为&逐瘀开音汤&。主要药物是三棱、莪术、穿山甲各10克,地鳖虫 6克,当归尾10克,赤芍6克,乳香、没药各3克,适用于声带肥厚日久不愈,用一般的行气活血剂疗效不著,但身体壮实,无虚羸之象者。(江苏省中医院 严道南整理)
------分隔线----------------------------慢性咽炎中医辨证验方
  慢性咽炎传统医学称之为“喉痹”,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干燥、发痒、灼热、微痛及异物感,中医治疗此病有明显优势。现将浙江省基层名中医、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姚逢春副主任中医师临床上使用多年的几则验方介绍如下,患者可酌情选用。
  阴虚肺燥
咽喉干疼、灼热,多言之后症状加重,干咳少痰,口干不欲多饮,午后及黄昏时症状明显。咽部充血呈暗红色,黏膜干燥,或有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薄,脉细数。治以滋阴清热,清利咽窍。使用养阴清咽汤或养阴清肺汤合二至丸加减:南沙参16克,玄参16克,百合16克,冬桑叶12克,炙枇杷叶12克,西藏青果7克,五味子7克,生甘草7克。咽异物感明显者加绿萼梅7克,橘络7克;脉络曲张明显者加丹参12克,丝瓜络7克。
  痰热蕴结
咽喉不适,因受凉、疲劳,多言之后症状较重,咳嗽,咯痰黏稠,口渴喜饮。咽黏膜充血呈深红色,肥厚,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养阴清热,化痰活血,舒利咽窍。使用清痰润咽汤或养阴清肺汤合消瘰丸加减:瓜蒌16克,川贝母16克,生牡蛎16克,玄参16克,南沙参16克,凤凰衣(鸡蛋内的那层膜)12克,木蝴蝶7克,藏青果7克,生甘草7克,红花7克.咽刺痛甚者加赤芍药12克,丹参12克,玫瑰花7克。
  肺脾气虚
咽喉不适,但不欲饮,咳嗽,有痰易咳,平时畏寒,易感冒,神疲乏力。语声低微,大便溏薄,舌苔白润,脉细弱。治以补中益气固表。使用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党参16克,黄芪25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陈皮12克,升麻7克,柴胡7克,防风12克,太子参16克,北沙参16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咽炎中医辨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