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四七年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那现在呢?很多人都早熟,大概多少岁有上面这种情况?

《黄帝内经》曲黎敏养生十二说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一)
&“素问”就是平素的问答。黄帝跟他的几个老师在一起探讨医学问题,逐步阐明了整个中医学基础理论。
黄帝在《黄帝内经》中提的问题都很了不起,是我们现在不会提的问题,比如黄帝问“何为气?”就是什么叫气。岐伯说“此先帝秘之”,就是指这个理论先帝都再三隐瞒而不说,是个天大的秘密,但是既然黄帝问了,那我就说一说。岐伯说“五日谓之候”,就是五天叫一个“候”;“三候为一气”,就是十五天叫一个“气”。所以咱们农历的三百六十天分出了二十四节气,意思是每隔十五天,自然界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如果懂中医学节气演变的道理,顺应着二十四节气的变化生活,那人肯定就不会得病。
所谓天真,就是指本性最天真。《黄帝内经》的第一篇提纲挈领,是全书一百六十二篇的灵魂所在。看开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这是一个从小到大的生命顺序问题。
一个最“绝”的现象,就是婴儿出生后一定是两手握着的,这个动作非常了不起:两个手的拇指掐在各自对应的无名指根部,然后双手握拳。从手印上讲,无名指指根这个地方藏的是肝所主的“魂”,就是说神、魂、魄等在中医当中都是有物质基础的。人的魂跟肝气有关,握的动作就是在保守“魂”。婴儿的生命力旺盛,肝气足,所以握得就紧。人死了,叫“撒手人寰”,手一定是撒开的,把魂放出去。
有个节目曾经演过,发现有些孩子是大力士,把手指往孩子的拳头里面一插,再往起一提,孩子能被带起来。其实哪个孩子都能做到,只不过父母一般不会这样去冒险。大家也要学会这个动作,非常有用,要想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乱”,就要像婴儿那样去握。比如老板要考核你,或者老婆要考验你,怎么办?把手握住了,心就不会太慌,魂魄镇定,什么关口都能挺过去。
弱而能言,“言”是什么?“言”就是语言逻辑。婴儿出生后,就有天生带来的许多神奇之处,等头脑有思维逻辑了,就能开口说话了。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是言不由己,这就说明头脑中没有逻辑,逻辑思维能力很差,不信大家把自己一天说的话都记录下来,晚上慢慢回顾,一定能发现很多都是用于应酬的废话。
小孩子说话虽然很少,但小孩子问的话都会问到点子上。小孩子刚会说话时,会问一些莫明其妙的话,比如“妈妈我从哪儿来啊?”这是多根本的一句话呀,整个西方文明20世纪都在问这句话:“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小孩能问,但我们大人绝不会没事问这个问题。小孩子还会问我爷爷的爷爷是谁啊,他会不断地追寻下去,非得追到根不可。这就叫“弱而能言”,虽然人小,但问的都是生命的真相。说句实在话,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向老人、经典学习,很多人放弃了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法宝,就是向婴儿学习,这是老子给我们指的一条路,一定要向小孩子学习。(待续)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二)
“天师”的意思是法天之师,效法天地自然规矩的老师。这个天师的名字叫岐伯。“春秋”就是年代,一年又一年。为什么用春秋来代表年而不用冬夏?因为一年中,春秋时节阴阳是比较平均的,而冬夏偏寒偏热、偏阴偏阳,所以古人用春秋来代表年。下面通过皇帝与“天师”的对话,我们来讲讲春秋24节气的问题。
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黄帝在此产生了疑问,上古的人和现在的人不同了,是时代和世界不同造成的吗?看来黄帝那个时代,也有咱们当今社会的问题。人为什么50多岁头发就掉得差不多了?身体衰弱得中风了?得糖尿病了?现在青壮年的猝死病例也很多,年纪轻轻的就死了。人将失之耶?“将”翻译成“还是”,意思是:还是人们自己丧失了养生护命的根本呢?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就是在讲“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养生的大原则。“法于阴阳”就是“把握阴阳”,效法自然;“和于术数”就是要顺从阴阳转化的规律。比如,晚上是应该睡觉的时候,你就要睡觉,夜生活、熬夜的话就会损伤肝气和胆气,病就是这么造成的。
术数的问题,中国古代文化里经常提到,比如《易经》、《河图》、《洛书》都是讲自然界的数理关系。那与人相关的数理关系是怎样的呢?比如人的脊柱,现代人很多都存在脊柱侧弯的问题,说是因为生活中不良姿势的长期影响,其实是不知养生,元气耗损了的表现。看看人与自然的对应,一年有24个节气,人的脊柱就有24节脊椎,这个天人相应非常有意思。
我们先讲讲24节气。古代道家有一幅名画,叫《修真图》,上面专门画了脊椎与24节气的对应。比如腰椎,五块腰椎在节气上就对应了从冬至到雨水5个节气。其实我们培养孩子时,就可以让孩子在每当24节气时间点的前后各半个小时或15分钟静坐,那对于身体的调养肯定非常有益。
“节气”,就是气(自然之气、人体之气)在这个时候都会发生转变,在这个时候静坐,没有自己思虑、行为等的干扰,就能保证气机的正常转变。古代有一种叫“二十四节气导引”的修炼方法,就是每当24节气,身体就保持一个姿势或坐或躺,以此来保障体内气机的正常流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这样锻炼。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三)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这点谁能做到?道理总是很简单,可真正能做到很难。我们现在食饮真的有节吗?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一些误区,比如都说多喝水好,多喝水真的好吗?多喝水会增加肾的负担,还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所以还是《中庸》说的那句话“一切都要有个度”。
而所谓度,却是极难把握的。比如有一个演曹操的电影,讲曹操骑马狂奔而来,正好碰见蔡文姬。蔡文姬给曹操倒了杯水,可是在水杯里放了一片树叶。曹操觉得蔡文姬这个人很讲礼法规矩,所以他不好意思把树叶捡出来,怕伤了蔡文姬的面子,只好喝一下吹一下叶子。其实,这是蔡文姬心疼曹操才这样做的。因为他骑马狂奔而来,肯定又热又渴,如果狂饮就会伤了气机,于是就在水里放了片树叶,他自然就会喝一口吹一下,实际上是让他自己渐渐地放慢情绪。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学习,从内心深处培养自己的优雅和细致,这点很重要。
“起居有常”也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从前苏东坡跟禅师学禅法,禅师跟他讲法后,苏东坡认为那些法道理简单得连“三岁小儿都知晓”,禅师听后立刻回应道:“八十老翁习不得!”
接下来是不妄作劳。人经常会被欲望驱使,随意妄动,体内的脏腑却不会。脏腑永远不会越俎代庖,不该它管的事儿它绝对不管。比如大肠,它绝对不会发挥脾胃输布四方的功能。脏腑都是各守其位,我们人就做不到,就应了那句话:“人性所不及也”。人性就是好多管闲事,不属自己管的事喜欢指手画脚、不是自己胜任得了的职位却削尖了脑袋钻营……
故能形与神俱,就是说脏腑实体的健康程度与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都是相符相称的。尽终其天年,就是说如果大家能健康地生活,那么内在的脏腑就能健康地维持功能状态,直至耗尽自身最后的潜能而归于寂灭。“天年”,就是人以自身的禀赋活到自己该活的那个岁数。按常理讲,人的寿命应该是120岁到150岁左右,每个人都应该充满信心地去生活。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四)
今时之人不然也,就是说很多人都不能认真保养生命了。
以酒为浆,就是把酒当成汤水那样去喝。我发现现代城市里的人都特别喜欢吃火锅、麻辣烫,一到晚上,街边的麻辣烫摊点就人满为患。火锅和麻辣烫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又香又辣,为什么现在人们特爱吃这类东西?实际上是因为大家的脾胃都虚了,平常的东西吊不起胃口,只有这些香辣的东西才能刺激起食欲。这种现象也叫“以酒为浆”,就是自己的某种感觉已经麻木了(正常人、健康人各种感觉都应该是敏锐的),需要一些能够激发元气的东西产生快感,让自己舒服(甚则如吸毒)。
以妄为常,“妄”就是胡来、任性。人们总是由着性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以为自己有点资本就能支配一切。
醉以入房,“房”指性生活。人们经常都是陶醉于像性生活这类能使自己身心得到短暂愉悦的行为当中,尤其是性生活,如果过度,对人体的伤害很大。
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指放纵自己的欲望,随其耗散自己原本就不多的精力。人们通常只会在失去了之后才后悔。心为外物所奴役,有时候是致命的。比如国宝的问题,假如谁家有国宝,那他家肯定总得谨小慎微,太累了。一生都不会安宁,几代人都不会安宁。再比如房地产,人家说了住在龙脉(好风水)上好,可是你有资格去住龙脉吗?你镇得住吗?
不知持满,就是不知道保持现有的状态才是更进一步的基础。都说“知足者常乐”,但人总是不容易知足。
不时御神,就是不按时供养自己的精神,只会耗散而不知供养。人身难得,我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每个身体都是一个精品,应该好好保养才是。
务快其心,就是一门心思地想办法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知节制。
逆于生乐,“逆”是接受、迎接的意思。“逆于生乐”就是只能接受活着的快乐,根本没有勇气面对痛苦、疾病,还有死亡。
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现在的人就是这样,起居没有节制。“节”就是气机的转变点。想想竹子,竹子上的那个节就是转变点、阶段的分割点。中国人讲“过节”,其实过节都是很慎重的,因为“节”也是人生的转变点。所以人们在过节时要放假休息,让这个“节”点能顺畅地通过。而我们现在越在过节时越暴饮暴食,所以才会出现所谓的“节日综合征”。而过去讲“过节”是“辞旧迎新”,意思就是过节后,生活要有所不同才好。
以上讲了人为什么会得病,《黄帝内经》都告诉大家了,病是由各人习性造成的,而习性指的是人的欲望和喜好。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五)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这是岐伯在打比方讲道理。中国的经典都是喜欢用各种比喻来讲道理,一般讲的还都是人身体内部的道理,因为中国传统最讲“人本主义”。这里我还想提醒大家改变一个观念,不要过分迷信所谓的经验,应该建立一个新的中医风貌:关键是要明理。因为中医不明理,就是经验之学;明理了,才是真正的科学。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想一想什么叫“贼”,贼的特征就是偷你东西,你还不知道。对应到身体里面,就是暗暗地消耗你的精气,你都毫不知情。“风”,佛家讲“风轮”,风就是气的运动,自然界的运动实际上就是风的运动。贼风就是会让人得病的邪气,大家要躲避它,要按照自然界气机变化的规律去躲避。
什么规律呢?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这四时之序。本身精就足,还能躲避邪气的侵扰而不耗散精气——保持健康就是这么简单。四时之序就是天道自然之序,人体内的气机变化遵循的是这个规律,我们做事也一定要按这个规律来才行。比如沉降是为了积蓄力量再次升发,所以应该沉静时就沉静下来,亥时的孕育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恬淡虚无”讲的是境界,真的要能把心空出来,什么事儿都不装。禅宗的祖师早就说了:“什么是禅?禅就是饿了去吃饭,困了就睡觉。”(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教的理论实际上是相通的,都是在讲如何修养身心。)意思是除了去做与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事外,别的事情都会耗散人体真元。恬淡虚无做到了,体内元气就能在没有人为欲念、妄想干扰的状态下,顺畅地进行生、长、化、收、藏的节律变化,这样元气越来越足,就不会得病。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内守”就是精力、心神要往回收,不能被外界事物的繁华迷惑,以至丧失了自我,被外物奴役。现在很多人就想着新时代的“五子登科”:票子、房子、车子、孩子、妻子样样不能缺,这叫恬淡虚无吗?叫精神内守吗?总这样的话,元气就总被调着,就像泡沫经济一样不断地拉动、拉动,最后就是一个虚症。如果只生发不收敛,怎么能没病呢?现代人都有病,只是病深病浅的问题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六)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志”在中医里属于肾所藏的“神”(肾气活动的外在表现),所谓“五脏藏神”还包括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心藏神。现在讲“志”,就是志向。有人说自己有远大的志向,那这种志向是从哪儿发出来的?中医理论就解释了:精足了人才能产生远大的志向!一个骨瘦如柴、饥肠辘辘的人,能有什么志向?恐怕就想要一块面包果腹而已(经脉不通,想消化吸收都难)。肾藏精,所以“志”是从肾发出来的,是肾气足的表现。
中医里讲的似乎很玄的东西都是有物质基础的,因为中医是踏踏实实研究人的学问。说魂说魄的,不是在搞封建迷信,什么叫迷信?迷信就是什么道理自己说不清,但是却按照自己那局限的理解盲目地相信!学中医一定要学得究竟才行,要不然就是庸医(惑人、杀人不用刀),所以《黄帝内经》总说医学“非其人勿传,非其人勿教”。
志闲就是总有多余的精力,相当于现实中的手头总有余钱,那生活能不舒适吗?
少欲就是欲望很少。有人问“想女人算欲望吗?中医讲阴阳和合,男人想女人不是应该的吗?”中医理论讲“精满不思淫”,就是说肾精满溢的话,人是不会动男女欲念的。男女之事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传宗接代。肾精足的人行男女之事是为了要孩子。只有肾精不足的人,总感觉身体不舒服、生活单调乏味,欲念起来后也收束不住,所以才总想找女人。房事是最能调动肾精的。
有人说“那性欲冷淡就是精足了?”这又是另外一方面的事儿了。这是因为这个人的精虚到了一定程度,虚弱到了只能发挥自保功能的时候。如果肾精还去支持身体进行房事的话,就没有多余的元气供应其他脏腑了。也有精足的人,多是一些勤恳家庭长大的“晚熟”的人,到20多岁了可能还不太懂男女的事儿,别人骂他傻,其实他应该为自己精足而自豪。
心安而不惧,人心气虚了就容易烦闷,肾气虚了就容易躁动——烦躁在中医里面是这么讲的。肾精很足,不烦躁、不妄动,心情非常平静。《心经》里讲“心无挂碍,则无有恐怖”,意思是心中对什么都不牵挂,所以就什么都不怕失去。现实不就是如此吗?本身是穷光蛋,绝不会怕丢什么东西。要是有莫大的家产,恐怕就总担心有贼惦记着,要么请保镖,要么上保险,心里肯定不踏实。说句实在话,社会中的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中,比如女孩子害怕没人爱自己,生活在恐惧中是正常的。但怎样应对呢?就是要保养自己的精气,一定要让自己元气足起来,同时还要修心。
形劳而不倦,就是在元气很足的情况下,体内每个脏腑都各司其职,无论怎么劳作,都不会倦怠,不会说我是肝,我干累了先歇一会儿,你们心啊肾啊的都继续工作,能这样吗?这样不就乱套了吗?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就是气机顺遂,脏腑得到了足够的元气供给,就能各尽其责地发挥功能,使人体生命活动正常。“皆得所愿”,就是指脏腑都能得到各自的满足。(待续)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七)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这句话《道德经》里面就提到过。
美其食,指脏腑都有这样的特性,就是输转给它什么它都会“高兴地”接受,绝不会说我是大肠,从今往后我不负责运输大便了,我要像心脏那样流通血液,这样行吗?肯定不行。
任其服,“服”是什么?古代是非常讲究装束的,不同的职称、不同的官职穿的衣服各有不同,不能越位。“任其服”就是各守其位,脏腑都是任劳任怨的,穿什么衣服干什么活儿,蓝领就是蓝领,白领就是白领。
乐其俗,就是以自己的功能为乐,比如膀胱就是排尿的,它排得高兴。脏腑都是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绝不干不该干的事儿。
高下不相慕,就是居于上位的和居于下位的脏腑,谁也不羡慕谁,得到的气血多少那都是应该的。头和脚有什么差别,不能说头羡慕脚,因为脚能到处走动,球踢得好了还能被称赞为“金脚”,脏腑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民故曰朴,意思是有上述品行的这些脏腑、这些百姓都是质朴的。
以上讲述的都是人身脏腑的本性。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说的是只要人顺应脏腑本性去生活,那就不会被耽劳人精神的喜好和欲望所迷惑,不会因此而使身体疲劳、心神迷失。
愚、智、贤、不肖,这是在列举脏腑具有的品质。“愚”就是愚蠢,哪个脏腑愚蠢?还真有这样的脏腑,它就是肾。肾的功能是主藏纳,所以就是给它什么它藏什么,尤其是阴寒药,像地黄之类的药物只要一吃下去,作用趋向就是奔肾那儿走。地黄一定要慎用!现在大多数人都肾精不足,所以一般的中医就会开六味地黄丸来让大家补肾。
其实地黄是绝对不能随便吃的。只有练功的人、阳气特别强盛乃至于亢盛的人,才可以吃。我们现在一般的疾病都属于阳虚所致,是根本不能吃地黄的。因为地黄药性属阴柔、滋腻,吃下去之后就会引领全身的气(正气和邪气)归于体内属阴的地方,肾正是五脏中的“阴中之阴”,所以本来是表征,吃了地黄就变成里征了,因为邪气全都入里了。“智”呢,就比如心,古代讲“七巧玲珑”嘛。“贤”就像肝的特性,总是生发、条达、舒畅。“不肖”类似于肺的功能,降敛,往肾那里敛。
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是说以上说到的脏腑特性,是不受外部条件影响的,本性就是那样,当协调运转起来时,就能够与天道自然的规律相合。(待续)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八)
女七男八:女人、男人的生命节律
岐伯讲得非常仔细,他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而“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他讲女子七岁对应男子八岁,都是此时肾气足了,开始换牙、长头发。牙齿和头发都属肾管辖,所以人的头发好不好、牙齿好不好,都是肾精足不足的外在表现。
《黄帝内经》以七为基数为女子划分生命节段,认为女子每隔七年,生理、心理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二七一十四岁,月经会来潮;三七二十一岁,个头、形体就基本定下来了;四七二十八岁,身体的机能状态达到了生长顶峰;七七四十九岁,身体开始走下坡路。
男子呢,刚开始没觉得有太多不同,只相差一岁。到了二八一十六岁,男子开始出现青春期问题,现实中确实男孩子比女孩子晚熟,这是“老天”专门给人定好了的。三八二十四岁、四八三十二岁,男子身体技能状态达到顶峰是在三十二岁。男子身体走下坡路是在八八六十四岁,与女子相差了十五岁。
男孩、女孩在七八岁时经历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转变阶段,有句俗话说得好:“七八岁猫狗嫌”,为什么?因为这个时期,孩子们的身心会发生很多变化,开始记事儿了。孩子通过自我调节适应不了变化时,就开始从一些行为上折腾父母,俗话的意思就是连最能腻着人的猫猫狗狗都会嫌孩子烦。所以,当孩子七八岁时,家长应该宽容地让孩子自己成长。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癸”指由四方流入中央的水,“天癸”就是天水,就是老天给人的本能的东西。
任脉通,任脉就是走在身体前正中线、号称“阴脉之海”的经脉。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讲的是女子来月经的正常年龄应该是十四岁,而且月经的正常与否跟两条经脉气血的盛衰、畅通有关:一个是任脉,一个是太冲脉。
太冲脉是伴着任脉一起从会阴出来,沿着身前往上走,最后它散于胸中,所以女子会长乳房。现在好多妇女都想隆胸,让自己的乳房变大。其实乳房大不大,跟太冲脉关系最密切,因为冲脉散于胸中,而且和女子的生理密切相关。女子的冲脉之气就是养胸的,男子的冲脉之气是往上走,用于长胡子的。女子的冲脉脉气不正常,就会出现胸小反而长胡子的现象。想要健康地隆胸,要我说就去看中医,只要在青春期长身体时把太冲脉脉气调匀,胸就能大,还没有任何危险。
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就是说男子在十六岁时,会出现遗精,那时的遗精是阴阳和合的一种表现,因为那个时候正常来讲,人还没有主动产生男女欲望。
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这个时候,肾对精气的向内藏纳和向外供给的能力均衡了,身体发育基本成熟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待续)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九)
古人说得好:“女子思春,男子悲秋”,意思是女孩子到了春天,就会心生忧思,像花痴似的;男子一到秋天就会心生悲愁,一看万物都结果实了,可自己的身心怎么就没归宿呢?
这些情况像病却又不是病。女人为什么会思春?因为春天万物都在生发,女人感应到了这些,自然觉得自己空荡荡的,因为生育是女性的本能嘛。女人属阴,所以要追求与阳和合。男子属阳,需要与阴和合,到了秋天都结果实收获了,他自己也奋斗了一年,可是成就没有人和他分享,赚了钱想往家里放,可没有找到女子跟他成家呢。由于这些问题所造成的病苦,根本不用吃药,就让他勇敢去生活就好了。
古时候“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把男女关系明确了之后,到了秋天就订婚,让男的安下心,冬天把婚事办了,到了来年春天,女人就怀孕了,怀了孩子女人就不会再伤春了。就这样,结婚能治两个人的病。
男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这是说男子体内精气的生发和收敛的能力也平均了。“筋”有什么特点啊?就是有张弛力,能伸长能回缩;“骨”属肾,就是代表收藏功能。所以说,男人二十四岁时,生发和收藏的功能就非常强健了。这是古代中医科学的生理观,古人更是把这些道理用到了实际地方。比如说《周礼》就规定了:“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就是女子二十一岁和男子二十八岁时,正是身体最强壮的时候,这时结婚生子,最有利于双方以及子嗣的长久健康。
女子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男子“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女子在二十八岁、男子在三十二岁的年龄正好是身体生长和收藏的功能都达到最充足的时候,精力充盛,足以担负起生活的压力,而且能够给予孩子良好的早期教育。所以说,古人是最讲科学的。
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阳明脉行于颜面,在三十五岁时,女人的阳明脉气血开始衰落,再美的女人也会长皱纹、生暗斑。“面始焦”就是说脸开始憔悴了。阳明脉就是胃经,也经过前发际,所以头发也会开始脱落。
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男子四十岁肾气开始衰弱,随之肾所主的头发、牙齿也就出现问题了:头发脱落、牙齿松动。
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女子四十二岁时,所有的阳脉都衰弱了。从这里能看出,在生理上女人比男人老得快。“三阳脉”是什么?刚才的阳明脉算一个,还有行于脑后的太阳脉和行于头侧的少阳脉。这些阳脉衰弱了,那全头的头发都会白了,还会出现头容易晕、脖子容易发硬等情况,因为精血往上输送得少了。俗话说“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也就是在说这个生理现象。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十)
男子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这是说男子四十八岁时,两鬓开始斑白,面容也开始憔悴了。其实中医望诊,就看病人的脸、头发就够了,连性格都能看出来。发鬓斑白的男人,虽然才三十多岁,但实际上身体状况已经是四十八岁了,都这么虚弱了;内心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的人,也会发鬓斑白,因为那里是少阳经所过之处,空虚的想象会消耗少阳的生发之气。
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女子到了四十九岁时,作为全身“阴脉之海”的任脉空虚了,太冲脉气血也衰弱了,所以月经也就停了。促进女性生殖机能的“天癸”也枯竭了,“地道不通”就是再也不能怀孕了。
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男子在五十六岁时,筋不能动了,肝主筋,这就说明肝气已经衰弱了,促进男性生殖机能的“天癸”也枯竭了,生殖之精变少了,肾脏的收藏功能衰弱了,形体大不如前。
男子还有八八齿发去的阶段,表面上说就是牙齿和头发逐渐大范围脱落。实际上,“齿发去”的真正含义是,齿指收敛功能,发指生发功能,指人的阳气在八八六十四岁时,收敛功能和生发功能都衰退了。到这里,岐伯就把人的生命周期律讲完了。
可是黄帝接着又问了: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就是说,有的人为什么年纪很大了,还没有因为脏腑精气衰弱而丧失生育能力呢?
岐伯解释说: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就是说,那些人一定先天禀赋就强健,而且后天得以保养得“气脉常通”,使肾气总是有余,因此才有这样的能力。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想身体好,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气脉常通”。经脉要经常保持畅通。经脉不通畅就谈不上健康。
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意思是虽然还能生子,男人也不会超过六十四岁,女人不会超过四十九岁,因为这个时候人体内用于生殖的生发和收敛能力已经近乎衰竭了。
黄帝再问: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黄帝说有些顺应自然、潜心修道的高人,他们还能生子吗?岐伯说: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意思是修道的人可以做到,因为他们完全接近自然,体内真气没有任何的耗损,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却能保持强健。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十一)
女人身体每七年一个变化,男人是每八年一个变化,这就是《黄帝内经》第一篇讲到的生理规律。我下面再讲讲男人和女人其他方面的不同。
女人要比男人长寿,这是现代社会调查出的现实结论。为什么会这样?有人说是因为男人要负担整个家庭,承受的压力大,这确实也是理由。
但从中医角度看,男子消耗的是肾精,就是直接调用元气,通俗的解释就是男子射出的是精子;而女子消耗的是肝血,女子每月流出的是经血。月经对女子来说非常重要,能反映出女子身体内部气血的盛衰状态,比如生一次气,女子的月经就可能变色,甚至停经。女人通过每次经血的排泄,可以排泄出体内的一些瘀滞;男子就没有这个排泄的通道,所以男子比较容易得与肝相关的病。
在肝气不顺时,男子相比女人脾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因为男子没有疏泄气血瘀滞的途径。女子要是不柔顺,她的月经肯定不正常,因为她无法正常疏解自己气血的瘀滞。月经就是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所以女孩子在月经期前会变得脾气暴躁(瘀滞即将疏泄,黎明前的黑暗),男子一定要记住,这是跟她的生理周期有关系的,要宽容地对待女子。
现在的女孩子越来越不注重养生了,所以子宫、卵巢方面的妇科疾病非常常见,而且越来越多。西医现在还没有发展到身心医学的高度,所以如果去看西医的话,西医就会把这个那个都做手术切掉,而切掉了东西就相当于破坏了实质,而没有了实体,功能依托什么发挥呢?所以一般切掉了东西的人,不太容易长寿。有人说切掉卵巢的女人变得能干了,她为什么能干了?那是因为她有点像男人了。她没有疏泄的渠道,肝气能够保持住,她就会变得敢说话,有男人一样的脾气,能像男人一样工作。这就相当于道家修炼上讲的“女有男相”,但现实中并不好,因为这是通过手术造成的。
中国传统道家讲求的修炼,男女是有差异的。女子修炼的根本是在血,修炼有了成效的第一特征就是“返老还童”。都有什么表现呢?首先就是“斩赤龙”,意思是月经停止了,不再有精血流失了;然后是“缩乳”,就是乳房缩小到像女童时代一样,这样太冲脉就不用散气血于乳房以保证繁育后代了,同样就是精血不再流失的意思。男子修炼的根本在于精,要“斩白龙”(不再遗精),然后做到“马阴藏象”,就是阴茎缩回体内不轻易显露了。
这就是“男有女相,女有男相”的修炼境界,是通过保养元气达到的。进一步的修炼是什么状态,那就只有修炼的人才知道了。大家将来要有能鉴别真假“得道大师”的眼力,那些自称已经修炼有成的所谓大师,大家可以用我讲到的这些特点去鉴别。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十二)
随着节气调情志:一年之中如何养生
春天要养“生”,夏天要养“长”,秋天要养“收”,冬天要养“藏”——养的都是不同的气。自然界必须春、夏、秋、冬四季都有才吉祥。生发、生长起来到了一定的时候,必须要有收敛、收藏的阶段,否则事物就不能长久,身体也一样。在做这一步时,就要想着下一步该怎么走,这就是中国文化。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节选)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
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首先讲一下题目,为什么叫“四气调神”而不叫“四季调神”?因为中国古人认为,是节气的变化导致了四季的更替,重要的是节气。而“节”和“气”意思略有不同,“节”是“气”运行的节点和关键点。《四气调神大论篇》实际上讲了两个大问题:一个是气的问题,一个是调神的问题。(待续)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十三)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占一年中的前三个月,包含有六个节气,每个月分到两个节气,是阳气一步步生长、壮大的阶段。发陈的“陈”就是指冬天积累、收藏的东西,这是生发的基础。春天的生发之气源于冬天的藏纳和积累,这是个如环无端的循环运动。所以只有冬天把气养足了,春天的生发之气才正常。在我们的身体里面,冬对应着肾,元气就是从肾里面生发出来的,是由肾精转化的。肾精属于阴,气化出的元气属于阳,我们常说“阴阳”而不说“阳阴”就是根源于此,因为阳是以阴为物质基础的。
春天如何养生机呢?经文举了三个例子:首先是要夜卧早起,意思是晚睡早起。春天重在生发,不能总睡觉来阻碍身体气机的生发,所以要适当地少睡点。其次是广步于庭,意思是在庭院里面大踏步地活动,洒脱一些来适应促成生发。“庭”指四方的大院子,表示要有一定的规矩,不能生发得没有约束。第三就是被发缓形。“被发”意味着该生发时就不要有约束,要做类似于不把头发扎起来而随其披散着的事情,以此适应生发之机。“缓形”就是在形体上也不要有约束,穿着宽松的衣服。
做到“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这三件事,就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以使志生。志是肾所藏的神,要让肾所藏的神表达出去,憋住了就没有生机了。前面讲过,志向的大小来源于肾精的充足与否,所以好好保养肾精使其正常地生发变化,就能让自己的志向变得高远,志向高远了就能干成大事。经文后面还提到了夏天要“使志无怒”、秋天要“使志安宁”、冬天要“使志若伏若匿”,都在强调“志”,根本在于肾精。
生而勿杀,意思是春天万物都在生发,人体这个小天地也在生发,这个时候不能动任何杀念。比如春天的花开了,不要去折它,要是折了,现在是没事儿,等到了秋天,就会少结一颗果实——影响是后来的。所以在春天,不要有一点杀机,在外面走的时候,你的内心要像春天一样有欣欣向荣的那种气机。
予而勿夺,就是只有给予,绝不去剥夺。比如要让种子长得好,就要给它经常浇水、施肥,不能去揠苗助长。赏而勿罚也是同样的意思,感觉上都是刚从冬天苏醒过来,如果“杀了”、“夺了”、“罚了”的话就伤了人和天地的生机。(待续)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十四)
此春气之应,这是春天之气的对应、应象。养生之道也,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养的都是不同的气。春天是生机起来的那个气,所以春天对应“养生”,如果伤生机,就会导致逆之则伤肝的后果。肝木伤了就不能再生火,进入夏天就会出问题,因为夏天属火。出什么问题呢?就叫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奉”是两只手捧着祭品的形象,意思是献给、呈送。献给谁的东西少了呢?就是供给夏天“长”的气不够了,因为“长”是以生发为基础的。
中国文化、中医实际上就是把世界、生命当做一个活的、运动的过程来看。我们做事业也要搞清楚,不能只想着保持生发的状态,这是不可能持久的。《周易》“乾卦”里说了:“见群龙无首,吉。”自然界必须是春、夏、秋、冬四季都有才是吉祥的。生发、生长起来到了一定的时候,必须要有收敛、收藏的阶段,否则事物就不能长久,身体也一样。在做这一步时,就要想着下一步该怎么走,这就是中国文化。
冬天藏精不够,春天就生发不起来。秋天腹泻的病人特别多,能简单地说是昨天吃的不好,所以今天才腹泻吗?人能吃什么拉什么?有那么快吗?绝不是“昨天”的事儿。实际上,秋天拉肚子,是夏天积累下来的问题,或者是春天遗留下来的问题,要往远了看。
西医就爱在人自身上盯着找原因,经常往爹妈身上推诿病因,说很多病都是遗传自父母的。要中医看,绝不是这样。所谓的遗传病,就是你跟父母的生活方式太相像,造成身心状态也相近,所以才会跟他们得一样的病。他们是什么情绪,你从小都是耳濡目染的:他们老压抑着你,你顺从惯了,长大后还是按父母的形象找“老伴”,继续压制着自己,就这样憋闷着,憋闷就容易得肝癌。你爸受你妈的压制,你爸得了肝癌,这能说是你遗传了你爸的肝癌基因吗?不能那么说。这是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造成了自己的病。
很多疾病,和家庭密切相关。中医讲阴阳要和谐,如果不和谐就太可怕了。所以要想男人好,一定要先女人好,女人是关键因子,女人是家庭的主妇嘛(男人是一家之主,男人属阳,在外运化,他力量的源泉是阴,是女人)。
有一些老婆特别不好,把男人欺负得够呛,男人就在外面显得特能干,因为他在家实在是施展不开,所以就出去施展了。这种人身体肯定有病。这种类型的成功男士我见过不少,他们一般都特狂躁,而且家里老婆肯定有子宫肌瘤,因为他老婆也会觉得情感压抑。女人要是有子宫肌瘤这种病,一定要先反省自己的人生,这特别关键,还有乳腺癌病人也是。要先改变自己的习性,下一步才是去求医问药。不改变习性,由情绪造成的气血淤滞还是会经常产生。(待续)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十五)
有些癌症病人,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反倒身心宁静了,什么负担都不往心里存,去游山玩水,心想反正明天就死,再也不过原来那样的生活了。很长时间过去之后,居然发现癌瘤没有了。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治疗癌症时,一定要记住一点,就是要彻底改变生活方式,完全抛弃原先的生活方式,重新活一把,只当明天就死,只有这样才有救。
癌是什么?癌不就是气的结聚吗?只要把这“气结”打开就好了。中医说得好,人体内正常的是水,病就是冰,西医就是要把冰给切掉;中医则要把冰重新化为水,使之成为人体正常的东西。解决了使水结冰的原因,冰化了不就是水吗?
我们讲过一天的养生,这里是讲四季的养生。一天的养生是从肝胆起始:子时是胆当令,丑时是肝当令。一年的养生也是从肝胆起始,春天要护住肝胆的生发之气。中医有一句经典的话,叫“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意思是体内十一个脏腑(所有的脏腑),全都取决于胆气生发产生的生机。没有这个生机,一切都无从谈起。拿做企业为例,最重要的是抓企业的生机、增长点,而不是说只看目前能赚多少钱。赚钱是后续的,是秋天的事(属于收获)。
春天的养生,我们花了不少工夫来讲,因为春天是万事万物的开端,生命的初始,这个阶段弄明白了,以后的夏、秋、冬就好理解了。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经文中夏三月,此谓蕃秀。“蕃秀”就是指夏天到了,自然界到处都是如同麦穗开始抽穗了的气象。“蕃秀”词义是茂盛,“秀”在《说文解字》里就是抽穗的形象。
天地气交,指夏至,一阴初生,阴阳之气开始交会。夏至就像一天当中的正午时分,阴阳气开始交接。
万物华实,“华”在古文里是花、花朵的意思;实,就是果实。开花跟什么有关呢?跟阳气有关;结果跟什么有关呢?果实属阴,结果跟阴气有关。开花是一个放散的功能,像阳一样;结果是一个凝敛的过程,像阴一样:阴主凝聚,阳主开散。
接下来用3个例子讲夏天如何“养长”。夜卧早起,夏天的气机也重在生发、生长,所以也要晚睡早起。无厌于日,“厌”在造字之初是吃饱了不能再吃的意思,理解为满足,太满足了就该讨厌了,所以“不厌”就是不要讨厌。“日”代表太阳、阳气。夏天就应该活跃地运动,充分享受阳光。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十六)
现在的人很少能做到养生。比如夏天,我们都喜欢待在空调房间避暑,这样的话即使秋天不得病,冬天也得得病。人一年四季体内气机的开泄,其实就指着夏天这个时期呢。人在空调房里,身上的毛孔是关闭的,等一到外面,天气热了就会再打开,所以人都会有从空调房进出身体很难受的感觉。因为毛孔不断地开合,会扰乱身体内部的气机,会造很深的病。所谓的“空调病”就是这么得的。夏天就要“无厌于日”,该热就热,该出汗就出汗,该散就散,道理上就是不要抑制阳气的生发和生长。
使志无怒,意思就是让志向不要憋着、压抑着。使华英成秀,“华”还是花、花朵的意思;“秀”,就是抽穗、结实的意思。就是说要让花朵绽放,以便未来能结出果实。使气得泄,夏天就是要让气能泄得出去。就像做企业,不能只讲收益不讲投入,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夏天就相当于你在投资,就是要不断地向外支出。
若所爱在外,这是在用打比方来说明什么叫“使气得泄”:就好像外面有特别让你喜欢的东西,你不得不往外跑去追求。往外跑就是气机往外泄,就是让你的生活活跃而富有动感。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天是养长的时候,要遵守自然界和人身的生长之道。逆之则伤心,意思是如果没有保养好生长的气机,就会伤到心。心属火,火被伤了会导致秋为痎疟。“痎疟”就是咳嗽而且上吐下泻。
一到秋天就会有不少咳嗽的病人来找我,说秋天的过敏症又犯了,整天狂咳嗽,没完没了地打喷嚏,鼻炎也犯了。这其实都是因为夏天没养好,老待在空调房里,气机不能得以疏泄,都憋住了,这样到了秋天收敛之气起来时,气机更展不开,那还能没病?其实治疗鼻炎就是用散法,因为鼻炎属于肺金为病,病人自身的气机在夏天没有散好,那就用药给他散,让他别再憋着,效果会非常显著。
奉收者少,就是呈献给秋天收敛气机的东西少了。夏天没养好,秋天的气就少,而且冬至重病,就是到了冬至那天,就会发很大的病。现在有很多人说,我身强体壮正当年呢,看我怎么折腾自己不也没事吗?那是因为还没到时候,到了“冬至”,就是你自身元气凝敛后转而生发的时候(身体内环境的“冬至”),你会发现已经没有多少肾精可生发了。因为你夏天没养生长之气,到了秋天自然收获不多,冬天能收藏的东西就没有多少,到了冬至这天,进行来年“预算”时可不得“哭穷”啊!这就是“冬至重病”的道理。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十七)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容”就是容纳,“平”就是平和,意思是秋气是平和而宽容的收纳之气。
天气以急,中医认为秋对应燥气,这里的“急”说的是燥气的性质:肃敛、不由分说。燥气就是收敛之气,“燥”从火,就是用火热之气来凝敛。举个例子就好理解了:北京的夏天有很长一段时间叫“桑拿天”,这个时期家里的衣服、墙壁、地板都是潮乎乎的。可是入秋后,能明显感觉到家里的东西全变干燥了,这就是燥气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抽干水分留下重要的形质。
地气以明,说的是地气一上来,就显出干燥的气象,所以我们经常用“秋高气爽”形容秋天。为什么能够秋高气爽呢?因为燥气属“金”。“金”又是什么概念?燥就是把一切都燥干的意思,而燥干了之后的东西就会很密固,就会收得特别紧,这就叫“金”,金气就是收敛之气。什么叫金属,金属是收敛得最纯粹的东西,收敛之气最足。像金子就特别明澈,而那些水晶之类的结晶品都是非常亮的,都是指这个概念。
早卧早起,天地的收敛之气开始发挥作用了,人就应该早睡早起。晚上10点睡觉,11点就能养肝胆之气,不然你的肝胆死活是养不起来的。尤其嗜酒的男人,老喝酒最损肝胆,然后再夜里不睡觉,就更加损坏,所以现代男性的肝病越来越多,都是自己的习惯在造病,别怨别人。
与鸡俱兴,金鸡报晓,早晨太阳一出来,公鸡就打鸣、活跃起来了,人这个时候也应该顺应自然的气机起床开始一天的生活。属相中讲“酉鸡”。酉时为肾精当令,所以这里的“鸡”代指肾精,“与鸡俱兴”就是人随着肾精的生发而起。如果凌晨3点到5点人经常会醒来,这是生命处于低水平状态的表现,因为这表示你身体的收敛之气没了,收不住阳气,天还没亮,阳气就飘到了体表,准备应对病人一天的耗散了。
使志安宁,肾藏志,顺应了秋收之气,就能使肾精不妄动。说句实在话,秋天性生活都要有所收敛。动物交媾都是春天和夏天最疯狂,秋天和冬天非常少见,有些动物甚至干脆冬眠。动物是最遵守自然法则的,要不是因为外来伤害送命的话,绝对都是“尽其天年”的。人呢,现在成了抛开季节性规律的动物,随时随地就可以耗散自己,耗散了身体就会得病,还是逃不出自然规律(俗谓“天命”)。(待续)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十八)
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意思是宁神保养肾精而不妄动,以此来缓解秋天的杀罚之气。“刑”就是刑罚、杀气。秋天的气机趋向是收敛,就是不再生发了,在往回收,相当于杀生(抹杀生机),杀气是很重的,所以自己应该顺应自然,收敛心神和精气,让杀气尽量平和一些。
无外其志,这里又是在反复强调不要外散肾精。使肺气清,肺对应于秋季。肺的功能是宣发和肃降,但主要是肃降,因为肺在五脏中位置最高,气上到这里主要由肺来往下降,宣散气血于五脏。肺气清肃则功能正常。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顺应秋天收敛的气机,我们就要做好“养收”。如果悖逆了秋收之气,就会“奉藏者少”,就是没有留下多少东西去发挥收藏的功能了,因为在秋收阶段都损耗掉了。脏腑上呢,就会伤到肺,肺是人体收敛功能的代表。
冬为飧泄,“飧”是个会意字,夕食,就是晚饭的意思。“飧泄”是什么症状?就是吃过的饭菜还没经过消化,就拉出去了,中医叫“完谷不化”,说明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都紊乱了。为什么会“飧泄”呢?因为秋天收敛回的精血太少,肾中就没藏纳和积累多少精气,这样下焦元气不足,固摄不住水谷,所以水谷未经腐熟就下泄而出了。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冬天的气机是向内闭藏的。水冰地坼,无扰乎阳,这是在讲天地之象。水都结了冰,地都坼裂了——生机全部回收,藏的气机发展到了极致。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扰动阳气、做把已经藏纳、回收了的阳气再抽调出来的事儿。现在有一项运动叫“冬泳”。冬天毛窍都是闭合的时候多,打开的时候少,阳气全收在内里,可是冬泳的人,就是要强行地调出阳气来,好使自己什么时候都能保持活力。
早卧晚起,冬天要顺应收藏之性,保证充足的睡眠。必待日光,说的是一定要等到天地的阳气出现、人身的阳气出现(比如说自然醒),才开始活动、工作。一定要“天人合一”,不能说天地没动呢,自己就任性地先动起来,那不是自取灭亡吗?
使志若伏若匿,“若”是好像的意思。“伏”通“浮”,就是“起来”的意思。“匿”的意思是藏着。全句理解为:就好像人的志向若有若无、捉摸不定而不凸显出来。“志”是肾所藏的神,肾精处于收藏的状态,那“志”当然也是伏藏着的。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像是心里怀着一个小秘密,不愿意出去走,因为怕被人看出来。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十九)
去(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冬天身体的阳气都潜藏于内里,所以人要保持体温而躲避寒冷。因为呆在寒冷的地方,阳气就不得不被从内里调动出来,用以维持体温。
阳气外出体表的表现是什么?就是微微出汗,“泄皮肤”。冬天穿得少,人都会打寒战,那是肌肉在小范围地剧烈收缩来产热。不躲避寒冷而且开泄了皮肤的话,就是违背了冬天内藏的气机,人体的元气就会丧失,而且丧失得很快,“亟夺”就是哗啦一下子就泄掉了的意思。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意思是上面讲到的,冬天“养藏”的道理。逆之则伤肾,就是如果没有养好,伤的是五脏中的肾。春为痿厥,到了春天,生发之气起来时,由于你没养好肾精,就会出现肌肉萎废等病。肌肉属于筋,而肝主筋,肝对应着春季,由于冬天的不藏,春季无法生发元气,所以筋的功能就不正常。
“痿”就是全身、手足无力,没有劲。“厥”是什么呢?好多女孩子冬天不好好养生,春天就会出现厥症,不是昏厥,而是手脚冰凉的“厥”。这就是由于基础不足,元气生发不多,只能先保障五脏的供应,四肢元气不够,手脚就冰凉。遇到这样的女孩来看病很难办,因为不改变生活方式,她的病就好不了。生活方式改变了,身体自然会好,可以不吃药。
我的原则就是要环保,少用药。大家也许不太清楚,种一亩甘草会造成几亩地的沙漠化。国外的甘草素都要从咱们国家进口,用着你的资源,让你沙漠化,自己却不种植。所以能不用药就不用,大家都学会养生就好。
这就是春、夏、秋、冬的“养生”、“养长”、“养收”、“养藏”——四季养生的原则。还有几段还是对相同的原理进行进一步阐述,简单地讲一下。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
《黄帝内经》又在不惮其烦地重复强调: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这就谈到了“终始”的问题,终始就是死生。生成或者死亡的关键,就是要懂得“因天之序”(春夏秋冬)。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就是说,违背生命的规律肆意妄为的话,最终一定会百病丛生,什么疑难杂症都会出现;而遵守自然规律,一定是大病小病都不会得,这样就“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道者,圣人行之。这句话非常有名,“行之”就是必须得遵循规律去做。按照规律做了,就叫“得道”。愚者佩之,“佩”是通假字,通“悖”,是违背的意思。如果违背了四时阴阳规律,那么这个人就是愚蠢的人,只会不断地耗散自己,导致“半百而衰”。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二十)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是中医大夫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人说,这是中医预防医学的内涵,指在没生病之前就可以调养。而更深的意思是不治已经生病了的脏腑,而从没生病的地方开始调治。
举个例子,比如说肝病。肝在五行中属木,木能克土,所以肝癌要是转移的话,通常是转移成胃癌,因为脾胃属土啊。再比如,人一生气了,就会吃不下饭,对不对?怒这种情志属于肝,所以生气应该是伤肝的,可实际生活中往往体现的不是肝疼,而是胃痛,或者左肋疼得要命,这就是肝有邪气了,直接就能往胃那儿传。
很多有胃病的男人,说句实在话,就是要么受上司、领导的气,要么受老婆的气。所以女同志的老公得了胃病,就应该反省自己,是不是给他气受了。在外面工作上他憋闷,这个可以理解,但如果他真得了胃病,就要很小心了,因为胃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木克土造成的,是由于生气造成的。
所以,“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假如已经得了肝病,那肯定就知道邪气要往脾胃这儿传,此时不要治肝,要先固守住邪气下一步进犯的地方,就是从脾胃开始治疗。把脾胃固守住了,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强了,元气攒足了,反过来就能把肝气理顺了,这样肝病自然就好了。在这里我警告大家,生活中一定要小心,不要生气。现代社会,很多病都是由于生气造成的,生气能导致体内气机的不畅快,生长收藏失去节律。
不治已乱,治未乱。这个道理和“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一样的。好比经营一个企业,某部门出问题了,应该从规章制度上改进,而不是单单追究责任人。经典中的这些辞令,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任何地方。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病已经形成了才求医问药,乱子已经引起来了才去关注治理,这都是现实中常见的情况。《黄帝内经》是怎么批评的呢:就好像口渴了才拿起镐头挖井;兵临城下了,才开始铸造枪炮——这不是开玩笑吗?
在事情没有发出征兆以前就应该预想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让事情发展得无法控制。就像,如果不生气了,就没有了所谓的肝郁。
这都是在讲如何养生(生命)。要做一个君子,在别人不重用你的时候,你不抱怨,也不生气,自己继续积攒实力。古人为什么那么注重道德修养呢?为什么要学习《大学》和《中庸》呢?实际上《大学》和《中庸》才是治病的良方。不要以为治病有奇效的才是良方。大道无形,道德修养才是让人不得病的良方。药物都只能起到临时赈灾的作用,已经得了病再去求药,就像是“渴而凿井”一样,已经晚了。试问东西破了,经过无论多精细的修补,还能回到原样吗?事物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待续)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二十一)
中医讲的“藏象”,意思就是脏腑都是藏在体内的,但有可供观察的“象”露在外边以显示各自的功能状态。中医的五藏学说建立在“意象思维”基础之上,取象比类,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辨证人体的究竟,无论是治病还是养生都必求其本。
中医讲的五脏决非血肉有形的五脏,正因为此,中医五脏的“脏”的古字是“藏”,是藏在内的意思,不是解剖开了看到的,这个方面中医和西医很不一样。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大家看我们的手指,这一根手指上就有五藏。手指上有皮毛,皮毛是肺藏精气在体外的化生。手指里有血脉,血脉由谁化生?比如手指颜色苍白了,那是因为血脉不充盈,血脉不充盈是谁的问题?是心!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经常会指尖发凉、麻木,颜色变白,这就是心血到达不了这里的表现。
手指里有肉,脾主肉。就像一个大胖子,一般的中医都会认识到这个人肯定脾虚,为什么?因为胖就是脂肪积累得多,那脾的运化能力肯定就弱,这样就积累多而外散少,所以胖在很大程度上和脾有密切关系。太瘦同样也是脾的问题,是脾运化得过度了。
手指里还有骨头,骨头属肾。肾是人体收藏元气的脏腑,而骨头是人体最密固的器官,而且里面藏的是对人体至关重要的骨髓,因此骨头和肾是同样的“应象”,就是“藏精”。得了“非典”的病人,在大量使用激素后会股骨头坏死,就是因为激素能直接抽调肾中所藏的精气,用来缓解临床症状。但肾所藏的元气被提前调出来用掉了,生命就没有前途了,人越来越虚,虚到最后不能对病邪产生应对反应,症状也就消失了,临床上就成为“非典”的治愈患者了。但是肾的收藏能力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与之相应,骨头的骨质就保不住了。还有一个藏,就是肝,肝对应着手指里面的筋,手指关节的灵活性来源于肝气。
所以说,哪怕是一个手指痛的毛病都能看出人五藏的问题,更别提脸上了。脸上也有筋、脉、肉、皮、骨,人体哪儿都是这些东西,中医就是取“同气相求”,然后归为一类对待。就像刚才讲到的,骨头的功能气象和肾的功能气象是一类的,都主收敛,所以两者相通。这种取象比类的方法在中医中应用范围很广,比如望诊,一看就能知道病人有什么病,因为病人的脸上就反映出了病象,好的中医看上一眼,就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像脸两旁发黑肯定是脾胃的问题,额头发黑是胃寒,整个脸都发黑是肾寒,下巴发黑是因为下焦有淤血,对应于男子的前列腺疾病和女子妇科方面的问题。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二十二)
藏象系统中的意象思维
中医讲的藏象,意思是脏腑都是藏在体内的,但有可供观察的“象”露在外边,以显示各自的功能状态。按照西医的观点,肺属于呼吸系统,有肺病就去呼吸科治疗。中医不这么看,中医看肺的毛病可能会针刺大肠经。因为在中医的观点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藏为阴,腑为阳。藏是内藏你看不见的;而腑就像房屋,是空的东西。
《道德经》讲房子的哪儿最有用?就是空空的空间有用。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学习老子?老子思维为什么那么好,就是因为他经常注意到别人不会注意的方面,所以他具有非常高超的洞察力。我们现代的人肯定追求的是窗户、门要开多大,好显示自己的气势有多大。可老子说了,房屋最有用的“是其空”。腑也是空的,可以往里装东西,也可以往外拉东西,它属于阳,主运化。阳的运化功能出问题了,就会影响到阴。藏属阴,与相应的腑相表里。
再说说“肺跟大肠相表里”的问题。比如孩子发烧,我一般不关心别的,就看大便,只要孩子的大便能下来,退烧药根本不用吃。因为孩子发烧就是身体在祛肺寒,这个时候如果孩子不拉大便,是很危险的。所以对小婴儿,有一个办法,就是弄一盆盐水,泡他的屁股,让他把稀屎全拉出来。大肠通了,肺的功能才能启用,下一步再用药治肺寒都可以。如果不把大肠先通了,单纯上退烧药,孩子会越吃越虚,还会有很多遗留问题。现在去医院看病都会花很多钱,要是能把中医理论弄通了,很多问题可以在家里解决。
中医为什么说“左肝右肺”?
中医有一个全凭功能气象的脏腑定位,那就是“左肝右肺”,这跟解剖结论完全不符。中医为什么会认为肝在左边?这里的“肝”可不是指肝脏实体,而是肝气。肝气主生发,应的是东方之象,东方在古代就是左边,中国古人是“左东右西”看世界的。肺气主沉降,应的是西方之象,所以说“右肺”。肝和肺,一升一降,能够协调全身的气机。气机顺畅了人就没病了,所以治病可以说是“治肝肺”;病难治,就说“肝肺难调”。大家知道关于药王孙思邈的传说,他能“坐虎针龙”,古代是讲“左青龙、右白虎”的,龙就对应东方、对应肝,虎对应西方、对应肺,孙思邈就是协调人体气机的大家。
西医经常用“左肝右肺”抨击中医,说中医不科学,连解剖常识都不讲。那是因为西医不理解中医,西医与中医看待问题的思路不同。所以大家别动不动看完中医,马上又去看西医,让两种方法一起来给自己服务,这是一厢情愿的表现,两种医学在理论思维上是不一样的,会发生抵触。(待续)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二十三)
五藏与五行的对应
五藏因为各具功能特色而对应于五行:木对应肝,火对应心,土对应脾,金对应肺,水对应肾。《尚书》里有关于五行之象的最早定义,比如说水曰润下,就是说水有两种功能:一个是“润”,一个是“下”。所以在自然界你就去找这种形象,有“润下”性质的都能归属于“水行”。
木叫木曰曲直。通常说的木性是生发,实际上这只是“直”所代表的含义;而“曲”很少有人讲到。“曲”是“升中有降”的意思,能约束着“直”。如果说“直”代表有强度,那“曲”就意味着有韧性。木的性质就是有节制地一点点生发,而不是一泻千里,这才是生命应该有的性质。
火曰炎上,意思是有炎热、活跃、上行性质的东西都可以归属于“火行”。
金曰从革,“从”的意思是顺从;“革”的意思是改变,有金属当机立断的意思。所以,“金”既可以护身,又可用来杀人。中国文&
化都是双面的,绝对不会只说一个事物。
还有土曰稼穑,稼为种植,穑为收获。简单的例子就是脾胃运化水谷,向四方输布,这种功能性质使它归宿于“土行”。土能够孕育种子,使其慢慢生长,最后结出果实回馈自然。
五行之间还是互动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相互滋生的关系。怎么理解呢?比如说“木生火”,就是肝气如果旺盛的话,心气自然会旺盛;然后“火生土”,所以脾胃也就会健旺;再过来“土生金”,就是脾胃养好了,它能转化饮食成为气血,让人体气血充足,而肺就是主气的脏;“金生水”,即肾精是因为肺气的沉降积攒下来的。不少医生只会单治肾,却根本看不到病人肺不好,所以往往没有疗效。
道家对于五藏、五行的对应还有专门代称。比如东方肝是“木母”、西方肺是“金公”、南方心是“姹女”、北方肾是“婴儿”,而中土脾是“黄婆”。这种比喻的说法非常有意思,使五行、五脏人性化了。
东方主生发,但是这种气机的生发,实际上是以属阴的北方所藏之“精”为基础的。可以这么说,东方属阴而主生发,所以称之为“木母”;西方主收敛,但是这种气机的收敛是靠南方雷厉风行的“烈焰”来实现的,所以肺是属阳而主藏的,称之为“金公”。这样东方肝是女方,西方肺就是男方,而中央脾土作为“黄婆”,就负责协调这“两口子”的关系,使他们俩好好过日子,谁也别闹腾,这就成了很人性化的生活。(待续)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二十四)
&“姹女”和“婴儿”是老子所推崇的对象。姹女就是少女,心(南方)就像少女一样总是活泼可爱,谁都喜欢,谁都能接受她。婴儿的体质最单纯,全身都显露出无限的生机,旺盛的生命力使他不断地从外界吸取一切供给自己生理、心理成长的东西,乃至于不加分辨。婴儿就是没有分辨能力地什么都接受,就像肾的功能,肾精能藏纳,可是寒邪也会收藏。
木母、金公就是家庭里面干活儿的;黄婆负责协调两口子;姹女和婴儿就要天真无邪地去玩儿,绝不能用欲念控制它们,一旦任性地挥霍心神、肾精,“姹女”(心)和“婴儿”(肾)就失去了本真。别小瞧黄婆,这种老女人,如果要是对你好的话,会把一生的宝贵经验和能力无偿地奉献给你,黄婆应该就是这样的,其他脏腑想做什么,黄婆都能帮忙协调着做好。
中医还把五藏映射到社会关系中理解。比如心是“君主之官”、肺是“相傅之官”、肝是“将军之官”、脾是“谏议之官”、肾是“作强之官”等等,这些我们后面会讲到。
五藏与五音的配属
五藏和五音还有配属。比如你在屋里切菜,发出的声音可不是后天决定的,而是你自己身体的本能决定的。我为什么这样说?你切菜突然切到手了,这时候你会怎么喊?你就会:“啊!”我们人看到血的第一反应就是“啊!”
“啊”是心对应的声音。要是一看伤得不太厉害,你就会“嘘——”,用嘴吹,“嘘”就是肝对应的声音,这是在调肝血上来濡养和恢复伤口。
再比如,干重活,会发出哪个声音?鲁迅曾说过,中国创造的第一个诗派应该叫“嘿哟嘿哟派”,那些扛着圆木往前走的人,会自然地发出“嘿哟嘿哟”的声音。为什么?因为这种声音是从肾里来的,人力量的源泉来自于肾。
具体的对应是,肝、心、脾、肺、肾对应角、徵、宫、商、羽。比如“角”音对应肝,音的变化能反映肝气的盛衰。从中医角度看,通过声音的练习是可以锻炼五藏功能的。我建议大家有机会学习一种功法,叫做“六字诀”。这种功法非常有意思,可以通过发音治病。我对想成为一个好中医的学生的要求,就是必须学会两个功法:一个是“易筋经”,练易筋经就能明白经脉,通调经脉,取代吃药(药的作用也是通调经脉);还有一个就是“六字诀”。六字诀可以让人明白五藏,它是通过发6种声音来锻炼五脏气机的。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二十五)
五藏的色彩配属
五藏和色彩的配属,就是肝、心、脾、肺、肾配青、赤、黄、白、黑。
现在时装行业十分热门,大家要是懂了中医五藏和五行的配属规律,就能在时装色调的流行上看出很多问题。比如,黄色流行了几年,很有可能会向白色或青色上转变,因为“土生金”和“木克土”。
人的视觉不可能总欣赏黄色,是会变的,但改变有规律,就像找老婆一样,不会胡乱找,要么找相克的,要么就找相生的。元气虚的人或忧郁的人按本性就喜欢穿黑色的衣服,一身通体都黑。而当试图改变自己时,就会选择红的或鲜亮的衣服。
五藏对应“五变”
五藏还对应“五变”:就是肝、心、脾、肺、肾配握、忧、哕、咳、栗。
“五变”就是病变的第一反应,比如肝对应的是“握”,因为肝主筋。所以你的握力出问题了,感觉脚没劲时,实际上是肝有问题了。脾对应的是“哕”,什么叫“哕”?就是胃里的东西往外翻腾,有点恶心的意思。气往上顶,这是脾胃的问题,胃气应该往下走,胃气不往下走,往上走,所以就会“哕”。“栗”就是打哆嗦。老人和小孩撒尿都有一个不自主的动作,就是撒尿的同时会上半身打激灵,这是肾的问题。小孩是因为生长发育旺盛,肾精显得相对不足;老年人是肾精绝对不足的表现。大家要是现在就那样,可就已经属于老人了。
脏腑都是相表里的: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五窍对应五藏就是: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五声对应五藏就是:肝对应呼、心对应笑、脾对应歌、肺对应哭、肾对应呻。五神对应五藏就是: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
这样我们构建了一幅五行与人身相对应的图。如下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二十六)
现在的人很少能做到养生。比如夏天,我们都喜欢待在空调房间避暑,这样的话即使秋天不得病,冬天也得得病。人一年四季体内气机的开泄,其实就指着夏天这个时期呢。人在空调房里,身上的毛孔是关闭的,等一到外面,天气热了就会再打开,所以人都会有从空调房进出身体很难受的感觉。因为毛孔不断地开合,会扰乱身体内部的气机,会造很深的病。所谓的“空调病”就是这么得的。夏天就要“无厌于日”,该热就热,该出汗就出汗,该散就散,道理上就是不要抑制阳气的生发和生长。
使志无怒,意思就是让志向不要憋着、压抑着。使华英成秀,“华”还是花、花朵的意思;“秀”,就是抽穗、结实的意思。就是说要让花朵绽放,以便未来能结出果实。使气得泄,夏天就是要让气能泄得出去。就像做企业,不能只讲收益不讲投入,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夏天就相当于你在投资,就是要不断地向外支出。
若所爱在外,这是在用打比方来说明什么叫“使气得泄”:就好像外面有特别让你喜欢的东西,你不得不往外跑去追求。往外跑就是气机往外泄,就是让你的生活活跃而富有动感。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天是养长的时候,要遵守自然界和人身的生长之道。逆之则伤心,意思是如果没有保养好生长的气机,就会伤到心。心属火,火被伤了会导致秋为痎疟。“痎疟”就是咳嗽而且上吐下泻。
一到秋天就会有不少咳嗽的病人来找我,说秋天的过敏症又犯了,整天狂咳嗽,没完没了地打喷嚏,鼻炎也犯了。这其实都是因为夏天没养好,老待在空调房里,气机不能得以疏泄,都憋住了,这样到了秋天收敛之气起来时,气机更展不开,那还能没病?其实治疗鼻炎就是用散法,因为鼻炎属于肺金为病,病人自身的气机在夏天没有散好,那就用药给他散,让他别再憋着,效果会非常显著。
奉收者少,就是呈献给秋天收敛气机的东西少了。夏天没养好,秋天的气就少,而且冬至重病,就是到了冬至那天,就会发很大的病。现在有很多人说,我身强体壮正当年呢,看我怎么折腾自己不也没事吗?那是因为还没到时候,到了“冬至”,就是你自身元气凝敛后转而生发的时候(身体内环境的“冬至”),你会发现已经没有多少肾精可生发了。因为你夏天没养生长之气,到了秋天自然收获不多,冬天能收藏的东西就没有多少,到了冬至这天,进行来年“预算”时可不得“哭穷”啊!这就是“冬至重病”的道理。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二十七)
黄帝内经》的第五篇是《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这个天地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天和地,人生也是一个小天地,所以人的生命也是绝对遵从阴阳规律的。
万物之纲纪。我们身体里面也有万物,心、肝、脾、肺、肾难道不是体内的万物吗?人身是自然界的万物之一,而人身本来就含有万物,都遵守阴阳的生长收藏规律。“纲纪”就是定死了的、绝对的规律。
变化之父母。意思是阴阳的变化是生理、心理变化的根本。“父母”不仅能演绎自身,还能创造后代。
生杀之本始。“生”就是生发,“杀”就是肃降。阴阳的变化是万物存在和灭亡的本原。
&&&&神明之府也。“府”还是前面论述过的,是主持运化的地方。阴阳的运动变化彰显出生命的活力(神明)。
治病必求于本。治病求本,本于什么呢?就是阴阳。这是中医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句话,治病一定要追索到“阴阳”这个根本,光是一味地论五行生克的中医不是好中医。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中医讲气机,都是从东方的生发讲起。
东方生风。“风”就是生发和疏通的功能,“东方”是气机生发的代名词。生发的功能产生了,但生发还需要疏泄协调(使气机舒畅),正是“风”把花粉、种子等带到各地去的,所以“风”是媒介,是生万物的东西。
风生木。无形的“风”产生了有形的物质“木”,“木”就是万物出生后的状态,凡是具有生发状态的事物都归属于“木”。
木生酸。酸性收敛,意思是疏泄的气机要有所制约,不能疏泄太过。在收敛基础上的正常生发这就是我们人体肝的功能,所以说酸生肝。肝生筋怎么讲?“筋”能够张弛有度,这就是肝的功能代表。
我给大家讲一个我的经历,一次让我开了大窍的经历。一天,我的朋友带他的朋友来找我,她是下肢静脉曲张,我从前没有看过这种病,她小腿后面已经全都像蚯蚓一样地隆起了。我突然来了灵感,想到这种血管性质的东西也属于中医所指的“筋”。然后我就跟她开玩笑地说,要猜猜她还有什么病,看准不准。第一我说她有痔疮,第二有子宫肌瘤,患者说确实有,问我是怎么看出来的?
“筋”的特性是一张一弛,身体里面很多东西属于筋,而不单纯指筋脉。还有什么属于筋?肛门属于筋,它有张弛的特性;子宫属于筋,能扩大到容纳一个胎儿。中医就是要这样取象比类地推理,因为五行中的一行出问题了,这一行中包含的所有事物都会不正常。
筋生心。是说有了“筋”的张弛能力,就能保证心向全身输布血液,这就叫木生火。肝主目,就是肝开窍于目。眼睛能反映出肝的问题,比如说眼珠子变黄、变绿、变蓝,实际上都跟肝胆有关系。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二十八)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
很多人都认为这句话是衍文,因为谈南方、北方、西方时都没有类似的语言。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因为东方是开端,所以才有这样一段话。
其在天为玄。老子就经常说“玄”,“玄”就是万物发端的开始,能够演绎出万事万物的初始状态。在人为道,意思是在人身当中,东方的生发是阴阳五行变化演进的正途。在地为化,“地”就是底子、基础的意思。东方生发的基础是北方藏纳的肾精,对北方而言,东方的生发就是“化精为气”的变化。
化生五味。“化”怎么讲?中国跟西方不一样,西方是靠法律规章来制约人,而中国人讲究“教化”,就是通过言行、举止的示范,使人潜移默化地改变,就像“润物细无声”那样。绝不是像西方规定了:第一要怎么做,第二不能怎么做……这样死板的东西是不能使人信服的。
要想企业的员工不迟到,老板每天都早来半小时,那哪个员工还敢迟到?老板都以身作则地做到了,这种精神就能慢慢地感染员工,最后形成一种企业氛围。“化生五味”就是东方能变化发生出适应各种需求的精微物质。我们中国人经常说“滋味”,滋味是精华,不是能狼吞虎咽的,而是嚼完了以后体会到的很精细的东西。所以五脏吸收的都是精华,“味”指的就是精华。我们常说什么人追求“品味”,实际上就是说追求精致生活。
道生智。“道”就是阴阳五行之道,明白了这个“道”,就可以生出“智”。“智”在以后的经文里是有定义的:“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意思是脾胃输布正常、肾精储备充足,人就能智慧地生存。“智”也是儒家常常讲的“五德”之一:仁、义、礼、智、信。“智”跟肾相关。“义”呢,就像心脏的功能一样,属于火,能够向外布散而不求回报。“礼”对应的是秋天,就是一种约束、规矩。
“仁义礼智信”就是“仁”对应东方,“智”对应北方,“礼”对应西方,“义”对应南方,“信”对应中央。人言为信,人的语言就是要像土地一样真实,播种之后要能结出果实来。“仁”就是做事要首先有一个仁厚、仁德的态度。原来儒家的这些理论也都是从身体里出来的,全是“东西南北中”五方、五行的理论。
玄生神。“神”在《内经》里是有明确定义的,叫“阴阳不测谓之神”。神在天为风。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就像“有无”的“无”,就像少女一样,少女是不可捉摸的。母亲可以琢磨,因为母亲有一个发展的轨道,她过去的东西是可以追索的;少女是没有痕迹的,她没有过去。
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人体上,东方表现为筋,就是那种张弛的性质,一张一弛就是《尚书》讲的“木曰曲直”,都是同气相求出来的。从气象相同的角度讲,在藏为肝,这个“肝”既包括肝精,也包括肝气,一定要清楚不是单纯地指肝脏,肝精的运化也属于肝。(待续)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二十九)
爱吃香辣有问题吗?
现在我讲讲“五味”(酸、苦、甘、辛、咸)的问题。
五味对应五脏是:酸味属肝、苦味属心、甘味属脾、辛味属肺、咸味属肾。还有一个类似的“五臭”对应:“臊、焦、香、腥、腐”对应肝、心、脾、肺、肾。很有意思啊,一般来讲女人喜欢腥味所以爱吃鱼;男人喜欢臊味,所以爱吃动物下水。“腥”属于肺,因为女人属阴,重在收敛;“臊”属于肝,因为男人属阳,重在生发。现在城市的人都喜欢吃香辣的东西,像火锅、麻辣烫什么的,全国人民好像都喜欢吃。这是怎么回事?香味对应在脾上,大家一定都知道,吃完饭以后,人就会犯困,脑子有些不灵光,想东西想不清楚,为什么?因为人体就一个元气,用脑子的时候,元气都被调在上面,吃了饭以后,元气就会汇聚到脾胃去供应脾胃消化食物,这样呢,元气下去了,头脑的元气就不足了,所以就想睡觉了。脾胃是能够直接从肾里面调取元气出来的,香味入脾,就是刺激脾胃,继而调动肾精出来,而且香味越大,调动的元气就越多。为什么西方女人都喜欢用香水呢?就是因为香气会提高男人的性欲,能让男人关注自己。
臭呢,其实和香是同类的味道,香到了极点就是臭味。比如说香水工业,就会用到“吲哚”这样的化学物质,它在大便中含量极大,但是一旦稀释,就成了香水的成分。所以说,香、臭是相对的概念。喜欢吃臭豆腐的人,在性格上都有一个问题,就是超级郁闷,他们绝对要靠这些东西,来把他身体内气机的郁结打开。有些人还不服气,说自己根本不郁闷,天天高兴着呢!我说啊,说这话的人肯定郁闷,因为人要是高兴用说出来吗?喜气洋洋的心情早就从脸上反映出来了。
喜欢香味实际上是因为脾胃虚弱,需要靠香和臭的味道来醒脾。中医讲“脾主四肢”,意思是如果运动量大的话,就能起到健脾的效果,但是现在我们的运动量都不够,所以只能靠一个很被动的方法,就是吃香的和臭的东西来醒脾。但是如果经常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元气,最后就不仅脾虚了,还会导致肾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七代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