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时被查出有肺结核,然后去江西省胸科医院logo看病,那边环境太差了,人非常多,走廊上全部是人

第B11版:健康周刊·策划
数据显示,广东防控形势不乐观
肺结核“去而复返”,你有所准备吗?
  如果出现咳嗽、咳痰症状超过两周,经常规治疗无效,要拍胸片排查肺结核
  肺结核患者不能随意停药 图/胡菁  受访专家/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吴惠忠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胸科医院主任医师&谭守勇  文/羊城晚报记者&陈映平 实习生&徐梦婷&&通讯员&陈著元  结核病是全球最主要的致命传染病之一。随着20世纪40年代链霉素的问世,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此后,更多抗生素、卡介苗和化疗药物的问世,使得人类在与肺结核抗争史上取得里程碑式的胜利,肺结核疫情得到了遏制。但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蔓延,肺结核病人也在快速增加,加上人口流动不断增加及多种抗药性结核病菌株的产生,增加了肺结核的防治难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肺结核在全球各地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目前,广东省结核病防控形势不乐观。记者从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获悉,2014年全省登记活动性肺结核6.7万例,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为93.6%。2011年-2014年全省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近28万例,临床治愈26.8万例,成功治疗率为94.2%。曾一度离我们远去的肺结核卷土重来,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治疗的难点是什么?国家的相关政策可让广州市民享有哪些防治优惠?就上述问题,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结核病防治领域的专家,并请他们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1  [新动态]  流动人口患者成了活动传染源  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吴惠忠介绍说,2014年广东省登记的肺结核发病人群中,约33%是流动人口,占结核病患者总数的约1/3,其中10%是省内流动人口,20%是省外流动人口。由于部分流动人员居无定所,不能保证长时间的治疗和督导管理,这导致治疗中容易出现依从性差、吃吃停停的现象,从而也增加产生耐药性结核病的概率。另一方面,结核病患者频繁流动,容易变成一个移动的“传染源”。正因此,流动人口的结核病治疗管理是个新问题,也是个大难题。  对策:预防及减少结核菌传染要做好三点——首先是尽快发现并治愈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尽早地发现隐藏在人群中的传染源。也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控制传染源的主要措施是正确实施化学疗法,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正确化疗两周后,能使90%左右患者失去传染性。而患者完全失去传染性的最主要办法是保证规律治疗,完成疗程达到彻底痊愈。其次,尽可能切断传染途径,提倡养成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转头并捂住口鼻的良好习惯。第三,要保护好易感人群,儿童、老人等抵抗力相对较低的人群,以及患有免疫缺陷性等疾病的人群,要尽量避免接触传染性肺结核病人。  专家认为,预防结核病的关键是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心情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儿童接种卡介苗能有效预防结核病的发生。如果最近因为生病,免疫力低下,去公共场所最好戴上口罩以免被结核菌感染。  2  [新变化]  近四成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以往在电影中常可见到描写肺痨病人的情景:接连厉声咳嗽,然后吐痰,亮出手帕一看,痰中有血甚至咯血……然而,这种典型的“肺痨”病现在越来越少见。吴惠忠介绍,肺结核常见症状主要是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部分患者还伴有胃口差、乏力、疲倦以及午后潮热、消瘦等。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罹患肺结核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常常不明显,甚至有部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根本没有自觉症状。  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四成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所以往往会忽略自己的病情,一般不会主动去医院进行结核病筛查,从而成为肺结核病人中的“漏网之鱼”。由于本人及身边人都不知情,所以病人的病情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和加重,而身边密切接触者也随时有被传染的可能,危害极大。  如果家中有一名结核病人,且病人是老年人的话,很可能将病传染给家里其他人。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胸科医院主任医师谭守勇说,曾对广州市300个肺结核病人进行调查,发现老年患者的家庭成员受到感染的情况比较严重,占60%,这大大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家人的感染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他分析,老年人在家一般要负责带孙、煮饭买菜,这就容易因密切接触而将疾病传染给家里人,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儿童。那些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老年结核病患者,“潜伏”在其体内的病菌就这样静悄悄地传给了家人。  对策:一般人患咳嗽、咳痰,首先会到医院呼吸科看病,医生也会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如果病人咳嗽、咳痰症状超过两周,经常规治疗无效,要拍胸片排查肺结核。肺结核易感人群即使没有肺结核可疑症状,也建议每年做一次肺结核筛查,即拍胸片或查痰,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3  [新难题]  耐多药肺结核治愈率仅50%  谭守勇指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一般经过半年的药物治疗即可痊愈,但有部分患者没有耐心坚持治疗,部分患者则认为“是药三分毒”,在病情好转、症状减轻时就擅自停药或减药。“种种不正规治疗,容易产生耐多药结核。”他说,耐药性结核病即是对多种药物同时产生耐药,这些药物对结核均失去治疗作用。说得通俗些,就是“无药可医”了,而这些病人就成为顽固的传染源。  在初治肺结核患者中,耐多药患者占5%左右。谭守勇提醒说:“与耐多药患者亲密接触者,一旦感染了肺结核,很有可能感染的也是耐多药肺结核病。一般人以为耐多药病人都是由普通病人发展而来,这不正确,有一部分人一经发现已经属于耐多药结核,治疗难度大。”具体而言,普通肺结核的治疗仅需6-8个月,而耐多药病的治疗疗程是18-24个月。一旦发生耐多药情况,不仅治疗时间长,费用大,而且这类病人的传染性一般会更强,容易将病菌传染给密切接触者。  谭守勇举例说,有位50岁的男性三年前患了肺结核,由于没有坚持服药,病情反复,变成耐多药结核病。一年前他儿子出现咳嗽、咳痰,胸部X线检查诊断为肺结核,后来进一步做支纤镜检查,确诊儿子也患了耐多药肺结核。  吴惠忠说,“耐多药肺结核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性更大。”根据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有关数据表明,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成功率超过九成,而耐多药肺结核只能达到50%左右的治愈率。与普通肺结核相比,耐多药肺结核因诊断、治疗所需时间长而导致其传染期更长,患者迁延不愈,则大大增加了耐多药菌传播的机会。此外,耐多药肺结核所需治疗时间更长,治疗费用是普通结核病治疗费用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这将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对策:肺结核可防可治不可怕,但患者一定要配合专业机构医生规范治疗,以免由于不规范服药而导致耐药性产生。耐多药肺结核与普通肺结核相比,治疗时间要多三四倍,治疗费用高100倍,治疗成功率仅一半。肺结核患者应当遵照医嘱完成6至8个月的标准治疗,并定期复查,不要随意停药。结核病治疗务必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  4  [新问题]  糖尿病与肺结核“会师”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糖尿病患者是肺结核的易感人群。为什么糖尿病人易患结核病,出现两病共存现象?谭守勇介绍,由于糖尿病患者为控制血糖而饮食过于清淡,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人是肺结核的易感人群。  据几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患结核病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4-8.33倍。2012年-2013年对全国一万多例糖尿病人进行筛查,发现有咳嗽、咳痰症状的有100多例,再对这100多例病人进行结核病检查,结果发现有50多人患肺结核。  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每年以24.75%的速度递增,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大量出现,给治疗和控制带来了难度。而且,糖尿病患者患肺结核后,也比非糖尿病患者更易患耐药结核病,治疗难度更大。原因是糖尿病代谢紊乱可促使结核病迅速恶化,结核病进展又可加重糖尿病的代谢紊乱,两者形成恶性循环,致使病情难以控制。糖尿病人患上肺结核,无疑是雪上加霜。  对策:糖尿病患者如果有咳嗽、咳痰的症状,且持续两周,经过常规治疗没有好转,应该做胸部X线检查。此外,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空腹血糖高于7摩尔/升,应该每年定期做一次结核病筛查。糖尿病和肺结核双重感染者,原则上坚持两病同时治疗的方法,在积极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同时,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由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首先取决于糖尿病是否被有效控制,其次取决于肺结核病情的轻重。因此,抗结核的疗效与血糖控制密切相关,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后,结核病的治疗才能取得疗效。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抗结核药物也难以奏效。
陈映平、徐梦婷、陈著元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肺结核“去而复返”,你有所准备吗?》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13358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省胸科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