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组颅神经炎,吞咽困难的原因、声音嘶哑,听力下降

第二节 常见颅内肿瘤_外科学(上册)_环球医药网教科书
外科学(上册)环球医学教科书
您当前位置: >
外科学(上册)
第二节 常见颅内肿瘤
一、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一)发病特点:神经上皮肿瘤亦称神经胶质瘤,在颅内各种肿瘤中最为多见,发病在性别比上以男性为多,肿瘤的发病年龄大多在21岁~50岁间,以31岁~40岁为高峰,另外在10岁左右儿童亦较多见,为另一个小高峰,各型神经上皮肿瘤的好发部位不同。 (二)分类:1、星形细胞起源肿瘤 &2、少突胶质细胞起源肿瘤 &3、混合性胶质瘤 &4、室管膜起源肿瘤 &5、脉络丛起源肿瘤 &6、起源不明的神经胶质瘤 &7、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神经胶质起源肿瘤 &8、神经母细胞起源肿瘤 & 9、松果体实质起源肿瘤 &10、胚胎性肿瘤。 (三)临床表现:脑肿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依赖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和生长速率而定,分为一般症状和局部症状。一般症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肿块的扩大和颅内压增高所致,局灶性的症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局部的脑组织破坏所致,但是产生一般症状和局部症状的病理学改变可以有重叠。 1、一般症状:(1)精神改变( 2)头痛( 3)癫痫发作(4)视乳头水肿(5)恶心呕吐(6)血管舒缩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变(7)假定位体征。 2、局部症状:(1)视觉的障碍(2)听觉障碍( 3)语言障碍( 4)运动体征(肢体无力、姿势不稳、协调不能和震颤)(5)感觉障碍 (感觉异常、针刺感、麻木、感觉改变、感觉倒错、触碰时的烧灼感)(6)步态失调( 7)局灶性癫痫发作。 (四)诊断要点:除了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外,还需作一些辅助检查帮助定位及定性诊断,并与其他颅内肿瘤、炎性疾病、寄生虫病、脑血管疾病等相鉴别。 1、MRI:MRI在显示正常脑组织的解剖结构方面比以往的任何设备都要优越,可作为诊断脑肿瘤的首选手段,运用增强剂后,更能分辨出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 2、CT:在MRI出现前,是诊断颅内肿瘤的首选。 3、PET:可检测脑肿瘤的部分代谢活性,而且代谢活性与肿瘤的良恶程度有关,PET可将具有活性的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区别开来,PET还能监测术后的肿瘤残余,监测肿瘤的发展。 4、脑血管造影:它在观察肿瘤的血供和引流方面有优点,这对外科手术有所帮助。 5、MR波谱检测:用于辨别肿瘤性坏死和放射性坏死,MRS还可用于肿瘤残余或肿瘤复发与迟发性脑坏死的鉴别。 6、颅骨X线:可以看到慢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异常的钙化、蝶鞍扩大、颅骨的溶骨性或成骨性改变。 7、脑电图:可作为脑肿瘤的筛选手段,尤其在有癫痫发作时作用更大, 也有助于外科医生区分功能性脑组织和肿瘤组织 8、腰椎穿刺:在有巨大肿块并且伴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下,腰椎穿刺是不允许的,脑脊液检查对于脑膜肉瘤的诊断是必要的 (五)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神经上皮肿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最为有效。手术切除肿瘤后,患者生命得以延长,可为随后的其他综合治疗创造了时机。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在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 2、放疗: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呈侵润性生长,与脑组织无明显分界手术难以彻底切除,因此术后进行放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放射治疗主要包括常规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的治疗、放射性核素内放射治疗。 3、化疗:化学治疗指应用化学药物,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的过程,简称化疗。随着新抗癌药物的不断出现和用法的进步,化疗在神经上皮组织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4、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提高机体内部防御系统的功能达到抑制或消灭肿瘤的一种方法,可以应用免疫调节剂或给机体输入具有抗原性的疫苗,输注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 5、基因治疗:基因治疗必将成为常规治疗的有力武器。 6、光动力治疗:又称光照治疗、光化学治疗。 7、其他药物治疗:激素治疗,降颅压治疗等。
二、听神经瘤
(一)发病特点:听神经瘤是指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为良性肿瘤,确切的称谓应是听神经鞘瘤,是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7%~12%,多见于成年人,高峰在30~50岁,20岁以下者少见。无明显性别差异。 (二)临床表现:源自听神经的神经鞘瘤可引起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或疼痛等症状,可伴有发作性眩晕或恶心、呕吐。肿瘤体积大时,压迫脑干、小脑及后组颅神经,引起交叉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食呛咳等。发生脑脊液循环梗阻则有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乳头水肿或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三)辅助检查:典型的听神经瘤具有上述渐进性加重的临床表现,借助影像学及神经功能检查(听力检查和前庭神经功能检查)多可明确诊断。 (四)治疗方案: 1、外科手术治疗:听神经瘤首选手术治疗,可以完全切除、彻底治愈。如果手术残留,可以考虑辅助伽马刀治疗。 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发展,听神经瘤的手术切除率和面神经保留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不能忽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和术后各种并发症。随着CT和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听神经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更加准确,为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在治疗听神经瘤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保障,使其逐渐成为继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之外的另一种治疗方法。肿瘤控制率高,并发症少,在保留听力、减少面神经损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然而,立体定向放疗也存在其不容忽视的缺点,如大型肿瘤的放疗效果不确切。因此需严格掌握放疗的指征。 三、脑 膜 瘤 (一)发病特点:脑膜瘤分为颅内脑膜瘤和异位脑膜瘤,前者由颅内蛛网膜细胞形成,后者指无脑膜覆盖的组织器官发生的脑膜瘤,主要由胚胎期残留的蛛网膜组织演变而成。好发部位有头皮、颅骨、眼眶、鼻窦、三叉神经半月节、硬脑膜外层等。在颅内肿瘤中,脑膜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为颅内良性肿瘤中最常见者,占颅内肿瘤的15%~24。 (二)临床表现: 1、脑膜瘤有良性、恶性之别,良性脑膜瘤生长慢,病程长,其出现早期症状平均约为2.5年,长者可达6年之久。一般来讲,肿瘤平均年增长体积为3.6%,因肿瘤的膨胀性生长,患者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依肿瘤部位不同,可以出现突眼、视力、视野、嗅觉 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老年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多见。 2、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运动障碍表现为从足部开始,渐至下肢,继而上肢肌力障碍,最后波及头面部,如肿瘤向两侧生长,可出现双侧肢体肌力弱并伴有排尿障碍,癫痫,颅内压增高症状等。 (三)诊断要点:脑膜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四)治疗方案: 1、手术:脑膜瘤是一种潜在可治愈性肿瘤,外科手术可治愈大多数脑膜瘤。影响手术类型的因素包括部位、术前颅神经损伤情况(后颅凹脑膜瘤)、血管结构、侵袭静脉窦和包裹动脉情况。如患者无症状且全部肿瘤切除有产生难以接受的功能丧失的危险,应选择部分切除。对大脑凸面的脑膜瘤,力争全切肿瘤并要切除受累硬膜以减少复发机会。蝶骨翼内侧、眶、矢状窦、脑室、脑桥小脑角、视神经鞘或斜坡的脑膜瘤可能难以完全切除。对海绵窦脑膜瘤,要考虑到有损伤颅神经和颈内动脉的风险,外科治疗要求高,一般采取伽玛刀治疗。手术能逆转大多数神经系统体征。 2、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包括伽玛刀、X线刀和粒子刀。适用于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颅底和海绵窦内肿瘤,以肿瘤最大直径≤3cm为宜。伽玛刀治疗后4年肿瘤控制率为89%。本法安全、无手术的风险是其优点,但是长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3、栓塞疗法:包括物理性栓塞和化学性栓塞两种,前者阻塞肿瘤供血动脉和促使血栓形成,后者则作用于血管壁内皮细胞,诱发血栓形成,从而达到减少脑膜瘤血供的目的。两法均作为术前的辅助疗法,且只限于颈外动脉供血为主的脑膜瘤。 4、放疗:作为血供丰富脑膜瘤术前的辅助治疗适用于:①肿瘤的供血动脉分支不呈放射状,而是在瘤内有许多小螺旋状或粗糙的不规则的分支形成;②肿瘤以脑实质动脉供血为主;③肿瘤局部骨质破坏而无骨质增生。术前放射剂量一般40Gy1个疗程,手术在照射对头皮的影响消退后即可施行;④恶性脑膜瘤和非典型脑膜瘤术后的辅助治疗可延缓复发。 四、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一)发病特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少见的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在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该病病理上为广泛浸润整个脑实质、脊髓及软脑膜等多个部位的弥漫性病变。PCNSL的发病机制不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病高峰在40~50岁,有免疫缺陷者发病年龄较早,如儿童期感染AIDS者发病高峰在10岁左右。 (二)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视力障碍、肢体无力、癫痫、失语、眩晕、行走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智力降低和行为异常。 (三)诊断要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3类人有易患性:①器官移植接受者;②艾滋病患者;③先天性免疫缺陷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EB病毒感染及类风湿等)。如病人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又合并轻瘫或精神障碍,外周血象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头颅CT与MRI显示中线结构、脑室周围多发或弥漫性生长的病灶,则诊断基本成立。但要与胶质母细胞瘤、脑膜瘤等鉴别,可腰穿收集脑脊液行细胞学或立体定向活检等其他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治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包块型应先行手术切除,再行放疗和化疗;多发结节形,采用立体定向活检,确诊后行放疗和化疗;沿脑室壁和硬脑膜下匍匐生长者,确诊后行放疗和化疗。大剂量甲氨蝶呤为主的联合化疗、放疗结合甲氨蝶呤鞘内注射能明显改善其疗效及生存率。 五、生殖细胞瘤 (一)发病特点:生殖细胞瘤由原始的生殖细胞衍生而来,好发于松果体区,其次为鞍上池。肿瘤多发生于男性青少年,位于鞍上生殖细胞瘤则以女性多见。生殖细胞瘤对放射线非常敏感。该瘤通常无包膜、无钙化、出血、坏死或囊性变,属低度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常有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转移,易向蛛网膜下腔及脑室系统种植、播散。组织学上,肿瘤主要含有两种细胞成分:上皮样细胞和淋巴样细胞。 (二)临床表现:突出临床表现是内分泌紊乱,表现为上视障碍和性早熟,同时可伴有下丘脑功能障碍,如尿崩、烦渴、嗜睡及肥胖。其他症状与肿瘤部位有关,松果体区肿瘤可阻塞中脑导水管,造成颅内高压。鞍区肿瘤则首先表现出视力障碍,然后出现头痛、呕吐、多饮多尿及垂体功能低下。 (三)诊断要点: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在神经影像学上很有特点,但做出诊断前一定和临床表现及肿瘤标记物的测定相结合才能使诊断更为准确。对可疑病例加强随诊观察。最终确诊尚须依赖肿瘤标志物(TM)水平检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或)活体组织检查。 1、常用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 CT和 MRI,PET-CT。MRI检查对于显示小的松果体区、鞍区肿瘤病灶(小于1cm),脊髓或脑室内等其他部位的小病灶是CT所无法比拟的。对生殖细胞肿瘤的颅内、脊髓转移灶更有独到之处,对肿瘤的分期、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对放疗范围的确定等都有重要的价值。 2、脑脊液脱落细胞及肿瘤标记物:脑脊液中找到脱落的肿瘤细胞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与生殖细胞瘤相关的标记物志有PLAP、tonin、褪黑素、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等。 (四)治疗方案:首先进行手术治疗,目的为明确病理诊断、根除肿瘤、降低颅内压和解除神经压迫,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和化疗。合并脑积水、颅内压高的病人,可先行脑室引流或分流手术。放射治疗较敏感,最低放射剂量15Gy可见生殖细胞瘤消退。全脑和脊髓照射对肿瘤播散有预防作用。 六、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脑内皮样囊肿,一种为表皮囊肿,一种为皮样囊肿。表皮囊肿表皮样囊肿由Critchey于1928年正式命名。它与中耳胆脂瘤不同,不是由于反复炎症所致上皮脱落形成,而是先天异位发生的。如果异位组织发生在胚胎早期(即神经沟封闭时),则囊肿多位于中线部;如发生在晚期(第二脑泡形成期)则囊肿多位于侧方。少数表皮样囊肿可为外伤造成如通过实验性损伤将上皮组织植入颅内可形成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颅内先天性良性肿瘤。它含有外胚层与中胚层两种成分如汗腺、皮脂腺等皮肤附件、毛发和皮肤全层,偶有骨和软骨。 根据其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定性诊断多不困难,尤其是年轻的三叉神经痛病人,病因多为表皮样囊肿。CT及MRI的临床应用使各部位的表皮样囊肿的定性、定位诊断变得快速、准确、容易。 肿瘤全切可治愈,表皮样囊肿刺激性强,会导致化学性脑膜炎,应尽量全切,但不该勉强切除囊壁,而损伤脑神经和脑组织。术中应用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盐水反复冲洗术野,术后给予皮质激素静滴,可减少脑膜炎和脑积水的发生。 七、蝶鞍区肿瘤 (一)垂体腺瘤 1、发病特点:垂体腺瘤(垂体瘤)是脑垂体发生的一种良性肿瘤,人群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垂体瘤不仅引起颅内占位征,而且产生内分泌失调症状,严重者,破坏了人体内环境稳定、甚至影响了做为一个社会人的外部形象,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更具危害性。 2、临床表现:包括以下4组症状: (1)垂体瘤分泌激素过多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常见者为肢端肥大症,库兴氏病及催乳激素瘤。 (2)垂体本身受压症群,主要是垂体促激素分泌减少,一般首先影响生长激素GH,其次为促黄体素,促卵泡素,最后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少数可伴有尿崩症。 (3)垂体周围组织受压症群,包括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下丘脑综合征,海绵窦症群和脑脊液鼻漏等。 (4)垂体卒中,指垂体腺瘤和/或垂体本身梗死,坏死或出血,临床上可迅速出现压迫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垂体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可消失或减轻,甚至出现垂体前叶功能低减。 3、诊断要点:脑垂体瘤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视力视野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所见,以及内分泌学检查和放射学检查等,典型的垂体瘤诊断不难。但在早期的垂体瘤,症状不太明显时,诊断并不容易,甚至不能发现。 (1)内分泌学检查:应用内分泌放射免疫超微量法直接测定脑垂体的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刺激素、黑色素刺激素、滤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等,对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 (2)放射学检查: 1)蝶鞍X像:为基本检查之一。在垂体瘤很小时蝶鞍可以没有变化,由于肿瘤日渐长大,可致蝶鞍扩大、骨质破坏,鞍背侵袭等。 2)CT扫描:采用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后,可显示出5mm大小的垂体腺瘤。更小的肿瘤显示仍有困难。 4、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和经蝶窦手术治疗。 2)放疗:对垂体腺瘤有一定效果,可以控制肿瘤发展,有时使肿瘤缩小,致使视力视野有所改进,但是不能根本治愈。 3)药物治疗:溴隐亭为半合成的麦角胺生物碱,能刺激垂体细胞的多巴胺受体降低血中催乳素的作用。服用溴隐亭后可使催乳素腺瘤缩小,可恢复月经和排卵受孕,也可抑制溢乳,但溴隐亭不能根本治愈催乳素腺瘤,停药后可继续增大,症状又复出现。此外溴隐亭对生长激素细胞腺瘤也可减轻症状,但药量大,疗效差。 (二)颅咽管瘤 1、发病特点:颅咽管瘤是由外胚叶形成的颅咽管残余的上皮细胞发展起来的一种常见的胚胎残余组织肿瘤,为颅内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好发于儿童,成年人较少见,好发于鞍上。CT扫描可明确诊断。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肿瘤。 2、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多因肿瘤阻塞室间孔引起梗阻性脑积水所致,巨大肿瘤本身的占位效应也是颅内压增高的原因之一。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或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2)视力视野障碍:肿瘤压迫视交叉可有视神经原发性萎缩及双颞侧偏盲;颅内压增高时可引起视盘水肿,晚期可见视神经继发性萎缩、视野向心性缩小。少数肿瘤向前颅窝发展而出现Foster-Kennedy综合征。 (3)内分泌功能紊乱:因压迫腺垂体使其分泌的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性腺激素明显减少,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皮肤干燥及第二性征不发育等。因压迫下视丘可有嗜睡、尿崩症、脂肪代谢障碍(多为向心性肥胖,少数可高度营养不良而呈恶病质)、体温调节障碍(体温低于正常者多)等。 3、诊断要点: 1)任何年龄的患者如出现高颅压、神经眼科症状及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均应考虑颅咽管瘤的可能。根据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颅咽管瘤并不困难。凡青少年儿童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如发育矮小、多饮多尿、肥胖、生殖器发育不良等,均应首先考虑本病;若有鞍上或鞍内钙化斑,更有助于诊断。若成人出现性功能障碍或头痛、视力视野障碍,也应考虑本病。 2)少数临床表现不典型者、临床症状轻微者诊断不易,关键是要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通过实验室检查、CT和MRI对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疑似病例应及时做此种检查,以免延误诊断。 4、治疗方案:由于肿瘤对周围重要结构的浸润压迫以及手术可能产生的影响,术前及术后均要检查下丘脑垂体轴、肾上腺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原则是能够完全切除的肿瘤应尽量完整切除;体积大的肿瘤或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时可做部分切除,术后辅以局部放射治疗;大的囊性单腔性颅咽管瘤可用同位素32P内放疗;而对于小的2~3cm的肿瘤可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八、脊索瘤 脊索瘤是局部的侵袭性或恶性肿瘤,是累及斜坡与骶尾部常见的硬膜外肿瘤,由胚胎残留或异位脊索形成。主要好发于50~60岁的中老年,亦发生于其他年龄。其生长缓慢,在出现症状前,往往已患病5年以上。脊索瘤的生长虽然缓慢,且很少发生远处转移(晚期可转移),但其局部破坏性很强,因肿瘤继续生长而危害人体,且手术后极易复发,故仍属于恶性肿瘤。 大多数病人仅有头痛而无定位体征,鞍区肿瘤可出现内分泌和视力障碍,侵犯海绵窦可出现眼球运动障碍,肿瘤位于斜坡可有后组脑神经功能障碍和脑干受压症状,部分病人咽部可见肿瘤。 头颅X线片、CT、MRI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肿瘤全切除困难,并有脑脊液漏的危险,对一般放射治疗不敏感,质子线照射对本病有效,手术加放疗可使肿瘤长期缓解,但复发率高。 九、脑转移瘤 (一)发病特点:颅内转移瘤(又称脑转移A)系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转入颅内,其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3.5%-10%,国内外均认为以肺癌脑转移最多见,其次是黑色素瘤,泌尿生殖系肿瘤和消化道肿瘤;亦有相当部分患者找不到原发灶,即使有脑转移瘤,手术后仍不能确定肿瘤来源。发病年龄高峰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 (二)临床表现:脑转称瘤可在患原发瘤的任何时间表现出症状与体征,头痛、呕吐、视物模糊、偏瘫或单瘫、语言不清、意识不清楚、双侧瞳孔缩小、颅内压升高等均可不同程度发生。 (三)诊断要点: 1、CT和MRI:CT扫描显示脑内单发或多发的异常密度影,边界多较清晰,大病灶者可有低密度坏死区或高密度出血灶,周围有较严重水肿。增强后实体部分明显强化。MRI在增强后的形态变化与CT增强所见大致相仿。MRI为目前检测脑转移瘤最佳的确诊手段。 2、全身辅助检查:尽可能寻找原发灶。通过B超、放射性核素扫描、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胃镜、胸片、胸部CT等检查甲状腺、肝脏、前列腺、盆腔脏器、胃和肺等脏器有无肿瘤灶。 (四)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适应证:①单发性转移瘤,原发灶已切除或暂时尚未找到原发灶,且能耐受手术者;②多发性病灶,较大者已引起明显颅内高压威胁患者生命者。 2、禁忌证:①原发肿瘤晚期,呈恶病质者。②多发性病灶伴弥散性脑水肿者。 3、γ刀或X刀治疗:适合于单发或多发转移瘤,其疗效与手术治疗相仿。原发灶不能切除以及病灶超过3个者疗效差。 4、化疗:根据原发灶的病理性质选用化疗药物。 十、血管网织细胞瘤 (一)发病特点:血管网织细胞瘤称之为血管母细胞瘤,为良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多见于青壮年。本病有遗传倾向。临床症状视肿瘤位置和性质而异,患者多合并有其他脏器的血管瘤性病变或红细胞增多症,视网膜和脑内同时发生肿瘤者称Von Hippel Lindau病。 (二)临床表现:约90%病人有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常见视乳头水肿日久致视力减退。小脑肿瘤大多有眼球震颤及共济失调,走路不稳、亦常有头晕、复视,少数有强迫头位、听力减退,9-11颅神经麻痹,轻偏瘫及偏侧感觉障碍,大脑半球肿瘤依所在部位可有不同程度偏瘫、偏侧感觉障碍、偏盲等。10%~15%的病人有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亦相应增多。周围血象红细胞可达6×10/L,血红蛋白可达220g/L。肿瘤切除后红细胞增多在2周至1个月内逐渐恢复正常。 (三)诊断要点:颅内血管网织细胞瘤绝大部分发生在幕下,成人有小脑肿瘤症状及颅内压增高症状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患儿(多为男性)有视网膜血管瘤或肝、肾、胰多发囊肿,及红细胞增多症,如果出现颅内压增高和小脑体征应考虑此病的诊断。尤其有下述表现的: 1、家族中已证实有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 2、有真性红细胞增高症和高血色素症。 3、眼部发现视网膜成血管细胞瘤。 4、腹部内脏发现肝血管瘤、多囊肾、胰腺囊肿等。 5、经脑血管造影、CT及MRI等检查确诊定位。 (四)治疗方案:实性肿瘤手术切除困难,分离肿瘤与第四脑室底时常会导致呼吸暂停,术中应沿肿瘤边界分离,阻断血供;电凝肿瘤缩小后切除;术前栓塞肿瘤血管有助于手术切除。囊性肿瘤中囊壁不增强者切除结节即可,不必切除囊壁。不宜手术者放疗可延缓肿瘤生长。
环球医学版权号:浙作登字 11-2014-A-12333,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
 页面执行时间:&125.000毫秒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3:20:00)?&&( 13:19:00)?&&( 13:18:00)?&&( 13:16:00)?&&( 13:10:00)?&&( 13:09: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选推荐专题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联系电话:020-02
【QQ咨询】:
& 青壮年听力下降当心听神经瘤
摘要:您有—侧耳朵听力下降的状况吗?您有面部麻木的感觉吗?您有行走不稳的经历吗?有这些症状者千万别大意。
  您有—侧耳朵听力下降的状况吗?您有面部麻木的感觉吗?您有行走不稳的经历吗?有这些症状者千万别大意。  这位廖先生的遭遇或许会加深您对听神经瘤的认识,让您看到忽略听力下降的危害有多大。48岁的廖先生在左耳出现听力下降后没在意,近2月来,出现头晕,伴有走路不稳,在开车或是劳累后右侧头部自感不适,于是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颈椎病,住院一周后头晕、走路不稳症状明显改善,遂出院。近几日患者再次出现头晕、听力下降,为求进一步治疗,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查看患者后,结合其体检及影像检查结果诊断其为:1.右侧桥小脑角占位 (考虑听神经瘤);2.脑积水。于日在全麻下行右侧听神经瘤切除术+颅内压监护探头置入术,术程顺利,经分离面神经保留完整,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麻醉未醒安返重症监护室,给予抗炎、脱水、止血、营养支持等治疗。术后十天,廖先生康复出院。医嘱其一月后回院复查并放疗。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专家点评】  听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的8-10%,占桥小脑角区肿瘤的80%,为22号染色体长臂上的一个肿瘤抑制基因缺失有关。生长于内听道前庭神经髓鞘部分,故又称前庭神经鞘瘤,多起自前庭下神经,从内听道蔓延至小脑桥脑角区,血供主要来自小脑前下动脉的分支,引流静脉主要通过岩静脉进入岩上窦。  据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介绍,听神经瘤的临床症状有:⑴耳蜗和前庭症状头昏,眩晕,耳鸣和听力下降;⑵额枕部疼痛,伴枕大孔处不适;⑶小脑共济运动失调;⑷邻近颅神经症状压迫三叉神经,出现同侧面部疼痛,面部感觉减退和丧失,压迫后组颅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压迫脑干,出现对侧偏瘫。⑸颅内压增高症状:剧烈头痛、呕吐复视及脑积水等。
【我要咨询】:& 【了解更多】://
我要评论:
什么病都能得啊,健康最重要
听力下降也可能是肿瘤啊?
相关报道:
图文报道:
QQ群在线咨询
综合QQ群:
神经外科群:
脑瘫患者群:
三九脑科医院专家群:
脑外伤救治中心:
睡眠障碍诊疗群: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群:
三叉神经疼痛:
多动症抽动症专家群:
神经内科群:
疼痛治疗中心群 :
孤独症医患交流群:
癫痫俱乐部群:
脑肿瘤中心:
儿童心理障碍专家群:
癫痫俱乐部群2:
肺癌诊疗群:
抑郁症医患交流群:
头痛专家群:
肿瘤外伤综合群:
儿童情绪障碍专家群:
脑中风医患交流群:
颅内生殖细胞瘤:
精神发育迟滞医患群:
脑中风医患交流群2:
垂体瘤诊疗中心:
焦虑抑郁交流群:
胶质瘤治疗中心:
节细胞瘤病友俱乐部:
脑血管病专家咨询群:
鼻咽癌医患交流群: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群:
神经康复群:
脑转移瘤诊疗中心:
中枢神经细胞瘤俱乐部:
颈肩腰腿痛:
1.如果您无法加入专家QQ群,可进行电话咨询或者。
2.咨询电话:020-09或。
3.网上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咽喉疼痛 吞咽困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