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防风图片田用什么农药效果好

防风(附图片)_中药学教材
您的位置 :
> 第八章 解表药 >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 防风
《神农本草经》
防风-原态防风-药材防风-饮片&&&&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ez.)Schischk.的根。主产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炭用。&&&&&&&【药性】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应用】&&&&&&&1.外感表证。本品辛温发散,气味俱升,以辛散祛风解表为主,虽不长于散寒,但又能胜湿、止痛,且甘缓微温不峻烈,故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以荆芥、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摄生众妙方》);治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每与羌活、藁本、川芎等药同用,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治风热表证,发热恶风、咽痛口渴者,常配伍薄荷、蝉蜕、连翘等辛凉解表药。又因其发散作用温和,对卫气不足,肌表不固,而感冒风邪者,本品与黄芪、白术等益卫固表药同用,相反相成,祛邪而不伤正,固表而不留邪,共奏扶正祛邪之效,如(《》)。&&&&&&&2.风疹瘙痒。本品辛温发散,能祛风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中尤以风邪所致之瘾疹瘙痒较为常用。本品以祛风见长,药性平和,风寒、风热所致之瘾疹瘙痒皆可配伍使用。治疗风寒者,常与麻黄、白芷、苍耳子等配伍,如《和剂局方》);治疗风热者,常配伍薄荷、蝉蜕、僵蚕等药;治疗湿热者,可与土茯苓、白鲜皮、赤小豆等同用;若血虚风燥者,常与当归、地黄等配伍,如(《》);若兼里实热结者,常配伍大黄、芒硝、黄芩等药,如(《宣明论方》)。&&&&&&&3.风湿痹痛。本品辛温,功能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为较常用之祛风湿、止痹痛药。治疗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可配伍羌活、独活、桂枝、姜黄等祛风湿、止痹痛药,如蠲痹汤(《》)。若风寒湿邪郁而化热,关节红肿热痛,成为热痹者,可与地龙、薏苡仁、乌梢蛇等药同用。&&&&&&&4.破伤风证。本品既能辛散外风,又能熄内风以止痉。用治风毒内侵,贯于经络,引动内风而致肌肉痉挛,四肢抽搐,项背强急,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常与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祛风止痉药同用,如(《》)。&&&&&&&此外,以其升清燥湿之性,亦可用于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所致的泄泻,可与人参、黄芪、白术等药配伍,如升阳(《》)。若用于土虚木乘,肝郁乘脾,肝脾不和,腹泻而痛者,常与白术、白芍、陈皮同用,如(《》引刘草窗方)。&&&&&&&【用法用量】煎服,4.5~9g。&&&&&&&【使用注意】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鉴别用药】荆芥与防风均味辛性微温,温而不燥,长于发表散风,对于外感表证,无论是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还是风热感冒,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等,两者均可使用。同时,两者也都可用于风疹瘙痒。但荆芥质轻透散,发汗之力较防风为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常选用;又能透疹、消疮、止血。防风质松而润,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又能胜湿、止痛、止痉,又可用于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等证。&&&&&&&【古籍摘要】&&&&&&&1.《》:“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2.《》:“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3.《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甘露醇、β-谷甾醇、苦味苷、酚类、多糖类及有机酸等。&&&&&&&2.药理作用:本品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过敏作用。防风新鲜汁对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煎剂对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有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3.临床研究:①以白术(土炒)、白芍各15~20g,陈皮、防风各9~12g,粉葛10~15g,枳实6~9g,木香7~10g,甘草6~10g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5例属于中医肝旺脾虚者有效(陕西中医,):255)。②蒲公英20g,夏枯草30g,菊花15g,黄芩10g,防风、荆芥各9g,煎汤外洗,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有效(陕西中医,):486)。③以防风10~15g,羌活10~12g,甘草6g,组成防风汤,随证加味,治疗面神经炎2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西中医药,):32)。④以苍术、白术、茯苓、白芍各10g,防风6g组成升阳除湿防风汤,临床随证加减,治疗眩晕有效(四川中医,):23)。此外,防风还可用治过敏性哮喘、产后阴肿、扁平疣、霉菌性阴道炎、雷诺氏病、脱疽、脑震荡、过敏性紫癜、砷中毒等病。&&&&&&&
&&&&&&防风&&&&&&&&&&&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您认为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迅速联系本站,本站核实后将尽快移除!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CopyRight (C) 2009 版权所有 &&站长信箱:&&
中医e百微博:&用户账号:
←点击获取验证码&&
您所在的位置:
中药材除草该用什么药
16:39:26   来源:中国农资网   【
  种植药材,除草是一项繁重的劳动,不少地方因杂草丛生,把种的经济效益很高的中药材“吃”掉或生长不良,造成严重的减产和品质下降,尽管使用多种除草剂也都不理想,有的因使用不当造成中药材苗和草苗一起死掉,种植过程中,中药材除草用啥药呢?
  一、中药材苗前除草剂
  分两种,种前除草剂和种后苗前除草剂
  1、氟乐灵
  中药材种前除草剂,可有效地除掉马唐草、狗尾草、牛筋草、马齿苋、藜草等,对一般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都有很强的杀伤力。该除草剂为芽前除草剂,一般喷药几天后再播种,以免伤害到植物的芽胚,这点务必注意。
  氟乐灵容易挥发和分解,喷药后应及时混土。氟乐灵对出土的杂草不能除掉,对多年生宿根植物的根无效,、高粱、菠菜、甜菜地里不宜使用,严禁在鱼塘周围喷洒。
  氟乐灵对土地有伤害,长期使用不好。一般的中药材品种都可用,但生地等品种不可使用,旱半夏和南星可以灌地用。
  2、二甲戊灵
  中药材种后苗前除草剂,该药剂使用简单,在播种完后就可喷施,不用混土,封闭效果好。一般的中药材品种,如白术、木香、山药、甘草、沙参、白芷、防风、射干、板蓝根、黄芪、知母、黄芩、南星、牛夕、半夏、桔梗、远志、柴胡、蒲公英、鸡冠花、丹参等都可以。
  二甲戊灵是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性,药剂通过幼芽幼茎和根吸收,抑制幼芽和次生根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从而阻止杂草幼苗生长而导致其死亡,能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注意事项:每季作物只使用一次。
  二、中药材苗后除草剂
  1、精喹禾灵
  通用除草剂,一般的中药材品种都可以使用,在长出真叶后使用。产品特点:被杂草吸收后在其体内从上向下双向传导,使杂草坏死;防效高达98%,持效期长达30天,低残留,在土壤中降解速度快,对后茬作物无残留药害;
  施药后24小时药液就会传遍杂草全株,2-3天内变黄,5-7天后整株枯萎死亡;能快速被植物吸收传导,施药后1-2小时内下雨、地温等环境对药效均无影响;防除的杂草有马唐、狗尾草、野燕麦、雀麦、白茅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2、专用中药材除草剂
  虽然精喹禾灵能防除禾本科杂草,但不能防除阔叶草,现介绍三种专业的中药材除草剂。
  3、豆科中药材专用除草剂
  适用作物:黄芪、甘草、三叶草、草木犀、决明子、葛根、苦参、沙苑子等豆科中药材。
  新型广谱高效,内吸传导型豆科中药材苗后除草剂,能防除豆科中药材田中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克服其他苗后除草剂只杀禾本科杂草不杀阔叶草的缺点,特别适合种植密度大、人工除草困难的豆科中药材基地除草,省工且省力。
  由于黄芪、沙苑子等豆科植物发芽较早,苗后除草需等杂草基本出齐,在杂草生长旺期2-4叶期喷施效果最好。
  4、伞形科中药材专用除草剂
  适用作物:白芷、蛇床子、柴胡、防风、川芎、当归、羌活、茴香、北沙参等伞形科中药材。由于白芷、北沙参等伞形科植物发芽较早,苗后除草需等杂草基本出齐,在杂草生长旺期2-4叶期喷施效果最好。
  5、唇形科中药材专用除草剂
  适用作物:黄芩、荆芥、藿香、丹参、薰衣草、香紫苏、夏枯草、半枝莲等唇形科中药材。广谱高效,内吸传导型唇形科中药材苗后除草剂,能防除唇形科中药材田中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及部分多年生杂草。
(中国农资网)
· ( 14:21:29)· ( 13:47:01)· ( 10:46:16)· ( 9:33:01)· ( 10:50:25)· ( 8:54:49)· ( 8:53:30)· ( 11:54:59)· ( 17:27:57)· ( 16:54:13)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农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农药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8 电子信箱:(请把#换成@)Note:以下关于中药材防风的介绍内容由诸多中医药网管理员整理自《中华草本》《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宜当做私自用药防风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名称】:
【英文名】:
Divaricate Saposhnikovia Root
【拼音】:
Fánɡ Fēnɡ
【别名】:
铜芸(《本经》),茴芸、茴草、百枝、闾根、百蜚(《吴普本草》),屏风(《别录》),风肉(《药材资料汇编》)。
【药材类别】:
【性味】:
味辛;甘;性微温。
①《本经》:味甘,温。
②《别录》:辛,无毒。
③《药品化义》:气和,味甘微辛,性微温。
④《本草再新》:味辛,性平,无毒。
【归经】:
入膀胱、肺、脾经。
①《珍珠囊》:太阳经本药。
②《汤液本草》:足阳明胃、足太阴牌二经之行经药。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④《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入药部分】:
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
【产地和分布】:
  野生于丘陵地带山坡草丛中,或田边、路旁,高山中、下部。生于草原、丘陵和多古砾山坡上。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湖南等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体无毛。根粗壮,茎基密生褐色纤维状的叶柄残基。茎单生,2歧分枝。基生叶三角状卵形,长7~19厘米,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条形至披针形,全缘;叶柄长2~6.5厘米;顶生叶简化,具扩展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伞梗5~9,不等长;总苞片缺如;小伞形花序有花4~9朵,小总苞片4~5,披针形;萼齿短三角形,较显著;花瓣5,白色,倒卵形,凹头,向内卷;子房下位,2室,花柱2,花柱基部圆锥形。双悬果卵形,幼嫩时具疣状突起,成熟时裂开成2分果,悬挂在二果柄的顶端,分果有棱。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注意事项】:
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干姜、、白蔹、。
②《唐本草》:畏。
③《本草经疏》: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于风寒,溏泄不因于寒湿,二便秘涩,小儿脾虚发搐,慢惊慢脾风,气升作呕,火升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等病,法所同忌。
④《得配本草》:元气虚,病不因风湿者禁用。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①《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
②《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
③《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④《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
⑤《珍珠囊》:身:去上风,梢:去下风。
⑥《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
⑦王好占:搜肝气。
⑧《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
⑨《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附方】:
①治风邪伤卫,有汗恶风:防风、荆芥、。(《症因脉治》防风汤)
②治偏正头痛,年深不愈,风湿热上塑损目,及脑痛不止:川芎五钱,七钱,黄连(炒)、防风(去芦)、各一两,一两五钱,黄芩三两(去皮,锉,一半酒制,一半炒)。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匕,于盏内入茶少许,汤调如膏,抹在口内,少用白汤送下。临卧,如苦头痛,每服加细辛二分。(《兰室秘藏》清空膏)
③治偏正头风,痛不可忍者:防风、各四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如牙风毒,只用茶清为丸,每服一丸,茶汤下。如偏正头风,空心服。如身上麻风,食后服。未愈连进三服。(《普济方》)
④治风热拂郁,筋脉拘倦,肢体焦痿,头目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等症:防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芒硝各半两,石膏、黄芩、各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二两,、白术、栀子各-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宜明论方》防风通圣散)
⑤治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防风一(二)两(去芦头,微炒),二两(微炒),漏芦二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防风散)
⑥治痈疽最难收口者:防风、白芷、甘草、赤芍、川芎、归尾各二钱,雄猪蹄一节。加连须五根,用水三大碗煎,以绢片蘸水洗之,拭干,然后上药,其深曲处,以羊毛笔洗之。(《外科十法》防风汤)
⑦治一切风疮疥癣,皮肤瘙痒,搔成瘾疹:防风(去叉)、蝉壳、猪牙皂荚(酥炙,去皮、子)各一两半,天麻二两。上四味捣为细末,用精羊肉煮熟捣烂,以酒熬为膏,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荆芥酒或茶汤下。(《圣济总录》防风丸)
⑧治破伤风及打扑伤损:(汤洗七次)、防风(去叉股)各等分。细末。如破伤以药敷贴疮口,然后以温酒调下一钱。如牙关急紧,角弓反张,用药二钱,童子小便调下,或因斗伤相打,内有伤损之人,以药二钱,温酒调下。(《本事方》玉真散)
⑨治自汗:防风、黄芪各一两,白术二两。每服三钱,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丹溪心法》玉屏风散)
⑩治盗汗:防风五钱,川芎二钱半,一钱二分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米饮调下。(《世医得效方》防风散)
⑾消风顺气,治老人大肠秘涩:防风、(麸炒)各一两,甘草半两。为末,每食前白汤服二钱。(《简便单方》)
⑿治崩中:防风去芦头,炙亦为末,每服二钱,以面糊、酒调下,更以面糊、酒投之。(《经验后方》)
⒀治霉菌性阴道炎:防风、大戟、各五钱。水煎,熏洗,每日一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
(本文由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更多关于 药用价值、功效、防风 的文章
按字母检索药材
中药炮制文章推荐
中药方剂大全文章推荐七个防风的中药秘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七个防风的中药秘方
上传于||文档简介
&&防​风​又​名​铜​芸​、​百​枝​,​古​代​名​“​屏​风​”​,​喻​御​风​如​屏​障​也​。​其​味​辛​甘​,​性​微​温​而​润​,​“​乃​风​药​中​之​润​剂​”​,​能​发​汗​能​止​汗​,​能​止​泻​能​通​便​。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中药防风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_百度知道
中药防风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
、脾经、膀胱:发散风寒药)辛防风:
祛风解表,止痉。
功效、甘。、肝:(解表。。归肺,胜湿止痛,微温。。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
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中药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味辛,甘,止痉。解表祛风,胜湿防风性温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防风的功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