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的气化功能下降吃啥中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肾主气化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一)中医学关于气及气化的认识
气是古老中国的一种哲学思想。气是宇宙万物之宗,大千世界变化之源。气化流行,生生不息。因此,每当人们在探讨生命现象时,总会把视角投向“气”这一古老的宇宙观。气做为一种原始的生命理论基点,一直贯穿着中医理论的始
终。气的聚散离合等运动变化是维持人体生长壮老已各个生命过程的基本要素。正如庄子所言:“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因此,了解气以及气的运动变化过程,对于探讨人体的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人认为,万物之始皆气化。气化一词在中医学文献中始见《内经》。其含义有二:一是指体内物质形态的相互转变过程。如《素问·灵兰密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也,气化则能出焉”。二是指运气变化过程中出现
的气化太过、不及,以及同天、先天和后天等。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散见于
《素问·气交变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等文。所以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气是产生生命机体的基本物质。气化过程是维持机体生命现象的基本保证。人无不因气化而生,也无不因气化而亡。
由此可见,气作为宇宙物质唯一的本原实体,起初纯粹以自然现象无定的姿态出现,随之在其自身内在的矛盾运动作用下而逐渐分化、异化或衍变。它所具有的创生性充塞于一切实体之中,使得绵延不断的创生变化得以维系,这也就是所谓的气化过程。因此,气化过程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生成与变化之中[1]。
气化指气的运动变化,是人体生理功能(能量的转化形式)的表现,如有形之物质可转化为无形之功能,无形之功能亦与转化为有形之物质的形气转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有形之质的精血转化等。气化也指脏腑的具体功能,如三焦对液体的调节功能称“三焦气化”,膀胱的排尿功能称“膀胱气化”等[2]。
&&&&&&&&&&&&&&&&&&&&&&&&&&&&&&&&&
(二)气化在临床及病理上的表现
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力在于气化本身的矛盾结果,这一矛盾对立呈现出阴阳属性。所谓的“阴阳之化”
即指在气化过程中表现出的两种属性完全对立的过程,即“阴化”和“阳化”两种情况。
“阳化”即“阳化气”,是指在气化的过程中出现功能变化的现象。就机体而言,阳化所产生的机能活动,具体可以表现为“神”和“火”两方面。所谓的“神”即是指
“神机”,指机体的生命活动,包括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所谓“火”即指维持体温以及保持机体功能活动正常进行所需的能量。
“阴化”即“阴成形”,是指在气化的过程中出现物质变化的现象。就机体而言,阴化所产生的物质变化,具体可以表现为“形”和“水”两方面。所谓“形”指人身的形体,包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筋、脉、肉、皮、骨等组织器官。所谓
“水” 即是指体内各种不同体液,包括精、血、津液。
在病理上,气化的紊乱和气机的异常是导致机体患病的原因所在。病态气化主要包括阳化和阴化的太过与不及。阳化太过,一方面,机体处于机能亢进的病态表现,如肝气横逆、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表现;另一方面,能量过剩则机体表现出热证。阳化不及同样有两方面表现:一是机体功能低下,呈现出脏腑功能衰弱的病理变化。如心气虚则推动无力,不能输送血液到全身;脾气虚则运化无能,水谷不化。二是机体没有足够的热能来维持生理需要则机体表现出寒证。阴化太过则机体出现精微物质化生太过而成病态,机体表现为形态肥胖、精血外溢、水饮内停等病理反应。阴化不及则精微物质化生不足,机体表现为形体消瘦、精血亏少、津亏液燥等病理现象。因此,“阴化”和“阳化”的过程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者之间的协调平衡是维持一切机体产生、发展、壮大等一切生命过程的根本要求和保证。《淮南子·本经训》指出:“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并且进一步指出:“天地之气和,阴阳之陶化,万物皆乘一气者也”。
&&&&&&&&&&&&&&&&&&&&&&&&&&&&&&&&
(三)肾主气化的概念
自《内经》以来对肾的气化功能即有较多的论述。如《素问·灵兰秘典》云:“膀胱者,洲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陈修园补充日:“肾气足则化,肾气不足则不化。”(《医医偶录》)《内经》认为人体内气化功能失常就会出现病变,特别是气的运动发生紊乱或障碍,如气滞、气逆,就会造成机体内部升降出入的失调。针灸服药的目的也就在于调节体内阴阳,使气化过程恢复正常[3]。
肾主气化是肾脏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体现了精气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肾精的运动表现为气化。肾作为气化的物质脏器,命门为气化的功能表现,肾所藏之精既是气化的物质基础,又是气化的产物。肾之所以作为命门气化的脏器,乃在于它的藏精作用,肾藏有形之精,内寓肾阴肾阳,精化气,谓之肾气。肾阴对机体脏腑组织起着滋养濡润的作用,肾阳对机体脏腑组织起着温煦推动作用[4]。可见肾的气化包含肾藏精的功能。
从另一角度看,肾的气化运动,则集中体现在肾气之升降上,肾之降即肾之潜藏,可包括三方面:一、蛰藏肾精(前已论述)。二、潜蛰元阳,作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三、肾主纳气,即将肺吸入的清气潜纳于肾,使呼吸有序。肾之升即肾之蒸腾,肾阳蒸化肾阴产生肾气,肾气主升,体现有二:其一,是指肾之精气上达化髓充脑,灌髓海、濡空窍。其二,将下降之津液复上输于肺,浊者由膀胱排出体外,以维持正常的水液代谢平衡。即唐容川在《医经精义》所说:“水入膀胱,化气上行,则为津液,其所剩余质,乃下出而为溺,经文所谓气化则能出者,谓出津液,非出溺也。”也就是说,肾的气化功能,其降包括了肾藏精、肾主纳气等功能;其升则是津液代谢的主要动力,包括了肾主水或肾主五液的功能。
由此可见,肾之本性在于潜藏,肾之功能侧重蒸腾,从而导致了肾有升有降,亦即肾的气化运动,肾主气化实际上概括了肾脏的整体生理功能,但习惯上我们仅把肾蒸腾作用之分清泌浊看成肾的气化。
&&&&&&&&&&&&&&&&&&&&&&&&&&&&
(四)肾主气化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气的物质基础,有人认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体内完成慢速调节和快速调节的物质基础。前者主要是DNA,后者主要是激素和神经介质等物质。二是进行生命活动的能源,主要包括ATP等高能物质。气的功能可以理解为人体以及各脏腑的慢速调节和快速调节的能力,主要是DNA通过RNA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和对合成出蛋白质空间构型的调节能力〔5〕。肾的气化作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体内物质代谢过程,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6〕。这一过程主要表现为肾阳的作用。肾阳的作用类似于肾上腺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蛋白质、糖、脂肪的代谢,钾、钠的排泄及水的平衡,对血液细胞的增减和神经肌肉的应激性,以及对消化液的分泌,抗炎和抗变态反应,对皮肤色素沉着的控制等等,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肾上腺髓质激素对循环、消化、呼吸、生殖、泌尿等器官以及汗腺竖毛肌、眼球平滑肌、横纹肌、糖代谢等方面亦有一定的支配作用。但它也不是孤立的,必须通过神经一体液系统而发生生化作用,具体而言,是与内分泌系统发生相互调节作用的〔7〕,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垂体-甲状腺、垂体-性腺系统等。这些主要是肾主气化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五)肾主气化的临床应用
在临床中,肾主气化功能的失常,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脾肾气化不及(主要方面):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致化源不足,脾肾不能维持足够的气化活动而产生一系列以虚证为主的病变;二是脾肾气化不利(次要方面):在脾肾虚损的基础上,或因外感风、寒、湿热、疮毒,或因运化失司,气化无权,以致湿浊、水气、瘀血等羁留不去,而致三焦壅滞,升降失常,表现出一系列以实证为主的病变。
肾的气化不及,即肾阴阳的虚损,主要为肾的阳气虚损,表现为本虚的一面。其病理变化有肾失摄纳、肾气不化等,这些病理变化与肾小管功能的变化均有关。如肾失摄纳,可致尿中精微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的丢失,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是人体的精华,也是肾脏真阴来源的基本物质,肾受五脏六腑之精华而藏之,如《素问.六节脏象论》谓:“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若大量蛋白质及水从尿液流失,乃属肾气不固,其病理表现与肾小管对水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重吸收功能减退相关。临床表现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出现夜尿增多、头昏、腰痛、水肿等。肾气不化,则可导致水湿、湿浊等内停。阎氏〔8〕认为,尿渗及自由水清除率降低与肾虚无阳不能蒸动肾之关门,不能宣通水气有关…皮质醇能调节肾脏对水的排泄,既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又拮抗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降低肾远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水清除率增加,由于肾阳虚皮质醇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相对增加,故易发生水潴留而引起水肿等症。正如罗国纲《罗氏会约医镜,论肿胀》所云:“夫(肾)关门何以不利,以阴中无火,是无阳也,故气不化,水道不通,溢而为肿”。故临床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出现尿少浮肿、身重体倦、恶心呕吐等症。治疗当遵循“治主当缓,治客当急”的原则,但最终须落实到治本上。临床常见许多慢性肾衰竭患者,开始用泄浊解毒法能取效于一时,若久用则肌酐、尿素氮不降反升,适时加入黄芪、仙灵脾、巴戟天、川杜仲、生地、冬虫夏草等助肾气化药不仅能巩固疗效,尚能使肾功能进一步恢复。
肾的气化不利,是在肾脏阳气虚损的基础上,产生的各种病理产物潴留和病理变化,构成邪实的一面,从而造成三焦壅滞,气化不利。表现为湿浊,水气、血瘀等标实的一面。现代医学认为〔9〕,肾脏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均会出现明显残留肾单位的小管代谢亢进,组织学上表现为残留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和肥大,功能上表现为残留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增加,代谢上表现为ATP酶活性增强,耗氧量增加,后者又直接使残留肾单位受损。我们认为,这一病理变化从中医的观点看必然影响肾主气化的功能,乃属于气化不利。临床亦证实,例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高蛋白饮食,从中医学观点看,因慢性肾衰竭患者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高蛋白饮食反而助湿生热,湿热阻遏,气化更为不利;现代医学亦认为〔10〕,高蛋白饮食进一步增加氧耗,增加肾小球高滤过的同时增加肾小管高代谢,同样加快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几乎所有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是各种肾脏疾病慢性化的主要病理学表现之一,HBV-GN也不例外。目前认为其更密切相关于肾小球疾病的肾功能损伤和预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主要与肾间质的固有的成纤维细胞(RIF)转化为肌纤维细胞及其功能有关,局部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和肾小管细胞转分化可能也部分参与这一过程,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最新的机制之一,目前研究认为它是在多种损伤因子(如免疫损伤、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紊乱、缺氧等)长期刺激下发生的细胞表型改变。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发生上皮—间质表型转化,参与肾间质中肌成纤维的积聚,进而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
既往的研究认为,肾的气化不及,即肾阴阳的虚损,主要为肾的阳气虚损,表现为本虚的一面。其病理变化有肾失摄纳、肾气不化等,这些病理变化与肾小管功能的变化均有关[11]。如肾失摄纳,可致尿中精微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的丢失,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是人体的精华,也是肾脏真阴来源的基本物质。若大量蛋白质及水从尿液流失,乃属肾气不固,其病理表现与肾小管对水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重吸收功能减退有关。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小管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密切相关[12]。
目前研究认为,肾小管主要功能可简单地概括为“转运功能”(包括重吸收、分泌、排泄等)。这与中医肾的气化中的分清泌浊功能是一致的。另外,一些研究表明,肾小管泌氨功能(酸化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与肾气随年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
肾失气化与肾间质纤维化相关,
小管再生、修复、囊性扩张、灶状萎缩、间质纤维化属于中医“瘀血”、“久病入络”乃至“癥瘕”的范畴。这就提示我们,在补脾益肾,改善肾的气化功能的同时,用化湿祛浊、活血通络的方法可能对改善肾的气化、减轻或阻抑肾小管间质损伤有治疗作用。如张氏等[13]研究证实,应用补肾活血法组方的中药,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抑制纤维细胞的活化,从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臻, 中医气化理论探新.中国中医药;-27
2、 黄志杰, 中医“气”名考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66
3、 刘长林,著.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41.
4、 司富春、谢有良、张昱,等.肾与命门的气化观。国医论坛,1991,(1):23.
5、 李兆华.肾与肾病的证治〔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3~19
6、 胡聪,曾祥国,王米渠.试论“肾充于脑”的物质基础〔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
7、 史同义.试论膀胱气化〔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9
8、 新医药资料.肾的学说专辑〔J〕.
9、 王仰宗.脏象:肾(肾合膀胱三焦)〔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318
10、郑法雷,毕增琪.肾小管高代谢与慢性肾衰病程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11、皮持衡,王茂泓,贺支支,肾主气化的概念及其临床应用,中医药学刊):502-503.
12、Yang J,Liu Y.Blockage of tubular epithelial to myofibroblast
transition by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prevents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J Am
SocNephrol,-107.
13、张勉之,段惠军,张大宁.补肾活血法组方中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中草药,):302-30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1.4.1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蔡浔远(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慢性肾衰竭(CRF)系由多种肾病迁延不愈,或因其他脏腑疾病,累及于肾,使脾肾严重受损,肾失气化开合之职,脾失通调水道之能,以致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泄不泄,当藏不藏,水湿内蕴体内,日久化浊,浊腐成毒,毒滞成瘀,溺毒壅结于内,一方面使肾脏封藏固摄之能更加虚衰,致肾络既失去肾精之濡养,又失去肾阳之温煦,肾络萎弱不用,萎则络中血流不畅,蒸腾气化失常,既不能使清者重新吸收而起奉养之能,又不能使浊者排泄体外而滞留体内,溺毒由肾络而逆渗入血分,随血运行,浸淫脏腑,毒害五体,耗损正气,又进一步加重了脏器的损害,出现心、肺、肝、脑、筋脉、骨骼病变,正如李中梓《病机沙篆》所言“血之源头在乎肾”。《内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因此CRF的病理基础是肾元虚损,脾气受伐。其中,肾失开阖是病机关键所在,肾元虚损,气化不利,开阖失司,清者不能奉养周身,浊者不能排出体外:脾气受伐,转输失司,水液运布失常,滞留肌肤、脏体,从而形成水湿、湿浊、浊毒、血瘀等邪毒。所以说湿、浊、毒、瘀即是因虚致实的病理产物,又是加重CRF病情发展、阻碍气血生成的重要病理因素。因此,在CRF的整个疾病过程中,正虚邪实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正虚包括气、血、阴、阳及五脏腑的虚损,邪实则有湿、浊、毒、瘀的不同。在疾病早、中期,浊毒瘀滞,损害脾肾,致脾肾的气化功能失调,出现脾肾气虚诸症,若调治不及,气虚及阴,阴损及阳,渐而出现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甚至阴阳离决之危候。因此对本病早、中期的治疗当紧紧扣住脾肾气虚、瘀浊阻滞这一病理特点。依据保护脏体,扶助正气,祛除邪毒,调整阴阳,维持机体在低水准状态下的阴阳平衡这一思路原则,使水湿、浊毒能从下窍排出而不蓄积体内,瘀滞得以化解而不凝恶脉络,废用的肾单位得以修復而不塌萎,从而达到延缓CRF进程的目的。  以下病例说明,中草药在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尤其是在早期氮质血症期,能有效降低CRF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能修復部分受损害的肾小球,能有效消除水肿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起到延缓慢性肾衰竭进程,推迟患者开始透析时间的目的。  病例1:曾某,男,62岁。  初诊:日。  主诉:头晕15年,全身浮肿两年,小便量少兼呕吐2天。  现病史:患者15年来经常头晕,两年前因收缩压高至250mmHg,入急症科治疗,经服用降压药后,血压维持在稳定范围。近两年来全身浮肿,尤以头面四肢肿胀明显,2天前因小便量少兼有频繁呕吐,求诊某西医院,医院作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结果西医院未有告知患者,但3次电话催促病人须立即洗肾,患者拒绝洗肾而求诊中医。现症见:面黄少华,颜面四肢浮肿,头晕神疲,纳食正常,夜寐安静,大便偏乾,每日一行,小便量少,双下肢高度水肿,按之凹陷难起,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沉弦,血压为93/65mmHg。  既往史:素有高血压病,服西药控制。  中医诊断:眩晕,水肿,关格。  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  证型:浊毒内蕴,水湿犯胃。  治法:利水止呕,泄浊排毒。  方药:黄连6g,竹茹12g,木香6g(后下),生大黄6g(后下),砂仁6g(后下),冬瓜皮30g,泽兰30g,槟榔15g,蒲公英20g,苏叶6g,丹参15g,枳实12g,猪苓15g,法夏12g,茯苓15g,草果10g,车前子15g,甘草6g。7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水肿明显消退,呕吐减轻,精神转好,大便一日2-3次,守上方加减调治一个月后,患者化验,血Scre:501.2umol/L,Urea:21.9mmol/l,HB:9.6g/ml,HCT:31.5%,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532.1mg。患者浮肿基本消退,仅小腿踝关节处有轻度水肿,按之微有凹陷,精神转好,纳食正常,睡眠一般,大便一日2-3次,小便量增。患者水肿消退后,治疗重点宜滋养肝阴,泄浊排毒。  改方如下:竹茹12g,枳实12g,法夏12g,蒲公英20g,茯苓15g,丹参15g,生大黄6g(后下),土茯苓20g,败酱草15g、蛇舌草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仙灵脾15g,草果10g,甘草6g,加减调治。  日患者血Scre:630umol/L,患者精神纳食正常,睡眠安静,面色转红,大便一日2-3次,小便如常。  至2011年10月该名患者因外出旅游劳累后血肌酐升至800umol/L左右,建议患者去洗肾。  按:该名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与中医的关格病十分一致,就诊时全身浮肿,小便量少,呕吐较甚,经中药利水止呕,泄浊排毒治疗一个月后,血肌酐降至501.2umol/L而无需洗肾,此后一直靠中乐调理,病情稳定达三年之久,也就是说,患者推迟了三年才开始洗肾。  病例2:龙某,男,49岁。  初诊:日。  病史:患者素有小便带有蛋白史,今年4月在美国查BP:200/100mmHg,发现肾功能仅18%,回港后查肾功能,血Scre:551umol/l,Urea:27.4mmol/l,HB:9.8g,患者精神疲倦,神情黯然,纳食一般,面色暗黑,手足不温,腰部发冷,睡眠尚可,双下肢轻度水肿,大便2-3日一行,小便多泡,夜尿3-4次,24h尿蛋白定量:0.57g/l,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  中医诊断:水肿。  西医诊断: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高血压。  证  型:肾阳亏虚,浊毒内蕴。  治  法:温阳利水,泄浊排毒。  方  药:桂附八味丸加减。生地黄15g,山萸肉12g,山药12g,泽兰12g,茯苓15g,牡丹皮10g,桂枝6g,巴戟天10g,淫羊藿15g,夏枯草15g,牛膝12g,寄生15g,仙茅12g,大黄6g(后下),苏叶15g,败酱草15g,蝉花10g。患者因在内地工作,带药30剂。  二诊:日:血Scre:351umol/l,精神转好,面色改善,腰冷减轻,双下肢水肿消失,大便一日2-3行,夜尿2-3次,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五爪龙30g,生地黄15g,山萸肉12g,山药12g,泽兰12g,茯苓15g,牡丹皮10g,桂枝6g,巴戟天10g,淫羊藿15g,丹参15g,川芎10g,杜仲15g,大黄6g(后下),苏叶15g,败酱草15g,蝉花10g。带药30剂。  三诊:日:血Scre:276umol/l,症状续有好转。守上去方败酱草加土茯苓20g,草果10g续服。带药30剂。  四诊:日:血Scre:226umol/l,精神转好,心情舒坦,面红有泽,守方续服。  按:该名患者是慢性肾炎导致肾功能衰竭,就诊时面色暗黑,手足不温,腰部发冷,辩证为肾阳亏虚,浊毒内蕴。经用温阳利水,泄浊排毒治疗后,治疗一个月后血肌酐下降了200umol/I,半年后血肌酐下降了330umol/l,取得了显著疗效。  (编者按:蔡浔远《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验案数则》,全文将刊于《中医杂誌》2014第九卷第2期。)
责任编辑:大公网
日, AMD公司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以&成就今日 启迪未来&为主题的AMD A...
官方微博:
热线电话:+86-10-
官方微信:大公网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
大公报总机:+852-&&&&&大公网:香港 +852-&&&&&北京 +86-10-&&&&&(值班电话):+86-10-
大公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大公网络有限公司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五脏之五――肾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 1:03:17
肾位于腰部,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液、肾主纳气。其与其它组织器官的关系是: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1)肾的生理特性
&&& 肾的生理特性,主要有两个方面:
&&& 1、肾性潜藏,为固摄之本。在五脏之中,肾的位置最下,而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阴精,又主命火。肾精宜藏,最忌耗泄损伤,命火宜潜于水中,不宜升腾。所以,在古代,以潜藏蛰伏之意比喻肾的生理特性。正是由于肾的封藏固摄作用,使体内精微物质得以保留,元阴元阳得以闭藏,人的生命力才能旺盛,身体才能。若肾有病变,使肾的封藏、固摄机能失职,就会引起阴精过度耗损妄泄病症,表现为遗精、带下、滑胎、尿浊、尿甜等。
&&& 2、肾与冬气相通应。在五脏之中,肾属阴中之阴,而冬季阴气最盛,故肾与冬气相通应。表现在病理方面,肾的病变,在自然界之气的滋助下,在冬季易于好转,病人的自我感觉亦较为舒服些。当然冬季气候变化过于剧烈,对肾也容易产生损害作用。
(2)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 (一)肾藏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 精是人体内最宝贵的物质之一。在学理论中,精的运用甚为广泛,归纳起来,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就是说,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均是由精这种物质构成,先有了精,在此基础上才有了胚胎的发育,生命的产生。故《灵枢》说:"人始生,先成精。"二是指精为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即是说,人出生后,由幼年、青年到壮年、老年,都不断地消耗精微物质,"精"即是对这些精微物质、营养成分的概括。
&&& 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即是说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作用。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部分。所谓"先天之精",即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具有生殖、繁衍后代的基本功能,并决定着每个人的体质、生理、发育,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寿命。在出生离开母体后,这精就藏于肾,成为肾精的一部分,它是代代相传、繁殖、生育的物质基础。所谓"后天之精",即指脏腑之精,是水谷所化生的各种精微物质。因为这精来源于出生后,依赖于脾胃所化生,故称之为"后天之精"。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主要分布到五脏六腑、皮毛筋骨,以发挥其滋养濡润作用。其通过代谢平衡后所剩余的部分,则输注到肾脏,成为肾精的一部分。
&&& 后天之精的化生,依赖于先天之精的资助,先天之精亦依赖于后天之精的补充,才不致耗尽。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从而保证了肾精的充盛。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来源虽然有异,但均藏于肾,二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所以肾精的盛衰,除了和先天条件有关外,还和后天营养是否充盛有密切关系。
&&& 肾藏精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是生养身体的根本。而肾所藏之精属于物质,这种物质又可转化为功能,即肾精能化气,肾精所化之气,称为肾气。肾气保证了人体的健康功能。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生殖机能的旺盛与衰减。
&&& 肾主生殖 人体的生殖机能包括两个方面,即性功能和生殖能力,它是繁衍后代、代代相传的根本保证。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殖机能,主要和肾有关。一方面,肾藏精,肾精是人体胚胎发育的基本物质,是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肾精又能促进生殖器官发育,使生殖机能成熟并维持生殖机能旺盛不衰。
&&& 人在出生以后,由于先天之精不断得到后天之精的滋养,肾的精气逐渐充盛,发育到青春期,体内就产生了一种促进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中医学称之为"天癸"。所谓天癸,乃是一种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它来源于男女之肾精,主要由先天之精所化,又不断得到后天之精的滋养和充盈。天癸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当天癸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则男子出现排精现象,女子按时排泄月经,男机能开始成熟,并已具备生殖能力。此后,随着年龄的变化,肾精由充盛而逐渐衰减,天癸也逐渐减少,生殖能力逐渐减弱,直至丧失。由此可见,天癸的盛衰主要依赖于肾中精气的盛衰,而人体的生殖机能,主要通过天癸而发挥作用。既然肾中精气的盛衰,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殖机能,所以当肾中精气衰减时,就会导致性机能和生殖机能的异常。而对于性机能和生殖机能的病变,也往往采用填补肾精的方法治疗。
&&& 肾主生长发育 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均和肾中精气的盛衰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内在联系。人从幼年开始,肾中精气开始充盛,人体生长、发育迅速,生机活泼,在七、八岁时,由于肾中精气的逐渐充盛,出现了齿更发长的生理变化。到了青壮年,肾中精气更加充盛,不仅具备了生殖能力,而且身体强壮,筋骨坚强,精神饱满,牙齿坚固,头发黑亮,处于人生中身体最强壮的时期。进入老年,由于肾中精气开始衰减,人的形体逐渐衰老,不仅生殖机能丧失,而且头发斑白,牙齿动摇,弯腰驼背,步履不稳,耳聋失聪,面憔无华。
&&& 既然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那么在肾中精气不足时,往往出现生长发育方面的异常。如在幼年时期,肾中精气不足,则可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或"五迟"(立迟、行迟、齿迟、语迟、发迟)、"五软"(手足软、头软、颈软、肌肉软、口软);在成年时期,如肾中精气亏损过度,则可未老先衰,表现为发脱齿摇,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性功能衰弱。因此,临床上常采用补肾精的方法治疗,能获得一定疗效。另外,在肾主生长发育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对于抗衰老的预防,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调补肾脏,目前研制的抗衰老药物,尤以补肾者为多。
&&& 肾藏精,肾精化生肾气,肾精充足,则肾气旺盛;肾精亏损,则肾气衰弱。肾精与肾气互为体用,故有时将二者合称为精气。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对机体各种生理活动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故肾被看作"先天之本"。从阴阳属性来分,精属有形,为阴;气属无形,为阳。所以亦称肾精为肾阴,称肾气为肾阳,又称"元阴"和"元阳"。肾阴是一身阴液的本源,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润、濡养作用。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它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温煦和推动作用。肾之阴阳是人体各脏腑阴阳的根本。由于阴阳同居肾中,故肾又被称为"水火之宅"。
&&& (二)主水液
&&& 肾主水液,主要是指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机能。人体水液代谢的调节,虽然与肺、脾、肝、肾等多个脏腑有关,但起主导作用的是肾,肾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贯穿在水液代谢过程的始终。
&&& 肾主水液功能主要是通过肾的气化作用来实现的。所谓"气化",是指肾中阳气的蒸化作用。肾阳蒸化水液,使水能气化,又能使气聚而为水,以利于水液在体内的升降出入、布散排泄,从而使水液代谢维持正常。具体来说,肾主水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首先是升清降浊。在水液代谢过程中,水液有清浊之分,所谓"清者",即指含有营养成分的部分水液;所谓"浊者",即指含有各种代谢废物的水液。清者上升,浊者下降,是水液在体内气化的基本规律。水液代谢,首先是通过脾胃的受纳、消化和运化,其精微部分转输于肺,通过宣发肃降,使清者上升,浊者下降归于肾。归于肾的水液虽名为浊,但其中仍含有清的部分,故在肾阳蒸化作用下,浊中之清可进一步蒸腾气化,复上升于肺,再次布散周身,这种生理过程,称为"肾的升清功能"。而其中的浊中之浊,则注入膀胱为尿,这个生理过程称为"肾的降浊功能"。因此,在肾的气化作用下,清升浊降,促进着体液的代谢,维持着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 其次是司膀胱开合。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排尿,与肾的气化作用密切相关。贮尿要依靠肾气的固摄能力,排尿也要依靠其控制能力,故称此作用为肾司膀胱开合。开,则使尿液顺利排出体外;合,则使水津保留于体内,维持体内水液量的相对恒定。
&&& 另外是对肺、脾、肝、三焦等脏腑的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肾阳为一身阳气的根本,是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强大动力,只有在肾中阳气的温煦和蒸化作用下,脾运化水湿,肺通调水道,肝疏泄水液,三焦司水道之决渎,以及上述膀胱适度开合等,方能并行不悖,各守其职,协调一致,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若肾有病变,失去主水之功能,往往会影响水液代谢,使之发生紊乱,出现尿少,水肿等病理表现。若肾阳不足,失去温化蒸腾作用,则表现为小便清长或尿量明显增多等症。
&&& (三)主纳气
&&& 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清气而调节呼吸的功能,防止呼吸表浅,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
&&& 人体的呼吸虽然由肺来主司,还必须有肾的参与才能维持正常。具体来说,由肺吸入之清气必须下达于肾,由肾来摄纳,方能保持呼吸运动的深沉和平稳,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得以正常交换。只有肺肾协调一致,呼吸功能才会正常。实际上肾主纳气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因此,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如果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则肺吸入之清气上逆而不能下行,即可出现呼吸表浅,动则气喘,呼多吸少,或呼吸困难等病症。从临床实际来看,往往在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疾患中,可见到"肾不纳气"的征象,治疗常用补肾纳气的方法,多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3)肾的附属功能
&&& (一)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齿为骨之余
&&& 肾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实际上是肾之精气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髓养骨,促其生长发育。因此,肾-精-髓-骨组成一个系统,有其内在联系。肾精充足,髓化生有源,骨质得养,则发育旺盛,骨质致密,坚固有力。反之,如肾精亏虚,骨髓化生无源,骨骼失其滋养。在小儿,就会骨骼发育不良或生长迟缓,骨软无力,囱门迟闭等;在成人,则可见腰膝酸软,步履蹒跚,甚则脚痿不能行动;在老年,则骨质脆弱,易于骨折等。
&&& 髓,有骨髓、脊髓、脑髓之分。藏于骨腔内之髓,称为骨髓。位于脊椎管内之髓,称为脊髓。位于颅腔中的髓,称为脑髓。这三种髓,均由肾精所化生。因此,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影响到骨的生长与发育,而且也影响到髓的充盈和发育。中医学认为"脑为髓之海",因为脊髓上通于脑,聚而为脑髓。肾精充沛,髓海满盈,脑得其养,则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耳目聪明,记忆力强。反之,若肾精不足,髓海失充,在小儿,则表现为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或形成傻呆病;在成年人,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顿,思维缓慢,头晕,眼花,耳鸣,失眠;严重者,则可发展成为健忘症。
&&& 牙齿属骨的一部分,故称"齿为骨之余"。既然牙齿与骨同出一源,所以牙齿也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充养。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齐全。若精髓不足,则牙齿松动,甚或脱落。对于牙齿松动等病证,临床上亦常采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多能获效。
&&& 肾主骨这一理论,近年来通过实验研究,也进一步得到充分的证实。例如研究发现,某些补肾药物,能增加骨的坚韧度,对于某些骨折的病人,采用补肾的方药治疗,多能加速骨质愈合。近年来,根据肾主骨的理论,从治肾入手,治疗多种骨的病变,都取得满意疗效。
&&& (二)其华在发
&&& "发"指头发。肾其华在发,是指肾的精气充盛,可以显露在头发上,即发为肾之外候。故《素问》说:"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发的生长与脱落,荣润与枯槁,不仅和肾中精气的充盛程度有关,而且还和血液的濡养有关。所以,又有"发为血之余"的说法。但头发的生长,根本在于肾,这是因为肾藏精,精能化血而充养头发的缘故。因此,头发的荣枯、黑白等变化常随着肾中精气盛衰的变化而变化。从幼年时期开始,肾的精气开始充盛,头发开始生长;青壮年时期,肾的精气旺盛,因而头发乌黑发亮,到了老年,肾中精气渐衰,故头发变白,枯槁少华,容易断落。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化。在临床所见,凡未老先衰,头发枯萎,或早脱早白者,多与肾中精气亏损有关。
&&& (三)开窍于耳及二阴
&&& 肾窍和其余四脏之窍不同,它有上窍和下窍之分,在上开窍于耳,在下开窍于二阴。
&&& 耳是听觉器官。听觉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只有肾精充足,才能使听觉灵敏。故《灵枢》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若肾精不足,则可引起耳的听力减退,甚或耳聋。至于老年人的耳聋失聪等,则是由肾中精气生理性衰减所致。
&&& 二阴,包括前阴和后阴。前阴,指外生殖器,有排尿和生殖功能。尿液的排泄虽由膀胱所主,但仍靠肾的气化功能才能维持正常。因此,排尿异常的病症,如小便清长,尿频,遗尿,尿失禁,少尿,尿闭,尿余沥等,常责之于肾气虚。生殖系统功能也受到肾功能影响,如肾虚则会出现阳痿,遗精,早泄等症。后阴,即肛门,主要排泄大便。粪便的排泄,虽然主要和大肠、脾等有关,但也与肾的气化、温煦、封藏功能有关。因此,肾病时,常影响到粪便的排泄。例如,肾阴虚,可见大便秘结;肾阳虚则大便溏泻;肾气不固,则久泄滑脱。
文章录入:管理员&&&&责任编辑:5jw&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08-23[]08-23[]08-23[]08-22[]08-22[]08-21[]08-21[]08-20[]08-20[]08-20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补肾的中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