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邪实热 脾虚湿邪怎么办有湿是什么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①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表证;②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③发热轻而恶风→伤风表证。

①新病恶寒→实寒证;②久病畏寒→虚寒证

高热持续不退,不恶寒只恶热→里实热证

①日晡潮热(阳明潮热)→肠胃燥热内结;②午后或夜间低热→阴虚火旺;瘀血日久

①兼五心烦热,颧红→阴虚发热;②兼疲乏少气,自汗→气虚发热;

③因情志不舒而微热兼胸闷急躁易怒→气郁发热;④兼面白,头晕舌淡,脉细→血虚发热

①寒热往来无定时→少阳病半表半里证;②寒热往来有定时→疟疾。

经常醒时汗出不止活動之后更甚→气虚证、阳虚证

入睡后汗出,醒后则汗止→阴虚证、气阴两虚证

汗出如油热而粘手→亡阴;大汗淋漓,汗出而凉→亡阳

病偅时全身战栗而后汗出

汗出热退,脉静身凉→邪去正复(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汗出而身热不减脉来疾急→邪盛正衰

仅头部或头颈部絀汗较多

上焦热盛;中焦湿热;虚阳上越;进食辛热

身体一半出汗,另一半无汗或见于左侧,或见于右侧或见于上半身,或见于下半身其病变的部位是无汗的半身。

风痰、瘀痰、风湿阻滞经络气血失和

手心、足心出汗较多。量少者为生理现象量多者为病理表现

阴經郁热;阳明燥热;脾虚湿邪怎么办津液旁达

①胸胁脘腹→气滞;②头目→肝阳上亢,肝火上炎

有形实邪阻闭气机;寒邪凝滞气机

寒邪阻絡─实证;阳气不足─虚证

阳气精血亏损脏腑经脉失养

火邪窜络─实证;阴虚火旺─虚证

①胸胁脘腹→气滞;②肢体关节→风湿痹病

湿邪困阻气机(头重痛可因肝阳上亢)

②肢体关节→寒湿、湿热阻滞;热壅血瘀

湿邪侵袭,气血不畅;肾虚骨髓失养

实证—六淫、痰浊瘀血等阻滞或上扰清窍;虚证—气血精髓亏少脑窍空虚。

头痛连项→属太阳经;两侧头痛→属少阳经;前额连眉棱骨头痛→属阳明经;巅顶痛→属厥阴经

①憋闷作痛,时痛时止→痰、瘀等邪阻滞心脉;②胸痛剧面色青灰,手足厥冷→心脉瘀血闭阻不通;

③胸痛颧赤盗汗,午后潮热→肺阴亏虚虚火灼络;④胸痛,咳喘气粗壮热面赤→热邪壅肺,肺络不利;

⑤胸痛壮热,咳吐脓血腥臭痰→痰热阻肺熱壅血瘀;⑥局部高起,皮色不变或沿肋骨相引掣痛→气结痰凝血瘀。

①胁肋痛叹息则舒→肝郁气滞;②胁胀痛,口苦纳减→肝胆湿熱;③胁灼痛急躁易怒→肝胆火盛;

④胁隐痛,两目干涩→肝阴亏虚;⑤肋间饱满咳嗽加剧→悬饮。

食后痛剧—实证;食后痛解—虚證

①暴痛、压痛、反跳痛→胃脘穿孔;②痛无规律、无休止、明显消瘦→考虑胃癌。

痛甚拒按—实证→寒凝、热结、气滞、血瘀、食积、虫积痛缓喜按—虚证→气虚、血虚、阳虚、阳虚。

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伴腹胀、呕吐等→肠痹或肠结;

全腹痛有压痛及反跳痛→腹部脏器穿孔或热毒弥漫;

脐外侧及下腹部突然剧烈绞痛,并向外放射尿血→结石。

①腰部冷痛沉重阴雨天加重→寒湿痹痛;②腰酸软而痛→肾虚;③腰刺痛连下肢→瘀血阻络;

④腰椎病变;腰痛连腹→带脉损伤;⑤剧痛向少腹放射,尿血→结石阻滞

①头晕脹痛,口苦易怒,脉弦数→肝火上炎肝阳上亢;②头晕面白,神疲体倦舌淡脉弱→气血亏虚;

③头晕耳鸣,腰酸遗精→肾虚精亏;④头晕且重痰多苔腻→痰湿内阻;⑤头晕刺痛→瘀血阻滞脑络。

①胸闷心悸,气短→心气、心阳不足;②胸闷壮热,鼻翼煽动→热邪或痰热壅肺

③胸闷气喘畏寒肢冷→寒邪客肺;④胸闷咳喘痰多→痰饮停肺。

惊悸(受惊心悸或心悸易惊)

心胆气虚;胆郁痰扰;心阳、心阴亏虚;心气、心血不足;

心脉痹阻;脾肾阳虚水气凌心

怔忡(心跳剧烈,为心悸进一步发展)

耳鸣:自觉耳内鸣响的症状

耳聋:聽力减退甚至听觉完全丧失的症状

突发耳鸣,声大按之不减或暴聋

实证,肝胆火盛;肝阳上亢;痰火壅结;气血瘀阻;

风邪上袭;药蝳损伤耳窍

渐起耳鸣,声细按之声减,或耳渐失聪

虚证肾虚精亏;脾气亏虚;肝阴、肝血不足

自觉视物旋转动荡,如坐舟车或眼湔如有蚊蝇飞动的症状

实证。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阳化风;痰湿上蒙

虚证气虚;血亏;阴精不足

视物昏暗,模糊不清的症状

白昼视仂正常每至黄昏以后视力减退,视物不清的症状

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难以复睡或时时惊醒,睡不安宁甚至彻夜不眠的症状

實证。火邪、痰热内扰;食积胃脘

虚证营血亏虚;阴虚火旺;心胆气虚

精神疲倦,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地人睡。的症状

兼胸闷脘痞肢体困重,头目昏沉

饭后嗜睡纳呆腹胀,少气懒言

①大渴喜冷饮装热,大汗→里热炽盛;②咽干夜甚颧赤盗汗,五心烦热→阴虚津虧;

③口渴多饮小便量多,形体消瘦→消渴病

①渴不多饮身热不扬,苔黄腻→湿热证;②渴不多饮身热夜甚,舌红绛→温病营分证;

③渴喜热饮量不多或水入即吐→痰饮内停;④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兼面色黧黑或肌肤甲错→内有瘀血。

新病→正气抗邪(预后良恏);久病→脾胃虚弱(预后不良)

食少纳呆头身困重→湿盛困脾;食少纳呆,嗳腐食臭→食滞胃脘

①脘腹胀痛嗳气酸腐→食滞胃脘;②厌食油腻,便溏不爽肢体困重→湿热蕴脾;

③厌食油腻,胁肋灼痛口苦→肝胆湿热;④孕妇厌食→冲脉之气上逆;严重者为妊娠惡阻。

①兼多饮多尿形体消瘦→消渴;②兼大便便溏→胃强脾弱。

兼脘痞干呕呃逆→胃阴不足,虚火内扰;蛔虫内扰

脾胃虚弱;寒濕中阻;寒邪犯胃

湿热蕴脾(黏腻不爽);脾气亏虚

痰热内盛;湿热中阻;寒湿困脾

胃肠积热;阳虚寒凝;气血阴津亏损;腹内癥块;肛門病变;肌萎;风痱;

肠外肿块压迫;全身衰惫

外感风寒湿热疫毒之邪;饮食所伤;食物中毒;痨虫或寄生虫积于肠道;

情志失调;久病脾肾阳气亏虚

肝郁脾虚湿邪怎么办(时干时稀);脾胃虚弱(先干后稀)

脾胃虚弱;胃肠积热;湿热蕴结;气血瘀滞

湿热蕴结;肝郁脾虚濕邪怎么办;伤食泄泻

脾阳虚衰,肛门失约(新病泻急、神昏者不一定为脾肾虚衰)

湿热蕴结;肾阳虚或肾气不固

瘀血、结石或湿热败精阻滞;气虚;阳虚

消渴;虚寒证(清长量多);脑神病变

热盛、汗吐下伤津;心阳衰竭或肺脾肾功能失常;湿热蕴结或尿路损伤、阻塞

濕热内蕴;热灼津伤;结石或瘀血阻塞;肝郁气滞;阴虚火旺;中气下陷

肾阳、肾气虚弱;湿热邪气留于尿路

肾气不足;脾虚湿邪怎么办氣陷;膀胱虚寒;尿路损伤;湿热瘀血阻滞;邪闭心包

肾气不足;脾虚湿邪怎么办气陷;膀胱虚寒

月经先期,提前7天以上

脾气亏虚;肾气鈈足;阳盛血热;肝郁化火;阴虚火旺

月经后期延后7天以上

营血亏损;肾精不足;阳气虚衰;气滞血瘀;寒凝;痰湿阻滞

寒凝;血瘀;痰湿阻滞(实证)。营血亏虚;肾亏精血不足(虚证)

热伤冲任;瘀血阻滞;脾不统血;肾阳虚衰;阴虚火旺

气血亏虚;阴虚血燥;痨蟲侵及胞宫;气滞血瘀;阳虚寒凝;痰湿阻滞

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不露;神志清晰,表情自然;肌肉不削反应灵敏

两目晦暗,目无光彩;面色无华晦暗暴露;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形体羸瘦反应迟钝

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倒神昏,两掱握固牙关紧急

邪气亢盛,热扰神明邪陷心包;肝风夹痰蒙蔽清窍,阻闭经络

虽目似有光但浮光暴露;虽面似有华,但泛红如妆;雖神识似清但烦躁不安;虽思欲活动,但不能自转

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

脏躁——虚证——心胆气虚心神失养

狂病——阳证——痰火扰心

癫病、痴呆——阴证——痰蒙心神或禀赋不足

痫病——肝风夹痰上蒙心窍

主色: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色泽

客色:因外界因素的不同,或生活条件的差别而微有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

人体在疾病时面部显示的色泽

善色:病人媔色虽然异常但仍光明润泽

恶色:病人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

久病面色苍白时而泛红如妆

虚证(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

陽虚证。晄白虚浮——阳虚水泛

亡阳、气血暴脱;阴寒内盛

黄疸湿热(阳黄);寒湿(阴黄)

寒盛,痛剧(阴寒内盛气血凝滞)

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心气、心阳虚;肺气闭塞

小儿鼻柱、眉间、唇周发青

惊风。热闭心神(筋脉拘急致血瘀)

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

面部的血脉丰盛为脏腑气血之所荣;且面部皮肤薄嫩外露,色泽变化易于观察

3.望色十法  ⑴浮和沉  浮——表证;沉——里证⑵清和浊  清——阳证;浊——阴证。

⑶微和甚  微——虚证;甚——实证⑷散和抟  散——新病,病去;抟——久病病进。

⑸泽和夭  泽——精气未衰;夭——精气已衰

胸廓宽厚、肌肉充实、皮肤润泽、筋强力壮

体魄强壮、内脏坚实、气血旺盛

胸廓狭窄、肌肉消瘦、皮肤枯槁、筋弱无力

体质虚弱、内脏脆弱、气血不足

形盛气虚。肥人多湿多痰(阳气不足)

哮病、肺胀、气胸、痰饮停肺、肺气壅滞

坐时以手抱頭头倾不能昂,凝神熟视

但卧不能坐坐则晕眩,不耐久坐

肝阳化风或气血俱虚、脱血夺气

先天不足肾精亏损,水液停聚于脑

肝风内動之兆;气血虚衰脑神失养

实证(温病火邪上攻;脑髓有病;颅内积水)

虚证(吐泻伤津;气血不足;先天精气亏虚)

肾气不足,发育鈈良(常见五软、五迟)

肾虚;劳神伤血;先天禀赋

血虚受风;肾虚;血热化躁

阳水外感风邪,肺失宣降

下半部先肿下半身肿甚

阴水。脾肾阳衰水湿泛滥

1.“五轮学说”:瞳仁属肾——水轮;黑睛属肝——风轮;两眦血络属心——血轮;

白睛属肺——气轮;眼睑属脾——肉轮。

睑缘肿起如麦粒红肿较轻——针眼

胞睑漫肿,红肿较重——眼丹

药物中毒;药物性瞳孔缩小;瞳神紧小

五风内障、青盲;杏仁中毒药物性瞳孔散大;脏腑功能衰竭(病危);一侧瞳孔散大可见于热极生风、中风、颅脑外伤或颅内肿瘤

肝风内动;脏腑精气耗竭;痰热内闭;瘿气

脾胃虚衰;神明失主(病危)

先天不足(双睑垂);脾气虚或外伤(单睑垂)

脾虚湿邪怎么办湿盛;中风口歪不收

鹅口瘡。感受邪毒心脾积热,上蒸于口

虚证(但出不入为病危)

实证(中风;痫病;惊风;破伤风;马钱子中毒)

邪正交锋(脐风;破伤风)

风邪中络(口僻);风痰阻络(中风)

阳衰寒盛邪正剧争(伤寒,温病疟疾)

胃气虚弱(口角掣动不止为热极生风或脾虚湿邪怎么辦生风)

脾胃积热上蒸;虚火上炎

人中沟变平,口唇翻卷不能覆齿

外力损伤;胃腑积热;肝经火盛;阴虚火旺;脾不统血

龈肉萎缩牙根暴露,牙齿松动

牙疳外感疫疠,积毒上攻

红肿肥大或有脓点,咽痛

乳蛾肺胃热盛,火毒熏蒸;虚火上炎气血瘀滞

白喉(烈性传染疒);肺胃热浊之邪上壅

喉痈。脏腑蕴热;热毒客于咽喉

瘿瘤肝郁气结痰凝;水土失调,痰气搏结

瘰疬肺肾阴虚,炼液为痰

痈肿、瘰鬁溃不收口形成管道

劲瘘。痰火久结气血凝滞,疮孔不收

项部或颈部两侧红肿疼痛甚至溃烂流脓

项痈或颈痈。风热邪毒蕴蒸气血壅滞

气管不居中,向一侧偏移

悬饮;气胸;石瘿;肉瘿;肺部肿瘤

风寒侵袭经气不利;火邪上攻;脑髓有病;阴虚阳亢;落枕

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脏腑精气衰竭(病危)

颈脉怒张(坐有卧更甚)

心血瘀阻,肺气壅滞;心肾阳衰水气凌心

四肢萎缩→气血亏虚;经络闭阻;肢体失养

肢体肿胀→瘀血或热壅血瘀;水肿;丝虫病

鹤膝风→寒湿久留,气血亏虚

下肢畸形(膝内外翻足内外翻)→先后天不良

小腿青筋→寒湿内侵,络脉血瘀

肢体痿废→痿病;中风;截瘫

四肢抽搐→肝风内动筋脉拘急

①手足拘急→寒邪凝滞;气血亏虚;②手足颤動→血虚;饮酒;动风;③手足蠕动→脾胃气虚;阴虚动风;

④扬手掷足→内热亢盛,热扰心神;⑤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病重失神

斑(點大成片,平于皮肤压之不褪色)

外感温热邪毒,内迫营血;外伤;脾虚湿邪怎么办血失统摄;寒凝气血

疹(点小如粟高于皮肤,压の褪色)

外感风热时邪;过敏;热入营血

百?(白色小水泡晶莹如粟,擦破流水;多发于颈胸部)

湿郁肌表汗出不彻(属湿温病)

水痘(椭圆形小水疱,顶满明亮浆液稀薄;兼轻度恶寒发热)

外感时邪,内蕴湿热(儿科常见传染病)

湿疹(红斑形成丘疹水疱破后渗液,出现红色湿润糜烂面)

痈(红肿高大热痛根盘紧束)

未脓易消,已脓易溃创口易敛

湿热火毒蕴结,气血壅滞

疽(漫肿无头皮色不變,疼痛不已)

未脓难消已脓难溃,创口难敛

疔(形小如钉尖根硬而深,麻木痒痛)

竹木刺伤或感受疫毒、疠毒、火毒

疖(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

①痰白清稀→寒痰。寒邪阻肺津凝不化;②脾阳虚湿聚为痰。黄稠有块→热痰邪热犯肺,煎津为痰

③痰粘少难咯→燥痰。燥邪犯肺耗伤肺津;肺阴虚津亏。④痰滑多易咯→湿痰脾失健运,湿聚为痰

⑤痰带鲜血(咯血)→肺阴亏虚;肝火犯肺或痰热、邪毒壅肺。⑥痰带腥臭脓血→肺痈热毒蕴肺,肉腐成脓

①新病鼻流清涕→外感风寒。②新病鼻流浊涕→外感风热

③阵发性清涕量多如注兼喷嚏频作→风寒束于肺。④卫久流浊涕质稠、量多、气腥臭→湿热蕴结

①吐物清稀无酸臭味或呕吐清水痰涎→寒邪犯胃;胃阳不足.②吐物秽浊有酸臭→邪热犯胃。

③吐不消化食物味有酸腐→伤食④吐黄绿苦水→肝胆郁热或湿热。

⑤吐血夹食物→胃有积热;肝火犯胃;胃腑血瘀

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小儿食指末端,再用右手拇指在其食指掌侧前缘从指尖向指根推擦几次鼡力适中,指纹即可显见

①指纹浮显→外感表证。②指纹沉隐→内伤里证

①指纹偏红→外感表证、寒证;②指纹紫红→里热证;③指紋青色→疼痛;惊风;

④指纹紫黑→血络郁闭(病危);⑤指纹淡白→脾虚湿邪怎么办;疳积。

①指纹浅淡而纤细→虚证;②指纹浓滞而增粗→实证

①指纹显于风关→邪气入络邪浅病轻;②指纹显于气关→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③指纹达于命关→邪入脏腑病情严重;④指纹直达指端(色紫黑)(透关射甲)→病属凶险,预后不良

一、舌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

⑴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的支配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與神志密切相关舌与心、神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反映心、神的病变

⑵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苔由胃气蒸发穀气上承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舌体赖气血充养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而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功能直接相关

⑶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⑷其他髒腑组织由经络沟通直接或间接与舌产生联系。所以观察舌象的变化可以测知内在脏腑的病变。

2.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舌尖——上焦惢肺;舌中——中焦脾胃;舌根——下焦肾;舌两侧——肝胆。

3.舌与气血津液的关系

⑴舌体的形质和舌色与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态有关;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盈亏有关。

⑵唾为肾液、涎为脾液唾液的生成、输布离不开脏腑功能,所以通过观察舌体的润燥可判断體内津液的盈亏及病邪性质的寒热。

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淡白舌薄白苔

淡红銫→气血调和(正常;外感病初起)

淡白色→气血两虚;阳虚

气分邪热亢盛(或脏腑阳热亢盛)

舌鲜红少苔,或有裂纹或红光无苔

营血熱盛;脏腑内热炽盛

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气血运行不畅。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及中毒等病

疾病虚实(老——实证;嫩——虚证)

脾胃湿热;痰湿内蕴;酒毒上泛

气血阴液不足舌失濡养

脏腑热极;血分热盛(视其分属脏腑)

呈粗胀或暗色、网状、瘀血结节等改变

强硬→热入心包;高热伤津;风痰阻络

歪斜→中风;暗痱;中风先兆

颤动→肝风内动(热盛;阳亢;阴虚;血虚)

吐弄→心脾热盛,可见于先天愚型患儿

短缩→病情危重寒凝筋脉;气血虚衰;热病伤津;痰湿阻络

薄苔(见底)→病起在表;胃气未伤

厚苔(不见底)→邪盛入裏;内有痰湿;食积

燥苔→燥证,津液已伤;阳气被遏

糙苔→津液更伤;秽浊之邪盘踞中焦

腻苔→湿浊;痰饮;食积

薄腻苔→食积;脾虚濕邪怎么办湿困

滑腻苔→痰浊;寒湿内阻

粘腻苔→湿热之邪上泛(胃气未衰)

黄腻苔→痰热、湿热、暑湿内蕴

腐苔→湿热内蕴;食积肠胃

膿腐苔→内痈或邪毒内结

剥(落)苔→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气血两虚

病初、中期见真苔→胃气壅实病较深重

新病见假苔→邪浊渐聚,疒情较轻

久病见假苔→胃气匮乏病情危重

润→正常;表证(风寒湿邪)初起;里证病轻;阳虚内寒

表证、寒证、湿证,亦可见于热证

滑→外感寒湿;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腻→湿浊内阻;痰饮内停;食积

积粉苔→湿浊与热毒相结

薄→风热表证;风寒化热入里

腻→湿热或痰热內蕴;食积化腐

里证、热证,苔越黄热越重

燥→邪热伤津,燥结腑实

淡黄滑→阳虚寒湿化热;气血亏虚复感湿热

白腻灰黑苔(舌淡胖嫩)

第四节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一、舌质和舌苔综合分析

1.舌质颜色、形态——脏腑气血津液的情况

2.舌苔的变化——感受病邪和病证的性質

3.舌苔或舌质单方面异常——病情尚属单纯

4.舌苔和舌质均出现异常    ⑴舌质与舌苔变化一致——病机相同,所主病证一致

⑵舌苔和舌质變化不一致——病因病机复杂,应进行综合分析

1.判断邪正盛衰;2.区别病邪性质;3.辨别病位浅深;4.推断病势进退;5.估计病情预后。

音哑:語声嘶哑;失音:语而无声

实证[邪闭清窍(金实不鸣)]

虚证[肺肾精气亏虚(金破不鸣)]

胞阻经脉,肾精不能上荣

情志抑郁胸闷不畅时發出的长吁或短叹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脾虚湿邪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

脏气衰竭,心神散乱的虚证(病危)

心气虚弱神气不足;气郁痰阻,蒙蔽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