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中心临床路径变异的疗效分析的实验数据,想各中心对比有没有治疗效果差异,应该用何种检验方法?CMH?

当前位置:
更多信息请访问以下数据库:
已选条件: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1、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
进行中(尚未招募)
海南日中天制药有限公司/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厄贝沙坦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厄贝沙坦片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进行中(招募完成)
浙江金立源药业有限公司/
泰安市中医医院
阿德福韦酯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阿德福韦酯胶囊
适用于治疗有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复制证据,并伴有血清氨基酸转移酶(ALT或AS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活...
进行中(招募完成)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西他沙星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西他沙星片
对本品敏感菌引起的下述感染症:咽、喉炎、扁桃腺炎(包括扁桃腺周围炎、扁桃腺周围脓肿)、急性支气管炎、...
进行中(招募中)
江苏柯菲平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马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F(ab’)2)注射液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马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F(ab’)2)
用于配合狂犬病疫苗对疯动物严重咬伤如头、脸、颈部或多部位咬伤者进行预防注射。
进行中(尚未招募)
玉溪九洲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省中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中心
水痘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临床试验
水痘减毒活疫苗
进行中(尚未招募)
科兴(大连)疫苗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PA21治疗中国CKD患者高磷血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蔗糖氢氧化氧铁咀嚼片
控制成年慢性肾脏病(CKD)透析患者的血清磷水平
进行中(尚未招募)
/ViforFreseniusMedicalCareRenalPharmaFrance/ViforS...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mg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进行中(尚未招募)
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富马酸酮替芬片在健康志愿者中生物等效性研究
富马酸酮替芬片
用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进行中(招募中)
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羟苯磺酸钙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羟苯磺酸钙胶囊
1) 微血管病的治疗: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及肾小球硬化症(基-威二氏综合症);微血管损伤—...
进行中(尚未招募)
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沙格列汀片健康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沙格列汀片
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缬沙坦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进行中(招募中)
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他达拉非片生物等效性试验
他达拉非片
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进行中(尚未招募)
海达舍画阁药业有限公司/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SHR-1210联合FOLFOX4对比标准疗法一线治疗晚期HCC患者III期临床研究
注射用SHR-1210
晚期肝细胞癌
进行中(尚未招募)
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
氯化钾缓释片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氯化钾缓释片
基于氯化钾缓释制剂用于胃肠溃疡和出血的报告,该药物可用于不能忍受或拒绝服用液体制剂,或者符合这些制剂...
进行中(尚未招募)
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奥硝唑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本品适用于敏感原生动物和厌氧菌引起的感染。1、用于毛滴虫引起的男女泌尿生殖道感染。2、用于阿米巴原虫...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格列齐特缓释片生物等效性试验
格列齐特缓释片
用于单用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减轻体重不足以控制血糖水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
进行中(尚未招募)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溴甲纳曲酮药代动力学研究
溴甲纳曲酮注射液
用于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而使用缓泻药无效的情况
进行中(尚未招募)
江苏国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湖南省肿瘤医院
重组VEGF-Fc融合蛋白治疗晚期肿瘤的I期研究
HB002.1T注射液
晚期实体瘤
进行中(尚未招募)
华博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市东方医院
非那雄胺片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
非那雄胺片
治疗和控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以及预防泌尿系统事件;可使肥大的前列腺缩小改善尿流及改善前列腺增生...
进行中(尚未招募)
湖北舒邦药业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
<div class="tr offset-top" data-widget="dbPagination" data-page="1" data-total="23839" data-size="20" data-href="/linchuangshiyan?p=" data-max-page="3">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的实施效果,探讨临床路径在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规范治疗过程,优化完善中医临床路径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多中心收集进入临床路径观察的85例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门诊病例,分别记录患者入、出路径时的月经情况、中医证候情况及检测纳入患者月经周期第2-4天内分泌激素5项(FSH、LH、E2、PRL、T、TSH);妇科盆腔超声(有性生活者采用阴道B超,无性生活史者选择经腹部妇科超声)等理化指标情况。本研究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在取得纳入患者上述相关数据后,将数据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资料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配对t检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主要评价指标包括:1.疗效评价;2.中医证候积分疗效;3.理化指标改善情况;4.治疗天数;5.平均总费用;6.中医特色评估:7.患者满意度。
结果:(1)临床路径诊疗方案治疗后患者主症积分、各证型症状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血清基础FSH、FSH/LH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路径人均治疗时间为82.75天,人均治疗总费用为2123.82元,中医特色使用率100%,患者满意度为93.24%。
结论:(1)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在调整月经周期、改善中医证候及理化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本路径可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治疗费用,缩短治疗时间,节约医疗成本,临床疗效为患者满意。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R271.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凤香;姜坤;;[J];北京中医药;2009年12期
陈力;蒋文弟;;[J];重庆医学;2009年01期
陈士岭;罗燕群;夏容;王乐乐;吴雅琴;;[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1年04期
郑敏,冯云;[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5年03期
宋丽;范理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年02期
杨桂云;[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年02期
孙艳格;赖爱鸾;李燕东;王瑛;;[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年08期
许晓燕;徐克惠;;[J];西部医学;2009年05期
许小凤;谈勇;陈宣伊;;[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年12期
陈静;阮祥燕;;[J];医学综述;2010年1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牛永东,许丽艳,李恩民;[J];癌变.畸变.突变;2003年01期
欧阳松应,徐寿水,沈文律,周传香,李春艳,欧阳红生;[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4期
李涛,石年,吴又桐,周丽,董洁,王素青,陈亮;[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5期
史冬燕;程在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鞠玉栋;郑回勇;吴维坚;陈永快;何炎森;吴松海;;[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1期
张金洲;项智锋;王清华;李学斌;赵海涛;张廷虎;郭玉娇;;[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曾青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王延云;;[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卢高峰;夏平安;邱璜;李伟娟;王中明;刘明莉;;[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程宝艳;余为一;彭明义;程帮照;戴银;陈芳芳;;[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永强;张荣意;朱中元;;[A];2009年海南省微生物学检测及质量保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王东晓;王欣荣;朱曼;;[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王军波;李云英;;[A];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叶巧瑜;陈捷晗;;[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进展培训班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梁权;毛培菊;罗春贞;王缦;;[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朱勤勋;严雪;韩友斌;;[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高慧;夏天;韩冰;;[A];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朱美财;占志;王雅静;蔡庆;;[A];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科技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孙大林;金保方;张新东;高永金;薛宇阳;叶佳;夏国守;徐福松;;[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刘俊莹;张华鹏;王聪聪;张剑峰;;[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秀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余姣姣;[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黄潘;[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萍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曹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王涛;[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高岩;[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王丽;[D];郑州大学;2010年
邬成业;[D];郑州大学;2010年
张磊;[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璐;章巧萍;徐孝平;陈京;徐小玉;;[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沈昱颖;沈华军;;[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蔡连香;周佩云;;[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高妍妍;[J];北京中医;2001年05期
李力;薛晓琳;徐雯洁;王天芳;;[J];北京中医药;2008年01期
李俊杰,贾青,田树军;[J];黄牛杂志;2003年03期
马惠荣,杜惠兰,杨秀芳,宋翠淼,高永刚;[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04期
吴克明;丁媛元;杨艳;彭成;谌婕;康建颖;封艳琴;孙莉;;[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吴克明;杨艳;丁媛元;彭成;金沈锐;徐晓娟;刘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尚庆娟;甘秀妮;骆文龙;;[J];重庆医学;2007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齐德广;[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李霞;[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葭燕;陈洁;陈英耀;;[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年05期
丁月;;[J];现代医院;2007年01期
张娅;袁秀群;;[J];中外医疗;2009年08期
曾利华;;[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09期
邢健;;[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9期
易凡;支凯林;;[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宛平;;[J];首都医药;2011年03期
王锐;宋俊;;[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年04期
崔玫;张乐辉;徐芳;李阳;马莉;李春英;金宗平;潘丽恩;赵亚利;;[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刘建平;王思成;吴大嵘;牟钰洁;吕玉波;;[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司井夫;孙武权;许军;;[A];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脊柱及相关疾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张彧;刘莹;;[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全国急危重症与救援医学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张姝;;[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李燕;孔德香;;[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白冰;李岚;郑浩;杨丽华;;[A];全国第七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彭飞;浦锐灵;曹燕;张晓萍;刘彦;;[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闫进;;[A];2006年《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贯彻实施经验及临床路径实践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邱生梅;杨晓军;郑珊;;[A];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郭放;张宇;刘迎春;高玉先;谷玥;;[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石晓林;王俪;陈咏梅;;[A];中华护理学会第9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绪鸿;[N];江西日报;2010年
朱国旺;[N];中国医药报;2012年
方立珍;[N];健康报;2006年
本版编辑成功 褚江洪 李水根 徐晓宁 李海华;[N];健康报;2006年
姚文生;[N];天津日报;2006年
本报记者 
朱海;[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孟刚;[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本版编辑?程锦帷
张子青;[N];医药经济报;2007年
胡京京;[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胡延滨;[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思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杜红;[D];天津大学;2004年
朱慧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朱靓;[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李丽;[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崔鲁佳;[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宋燕;[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敏;[D];吉林大学;2009年
朱晶;[D];吉林大学;2010年
胡臻;[D];浙江大学;2010年
詹丽丽;[D];郑州大学;2009年
高文庆;[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徐旭;[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齐德广;[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万毅;[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钱晓忠;[D];复旦大学;2010年
高磊;[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推荐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论文题目阅读
热门临床路径管理论文参考资料阅读
同类论文推荐医学大数据时代来临,医生们准备好了吗?
我的图书馆
医学大数据时代来临,医生们准备好了吗?
医学大数据时代来临,医生们准备好了吗?
& &来源:& &
何谓大数据?顾名思义,就是体量特别大且数据类型复杂多样的数据集,其特征是数量大、类别多、真实性高、速度快,因而难以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如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数据处理的能力也在明显提高,以往一团迷雾一样的大数据成为新的科研富矿,从中人们可以科学地存储、研发、利用、分析数据,并得到精确的结果。
从垂体瘤研究看大数据&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张亚卓
大数据让科研更具针对性
我们正处在一个医学信息爆炸的时代。据统计,医学信息资源占据约 30% 以上互联网信息资源,医学文献的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全球医药类期刊近 3 万种,每年发表论文 200 多万篇并且以每年 7%速度递增。临床医生平均每天必须阅读大量的专业文献,才可能跟上现代医学发展的速度。2012 年,美国政府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旨在利用大量复杂数据集合获取知识和提升洞见能力,投入金额高达 2 亿美元。与此同时,医学科技的发展也离不开大数据。在科研的过程中,大数据的利用、开发和整理,可以颠覆我们以往很多研究结果,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
大数据时代下的医学科研,应该具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临床医学资源发掘、收集、整理和利用(标准化、科学化)。第二,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病因、诊断、治疗及药物开发)。第三,依托临床信息的生物医学资源的整理、利用及研究(基因、蛋白及代谢)。那么,大数据时代下的研究的特征就更具针对性了。主要有临床信息、肿瘤生物学特性、基因蛋白等数据库,个体基因测序和数据快速处理,分子标记、药物靶标的鉴定和特征描述,新型药物的设计。
可指导垂体瘤个性化治疗
以垂体腺瘤为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生物学多样性,造成在亚型分类上识别困难,少数侵袭性腺瘤治疗困难,药物治疗很多不耐受,放疗疗效不均。而常规病理分类不能准确指导临床治疗,主要表现在同一病理类型的肿瘤对药物治疗和放疗的反应不同,因此易导致治疗过度与治疗错误并存。
大数据时代下,可以用分子病理来指导垂体腺瘤个性化治疗。但应建立科学标准的病例资源库以及临床信息和疾病生物医学特征信息收集、分析、整合、开发及利用,从而研究肿瘤发生发展变化,认识疾病本质,寻找治疗规律。大数据可以推动垂体瘤的个性化研究。侵袭、耐药是垂体腺瘤基础研究的热点,也是目前垂体腺瘤临床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侵袭、耐药行为的识别至今仍然缺乏客观标准。
用好海量数据提升治愈率
为充分利用现有的海量数据,这几年我们团队着力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临床信息的发掘、整合、分析应用,用研究的成果不断修改和完善已有的指南共识等。第二,脑肿瘤分子分类与个性化治疗的基础临床研究。第三,现代微侵袭神经外科的研发、应用和推广。第四,围手术期脑与神经功能状态评估、预警和保护。这四项研究为垂体瘤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撑。
由于垂体瘤具有生物多样性,未来我们还需要积累更可靠的临床资料、肿瘤样本和多层次的生物学信息,并对海量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深入的采集、分析和利用。为此,我们建立了“垂体瘤分子分类和个性化治疗研究合作平台”,联合 10~200 家医院,参与多中心研究的网络中心化管理,构建专用软件进行数据挖掘与整理。同时依托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和北京天坛医院的分子病理诊断与个性化治疗指导中心,进行病例资源收集整理、临床评估诊疗随访、病理诊断分类、 提供治疗指导等,采取共同承担国家项目、技术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实现互惠共赢。
总之,大数据时代使垂体瘤研究面临重大机遇,对传统研究模式提出了挑战。大数据有可能帮助我们认识肿瘤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也能帮我们建立标准化与个性化的治疗体系,并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理想中的医疗大数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外科 钱红纲
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用了十年,经历了数字化、35212 及 36312 工程等不同阶段。大数据从提出到现在也有 4 年多了。很多人更是看了麦肯锡 2011 年报告中一年 3000 亿美元的附加值而跃跃欲试。然而,医疗大数据在医生眼中是怎样的呢?
目前,只有大医生或大医院才关注大数据,而临床工作的繁重让绝大多数一线医生无暇顾及身边默默发生的变化,他们更需要的是提高效率、简单易行的临床辅助工具,而不是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额外的负担。因此,如何让作为医疗服务主体的医生接受大数据理念,心甘情愿地运用大数据是让其从浮云上落地的前提。大数据的收集者需要解决数据录入和访问的快捷问题,才能得到作为使用者之一的医生的拥护。另外,多年来各个医院开发了各自的病历系统,如何兼容各个数据接口也是一大难题。当很多统计数据来源于患者时,他们能否提供准确的医疗信息?大数据开发过程中,医学工作者如何与网络专家通力合作?这些都需要慢慢解决。
尽管医疗大数据仍面临不少困难,但广阔的市场前景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个医者,我很关注大数据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临床决策支持,让误诊误治大幅减少
临床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有时即便专家也缺乏经验,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困难。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以通过海量文献的学习和不断的错误修正,给出最适宜诊断和最佳治疗。以 IBM Watson 为代表的临床决策系统在开发之初只是用来进行分诊的工作。而如今,通过建立医疗文献及专家数据库,Watson 已经可以依据与疗效相关的临床、病理及基因等特征,为医生提出规范化临床路径及个体化治疗建议,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也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和治疗差错。在美国 Metropolitan 儿科重症病房的研究中,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就避免了 40% 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世界各地的很多医疗机构 (如英国的 NICE,德国 IQWIG 等) 已经开始了比较效果研究 (CER) 项目并取得了初步成功。
试想有一天,大数据系统成为诊断和治疗建议的提供者,内科医生是否还能坐的安稳?因为它掌握的信息量要比人多的多,判断的准确性要比经验得出结论更可靠。不过,外科大夫也不要笑得太早。对手术路径和流程的大数据采集配合机器人等的程序化操作,也许有一天也会取代已经成为图腾的柳叶刀。
远程监控诊疗,提高家庭护理质量
从远程监控系统收集数据,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监控设备及人员,从而实时诊断并确定治疗方案。目前已有医院通过结合手机 App 软件等方式,进行心率、体温及等的检测,但检测的内容仍很单一。临床上希望针对不同病种开发一些诊治后辅助系统,可以减少病人住院时间或门诊复诊次数,提高家庭护理的比例及质量,也帮助医院和锁定患者群。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目前正在开发此类软件,并有望和 IBM、希捷等公司进一步合作。
公共卫生监管,快速检测传染病等
卫生主管部门可通过监控数据库,实时统计分析,快速检测传染病、院内感染等情况,并进行快速响应。同时也利于网络覆盖地区发病及诊治情况的数据汇总。如果将整个数据系统整合,不仅有利于整个体系内的医疗资源分布和供给,也便于实时监管和调控。
大数据,尤其是公共卫生的大数据从本质上说应该是国家资源,它的安全也应该纳入国家安全。开发者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国家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尽快出台相应的制度和规范来规避风险,让大数据更符合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您现在的位置: >>
>> 中医临床路径分析总结
中医临床路径分析总结
来源: 时间:
【中医临床路径分析】中医临床路径分析(2012 年) 我科(肾病风湿科)2012 年上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 来,对部分病种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总结了不少经验,现 总结评估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成立了由科主任担任组 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并设立了个案管理员。2.确定试行病种,实践临床路径管理。确定了 2 个试行病 种―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不全)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 , 并制定了相应的文本文件,本上半年共实践临床路径病 种 5 例,目前有 4 例已完全完成临床路径的实施,1 例正在 施行过程中,无因合并其它重大疾病、患者转院治疗、初诊 有误、病情变化等情况退出或终止路径。3.效果评价及分析。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治疗,慢性肾功 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可得到缓解,水肿可消退,而强直性脊 柱炎患者的中轴及外周关节疼痛均明显改善或缓解,总体费 用控制在 8000 元左右,患者均对本次治疗的满意度及认可 度均较高。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 程,规范了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 少了不合理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 了平均住院天数,试行病种同比总费用比以前减低了 12 个 百分点,住院天数同比减少了 1.4 天,提高了工作效率,进 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减少了医疗纠纷和投诉,试行病例未 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二.经验及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 2.加强医疗质控室成功推行临床路径的基础。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存在问题: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原因是临床医 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 准不清楚,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准入标准时,常常忽视合并 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 通的过程,不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 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 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 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3.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 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 上适合的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有其它疾病或有并发 症,或者病情变化较多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下一步工作1.逐渐增加试行病种,及时搞好分析总结 2.继续加强临床路径的质量控制。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 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科室质量监控,确保临床路 径工作顺利开展实施。3.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临床路径工作和绩效考核 挂钩,通过绩效考评,鼓励、促进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
【中医临床路径分析总结】2013 年 11 月临床路径、分析、下步一、临床路径管理方面 我院共归入路径管理的七个专业 21 个病种,其中:外科 3 个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 床路径 ) ;骨科 2 个(股骨颈骨折 、股骨干骨折) 、妇产科 6 个(自 然临产行阴道分娩 、卵巢良性肿瘤、宫颈癌、输卵管妊娠、子宫平 滑肌瘤、 计划性剖宫产) 内科 10 个 、 (自发性气胸、 获得性肺炎、 慢阴肺、支气管哮喘、肝硬化腹水、轻症急性胰腺炎、胃十二指肠溃 疡、脑出血、脑梗塞、短暂脑缺血发作) ,今年全院临床科室入径 310 例,变异 8 例,其中妇产科分 4 个病种上报 304 例,变异 8 例,上 报率 100%;外一科阑尾炎 40 余例、疝气 40 余例,但科室只进入路 径 5 例,入径率 6.25%。内科上报一例。存在问题:(1)科室重视程度不够。(2)工作执行力度存在缺陷。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 齐, 部分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 部分科室的临床路径工作滞后,执行不到位。(3)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变异和退出的标准掌握不到位,科室 存在开始时对临床路径不够熟悉, 开展较困难, 所开展的病种例数少。(4)临床路径实施的记录、临床路径表的填写、患者退出临 床路径的记录等过程评价资料不完整。(5)科室没有定期组织对本科室临床路径实施进行评估与分 析,并及时修订相关病种临床路径,建立健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制度,并纳入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二、下步 (一) 、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 我院已有 21 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进一步扩大范围,计划分十 个专业,实施 33 个病种临床路径,具体附后。1、高标准制定临床路径方案,优化规范病种诊疗规范 在制定二级临床路径标准过程中, 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选取 标准, 药物费用标准适用基层患者, 制定出了符合二级医院特点, 适合本医院开展,能够真正规范临床工作,促进合理用药,减轻患者 负担的临床路径方案。注重重点科室的建设,组织各临床科室、重点 专科遴选本科室临床路径、优势病种,严格执行病种诊疗规范,优化 诊疗措施。2、深化落实,全程监督科室临床路径实施。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带动住院病人的整体费用更趋合理,促进 医院服务流程的整合和再造,避免各种原因造成的时间浪费和医疗行 为的随意性,避免工作的遗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差错和事故的 发生。为保证我院临床路径工作落到实处,我科强化监督检查职能, 每月统计科室开展情况, 查房时对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进行询 问,查阅科室相关记录,了解临床路径实施情况。
【中医临床路径分析总结】“*****”中医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以下为模板仅供参考)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妇科协作组的关于妇科常见病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的要求,本科自 年 月开始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现将该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如下一、实施情况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 成立了由科主任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并设立了个案管理员, 明确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建立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 价及分析制度。2、路径实施情况 自*****年*****月至*****年*****月以来,本科共有*****例进入路径,如下 表所示出院日期
患者姓名 黄爱妹 李开淑 吴秋金 陈秀银 吴慧 张明芳 陈美妹 病案号
变异情况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费用(元) 7.41 8.09 9.01 、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本科室对“*****”的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 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 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 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通过该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科室的医疗流程,规 范了医护人员行为,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 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 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我科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 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减少了医疗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 纷。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是由于科室部分医疗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 政策、准入标准认识不到位,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进入路径标准时,忽视合并症 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科室部分医护人员不重视同患者沟通,不能很好地 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 造成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 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3、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主要原因是临床上单纯的单病种患者 较少,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三、下一步工作 1、深入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科室要加强相关人员关于临床路径的培 训工作;加强临床路径的宣传力度,普及临床路径知识,引导患者理性就医。2、继续加强专科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开展临床路径的病 种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医患沟通、合理用药、中医药治疗比例等方面加强质 量监控,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3、继续收集和整理临床路径资料,对临床路径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
【中医临床路径分析总结】附件 2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稿 缺血性中风(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一、基本情况 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 病种之一, 2011 年 5 月到 2011 年 10 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 从 医院脑病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 理的住院患者共有 82 例,完成 81 例,平均住院日 17.2 天。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 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药浴、刮痧、拔罐以及康 复训练等。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 81 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 下中药饮片使用率 93.3%, 中成药 (包括中药注射液) 使用率 100%, 特色疗法使用率 96.7%,辨证施治率 100%。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 汤剂 76 例(93.8%) ,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22 例(27.1.%) ,静脉滴 注中药注射液 76 例(93.8%) ,针灸治疗 65 例(80.3%) ,推拿治疗 41 例 (50.6%) 中药熏洗治疗 23 例 , (28.4%) 康复治疗 81 例 , (100%) , 内科基础治疗 79 例(97.5%) ,其他疗法 46 例(56.8%)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 ,中等(25% ―75%)和差(&75%) ,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 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 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康复训练和内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 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推拿、中药熏洗和其他疗法。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 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 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 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 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 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 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 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 如中药熏洗方法,适用于中风后手足肿胀、肢体痉挛、疼痛的患者; 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 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 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 床实施,如推拿治疗在医保规定的适应症中不包括脑梗死。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临床路径的 81 例患者中,症状改善 80 例(98.8%) ,体征 改善 80 例(98.8%) ,理化指标改善 74 例(91.4%) ;临床痊愈 4 例 (4.9%) 好转 76 例 , (95.1%) 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 100.0%。。(二)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1)对症状的评价 包括对中风病主要症状神识昏蒙,半身不遂、感觉异常,言语 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的评价和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异常,饮水 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的评价。(2)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价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程 度进行评价。(3)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的评价 采用 Barthel 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 Rankin 量表评 价病残程度。(4)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价 必要时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相关量表进行评价,如吞咽障碍可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2.疗效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 日常生活能力和病残程度为预后评价指标;有并发症者进一步评价 其改善程度。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1)改善症状 81 例患者主症改善 81 例(100%) ;次症改善 70 例(86.4%) ,未 改善 11 例(13.6%) 。81 例患者改善的主症中,肢体无力改善 69 例,感觉异常改善 56 例,言语蹇涩或不语改善 65 例,口舌歪斜改善 64 例,11 例中脏 腑患者神志全部转清。81 例患者改善的次症中,头痛改善 26 例,眩晕改善 18 例,瞳 神异常改善 12 例,饮水发呛改善 37 例,目偏不瞬改善 8 例,共济 失调改善 14 例。 1:王某,男,56 岁。主因“昏迷、右侧肢体不能 10 小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形体较胖。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能, 继之出现昏迷,言语不能,烦躁,气粗口臭,喉间痰声辘辘,大便 3 日未行, 口唇红而干, 舌红绛, 苔黄厚腻, 脉弦滑有力, T 37.1℃, 查BP180/120mmHg,神昏,双瞳孔等大等圆,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肢 体肌力 0 级,肌张力略高,腱反射尚适中,右巴宾斯基征阳性。行 头颅 CT:未见出血灶。入院诊断:中医诊断:中风(痰热闭窍) ,西 医诊断:1.脑梗死急性期,2.高血压病。进入路径后立即给予鼻饲 安宫牛黄丸,口服星蒌承气汤 3 剂后大便日行 3 次,神志转清,无 烦躁,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腻,脉滑,继续给予化痰通络汤口服, 治疗 1 周后给予针灸及康复治疗,进入路径 2 周后右下肢肌力 2 级, 能在床上平移。案例 2(略) 案例 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 1 2 …… 81 119931 赵× 女 60
病历号 208 姓名 李× 张× 性别 男 女 年龄 84 62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2)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应用 NIHSS 量表评价,意识水平好转 11 例,凝视好转 8 例,视 野好转 9 例,面瘫好转 56 例,肢体运动障碍改善 42 例,共济失调 改善 12 例,感觉障碍改善 53 例,语言障碍改善 12 例,构音障碍改 善 53 例。案例 1:患者白某某,男,56 岁,右利手,中专学历,主因“右 侧肢体活动不利,语言不利 2 天”入院,损伤部位为左侧基底节区, 急性起病,症状进行性加重,既往体健,无家族脑血管病病史。入 院后进入本路径,评价语言学特点为非流畅失语,大约每分钟 20~ 30 个字,患者对疾病有较强的自省力,语言理解和表达均受损,理 解明显好于表达,复述和书写不能,有错语、言语启动困难和持续 现象,自发语少,有言语失用和探索行为,易疲劳有失语法现象出 现。根据诊疗方案采用中医特色语言康复治疗,以针刺和现代语言 康复训练为主,针刺治疗包括头针、舌针、耳针、体针,以醒脑开 窍、化痰通络为治法,采用毫针刺法、刺血疗法与针刺的扬刺手法 相结合,并根据语言学评价特点制定相应的现代语言康复训练治疗 方案。治疗 14 天后患者语言功能明显改善,流畅度明显改善,日常 会话和自发语每分钟可达到 60―70 个字左右,错语、言语启动困难 均有改善,言语失用、持续现象和探索行为消失,仍偶有失语现象 发生。案例 2(略) 案例 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 1 2 62 病历号 409 117954 姓名 许× 范× 刘× 性别 女 女 女 年龄 64 82 66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3)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应用 Barthel 指数量表评价,大便失禁改善 16 例,小便失禁改 善 23 例,修饰独立性方面改善 66 例,用厕自理性方面改善 34 例, 吃饭自理性方面改善 68 例,转移自理性方面改善 45 例,活动独立 性方面改善 36 例,穿衣自理性方面改善 57 例,上楼梯独立性方面 改善 33 例,洗澡自理性方面改善 12 例。应用改良 Rankin 量表评价病残程度,入路径 7 天平均为 2.64 分, 出路径时平均为 2.15 分, 60%患者残疾程度评分减少 1 分以上, 降低了病残率。案例 1:患者张某某,男,42 岁,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能 4 月入院” 。既往糖尿病、房颤病史,本次急性起病,发病即达高峰, 主要表现为右侧肢体活动不能,昏迷,凝视麻痹,在外院经治疗后 神志转清,转院到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训练,治疗 3 月后患者偏瘫症 状仍无变化,遂来本院求诊。入院时患者右侧肢体肌力 0 级,肌张 力低,语声低微,二便失禁,困倦乏力,动则汗出,舌质淡暗,苔 薄白腻,脉结代,患者卧床,各项日常生活如吃饭、用厕、洗漱等 均不能自理。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证,进入路径后根据诊疗方案口 服益气活血方药,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针灸治疗采用针刺与电针, 施补法为主,治疗 14 天后患者右侧肢体肌力 1 级,肌张力适中,语 声有力,乏力及出汗症状均明显好转,能坐在床上独立吃饭、洗漱, 在此基础上加入康复训练,入路径 28 天后患者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明 显改善,肌力达到 3 级,能在床上与轮椅间转移,无二便失禁,好 转出院。案例 2(略) 案例 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 1 2 …… 72 118767 方× 男 70
病历号 409 姓名 许× 范× 性别 女 女 年龄 64 82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4)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81 例患者中,仅有 2 例(2.5%)患者患有肺炎,明显低于发 生的平均水平(5.6%) ,经治疗后全部痊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作为评价工具,吞咽障碍患者经过本诊 疗方案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平均值为 2.05,而经单纯吞咽功能康 复训练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平均值为 1.50,说明本诊疗方案使患者 吞咽障碍的症状改善明显。案例1:患者葛某,女,69岁。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2年 前曾有脑梗死病史,遗留口角左歪,此次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 吞咽困难2月”入院。进入路径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 价,评分为5级(差) ,采用针灸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刺取穴:风池、风府、百劳、廉泉、夹廉泉、金津、玉液、合谷、 太冲、通里等,患者先取坐位,针刺风府、百劳,待得气后施予平 补平泻法30秒后起针,然后令患者仰卧,取1.5寸毫针分别对金津、 玉液两穴进行放血,以上操作完毕后,最后针刺风池、通里、合谷、 太冲、廉泉、夹廉泉,风池、通里施予平补平泻法,合谷、太冲施 予提插或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进 行了2个疗程治疗,患者吞咽障碍症状明显好转,采用洼田饮水试验 进行吞咽功能评价,评分为2级(良) 。案例 2(略) 案例 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 1 2 …… 30 119275 张× 男 64
病历号 376 姓名 常× 杨× 性别 女 女 年龄 78 68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三、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一)脑梗死临床治疗难点分析 西医对脑梗死的干预多根据不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和 发病时间等确定治疗方案,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溶 栓、抗血小板和康复治疗,但仍然未能完全解决脑梗死高发病率、 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问题。急性期病死率达 5%~15%, 死亡原因多数由于脑部病变本身和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存活的患者 中,70%左右残留较严重的后遗症,对部分并发症缺乏行之有效的治 疗方法,如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吞咽障碍、语言障碍等。(二)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从疗效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诊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辨 证论治,减轻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了临床症状,减轻了 病残程度,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分析如下1.降低了急性期的病死率:急性期死亡原因多由于脑部病变加 重,或严重的并发症。中医药治疗有助于减轻病情进展速度,进入本路径的中脏腑患 者 11 例在治疗后 7―10 天内神志转清,症状减轻。尤其对于神志障 碍辨证属于痰热腑实,清窍内闭的患者,采用星蒌承气汤有利于神 志转清,可以有效地减轻脑水肿,并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肺 部感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等。2.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 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针对缺血性中风痰瘀阻络的基本病 机,采用化痰通络、益气活血法治疗,已经得到广泛共识,并有循-10- 证医学证据支持,这两种治法在本组病例中应用较多,对于促进患 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3.减轻部分并发症状的程度: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吞咽障碍 等一直是康复训练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中医康复方法有助于防止其 发生,并可以减轻其程度。本组病例中进入路径前伴有偏瘫侧肢体 痉挛的患者占 15%,进入路径后,经中药、针灸、康复治疗,90%的 患者得到明显改善。采用针灸、中药熏洗和推拿等治疗方法,配合康复训练,可有 效改善患者的偏瘫痉挛状态,减轻肩-手综合症中疼痛和肿胀的症 状,提高吞咽功能的恢复程度。五、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 (一) “复元通络液”的临床应用情况 本专科已经申请专利的中药熏洗方“复元通络液”经过前期随 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对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的疼痛、局部肿胀有 很好的效果。81 例患者中,出现本中医技术方法适应症的 23 例患者 均采用了该治疗方法,治疗后疼痛和肿胀症状改善。(二)吞咽障碍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情况 本专科经过校级和北京市科委重大课题研究形成的成果――中 风后吞咽障碍治疗方案,包括了针灸和吞咽训练,81 例患者中共有 21 例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均采用本治疗方法,与未实施路径的 22 例 吞咽困难患者作比较,在两组基线均衡的基础上进行疗效分析,实 施本方案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3) 。(三)失语症中医特色针刺加语言康复综合治疗技术的应用-11- 采用头针、舌针、体针、耳针综合治疗,与语言康复现代康复 治疗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基于中医“形神合一”理论为基础的中医 特色针刺加语言康复综合治疗技术,通过针刺加语言康复治疗 49 例 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针刺加语言康复训练治疗 和单纯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的疗效,将针刺+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与语 言康复训练治疗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特色针刺加语言康复 综合治疗技术疗效显著(P=0.027) 。附:病例基本信息汇总表序号 1 2 …… 81 119931 赵× 女 60 ×
病历号 208 姓名 李× 张× 性别 男 女 年龄 84 62 联系电话 8407357× 6405789×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12- 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中医诊疗 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基本情况 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确定的第二批优势病种之一,从 2011 年 7 月至 2012 年 7 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纳入临床路径应用中医诊疗方 案治疗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住院患者共 52 例, 平均住院日 9.3 天。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中药汤剂、中成药、耳针、针刺、 外治法(穴位贴敷)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诊疗方案中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中药饮片使用率 94.2%,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 100%,中医特色疗法使用率 96.1%,辨证施治率 100%。其中,辨证应用口服中药汤剂 49 例(94.2%) ,辨证静脉滴 注中药注射液 52 例 (100%) 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2 例 , (3.8%) , 耳针治疗 20 例(38.5%) ,针刺 2 例(3.2%) ,外治法(穴位贴 敷)治疗 38 例(73.1%) ,内科基础治疗 52 例(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口 服中药汤剂及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其次为穴位贴敷和耳针治-13- 疗,而口服中成药及针刺应用较少。分析其原因,主要为1. 该病患者既往均已接受 PCI 等多种治疗, 往往病情较重, 而且住院时程短,无论医师或患者意愿都倾向选择起效较快的 静脉制剂,所以中药静脉制剂在急重症中应用普遍; 2.患者临床症状多样,且中医医院就诊的此类患者老年人 居多,合并症亦较多,中成药往往不能兼顾,所以除非患者拒 绝,临床医生多选择中药汤剂,较少应用中成药; 3.穴位贴敷及耳针因操作简便、作用较针刺持久,痛苦较 小,也有较高接受度和依从性;且接受的即可操作, 患者亦可随时治疗,故临床可操作性较强; 4.方案中推荐的平衡针、腹针及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因 科室医师未经过相关培训,相关经验不足,故均未实施; 5.纳入患者均实施了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按照相关指南推 荐,如无禁忌症,均应规范应用二级预防药物,包括抗血小板 与抗凝、稳定斑块、逆转心肌重构等药物。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评价 52 例患者中,症状改善 51 例(98.1%) ,体征改善 31 例 (59.6%)理化指标改善 20 例 , (38.4%)临床好转 51 例 ; (98.1%) , 无变化 1 例(1.9%) 。(二)疗效分析 1.改善症状:心绞痛发作时疼痛程度减轻 49 例,持续时 间缩短 42 例,发作次数减少 47 例。-14- 病例 1:患者,封某某,男,75 岁,病历号 2479261。冠心 病,PCI 术后,术后规范应用二级预防药物,术后 1 年复发心绞 痛,表现为劳累后(如上楼、走过街天桥) 、饱餐后外出或遇冷 胸部紧缩感,牵及左肩背部,每天发作 1~2 次,持续 20~30 分 钟,含服速效救心丸方可缓解,外院就诊建议再行 PCI 术,患 者拒绝,欲求中医治疗。诊察患者,胸痹遇劳则发,伴疲乏无 力,气短懒言,背部畏寒,自汗,舌质淡暗,有瘀斑,边有齿 痕,苔薄白,舌下脉络迂曲,脉沉细,证属气虚血瘀,胸阳不 振,予党参 15 g、黄芪 50g、桃仁 10g、红花 10g、薤白 10g、 姜黄 10g、川芎 15g、水蛭 10g、鸡血藤 30g、生山楂 30g,水煎 服,日一剂,7 剂后胸痹症状明显减轻,1 周仅发作 2 次,持续 5―10 分钟,发作时不需用药可自行缓解。病例 2(略) 病例 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 1 2 …… 51 63737 张× 男 61
姓名 孙× 高× 性别 男 男 年龄 62 71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提高运动耐量:患者治疗后,可明显提高活动强度及运 动时间。-15- 病例 1:患者,李某,女,60 岁,病历号:41897。冠心病, PCI 术后,术后一直感疲乏,不耐劳作,精神萎靡,术后半年步 行 100 米或稍走快些即出现心前区不适症状,活动明显受限, 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弱,证属气虚血瘀,予 “益气活血方” 加减, 1 周后心前区不适症状减轻,2 周完全消失,逐渐加大 其中黄芪用量至 60g,4 周后可步行 1―2 小时,体力明显改善, 已如常人。病例 2(略) 病例 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 1 2 病历号
姓名 孙× 高× 性别 男 男 …… 51 63737 张× 男 61
年龄 62 71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改善相关体征:可减轻肺部罗音或下肢水肿等体征。病例 1患者, 阮某某, 男,59 岁, 病历号 60542, 主因 “胸 痛伴双肩部疼痛不适间断发作 3 年,加重 2 天”收入院。患者 2011 年 9 月行支架Z入术。术后症状较前改善, 但仍时有发作。2012 年 5 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伴肩部疼痛不适,胸闷 气短,自服速效救心丸后半小时不缓解,乏力气短,肩背不适, 偶有头晕,口干,眠差,小便频急,大便调。查体:双肺呼吸-16- 音清,右下肺可及少量湿罗音,心界轻度扩大,心率 61 次/分, 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不肿。舌质暗, 苔白腻,脉细缓。中药汤剂予“益气活血方”合瓜蒌薤白半夏 汤加减,酌加泻肺利水之品,党参 30g、生黄芪 30g、丹参 20g、 桃仁 10g、赤芍 15g、红花 10g、瓜蒌 20g、薤白 10g、半夏 9g、 葶苈子包 10g、茯苓 15g,并同时应用穴位贴敷,以助活血、通 脉、化痰。服用 5 剂后,患者不仅症状减轻,且肺部罗音消失。本拟继续巩固治疗,但患者因家中有事,故予带药出院。病例 2(略) 病例 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 1 2 …… 31 62400 田× 男 56
姓名 李× 梁× 性别 男 男 年龄 40 82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改善预后:较长期辨证使用中药,可预防复发,减少心 血管事件的发生。病例 1:患者,赵某某,男,64 岁,2000 年因急性心肌梗 死于阜外医院行 PCI 术,Z入 1 个支架,术后规律服用阿司匹 林、氯吡格雷、他汀类及 ACEI 等二级预防药物;2004 年无明显 诱因出现活动后心前区疼痛,步行 50m 即发作,需蹲下后方能-17- 缓解,再次于阜外医院行 PCI 术,Z入 2 个支架;2009 年 5 月 出现夜间胸痛,牵及后背,每周发作 2―3 次,再次于阜外医院 行 PCI 术,Z入 3 个支架。为防止复发,患者于 2010 年 8 月 10 日就诊,虽无心绞痛发作,但心烦,疲乏无力,自汗明显,精 神不振,怕热,便干,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予 “益气凉 血生肌方”加味, 黄芪 30g、丹参 30g、丹皮 10g、银花 15g、 红花 10g、川芎 15g、鸡血藤 30g、郁金 10g、知母 10g、磁石先 下 30g、远志 10g,14 剂后诸症明显减轻,硝酸酯类药物减半, 后随证加减,坚持服用中药 9 个月,无明显不适,生活恢复如 常;随访至今已 4 年,无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病例 2(略) 病例 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 1 2 …… 6 60596 闫× 男 49
姓名 陶× 王× 性别 女 男 年龄 71 44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成功的冠脉血运重建术(PCI 或 CABG)后再发心绞痛是现 代医学治疗的一个难点,随着冠脉血运重建术后时间的推移,-18- 心绞痛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常 见原因主要为(1)冠脉再狭窄的发生; (2)冠脉病变的恶化; (3)冠脉微血管病变; (4)桥血管吻合处的病变; (5)移植物 的退行性病变等。对于 PCI 术后再狭窄、不包括靶血管病变的冠脉病变的进 展引起的再发心绞痛,尽管部分患者可以再次通过对病变靶血 管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解决临床心绞痛症状,但仍有相 当的患者因经济原因或意愿拒绝接受再次 PCI 术;而对已 经经历 CABG 术或多支血管 PCI 术治疗、 或存在冠脉微血管病变、 或移植桥血管病变的患者,目前现代医学尚无完善的治疗方案。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对于这类病人恰恰可以应用中医诊 疗方案予以治疗,中药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可明显减轻 心绞痛症状,使发作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持续时间 缩短,明显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我科穴位贴敷选用丹参、川芎、桂枝、瓜蒌,以活血为主, 兼以桂枝温阳通脉止痛,瓜蒌化痰利气宽胸;耳穴选取心、神 门、交感等穴位,局部刺激以使经络得通、气血得以运行;此 两种方法操作简便,配合中药汤剂,相得益彰,效果更著。按照相关治疗指南,患者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应规范应用阿 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及 ACEI 或 ARB 等二级预防药物,但 并不影响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的评价。患者恰恰是在规范应用 二级预防方案的前提下再发心绞痛,在不改变原防治方案的基 础上,应用中医诊疗方案,取得的临床疗效更能体现中医药治-19- 疗的临床优势。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益气凉血生肌方 基于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血管内膜损伤是再狭窄启动因素的 认识,创新性地提出介入术后血管的重建过程与中医创伤修复 过程相似,因此应用中医创伤修复的理论,以益气凉血生肌法 防治再狭窄,改善远期预后,并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 金资助。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共纳入 PCI 成功病历 100 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于术后按照现代医学相关指南常 规应用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手术当日开始服用 益气凉血生肌方(生黄芪、丹参、丹皮、金银花等) ,疗程 2 个 月,随访时间 6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治疗组为 14.10±8.48 个 月,对照组 12.77±7.38 个月。结果表明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比,中药治疗有减少造影再狭窄和复发心绞痛发生的趋势, 降低综合心血管事件的相对风险达 52.25%(P&0.05) ,生存分 析表明中药治疗的益处在用药后即开始显现,在 6 个月时达到 显著性且益处持续存在。附:病例基本信息汇总表序号 1 病历号 37749 姓名 孙× 性别 年龄 男 62 入路径时间
2 55935 高× 男 71 × …… 52 32825 兰× 女 77 -20-出路径时间
联系电话 5774978× 12-6-×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浙江省中医院乳腺病中心一、基本情况 乳痈(急性乳腺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 95 个中医优势病种之一。从 2011 年 6 月到 2011 年 12 月,浙江省 中医院乳腺病中心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 床路径管理的门诊患者共有 11 例,完成 10 例,平均治疗时间 11.4 天。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中药口服汤剂、细针穿刺抽脓。二、临床治疗情况分析 (一)疗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 10 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 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 100%,特色疗法使用率 100%,辨证施 治率 100%。其中具体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0 例 (100%) ,穿刺抽脓 9 例(90%) 。(二)疗法应用情况分析 急性乳腺炎脓肿期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乳汁淤 积,红肿结块,发热,脓肿形成,外周血象升高等。中医药治疗 对上述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疗效。21 本临床路径中中医药治疗贯穿始终, 并针对具体情况行穿刺 抽脓。方案中的治疗措施在患者群中均有很好的依从性, 原因主要 有一下几个方面:1、相较西医的抗生素治疗以及对症治疗,由 于效果不明显而且担忧影响后续哺乳,患者更愿意接受中医治 疗。2、中医药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民间基 础,各种单方、验方在实际使用中均有一定疗效;3、目前方案 中推荐除了中药汤剂治疗,还包括细针穿刺抽脓治疗。由于细针 穿刺抽脓代替了脓肿切排,也是患者容易接受的一个原因。三、疗效与评价 (一)总体评价 10 例患者中, 症状改善 10 例 (100%) 体征改善 9 例 , (90%) , 理化指标改善 10 例(100%) ;临床治愈 10 例(100%) 。(二)疗效分析 1.改善症状 迅速减轻疼痛症状病例 1:患者王某某,女,29 岁,因“哺乳 2 月,右乳红肿 伴疼痛 1 周”于 2011 年 6 月 11 日门诊,外院曾予抗生素静脉给 药治疗一周,无明显疗效。查体温 39.0℃,血常规提示白细胞 9.6×10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2.6%,CRP33mg/L,超声提示右 乳外上象限可见 5.6cm×4.3cm 低回声区,其内有絮状物流动; 患者右乳疼痛剧烈,不可触碰。予中药汤剂辨证治疗,并结合细 针穿刺抽脓治疗,抽出脓液 50ml,患者当日下午及晚餐后各服229 一剂中药,当晚 8 时体温即恢复至正常,疼痛明显缓解。服药 7 帖,复诊时诉已无疼痛,B 超下原低回声病灶区已消失。病例 2(略)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 1 2 …… 病历号 5906 姓名 王某某 陈某 性别 女 女 年龄 29 31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改善体征 体温降低。脓肿范围缩小,乳房局部红肿消退或减小;病例 1:患者王某某,女,31 岁,因“哺乳 27 天,左乳疼 痛伴发热 3 天” 2011 年 10 月 17 日就诊。于 当时体温最高 39.8℃, 超声提示右乳外上象限可见 6.0cm×5.6cm 低回声区;表面有约 8.5cm×10cm 左右的红肿部位,边界不清,抽出约 60ml 脓液, 给予辨证中药汤剂口服,3 天后复诊右乳外上象限可见 2.0cm× 1.5cm 低回声区,红肿部位缩小至 2cm×2cm 大小。而且服药 8 小时后患者体温开始下降,24 小时后体温恢复到 37.3℃,并未 再反复。病例 2(略) 病例 3(略)23 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 1 2 3 …… 病历号
姓名 王某某 陈某 顾某某 性别 女 女 女 年龄 29 31 31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改善相关理化指标降低白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促进 C 反应蛋白水平下调。病例 1:患者王某某,女,29 岁,因“哺乳 2 月,右乳红肿 伴疼痛 1 周”于 2011 年 6 月 11 日就诊。患者右乳疼痛剧烈,不 可触碰,体温 39.0℃,血常规提示白细胞 9.6×10 /L,中性粒细 胞百分比 82.6%,CRP33mg/L。超声提示右乳外上象限可见 5.6cm ×4.3cm 低回声区, 其内有絮状物流动。给予辨证中药汤剂治疗, 并结合细针穿刺抽脓治疗,抽出脓液 50ml,患者疼痛感明显减 轻。3 天后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 5.6×10 /L,中性粒细胞百分 比 67.6%,CRP7mg/L。病例 2(略) 病例 3(略)9 924 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 1 2 …… 10 8632318 张某 女 26
病历号 5020 姓名 王某某 水某 性别 女 女 年龄 29 30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改善预后可以促进坏死物质吸收,避免“寒性僵块”形成。恢复乳管通畅, 在脓肿消失后患侧乳房哺乳功能得到恢复。病例 1 患者王某某,女,29 岁,因“哺乳 2 月,右乳红肿 伴疼痛 1 周”于 2011 年 6 月 11 日就诊。超声提示右乳外上象限 可见 5.6cm×4.3cm 低回声区,其内有絮状物流动;给予辨证中 药汤剂口服,并结合细针穿刺抽脓治疗,抽出脓液 50ml,此后 每日给予抽脓 1 次,量逐渐减少,3 天后患者再次就诊,给予抽 脓 15ml。患者超声复查脓肿范围明显变小,未再抽脓。继续中 药治疗 10 天而超声复查见局部回声增粗无明显异常,未见脓腔 以及内容物;原肿块处皮肤色素局部沉着,触诊肿块不可及。病例 2:患者陈某,女,30 岁,因“哺乳 1 月余,右乳红肿 疼痛 10 天”于 2011 年 8 月 12 日就诊。超声提示右乳外上象限 可见 5.0cm×3.3cm 低回声区;患者右乳疼痛剧烈,乳汁排出不 畅,并有约 6.5×6.3cm 左右的红肿范围。细针穿刺抽脓 30ml 左 右, 予温通散结、 软坚消肿之中药汤剂口服, 之后每日抽脓一次, 5 天后无脓液抽出,继续口服中药 14 天后恢复哺乳。25 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 1 2 3 …… 病历号
姓名 王某某 陈某 顾某某 性别 女 女 女 年龄 29 31 31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三)患者满意度调查 分别从治疗费用、疗程、疗效、诊疗服务等方面针对患者对 治疗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见表 1。表1 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表 9 例(90.0%) 1 例(10.0%) 0 例(0.0%) 8 例(80.0%) 1 例(10.0%) 1 例(10.0%) 10 例(100.0%) 0 例(0.0%) 0 例(0.0%) 10 例(100.0%) 0 例(0.0%) 0 例(0.0%) 8 例(90.0%) 1 例(10.0%) 1 例(10.0%)26合理 治疗费用 一般 不合理 满意 治疗疗程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 治疗效果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接受 接受路径情况 不完全接受 不接受 满意 诊疗服务 比较满意 不满意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乳痈(急性乳腺炎)成因在于乳汁淤积,继发炎症感染和脓 肿形成。中医药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抑制炎症 急性乳腺炎主要病理表现在于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从而出现组织充血水肿,局部疼痛,体温升高,严重者 出现组织坏死,形成脓肿以及坏死物;中药可以抑制炎症因子释 放,从而阻断病理进程,减轻疼痛,使体温下降,局部组织充血 水肿得到缓解。2.疏通乳管 急性乳腺炎的病因在于乳管淤滞,中医具有理气通乳的作用,疏通乳管,同时乳管壁扩张,收缩能力增加, 而起到治疗作用。3.维持哺乳 西药治疗离不开抗生素,而很多抗生素都需要停止哺乳;中药治疗,只有极少部分的中药成分进入乳汁;通 过实践证明,中药治疗不会影响哺乳。在患侧治疗的同时可以继 续正常侧的哺乳, 部分患者在乳腺炎治愈后双侧乳房可同时继续 哺乳。4. 彻底免除脓肿切排术 脓肿切排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而通过中药治疗配合穿刺抽脓来替代脓肿切排, 并不要求脓腔的 完全彻底引流,依然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没有彻底引流部分的 坏死组织,中药可促进其吸收。五、方案外本专科中医疗法方法应用情况 未使用方案外其他疗法。27 附:病例基本信息汇总表序号 1 2 病历号 5906 姓名 王某某 陈某 性别 年龄 女 女 29 31 入路径时间
…… 10 8064618 潘某某 女 31
× 出路径时间
联系电话 × ×28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一、基本情况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自 2013 年 1 月至 2013 年 5 月进入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临床路径的病例共 15 例,完成 路径 15 例,平均住院日 16 天。主要治疗方法有:旋提手法、颈椎牵引、颈背部痛点针刀减 张疗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颈部理疗。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完成路径的 15 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1.旋提手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者 15 例(应用 率 100%) 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 , 也是临床常用方法。2.颈椎牵引者 12 例(应用率 80%) 。此种治疗方法适用于 颈椎椎间孔分离试验阴性者,分离试验阳性者应当禁用颈椎牵 引。椎间孔分离试验阳性者可能存在(1)神经根水肿造成椎间 孔内组织粘连, 行椎间孔分离试验可能会出现粘连组织牵拉神经 根,使症状加重。(2)局部骨赘的挤压,可使得椎间孔分离试验 加重骨赘对神经根的刺激或挤压。3.针刀松解疗法 5 例(应用率 33%) ,松解部位为颈背部压 痛点,治疗次数 1~3 次。此法适用于颈部棘突、肩胛骨区域(肩 胛骨内上角、冈上窝、冈下窝、肩胛骨外侧缘)有表浅压痛点且 有明显上肢串痛者。此疗法并未贯穿整个疗程,因为(1)有一 定的性问题; (2)针刀刺入的深度较难掌握; (3)患者有惧 怕心理,接受度不高。29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疗效评价 1.临床控制:10 例(66.7%) 。2.显效:0 例。3.有效:5 例(33.3%) 。4.无效:0 例。这 15 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疗效提示,该诊疗方案中的中医 疗法可缓解或消除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上肢疼痛和麻木、 并能改善 颈椎活动,这与中医疗法改善气血循环、调整颈椎关节和松解粘 连的作用有关。(二)疗效分析 1.缓解或消除疼痛和麻木症状 (1)缓解或消除颈项部及上肢疼痛 在完成路径的 15 例患者中,10 例颈项部及上肢疼痛消失 (66.7%) 例减轻(33.3%) ,5 ,这可能与手法起效迅速、中药汤 剂和理疗作用持续有关,二者协同作用疗效更加显著。病例 1:王某,男,50 岁,以“颈肩背僵痛 5 月,加重并伴 左上肢放射痛 3 天”而入院(同日入路径) 。患者颈肩背僵痛, 左上肢麻痛,可放射至左前臂、左手食指和中指,呈持续性,仰 头加重,低头减轻。夜晚疼痛较甚,不能平卧,难以入睡。予以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电蜡疗等治疗 6 天时,疼痛减轻,但仍不能 平卧,难以入睡。在继续给予上述治疗的同时,行旋提手法治疗 2 次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夜间可间断入睡。出院时患者颈部 疼痛基本消失,可平卧入睡。病例 2(略) 病例 3(略)30 病例基本信息表病案号 姓名 性别 女 男 男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联系电话 × × ×0077478 谢× 0086726 王× 0065727 李× ……(2)减轻或消除上肢麻木 在 完 成 路 径 的 15 例 患 者 中 , 10 例 上 肢 麻 木 基 本 消 失 (66.7%) 。病例 2:罗某,男性,41 岁,主因“颈肩背部僵痛 6 天,加 重伴左上肢麻木 2 天” 于
入院(入路径) 。入院时颈 肩背部僵痛,以左侧为重,伴左上肢麻木,左手食、中、环、小 指麻木明显,呈持续性,头后伸时加重。予以颈部电蜡疗、超声 药物透入、穴位贴敷、旋提手法和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治疗, 4 天后患者环、小指麻木基本消失,食、中指麻木明显减轻。继续 上述治疗,出院时() ,患者环、小指麻木消失,仅食、 中指偶有麻木感。病例 2(略) 病例 3(略)31 病例基本信息表病案号 姓名 性别 女 男 男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联系电话 × × ×0056460 罗× 0076941 李× 0085732 徐× ……2.改善功能活动 颈椎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或改善。在完成路径的 15 例病例中, 10 例颈椎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其余病例的颈椎活动度也有不同 程度的改善。病例 3:罗某,男性,41 岁,主因“颈肩背部僵痛 6 天,加 重伴左上肢麻木 2 天” 于
入院。入院时见颈肩背部僵 痛,以左侧为重,伴左上肢麻木。颈肌紧张,颈椎活动度:前屈 10°,后伸 5°,左屈 20°,右屈 10°,左旋 60°,右旋 30°。经给予颈部超声药物透入、穴位贴敷、旋提手法和口服汤药等治 疗后,患者颈、肩、背部僵硬、疼痛及颈椎活动度逐日改善。治 疗 10 天时,检查其颈椎活动度:前屈 30°,后伸 25°,左屈 30°,右屈 30°,左旋 60°,右旋 30°。出院时() 复查颈椎活动度:前屈 50°,后伸 25°,左屈 40°,右屈 40°, 左旋 60°,右旋 60°。病例 2(略) 病例 3(略)32 病例基本信息表病案号 姓名 性别 男 女 男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联系电话 × × ×0086330 屠× 0086057 曹× 0084972 吕× ……3.患者满意度 经从治疗费用、疗程、疗效、诊疗服务等方面对患者的满意 度进行调查评价,结果如下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合理 治疗费用 一般 不合理 满意 疗程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 疗效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接受 接受路径情况 不接受 满意 诊疗服务 比较满意 不满意 0 15 例(100%) 0 0 15 例(100%) 0例 0例 15 例(100%) 0例 0例 15 例(100%) 0例 0例 15 例(100.0%)33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 受限,有时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 以忍受,影响睡眠,不得不以健肢托住患肢。中医认为不通则 痛,通则不痛。颈部和上肢的疼痛主要是气血瘀滞、筋脉失养 所致。通过辨证使用中药汤剂和颈部理疗,不仅可以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而且能够改善神经根的血液供应,促进神经根炎症 的消散与吸收。(二)舒筋活络,正骨理筋 研究表明神经根缺血缺氧是引起上肢疼痛的根本原因, 而神 经压迫、 神经根周围组织的粘连是引起神经根缺血缺氧的主要原 因之一。这些均由颈椎筋骨错缝、气血瘀滞、经脉痹阻所致。在 辨证使用中药汤剂、颈部理疗等治疗基础上,根据颈椎错位和经 筋粘连、僵硬等情况,有针对性的使用旋提手法、颈椎牵引和针 刀疗法,就能起到正骨理筋,改变神经根与压迫物之间的空间位 Z关系,还能疏通经络,松解粘连,消除末梢神经的卡压。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循行于颈部的经脉主要有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桂枝加葛根 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病的名方。太阳病,项背强几几, “项背 何故强,因肌肉神经拘急故也” 。太阳病可以内传少阳,也可外 传经筋,很多临床报道表明,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同样起到34 了良好的效果。经对 48 例治疗观察,有效率达 95.8%。试验也 证明桂枝加葛根汤具有消炎止痛,降压解痉、调节平滑肌活动及 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附:病例基本信息汇总表病案号 6726 …… 0088252 罗× 男
× 姓名 谢× 王× 性别 女 男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联系电话 × ×3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床路径表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