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证药师证注册开药问题

悬赏20爱心点
分享到微博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医生用自己的医保卡开药的问题
单位刷卡拿药,除非请别的医生开处方才行,自己开是不行的。有这个说法吗?
换个人开肯定好,谁也不会说什么。祝你如意。
答: 你好,手术,化疗后可以考虑应用抗肿瘤中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肿瘤能力,防止复发或转移.可以了解一下康泰安口服液和圣液口服液.
大家还关注一年处理1.7万医生能否阻止乱开药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核心提示:河南省卫计委的通报显示,去年全省共有1.7万名医生被处理,其中大多和乱开药有关。敢于公布被处理医生的人数是一种进步,但是,看了这个数字和数字后的成因又让人困惑,有1万多医生因乱开药而被处理,既说明了乱开药现象的普遍,也表明这种现象所代表的过度医疗现象难以阻遏。
河南省卫计委的通报显示,去年全省共有1.7万名被处理,其中大多和乱开药有关。敢于公布被处理医生的人数是一种进步,但是,看了这个数字和数字后的成因又让人困惑,有1万多医生因乱开药而被处理,既说明了乱开药现象的普遍,也表明这种现象所代表的过度现象难以阻遏。
医生对患者乱开药、多开药,是看病贵的一种体现,但根本上是因为现行医疗体制的不合理,是把医疗推向市场的后果之一。医院自负盈亏后变成了企业,如果财政不给补贴或者减少投入,医院和医生的收入必然减少。医生想方设法创收和赚钱,乱开药和多开药就是主要路径之一,是&医疗产业化&的体现。
医生乱开药、医院对药品的价格加成以及过多的检查等也就是过度医疗,解决过度医疗问题当然就可以缓解看病贵的难题,医生也用不着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地去乱开药,也不会让卫生管理部门每年都要处理成千上万的医生。但遗憾的是,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正处于拉锯战中,未必能从思维上改变人们的医疗行为。例如,对于&高薪养医&,一方面需要有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也正如人们质疑&高薪养廉&一样,高薪真的能养医吗,因为人的欲望是无边的。
正因为如此,科学从另一个角度为人们提出了解决过度医疗的思路,如果再结合上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或许能比较容易解决过度医疗或看病难的问题。这个科学观念名为精准医学(医疗)的计划,即基于每个个体的基因差异而进行个体化治疗,少用药和有效用药,使医疗更有效率,因而称为精准医学。提出精准医学的设想既有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根据,又有多年来人们对自身服用药物治疗疾病的经验总结,其中一个最让人警醒的总结是,需要治疗的病例数(number needed to treat,简称NNT)的科学概念的提出和实践。
NNT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对临床药物或其他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指的是,有多少人接受治疗或预防治疗(服药)才能确保其中一人有效或受益。经过大量的临床调查,NNT显示的药物治疗效果的低下令人吃惊。例如,如果2000人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坚持两年以上,才能防止一起首次心脏病突发事件,即NNT为2000。这也意味着,治疗和预防心脏病,2000人在两年中每日服药阿司匹林,只有一人有效,其他1999人都无效,也因此他们是处于盲目和无效治疗之中,而且会因为服药产生大量的副作用。
如果实施精准医学(医疗)的理念就应当少用药和准确用药。因此,在美国心脏学会推荐高危人群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作为预防心脏病的措施后,阿司匹林的生产者拜耳公司感到赚钱的机会来了,立刻上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请求修改阿司匹林标签说明:无心血管疾病史的人群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肌梗死。但FDA驳回了拜耳公司的这一申请。这意味着,美国医疗管理机构已经意识到,向人们传递无病不服药、有病少用药和精准医疗的重要性。
早在1860年美国著名作家兼医生奥利佛&温德尔&霍姆斯就提出,若将所有的药品沉入海底的话,对人类来说就是一大福音&不过对鱼儿们却是诅咒。如果中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能推进并实施,再加上精准医疗和少用药的观念深入人心,也就能改变医生乱开药和中国过度治疗的乱象。
责任编辑:露儿
国家药监总局日前发布公告称,河南省林州市亚神制药生产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在云南省发生不良事件,个别患者用药后出现寒战、发热症状。经云南省文山州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该批次药品“可见异物”项目不符合规定。...
5月5日,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决定自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同步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强化医保控费作用,强化医疗行为和价格行为监管,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最近,关于江苏药品集中采购征求意见稿流出,已经有微信公众号刊登出了全文。从征求意见稿来看,价格联动也是江苏省药品采购的关键词,要求对采购量大或采购金额较高的品种,依据各省(市)中标价、我省医疗机构实际采购价等因素定期调整其入围价格。...
当“互联网+”风暴席卷中国各大行业,医药电商也不例外,药厂、医药公司、药店纷纷加入“互联网+”大军。 还有一些医疗行业“互联网+”公司,由于向患者收费不理想,也千方百计地向药品靠,如通过医生网上咨询后再推荐一些药品,可直接在网上下单,等等。BAT 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笔投入。各种概念,O2O,PBM,HMO,像春天的柳絮漫天飞舞。2014年9月《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互联网+处方药”的概念推高了最高潮。...
社科院同志遭遇感冒大处方,再度将公众视线焦点聚集到药价上。幸而同时曝光的还有很多医疗问题,包括手术台上逼迫患者签字增加多项手术的非典型案例,公众得以感知到根源其实不在药。...
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并不是放弃政府对药价的监管。改革之后,政府对药品不管价格水平,而管价格行为,严查价格欺诈、串通和垄断行为。...
今年6月1日起,我国将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今后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昨天,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卫计委、人社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药品价格改革后,绝大部分药品市场交易价格不会上涨。...
今年12月31日是很多单体药店GSP 换证的最后期限,单店关门潮已经来袭,药店连锁化进程在加快,基层医疗终端门诊量飙升带动用药量急速上升,社区服务的便利性和药品“零差价”对零售终端形成了冲击,与医院市场的热火朝天相比,OTC市场有点愁云惨淡。而能否将OTC市场做大、做强,关键在于OTC营销价值链的设计是否合理和全面。...
近日,江西卫计委公布了对基层医院处方的点评结果,三分之一处方不合格。...
目前的药价受到医院运营规则的影响而被扭曲了。本来支付方应该最有力量设置规则,通过各种限制、工具、激烈措施等办法督促服务方和产品提供方以最低成本提供服务和产品。可这种机制在中国市场缺失了。...
联盟旗下网站
关于医药联盟>> >>你好,因为之前出了车祸,医生给我开药,来
你好,因为之前出了车祸,医生给我开药,来
病情描述:
你好,因为之前出了车祸,医生给我开药,来了一种依托考昔片’还有一种马来酸气氟吡汀胶囊的药
还有一种中药,跌打七里片,为什么我吃了这三种药以后,我的伤口明显比之前痛了很多,还有我的牙齿也是吃了那个药之后就痛了,这是什么原因,
医生提醒:微信加医生为好友,快速帮您诊断
已回答22931条
医生建议:你这个是可以选择使用之类的药物治疗一下的话,是可以减少疼痛的,有可能是因为上火引起的现象。
(不少于10个中文字符)
直购热线:400-
可能相关的药品
向专家医生提问万名医生在线,十分钟内快速回复!
请输入您的问题
看过本问题的人还看过
最常用的 药品 用药指导
健客价:¥125.00
健客价:¥25.00
健客价:¥58.00
健客价:¥88.90
本品为缓泻药类非处方...
健客价:¥1.10
本品为耳鼻喉科喉痹类...
健客价:¥9.00
本品为耳鼻喉科喉痹类...
健客价:¥8.30
本品为维生素与矿物质...
健客价:¥26.00
本品为眩晕类非处方药...
健客价:¥16.50
本品为皮肤科用药类非...
健客价:¥2.00申曙光:解决好医生乱开药问题&是目前医保领域最核心的工作--社会--人民网
申曙光:解决好医生乱开药问题&是目前医保领域最核心的工作
&&&&来源:&&&&&
&&&&人民网北京3月28日电&3月28日,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讨论全民免费医疗的现状与可行性。对于人民日报最近发表的“全民医保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文章,申曙光认为,在控制医疗费用的前提下,整合和优化现有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医保,是目前中国最现实的办法。&&&&申曙光将目前的国情总结为:已建立起制度上基本覆盖全民的医保制度体系,但还有不少的人没有进入这个体系;保障水平较低;不同人群的医疗保障水平差别较大;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没有跟上,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对接下来应做的工作,申曙光认为是:一、要继续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政府要以多种方式帮助没有参保的人全面参保,社会也可以提供帮助,但责任主体是政府;二、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进行医疗保障制度的整合,提高人群间的医保公平性;三、要改革医疗卫生体制,解决好医生乱开药乱开检查单的问题,解决好以药养医的问题,控制医疗卫生费用的消耗,让人们看得起病;四、要继续关注各类医疗弱势群体,让他们得到更好的保障;五、要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鼓励商业医疗保险的介入,让其在为中高收入人群的医疗服务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其中,第三项是目前最核心的工作。
(责任编辑:刘茸,游海滨)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人民日报关注合理开药问题:医生开的药为啥吃不完?--北京频道--人民网
人民日报关注合理开药问题:医生开的药为啥吃不完?
&&&&来源:&&&&&
  制图:宋 嵩
  【开栏的话】
  生病看医生,为何医生开的药经常吃不完?家里剩药一堆,除了浪费,还有什么危害?防止过度开药,有什么制度防范?海外如何规范用药的?今日起,本版关注合理开药问题,剖析过度开药的深层原因,试图找寻杜绝大处方的“处方”,以飨读者。
  一问 药吃不完根源何在
  与以药补医不无关系,患者有时也主动要求多开
  记者:得病了去医院,往往开一堆药吃不完。两天病好了,药开了7天,是医生趋利、要多挣钱吗?还是跟医学的不确定性、患者的“见好就不吃了”的服药习惯有关?
  张晓乐:开的药吃不完,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可能存在医院趋利的因素。绝大多数医院不鼓励医生开大处方,能够达到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药占比不能超过45%的要求,即药品占医疗业务收入比例不超过45%。但医院的收入比较单一,特别是中小医院对药品的依赖比较强。在很多地方,政府投入的比例只占公立医院收入的10%―20%,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个比例就更低。
  另一方面是患者的原因。一些患者主动要求医生多开药、开好药。几年前,我曾经对300个门诊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的药物使用率。慢性病人药物的使用率最高达80%以上,除非是换药或者是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才出现停药,所以手头存药比较多。而普通门诊尤其是急诊患者药物使用率比较低,不按医嘱服药,也会剩下药。腹泻、头疼的患者有时开了药,吃了几次,症状消失了,就不吃了。还有的开了药压根就没吃。
  解立新:医生开的药大于患者所需要的用药,这与以药补医不无关系。公立医院补偿不到位,药品收入要占相当的比重。
  另一方面,出于自我保护,医生也会多开药。医生按适应症和治疗指南开药,假如开5―7天的药,医生会就高按7天开药;可开可不开药时,医生会选择开药。如果出现医疗纠纷,医生这样开药就不会承担责任。医患关系紧张,让医生处处提防,防止因没开足量的药被患者找麻烦。
  记者:如何区分正常的、必要的药品剩余和过度开药?
  张晓乐:正常剩余药品还是过度开药,目前还不好区别。药品多少合适,只能是根据病情来判断。如果对临床医生的医疗行为过多干预,医生就没法给病人看病了。
  二问 过度开药有何后果
  造成资源浪费或不规范用药,或致疾病无药可治
  记者:开药过度也好,合理范围也罢,剩下的药怎么办?
  张晓乐:医生开药有点像家里做饭,或多或少会有剩余。有的药吃不完,下次还能用,可以放入家庭的小药箱,如常见的感冒药。但有些药物不能随便囤着下次用,比如上次感冒细菌感染症状明显,医生开了抗菌药,而这一次是病毒性感冒,患者把上次开的抗菌药拿出来用就不对了。有的药物不用于常见病,可能吃一两次就够了,剩下的药物就永远剩下了,其实造成了药品资源的浪费。
  记者:剩药再吃,到底会有什么危害?
  张晓乐:饭都不能多吃,就不要说药品了,是药三分毒。剩药过多并不保险,药品有保质期,过了保质期的药就不能再吃。
  另外,一些药品有特殊的存放要求,如果不符合存放条件,药物容易失效,这些药物对人体都会造成伤害。
  解立新:与欧美日本等国比较,我国患者依从性差。比如胃溃疡,应该连续吃药28天,患者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有的只吃3―4天。
  其实,不规范吃药不仅治疗效果会打折扣,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出现并发症,比药品的副作用危害更大。特别是抗菌药,不规范使用导致病毒出现耐药性,最终可能会无药可治。
  记者:如何减少药品浪费?药品小包装管用吗?
  张晓乐:目前,我国药品包装太小了,甚至有3片装的,造成包装资源的浪费。
  在香港药品包装都是大包装的,有500―1000片的,按患者的需要进行分装。我们应该按患者的用量开,吃几片就开几片,而不是按瓶或盒来开,以减少浪费。
  解立新: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综合考虑各方的利益。比如厂家要设计合理的包装,要考虑分装费用谁来承担,同时需要做好健康教育,在公众中科普合理用药的知识。
  三问 规范开药有何制度
  有药占比规定、医保制度保障,但公立医院补偿还需到位
  记者:目前有没有制度防范“大处方”?
  张晓乐:防止“大处方”有制度来规范。一是卫生部门考核医院的药占比不能突破45%。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会对医生高出平均金额的处方进行处方点评,患者是否为危重急症患者,为何要开更多的药和更贵的药,医生开处方的过程会得到实时的监控。
  二是医保制度的规定。医保不仅对医院实行总额预付,超出部分要医院承担,对于患者用药量,各地也都有一个大致的规定。北京的规定是,急诊3天、普通门诊7天、慢性病患者15天,10种特殊疾病,包括三高、癌症等,可以开1个月的量。归根到底,杜绝大处方,切断以药补医的链条,要从体制上找原因,对公立医院补偿到位,不要让医院靠卖药挣钱。
  解立新:在解放军总医院,信息系统充当着电子警察的作用,实时监控医生的用药情况。一旦被确认为大处方,对相关医生会进行警告、公示、限制处方权等一系列的处罚措施。
  记者:有的患者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反而觉得医生开药少。开药问题,有人嫌多有人嫌少,怎么解决?
  张晓乐:慢性病患者开一个月的药,都觉得少。而普通门诊患者7天的药都用不完。开多开少,不在于开多少天,而在于是否为病情所需。在日常门诊中,慢性病患者只是为了开个药就到医院就诊,这个比例很高。这个虚高的门诊量,让本来紧缺的优质医疗资源陷入纯粹事务性和重复性劳动,腾不出时间来处理疑难杂症。在香港,慢性病患者最多可以开6个月的药。适当增加慢性病患者拿药量,不仅能减少患者的取药负担,也能有效利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解立新:患者开药的周期的长短,医保部门应根据疾病谱变化实行动态调整。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吸烟、天气、老龄化相关,需要患者长期终生服药。目前医保政策还只能是一周开一次,患者只能不停地上医院开药。有关部门应定期调整,方便患者开药。
(责编:刘兰、高星)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医师大药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