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要求护理搞创新 ,要我们想一些实用的生活小发明荟萃方便患者,科室实用,真心想不出来啊!求帮忙

航天中心医院举办护理小发明展示会_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您当前的位置:
航天中心医院举办护理小发明展示会
&&&&日期:&&&&字体:【】【】【】
  进入2008年,奥运的脚步日益临近。围绕“以创新求发展,以改革争先进”的主题,日前,航天中心医院举办了护理小发明展示会。来自15个科室的58件作品参加了展示。
  本次展会共设置两个展厅:第一展厅为实物陈列厅,以作品实物或采用图文并茂的展板进行展示;第二展厅为讲解厅,由参赛者通过多媒体讲解的方式进行展示。该院护理人员积极参与,送展作品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富有时代气息。其中,麻醉科护士发明的自治绝缘双极,制作简单,方便快捷,提高了深部手术操作的安全系数;神经内科护士于力发明的“与您交流文字板”巧妙实用,通俗易掌握,解决了与气管切开患者或不能发音患者进行沟通的难题;神经内科护士董蕊制作的气管套管固定带柔软舒适易于清洗,拆装方便,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以细致周到“以人为本”的理念荣获本次展示会“最佳人气奖”。最终经过评委认真投票,评选出:最具推广性作品6件,最具技术创新性作品5件,最具人文关怀性作品5件,灵感荟萃作品8件。
  展示会充分体现了医务工作者“民心因奥运而凝聚,精神为奥运而振奋”的精神风貌,为大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搭建了思想交流的平台。
  来源:网易
相关报道:
电话:010-
传真:01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
监事会邮箱:
京ICP备号 | 京公网安备: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护理创新|护士拿到的国家专利藏着哪些“秘密”?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核心提示:晚上病情突发,怎样迅速找到护士?家属不在场的情况下,带有引流袋的患者,能否自由活动?在杭州市人民医院,护士们...
核心提示:晚上病情突发,怎样迅速找到护士?家属不在场的情况下,带有引流袋的患者,能否自由活动?在杭州市人民医院,护士们几乎每天都会碰到这些棘手的问题。是漠视问题的存在还是主动寻求解决之道?她们选择了前者。旧式冲洗装置不久前,杭州市人民医院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寄来的证书——该院共有4项小发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些小发明均由一线护士们从工作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这些小发明都解决了哪些问题?护士们是如何搞出这些小发明的?小发明给患者带来哪些方便?记者进行了探访。发明一:护士指示灯作用:晚上帮助病人家属迅速找到护士护士指示灯走进杭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立马会被一盏盏“护士巡视指示灯”吸引。它们就装在每个病房的门口。粗略观察,这些灯看着也没什么特别的:透明的罩子,内装着一个个小灯泡。这项发明是由陈钟英和徐海霞完成的。身为肝胆外科护士长的陈钟英告诉记者,去年初,他们科的病房就都安装了这样的灯。“以前晚上值班时,整个科室只有一名护士,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在给患者护理时,其他病房内的患者也需要帮忙。”她说,由于病区范围比较大,患者家属无法快速找到护士,心中肯定是焦急得不行。有些患者家属就会大喊大叫,影响其他患者休息。“在病房门口装一个灯,护士进去时把灯摁亮,这样其他患者就能马上知道护士在哪儿了。”她说,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夜间患者家属找护士难,而且也保证了夜间医疗安全和病房的环境安静。记者看到,每盏灯的表面还被护士们贴上了这样一行字:“我在灯亮的病房哦。”别看这一装置原理简单,但解决了患者和护士信息不对称的大问题,因此获得了国家专利。发明二:可调节长度的引流袋固定带作用:患者可自挂引流袋走动  可调节长度的引流袋固定带在该院肝胆外科的一个病房内,患者老梁正下地活动。一根带子斜挎在他的肩上,一直延伸到腰部。这里有一个扣子,固定着一只引流袋。“方便、舒服。”他这样评价这根带子。记者了解到,这根带子最近有了专门的名字:可调节长度的引流袋固定带。它的发明者也是该院肝胆外科的护士长陈钟英。“以前,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袋是靠‘拎’的,若由家属帮忙拎着引流袋,走路时两人要步调一致,且须提防与人碰擦;若患者自己拎着走路,单手行动更是不便。”有着多年护理经验的她,每每看到这样的情形总不忘提醒一句:“小心些。”去年初的一个下班路上,她碰见一个人,身上斜挎的布包给了她启发。回到家后,她顾不上吃饭,缝制好了5条固定带。第二天,她兴致勃勃地把固定带拿给患者试用。不曾想,由于身高的不同,带子挎在他们的身上,有的过长,有的太短,不是很实用。于是,她又进行了改良,在带子上镶了一个可活动的扣子,患者只要调整扣子,引流袋就能舒服地固定在腰部位置。发明三:封闭式冲洗装置作用:减少尿液挥发,减轻病房异味封闭式冲洗装置以往,去泌尿外科探望病人,总免不了这样的尴尬:病房里,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异味。而现在去市人民医院的泌尿外科病房,情况就不一样了。这得益于该科室的护士长傅亚飞的一项发明——尿路冲洗袋改进装置。有着17年泌尿外科护理经验的她告诉记者,膀胱对流冲洗是泌尿外科很常见的治疗手段,一直以来,为了能直观地观察引流是否通畅,避免导管阻塞,习惯采用开放式引流的方法进行冲洗、引流。“引流出的血液、尿液就接到地上的脸盆、脚盆等容器内,污染物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不仅影响患者家属的行走,而且破坏了病房内的整体环境。”她说,房间内的人稍不留心,就会将容器踢翻,甚至有人因此滑倒。经过反复斟酌,傅亚飞设计了一款封闭式冲洗装置。记者看到,改进后的冲洗装置是这样的:由3000ml大液体袋取代1000ml小引流袋,并接上滴管,整个装置形成了无菌、密封的管路。“改进装置一次性容量大,减少了陪护、护士倾倒冲洗液的次数;病房内的异味也有了明显减少,同时有利于护士观测小便流速。”她说,该改进装置一经使用便受欢迎,现已广泛应用在护理工作中。除了以上三项,还有呼吸内科的“便携式引流接口”,也获得了国家专利。观点:患者的不便就是革新的动力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杭州市人民医院,几乎每个护理单元都有自己的创新举措及小发明、小创造。眼科护士制造了实惠又舒适的“冷敷眼罩”,重症医学科护士改进了“气切固定带”,骨科设计了“护士定位导向牌”,康复科的护士们设计了一款“七彩康复被”,一物多用,不但可用作盖被,还可变形为枕头或靠垫;该院普外科20多个科室,每个科室的病服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手部受伤的患者,穿的是开肩式病服;腿部受伤的,穿的是裤脚侧开式病服。“这些小发明、小创新都是一线护士们从工作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该院普外科护士长周菊珍说,“患者住院期间,坐卧行走都会有诸多不便,现有的器具与办法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在日常护理中必须面对的难题。”周菊珍说,方法总比问题多,其实在日常护理中,还有很多领域可以发明创造,服务无止境、发明无止境,她们不会停下发明与改进的脚步。“患者喜欢的发明就是成功的。”她笑着说。该院护理部主任马红丽认为,护士的发明创新得益于医院创造的良好氛围。“医院鼓励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开展小发明小创造,从细节上方便患者。”她说,在这样一个“爱”与“被爱”的氛围中,护士们充满了工作激情。“这些创新发明既丰富了服务内涵,也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病人的满意度自然也会更高。”来源:杭州在线-THE END-做白衣天使知音,为医护发展服务做家庭护理顾问,为百姓健康导航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xdhlbs
办报宗旨:做中国护士知音,为医护发展服务;做家庭护理顾问,为百姓健康导航.本报由国家卫计委医管所与现代护理报社合办,是我国惟一综合性健康护理类报纸.《现代护理报》致力于打造全新的中国医药卫生主流媒体...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其它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医院动态】想病人之所想,护理小发明层出不穷
来源:健康报网
&&&&&&&&医护人员纷纷推出自己科室的“专利”发明&&&&&&&&&&&&& 神经外科监护室发明的这个肩关节约束带&&&&&&& &避免了肩部滑动,又不影响病人呼吸,美观实用,深受青睐&&& 健康报网讯(倪丹 王建新)四十一岁的何大哥因手肘骨折住进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当手臂上缠满纱布的他出现在骨科病房外时,周边病友纷纷对他“注目”。何大哥不好意思地说,“病友们都戏称我是‘犀利哥’。”原来,因绑着外固定支架,他只好每天光着膀子,加上粗犷的外貌,形象确实很雷人。骨科二病区护士笑吟吟地为何大哥送来一套病服,“这是一套改良术后病服,您穿上一定会觉得很方便舒适。”何大哥仔细一看,衣服由前后两页组成,新奇的是合缝处都是用带子系上的。换新病服时,因直接可以用带子系,省去了穿脱衣服的痛苦,何大哥翘起大拇指直呼,“简直太方便了!”
“这套衣服是我们骨科二病区的医务人员一起研制出来的,”护士贺娜介绍,“以前骨伤病人因衣服穿脱引起伤口痛苦,都不愿意换病号服,现在衣服改良后,深受病人喜欢,我们已经试用几个月了,反响非常好。”
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赵丽萍介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常会感觉一些护理用具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或是给病人带来不舒适的感觉,为此广大临床一线护士积极开动脑筋,对原有的用具进行改革创新,对增加病人舒适度、改善病人自我形象、方便临床工作、增加护理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7日,“护理用具改革与创新展示”活动在医院住院大厅举行,共展出创新作品38件,部分作品已获得或正在申请国家专利,多件作品在全院范围推广。活动中,我们将邀请大众评委和专家评委对展出的护理用具进行投票,选出最具创意护理用具和最实用护理用具各10件。展出活动一开始,立即得到了广大病友、家属、医生和护士的积极响应,投票现场人潮涌动,1个小时不到,组委会准备的300张选票就被填完。为了鼓励大众评委的参与热情,组委会立即追加了700张选票,确保参与的人都能投上宝贵的一票。与此同时,医院还邀请了医院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担任此次展示活动的专家评审。护士搞起小发明服务患者是“初心”
长春日报日数字报刊平台|长春日报电子版 - 主流网
第11版:行动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时评·互动
第03版 地方新闻
护士搞起小发明服务患者是“初心”
(记者王菁菁)护士的工作比较琐碎,每天都会直接面对病人。护士的工作做得好,能让患者更快痊愈、治疗过程更舒适。为提升护理团队服务能力,市中心医院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多动脑、多创新,护士们也根据自己的专科特点,想出了很多小发明。12日,记者在市中心医院找到了那些护士中的“发明家”,谈起这些小发明的最初想法,护士们的答案十分统一,那就是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 &&王莹是市中心医院血液肾内科护士长,平时工作的时候,她发现很多透析患者在颈部置管时,活动受限,舒适度也不够。为了让透析患者更加舒适,王莹从市场上买来松紧带,根据颈部的曲线裁剪。经过几次试验,“锁骨下静脉留置管保护固定套”诞生了。和王莹一样,心内一区护士长毛艺潼根据工作实际,研制出了“开塞露便捷灌肠器”。毛艺潼说,心内科有很多心梗患者,多为行动不便的卧床老人,他们常需要开塞露帮助排便。她认为,传统的开塞露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压力小、使用不充分的情况,如果多次注射还会增加患者的腹压。这样,浪费药液的同时,也不利于病人的康复。毛艺潼经过反复琢磨发现,用一个50毫升的注射器就能够装两至两只半的开塞露,给一些患者使用起来更方便。于是,“开塞露便捷灌肠器”便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起来。&&在市中心医院,护士们互相比着搞发明。今年的护士节,医院把58名临床护士的70个发明作品聚到一起,进行了一次临床实用护理小发明、小创新评选。经过全院职工、患者及家属投票评选,王莹的“锁骨下静脉留置管保护固定套”获得一等奖,毛艺潼的“开塞露便捷灌肠器”与ICU护士长李艳会的小发明“便捷氧气袋三通接头”获得二等奖。
合作伙伴:&&&&&&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用的生活小发明荟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