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保护措施预防噪声双耳高频听力损失失

预防噪声性听力损失_海之声_天涯博客
关于助听器知识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27002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59960
(11)(13)(40)(30)(28)(5)(19)(29)(28)(34)(43)(42)(35)
&噪声性听力损失是可预防的。虽然听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化,但一般健康人士如果没有受噪声暴露,则他们会享有正常听力至少60岁。个人对于听力损失的灵敏度不同。研究发现的一些趋势表示,目前没有可靠的方法定义哪些人会比较容易发生噪声性听力损失。为了保护自己的听力不受危险声音的迫害,每个人都应该作如下防范:
1.应了解什么声音会引起损伤(超过85分贝),包括喷气式发动机,割草机,摩托车,链锯,机动船和个人听力设备(MP3等)。如果你必须提高音量喊叫以让一臂距离以外的人听到你的话,那么周围的这个噪声音量则大约在这范围内(超过85分贝)。更正式的噪声测量计可被生产(大多数工业需要)以测定噪声暴露的风险有多大。
2.尽可能的降低声源的音量,适时替换消声器,良好的维护设备或在机器外加盖外封套以防止受到过多的噪声侵害。当购买新工具或园艺设备时,应考虑噪声输出,并且不购买无消音设备的工具。
3.个人听力设备(带耳机的MP3)如果在长时间以高音量使用后也能带来损伤听力的风险。可以考虑使用耳机,将外界隔绝以调节听力水平,当以高音量收听时,需在一段时间后暂停休息。市面上的一些设备可以限制MP3播放器的音量输出以从根本上保护孩子听力。
4.当处于高音量活动中时(工作或娱乐场所),戴上听力保护设备(HPDs)如耳塞或耳罩。如果被适当选择和使用,听力保护设备对于保护您的听力,防止噪声性听力损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如果您的工作是您必须暴露在危险的噪声中,您的雇主就该提供每年一次检查听力的条件以及时观察您的听力是否有任何损伤。比较典型的会暴露在噪声下并引发噪声性听力损失的职业有:
消防员&&&警员&&&工厂工人&&&矿工&&&&农民&&&建筑工人&&
军人&&&重工业工人&&&音乐人&&&&娱乐业从业人员
拥挤大厦内的办公人员
&&&&&&&&如果您已经感觉到了某些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症状(如耳鸣或声音压抑感),在专业的听力保健中心做一次听力检测。虽然噪声暴露危险性很高,但药物原因引起的听力损失可以让听力保健专业人士通过听力检测结果和病史排除。
&&&&&&&&对危险的声音要提高警惕。由于预防很重要,保证您的家庭(尤其是孩子)。朋友,和同事意识到噪声的危险性。尽管在对于动物的实验结果表明,药物治疗和听力系统生理学研究最终可能会一定程度延缓噪声性听力损失,但最简单的忠告始终是最管用的,那就是时刻警惕噪声威胁。三分之一的永久性听力损失可通过恰当的措施进行预防。分类: |你好,用户名
预防听力下降方法 防止感冒避免接触噪声
发布时间: 10:28
老年人如何预防听力下降?我国60岁以上老年听力残疾人总数超过2000万,做好老年人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专家指出,听力残疾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不仅直接导致沟通交流障碍,还会引发多种心理问题,极大地损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家庭、社会功能。那么该如何预防听力下降呢?下面一起看看专家怎么说。
听力障碍人群超2000万
国内有多少人的耳朵在医学定义上是不好的或者是有障碍的?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明确一个定义。现在对耳朵听力障碍有很多说法,有的说耳聋,有的说耳背,有的说重听,有的说听力下降等等。现在我们以听力下降作为一个基本的说辞。我这里想跟大家介绍一个数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光是有纯粹的听力障碍的,有2004万人,同时其他的残疾合并有听力障碍的,就是多重残疾的,还有700多万,所以整个加起来在我们国内听力障碍的有2780万,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所以防聋、治聋工作应该说是摆在我们国家,我们政府、社会,特别是我们医务人员面前的一个很重大的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应该说人的健康水平在提高,为什么听力障碍的人群如此庞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应该说人的健康水平在提高,这个话是对的,但有一些是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是不能随我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提高而改变的。引起听力下降的原因,除了老年聋、中耳炎等疾病外,还有很多,比如遗传性疾病和非遗传的先天性疾病。还有一个是药物致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过去。
引起耳聋的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噪声。任何一种声音,如果我们需要它的时候,欣赏它的时候,可以理解是音乐。但是当这个声音变得音量很大、干扰我们的时候,分散我们精力的时候,就可以认为是一种噪音。现在戴耳塞听音乐的人,特别是经常在公共汽车上、地铁上都能看到一些很时髦的年轻人戴着耳机,把声音开得很大,以致周围其他的乘客都能听得见;还有的就是,一些学生,睡觉的时候戴耳机,听音乐、听外语,可能由于自己都睡着了,音响还在播放,到第二天早晨起来才发现。
像这种长时间、高音量地接触声音的刺激,姑且不说它是噪声,对听力的损害肯定是非常大的。因为不影响语言交流,很多情况下都不易发现听力下降。但是要做一些听力检测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分为轻、中、重度
在医学上,是如何判定听力损害的严重程度?
噪声对听力的损害,如果只是在一个短时间内接触一定强度的声音,对听力的损害可能是可恢复的。比如到音乐厅去听了音乐出来之后可能什么都听不见了。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休息,第二天早上又好了。这种可恢复的听力障碍我们叫做听觉疲劳。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还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加强防护措施,仍然接触这种声音,这时听力损害就是不可逆了。
但是,作为临床医生来说,我们考虑它是否是与噪声有关的,有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一个纯音电测听,了解其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按照现在国家的标准,正常人听力在20分贝以内,如果听力损失达到了40分贝了,被认为是轻度损失。如果到了55分贝了,是中度损失。如果超过70分贝就鉴定为重度损失。
耳闷是听力损失的信号
日常生活中哪些信号是听力损失的信号?应该到医院做哪些检查?
听力下降,自己应该能够察觉。比如听力下降,跟别人交流时有一定的困难;或者是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开的声音要很大;或者你听手机的声音会觉得不清楚、别人却能够听得清楚,这个时候你就会察觉听力有损失。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听力损失先以耳闷为表现。主要感觉是耳朵很闷,不舒服。时间长了一定要到医院来就诊,做一个检测,就可以知道听力是不是有损失了。对于越早期的听力损失,时间越短,在临床上治疗,可恢复性、可逆性越好。所以我们在这里还是提醒一下读者,对于自己的耳朵要有多一分的关注。有时候自己觉得不舒服了,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一下、看一下,增加一些防护措施。
具体来说,在医院做一些什么样的检查?
纯音电测听。现在很多国家二级以上的医院都能做,甚至在一些条件比较好的社区医院也有这个设备,几十块钱的检查费,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做完,对了解你的听力状况非常有帮助。
60岁以上耳鸣发病率高达30%
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耳鸣发病率高达30%,在临床上如何诊断耳鸣,有哪些症状?
耳鸣的确是一个非常烦人的临床表现。听觉的损害,除了听力下降,还有很多时候伴随着耳鸣的症状。就诊患者往往会告诉你:医生,我听不见无所谓,你千万别让它响。多数临床案例显示,耳鸣、耳聋是一个姐妹,互相之间伴随,尤其是噪音导致的听觉神经的损害,可以引起听觉通路的各个神经细胞之间的损伤。
耳鸣不像听力,耳鸣是一个主观症状,别人是没有办法觉察得到的,所以完全靠病人自己表达。病人往往会表述,他除了感觉耳朵鸣,还能感觉天花板上,脑袋后面,除了唱东方红以外,还唱交响乐,这种耳鸣是非常的痛苦。我们很多的病人因为耳鸣,夜不能眠。
耳鸣的病因有哪些?
耳鸣可发生于多种疾病,任何可引起耳疾的原因都可导致耳鸣症状出现,常与耳聋或眩晕同时存在。
耳部疾病因素外耳: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异物等;中耳: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耳硬化症;内耳:梅尼埃病、听神经瘤,都能引起耳鸣。
噪声因素暴震声和长时间的噪声接触,均能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产生。长期工作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的人,比如拖拉机和汽车司机、交警、武装警察、军人、迪斯科舞厅的工作人员、麻将娱乐者、长期开会者以及各类设备的操作人员等等都是噪音的受害者,要注意噪声防护,如减少噪声源或佩戴防护耳罩、耳塞等。
全身性疾病因素包括植物神经紊乱、脑供血缺乏、中风前期、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自身免疫性疾病。
心理精神因素受到意外事件突然强烈地刺激可促使耳鸣发生。情绪或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忧郁、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等均可以加重耳鸣,而耳鸣本身又可使患者出现不良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相互影响,出现恶性循环。因此适当调整工作节奏,保持轻松、愉快等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转移对耳鸣的注意力可减轻或缓解耳鸣。
毒性药物因素过量使用了对耳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或卡那霉素等,也可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且耳鸣比听力下降出现得早。
不良生活习惯食用高胆固醇及高盐饮食,可引起或加重耳鸣;某些食物过敏使机体产生变态反应而致耳鸣;减肥食品可使耳鸣症状加重,但也有少数可使耳鸣缓解;饮用浓茶、含咖啡因的饮料、饮酒均可加重耳鸣。此外,过度吸烟也会引起或加重耳鸣。
耳鸣是不是就一定治不好?
需要明确以下几点:第一,如果真有耳鸣,一定要看医生,排除一下引起耳鸣的其他的恶性疾病。如果排除了恶性疾病,没有特殊的其他的前庭器官,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器官的问题的话,大家千万不用太担心。要学会放松、放松、放松、再放松。很多病人实际上是对耳鸣知识的匮乏、恐惧,心理情绪加重了耳鸣症状,形成了恶性循环。第二,要做好自身的修养,认识到自己的状况。第三,现在的医学还是有一些办法能够使耳鸣减轻或者是消失,比如耳鸣的掩蔽治疗等,方法很多。借助这些医疗手段帮助耳鸣朋友们减轻痛苦。
此外,如果耳鸣经过临床医生检测,确实是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引起的,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功能性的耳鸣。
功能性耳鸣的治疗很大的程度是心理调适,要放松,要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其实耳鸣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自身进化过程中的一个保护机制。它是提示你耳朵听力神经受到损伤了,是一个保护机制。就像我们烫伤会疼痛一样,疼痛对我们来说肯定是一个不好的感觉,但是只要有损伤存在,人类就一定会有疼痛的感觉。耳鸣也一样,所以大家要认识到这一点。
老年人如何预防听力下降?
第一,要防止感冒,经常感冒引起耳咽管功能的障碍,就会引起听力下降。
第二,要尽量地避免接触噪声,尤其是长时间的高音量的噪音刺激,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要避免药物中毒。
第四,要有规律的生活,不要长时间的睡眠不足、精神压力过大、情绪波动不稳定,这些都可以引起听力损伤。
第五,很多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等等,这一类疾病也可以引起听力下降,我们要积极地预防。
如果说一旦感觉到自己听力有所下降,应该尽快地找耳科大夫去看,及时准确地查找这些引起听力下降的原因,然后进行治疗,进行干预,重新回到有声世界,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4G城市门户 掌上市民之家
汇热点新闻,知市政动态,用免费WiFi,查实时交通,游周边美景,买社区鲜菜,揽校园信息,聚便民应用, android/iPhone客户端体验;天翼手机用户发送city到10008获取下载地址。智慧大武汉,精彩小世界,期待您的光临!治理噪声污染,必须靠道德自律
没有道德自律,怎么会有安静祥和的生活环境?娶亲的鞭炮和震耳的鞭炮,马路上的汽车喇叭,凌晨的晨练喊山&&都不能靠处罚来约束。因此,治理噪声的意义,在于推动城市居民全面道德素养的养成。
近期济南市公安等部门开始治理噪声污染,这深得民心,早就该做。那些各色&大嗓门&不仅有损城市文明建设,还切实损害市民的身体健康,公安、城管、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严抓共管、联合执法十分有必要。
但我认为治噪是一个相当长的治理工程,就像引导市民遵章过马路一样难,不可能短时间就奏效收兵,更要靠市民全面素养的提高、道德自律的加强才能使城市噪声达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不仅噪声制造者,很多市民也已习惯了这种噪声下的生活。你看那些在闹市区里安上大喇叭推销商品的;在理发店服装店等店门口放上大音箱较着劲放送无聊的流行音乐的;一天到晚在家门口停放的汽车防盗器响个不停,却从不见主人下来关一下的;还有在居民楼窗子底下夜夜吊嗓子的&&这些噪声让城市变得俗不可耐令人厌恶,却很少有市民制止,或者给环保局、110、12345等打电话举报。就是一堆恶臭难闻的东西堆在路面上,你也可以打举报电话让人移走,而不要自己捂上鼻子了事。如果有市民持续不断地举报,我就不相信会没有人管。毕竟,关于城市管理的相应条例还是有的。可是现实中管这些闲事的市民真的太少。
有什么样的职能部门,就有什么样的市民生活,而有了这样的城市环境,就同样会有相应的市民,济南多年在粗放的管理下,治噪难度当然很大。环境与市民之间的关系,要么良性互益,要么恶性循环。国内很多人以热闹为乐,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就是长期生活在高噪音环境下造就的意识里的&正常之事&。这就好像没有人对在饭店里吃饭大嗓门说话感到不正常一样,因为他习惯了吵吵嚷嚷的就餐环境,根本不会有那个低语细声、闭口嚼食的道德素养。没有道德自律,怎么会有安静祥和的生活环境?娶亲的鞭炮和震耳的雷子,马路上的汽车喇叭,凌晨的晨练喊山&&都不能靠处罚来约束。
因此,治理噪声的意义,在于推动城市居民全面道德素养的养成。从这点上说,拜托职能部门不要搞一阵风才是。
作者:中国聋人网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喜欢
新闻排行榜
中国聋人网最新文章
网站客服:
听障人士交流QQ群:79304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力损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