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什么中草药大全功效和作用,有何功效?急求。

大家看一下这处方是主治什么 有那些功效 或者有什么不对之处 中医中药论坛_百度知道
大家看一下这处方是主治什么 有那些功效 或者有什么不对之处 中医中药论坛
黄芪210党参210太子参210山药210天冬210麦冬210黄柏210南沙参210北沙参210当归105生白芍140生地黄210熟地黄210柴胡105制香附105山茱萸150麸炒白术105麸炒苍术210厚朴140麸炒枳实140生大黄140火麻仁140猪苓210白茯苓210泽泻210车前子210炒麦芽105山楂炭105六神曲炭105木桶105
提问者采纳
是个大方(中医理论里讲的七方十剂(大方)),有很多名老中医处方风范,可以作散剂使用。全方组药是很合理的,肿瘤科疾病)选择的方剂,涉及人体气血阴阳。是中医治疗某些顽固性或者疑难杂症(包括癌症。调节范围很广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中医中药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更 年 期 吃 什 么 好 中 药
鹿 胎 膏 有 什 么 功 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相关文辑推荐
格式 文档名称 用户评分 浏览量 下载量这几味中药的药理作用是什么?
桂枝 甘草 生姜 茯苓 丹皮 当归 丹参 川芎
08-11-23 & 发布
我想你一定想知道的是有什么功效吧
药理作用是现代医学对其化学成分的分析来明确的,而功效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被认知的。 桂枝 调和营卫 发汗解表
生姜 温阳止呕降逆
茯苓 利水渗湿 宁心健脾 安神 丹皮 凉血止血
当归 活血养血
紫丹参凉血活血 川芎 活血行血为血中气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桂枝的药理作用  扩张血管、促进发汗   ① 有效成分 桂皮油。   ② 作用 扩张血管,调节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加强麻黄发汗作用。   解热、镇痛   ① 有效成分 桂皮醛、桂皮酸钠。   ② 机理 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促进发汗;提高痛阈值。   镇静、抗惊厥   ① 有效成分 桂皮醛。   ② 作用 小鼠自主活动减少,增加巴比妥类药作用,对抗苯丙胺作用,抗士的宁作用;减少烟碱致惊厥,抑制听源性惊厥。   抗炎、抗过敏   ① 有效成分 挥发油。   ② 机理 抑制IgE所致肥大细胞颗粒反应。降低补体活性,抗过敏作用。   抗菌、抗病毒   ① 抗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致病性真菌。桂皮油、桂皮醛,抗结核杆菌。   ② 抗病毒 流感病毒、孤儿病毒。甘草的药理研究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别录》记载:“温中下气,伤脏咳嗽,温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日华子本草》记载:“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l)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浸膏、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对多种动物均具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能促进钠、水潴留,排钾增加,显示盐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浸膏、甘草甜素能使大鼠胸腺萎缩、肾上腺重量增加、血中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尿中游离型17-羟皮质酮增加,显示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皮质激素样作用的机制:   ①促进皮质激素的合成;   ②甘草次酸在结构上与皮质激素相似,能竞争性地抑制皮质激素在肝内的代谢失活,从而间接提高皮质激素的血药浓度;   ③两者的化学结构相似,有直接皮质激素样作用。   (2)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甘草具有增强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成分。甘草葡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有激活增殖作用,表现出致分裂原特性,与ConA合用有协同作用。   甘草酸类主要表现为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对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20例高血脂症病人应用甘草甜素后,血浆免疫球蛋白IgGIgA及补体C3含量均显著降低。甘草酸单铵和LX也有免疫抑制作用。甘草酸单铵对3H-TdR掺入大鼠淋巴细胞DNA有抑制作用。LX腹腔注射能明显抑制免疫小鼠IgG的生成。   (3)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反应   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酵母菌、真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甘草甜素对人体免疫性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肝炎病毒、水疱性口腔病毒、腺病毒Ⅲ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牛痘病毒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甘草具有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对小鼠化学性耳廓肿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鼠棉球肉芽肿、甲醛性大鼠足肿胀、角叉菜胶性大鼠关节炎等都有抑制作用。   抗炎有效成分是甘草酸单铵盐、甘草次酸和 FM100.FM100与芍药苷合并应用对大鼠足肿胀有协同抑制作用。甘草酸单铵盐对豚鼠腹腔注射给药,可明显抑制豚鼠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表现为引喘时间明显延长。甘草甜素能显著抑制鸡蛋清引起的豚鼠皮肤反应,并减轻过敏性休克症状。甘草水煎液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降低小鼠血清IgE抗体水平。异甘草素等成分能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并对由免疫刺激所诱导的肥大细胞组胺释放有抑制作用。   (4)镇咳、祛痰   甘草浸膏片口内含化后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上,缓和炎症对它的刺激,达到镇咳作用。甘草还能通过促进咽喉和支气管黏膜的分泌,使痰易于咳出,呈现祛痰镇咳作用。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甘草流浸膏灌胃给药,对氨水和二氧化硫引起的小鼠咳嗽均有镇咳作用,并均有祛痰作用。甘草次酸胆碱盐皮下注射,对豚鼠吸入氨水和电刺激猫喉上神经引起的咳嗽,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抗溃疡 甘草粉、甘草浸膏、甘草次酸、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和地FM100对动物多种实验性溃疡模型均有抑制作用,能促进溃疡愈合。生胃酮(即甘草次酸的琥珀酸半酯二钠盐)能加速胃溃疡面愈合、改善胃黏膜抵抗力。FM100灌服给药,能完全抑制结扎幽门引起的大鼠胃溃疡形成,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   甘草抗溃疡作用的机制: ①抑制胃液、胃酸分泌;   ②在胃内直接吸着胃酸而降低胃液酸度;   ③增加胃黏膜细胞的己精胺成分,保护胃黏膜,使之不受损害;   ④促进消化道上皮细胞再生(如甘草锌);   ⑤刺激胃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释放有黏膜保护作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   解痉 FM100对离体豚鼠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FM100和异甘草素等黄酮化合物对乙酰胆碱、氯化钡、组胺引起的肠管痉挛性收缩有显著解痉作用。家兔灌胃甘草液后胃平滑肌运动逐渐减弱,30分钟后胃运动几乎完全停止。甘草的解痉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以甘草素的作用为最强。FM100与芍药苷的解痉作用有协同作用。   保肝 甘草制剂和甘草甜素对动物多种实验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甘草黄酮组分灌胃给药,能显著降低CCI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升高及肝内丙二醛含量增加,也可抑制乙醇引起的小鼠肝脏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和还原性谷胱甘肽的耗竭。   甘草甜素或甘草次酸肌内注射,对CCI4引起的实验性肝硬化有抑制作用,可使肝胶原蛋白和血清γ-球蛋白含量降低,并使血清ALT水平降低,即可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和减轻间质炎症反应,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也可使肝坏死和气球样变性明显减轻。   甘草酸二铵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甘草酸对HBV有直接抑制作用,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表面抗原(HBsAg)向细胞外分泌有抑制作用。   (6)解毒   甘草对误食毒物(毒蕈),药物中毒(敌敌畏、喜树碱、顺铂、咖啡因、巴比妥)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能缓解中毒症状,降低中毒动物的死亡率。甘草解毒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甘草甜素。   甘草解毒作用的机制为:   ①吸附毒物,甘草甜素水解后释放出的葡萄糖醛酸可与含羧基、羟基的毒物结合,减少毒物的吸收;   ②通过物理、化学沉淀毒物以减少吸收,如甘草可沉淀生物碱;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并改善垂体-肾上腺系统的调节作用,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能力;   ④提高小鼠肝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2.其他药理作用   (l)抗心律失常 炙甘草提取液腹腔注射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氯化钡和毒毛花苷K诱发的豚鼠心律失常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减慢心率、延长麻醉大鼠心电图的 P- R和 Q-T间期。甘草总黄酮可延长乌头碱诱发的小鼠心律失常的潜伏期,减少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发生率,增加哇巴因诱发的豚鼠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和心搏停止所用的剂量。   (2)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降脂作用和抗动脉粥样梗化作用:甘草甜素对兔实验性高胆固醇症及胆固醇升高的高血压病人均有一定的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甘草甜素每天10mg/kg肌肉注射,连续5天,对实验性家兔高脂血症有明显的降脂作用:血浆胆固醇对照组为89±4mg%,给药组为43±4mg%;血浆甘油三酯对照组为168±10mg%,给药组为90±4mg%。小剂量的甘草甜素(2mg/天)在一定时间内能使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胆固醇降低,粥样硬化程度减轻,20mg/天能阻止大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但剂量更大时(40mg/天)反而无效。甘草次酸盐(10mg/kg,口服)对高血脂大鼠和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家兔有降血胆固醇、脂蛋白和β-脂蛋白甘油三酯的作用;家兔主动脉内的和大鼠肝脏内的胆固醇和β-脂蛋白含量下降,甘草次酸盐的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较之聚合皂甙更强。体外实验观察到甘草甜素1mM对CP50和AP50均能抑制50%溶血。其抑制部位,用同样剂量在Cis的A-Tee水解能系统中可见有35%的抑制效果,因而结论是由于抑制了Cis从而影响了补体效价CH50。在AP中的作用是C3的降低,由于补体反应被甘草甜素所抑制,相关的炎症的过程反应趋向缓解和静止,脂质系统和肝功能改善,动脉症的病理进程被阻断。  (3)抑制血小板聚集 甘草中的异甘草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体外的作用强度相当于阿司匹林。甘草叶中富含黄酮的组分对胶原蛋白或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后者的抑制作用比阿司匹林强大17.7倍。   (4)抗肿瘤 甘草酸对黄曲霉素和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胀果甘草中提取的黄酮类混合物可有效地预防巴豆油对小鼠皮肤的促癌作用。   综上所述,与甘草补脾益气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与其清热解毒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反应等作用;与其缓急止痛功效相关的作用为抗溃疡、解痉和保肝作用;而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与其镇咳、祛痰、解毒作用有关。甘草还具有抗心律失常、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肿瘤等作用。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甘草甜素、甘草素及异黄酮类等 生姜的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对装有隔离小胃及食道瘘的狗,用50%煎剂置于口腔中,可对胃酸及胃液的分泌呈双相作用,最初数小时内为抑制,后则继以较长时间的兴奋。向胃内灌注25%煎剂200ml,则呈兴奋作用。隔离小胃狗试服生姜0.1-1.0g,胃液分泌增加并刺激游离盐酸分泌,但胃蛋白酶对蛋白的消化作用却降低,脂肪酶的作用增强。浸膏能抑制硫酸铜引起的狗的呕吐,服姜汁10-50%30ml也有效,但5%30ml则无效。从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油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亦有止吐效果,最小有效量为3mg,对阿朴吗啡引起的狗呕吐及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均无效。家兔经消化道给予姜油酮可使肠管松弛,蠕动减退。生姜是驱风剂的一种,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可使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加,有时继之以降低,可用于因胀气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绞痛。   2.对循环和呼吸的作用:正常人口嚼生姜1g(不咽下),可使收缩压平均升高11.2mm汞柱,舒张压上升14mm汞柱,对脉率则无显著影响。酒精提取液对麻醉猫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对心脏也有直接兴奋作用。   3.抗菌及抗原虫作用:体外试验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对阴道滴虫有杀灭作用。   4.其他作用:蛙皮下注射、家兔静脉注射大量姜油酮,能引起中枢运动麻痹,对兔有时血压可下降。  中药化学成分  生姜含挥发性成分:α-姜烯(α-zingiberene),β-檀香萜醇(β-santalol),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α-姜黄烯(α-curcumene),姜醇(zingiberol),紫苏醛(perillaldehyde),橙花醛(neral), 牻牛儿醛(geranial),2-蒈醇(2-caraneol),3-蒈醇,樟烯(camphene),β-罗勒烯(β-ocimene),α-香柑油烯(α-bergamotene),β-金便欢烯(β-farnesene),月桂烯(myrcene),β-蒎烯(β-pinene),2-龙脑(2-borneol),柠檬醛(citral),7-孟烯[7-menthene],异小茴香醇(isofenchyl alcohol),α-金合欢烯,1,3,3-三甲基三环[2.2.1.02,6]-庚烷[1,3,3-trimethyltricyclo[2.2.1.02,6]heptane],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环[3.1.1]-2-庚烷[2,6-dimethyl-6-(4-methyl-3-pentenyl)-bicyclo[3.1.1]-2-heptene],1,3,3-三甲基-2-氧杂二环[2.2.2]辛烷[1,3,3-trimethyl-2-oxabicyclo[2.2.2]octane],1-(1,5-二甲基-4-已烯基)-4-甲基苯[1-(1,5-eimethyl-4-hexenyl)-4-methylbenzene]及高良姜萜内酯(galanolactone)等数十种;辛辣成分:6-姜辣醇(6-gingerol),3-姜辣醇,4-姜辣醇,5-姜辣醇,8-姜辣醇,10-姜辣醇,12-姜辣醇,6-姜辣二醇(6-gingediol),4-姜辣二醇,8-姜辣二醇,10-姜辣二醇,6-甲基姜辣二醇(6-gingediol),4-姜辣二醇,8-姜辣二醇,10-姜辣二醇,6-甲基姜辣二醇(6-methylgingediol),4-姜辣二醇双乙酸酯(4-gingediacetate),6-姜辣二醇双乙酸酯,6-甲基姜二醇双乙酸(6-methylgingediacetate),6-姜辣二酮(6-gingerdione),10-姜辣二酮,6-去氢姜辣二酮(6-dehydrogingerdiong),10-去氢姜辣二酮,6-乙酰姜辣醇(6-acetylgingerol),6-姜辣烯酮(6-shogaol)等。   生姜还含呋喃大牻牛儿酮(furanogermenone),2-哌啶酸(pipecolic acid)及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丝氨酸(serine)等多种氨基酸茯苓的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茯苓利尿机转不明,而且复方较单味药作用明显。   2:镇静作用   茯苓煎剂对小鼠腹腔注射,可以抑制自发活动,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小鼠兴奋过度,对巴比妥的麻醉有协同作用。   3:心血管系统   乙醇提取物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增加。   4:消化系统   茯苓对于四氯化碳所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5:抗作用   茯苓多糖对小鼠肉瘤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与胸腺有关,可激活局部补体。  (1)在体内具抗癌活性,并能促进人体的免疫功能;所含茯苓聚糖对肉瘤S-180的抑制效率可达96.88%。   (2)浸剂对正常兔作腹腔注射有利尿作用;乙醚或乙醇提取物能使离体蛙心收缩加强,对家兔血糖则先使升高而后降低。   (3)茯神煎剂对小鼠有镇静作用,茯苓的镇静作用次于茯神。丹皮的药理作用本品含牡丹酸、牡丹酸甙、牡丹酚原甙、芍药甙、挥发油及植物甾醇等。丹皮酚及糖甙成分均有抗炎作用。丹皮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又水煎液、丹皮酚及除去丹皮酚的水煎液,均有明显降庄作用。其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丹皮酚还可使动物子宫内膜充血,有通经作用,并有抗小鼠早孕作用,丹皮酚尚有抗溃疡及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当归的药理作用 含 蒿本内脂(Ligustilide)、正丁烯酰内酯(n-butylidene phthalide)、、、和多种,以及半萜类化合物等丹参的药理作用根主含二萜醌类色素,丹参酮(tanshinone)Ⅰ,ⅡA, ⅡB,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异丹参酮(isotanshinones)Ⅰ,Ⅱ,异隐丹参酮(1socryptotanshinone),丹参新酮(miltirone), 丹参酸甲酯(methyl tanshinonate), 羟基丹参酮ⅡA(hydroxytanshinone), 二氢丹参酮Ⅰ(dihydrotanshinone I),丹参新醌甲、乙、丙,次甲丹参醌(methylenetanshinquinone)和鼠尾草酚(salviol)。另报道合铁锈醇(ferruginol)、Δl-丹参新酮(Δl-dehydromiltirone)、Δl-丹参酮ⅡA(Δl-dehydrotanshinone IIA)、丹参新醌丁(danshenxinkun D)和1,⒉二氢丹参醌等。   除二萜醌类化合物外,尚含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β-谷甾醇和D(+)β-(3,4一二羟基苯基)乳酸(即丹参素,丹参酸甲),以及缩羧酸化合物(salvianolic acids)A,E等。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① 强心 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② 对血管作用 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 ③ 抗血栓形成 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 ④ 改善微循环   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① 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丹参制剂治疗:坏死心肌清除快;纤维母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肉芽形成比较成熟。局部淤血减轻、血液循环改善,愈合时间缩短。 ② 抑制过度增生 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  保肝 改善肝微循环。   抗菌 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对体外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川芎的药理作用 * 扩张血管   川芎嗪  ①解除血管平滑肌(主动脉条)痉挛(肾上腺素、氯化钾引起)。  ②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减轻结扎冠脉引起的心肌梗死病变程度。  ③扩张脑血管 易透过血脑屏障,脑内分布较多;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  阿魏酸   ①增加冠脉流量。  ②α受体阻断,抑制主动脉收缩。  * 抗血栓形成   川芎、复方冠心Ⅱ号方:体外抗血栓形成(血栓长度↓ ,血栓干湿重↓)。   川芎嗪 提高血小板中cAMP含量,降低TXA2活性;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已聚集血小板解聚。  阿魏酸钠 TXA2合成酶抑制剂 ,抑制血小板聚集。  * 解痉   藁本内酯 ──气管平滑肌痉挛;  阿魏酸、川芎嗪 ──子宫平滑肌痉挛;  水提或醇提浸膏 ──小肠和子宫。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桂枝的药理作用  扩张血管、促进发汗
  ① 有效成分 桂皮油。
  ② 作用 扩张血管,调节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加强麻黄发汗作用。
  解热、镇痛
  ① 有效成分 桂皮醛、桂皮酸钠。
  ② 机理 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促进发汗;提高痛阈值。
  镇静、抗惊厥
  ① 有效成分 桂皮醛。
  ② 作用 小鼠自主活动减少,增加巴比妥类药作用,对抗苯丙胺作用,抗士的宁作用;减少烟碱致惊厥,抑制听源性惊厥。
  抗炎、抗过敏
  ① 有效成分 挥发油。
  ② 机理 抑制IgE所致肥大细胞颗粒反应。降低补体活性,抗过敏作用。
  抗菌、抗病毒
  ① 抗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致病性真菌。桂皮油、桂皮醛,抗结核杆菌。
  ② 抗病毒 流感病毒、孤儿病毒。
甘草的药理研究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别录》记载:“温中下气,伤脏咳嗽,温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日华子本草》记载:“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l)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浸膏、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对多种动物均具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能促进钠、水潴留,排钾增加,显示盐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浸膏、甘草甜素能使大鼠胸腺萎缩、肾上腺重量增加、血中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尿中游离型17-羟皮质酮增加,显示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皮质激素样作用的机制:
  ①促进皮质激素的合成;
  ②甘草次酸在结构上与皮质激素相似,能竞争性地抑制皮质激素在肝内的代谢失活,从而间接提高皮质激素的血药浓度;
  ③两者的化学结构相似,有直接皮质激素样作用。
  (2)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甘草具有增强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成分。甘草葡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有激活增殖作用,表现出致分裂原特性,与ConA合用有协同作用。
  甘草酸类主要表现为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对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20例高血脂症病人应用甘草甜素后,血浆免疫球蛋白IgGIgA及补体C3含量均显著降低。甘草酸单铵和LX也有免疫抑制作用。甘草酸单铵对3H-TdR掺入大鼠淋巴细胞DNA有抑制作用。LX腹腔注射能明显抑制免疫小鼠IgG的生成。
  (3)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反应
  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酵母菌、真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甘草甜素对人体免疫性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肝炎病毒、水疱性口腔病毒、腺病毒Ⅲ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牛痘病毒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甘草具有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对小鼠化学性耳廓肿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鼠棉球肉芽肿、甲醛性大鼠足肿胀、角叉菜胶性大鼠关节炎等都有抑制作用。
  抗炎有效成分是甘草酸单铵盐、甘草次酸和 FM100.FM100与芍药苷合并应用对大鼠足肿胀有协同抑制作用。甘草酸单铵盐对豚鼠腹腔注射给药,可明显抑制豚鼠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表现为引喘时间明显延长。甘草甜素能显著抑制鸡蛋清引起的豚鼠皮肤反应,并减轻过敏性休克症状。甘草水煎液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降低小鼠血清IgE抗体水平。异甘草素等成分能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并对由免疫刺激所诱导的肥大细胞组胺释放有抑制作用。
  (4)镇咳、祛痰
  甘草浸膏片口内含化后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上,缓和炎症对它的刺激,达到镇咳作用。甘草还能通过促进咽喉和支气管黏膜的分泌,使痰易于咳出,呈现祛痰镇咳作用。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甘草流浸膏灌胃给药,对氨水和二氧化硫引起的小鼠咳嗽均有镇咳作用,并均有祛痰作用。甘草次酸胆碱盐皮下注射,对豚鼠吸入氨水和电刺激猫喉上神经引起的咳嗽,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抗溃疡 甘草粉、甘草浸膏、甘草次酸、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和地FM100对动物多种实验性溃疡模型均有抑制作用,能促进溃疡愈合。生胃酮(即甘草次酸的琥珀酸半酯二钠盐)能加速胃溃疡面愈合、改善胃黏膜抵抗力。FM100灌服给药,能完全抑制结扎幽门引起的大鼠胃溃疡形成,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
  甘草抗溃疡作用的机制: ①抑制胃液、胃酸分泌;
  ②在胃内直接吸着胃酸而降低胃液酸度;
  ③增加胃黏膜细胞的己精胺成分,保护胃黏膜,使之不受损害;
  ④促进消化道上皮细胞再生(如甘草锌);
  ⑤刺激胃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释放有黏膜保护作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
  解痉 FM100对离体豚鼠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FM100和异甘草素等黄酮化合物对乙酰胆碱、氯化钡、组胺引起的肠管痉挛性收缩有显著解痉作用。家兔灌胃甘草液后胃平滑肌运动逐渐减弱,30分钟后胃运动几乎完全停止。甘草的解痉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以甘草素的作用为最强。FM100与芍药苷的解痉作用有协同作用。
  保肝 甘草制剂和甘草甜素对动物多种实验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甘草黄酮组分灌胃给药,能显著降低CCI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升高及肝内丙二醛含量增加,也可抑制乙醇引起的小鼠肝脏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和还原性谷胱甘肽的耗竭。
  甘草甜素或甘草次酸肌内注射,对CCI4引起的实验性肝硬化有抑制作用,可使肝胶原蛋白和血清γ-球蛋白含量降低,并使血清ALT水平降低,即可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和减轻间质炎症反应,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也可使肝坏死和气球样变性明显减轻。
  甘草酸二铵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甘草酸对HBV有直接抑制作用,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表面抗原(HBsAg)向细胞外分泌有抑制作用。
  (6)解毒
  甘草对误食毒物(毒蕈),药物中毒(敌敌畏、喜树碱、顺铂、咖啡因、巴比妥)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能缓解中毒症状,降低中毒动物的死亡率。甘草解毒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甘草甜素。
  甘草解毒作用的机制为:
  ①吸附毒物,甘草甜素水解后释放出的葡萄糖醛酸可与含羧基、羟基的毒物结合,减少毒物的吸收;
  ②通过物理、化学沉淀毒物以减少吸收,如甘草可沉淀生物碱;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并改善垂体-肾上腺系统的调节作用,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能力;
  ④提高小鼠肝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2.其他药理作用
  (l)抗心律失常 炙甘草提取液腹腔注射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氯化钡和毒毛花苷K诱发的豚鼠心律失常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减慢心率、延长麻醉大鼠心电图的 P- R和 Q-T间期。甘草总黄酮可延长乌头碱诱发的小鼠心律失常的潜伏期,减少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发生率,增加哇巴因诱发的豚鼠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和心搏停止所用的剂量。
  (2)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降脂作用和抗动脉粥样梗化作用:甘草甜素对兔实验性高胆固醇症及胆固醇升高的高血压病人均有一定的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甘草甜素每天10mg/kg肌肉注射,连续5天,对实验性家兔高脂血症有明显的降脂作用:血浆胆固醇对照组为89±4mg%,给药组为43±4mg%;血浆甘油三酯对照组为168±10mg%,给药组为90±4mg%。小剂量的甘草甜素(2mg/天)在一定时间内能使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胆固醇降低,粥样硬化程度减轻,20mg/天能阻止大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但剂量更大时(40mg/天)反而无效。甘草次酸盐(10mg/kg,口服)对高血脂大鼠和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家兔有降血胆固醇、脂蛋白和β-脂蛋白甘油三酯的作用;家兔主动脉内的和大鼠肝脏内的胆固醇和β-脂蛋白含量下降,甘草次酸盐的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较之聚合皂甙更强。体外实验观察到甘草甜素1mM对CP50和AP50均能抑制50%溶血。其抑制部位,用同样剂量在Cis的A-Tee水解能系统中可见有35%的抑制效果,因而结论是由于抑制了Cis从而影响了补体效价CH50。在AP中的作用是C3的降低,由于补体反应被甘草甜素所抑制,相关的炎症的过程反应趋向缓解和静止,脂质系统和肝功能改善,动脉症的病理进程被阻断。   (3)抑制血小板聚集 甘草中的异甘草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体外的作用强度相当于阿司匹林。甘草叶中富含黄酮的组分对胶原蛋白或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后者的抑制作用比阿司匹林强大17.7倍。
  (4)抗肿瘤 甘草酸对黄曲霉素和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胀果甘草中提取的黄酮类混合物可有效地预防巴豆油对小鼠皮肤的促癌作用。
  综上所述,与甘草补脾益气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与其清热解毒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反应等作用;与其缓急止痛功效相关的作用为抗溃疡、解痉和保肝作用;而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与其镇咳、祛痰、解毒作用有关。甘草还具有抗心律失常、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肿瘤等作用。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甘草甜素、甘草素及异黄酮类等
 生姜的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对装有隔离小胃及食道瘘的狗,用50%煎剂置于口腔中,可对胃酸及胃液的分泌呈双相作用,最初数小时内为抑制,后则继以较长时间的兴奋。向胃内灌注25%煎剂200ml,则呈兴奋作用。隔离小胃狗试服生姜0.1-1.0g,胃液分泌增加并刺激游离盐酸分泌,但胃蛋白酶对蛋白的消化作用却降低,脂肪酶的作用增强。浸膏能抑制硫酸铜引起的狗的呕吐,服姜汁10-50%30ml也有效,但5%30ml则无效。从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油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亦有止吐效果,最小有效量为3mg,对阿朴吗啡引起的狗呕吐及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均无效。家兔经消化道给予姜油酮可使肠管松弛,蠕动减退。生姜是驱风剂的一种,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可使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加,有时继之以降低,可用于因胀气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绞痛。
  2.对循环和呼吸的作用:正常人口嚼生姜1g(不咽下),可使收缩压平均升高11.2mm汞柱,舒张压上升14mm汞柱,对脉率则无显著影响。酒精提取液对麻醉猫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对心脏也有直接兴奋作用。
  3.抗菌及抗原虫作用:体外试验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对阴道滴虫有杀灭作用。
  4.其他作用:蛙皮下注射、家兔静脉注射大量姜油酮,能引起中枢运动麻痹,对兔有时血压可下降。   中药化学成分   生姜含挥发性成分:α-姜烯(α-zingiberene),β-檀香萜醇(β-santalol),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α-姜黄烯(α-curcumene),姜醇(zingiberol),紫苏醛(perillaldehyde),橙花醛(neral), 牻牛儿醛(geranial),2-蒈醇(2-caraneol),3-蒈醇,樟烯(camphene),β-罗勒烯(β-ocimene),α-香柑油烯(α-bergamotene),β-金便欢烯(β-farnesene),月桂烯(myrcene),β-蒎烯(β-pinene),2-龙脑(2-borneol),柠檬醛(citral),7-孟烯[7-menthene],异小茴香醇(isofenchyl alcohol),α-金合欢烯,1,3,3-三甲基三环[2.2.1.02,6]-庚烷[1,3,3-trimethyltricyclo[2.2.1.02,6]heptane],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环[3.1.1]-2-庚烷[2,6-dimethyl-6-(4-methyl-3-pentenyl)-bicyclo[3.1.1]-2-heptene],1,3,3-三甲基-2-氧杂二环[2.2.2]辛烷[1,3,3-trimethyl-2-oxabicyclo[2.2.2]octane],1-(1,5-二甲基-4-已烯基)-4-甲基苯[1-(1,5-eimethyl-4-hexenyl)-4-methylbenzene]及高良姜萜内酯(galanolactone)等数十种;辛辣成分:6-姜辣醇(6-gingerol),3-姜辣醇,4-姜辣醇,5-姜辣醇,8-姜辣醇,10-姜辣醇,12-姜辣醇,6-姜辣二醇(6-gingediol),4-姜辣二醇,8-姜辣二醇,10-姜辣二醇,6-甲基姜辣二醇(6-gingediol),4-姜辣二醇,8-姜辣二醇,10-姜辣二醇,6-甲基姜辣二醇(6-methylgingediol),4-姜辣二醇双乙酸酯(4-gingediacetate),6-姜辣二醇双乙酸酯,6-甲基姜二醇双乙酸(6-methylgingediacetate),6-姜辣二酮(6-gingerdione),10-姜辣二酮,6-去氢姜辣二酮(6-dehydrogingerdiong),10-去氢姜辣二酮,6-乙酰姜辣醇(6-acetylgingerol),6-姜辣烯酮(6-shogaol)等。
  生姜还含呋喃大牻牛儿酮(furanogermenone),2-哌啶酸(pipecolic acid)及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丝氨酸(serine)等多种氨基酸
茯苓的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茯苓利尿机转不明,而且复方较单味药作用明显。
  2:镇静作用
  茯苓煎剂对小鼠腹腔注射,可以抑制自发活动,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小鼠兴奋过度,对巴比妥的麻醉有协同作用。
  3:心血管系统
  乙醇提取物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增加。
  4:消化系统
  茯苓对于四氯化碳所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5:抗作用
  茯苓多糖对小鼠肉瘤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与胸腺有关,可激活局部补体。   (1)在体内具抗癌活性,并能促进人体的免疫功能;所含茯苓聚糖对肉瘤S-180的抑制效率可达96.88%。
  (2)浸剂对正常兔作腹腔注射有利尿作用;乙醚或乙醇提取物能使离体蛙心收缩加强,对家兔血糖则先使升高而后降低。
  (3)茯神煎剂对小鼠有镇静作用,茯苓的镇静作用次于茯神。
丹皮的药理作用本品含牡丹酸、牡丹酸甙、牡丹酚原甙、芍药甙、挥发油及植物甾醇等。丹皮酚及糖甙成分均有抗炎作用。丹皮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又水煎液、丹皮酚及除去丹皮酚的水煎液,均有明显降庄作用。其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丹皮酚还可使动物子宫内膜充血,有通经作用,并有抗小鼠早孕作用,丹皮酚尚有抗溃疡及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
当归的药理作用  含 蒿本内脂(Ligustilide)、正丁烯酰内酯(n-butylidene phthalide)、、、和多种,以及半萜类化合物等
丹参的药理作用 根主含二萜醌类色素,丹参酮(tanshinone)Ⅰ,ⅡA, ⅡB,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异丹参酮(isotanshinones)Ⅰ,Ⅱ,异隐丹参酮(1socryptotanshinone),丹参新酮(miltirone), 丹参酸甲酯(methyl tanshinonate), 羟基丹参酮ⅡA(hydroxytanshinone), 二氢丹参酮Ⅰ(dihydrotanshinone I),丹参新醌甲、乙、丙,次甲丹参醌(methylenetanshinquinone)和鼠尾草酚(salviol)。另报道合铁锈醇(ferruginol)、Δl-丹参新酮(Δl-dehydromiltirone)、Δl-丹参酮ⅡA(Δl-dehydrotanshinone IIA)、丹参新醌丁(danshenxinkun D)和1,⒉二氢丹参醌等。
  除二萜醌类化合物外,尚含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β-谷甾醇和D(+)β-(3,4一二羟基苯基)乳酸(即丹参素,丹参酸甲),以及缩羧酸化合物(salvianolic acids)A,E等。 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① 强心 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② 对血管作用 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 ③ 抗血栓形成 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 ④ 改善微循环
  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① 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丹参制剂治疗:坏死心肌清除快;纤维母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肉芽形成比较成熟。局部淤血减轻、血液循环改善,愈合时间缩短。 ② 抑制过度增生 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   保肝 改善肝微循环。
  抗菌 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对体外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
川芎的药理作用  * 扩张血管
  川芎嗪   ①解除血管平滑肌(主动脉条)痉挛(肾上腺素、氯化钾引起)。   ②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减轻结扎冠脉引起的心肌梗死病变程度。   ③扩张脑血管 易透过血脑屏障,脑内分布较多;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   阿魏酸    ①增加冠脉流量。   ②α受体阻断,抑制主动脉收缩。   * 抗血栓形成    川芎、复方冠心Ⅱ号方:体外抗血栓形成(血栓长度↓ ,血栓干湿重↓)。    川芎嗪 提高血小板中cAMP含量,降低TXA2活性;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已聚集血小板解聚。   阿魏酸钠 TXA2合成酶抑制剂 ,抑制血小板聚集。   * 解痉
  藁本内酯 ──气管平滑肌痉挛;   阿魏酸、川芎嗪 ──子宫平滑肌痉挛;   水提或醇提浸膏 ──小肠和子宫。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桂枝 桂枝水煎剂及桂皮醛有降温,解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害杆菌,流感病毒等有抑制作用。桂皮油,桂皮醛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桂皮油能健胃缓解胃肠道痉挛及利尿强心。桂皮醛能镇静,镇痛,抗惊厥。挥发油有止咳祛痰作用。
甘草 甘草有抗心率失常作用,有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及镇痛作用,能促进胰液分泌,有明显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还有一定平喘作用。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还有抗利尿,降脂,保肝等作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草药功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