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得了原位伴微小浸润浸润性乳腺癌二级,免疫组是全阴怎么办

乳腺癌包乳术后的治疗【左侧乳腺癌(原位癌伴浸润性导管癌)】_百度知道
乳腺癌包乳术后的治疗【左侧乳腺癌(原位癌伴浸润性导管癌)】
这三者的最佳顺序是?:今年6月份体验发现,在309医院做了包乳手术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皮下一1:需要化疗几个疗程:ki67(+)40-50%
PCNA(+++) nm23(++)P21(+)局灶
CK7(-) CK18(+++)
CD34(-) CEA(-)抗体种类ER(雌激素受体)检测结果+++PR(孕激素受体)
+++CA15—3
-E-cadhrein
++CyclinD1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4*1*0;特染、主要症状。免疫组化&#47:病理诊断灰黄色软组织一块。淋巴结没有转移,界尚清.8CM灰白质硬区,没有症状、就诊医院等)病情描述(发病时间?化疗放疗和内分泌疗都需要吧?能否得到完全治愈
浸润性导管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母亲76岁,由于40年前乳腺..
时间: 14:38:58
健康咨询描述:
我母亲76岁,由于40年前乳腺癌术后放疗,出现了胸骨损伤的情况.现在胸骨有些变形,出现了一个小洞,不愈合.请问专家和各位朋友,怎么办才能有好的效果?
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25495称赞:625
建议中医膏药外敷治疗.作用:拔毒生肌,清除异物,消淤止痛,清热解毒,化腐敛疮,软坚散结.原理:舒筋活血化淤,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促进血液流畅和功能恢复而康复.可拔脓排脓清除异物,迅速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增快局部血流,同时能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组织生长.主要治疗:1.老烂腿,糖尿病足,脉管炎溃烂坏疽,化脓性骨髓炎,皮肤软组织化脓感染,久治不愈的伤口及外科手术刀口感染.不明之处可随时联系.祝早日康复!
副主任医师
帮助网友:77380称赞:789
你好.是烧伤引起?建议上传照片,看能否手术彻底治疗.也可以直接看胸外科医生.定期换药,预防感染,加强营养,助进愈合.
帮助网友:576称赞:16
你好,你说的情况可能是乳癌发生了转移导致胸骨破坏引起的,下面介绍一下: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1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乳腺癌罕见.乳腺癌症状  主要症状表现为: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乳头改变,皮肤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只要广大女性能有较强的防癌意识,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认真地做好自我检查,随着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相信癌症绝不是不治之症.  A,乳腺肿块:乳腺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约90%的患者是以该症状前来就诊的.随着肿瘤知识的普及,防癌普查的开展,这一比例或许还会增加.若乳腺出现肿块,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了解.    B,乳腺疼痛:乳腺疼痛虽可见于多种乳腺疾病,但疼痛并不是乳腺肿瘤的常见症状,不论良性或恶性乳腺肿瘤通常总是无痛的.有研究显示,绝经后女性出现乳腺疼痛并伴有腺体增厚者,乳腺癌检出率将增高.当然,肿瘤伴有炎症时可以有胀痛或压痛.晚期肿瘤若侵及神经或腋淋巴结肿大压迫或侵犯臂丛神经时可有肩部胀痛.  C,乳头溢液:乳头溢液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乳头溢液主要见于妊娠和哺乳期女性.病理性乳头溢液是指非生理状态下的乳腺导管泌液.通常所说的即指后者.乳头溢液可因多种乳腺疾病而引起,也较易为患者注意,是临床上约10%的患者前来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各种乳腺疾病的症状中,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肿块和乳腺疼痛.     D,乳头改变: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看不见乳头.有时整个乳房抬高,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E,皮肤改变:  乳腺肿瘤引起皮肤的改变,与肿瘤的部位,深浅和侵犯程度有关,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1)皮肤粘连:乳腺位于深浅两筋膜之间,浅筋膜的浅层与皮肤相连,深层附于胸大肌浅面.浅筋膜在乳腺组织内形成小叶间隔,即乳房悬韧带.当肿瘤侵及这些韧带时,可使之收缩,变短,牵拉皮肤形成凹陷,状如酒窝,故称“酒窝症”.当肿瘤较小时,可引起极轻微的皮肤粘连,不易察觉.此时,需在较好的采光条件下,轻托患乳,使其表面张力增大,在移动乳房时多可见肿瘤表面皮肤有轻微牵拉,凹陷等现象.如有此症状者应警惕乳腺癌可能,良性肿瘤很少有此症状.   (2)皮肤浅表静脉曲张:肿瘤体积较大或生长较快时,可使其表面皮肤变得菲薄,其下浅表血管,静脉常可曲张.在液晶热图和红外线扫描时更为清晰,常见于乳腺巨纤维腺瘤和分叶状囊肉瘤.在急性炎症期,妊娠期,哺乳期的肿瘤也常有浅表静脉曲张.   (3)皮肤发红:急,慢性乳腺炎时,乳腺皮肤可有红肿.但在乳腺癌中,主要见于炎性乳腺癌.由于其皮下淋巴管全为癌栓所占可引起癌性淋巴管炎,此时皮肤颜色淡红到深红,开始比较局限,不久扩展至大部分乳房皮肤,同时伴皮肤水肿,增厚,皮肤温度升高等.   (4)皮肤水肿:由于乳腺皮下淋巴管被肿瘤细胞阻塞或乳腺中央区被肿瘤细胞浸润,使乳腺淋巴管回流受阻,淋巴管内淋巴液积聚,皮肤变厚,毛囊口扩大,深陷而显示“橘皮样改变”(医学上叫做“橘皮症”).在肥胖,下垂的乳房常见其外下方有轻度皮肤水肿,如双侧对称,乃因局部循环障碍所致;如为单侧,则要慎重,提防癌瘤可能.   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直接侵犯皮肤引起溃疡,若合并细菌感染,气味难闻.癌细胞若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可在主病灶的周围皮肤形成散在的硬质结节,即“皮肤卫星结节”.  F,腋窝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逐步发展,可侵及淋巴管,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区转移.其中,最常见的淋巴转移部位是同侧腋窝淋巴结.淋巴结常由小逐步增大,淋巴结数目由少逐步增多,起初,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推动,最后相互融合,固定.肿大的淋巴结如果侵犯,压迫腋静脉常可使同侧上肢水肿;如侵及臂丛神经时引起肩部酸痛.检查腋窝淋巴结时,应使患侧上肢尽量放松,这样才可扪及腋顶.若能触及肿大淋巴结尚需注意淋巴结的数目,大小,质地,活动度及其表面情况,以和炎症,结核相鉴别.   如果乳房内未及肿块,而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第一症状而来就诊的比较少,当腋窝淋巴结肿大,病理证实是转移癌时,除仔细检查其淋巴引流区外,尚要排除肺和消化道的肿瘤.若病理提示是转移性腺癌,要注意“隐匿性乳腺癌”可能.此时,多未能发现乳房病灶,钼靶摄片或许有助于诊断.淋巴结行激素受体测定,若阳性,即使各项检查都未能发现乳房内病灶,仍然要考虑乳腺来源的肿瘤.   乳腺癌可向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还可通过前胸壁和内乳淋巴网的相互交通,向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约5%左右.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有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甚至对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G,乳晕异常:炎性乳腺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颜色由淡红到深红,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同时伴有皮肤水肿.皮肤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
乳腺癌骨转移治疗可以进行化疗及放疗,应用抑制骨质破坏的药物.
帮助网友:1092称赞:23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1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乳腺癌罕见.  乳腺癌是乳房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了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增生失控.由于癌细胞的生物行为发生了改变,呈现出无序,无限制的恶性增生.它的组织学表现形式是大量的幼稚化的癌细胞无限增殖和无序状地拥挤成团,挤压并侵蚀破坏周围的正常组织,破坏乳房的正常组织结构.  乳腺细胞发生突变后便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组织结构紊乱,细胞连接松散,癌细胞很容易脱落游离,随血液或淋巴液等播散全身,形成早期的远端转移,给乳腺癌的临床治愈增加了很大困难.全身重要脏器的转移如肺转移,脑转移,骨转移等都将直接威胁人的生命,因此乳腺癌是严重危及人体生命的恶性肿瘤.   20世纪以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均有上升的趋势.在欧洲,北美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二位.中国于1990年代初有乳腺癌患者20万,每年新发病例约5万.[编辑本段]乳腺癌病因  长期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质过度酸化,人体整体的机能下降,引起肾虚,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进而引起上焦代谢循环变慢,造成甲状腺疾病和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发展为乳腺组织异常增生,终致癌变.  乳癌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已证实的某些发病因素亦仍存在着不少争议,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发生乳腺癌的明显因素;此外,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外界理化因素,以及某些乳房良性疾病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已知的几种诱发乳腺癌的主要因素:  1 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 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 其他乳房疾病  4 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5 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6 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 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 口服避孕药  9 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0 饮酒  11 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12长期抽烟
主要症状表现为: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乳头改变,皮肤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只要广大女性能有较强的防癌意识,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认真地做好自我检查,随着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相信癌症绝不是不治之症.  A,乳腺肿块:乳腺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约90%的患者是以该症状前来就诊的.随着肿瘤知识的普及,防癌普查的开展,这一比例或许还会增加.若乳腺出现肿块,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了解.  (1)部位:乳腺以乳头为中心,做一十字交叉,可将乳腺分为内上,外上,内下,外下及中央(乳晕部)5个区.而乳腺癌以外上多见,其次是内上.内下,外下较少见.   (2)数目:乳腺癌以单侧乳腺的单发肿块为多见,单侧多发肿块及原发双侧乳腺癌临床上并不多见.但随着肿瘤防治水平的提高,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一侧乳腺癌术后,对侧乳腺发生第二个原发癌肿的机会将增多.  (3)大小:早期乳腺癌的肿块一般较小,有时与小叶增生或一些良性病变不易区分.但即使很小的肿块有时也会累及乳腺悬韧带,而引起局部皮肤的凹陷或乳头回缩等症状,较易早期发现.以往因医疗保健水平较差,来就诊时,肿块往往较大.现今,随着乳腺自我检查的普及和普查工作的开展,临床上早期乳腺癌有所增多.   (4)形态和边界:乳腺癌绝大多数呈浸润性生长,边界欠清.有的可呈扁平状,表面不光滑,有结节感.但需注意的是,肿块越小,上述症状越不明显,而且少数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可因浸润较轻,呈膨胀性生长,表现为光滑,活动,边界清楚,与良性肿瘤不易区别.   (5)硬度:乳腺癌肿块质地较硬,但富于细胞的髓样癌可稍软,个别也可呈囊性,如囊性乳头状癌.少数肿块周围,有较多脂肪组织包裹触诊时有柔韧感.   (6)活动度:肿块较小时,活动度较大,但这种活动是肿块与其周围组织一起活动,纤维腺瘤活动度不同.若肿瘤侵犯胸大肌筋膜,则活动度减弱;肿瘤进一部累及胸大肌,则活动消失.让患者双手叉腰挺胸使胸肌收缩,可见两侧乳腺明显不对称.晚期乳腺癌可侵及胸壁,则完全固定,肿瘤周围淋巴结受侵,皮肤水肿可以呈橘皮状,称“橘皮症”,肿瘤周围皮下出现结节称“卫星结节”.   在乳腺良性肿瘤中,表现为乳腺肿块的也不少见,其中最常见的是乳腺纤维腺瘤.该病以年轻女性多见,40岁以上发病率低.肿瘤常为实性,质韧,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触摸有滑动感,一般无皮肤粘连,亦不引起乳头回缩.导管内乳头状瘤,肿块常很小,不易扪及.稍大者可在乳晕周围扪及小结节,临床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乳腺小叶增生很少形成清晰的肿块,而以局部乳腺组织增厚为主,质地较韧,无包膜感,在月经来潮前常有胀痛.   有些仅表现为乳腺局部腺体增厚并无明显肿块,无清楚边界,大多数被诊断为“乳腺增生”.但仔细检查增厚区较局限,同时伴有少许皮肤粘连时应引起注意,可以作乳房摄片.  B,乳腺疼痛:乳腺疼痛虽可见于多种乳腺疾病,但疼痛并不是乳腺肿瘤的常见症状,不论良性或恶性乳腺肿瘤通常总是无痛的.有研究显示,绝经后女性出现乳腺疼痛并伴有腺体增厚者,乳腺癌检出率将增高.当然,肿瘤伴有炎症时可以有胀痛或压痛.晚期肿瘤若侵及神经或腋淋巴结肿大压迫或侵犯臂丛神经时可有肩部胀痛.  C,乳头溢液:乳头溢液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乳头溢液主要见于妊娠和哺乳期女性.病理性乳头溢液是指非生理状态下的乳腺导管泌液.通常所说的即指后者.乳头溢液可因多种乳腺疾病而引起,也较易为患者注意,是临床上约10%的患者前来就诊的主
乳头溢液:乳头溢液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乳头溢液主要见于妊娠和哺乳期女性.病理性乳头溢液是指非生理状态下的乳腺导管泌液.通常所说的即指后者.乳头溢液可因多种乳腺疾病而引起,也较易为患者注意,是临床上约10%的患者前来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各种乳腺疾病的症状中,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肿块和乳腺疼痛.   (1)乳头溢液按其物理性状可分为:血性,血清样,浆液性,水样,脓性,乳汁样等.其中浆液性,水样和乳汁样溢液较为常见,血性溢液只占溢液病例的10%.病变位于大导管时,溢液多呈血性;位于较小导管时,可为淡血性或浆液性;如血液在导管内停留过久,可呈暗褐色;导管内有炎症合并感染时,可混有脓汁,液化坏死组织可呈水样,乳汁样或棕色液;乳腺导管扩张症液体常为浆液性.血性溢液大多由良性病变引起,有少数乳腺癌亦可呈血性.生理性乳头溢液多为双侧性,其溢液常呈乳汁样或水样.   (2)乳头溢液的病因主要分为:乳外因素和乳内因素.   乳腺癌患者有5%~10%有乳头溢液,但以乳头溢液为唯一症状仅1%.溢液常为单管性,性状可以多种多样,如血性,浆液性,水样或无色.乳腺癌原发于大导管者或形态属导管内癌者合并乳头溢液较多见,如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乳头湿疹样癌等均可以有乳头溢液.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数人认为乳腺癌甚少伴发乳头溢液,而且即使出现溢液都几乎在出现肿块之后或同时出现,不伴肿块者甚少考虑为癌.但近来研究表明,乳头溢液是某些乳腺癌,特别是导管内癌较早期的临床表现,而且在未形成明显肿块之前即可单独存在.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较多发生乳头溢液的疾病,占全部乳头溢液病变的首位,其中又以乳晕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见,可单发或多发,年龄分布在18~80岁不等,主要30~50岁多见.肿瘤直径0.3~3.0cm不等,平均1.0cm,大于3.0cm常为恶性可能.溢液性质多为血性或浆液性,其他少见.一般认为发生于大导管的乳头状瘤多为单发,甚少癌变,而中小导管者则常为多发,可见癌变.两者为同类病变,只是发生部位,生长过程不同而已.   囊性增生病虽非肿瘤,但是乳腺组织最常见的良性病变,多见于40岁左右,绝经后少见.其中,囊肿,乳管上皮增生,乳头状瘤病三种病理改变是其溢液的基础.性质多为浆液性,本病合并溢液只占5%.  D,乳头改变: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看不见乳头.有时整个乳房抬高,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乳腺癌患者若有乳头异常改变,通常表现为乳头糜烂或乳头回缩.   (1)乳头糜烂:有一种乳腺Paget病的典型表现,常伴瘙痒,约2/3患者可伴有乳晕或乳房其他部位的肿块.起始,只有乳头脱屑或乳头小裂隙.乳头脱屑常伴有少量分泌物并结痂,揭去痂皮可见鲜红糜烂面,经久不愈.当整个乳头受累后,可进一部侵及周围组织,随着病变的进展,乳头可因之而整个消失.部分患者也可先出现乳腺肿块,尔后出现乳头病变.   (2)乳头回缩:当肿瘤侵及乳头或乳晕下区时,乳腺的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此而缩短,牵拉乳头,使其凹陷,偏向,甚至完全缩入乳晕后方.此时,患侧乳头常较健侧高.可能出现在早期乳腺癌,但有时也是晚期体征,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生长部位.当肿瘤在乳头下或附近时,早期即可出现;若肿瘤位于乳腺深部组织中,距乳头较远时,出现这一体征通常已是晚期.当然,乳头回缩,凹陷并非均是恶性病变,部分可因先天发育不良造成或慢性炎症引起,此时,乳头可用手指牵出,非固定.  E,皮肤改变:  乳腺肿瘤引起皮肤的改变,与肿瘤的部位,深浅和侵犯程度有关,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1)皮肤粘连:乳腺位于深浅两筋膜之间,浅筋膜的浅层与皮肤相连,深层附于胸大肌浅面.浅筋膜在乳腺组织内形成小叶间隔,即乳房悬韧带.当肿瘤侵及这些韧带时,可使之收缩,变短,牵拉皮肤形成凹陷,状如酒窝,故称“酒窝症”.当肿瘤较小时,可引起极轻微的皮肤粘连,不易察觉.此时,需在较好的采光条件下,轻托患乳,使其表面张力增大,在移动乳房时多可见肿瘤表面皮肤有轻微牵拉,凹陷等现象.如有此症状者应警惕乳腺癌可能,良性肿瘤很少有此症状.   (2)皮肤浅表静脉曲张:肿瘤体积较大或生长较快时,可使其表面皮肤变得菲薄,其下浅表血管,静脉常可曲张.在液晶热图和红外线扫描时更为清晰,常见于乳腺巨纤维腺瘤和分叶状囊肉瘤.在急性炎症期,妊娠期,哺乳期的肿瘤也常有浅表静脉曲张.   (3)皮肤发红:急,慢性乳腺炎时,乳腺皮肤可有红肿.但在乳腺癌中,主要见于炎性乳腺癌.由于其皮下淋巴管全为癌栓所占可引起癌性淋巴管炎,此时皮肤颜色淡红到深红,开始比较局限,不久扩展至大部分乳房皮肤,同时伴皮肤水肿,增厚,皮肤温度升高等.   (4)皮肤水肿:由于乳腺皮下淋巴管被肿瘤细胞阻塞或乳腺中央区被肿瘤细胞浸润,使乳腺淋巴管回流受阻,淋巴管内淋巴液积聚,皮肤变厚,毛囊口扩大,深陷而显示“橘皮样改变”(医学上叫做“橘皮症”).在肥胖,下垂的乳房常见其外下方有轻度皮肤水肿,如双侧对称,乃因局部循环障碍所致;如为单侧,则要慎重,提防癌瘤可能.   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直接侵犯皮肤引起溃疡,若合并细菌感染,气味难闻.癌细胞若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可在主病灶的周围皮肤形成散在的硬质结节,即“皮肤卫星结节”.  F,腋窝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逐步发展,可侵及淋巴管,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区转移.其中,最常见的淋巴转移部位是同侧腋窝淋巴结.淋巴结常由小逐步增大,淋巴结数目由少逐步增多,起初,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推动,最后相互融合,固定.肿大的淋巴结如果侵犯,压迫腋静脉常可使同侧上肢水肿;如侵及臂丛神经时引起肩部酸痛.检查腋窝淋巴结时,应使患侧上肢尽量放松,这样才可扪及腋顶.若能触及肿大淋巴结尚需注意淋巴结的数目,大小,质地,活动度及其表面情况,以和炎症,结核相鉴别.   如果乳房内未及肿块,而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第一症状而来就诊的比较少,当腋窝淋巴结肿大,病理证实是转移癌时,除仔细检查其淋巴引流区外,尚要排除肺和消化道的肿瘤.若病理提示是转移性腺癌,要注意“隐匿性乳腺癌”可能.此时,多未能发现乳房病灶,钼靶摄片或许有助于诊断.淋巴结行激素受体测定,若阳性,即使各项检查都未能发现乳房内病灶,仍然要考虑乳腺来源的肿瘤.   乳腺癌可向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还可通过前胸壁和内乳淋巴网的相互交通,向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约5%左右.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有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甚至对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G,乳晕异常:炎性乳腺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颜色由淡红到深红,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同时伴有皮肤水肿.皮肤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
乳腺癌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明确,但不育,生育次数少,第一胎足月产年龄晚,初潮年龄早,良性乳腺疾病史,乳腺癌家族史,口服避孕药,放射线暴露等因素已经被确认与乳腺癌有关.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如有一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的危险性增加1.5~3倍;如有两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率将增加7倍.发病的年龄越轻,亲属中患乳腺癌的危险越大.由此可以证明,乳腺癌遗传是很有可能的,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  现代医学证明乳腺癌有家族史,也称家族性癌,临床已证实,乳腺癌患者女性家庭中有外祖母或母亲,姐妹等患乳腺癌,这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一种部位特异性遗传类型,其家属成员感性的肿瘤是乳腺癌.这里提醒患有乳腺增生或纤维瘤的患者,应该警觉并积极治疗,防止患乳腺癌,以及遗传给本人,再遗传给子女的恶性循环现象发生,因为乳腺癌高危家族中易患基因突变.[编辑本段]乳腺癌的术后注意事项:  不少患者术后都会有类似的痛苦经历:患侧的上肢疼痛,水肿,有的人甚至连手都抬不起来.这些现象其实都是由于淋巴水肿引起的.黎玉梅告诉记者,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管缺失或阻塞,淋巴液回流受阻,大量的体液,蛋白质在皮下积聚而成.乳房切除术因清除了周围的淋巴组织,造成局部淋巴系统损伤,加上术后的放射治疗,伤口感染等因素的作用,使淋巴水肿成为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大约有41%的患者会出现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使患肢活动度受限,生活质量下降,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  目前,淋巴水肿在临床上还没有一个彻底根治的方法.由于上肢水肿的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如何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应遵循两个原则:  ①避免上肢血流过高,因为血流的增加必定使淋巴液的产生增加,从而使淋巴循环负担加重.比如高强度的上肢锻炼,感染以及高温等.  ②避免淋巴回流阻力增加.比如过紧的衣服可压迫锁骨上区,上肢的感染可使局部组织纤维化,淋巴管狭窄.  基于以上两个原则,乳腺癌患者在治疗后需注意:1.预防患侧上肢损伤,感染;2.避免患侧上肢药物注射,抽血,免疫接种以及血压测量;3.避免患侧上肢高温,如热水浸泡,日光暴晒,桑拿浴等;4.避免穿戴过紧的内衣,项链和吊带胸罩;5.避免患侧上肢作高强度的运动,搬运重物等活动.  贴心指引  “爬墙锻炼”减轻淋巴水肿  出现上肢水肿后应早期治疗,现有的治疗措施主要着眼于阻止恶化以及改善症状,对晚期严重的上肢水肿效果欠佳.主要措施有:  1.皮肤护理:做好皮肤保护措施,主要目的是防止感染,因为淋巴水肿后其组织间隙富含蛋白质,微小皮肤破损即可引发细菌感染.因此,应避免外伤,患肢抽血,注射,量血压或静脉注射;避免患肢手提重物和长时间下垂;避免昆虫叮咬,预防皮肤损伤,一旦出现皮肤损伤应立即处理.  2.患侧上肢功能锻炼:适度的活动和锻炼有助于改善淋巴循环.如伸懒腰,腹式呼吸能改变胸廓内压力,促进淋巴回流.上肢抬举运动可使肌肉收缩刺激淋巴液流动.然而,过强的运动或静力性的活动(如搬运重物等)可造成淋巴管负荷过重,加重上肢水肿.切记不能过度锻炼,应循序渐进.以下运动可以帮助您恢复上肢功能,减少水肿的发生率.运动时,应坚持由患肢远端到近端活动(从腕关节到肘关节再到肩关节),按照合理的方法锻炼.  3.按摩:是目前治疗淋巴水肿的最重要手段,通过按摩先清空周边组织淋巴管,从而加速患侧上肢的淋巴液回流.不过按摩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按摩师进行.  4.压力手套:穿戴压力手套可预防淋巴水肿及避免肿胀恶化.压力手套可压住肿胀的部位,避免体液积聚;同时作为患肢的支架,以帮助肌肉泵走体液.压力手套经特别设计,使压力集中在手臂下半部,以方便排液.  5.压力泵疗法:即使用淋巴水肿机.将可充气的袖套置于水肿肢体,间断充气使水肿液向心流动.这些空气压力设备多为多腔房,序贯性,可调节压力梯度的泵,泵压力向心地如波浪一样递减,将水肿液挤入血液循环.此法在淋巴水肿早期,明显的皮下纤维化发生前有一定疗效.  6.药物治疗: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近期研究表明苯并吡喃酮可能是一类有希望的药物,该药可与沉积在组织间隙中的蛋白质结合,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诱导蛋白水解从而改善症状,然而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乳腺钼靶摄片  乳腺钼靶摄片是一种无创伤的方法.采用Siemens-ElemaAB 型乳腺X 线机, 操作简便易行, 其乳腺平片图像清晰,层次丰富, 信息量大, 对普查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早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活组织病理检查方法  肿块切除:将乳房中肿块或可疑组织的整个切除,进行病理检查.  切取活检:从肿块或可疑组织中切取部分组织进行检查.  细针穿刺:用一根很细的针从肿块,可疑组织或积液中抽取一些组织,细胞检查.其他,如乳头溢液者可做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乳头糜烂部刮片或印片细胞学检查.  三: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测定  乳房肿瘤切除后,测定肿瘤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水平,如果受体水平较高,说明该肿瘤对内分泌治疗如三苯氧胺等较敏感,有效.  四:超声显像  超声显像属无损伤性,1一般B超的作为乳腺增生检查的首先检查方式,简单,准确,可反复使用.  五: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  乳腺导管内视镜可直视下观察到乳头溢液患者乳腺导管上皮及导管腔内的情况,极大地提高了观察到乳头溢液患者病因诊断的准确性,并对病变导管准确定位给手术治疗提供了极大帮助.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伴乳头溢液的导管内癌,尤其在钼靶X线检查未见钙化灶的导管内癌患者中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等.   乳腺癌的自我检查:  1,从正面,侧面等各个角度,观察皮肤是否有溃烂或凹陷,乳头是否有分泌物等.2,将双手举起,观察乳房是否有凹陷.并从正面,侧面等各个角度观察乳房的形状.  3,除了自转和公转法之外,也可以采用水平的方向,从乳房的外侧向内进行抚摸检查.  4,用拇指,小指之外的三根手指头,大范围地抚摸乳房.可以将乳房视为太阳,手指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式活动.  5,将右手放下,左手伸入腋下,看看是否摸得到淋巴结.抓住乳头,检查是否有分泌物.  视诊:脱去上衣,在明亮的光线下,面对镜子做双侧乳房视诊:双臂下垂,观察两边乳房的弧形轮廓有无改变,是否在同一高度,乳房 乳头,乳晕皮肤有无脱皮或糜烂,乳头是否提高或回缩,然后双手叉腰 身体做左右旋转状继续观察以上变化.   触诊:取立位或仰卧位,左手放在头后方,用右手检查左乳房,手指要并拢,从乳房上方顺时针逐渐移动检查,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腋下顺序,系统检查有无肿块,注意不要遗漏任何部位,不要用指尖压或是挤捏,检查完乳房后,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挤压乳头,观察是否有带血的分泌物,通过检查,如果发现肿块或其他异常要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编辑本段]乳癌的高危人群  年龄增加,遗传基因,生活形态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某些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较一般女性为高,她们的特征是:  ①本身即患有乳癌或卵巢癌,有乳癌家族史(第一代亲属(母亲,姐妹等)中,如果有乳腺癌发病,这个家族就属于高危人群.)  ②未生育或35岁以后才生育,40岁以上未曾哺乳或生育  ③初经在12岁以前,停经过晚(如:55岁以后才停经者)  ④过于肥胖  ⑤经常摄取高脂肪或高动物性脂肪,爱吃熟牛肉  ⑥曾在乳部和盆腔做过手术  ⑦过度暴露于放射线或致癌源(例如:经常施行X光透视或放射线治疗)  ⑧经由其他癌症转移至乳房(例如:患子宫内膜腺癌者)  ⑨有慢性精神压迫  ⑩不常运动[编辑本段]预防方法  为避免患乳癌,女性应具备一些“预防乳癌”的基本知识,以下简单说明:  1,多摄取含丰富纤维素的食品  肥胖和体重的增加都有可能导致乳癌发生.平时应少摄取动物性脂肪,多吸收纤维性的食物,蔬菜,水果,谷类和豆类,进而减少身体中可能导致乳癌的雌激素,降低乳癌的发生率.  2,养成运动好习惯  据医学专家统计,经常运动的女性,患乳癌的几率比不运动的女性低30%.多做运动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能预防乳癌的发生.  3,定期作乳房检查  ①年龄在20-40岁的女性,应于每月例假过后一周内做一次乳房自检;每隔2年,由专业医师做一次临床检查或乳房摄影术.  ②年龄在40-49岁间的女性,除每月定期做乳房自检外,每年做一次专业性的乳房检查比较好.  ③年龄在50岁以上的女性,每月应定期做乳房自检,且每年须做一次临床乳房检查和乳房X光摄影.  虽说女性都有患乳癌的危险,只要您坚持做到了以上这些,必能远离乳癌的威胁,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功效.
术前化疗的方法  (1)术前全身化疗: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自1978年起对9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口服嘧啶苯芥每日15mg服ld停2d服用总量为45mg后手术与94例对照组相比Ⅲ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在用药组为56.3%对照组为39.3%  (2)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有胸内动脉插管及锁骨下动脉插管两种方法  (三)术后辅助化疗  1.术后辅助化疗的适应症  (1)腋窝淋巴结阳性的绝经前妇女不论雌激素受体情况如何均用已规定的联合化疗应当作为标准的处理方案  (2)腋窝淋巴结阳性和雌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妇女应当首选抗雌激素治疗  (3)腋窝淋巴结阳性而雌激素受体阴性的绝经后妇女可以考虑化疗但不作为标准方案推荐  (4)腋窝淋巴结阴性的绝经前妇女并不普遍推荐辅助治疗但对某些高危病人应当考虑辅助化疗  (5)腋窝淋巴结阴性的绝经后妇女不论其雌激素受体水平如何无辅助化疗的适应证但某些高危病人应考虑辅助化疗  淋巴结阴性乳腺的高危险复发因素有如下几点:①激素受体(ERPR)阴性②肿瘤S期细胞百分率高③异倍体肿瘤④癌基因CerbB-2有过度表达或扩增者  2.对辅助化疗的现代观点  (1)辅助化疗宜术后早期应用争取在术后2周应用最迟不能超过术后一个月如果待病灶明显后再用将降低疗效  (2)辅助化疗中联合化疗比单药化疗的疗效好  (3)辅助化疗需要达到一定的剂量达到原计划剂量的85%时效果较好  (4)治疗期不宜过长对乳腺癌术后主张连续6疗程的化疗  五,免疫治疗    1,活化吞噬细胞,自然杀手细胞,伤害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诱导白细胞素,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的分泌.  2,诱导癌细胞凋亡.  3,与传统的化学治疗药物(丝裂霉素,卡莫斯丁等)合用,既增加药效,又减轻化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  4,与免疫治疗药物(干扰素-α2b)有协同作用.  5,减缓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增加食欲,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编辑本段]乳腺癌饮食  乳腺癌病人饮食原则:  1,强调均衡营养,注重扶正补虚  乳腺癌病人“内虚”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因虚而致癌,因癌而致虚,虚中夹实,以虚为本.食疗的目的是保证乳腺癌病人有足够的营养补充,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病人的康复,应以扶正补虚为总原则.故《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在扶正补虚的总则指导下,对乳腺癌病人的食疗应做到营养化,多样化,均衡化.正如《内经》所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失之偏颇,则有害无益.  2,熟悉性味归属,强调辨证施食  乳腺癌与其他疾病一样,病人都有阴阳偏胜,寒热虚实之不同.食物也有寒热温凉,辛甘苦酸咸四气五味之别.热证宜寒凉,寒证宜温热;五味入口,各有所归,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苦入心,酸入肝.辛味温散,如生姜,葱白;甘味和缓,如山药,芡实,饴糖;淡味渗利,如冬瓜,薏苡仁;酸味收涩,如乌梅,山楂;咸味软坚,如海藻,昆布,牡蛎等.  3,选择抗癌食品,力求有针对性  药食同源,部分食品兼具食疗抗癌作用,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民间用其配丁香,柿蒂治疗食管癌,乳腺癌,肝癌等,实验已证实其对致癌病毒引起的小鼠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如大蒜,豆制品,绿茶等,也都是抗癌良药.另外,根据《美国流行病学期刊》最新发现,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中年妇女,尤其是早期发现乳腺癌后,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些人参,对防治和康复很有益.(参见《益寿文摘》2009年第4期)  【 宜 】  (1)宜多吃具有抗乳腺癌作用的食物,如海马,鲎,眼镜蛇肉,抹香鲸油,蟾蜍肉,蟹,赤,文蛤,牡蛎,玳瑁肉,海带,芦笋,石花菜.  (2)宜多吃具有增强免疫力,防止复发的食物,包括桑椹,猕猴桃, 芦 笋,南瓜,薏米,菜豆,山药,香菇,虾皮,蟹,青鱼,对虾,蛇.  (3)肿胀宜吃薏米,丝瓜,赤豆,芋艿,葡萄,荔枝,荸荠,鲫鱼,塘虱,鲛鱼,泥鳅,黄颡鱼,田螺.  (4)胀痛,乳头回缩宜吃茴香,葱花,虾,海龙,抹香油鲸,橘饼,柚子,鲎  【 忌 】  (1)忌烟,酒,咖啡,可可.  (2)忌辛椒,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4)忌公鸡等发物.
植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是清新空气的过滤器,随着居住面积的扩大,居室环境的改善,许多热爱大自然的人们把室外漂亮的花草植物养殖在了家中.你是否知道,有些色彩斑斓的花木可能是癌症的“帮凶”.  一直被他当作“空气过滤器”的花草中,竟有几种是含有致癌病毒的“隐形杀手”.中国预防医科院病毒研究所曾毅院士对植物所含物质的促癌作用进行了研究,有些植物中所含有的“Ep-steln-Barr 病毒早期抗原诱导物”,可以诱导EB病毒对淋巴细胞的转化,并能促进由肿瘤病毒或化学致癌物质引起的肿瘤生长.目前,致癌植物诱发鼻咽癌,脑瘤和食管癌的实验已得到证实.如果居室中种有此类植物,就有可能由于长期吸入花粉,尘土颗粒等原因引发癌症.  并不是养这些植物就一定会得癌症与脑瘤,诱发癌症的因素很多.就多数脑瘤来说,遗传因素是基础,EB病毒在癌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环境中的促癌物和致癌物只起协同作用.对于不清楚自己是否有癌遗症传基因的市民来说,最好不要在家里养这些植物,以免引发疾病.  在病毒病控制所公布的52种带毒花木中,大多数为园林和中草药苗圃中的植物,其中可能出现在普通百姓家中的植物主要是铁海棠(刺儿梅),变叶木,鸢尾,乌桕,红背桂花,油桐,金果榄,有些人家中可能还有曼陀罗等少见品种.  在城市的花卉市场里,很容易就找到了铁海棠,变叶木,金果榄等植物.由于它们造型别致,颜色鲜亮,价格适中,购买的人很多.专家告诉我们,大自然充满着辩证法,越是漂亮和鲜艳的植物,越有可能是带毒的植物. 建议爱养花草的市民应及早“驱逐癌症元凶”,不要在家中种植致癌植物.  花卉本应该处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是人类因为对它们的喜爱把它们挪到室内养殖.花草把抵御外界侵害的能力用于抵御人类的爱护,使人类处于癌症的威胁当中. 如果非常喜爱,不舍的丢弃,也可以把花草移到室外养,尽量不要让孩子和老人亲密解除它们.保护大自然,爱护自己,才是最好的和平生存环境.[编辑本段]乳腺癌组织类型  1 .非浸润性癌 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其基底膜时称非浸润性癌.   (1) 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未突破管壁基底膜.多发生于中小导管,较大导管少见,一般为多中心散在性分布.   (2) 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多见于绝经前妇女,发病年龄较一般乳腺癌早 5 - 10 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充满无极性的癌细胞.小叶原位癌发展缓慢,预后良好.   2 .早期浸润性癌   (1) 小叶癌早期浸润:癌组织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小叶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范围内.   (2) 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的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生芽,向间质浸润.   3 .浸润性特殊型癌   (1) 乳头状癌:发生于大乳管的上皮细胞,癌实质以有纤维脉管束或无纤维脉管束的乳头状结构为主者,可为非浸润性与浸润性乳头状癌.其浸润往往出现于乳头增生的基底部.   (2) 髓样癌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切面常有坏死和出血,镜下可见大片癌细胞间质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以癌周边部更明显,一般认为是机体对肿瘤产生的抵抗.   (3) 小管癌:发生于导管或小导管上皮细胞,是恶性度较低的一类型,预后良好.   (4) 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形态不一的片块或小染,内有数目不等,大小较一致的圆形腔隙.腔面及细胞片块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   (5) 大汗腺样癌:癌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有时可见顶浆突起,胞核轻度到中度异型,形成腺管,腺泡或小乳头结构.   (6) 粘液腺癌: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粘液腺化生的基础上,多见于近绝经期或绝经后的妇女,尤以 60 岁以上妇女多见.癌实质中,上皮粘液成分占半量以上.粘液绝大部分在细胞外,形成粘液湖;偶见在细胞内,呈印戒样细胞.   (7) 鳞状细胞癌:来源于鳞状上皮化生的乳腺导管上皮.癌实质全部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即可见细胞间桥和角化.若其他型癌发生部分鳞状上皮化生,则不在此列.   (8) 乳头派杰氏病:又称乳头湿疹样癌, Paget(1874) 首先描述此病.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认为其镜下瘤细胞形态具有体积大,胞浆丰富淡染,常呈空泡状,核较大,明显不规则,偶见核分裂象.   4 .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1) 浸润性小叶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   (2) 浸润性导管癌:导管癌明显浸润间质,但浸润部分不超过癌实质一半.若超过一半,则以浸润性癌的主要形态命名.   (3) 硬癌:癌细胞排列成细条束或零散分布,很少形成腺样结构,纤维间质成分占三分之二以上,且致密.   (4) 髓样癌:癌巢呈片状或团块状密集,可有腺样结构,癌实质占三分之二以上,间质可有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5) 单纯癌;介于硬癌与髓样癌之间,即癌实质与纤维间质成分比例近似.癌细胞主要形成不规则的实性条束或小染,也可有腺样结构.   (6) 腺癌:癌细胞大小尚一致,胞浆丰富,可有分泌,核深染,核分裂象多见,癌细胞呈腺管样排列,层次多,极性紊乱,缺少基底膜,在间质中呈浸润性生长,癌细胞亦可呈条索片块排列,腺管样排列需占二分之一以上.
发表在7月号国际癌症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采用自体血干细胞支持的高强度化疗,高危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其独立预后因素是P53和Her2/neu过表达.  德国海德尔堡大学的Manfred Hensel博士指出,以往研究发现P53和Her2/neu是乳腺癌常规治疗的预后因素.而且,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乳腺癌患者传统化疗预后差.为此,研究人员从1992年起开始研究自体血干细胞移植辅助的高强度化疗的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选取了常用临床参数如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和其他几个常用实验室指标,包括激素受体水平和肿瘤分级,以评价乳腺癌预后.另外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肿瘤的分子指标,令人惊呀的是,常规临床参数的预测价值低于现代的分子指标.  Hensel博士指出,多变量分析表明高剂量化疗的最佳预后因素是P53和Her2/neu过表达,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6.06和3.86.  Hensel博士认为,高强度化疗将来可能用于P53和Her2/neu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而其他乳腺癌患者则可能需要采用其他治疗方案如:抗体治疗,肿瘤疫苗和细胞治疗.   二手烟也能诱发乳腺癌:   有数据显示,乳腺癌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癌症.诱发乳腺癌的原因很多,二手烟也是其原因之一.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今年上半年颁布法令,宣布二手烟为“含有毒物质的气体”.同时出具的官方调查报告显示,在被动吸烟的情况下,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将增加68%到120%.  加拿大相关科研报告也显示,在没有吸烟史的女性中,乳腺癌风险27%的增加率与长期处于二手烟害环境有关.研究人员表示,在非哺乳期的女性乳头液性分泌物中发现,吸烟会导致基因突变.那些长期被动吸烟的女性,乳头液性分泌物中的尼古丁浓度含量要比血液中高很多.长期积累很容易引发乳腺癌.  虽然不少女性都知道吸二手烟对身体有害,但很多人并不了解二手烟还是乳腺癌的“罪魁祸首”之一.记者在网上做了一个调查,被调查者是20位在职的女性.  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大多数女性都意识到乳腺癌的危害,但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二手烟会引发乳腺癌”这个问题,几乎所有女性都没有认识.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妇女患乳腺癌的人数不断上升,每年死于乳腺癌的患者有万余人,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乳腺癌高居于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要预防乳腺癌,不仅女性本身应该重视,全社会都应当关注.无论是在公众场合或是家庭中,营造一个健康的“无烟”环境,这不仅是关爱女性健康的体现,也能有效构筑自身健康堡垒.[编辑本段]晚期乳腺癌止痛良方  1.药物治疗.(1)首先应考虑阿斯匹林,扑尔息痛等普通镇痛药.这些药物多数足以止住患者的疼痛,尤其定时服用,可避免疼痛的发生;(2)一般镇痛药无效时,可用杜冷丁和吗啡等麻醉剂,最近国家已对使用此类药的剂量有所放松,可有效地止癌痛.   2.手术治疗:手术止痛法是切断那些向大脑传递疼痛刺激的神经通路.做法是脊神经根切断术或脊髓束切断术.手术后,疼痛消失,冷热感和压力感也随之消失.手术时,必须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清楚.   3.神经阻滞止痛:将药物注入神经或神经周围,阻止神经传导疼痛.局部麻醉剂加皮质激素应用于暂时止痛,酚和乙醇注射后,止痛时间可延续较久. 其副作用是患区失去一切知觉.   4.针灸:针刺有一定的麻醉作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也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5.注意力分散法: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把注意力分散,转移到其他方面,而不去注意疼痛.这种方法有时能止住最剧烈的疼痛.   6.皮肤刺激法:运用摩擦,温度变化,加压等方法刺激皮肤,使皮肤神经末梢兴奋起来,以使痛感受到阻滞而减轻.[编辑本段]乳腺癌的扩散及发展和分期  乳腺癌的扩散及发展   乳腺癌细胞的倍增时间平均为90天,在临床能发现肿块前,肿瘤的隐匿阶段平均为12年(6~20年).肿瘤一旦发生,其发展可通过以下方式:局部扩展,淋巴道播散,血行播散.乳腺癌如不经治疗,或者给药无效,会逐渐侵犯以下一些区域:淋巴腺,骨,肺,肝,脑,胸膜腔,心包渗液,高血钙,脊髓受压.   乳腺癌的扩展可直接向周围,可经淋巴道和血流.淋巴结按理应是防止癌细胞从原发肿瘤外逸的第一道屏障,癌细胞若能通过淋巴结屏障通常便累犯锁骨上淋巴结,进而侵入静脉入血.肿瘤除转移腋下淋巴结之外,还可累及胸骨旁淋巴结,多为第二和三,四肋间者,肿瘤位于乳房内半部和乳晕区时更易如此,从这里癌进而累犯纵隔淋巴结.乳腺癌细胞也可直接侵入血管引起远处转移.肋间旁支可通过胸廓内静脉进入同侧无名静脉后进入肺循环.乳腺深部组织,胸肌和胸壁的静脉汇入腋静脉,进入锁骨下静脉和无名静脉,是肺转移的重要途径,肋间静脉流向奇静脉和半奇静脉,最后经上腔静脉入肺,奇静脉系统可通过椎间静脉,椎外静脉丛后组与椎内静脉相连,椎静脉系与腔静脉的血流在腹内压改变时可互相流动,因此,有些患者在未出现腔静脉系(如肺)转移前,先出现颅骨,脊柱,盆骨等转移.  乳腺癌的分期  Ⅰ期 指原发肿瘤原发肿瘤小于2cm 淋巴结无转移   Ⅱ期 原发肿瘤大于2cm 有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活动   Ⅲ期 原发肿瘤大于5cm 有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固定   Ⅳ指原发肿瘤期任何大小 锁骨上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
帮助网友:6927称赞:511
你好,乳腺癌术后放疗的病人抵抗力低下,胸骨出现溃疡,很容易感染,不易愈合.平时应该注意伤口有无窦道形成,注意附近皮肤的消毒.
对于疾病时间长,溃疡面长期,反复感染,坏死的病人,炎症累及胸骨,出现胸骨坏死,化脓性骨髓炎,严重时胸骨发生病理性骨折,炎症累及前纵隔,造成反复发热,营养消耗;换药和全身应用抗生素效果不佳,且有炎症腐蚀大血管引起大出血的可能.因此,应尽早施行手术.
当病人全身情况改善,体温控制,创面脓性分泌物减少后,即可考虑手术.手术应彻底切除炎症坏死的胸骨组织及受累的肋软骨,尽可能地切除放射性瘢痕,以带蒂肌瓣充填创面,加压包扎消灭组织残腔.炎症坏死胸骨组织呈黄色,质松软,无血液供应,应予以彻底切除,直至达到骨髓腔外观正常,有丰富血运为止; 通常情况下,应切除病灶区胸骨前板及所有松质骨,仅保留胸骨后板.与受累胸骨连接的肋软骨和受累肋骨亦应一并切除,以便彻底清除病灶,并为肌瓣充填提供有利条件.放射性瘢痕质硬,过多保留不利于肌瓣填塞,容易产生残腔,且其抗感染能力差,以尽可能地切除为宜.
百度智能推荐
乳腺癌(mammarycancer)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病因。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它是一种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
挂号科室肿瘤科、乳腺外科
常见症状、、远处转移
检查项目靶X线片、、乳腺B超
并发疾病、、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本品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癌,乳腺癌,大肠恶性淋巴瘤,骨恶性淋...
参考价格:16000
本品用于治疗下列疾病:
1.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
参考价格:600
本品适用于睾丸癌﹑卵巢癌﹑乳腺癌﹑肉瘤﹑恶性淋巴瘤和肺癌...
参考价格:10800
本品用于免疫调节药。适用于胰腺癌﹑肝癌﹑胃癌﹑肺癌﹑乳腺...
参考价格:14700
网友最关注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癌,乳腺癌,大肠恶性淋巴瘤,...
参考价格:¥160
本品用于治疗下列疾病:
1.乳腺癌﹑子宫内膜癌...
参考价格:¥6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浸润性乳腺癌二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