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蒿和二郎剑风景区是同一种草药吗?

中药图谱 中草药查询->东楚网黄石新闻网
中草药查询:&&&&
雪上一支蒿图谱【药 名】:雪上一枝蒿
【拼 音】:XUESHANGYIZHIHAO
【英文名】:Shortstalk Monkshood Root Pendulous Monkshood Root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毛茛科植物短柄乌头等的块根。
【功 效】:消炎止痛,祛风除湿。
【主 治】: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骨痛,牙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性味归经】:《云南中草药选》:& “苦麻,温,大毒。”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2~4厘:或浸洒。外用:酒磨敷。
【用药忌宜】:有剧毒,未经炮制,不宜内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豆类、牛羊肉。
【处方名】:雪上一枝蒿、炒雪上一枝蒿、制雪上一枝蒿
【商品名】:短柄乌头,雪上一枝蒿。以块大、粉性足、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云南、四川。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末秋初挖取块根,去掉苗叶及小根,洗净晒干,装麻袋内撞击之,使外表光滑。放干燥处,防潮湿及虫吸。
【拉丁名】:Radix Aconiti 药材Brachypodi& Radix Aconiti Szechenyiani 原植物 Aconitum brachypocum Diels
【炮制方法】:用清水浸漂7日,每日换水2次,待中心软透后切片,置蒸笼内蒸2~3小时,取出晒干。再用熟猪油拌和炒透入药,或将湿纸包裹,置炭火旁煨透,去纸,浸童便中一昼夜,取出,漂净晒干。
【考 证】:出自《科学的民间药草》。《云南中草药》:“误服雪上一枝蒿药物中毒者,可用生甘草一两,绿豆四两,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频服。”
【生药材鉴定】:干燥块根呈长圆柱形,直径约0.5~1.7厘米,长达5~8厘米以上。外表呈黑褐色或黄棕色,饱满,皱纹微细,亦有较显明者,以纵皱为多,常有侧根的断痕,偶有分枝者。质坚脆易断,断面略里圆形,现粉白色。栓皮菲薄,皮部较宽,木部及髓部约占直径 l/3,形成层附近色较深,里黑褐色圈。气微弱,味辛辣而麻。以皮色黑褐、心白、粉质、有黑圈、饱满、光滑者为佳。产云南、四川。前种植物的下列两个变种,在四川和云南同作雪上一枝蒿使用。①疏花短柄乌头Aconitum brachypodum Diels var.la-xiflorum Fletcher et& Lauener,主要区别在花序上有伸展的短柔毛。分布四川、云南。②伏毛短柄乌头 Aconitumabrachypodum Diels var.cri-spulum W.T.Wang,主要区别在于房上被弯曲而紧贴的白色短柔毛。分布四川。此外,同属植物皱叶乌头Aconitum bullaltfolium Leml.在云南昆明称雪上一枝蒿;铁棒锤A. Szechenyianum Gay.及伏毛铁棒锤A.Flavum Hand.-Mazz.在四川、青海、宁夏等地亦称雪上一枝蒿,参见“铁棒锤”条;在云南的曲靖、宣威等地所用的雪上一枝蒿为A.Subrosulatum Hand.-Mazz.显微鉴定: (1) 短柄乌头 子根横向切面:后生皮层为1-2列棕色栓化细胞;皮层4-5列薄壁细胞切向延长;内皮层明显。韧皮部宽。皮层及韧皮部外侧均有石细胞散在,石细胞壁厚,纹孔及孔沟大多明显。形成层环近圆形或五角环形。木质部束常成对排成“V" 字形,位于五角形环的角部。中央有髓。本品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卵形,直径8-30μm,脐点点状、一字形或飞鸟状,有的可见层纹;复粒由2-3分粒组成。母根横切面韧皮部及髓部有多数裂隙;内皮层不明显;“V"字形木质部束较子根为多。(2)铁棒锤& 后生皮层为1-2列栓化细胞;皮层6-7列薄壁细胞切向延长;内皮层明显。皮层及韧皮部外侧无石细胞。形成层呈五角形、多角形或近圆形环。木质部束排“U" 字形或呈放射状排列。淀粉单粒类圆形或卵形,直径4-6μm,脐点“V"字形、“Y"字形或点状;复粒由2-5分粒组成。(3)宣威乌头& 后生皮层为1至数列棕色栓化细胞;皮层7-8列薄壁细胞切向延长;内皮层明显。皮层及韧皮部外侧无石细胞。形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束成对排成“V"字形或放射状排列。淀粉粒单类圆形或卵形,直径8-24μm,脐点呈点状、“Y"字形;复粒由2-3分粒组成。
【中药化学成分】:云南昭通产雪上一枝蒿的块根含有5种生物碱:乌头碱(Aeonitine)、次乌头碱 (Hypaconitine)以及一枝蒿乙素、素和己素(Bullaltne B、E、F)。云南东川产雪上一枝蒿的块根分得5种生物碱:一枝蒿甲素、乙素、丙素、丁素和庚素(Bullaltne A、B、C、 D、 G)。(1)短柄乌头根中含乌头碱。(2)铁棒锤& 根中含乌头碱、3-乙酰乌头碱、华北笥头碱、8-去乙酰氧基-8-乙氧基-3-乙酰乌头碱(牛七碱.szechenyine)。另含β-谷甾醇。 (3)宣威乌头,根中含一枝蒿庚素(bullaltne G)。
【中药化学鉴定】:理化鉴定: 取本品粉末约1g,加入10%盐酸试液10ml浸渍,时时振摇,滤过。取滤过液1滴置载玻片上,加苦味试液1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镜检,可见菊花状晶簇生成。(检查生物碱) 延胡索图谱【药 名】:延胡索
【拼 音】:YANHUSUO
【英文名】:Yanhusuo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
【功 效】:活血,散瘀,理气,止痛。
【主 治】: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症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性味归经】:辛、苦,温。①《海药本草》:“味苦甘,无毒。”②《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入肝、胃、心、脾经。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大阴经。”②《本草蒙筌》:“入太阴脾、肺,一云又走肝经。”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脾、胃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血热气虚及孕妇忌服。①《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②《本草经疏》:“经事先期及一切血热为病,法所应禁。”③《本草正》:“产后血虚或经血枯少不利,气虚作痛者,皆大非所宜。”
【药物配伍】:1、配金铃子,疏肝行气力显著,并可活血,气行则血行,清泻肝火,可用于肝郁有热,心腹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2、配乌药,活血顺气,气血同调,可治疗气滞血瘀,脘腹疼痛,尤以偏于寒性之气痛最为有效。3、配当归:为妇科之良药。当归得延胡索则能散瘀,延胡索得当归且能补血,故可治疗妇女血瘀经闭,痛经等症。
【别 名】:延胡(《雷公炮炙论》)、玄胡索(《济生方》)、元胡索(《药品化义》)
【处方名】:延胡、元胡、玄胡、延胡索、醋元胡、酒元胡、盐炒元胡、制元胡等
处方中写延胡、元胡、玄胡、廷胡索均指生元胡,为原药材去杂质,捣碎或切片入药者。
醋元胡又名炙元胡。为元胡片用米醋淋洒闷透,再用文火炒至微黄入药者。
酒元胡为元胡片用黄酒淋洒闷透,再用文火微炒入药者。
【商品名】:延胡索、元胡索、元胡,以个大、色黄、质坚、干燥、饱满、断面金黄发亮者为佳。
盐炒元胡为元胡片用盐水喷淋,再炒至微焦,而后入药者。
制元胡为原药材用米醋或白矾水煮透,然后切片,晒干入药者。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药材主产浙江。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5~6月间当茎叶枯萎时采挖。挖取后,搓掉外面浮皮,洗净,分别大小,放入开水中烫煮,随时翻动,至内部无白心呈黄色时,捞出晒干,置于干燥通风处,防潮及虫蛀。
【拉丁名】:药材Rhizoma Corydalis原植物Corydalis yanhusuo& W.T.& Wang
【炮制方法】:1、延胡索: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洗净,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打碎。2、醋延胡索:取净延胡索,用醋拌匀,浸润,至醋吸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放凉;或取净延胡索,加醋置锅内共煮,至醋吸净,烘干,取出,放凉。(每延胡索100斤,用醋 20斤)。3、酒延胡索:取净延胡索片或碎块,加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延胡索100千克,黄酒20千克。
【考 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纲目》:“延胡索,今二茅山西上龙洞种之。每年寒露后栽,立春后生苗。叶如竹叶样,三月长三寸高;根丛生如芋卵样,立夏掘起。”
【生药材鉴定】:干燥块茎,呈不规则扁球形,直径1~2厘米,表面黄色或褐黄色,顶端中间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或有疙瘩状凸起。质坚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有蜡样光泽。无臭,味苦。以个大、饱满、质坚、色黄、内色黄亮者为佳。个小、色灰黄、中心有白色者质次。东北辽宁等地产一种山延胡索,为同属植物东北延胡索 Corydalis ambigua& Cham. Et&& Schlecht.Var.amurensis Maxim. 的块茎。在《本草》中最早提及的即为此种,如《本草拾遗》云:“延胡索生奚国,从安东来,根如半夏,色黄。”东北地区所产的山延胡索,除上述品种外,还有同属植物迷延胡索C.& Ambigua Cham. Et Schlecht.和齿瓣延胡索C. Remota& Fisch. Ex Maxim. 的块茎。江苏所产的苏延胡,为同属植物土延胡 Corydalis& hamosa& Migo& 的块茎,药材直径0.5~1.2厘米,表面黄色至土黄色;断面黄白色,粉状,中间多已裂成空隙,品质较差,产量极小。显微鉴定:粉末:绿黄色。①淀粉粒为粉末的主体。商品多已糊化。未糊化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5-30μm,脐点较明显,点状、星状、短缝状或人字状,位于中央或偏向一端,大粒层纹明显;复粒由2-5(-6)分粒组成,以2-3 分粒的多见,有的复粒的一分粒较小或较大,大的分粒可见层纹。②下皮厚壁细胞成片,细胞长条形或类多角形,有的一端弯曲,直径21-72μm,长约至230μm,壁厚5-14μm,木化,纹孔细点状,较密,孔沟较短而密,有的呈连珠状。③皮层厚壁细胞单个散在或少数 2个成群,细胞类多角形、纺缍形或类长圆形,边缘不平整,有的凹凸,直径25-90μm,长36-216μm,壁厚5-16μm,木化,纹孔细点状,较密,孔沟较短而密。④石细胞(块茎凹陷部位)单个散离或成群,细胞呈类方形、类圆形、类多角形,有的不明显,孔沟短而密。⑤螺纹导管直径18-53μm,有的导管分子边缘不平整,螺状加厚壁互相联结成网状螺纹导管。
【中药化学成分】:从延胡索的块茎中共提出生物碱10余种,其中经鉴定的有紫堇碱(Corydaline)、dl- 四氢掌叶防己碱(dl一Tetra-hydropalmaltne)、原阿片碱(Protopine)、L一四氢黄连碱(L-Tetrahy-drocoptisine,L-Stylopin)dl一四氢黄连碱、L-四氢非洲防己碱(L一 Tetrahy-drocolumbamine)紫堇鳞茎碱(Corybulbine)、β一高白屈菜碱(β-Homoche- lidonine)、黄连碱(Coptisine)、去氢紫堇碱(De-hydrocorydaline),还有紫堇达明碱(Corydalmine 即紫堇鳞茎碱)、去氢紫堇达明碱。东北延胡索块茎含多种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其中有紫堇碱、紫堇达明碱、去氢紫堇达明碱、去氢紫堇碱、黄连碱、四氢黄连碱、四氢非洲防己碱、四氢掌叶防己碱、紫堇鳞茎碱等。另含原阿片碱。迷延胡索块茎含原小檗碱型生物碱,有紫堇碱、去氢紫堇碱。紫堇鳞茎碱、紫堇把明碱(Corypalmine,即四氢药根碱)、L一四氢黄连碱、黄连碱。另含原阿片碱型生物碱原阿片碱和β一高白屈菜碱。又含刺激性挥发油。土延胡的块茎中含原阿片碱、L一四氢黄连碱、比枯枯灵(Bicuculline)、苏延胡碱甲(C23 H23 O7 N,熔点205 ℃ )、苏延胡碱乙(C18 H19 O6 N,熔点191~192 ℃ )。朝鲜产延胡索 Corydalis bulbosa& var. Typica& R.& (C. Remota Maxim.)含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小檗碱(Berberine)、氢化小檗碱(Canadine)、四氢黄连碱 、黄连碱、四氢刻叶紫堇明碱(Tetrahydrocorysamine)、四氢非洲防己碱和斯氏紫堇碱(Scoulerine);阿朴芬型生物碱:紫堇定(Corydine)、异紫堇定、去甲异紫堇定(Noriso-corydin)和海罂粟碱(Glaucine);以及原阿片碱型生物碱:原阿片碱、β一高白屈菜碱(或名 α一别隐品碱 α一Allocryptopine)。尚含羟链霉素(Reticulin)、豆甾醇、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中国药材学:延胡索(元胡)含生物碱,其中属叔胺类者含量约0.65%,属季铵类者约0.3 %,已分离得近20个生物碱,计有延胡索甲素(延胡索碱,d-cordaline)、乙素(dl-四氢掌叶防己碱,dl-tetrahydropalmaltne)、丙素(原阿片碱,protopine)、丁素(l-四氢黄连碱,l-tetrahydrocoptisine)、戊素(dl-四氢黄连碱)、己素(l-四氢古伦胺碱l- tetrahydrocolumbamine)、庚素(延胡索球碱,corybulbine)、辛素(corydalis H)、壬素(corydalis)、癸素(corydalis J)、子素(corydalis K)、丑素(dl-四氢黄连碱)、寅素(α-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黄连碱(coptisine)、去氢延胡索甲素(去氢延胡索碱,dehydrocorydaline)、延胡索胺碱(corydalmine)、去氢延胡索胺碱(dehydrocorydalmine)及古伦胺碱(columbamine)等,其中延胡索乙素和丑素的止痛和镇静作用较强,去氢延胡索碱为具有预防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活性的生物碱;另含大量淀粉和少量粘液质、树脂、挥发油以及熔点约85℃的中性物质。又报道从浙江东阳产延胡索块茎中分得4个生物碱:元胡宁(yanhunine)、狮足草碱(leonticine)、二氢血根碱(dihydrosanguinarine)、去氢南天竹碱(dehydronanterine)。
【中药化学鉴定】:(1)取本品粉末2g,加硫酸液0.25mol/L 20ml,振摇片刻,滤过。取滤液2ml,加1 %铁氰化钾溶液0.4ml与1%三氯化铁溶液0.3ml的混合液,即显深绿色,放置后底部有较多深蓝色沉淀。(酚类反应)(2)取本品粉末2g,加10%醋酸20ml,振摇片刻,滤过。取滤液2ml,滴加碘化铋钾试液,立即产生桔红色沉淀。(生物碱反应) (3)薄层层析:取本品粉末2g,加浓氨水数滴使润湿,密塞15min,加苯20ml冷浸24h,滤过,滤液水浴上浓缩至约2ml供点样。另取四氢巴马亭配成每ml含1mg的对照品溶液5 μl,以环己烷-氯仿-甲醇-二乙胺(5:3:0.5:1滴)为展开剂,展距13cm,取出晾干后置碘蒸气中3-5S,取出在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四氢巴马亭显亮绿黄色荧光斑点,样品液色谱中显相同荧光斑点,Rf值约0.45。银柴胡图谱
【药 名】:银柴胡&【拼 音】:YINCHAIHU
【英文名】:Starwort Root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
【功 效】:清热凉血。
【主 治】:治虚劳骨蒸,阴虚久疟,小儿瘠热羸瘦。
【性味归经】:甘苦,凉& ①《本经逢原》:“甘,微寒,无毒。”②《医林纂要》:“苦,寒。”③《陕西中草药》:“味甘微苦,性凉。”
入肝、胃经。①《本经逢原》:“行足阳明、少阴。”②《本草便读》:“入肝、胆。”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九、散。
【用药忌宜】: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忌服。
【药物配伍】:配胡黄连,除虚热;配鳖甲,清退虚热;配南薄荷,辛散风温;配青蒿,善清热透络。
【别 名】:银胡(《本草求真》)、山菜根、山马踏菜根(《山东中药》)、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中药志》)。同属植物药材:主要的有以下几种:① 丝石竹(又名:霞草、欧石头花、山蚂蚱)②锥花丝石竹(又名:线形瞿麦、圆叶丝石竹) ③蝇子草 (又名:鹤草)④旱麦瓶草:商品又称黄柴胡、铁柴胡。
【处方名】:银胡、银柴胡
【商品名】:银柴胡:又名西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品质优良,销全国并出口。为银柴胡之正品。以条长、均匀、干燥、圆柱形、外皮棕黄色、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山银柴胡:为同科植物丝石竹、锥花丝石竹、灯心草蚤缀、旱麦瓶草和蝇子草等的根。品质较次,多地产地销。为银柴胡副品。
铁柴胡:又名黄柴胡。为旱麦瓶草的根。属山银柴胡的一种。亦为银柴胡副品。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主要的有以下几种:①丝石竹Gypsophila&& oldhamiana& Miq.(又名:霞草、欧石头花、山蚂蚱)的根,呈略扁的长圆锥形,扭曲不直,长10~22厘米,直径0.7~4.5厘米。根头部常有分叉,有多数小形突起的茎痕。外皮大半已除去,未去净处,具棕白相间的花纹。质坚体重,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多数黄白色花纹交互排列成近似环状,一般为2~4层。气弱,味苦、麻舌,并有刺激性。产于山东、山西等地。②锥花丝石竹G.& Paniculata& L.(又名:线形瞿麦、圆叶丝石竹)的根,垦圆柱形,外皮淡黄色,顶端有多数残茎痕迹。断面黄白色。味甘。产于山西、甘肃、新疆等地。③灯心草蚤缀Arenariajimcea& Bieb.的根,略呈圆锥形,粗约2~4厘米,根头部有多数地上茎残基,近根头部有细横纹。表面灰棕色或淡棕色,栓皮剥落处呈黄色斑痕。断面黄白色,射线较窄。味苦。产于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北等地。④旱麦瓶草Silene& jen-isseensis Willd.的根,呈圆柱状,粗约0.5~2厘米,表面黄褐色,有纵皱纹,根头有小疙瘩。断面类白色。味较淡。商品又称黄柴胡、铁柴胡。产于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黑龙江等地。⑤蝇子草 S.fortuneiVis.(又名:鹤草)的根,根部有时有分枝,粗约1~2厘米,根头有时带有地上茎残基,表面浅黄色,有纵纹,仔细观察,纵纹上布有稍突起之横纹。质坚硬,断面淡黄色,较平坦。味微甘、后涩。产于甘肃、陕西等地。本品的全草江苏称为脱力草,参见“脱力草”条。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
【拉丁名】:药材Radix Stellariae 原植物: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Lanceolata&& Bge.同属植物:主要的有以下几种:①丝石竹Gypsophila& oldhamiana& Miq.②锥花丝石竹G.& Paniculata& L.③灯心草蚤缀Arenaria juncea& Bieb.④旱麦瓶草Silene& jenisseensis Willd.⑤蝇子草 S.fortunei Vis.
【炮制方法】:银柴胡:拣去杂质,去芦,用水洗净,稍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鳖血银柴胡:取银柴胡片,置大盆内,淋人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每银柴胡100斤,用活鳖200个取血)
【考 证】:出自《本草纲目》;①《本草图经》:“柴胡,以银川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而稍紧,亦有似斜蒿,亦有似麦门冬而短者;七月开黄花,生丹州结青子,与他处者不类。恨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②《本草别说》:“柴胡唯银夏者最良。根如鼠尾,长一、二尺,香味甚佳。”③《纲目》:“银川,即今延安府神木县,五原城是其废迹。所产柴胡,长尺余而微白且软,不易得也。近有一种根似桔。梗、沙参,白色而大,市人以伪充银柴胡,殊万气味,不可不辨。④《百草镜》:“银柴胡出陕西宁夏镇。二月采叶,名芸蒿。长尺余微白,力弱于柴胡。”【生药材鉴定】:干燥的根呈圆柱形,长15~40厘米,直径1~2.5厘米。根头顶端有多数细小疣状突起,为地上茎痕,密集而发白,习称“珍珠盘”。下端略细,少数有分歧。表面黄棕或带灰棕色,有扭曲的纵纹及支根痕,并可见多数圆形小孔,习称“少眼”,近根头处尤多,自此处折断,断面有棕色花纹。质松脆,析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粗糙,有空隙,中有大形黄白色相同的放射状花纹。气微,味甘、微苦。以条长、外皮淡黄棕色、断面黄白色者为佳。主产宁夏、内蒙古、陕西等地。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多种石竹科植物的根部,亦作银柴胡入药,统称山银柴胡,品质较次。主要的有以下几种:①丝石竹(又名:霞草、欧石头花、山蚂蚱)的根,呈略扁的长圆锥形,扭曲不直,长10~22厘米,直径0.7~4.5厘米。根头部常有分叉,有多数小形突起的茎痕。外皮大半已除去,未去净处,具棕白相间的花纹。质坚体重,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多数黄白色花纹交互排列成近似环状,一般为2~4层。气弱,味苦、麻舌,并有刺激性。产于山东、山西等地。②锥花丝石竹(又名:线形瞿麦、圆叶丝石竹)的根,呈圆柱形,外皮淡黄色,顶端有多数残茎痕迹。断面黄白色。味甘。产于山西、甘肃、新疆等地。③灯心草蚤缀的根,略呈圆锥形,粗约2~4厘米,根头部有多数地上茎残基,近根头部有细横纹。表面灰棕色或淡棕色,栓皮剥落处呈黄色斑痕。断面黄白色,射线较窄。味苦。产于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北等地。④旱麦瓶草的根,呈圆柱状,粗约 0.5~2厘米,表面黄褐色,有纵皱纹,根头有小疙瘩。断面类白色。味较淡。商品又称黄柴胡、铁柴胡。产于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黑龙江等地。⑤蝇子草 (又名:鹤草)的根,根部有时有分枝,粗约1~2厘米,根头有时带有地上茎残基,表面浅黄色,有纵纹,仔细观察,纵纹上布有稍突起之横纹。质坚硬,断面淡黄色,较平坦。味微甘、后涩。产于甘肃、陕西等地。本品的全草江苏称为脱力草,参见“脱力草”条。
【中药化学成分】:丝石竹根含三菇皂甙,甙元是棉根皂甙元(Gy-psogenin)。从根中分得α-菠甾醇 (α -spinasterol)、△7-豆甾醇棕榈酸酯(stigmast-7-enol-palmitate)、呋喃-3-羧酸及黄芩素(wogonin)等;尚含挥发油约1%,油中有糖醇、己酸、2,3-二氧-3,3-二甲基吲哚-1-酮、邻-二苯甲酸丁双酯、α-甲基十六碳烷等。尚含新化合物银柴胡环肽等。
【中药化学鉴定】:显微鉴定:根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韧皮部筛管群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根的大部,木射线宽至于10多列细胞,导管略作放射状排列,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以木射线细胞较多,有的含砂晶细胞尚含草酸钙簇晶。粉末:淡黄色,1、草酸钙砂晶散在或密集充塞于薄壁细胞中。呈三角形、箭头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 2-7μm。2、草酸钙簇晶直径9-38μm。3、具缘纹孔和网纹导管直径9-134μm。具缘纹孔导管粗大,易破碎,网纹导管较细,网孔大,侧壁具穿孔。此外,可见木栓细胞。 玉竹图谱
【药 名】:玉竹&【拼 音】:YUZHU
【英文名】:Fragrant Solomonseal Rhizome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
【功 效】:养阴,润燥,除烦,止渴。
【主 治】: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性味归经】:甘,平。①《本经》:“味甘,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苦;桐君、雷公、扁鹊:甘,无毒;辛。”& ③《滇南本草》:“味甘微苦,性平微温。”&& ④《药材学》:“味甘,性微寒。”
入肺、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②《本草通玄》:入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熬膏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胃有痰湿气滞者忌服。&&& ①《本草崇原》:“阴病内寒,此为大忌。” ②《本草备要》: “畏咸卤。”
【别 名】:荧、委萎(《尔雅》)、女萎(《本经》)、萎m(《说文》)、葳蕤、王马、节地、虫蝉、乌萎(《吴普本草》)、青粘、黄芝、地节(《三国志》)、萎蕤、马熏(《别录》)、女草、娃草、丽草(《西阳杂俎》)、葳参、玉术(《滇南本草》)、萎香(《纲目》)、小笔管菜(《盛京通志》)、山玉竹(《铁岭县志》)、十样错、竹七根、竹节黄、黄脚鸡、百解药(《贵州民间方药集》)、山铃子草、铃铛菜、灯笼菜、山包米(《东北药植志》)、山姜、黄蔓菁(《山东中药》)、芦莉花(《黑龙江中药》)、尾参(《湖南药物志》)、连竹、西竹(《山东中药》)
【处方名】:玉竹、葳蕤、萎蕤、肥玉竹、明玉竹、生玉竹、蒸玉竹等
处方中写玉竹、葳蕤、萎蕤、肥玉竹、明玉竹均指生玉竹,为原药材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切段生用入药者。
蒸玉竹又名炙玉竹、制玉竹。为净玉竹反复蒸闷二三次,至内外呈黑色为度,然后切片晒干入药者。
【商品名】:玉竹、葳蕤、萎蕤,以根茎粗长、肉厚光润、色黄白、无干姜皮、干燥、不泛油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并有栽培。分布吉林、辽宁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秋二季都可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和泥土,晾晒至外表有粘液渗出,轻撞去毛,分开大小个,继续晾晒至微黄色,进行揉搓、晾晒,如此反复数次,至柔润光亮、无硬心,再晒至足干。或将鲜玉竹蒸透后,边晒边揉,至柔软而透明时再晒干。收贮于干燥通风处,防霉蛀走油。
【拉丁名】:药材Rhizoma Polygonalt Odoralt原植物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 (Mill.)& Druce&& var.& Plu-riflorum (& Miq.& )& Ohwi
【炮制方法】:玉竹:除去杂质,洗净泥土,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蒸玉竹:取洗净的玉竹,置蒸器内加热蒸闷2~3次,至内外均呈黑色为度,取出,晒至半干,切片,再晒至足干。
【考 证】:出自《吴普本草》;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萎蕤),勿用钩吻并黄精,其二物相似萎蕤,只是不同,有误疾人。萎蕤节上有毛,茎斑,叶尖处有小黄点。”②陶弘景:“《本经》有女萎无萎蕤,《别录》无女萎有萎蕤,而为用正同,疑女萎即萎蕤也,惟名异尔。今处处有,其根似黄精而小异,服食家亦用之。今市人别用一种物,根形状如续断,茎味至苦,乃言是女青根,出荆州。今疗下痢方多用女萎,而此都无止泄之说,疑必非也。”③《唐本草》: “女萎功用及苗蔓与萎蕤全别,列在中品。今《本经》朱书是女萎能效,墨字乃萎蕤之效,今以朱书为白字。”④《本草拾遗》:“按女萎,苏(敬)又于中品之中出之,云主霍乱泄痢肠鸣,正与陶(弘景)注上品女萎相会,如此即二萎功用同矣,更非二物,苏乃剩出一条。苏又云,女萎与萎蕤不同,其萎蕤一名玉竹,为其似竹,一名地节,为其有节。《魏志?樊阿传》云,青粘一名黄芝,一名地节,此即萎蕤,极似偏精,本功外,主聪明,调血气,令人强壮,和漆叶为散,主五藏益精,去三虫,润肌肤,暖腰脚,惟有热不可服,晋嵇绍有胸中寒疹,每酒后苦唾,服之得愈,草似竹,取根花叶阴干。”⑤《本草图经》:“萎蕤,生泰山山谷丘陵,今滁州、舒州及汉中皆有之。叶狭而长,表白里青,亦类黄精。茎于强直似竹箭,干有节。根黄多须,大如指,长一、二尺,或云可啖。三月开青花,结圆实。立春后采根阴干用之。《本经》与女萎同条,云是一物二名。又云自是二物,苗蔓与功用全别。《尔雅》谓荧、委萎。郭璞注云,药草也,亦无女萎之别名,疑别是一物,且《本经》中品又别有女萎条。苏恭云,即此女萎,今《本经》朱书是女萎能效,黑字是萎蕤之功。观古方书所用,则似差别。胡洽治时气洞下?下,有女萎丸;治伤寒冷下,结肠丸中用女萎;治虚劳,小黄耆酒云,下痢者加女萎。详此数方所用,乃似中品女萎,缘其性温,主霍乱、泄痢故也。又主贼风手足枯痹,四肢拘挛,茵芋酒中用女萎;及《古今录验》治身体疡疡斑剥女萎膏,乃似朱字女萎,缘其主中风不能动摇,及去?好色故也。又治伤寒七、八日不解,续命鳖甲汤,治脚弱鳖甲汤并用萎蕤;及《延年》方主风热,项急痛,四肢骨肉烦热,萎蕤饮;又主虚风热发,即头热萎蕤丸,乃似此黑字女萎,缘其主虚热湿毒腰痛故也。三者主治既别,则非一物明矣。然陈藏器以为更非二物,是不然矣。此女萎性平味甘,中品女萎,味辛性温,性味既殊,安得为一物。又云:萎蕤一名地节,极似偏精,疑即青粘,华佗所服漆叶青粘散是此也。然世无复能辨者,非敢以为信然耳。”⑥《纲目》:“《本经》女萎,乃《尔雅》委、萎二字,即《别录》萎蕤也,上古抄写讹为女萎尔。古方治伤寒风虚用女萎者,即萎蕤也,皆承《本草》之讹而称之,诸家不察,因中品有女萎,名字相同,遂致费辩如此。……其治泄痢女萎,乃蔓草也。”“苏颂注黄精,疑青粘是黄精。今考黄精、萎蕤,性味功用,大抵相近,而萎蕤之功更胜,故青粘一名黄芝,与黄精同名,一名地节,与萎蕤同名,则二物虽通用亦可。”“萎蕤,处处山中有之。其根横生如黄精,差小,黄白色,性柔多须,最难燥。其叶如竹,两两相值,亦可采根种之,极易繁也。嫩叶及根,并可煮淘食茹。”
【生药材鉴定】:干燥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或略扁,多不分枝,长5~15厘米,直径0.5~l厘米,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稍粗糙,有细纵皱纹,节明显,呈稍隆起的波状环,节问长度多数在1厘米以下,节上有多数不规则散在的细根痕,较大的根痕呈疣状突起,有时可见圆盘状的地上茎痕迹。干燥者质坚硬,角质样而脆,受潮则变柔软。折断面带颗粒是女萎之用,以《本经》二物混同一条故耳。”③《本草新编》:“萎蕤性纯,其功甚缓,不能救一时之急,必须多服始妙。用之于汤剂之中,冀目前之速效难矣。且萎蕤补阴,必须人参补阳,则阴阳有既济之妙,而所收之功用实奇。故中风之症,萎蕤与人参并服,必无痿废之忧;惊狂之病,萎蕤与人参同饮,断少死亡之痛。盖人参得萎蕤而益力,萎蕤得人参而鼓勇也。” ④《本草备要》:“萎蕤,温润甘平,中和之品,若蜜制作丸,服之数斤,自有殊功,与服何首乌、地黄者,同一理也。若仅加数分于煎剂,以为可代参芪,则失之远矣。大抵此药性缓,久服方能见功,而所主者多风湿虚劳之缓证,故?仙以之服食,南阳用治风温,《千金》、《外台》亦间用之,未尝恃之为重剂也。若急虚之证,必须参、芪,方能复脉回阳,斯时即用萎蕤斤许,亦不能敌参、芪数分也。(若)因李时珍有可代参、芪之语,凡遇虚证,辄加用之,曾何益于病者之分毫哉。”⑤《本草便读》:“萎蕤,质润之品,培养肺、脾之阴,是其所长,而搜风散热诸治,似非质润味甘之物可取效也。如风热风温之属虚者,亦可用之。考玉竹之性味、功用,与黄精相似,自能推想,以风温风热之证,最易伤阴,而养阴之药,又易碍邪,唯玉竹甘平滋润,虽补而不碍邪,故古人立方有取乎此也。”⑥《本草正义》:“玉竹,味甘多脂,柔润之品,《本草》虽不言其寒,然所治皆燥热之病,其寒何如(可知)。古人以治风热,盖柔润能息风耳,阴寒之质,非能治外来之风邪。凡热邪燔灼,火盛生风之病最宜。今惟以治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嗌干等证,而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有捷效。《千金》及朱肱以为治风温主药,正以风之病,内热蒸腾,由热生风,本非外感,而热势最盛,津液易伤,故以玉竹为之主药。甄权谓头不安者,加用此物,亦指肝火猖狂,风阳上扰之头痛,甘寒柔润,正为息风清火之妙用,岂谓其能通治一切头痛耶?”“《本经》诸不足三字,是总结上文暴热诸句,隐庵之言甚是。乃昔人误以为泛指诸虚不足而言。故甄权则曰内补不足;萧炳则曰补中益气;日华则曰补五劳七伤虚损;濒湖则曰主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且谓治虚劳寒热,及一切不足之证,用代参、耆,不寒不燥,大有奇功,几以此为劳瘵痹起死回生之神剂。不知柔润之性,纯阴用事,已足以戕生生之机,况虚劳之病,阴阳并亏,纵使虚火鸱张,亦无寒凉直析之法,又岂有阴寒腻滞之质,而能补中益气之理,诸家之说,皆误读《本草经》诸不足三字之咎。”下列同属植物,亦同等入药: ①热河黄精 Poly-gonatum& macropodiumTurcz.,参见“黄精”条。②小玉竹 Polygona-tum&& involucratum& Ma-xim.分布我国东北及河北、河南、山西等地。③毛筒玉竹 Polygonatum&& inflatum& Komar.多年生草本,高30~45厘米。叶互生;椭圆形,长7~11厘米,宽4.5~ 7厘米,下面稍带粉状;叶柄短。总花梗长2~2.5厘米,着生花2~5朵;基部有膜质小苞片4,披针状线形;花冠淡绿色,内侧6条脉有白色柔毛。显微鉴定: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排列整齐,外壁较厚,角质化。皮层与中柱界限不明显。薄壁组织中散列多数类圆形粘液细胞,直径60-19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多为有限外韧型,稀为周木型,散列。本品不含淀粉粒。
【中药化学成分】:根茎含铃兰苦甙、铃兰甙、以及山柰酚甙、槲皮醇甙和维生素A,尚含淀粉25、6-30、 6%及粘液质。叶及根茎又含吖丁啶-2-羧酸(Azetidine-z-carboxylic acid)。根茎含粘液质(糸多聚糖,水解成D-果糖81.7%、葡萄糖及阿拉伯糖),微量皂甙,白屈菜酸(chelidonic& acid),环氮丁烷-2-羧酸(azetidin-2-carboxylic acid)约0.13%,山柰素阿拉伯糖甙及天冬酰胺、鞣质;另谓含甾甙。根茎含一种粘多糖-玉竹粘多糖(odoratam),平均分子量约为500,000,由D-果糖、D-甘露糖、D-葡萄糖、半乳糖醛酸(6:3:1:1.5)所组成。还含有4种玉竹果聚糖(polygonatum& fructan O-A,B,C,D):玉竹果聚糖甲、玉竹果聚糖乙、玉竹果聚糖丙、玉竹果聚糖丁等。
【中药化学鉴定】:纸层析:取本品甲醇提取液,回收甲醇,残渣用水煎煮后,加乙醇成65%乙醇液,得白色絮状沉淀,沉淀加0.5mol/L硫酸加热2h得透明溶液,用碳酸钡中和后,加入氢型强酸性阳树脂过夜,滤过树脂,浓缩后得样品液,点于层析滤纸上,苯酚-水-浓氨水(40g:10ml:5 滴),下行展开,以邻苯二甲酸-苯胺显色,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果糖为标准品,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斑点。 郁金图谱
【药 名】:郁金&【拼 音】:YUJIN
【英文名】:Turmeric Root-tuber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姜科植物姜黄、郁金或莪术的块根。
【功 效】:行气解郁,凉血破瘀。
【主 治】:治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
【性味归经】:辛苦,凉。①《唐本草》:“味辛苦,寒,无毒。”②《本经逢原》:“辛苦,平,无毒。”
入心、肺、肝经。①《纲目》:“入心及包络。”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厥阴,兼通足阳明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磨汁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阴虚失血及无气滞血瘀者忌服,孕妇慎服。①《本草经疏》:“凡病属真阴虚极,阴分火炎,薄血妄行,溢出上窍,而非气分拂逆,肝气不平,以致伤肝吐血者不宜用也。即用之亦无效。”②《本草汇言》:“胀满,膈逆,疼痛,关乎胃虚血虚者,不宜用也。”③《得配本草》:“气虚胀滞禁用。”
【药物配伍】:丁香莫与郁金见《十九畏歌诀》;配白矾:豁痰开窍,活血祛瘀;配菖蒲:开通心窍、宣气除痰
【别 名】:马D(《唐本草》)、黄郁(《石药尔雅》)。原植物郁金又名:毛姜黄(《广州植物志》)。药材黄郁金又名:黄丝郁金、广玉金。黑郁金又名:温郁金、川玉金。本品气香而性轻扬,能致达酒气高于远,治疗郁遏不能升,五行之中,肺为金;其功可散肺金郁。故名。
【处方名】:玉金、广郁金、川郁金、醋郁金、酒郁金、制郁金等。
处方中写郁金、玉金、广郁金、川郁金均指生郁金。为原药材洗净晒干,打碎或润透切片入药者。
醋郁金为郁金片经醋蒸、醋炒、醋浸或醋煮等法炮制而入药者。
酒郁金为郁金片淋洒白酒润透,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入药者。
炒郁金为郁金片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入药者。
制郁金为郁金块根用白矾水煮透,切片晒干,微火炒至老黄色入药者。
【商品名】:黄郁金:又名黄丝郁金、广郁金。为植物姜黄的干燥块根。主产于四川。
黑郁金:又名温郁金、温益金、川郁金、川益金。为产于浙江温州的植物郁金的干燥块根。
白丝郁金:为植物郁金的干燥块根。外形较黄郁金瘦长,断面内心较黑郁金白。主产于四川。
绿丝郁金:为植物莪术的干燥块根。主产于四川、广西、广东。
桂郁金:又名莪苓。为植物毛莪术的干燥块根。主产于广西、云南。
以个大、肥壮、断面角质明亮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根茎(姜黄或蓬莪术)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郁金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四川、云南等地。①黄郁金& 主产四川。②黑郁金& 主产浙江。③白丝郁金& 主产四川。④绿丝郁金& 产四川。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冬、春采挖,摘取块根,除去须根,洗净泥土,入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取出,晒干。
【拉丁名】:药材Turmeric Curcumae原植物①姜黄Curcuma& longa 。②郁金Curcuma& aromaltca&& Salisb.,③莪术Curcuma& zedoaria& (Berg. )& Rosc.,
【炮制方法】:用水浸泡,洗净,捞出晒晾,润透,切片,晒干。炮制:1、醋炒:取郁金片加米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100公斤郁金片,用醋10公斤。2、醋蒸:取原药去净杂质,加醋10%及水适量,浸吸约2天,常翻拌,吸透后,入甑内用武火,蒸约2-3小时,取出切成厚约2毫米顺片,晒干。3、醋煮:取净郁金,用水浸泡4成透;捞出,移出锅内,加醋,水同煮至水尽,取出,晾至半干时,切斜片,晒干,每郁金500克,用醋120克。4、酒制:取郁金片与黄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晾干,每郁金片500克,用黄酒60克。5。炒制:取净郁金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6、蒸制:取原药材,拣去杂质,清水洗净,浸泡2-3小时,捞起,闷润4-5小时,置锅内隔水蒸至透心,刨成薄片,晒干即得。7、矾制:郁金加明矾水,用微火炒干,至呈老黄色为度,每郁金黄色16公斤,用明矾2公斤。水适量。8、矾、醋制 取郁金与米醋,倒入热米汤中,加白矾搅匀,放24小时后,再煮2小时,至米汤干,晒至7-8成干,润2天,切1-1、5毫米厚的片,晒干,每郁金10公斤,用米醋1公斤,白矾30克,米汤适量。
【考 证】:出自《药性论》;①《本草图经》:“郁金,今广南、江西州郡亦有之,然不及蜀中者佳。古方稀用,今小儿方及马医多用之。”②《本经逢原》:“郁金,蜀产者体圆尾锐,如蝉腹状,发苗处有小孔,皮黄而带黑,通身粗皱如梧桐子纹,每枚约重半钱,折开质坚色黄,中带紫黑,嗅之微香不烈者真。若大小不等,折之中空质柔,内外皆黄,其气烈者,即片子姜黄也。体圆,首尾相似,通身横纹,发苗处无小孔,折开气烈触鼻者,染色姜黄中之小者也。蓬术则大块色青黑,最大者为广茂,与此不类,苏恭不能分别,乃谓一物,谬矣。”③《植物名实图考》:“郁金,今广西罗城县出。其生蜀地者为川郁金。以根如螳螂肚者为真,其用以染黄者则姜黄也。”④《本草正义》:“案今市肆郁金有二种,川产、广产,形颇相近,但川产者形扁,切片亦深黄褐色,中心则紫。广产形圆,切片则作淡黄色,中心略深,亦黄而不紫。今俗尚多用广产,实则质坚而光洁,其性沉重,其气极微,嗅之亦无甚香味,二者皆然。若色深香烈,而形较大,则姜黄也。”
【生药材鉴定】:①黄郁金& 又名:黄丝郁金、广玉金。为植物姜黄的干燥块根,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两端稍尖,中部微满,长2~4厘米,中部直径1~2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灰白色细皱纹及凹下的小点,一端显折断的痕迹,呈鲜黄色,另一端稍尖。质坚实,横断面平坦光亮,呈角质状,杏黄色或橙黄色,中部有一颜色较浅的圆心。微有姜香气,味辛而苦。以个大、肥满、外皮皱纹细、断面橙黄色者为佳。主产四川。②黑郁金& 又名:温郁金、川玉金。为植物郁金的干燥块根。长纺锤形,稍扁,多弯曲,两端钝尖,有折断痕而呈灰黑色,长3~ 6厘米,中部直径1~1.5厘米。表面灰褐色,外皮皱缩或有细皱纹。横断面暗灰色发亮,中部有1条颜色较浅的环纹,中心扁圆形。气无,味淡而辛凉。以个大、外皮少皱缩、断面灰黑色者为佳。主产浙江。③白丝郁金& 亦为植物郁金的干燥块根。外形较黄郁金瘦长。断面内心呈白色(姜黄色素含量较少),内圈与外层之间有1条黄白色的环纹,质地模糊不透明。味微辛,香气亦较差。以个大、皮细、断面结实者为佳。主产四川。④绿丝郁金& 为植物莪术的干燥块根。形状质地同黄郁金,但表皮较粗,断面色暗淡,深浅不一,少透明。味辛而重,香气不显。产四川。显微鉴定:温郁金 块根横切面:根被为3-5列长方形细胞。皮层较宽,约占半径的1/2;内皮层明显。中柱韧皮部束与木质各约40-50个,相间排列;木质部导管2-3个径向排列。髓部宽广,薄壁细胞类圆形。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并有油细胞散在。本品以个大,质坚实、外皮皱纹细、断面色黄色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郁金块根含挥发油6.1%,其中莰烯(d-Cam-phene)0.8%,樟脑(d-Camphor)2.5%,倍半萜烯65.5%,主为姜黄烯(ι-α-Curcumene和ι-β-Curcumene),倍半萜烯醇22%等。还含姜黄素(Curcumin)0.3%、脱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姜黄酮(Turmerone)和芳基姜黄酮(Ar-turmerone)。另含淀粉30~40%,脂肪油3%,橡胶,黄色染料,葛缕酮(Carvone)及水芹烯。其有效成分是对-甲苯基-甲基羟甲基姜黄素(p-Tolyl-methylcar-binoldiferuloylmethane)。黄郁金鲜根含挥发油0.25%-0.5%。干根1.5%-3.5%;又谓杭州商品郁金含挥发油0.2%,显色棕色。商品郁金水提物中分得郁金多糖(polysaccharide fractions)。郁金(C.aromaltca Salisb)水提物中分得二乙二酸二钾镁二水合物。
【中药化学鉴定】:取温郁金、姜黄、莪术、毛莪术的块根粉末各100g用水蒸气蒸镏出挥发油,取微量点样于硅胶薄层板上,以莪术醇、姜黄酮为对照品,用己烷―醋酸乙酯(85:15)展开,以10% 磷钼酸乙醇溶液显色,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有相同的斑点。 蚤休图谱【药 名】:蚤休&【拼 音】:ZAOXIU
【来 源】: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金线重楼及其数种同属植物的根茎。
【功 效】:清热解毒,平喘止咳,熄风定惊。
【主 治】:治痈肿,疗疮,瘰疬,喉痹,慢性气管炎,小儿惊风抽搐,蛇虫咬伤。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毒。①《本经》:& "味苦,微寒。"②《别录》:& "有毒。"③《日华子本草》: "冷,无毒。"④《滇南本草》:& "性微寒,味辛苦。"
入心、肝经。①《纲目》:& "足厥阴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③《本草再新》:& "入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l~3钱;磨汁、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涂。
【用药忌宜】:体虚,无实火热毒,阴证外疡及孕妇均忌服。①《本草汇言》:"热伤营阴吐衄血证忌用之。"②《本经逢原》:"元气虚者禁用。"
【别 名】:蚩休(《别录》)、重楼、重台、草甘遂(《唐本草》)、螫休(《日华子本草》)、紫河车、重楼金线(《本草图经》)、白甘遂(《小儿药证直诀》)、重台草(《圣惠方》)、独脚莲 (《滇南本草》)、三层草(《纲目》)、草河车(《植物名实图考》)、九道箍、铁灯盏、七叶一盏灯、鸳鸯虫(《分类草药性》)、双层楼(《福建民间草药》)、多叶重楼、七子莲、铁灯台、枝花头(《广西中兽医药植》)、九层楼(《广西药植图志》)、螺丝七、海螺七、灯台七 (《陕西中药志》)、七层塔、八角盘、孩儿掏伞(《闽东本草》)、金盘托荔枝、金盘托珠、红重楼、白河东、七叶遮花、金丝两重楼、独叶一枝花(《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处方名】:蚤休、重楼、七叶一枝花、金重楼
【商品名】:蚤休、七叶一枝花,以根茎粗壮、干燥、质坚实、断面色白、粉性足、无泥沙等杂质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①七叶一枝花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地。②金线重楼分布云南、广东、湖北、四川、陕西、安徽、江苏等地。同属植物① 阔瓣蚤休分布四川、云南。②毛脉蚤休分布四川、云南。③狭叶蚤休分布四川、云南。④云南重楼分布云南。⑤滇王孙分布云南、四川。⑥轮叶王孙分布山西等地。药材产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等地。蚤休商品,除云南、广西外,大部分地区习用蓼科蓼属拳参组多种植物的根茎--拳参。参见"拳参"条。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全年可采。挖取根茎,洗净,削去须根,晒干或烘干。
【拉丁名】: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金线重楼Paris chinensis Franch阔瓣蚤休& 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platypetala Franch毛脉蚤休 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pubescens Hand.-Mazz. 狭叶蚤休 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stenophylla Franch. 云南重楼 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滇王孙 Paris& delavayi Franch. 轮叶王孙 Paris quadrifolia L.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本草图经》:& "蚤休,苗叶似王孙、鬼臼等,作二、三层。六月开黄紫花,蕊赤黄色,上有金丝垂下,秋结红子。根似肥美,皮赤肉白。四月五月采根,日干用。"②《本草衍义》:"蚤休,无旁枝,止一茎挺生,高尺余。颠有四、五叶,叶有歧,似虎杖。中心又起茎,亦如是生叶。惟根入药用。"③《纲目》:"蛇虫之毒,得此治之即休,故有蚤休、螫休诸名。重台、三层,因其叶状也。金线重楼,因其花状也。甘遂,因其根状也。紫河车,因其功用也。""重楼金线,处处有之,生于深山阴湿之地。一茎独上,茎当叶心,叶绿色,似芍药,凡二、三层,每一层七叶。茎头夏月开花,一花七瓣,有金丝蕊,长三、四寸,王屋山产者至五、七层。根如鬼臼、苍术状,外紫中白,有粘糯二种。入药洗切焙用。"④《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七叶一校花有毒部位,地下茎,皮部含毒较多。& 中毒症状:恶心、呕吐、头痛,严重者引起痉挛。解救方法:& ①洗胃,导泻,内服稀醋酸,如痉挛则用解痉剂等,对症治疗;①广州草药医师介绍:用甘草五钱先煎水,后与白米醋、生姜汁各二两混和,一半含漱,一半内服。"
【生药材鉴定】:干燥根茎呈灰黄至灰褐色,& 圆柱形,略扁压,长4.5~8.5厘米,径2.5~3.5 厘米,节结密生,呈盘状隆起,棕色鳞叶多已脱落,残留须根及其痕迹。茎基处下陷,时有灰白的残茎,周围密被棕色菲薄鳞叶。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粉质,黄白色至浅灰黄色。气微,略有辣味。以粗壮、干燥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七叶一枝花根含蚤休甙(Pariphyllin),薯蓣皂甙& (Dios-cin),薯蓣皂甙元 (Diosgenin)的3-葡萄糖甙、3-鼠李糖葡萄糖甙、3-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甙和3-四糖甙,娠二烯醇酮-3-查考茄三糖甙(Pregna-5,16-dien-3β-ol-20-one 3-o-β-chacotrioside) 等多种皂甙。 泽泻图谱
【药 名】:泽泻&【拼 音】:ZEXIE
【英文名】:Oriental Waterplantain Rhizome
【来 源】: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
【功 效】:利水,渗湿,泄热。
【主 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
【性味归经】:甘,寒。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咸,无毒。”③《药性论》:“味苦。” ④《医学启源》:“气平,味甘。”⑤《本草蒙筌》:“甘酸,气寒。”
入肾、膀胱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肾虚精滑者忌服。&& 《别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医学入门》:“凡淋、渴,水肿,肾虚所致者,不可用。” 《本草经疏》:“病人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 精自流出,肾气不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候,法咸忌之。”
【药物配伍】:《本草经集注》:“畏海蛤、文蛤。”配茯苓,利水除湿;配猪苓,利水渗湿;配白术,利水健脾。
【别 名】:水泻、芒芋、鹄泻(《本经》)、泽芝(《典术》)、及泻(《别录》)、天鹅蛋、天秃(《药材资料汇编》)、禹孙、禹泻、兰江、牛耳菜、酸恶俞(《和汉药考》)、如意菜《本草纲目》又名:荬(《诗经》)、v、、牛唇(《尔雅》)、水沓菜(《救荒本草》)、水泽、耳泽
【处方名】:泽泻、泽泄、泽夕、炒泽泻、盐泽泻、盐水泽泻、建泽泻等
处方中写泽泻、泽泄、泽夕指生泽泻。为原药去杂质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泽泻为泽泻片经麸炒或清炒后入药者。
盐泽泻又名盐水泽泻。为泽泻片用盐水喷淋,待吸尽,再用文火炒至微黄入药者。
【商品名】:建泽泻,又名福泽泻,为产于福建、江西者。个大,皮光滑呈圆形。品质优良,为本品地道药材。
川泽泻:为产于四川者。个小,皮粗糙。
光泽泻:除去细毛根,并用竹笼撞去须毛及粗皮而得的加工品。
以上商品以个大质坚、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叶(泽泻叶)、果实(泽泻实)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等地。四川、福建有大面积的栽培。药材主产福建、四川、江西,此外贵州、云南等地亦产。商品中 以福建、江西产者称“建泽泻”,个大,圆形而光滑;四川、云 南、贵州产者称“川泽泻”,个较小,皮较粗糙。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冬季叶子桔萎时,采挖块茎。
【拉丁名】:药材Rhizoma Alismalts原植物泽泻 Alisma plantago-aqualtca& L.& Var.&& Orientale& Samuels
【炮制方法】: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用微火烘干,再撞去须根及粗皮。泽泻:拣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盐泽泻:取泽泻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稍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现黄色取出,晾干。(每泽泻片 100斤,用盐二斤八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雷公炮炙论》:“细锉,酒浸一宿,漉出,暴干任用。”制:取皮,撒入锅内,待起烟时,加入泽泻片,拌炒至黄色,取出,筛去皮,放凉。每泽泻片100公斤,用皮10公斤。盐制:取泽泻片,用盐匀润湿,晒干,再加入蜜制皮,按炒制法炮制,每泽泻500公斤,用盐6公斤;用麦60公斤。水适量。酒制:在100度热锅中加泽泻片,翻炒数次,用酒喷匀,炒干,取出放冷即可。每泽泻 100公斤,用酒5公斤。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生药材鉴定】:干燥块茎类圆球形、长圆球形或倒卵形,长约4~7厘米,直径约3~5厘米;表面黄白色,未去尽粗皮者 呈淡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凹陷,并散有无数突起的须根痕迹, 在底部尤密;质坚实,破 折面黄白色,带颗粒性。气微香,味微苦。以个大、质坚、色黄白、粉性 足者为佳。 一般认为建泽泻品质较佳。显微鉴定: 粉末(去外皮):米黄色。①淀粉粒长卵形、梨形、类球形或椭圆形,直径3-14μm,长至20μm,脐点人字状、短缝状、十字状、三叉状、点状或马蹄状;复粒由2-3分粒组成。②薄壁组织碎片众多,有的可见多数椭圆形纹孔集成的纹孔域。③内皮层细胞形大,表面观垂周壁波状弯曲,稍厚,木化,有纤细的孔沟。④油室大多已破碎,完整者类圆形,直径54-110μm。此外,可见螺纹、梯纹、网纹、孔纹等导管,并偶见纤维,壁较厚,木化。
【中药化学成分】:块茎中分出五种三萜类化合物:泽泻醇A(Alisol& A)、泽泻醇B、乙酸泽泻醇A酯(Alisol&& A& monoacetate)、乙酸泽泻醇B酯和表泽泻醇A(Epialisol& A);另含挥发油(内含糠醛)、小量生物碱、天门冬素、一种植物甾醇、一种植物甾醇甙、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 酸);还含树脂、蛋白质和多量淀粉(23%)。中国药材学:块茎含挥发油与树脂等,并含泽泻萜醇A(alisol A)、泽泻萜醇A乙酸酯(alisol A monoacetate)、泽泻萜醇B(alisol& B)、泽泻萜醇B乙酸酯(alisol B monoacetate)、表泽泻萜醇A(epialisol A)以及泽泻萜醇C乙酸酯(alisol C acetate)。还含泽泻醇(alismol)、环氧泽泻烯(alismoxide)、 2-糠醛(2-furaldehyde)、胆碱、卵磷脂。预试还生物碱、甙、黄酮、有机酸、氨基酸及多糖反应。 知母图谱
【药 名】:知母&【拼 音】:ZHIMU
【英文名】:Common Anemarrhena Rhizome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
【功 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利水消肿、滋阴降火,润燥滑肠。
【主 治】: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性味归经】: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药性论》:性平。 ③《日华子本草》:味苦甘。 ④《药品化义》:味微苦略辛。
入肺、胃、肾经。 ①《珍珠囊》:肾经。 ②《汤液本草》:入足阳明经、手大阴经。 ③ 《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①《别录》:“多服令人泄。”②《医学入门》:“凡肺中寒嗽,肾气虚脱,无火症而尺脉 微弱者禁用。”③《本草经疏》:“阳痿及易举易痿,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④《本经逢原》:“外感表证未除、泻痢燥渴忌之。脾胃虚 热人误服,令人作泻减食,故虚损大忌。”
【药物配伍】:配贝母:清热、化痰;配黄柏:滋阴降火;配草果:燥脾去湿;配石膏:清热保津;配栀子:清热除烦;配百合:宁心安神、润肺止咳;
【别 名】:h母、连母、野蓼、地参、水参、水浚、货母、y母(《本经》)、芪母(《广雅》)、提母(《范子计然》)、是母(《玉篇》)、女雷、女理、儿草、鹿列、韭逢、儿踵草、东根、水须、苦心(《别录》)、昌支(《唐本草》)、穿地龙(《山东中药》)。知母 ,又名:、沈藩(《尔雅》)、大芦水、兔子油草、蒜瓣子草、羊胡子草、马马草
【处方名】:知母、知母肉、肥知母、盐知母、炒知母
处方中写知母、知母肉、肥知母均指生知母。为原药材洗净,晒干切片,生用入药者。
盐知母又称盐炒知母。为知母片用盐水拌炒入药者。
【商品名】:毛知母:为带皮的干燥根茎。多销于西南及中南地区。以身条肥大、外皮附金黄色细绒毛、质坚实而柔润、断面色白、嚼之味苦粘腻者为佳。
光知母:又名知母肉、京知母。为去皮的干燥根茎。多销于华北及东北地区。以身条肥大、滋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者为佳。
西陵知母:产于河北省历县(西陵)者。品质最优。销往全国,并供出口。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药材主产河北、山西。此外,河南、内蒙古、甘肃、陕西以及东北等地亦产。以河北易县所产品质最佳,称“西陵知母”。西南及中南都销毛知母;华北、东北销光知母。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较佳。栽培三年后开始收获。挖出根茎,除去茎苗及须根,保留黄绒毛和浅黄色的叶痕及茎痕晒干者,为“毛知母”; 鲜时剥去栓皮晒干者为“光知母”。
【拉丁名】:药材Rhizoma Anemarrhenae原植物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des& Bge.
【炮制方法】:知母:拣净杂质,用水撞洗,捞出,润软,切片晒干。盐知母:取知母片置锅中用文火微炒,喷淋盐水,炒干取出,放凉。(每知母片100斤,用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知母,先于槐砧上细锉,焙干,木臼杵捣,勿令犯铁器。”②《纲目》:“凡用知母拣肥润里白者,去毛切,引经上行则用酒浸焙干,下行则用盐水润焙。”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生药材鉴定】:①毛知母为带皮的干燥根茎,呈扁圆在形,微弯曲,一端较粗,一端较细,偶有2~3 分歧,长3~17匣米,直径0.8~2厘米。根头部有浅黄色的叶痕及茎痕残留,俗称“金包头”;上面中央有一道下陷的纵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金黄色扁平的绒毛,由两侧向根茎上方集中;另一面较皱缩,并有多数凹陷或突起的小圆点状根痕,黄绒毛少或无。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平坦。无臭,味甘而苦,带粘性。以肥大、质硬、表面被金黄色绒毛、断面黄白色者为佳。瘦长、形扁、外毛灰黑、内色暗者为质次。②光知母 又名:知母肉。为去皮的干燥根茎。较毛知母瘦小,长约3~13厘米,直径约1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扭曲的纵沟,一侧可见多数不规则散在的小形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白色或黄白色,有的显筋脉点,水浸后有粘液。气味同毛知母。以肥大、滋润、质硬、色黄白、嚼之发粘者为佳。显微鉴定:&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多角形或扁长方形木栓细胞。皮层散有少数叶迹维管束;内皮层不明显。中柱散有多数外韧型维管束,维管束周围的细胞含草酸钙柱状针晶。中柱鞘部位常有横走的根迹维管剌。本品粘液细胞随处可见,以皮层中分布较多,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粉末:米黄色。①粘液细胞含针晶束。用斯氏液装置,可见细胞胀大,粘液质围绕于针晶束四周。用无乙醇装置可见粘液细胞类圆形、椭圆形,直径56-160μm,长约至340μm,半透明,壁不明显或较明显,胞腔内含针晶束,草酸钙针晶长36-110μm,较细,有的粗至7 μm,碎断后状如细小方晶。②纤维(叶基)较细长,直径8-14μm,壁稍厚,木化,纹孔稀疏,胞腔宽大。③具缘纹孔、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4-24μm。厚壁细胞(鳞叶)类长方形,长多角形或延长作短纤维状,略交错排列,直径16-48μm。④木化厚壁细胞(鳞叶)类长方形、长多角形或延长作短纤维状,略交错排列,直径16-48μm,壁稍厚,木化,孔沟较密,胞腔内含棕黄物。⑤木栓细胞形状不一,壁薄,常上下重迭。此外,可见鳞叶表皮细胞。
【中药化学成分】:主含皂甙。根茎含总皂甙约6%,从中检出6种皂甙,分别称为知母皂甙(Timosaponin) A -Ⅰ、A-Ⅱ、A-Ⅲ、A-Ⅳ、B-Ⅰ和 B-Ⅱ,其中知母皂甙A-Ⅲ是萨尔萨皂甙元(Sarsasapogenin)与知母双糖[Timobiose,即B一葡萄糖(1一2)B一半乳糖〕结合而成的双糖甙,知母皂甙 A一Ⅰ是萨尔萨皂甙元 B一D一吡喃半乳糖甙。知母根茎中的皂甙元主要是萨尔萨皂甙元,干根中的含量约0.5% ,此外还有吗尔考皂甙元(Markogenin)、新芰脱皂甙元(Neogitogenin)。以前从知母根茎中分出的皂甙曾称为知母宁(Asphonin),推测是吗尔考皂甙、知母皂甙 A一Ⅲ、A一Ⅳ、B等的混合物。根茎尚含多量的还原糖和粘液质、鞣酸、脂肪油等,又每克含尼克酸188微克,尼克酰胺12微克。另含芒果甙(Mangiferin,Chimonin) 0.5%。地上部分含芒果甙和异芒果甙(Isomangiferin)。叶含芒果甙约0.7%。花含皂甙,水解后得熔点为246~248℃的甙元 C27 H42一44 O4 。根茎含多种皂甙,其皂甙元为菝葜皂甙元(sarsasapogenin),其中知母皂甙A-Ⅰ(timo-saponin A-Ⅰ)为菝葜皂甙元和1分子半乳糖结合的甙,知母皂甙A-Ⅲ(timosaponin A-Ⅲ)为知母皂甙A-Ⅰ和1分子葡萄糖结合的甙,知母皂甙B-Ⅰ(timosaponin B-Ⅰ)为菝葜皂甙元与1分子半乳糖和2分子葡萄糖结合的甙,知母皂甙A-Ⅱ、A-Ⅳ、B-Ⅱ的结构尚不明;尚有伪原知母皂甙A-Ⅲ (pseudoprototimosaponin A-Ⅲ)。鲜根茎(夏季采)所含皂甙,其皂甙元除菝葜皂甙元外,尚分离得吗尔考皂甙元(markogenin)和新芰皂甙元(neogitogenin)。此外,尚含胆碱、烟酸、泛酸以及x果甙(mangiferin)。
【中药化学鉴定】:(1)取本品水提液置于带塞试管中,用力振摇1min,产生持久性泡沫,放置10分钟,泡沫不明显减少。(检查皂甙)(2)取本品乙醇提取液蒸干,残渣加少量浓硫酸,初显黄色,继变为红色、紫堇色、棕色。(检查甾体化合物)(3)薄层层析:本品乙醇提取液加盐酸水解后,用苯萃取,萃取液浓缩至小体积作为供试液;另取菝葜皂甙元加苯溶解为对照品溶液。取供试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丙酮(9:1)展开,喷以8%香草醛的无水乙醇溶液与硫酸溶液(7→10)的混合液(0.5:5),100℃烤5min,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 伸筋草图谱【药 名】:伸筋草
【拼 音】:SHENJINCAO
【英文名】:Common Clubmoss Herb
【来 源】: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带根全草。
【功 效】: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
【主 治】: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
【性味归经】:苦辛,温。①《本草拾遗》:“味苦辛,温,无毒。”②《本草求原》:“甘涩,平。”
《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用药忌宜】:《四川中药志》:“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药物配伍】:配桑寄生:益肾壮骨、祛风除湿、通痹止痛;配防风: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别 名】:石松(《本草拾遗》)、过山龙(《滇南本草》)、宽筋藤(《生草药性备要》)、火炭葛(《本草求原》)、金毛狮子草、金腰带、狮子草(《中药志》)、狮子毛草(《中药材手册》)、立筋草、舒筋草(《四川中药志》)、铺筋草、抽筋草、分筋草、过筋草、地棚窝草(《重庆草药》)、筋骨草(《陕西中药志》)、绿毛伸筋、小伸筋、凤尾伸筋(《湖南药物志》)、蜈蚣藤、大地毛公、缠身龙、猫藤草、通伸草、山猫儿、老虎垫坐、盘龙草、烂腰蛇、宽筋草、穿山龙(《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处方名】:伸筋草、石松
【商品名】:伸筋草、石松,以茎长、色黄绿、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孢子(石松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东北、华东、华南、西南及内蒙古、河南等地。药材主产浙江、湖北、江苏等地,湖南、四川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季采收,连根拔起,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拉丁名】:药材Herba Lycopodii原植物Lycopodium& clavatum& L.
【炮制方法】:筛去灰屑,拣净杂质,切成小段。
【考 证】:出自《分类草药性》;①《本草拾遗》:“石松,生天台山石上。如松,高一、二尺也。” ②《纲目》:“石松,即玉柏之长者也,名山皆有之。”
【生药材鉴定】:干燥匍匐茎细长而弯曲,黄色或黄绿色,长30~120厘米,径粗1~3毫米。质柔韧,不易折断,折断面近白色,内有黄白色木心,常可见近直角生出的黄白色细根,外皮常脱落。直立茎2歧式分枝。鳞叶常皱而弯曲,密生于茎上,线形或线状钻形,黄绿色或黄色,无毛,略有光泽。叶端渐尖呈芒状,全缘,叶脉不明显。质薄,易碎。气无,味淡。以茎长、黄绿色者为佳。同属植物玉柏 Lycopodium& obscurum& L. 和垂穗石松L.& Cernnum& L. 的全草在浙江、四川等地均称伸筋草,并同等使用。参见“玉柏”、“铺地蜈蚣”条。显微鉴定: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较宽,表皮下和近中柱各有1~10数列纤维组成的环带,自外向内纤维壁渐厚,木化程度增强,叶迹维管束散于纤维带中;内皮层明显。中柱鞘为薄壁细胞。木质部分成几条弯曲不规则带,与韧皮部大致平行相间排列,韧皮部细胞多角形,近木质部细胞较小。本品以色黄绿、无杂质者为佳。本品总生物碱含量因产地不同而有差异,但均在0.1%以上。
【中药化学成分】:全草含石松碱(Lycopodine)、棒石松碱(Clavaltne)、棒石松洛宁碱(Clavolonine)、法氏石松碱(Fawcettiine)、石松灵碱(Lycodoline)等生物碱,香荚兰酸(VaniIl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壬二酸(杜鹃花酸 Azelaic& acid)等酸性物质(占干品0.08 %),芒柄花醇(a一Onocerin)、伸筋草醇(Clavatol)石松醇(Lycocl-avanol)、石松宁(Lycoclavanin)、16一氧山芝烯二醇(16一Oxoserratenediol)等三萜化台物 。全草含生物碱鲁西地宁碱(lucidoline)、弗来马林碱(phlegmariurine)、玉柏碱(obscurine)、石松碱(lycopodine)、石松宁碱(clavalonine)、石松毒碱(clavatoxine)及菸碱(nicotine);三萜类化合物有α-芒柄花萜醇(α-onocerin)、伸筋草萜醇 (lycoclavanol)、伸筋草萜宁醇(lyclaninol)及千层塔萜烯二醇(serratenediol)、21-表千层塔萜烯二醇(21- episerratriol),尚含21-表千层塔萜烯三醇(21-episerratriol)等。另含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及其葡萄糖甙,尚含正三十烷烯、软脂酸、大黄素、大黄素-6-甲醚及其糖甙。 草珊瑚图谱&
【药 名】:草珊瑚
【拼 音】:CAOSHUANHU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金粟兰科植物接骨金粟兰的枝叶。
【功 效】:抗菌消炎、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 治】:治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菌痢、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
【性味归经】:辛,平。 入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用药忌宜】:阴虚火旺及孕妇忌服。
【别 名】:观音茶(《生草药性备要》)、接骨木(《植物名实图考》)、九节风(《分类草药性》)、驳节茶(《岭南采药录》)、嫩头子(《峨嵋药植》)、草珠兰(《修订增补天宝本草》)、山石兰、接骨兰(《广西中兽医药植》)、山鸡茶、鸡膝风、山胡椒(《陆川本草》)、骨风消(《南宁市药物志》)、大威灵仙、九节兰、青甲子、满山香(《湖南药物志》)、隔年红、九节红、十月红、九节蒲(《闽东本草》)、鸡骨香(《广西中草药》)、接骨茶(《贵州草药》)、鱼子兰(《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处方名】:草珊瑚、九节茶、肿节风等。
【商品名】:草珊瑚、九节茶、肿节风。以枝叶肥壮、带有花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季采收。
【拉丁名】:原植物接骨金粟兰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i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 Makai[Chloranthus (Thunb.)Makino
【考 证】: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嫩枝叶,茎枝有明显的节,圆形,棕色;叶对生,薄革质,卵状长圆形或披针状长圆形,棕色或绿褐色,边缘除基部外有粗锯齿,齿尖有硬骨质;气微味淡。 产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性状:全草长50-120CM,根茎较粗大,密生细根;茎圆柱形,节膨大,有分枝;表面暗绿色或暗褐色,有纵纹,并散有纵向皮孔,质脆,易折断,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近革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约5-15CM,宽3-6CM,叶缘有粗锯齿,叶柄长约1CM;穗状花序顶生,常分枝;气微香,味微辛。
【中药化学成分】:叶含香豆酮、内酯、黄酮甙、氰甙、挥发油及鞣酸。果实含蹄纹天竺素鼠李葡糖甙(Pelargonidin3-rhamnosylglucoside)。经预试分析,含挥发油、黄酮甙、鞣质以及甾萜类等多种成分。且黄酮甙类为抗肿瘤有效成分。另含延胡索酸(富马酸,fumaric acid )、琥珀酸、愈创木基木质素(guaicyl lignin)、香豆精类成分异榛皮定(isofraxidin)。鲜叶含挥发油0.2%-0.3%,油中成分为芳樟醇乙酯(linalool acetate)22.2%-26.8%。本品含金粟兰内酯A、B(chloranthalactone A、B) &&&&&&&&&&&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郎剑风景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