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桐柏县西杨庄医院,因接到120急救说没有床位拒绝接病者生存 pdf,其实有床位,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医院以“没床位”拒接急诊患者将被降级
核心提示:北京市卫生局拟于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急诊工作的通知》。“急诊新政”将对推诿急诊患者的医院向社会公开通报批评,对不能胜任和承担急诊抢救工作的医院,卫生行政部门要重新审核该医疗机构的能力和级别,对达不到要求的医疗机构“降级、降等”。这意味着,今后,医院急诊科以“没床没设备”拒接病人,医院拟被降级。
  ■ 释疑   1、急诊科推诿病人是否常态?  【一线声音】  推诿病人是个案  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强说,急诊科推诿病人、急诊找床位靠运气的情况确实存在。但他强调,只是少数。  他说,作为急诊科医生,只要诊疗条件允许,医生不会往外推,这是职业要求。对于危重症患者,我们可以跪在地板上去强求。  【官方回应】  是个案但不能“容忍”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120和999两个院前急救网络,最近一段时间,转运病人的一次性接诊率是98.4%。  从数据可以看出,急救车拉着病人跑几家医院的情况,应该是极个案。  但是他说,抢救生命,是医生的职业准则,没有人有权利漠视这1.6%的生命。  方来英说:“医生非常辛苦,特别是急诊科医生,他们承担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普通人难以体会。但是,我们换公众的立场想一想,如果自己是个病人,谁愿意当这1.6%?出台这样严厉的文件,就是要监督属地所有二级以上医院,职责所在,重整转诊流程也好,加强急诊科配置也好,不能拒接病人。”  2、是否导致更多患者涌向三甲医院?  【一线声音】  非急诊者或占急诊资源  根据即将出台的《通知》,开放急诊治疗的医疗机构必须接收院前急救转送的患者,依据病情轻重组织救治。是否会导致更多的非急诊患者涌向急诊科?  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统计,全市66家三级医院中,半数存在老年复杂慢性病患者、终末期慢病患者长期滞留,急救床位紧缺的问题,其中朝阳医院、宣武医院、协和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情况更严重。  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担心,文件一旦下发,会在短期内引发更多非急症患者,挂急诊号治病,占用属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急诊资源。  他说,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病人最多的时候,医护人员抢救只能侧身挤过去,“(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接危重症,如何能确保有效的救治?”  【官方回应】  按意愿送急救拟签同意书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一些急诊患者或家属要求救护车送病人去大医院,我们调查发现,这些患者大多数是非急危重症病人。  我们在考虑出台院前急救“知情同意”制度。急救医生在接到病人实施转运前,或在急救车上,要对病人的病情做一个初步诊察判断,按照“就近、就急、就能力”的原则,做出一个决定和建议。  如果患者或家属一定要“就意愿”去大医院,应签署《知情同意书》,对自己的坚持判断负责。这是为了让急救患者的流向,更加科学合理。  方来英说,我们相信,更多的患者对医生的依从性还是很强的。我们也希望,更多急救医生和急诊科医生,拥有准确的分级检诊能力。  北京急诊“新政”  ●开放急诊治疗的医疗机构必须接收院前急救转送的患者,依据病情轻重组织救治。  ●落实首诊负责制。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前不得转院。  处罚  医疗机构  ●拒绝和推诿患者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将向社会公开通报批评。  ●拒绝和推诿患者的医疗机构,不得参与医院评优和医院等级评审。  ●不能胜任和承担急诊抢救工作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要重审其能力和级别,对不达标医疗机构须降级降等。  ●推诿或者拒绝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机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医疗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医务人员  ●拒绝和推诿患者,医护人员不良行为将纳入医德医风考评档案,并与卫执业资质注册和技术职称评定等挂钩。  ●推诿或者拒绝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医务人员,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求医就诊小贴士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妇产大解密
糖叔的甜蜜私厨
皮肤大件事
一份糖尿病调查显示其并发症总患病率高达73.2%。而脂肪肝为……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现实中有些萌妹子不知不觉中向女汉子发展,甚至还达到“丰…… []
你知道阴道炎的典型症状,以及如何治疗么?…… []
昨日,北京市卫生局正式公布加强医疗机构急诊工作新政,明确各级各类医院“必须接收急诊患者”,若推诿病人,医院不得评级。此外,各医院还须优化就医流程,对急诊患者根据病情轻重实行分级诊疗。上海三大产科医院各增100床位 孕妇实现开放”建卡“-新酷6-中国最大的视频社区
各栏目的精彩视频汇总
上传并分享您的视频
进入个人中心
连续播放视频
最新上传视频北京医院以“没床位”拒接急诊患者将被降级
晴到多云 最低5℃ 最高13℃
?????????????
&&&您所在的位置:&->->&&
北京医院以“没床位”拒接急诊患者将被降级
日期: 09:03:10 作者: 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讯 (记者魏铭言)北京市卫生局拟于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急诊工作的通知》。“急诊新政”将对推诿急诊患者的医院向社会公开通报批评,对不能胜任和承担急诊抢救工作的医院,卫生行政部门要重新审核该医疗机构的能力和级别,对达不到要求的医疗机构“降级、降等”。这意味着,今后,医院急诊科以“没床没设备”拒接病人,医院拟被降级。  急诊须落实“首诊负责制”  11月中旬,被称为“急诊科女超人”的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于莺在其实名认证的微薄上吐嘈:一位昏迷老人在急救车上辗转五家医院急诊科,未能被接治。此事引发讨论和反思。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这件事首先暴露出的是医疗道德问题。在任何情况下,急诊不能拒接病人。”  据悉,院前急救系统(指120和999)转送患者应遵循“就近、就急、就能力”的原则并参考患者或家属的意见。  根据属地管理的权责,市卫生局将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急诊工作的通知》,为确保患者进入医院后“有人管”,《通知》强调,急诊也须落实首诊负责制。  市卫生局医政处相关负责人说,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须及时对患者做出初步诊断。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前不得转院。  此外,对拒绝或推诿急诊患者的医护人员,市卫生局将对其不良行为纳入医德医风考评档案,并与医师执业资质注册和技术职称评定挂钩。  急诊科有望实行内部分级诊疗  不少患者挂急诊号看常见病,或者慢性病急性发作的病人,度过危险期后,仍不愿转向基层医院,滞留急诊抢救室,是让很多大医院急诊科医生头痛的问题。  《通知》规定,各医疗机构要支持和加强急诊科建设,在急诊高峰期时调配足够力量,保障急诊运行。要优化就医流程,开辟绿色通道,按照复苏、抢救、重症和轻症分级诊疗,解决急、危、重症患者的优先救护问题。  方来英说,救治病人分“轻重缓急”,一直是急诊科的工作原则。至于是否会存在一些医生担心的社会环境不允许,患者不理解等问题,方来英认为,需要执行一段时间看效果,但他认为绝大部分患者会理解,会尊重急症病人的优先抢救。  ■ 释疑  1 急诊科推诿病人是否常态?  【一线声音】  推诿病人是个案  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国强说,急诊科推诿病人、急诊找床位靠运气的情况确实存在。但他强调,只是少数。  他说,作为急诊科医生,只要诊疗条件允许,医生不会往外推,这是职业要求。对于危重症患者,我们可以跪在地板上去强求。  【官方回应】  是个案但不能“容忍”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120和999两个院前急救网络,最近一段时间,转运病人的一次性接诊率是98.4%。  从数据可以看出,急救车拉着病人跑几家医院的情况,应该是极个案。  但是他说,抢救生命,是医生的职业准则,没有人有权利漠视这1.6%的生命。  方来英说:“医生非常辛苦,特别是急诊科医生,他们承担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普通人难以体会。但是,我们换公众的立场想一想,如果自己是个病人,谁愿意当这1.6%?出台这样严厉的文件,就是要监督属地所有二级以上医院,职责所在,重整转诊流程也好,加强急诊科配置也好,不能拒接病人。”  2 是否导致更多患者涌向三甲医院?  【一线声音】  非急诊者或占急诊资源  根据即将出台的《通知》,开放急诊治疗的医疗机构必须接收院前急救转送的患者,依据病情轻重组织救治。是否会导致更多的非急诊患者涌向急诊科?  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统计,全市66家三级医院中,半数存在老年复杂慢性病患者、终末期慢病患者长期滞留,急救床位紧缺的问题,其中朝阳医院、宣武医院、协和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情况更严重。  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国强担心,文件一旦下发,会在短期内引发更多非急症患者,挂急诊号治病,占用属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急诊资源。  他说,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病人最多的时候,医护人员抢救只能侧身挤过去,“(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接危重症,如何能确保有效的救治?”  【官方回应】  按意愿送急救拟签同意书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一些急诊患者或家属要求救护车送病人去大医院,我们调查发现,这些患者大多数是非急危重症病人。  我们在考虑出台院前急救“知情同意”制度。急救医生在接到病人实施转运前,或在急救车上,要对病人的病情做一个初步诊察判断,按照“就近、就急、就能力”的原则,做出一个决定和建议。  如果患者或家属一定要“就意愿”去大医院,应签署《知情同意书》,对自己的坚持判断负责。这是为了让急救患者的流向,更加科学合理。  方来英说,我们相信,更多的患者对医生的依从性还是很强的。我们也希望,更多急救医生和急诊科医生,拥有准确的分级检诊能力。  北京急诊“新政”  ●开放急诊治疗的医疗机构必须接收院前急救转送的患者,依据病情轻重组织救治。  ●落实首诊负责制。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前不得转院。  处罚  医疗机构  ●拒绝和推诿患者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将向社会公开通报批评。  ●拒绝和推诿患者的医疗机构,不得参与医院评优和医院等级评审。  ●不能胜任和承担急诊抢救工作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要重审其能力和级别,对不达标医疗机构须降级降等。  ●推诿或者拒绝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机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医疗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医务人员  ●拒绝和推诿患者,医护人员不良行为将纳入医德医风考评档案,并与卫执业资质注册和技术职称评定等挂钩。  ●推诿或者拒绝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医务人员,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 对话  方来英:称没床拒接患者 急诊科可考虑关门  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于莺的一条,再次让急诊科存在的问题摆在公众面前,面对有些大医院急诊科“人满为患”、急救信息不联网等现象,昨日,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  “病人就是在平板车上也要先接诊”  新京报:据我们调查,“没床没设备”确实是很多大医院急诊科的现实,不少三甲医院的急诊科病人滞留严重。  方来英:急诊科没有床位概念,卫生局也从未批准过急诊床位。  急诊是24小时开放,紧急情况下,病人就是在平板车上,也要先接诊,再根据诊断情况分流。所以,急诊后病人能否分流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问题。  在任何情况下,急诊科医生没权力拒接病人。  新京报:但是为什么三甲医院急科病人严重滞留?  方来英:这主要是医院内外的资源布局和利益导向问题。现在卫生部门对住院的床位周转率、死亡率都有考核,这也导致很多科室不愿收治那些复杂重症的慢性病患者,内部的转诊渠道不畅。同时,目前的医保政策规定,患者在急诊留观,也可以按照住院来报销。这也导致不少可以转出去的病人,不愿转走。  新京报:如果以后再发生拒收病人情况,卫生部门会有什么举措?  方来英: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急诊工作的通知》,是对属地所有二级以上,开设急诊科的医院的一个行政措施。  今后,如果仍有医院称急诊科“没床,没能力”而拒接病人,那医院可以考虑关闭急诊科。卫生行政部门会重新评估医院的定级。如果医院不设急诊科,医院就无法被评为成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  急救信息联网只能作为参考  新京报:目前,公众对急救资源联网的呼声非常高,市卫生局是否已着手做这一工作?  方来英:我们计划用三年建立全市电子病历体系。院前、院内急救信息联网会一起做。  但急救信息联网只能作为快速急救转运的一个参考依据。比如,在急救车上看到周边三级医院急诊提示“没床”,但病人危重,亮红灯的医院可以拒绝接受吗?  急诊转运“就近、就急、就能力”中的“就能力”,不是就急诊科的床位和设备能力,而是就医院的救治能力。  新京报:急救资源联网的最大作用是什么?  方来英:院前院内急救资源联网应承担的作用是让患者的病情信息,快速传递。  急救车拉上病人,急救医生可以把病人的大致情况,初步诊断的病情,传递到目的地医院急诊科。对危重病人,急诊科医生可以抢时间,提前做好抢救准备。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沪ICP备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47 > 社会发展 >  > 
北京医院以“没床位”拒接急诊患者将被降级
日16:5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关键词: 急诊患者 医院急诊科 院前急救系统 床位 降级 急诊抢救室 医院等级 医疗机构 通知 病情
新京报讯 (记者魏铭言)北京市卫生局拟于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急诊工作的通知》。“急诊新政”将对推诿急诊患者的医院向社会公开通报批评,对不能胜任和承担急诊抢救工作的医院,卫生行政部门要重新审核该医疗机构的能力和级别,对达不到要求的医疗机构“降级、降等”。这意味着,今后,医院急诊科以“没床没设备”拒接病人,医院拟被降级。
急诊须落实“首诊负责制”
11月中旬,被称为“急诊科女超人”的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于莺在其实名认证的微薄上吐嘈:一位昏迷老人在急救车上辗转五家医院急诊科,未能被接治。此事引发讨论和反思。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这件事首先暴露出的是医疗道德问题。在任何情况下,急诊不能拒接病人。”
据悉,院前急救系统(指120和999)转送患者应遵循“就近、就急、就能力”的原则并参考患者或家属的意见。
根据属地管理的权责,市卫生局将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急诊工作的通知》,为确保患者进入医院后“有人管”,《通知》强调,急诊也须落实首诊负责制。
市卫生局医政处相关负责人说,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须及时对患者做出初步诊断。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前不得转院。
此外,对拒绝或推诿急诊患者的医护人员,市卫生局将对其不良行为纳入医德医风考评档案,并与医师执业资质注册和技术职称评定挂钩。
急诊科有望实行内部分级诊疗
不少患者挂急诊号看常见病,或者慢性病急性发作的病人,度过危险期后,仍不愿转向基层医院,滞留急诊抢救室,是让很多大医院急诊科医生头痛的问题。
《通知》规定,各医疗机构要支持和加强急诊科建设,在急诊高峰期时调配足够力量,保障急诊运行。要优化就医流程,开辟绿色通道,按照复苏、抢救、重症和轻症分级诊疗,解决急、危、重症患者的优先救护问题。
方来英说,救治病人分“轻重缓急”,一直是急诊科的工作原则。至于是否会存在一些医生担心的社会环境不允许,患者不理解等问题,方来英认为,需要执行一段时间看效果,但他认为绝大部分患者会理解,会尊重急症病人的优先抢救。
1 急诊科推诿病人是否常态?
【一线声音】
推诿病人是个案
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国强说,急诊科推诿病人、急诊找床位靠运气的情况确实存在。但他强调,只是少数。
他说,作为急诊科医生,只要诊疗条件允许,医生不会往外推,这是职业要求。对于危重症患者,我们可以跪在地板上去强求。
【官方回应】
是个案但不能“容忍”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120和999两个院前急救网络,最近一段时间,转运病人的一次性接诊率是98.4%。
从数据可以看出,急救车拉着病人跑几家医院的情况,应该是极个案。
但是他说,抢救生命,是医生的职业准则,没有人有权利漠视这1.6%的生命。
方来英说:“医生非常辛苦,特别是急诊科医生,他们承担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普通人难以体会。但是,我们换公众的立场想一想,如果自己是个病人,谁愿意当这1.6%?出台这样严厉的文件,就是要监督属地所有二级以上医院,职责所在,重整转诊流程也好,加强急诊科配置也好,不能拒接病人。”
2 是否导致更多患者涌向三甲医院?
【一线声音】
非急诊者或占急诊资源
根据即将出台的《通知》,开放急诊治疗的医疗机构必须接收院前急救转送的患者,依据病情轻重组织救治。是否会导致更多的非急诊患者涌向急诊科?
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统计,全市66家三级医院中,半数存在老年复杂慢性病患者、终末期慢病患者长期滞留,急救床位紧缺的问题,其中朝阳医院、宣武医院、协和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情况更严重。
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国强担心,文件一旦下发,会在短期内引发更多非急症患者,挂急诊号治病,占用属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急诊资源。
他说,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病人最多的时候,医护人员抢救只能侧身挤过去,“(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接危重症,如何能确保有效的救治?”
【官方回应】
按意愿送急救拟签同意书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一些急诊患者或家属要求救护车送病人去大医院,我们调查发现,这些患者大多数是非急危重症病人。
我们在考虑出台院前急救“知情同意”制度。急救医生在接到病人实施转运前,或在急救车上,要对病人的病情做一个初步诊察判断,按照“就近、就急、就能力”的原则,做出一个决定和建议。
如果患者或家属一定要“就意愿”去大医院,应签署《知情同意书》,对自己的坚持判断负责。这是为了让急救患者的流向,更加科学合理。
方来英说,我们相信,更多的患者对医生的依从性还是很强的。我们也希望,更多急救医生和急诊科医生,拥有准确的分级检诊能力。
北京急诊“新政”
●开放急诊治疗的医疗机构必须接收院前急救转送的患者,依据病情轻重组织救治。
●落实首诊负责制。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前不得转院。
●拒绝和推诿患者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将向社会公开通报批评。
●拒绝和推诿患者的医疗机构,不得参与医院评优和医院等级评审。
●不能胜任和承担急诊抢救工作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要重审其能力和级别,对不达标医疗机构须降级降等。
●推诿或者拒绝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机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医疗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拒绝和推诿患者,医护人员不良行为将纳入医德医风考评档案,并与卫执业资质注册和技术职称评定等挂钩。
●推诿或者拒绝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医务人员,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方来英:称没床拒接患者急诊科可考虑关门
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于莺的一条微博,再次让急诊科存在的问题摆在公众面前,面对有些大医院急诊科“人满为患”、急救信息不联网等现象,昨日,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
“病人就是在平板车上也要先接诊”
新京报:据我们调查,“没床没设备”确实是很多大医院急诊科的现实,不少三甲医院的急诊科病人滞留严重。
方来英:急诊科没有床位概念,卫生局也从未批准过急诊床位。
急诊是24小时开放,紧急情况下,病人就是在平板车上,也要先接诊,再根据诊断情况分流。所以,急诊后病人能否分流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问题。
在任何情况下,急诊科医生没权力拒接病人。
新京报:但是为什么三甲医院急科病人严重滞留?
方来英:这主要是医院内外的资源布局和利益导向问题。现在卫生部门对住院的床位周转率、死亡率都有考核,这也导致很多科室不愿收治那些复杂重症的慢性病患者,内部的转诊渠道不畅。同时,目前的医保政策规定,患者在急诊留观,也可以按照住院来报销。这也导致不少可以转出去的病人,不愿转走。
新京报:如果以后再发生拒收病人情况,卫生部门会有什么举措?
方来英: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急诊工作的通知》,是对属地所有二级以上,开设急诊科的医院的一个行政措施。
今后,如果仍有医院称急诊科“没床,没能力”而拒接病人,那医院可以考虑关闭急诊科。卫生行政部门会重新评估医院的定级。如果医院不设急诊科,医院就无法被评为成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
急救信息联网只能作为参考
新京报:目前,公众对急救资源联网的呼声非常高,市卫生局是否已着手做这一工作?
方来英:我们计划用三年建立全市电子病历体系。院前、院内急救信息联网会一起做。
但急救信息联网只能作为快速急救转运的一个参考依据。比如,在急救车上看到周边三级医院急诊提示“没床”,但病人危重,亮红灯的医院可以拒绝接受吗?
急诊转运“就近、就急、就能力”中的“就能力”,不是就急诊科的床位和设备能力,而是就医院的救治能力。
新京报:急救资源联网的最大作用是什么?
方来英:院前院内急救资源联网应承担的作用是让患者的病情信息,快速传递。
急救车拉上病人,急救医生可以把病人的大致情况,初步诊断的病情,传递到目的地医院急诊科。对危重病人,急诊科医生可以抢时间,提前做好抢救准备。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京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桐柏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