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小孩小儿髋关节脱位位截骨手术后多久能拆除石膏板

提问: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打蛙式石膏可以提前拆石膏吗_百度知道
提问: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打蛙式石膏可以提前拆石膏吗
提问者采纳
使髋臼及股骨头发育,使股骨头和髋臼都受到应力刺激 达到同心圆复位康复。一定也不要早期手术,不能达到康复,正确治疗在三岁以前都能治愈!最好是手法闭合复位吴锡进医生答
你小儿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多功能外展支架保守治疗,你一定抓紧治疗;主要是髋臼及股骨头发育不良。 而石膏固定因不透气皮肤卡压关节强直,达不到动静结合使股骨头和髋臼都受到应力刺激,头坏死伴终生,出现创伤关节炎
其他类似问题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位置:
> 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
1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治疗
  先天性髋 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如何选择?这是患儿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1.保守治疗:包括吊带和手法复位。吊带治疗主要用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手法复位适用于6个月到2岁的患儿。复位前悬吊皮肤牵引,然后在全麻下进行手法复位,最后还要用改良的蛙式石膏固定3个月,若股骨头和髋臼位置稳定,即变换成改良的蛙式架固定半年或更长。  2.手术治疗:适用于闭合复位后半脱位或髋臼发育不良,以及2岁以上无复位史的患儿。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切开复位、骨盆截骨、髋臼造盖,以及股骨近端截骨术等,对于复杂病例,需采用几种手术联合进行。
本段由""编辑
2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简介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是一种对儿童健康影响较大的病变,如能作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临床效果是满意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之一。
本段由""编辑
3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主要病理特点
  ①髂腰肌紧张、挛缩,压迫髋臼的入口;  ②关节囊变形呈葫芦样;  ③股骨变形,主要有股骨头呈椭圆形,股骨颈短,股骨颈前倾角增大;  ④髋臼变形,主要有髋臼窝浅小,呈三角形,髋臼指数增大,关节盂唇内卷;  ⑤股圆韧带增粗变长,关节软骨变性等。
本段由""编辑
4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先髋脱位的分型:
  1、单纯性先天性髋脱位  (1)髋:又称为髋关节不稳定,X线片常以髋臼指数增大为特点,多数采用髋关节外展位而随之自愈,约1/10将来发展为先天性髋脱位,还有少数病例持续存在髋臼发育不良,年长后出现症状。  (2)髋关节半脱位:X线片有髋臼指数增大,髋臼覆盖着部分股骨头,这是一种独立的类型,可长期存在而不转化为全脱位。  (3)髋关节全脱位:股骨头完全脱出髋臼,根据股肌头脱位的高低可分为四度:  Ⅰ度:股骨头仅向外方移位,位于髋臼同一水平;  Ⅱ度: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相当于髋臼外上方水平;  Ⅲ脱出的股骨头位于髂骨翼的部位;  Ⅳ脱出的股骨头上移达骶髂关节水平。  2、畸形型先天性髋脱位  典型者呈双髋脱位,双膝关节处于伸直位僵硬,不能屈曲,两足平足呈外旋位,还常合并上肢畸形。  一、 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髋脱位 1、先天性髋脱位在新生儿期诊断较为困难,一旦确诊治疗容易,且会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因为新生儿期病理改变最轻,易于矫正;生后第一年骨盆发育最快,尤其在新生儿期更快。
本段由""编辑
5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鉴别诊断
  a、先天性髋内翻  b、病理性髋关节脱位  c、麻痹性与痉挛性髋关节脱位  d、佝偻病  6、新生儿及婴儿期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  a、尿布枕  b、连衣挽具  c、Pavlik harness  d、Von-Rosen铝制夹板  e、持续牵引复位  f、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支架  Pavlik固定带图 应该使用3-4个月
本段由""编辑
6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Ferguson手术:
  1、保守治疗的固定姿势:主张采用人位固定(Human Position)而不用Lorenz体系的蛙式位,其理由如下:  蛙式位是股骨头遭受髋臼压力最大的体位,尤其是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  蛙式位时经过内收长肌与髂腰肌之间的旋股内侧动脉遭受压迫,将直接影响股骨头的血运;  蛙式位时,增大的盂唇可以压迫骺间沟,致使股骨头发育受到影响,甚至产生畸形。  2、影响复位的因素  髂腰肌的挛缩;  盂唇过大,阻塞了髋臼而影响股骨头的复位;  头、臼不称,通常是髋臼过小过浅;  其它:如髋臼内脂肪过多,圆韧带过长、增宽在臼内形成阻塞,关节囊的挛缩等。  3、复位后髋关节发育的观察  保持头、臼同心是髋关节发育的基本条件;  保守治疗一般头三个月用石膏固定,以后改用支架固定,保持髋关节的有限制动;固定时间一般为就诊月龄时间或加3个月,一般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并复查骨盆平片进行监测;  Salter骨盆截骨术  1、手术适应症:年龄在1.5-6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臼指数在45°以下,股骨头大小与髋臼基本适应者。  2、手术前准备:必须进行牵引,可行皮牵引或骨牵引,牵引时间不应少于3-4周,必须使股骨头达到髋臼Y形软骨线水平。  4、术中注意事项:  手术时对内收肌和髂腰肌均应切断,在关节囊外分离髂腰肌至股骨小转子处应注意保护股神经;髋臼内的脂肪组织和圆韧带均应清除,特别注意要切断髋臼横韧带;作髂骨截骨时应用线锯锯断而不应用骨刀,理想的截骨应是在髂骨上、下棘之间,保持内低外高,后低前高;髂骨远端应以耻骨联合为轴心,向前、下、外方向牵引旋转,改变髋臼的方向;注意保持不能造成髂骨截骨后方张开,这样达不到髂骨充分旋转。  5、术后治疗:  术后远用抗生素5-7天;  术后12-14天折线;  6-8周折石膏并可拔出固定钢针;  三个月后开始下地行走。  Pemberton髋臼成形术  1、手术适应征:  年龄在2岁以上,髋臼发育不良,髋臼角大于45°以上,头臼比例不适合髋臼不能包容股骨头者;手法或手术复位后,经一定时间观察,髋臼仍发育不佳或未发育,股骨头仍处于半脱位或全脱位;年龄超过7岁以上,耻骨联合软骨已愈合,虽髋臼指数未超过45°者也适应此术式。  2、术前准备:同Salter骨盆截骨术。  4、术后治疗:  外展内旋位单髋人字石膏固定;  术后14天折线,术后6-8周折石膏;  术后3-6个月下地行走。  Gill手术:  Steell三相髂骨截骨术:适用于7岁以上,髋臼发育极度不良者。  改良沙拉尼契克手术(Zahradnick):是一次性髋臼、股骨颈、股骨干成形术,使其恢复解剖关系和功能,这种手术适用于3-7岁手术法失败或发现较晚7岁以内的儿童。手术成功率是很高的,但其并发症有可能影响关节活动功能。应强调年龄越小手术效果越好,并发症越少。
本段由""编辑
7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Stahali髋臼盖成形术
  先髋脱位的手术方法很多,超过100余种,但其基本原理均相同。目前公认的经典根治性手术是Salter骨盆截骨术和Pemberton髋臼成形术。其它手术均属于补救性的或者称为姑息性手术,适用于年龄超过8-10岁以上的儿童,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其负重功能。相比之下,Stahali髋臼盖成形术和Steell三相髂骨截骨术效果较好,但后手术操作过于复杂,手术打击也过大。 Zahradnick手术由于术后其关节功能太差,不宜提倡,由于其手术成功率是很高,可作为多次手术失败病例的选择。  (1)Trendelenburg征是髋关节稳定程度的标志,是评价中一项重要内容,当髋关节出现半脱位或治疗后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所致短髋畸形时均为阳性。  (2)Shenton线标志股骨头复位的程度,反应髋臼发育的状态,Y形软骨未闭合时采用。Sharp角也是反应髋臼发育状态的,用于Y形软骨已闭合者,因此时测髋臼角难以准确。Sharp角的测量方法为通过骨盆正面相,双泪痕连线再通过泪痕与髋臼外缘连线,此二线夹角为Sharp角。  (3)臼头指数AHI(Acetabular-Head-Index)AHI=A/B,A为股骨头内缘至髋臼外缘的距离;B为股骨头的横径。其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4)关节间隙的测量:按5级制进行评定,4级为正常关节间隙;3级较政常间隙窄1/4;2级窄1/2;1级窄3/4;0级关节间隙全消失。关节间隙的测量应与健侧对比,双侧者应与龄儿童的髋关节对比。关节间隙是反应关节软骨有无损伤的重要参考指标。  1、ortolani 试验 是早期发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有效而又简单的检查方法。具体做法:让患儿仰卧并屈髋屈膝至90°,检查者将拇指放在患儿大腿内侧,示指和中指放在大转子处,将两侧大腿逐渐外展、外旋。如有脱位,可感到弹响或跳动声,髋部才能外展、外旋至90°,如将大腿内收、内旋,拇指向外推,股骨头可再脱位,再次有弹响或跳动声,称为Ortolani试验阳性(弹进弹出试验),适用于新生儿的检查。  2、barlow试验 又称“稳定”试验,婴儿平卧,检查者的两侧中指放在两侧大转子处,两手拇指放在大腿内侧小转子附近,将髋屈至90°,膝完全屈曲,然后将两髋外展至45°,若检查者中指感到股骨头滑入髋臼内,表明有脱位。再用置于大腿内侧小转子附近的拇指将股骨头推向外后侧,若感到股骨头自髋臼后缘滑出,放松拇指后,股骨头又滑入髋臼内,表明髋是不稳定的,称为Barlow试验阳性。年龄较大病儿不宜作此检查。  3、 allis征 脱位期单侧脱位者,患肢短缩,平卧时双膝屈至90°,两膝顶端不在一个平面上,低的一侧表明有脱位。  4、trendelenburs 实验 令患儿单足站立时,对侧骨盆不能抬起,以保持身体平衡,则站立足侧髋有病变。
本段由""编辑
8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因
  发病原因迄今仍不十分清楚。经研究已注意到遗传因素;髋臼发育不良及关节韧带松弛;以及胎儿在子宫内胎位异常,承受不正常的机械性压力,影响髋关节的发育等引起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原因多数是女子带孩子期间经常曲身造成的。如果怀孕的女子经常弯腰,则出生后的孩子容易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比如怀孕期间的女子经常蹲坐洗衣服;弯腰拿东西等等。尤其是做买卖的孕妇经常弯腰拿货则容易造成生出的孩子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本段由""编辑
9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病理生理
  髋臼发育不良及关节韧带松弛;以及胎儿在子宫内胎位异常,承受不正常的机械性压力,影响髋关节的发育等引起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本段由""编辑
10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检查
  (一)站立前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并发症   1.髋关节屈曲外展试验   双髋关节和膝关节各屈曲90°位时,正常新生儿及婴儿髋关节可外展80°左右。外展受限在70°以内时应疑有髋关节脱位。检查时若听到响声后即可外展90°表示脱位已复位。  2.Galeazzi征或Allis征 双髋屈曲90°,双腿并拢,双侧内踝对齐,患者膝关节平面低于肩侧。  3.Ortolani 及Barlow试验(“弹进”及“弹出”试验)  (1)Ortoani(“弹进”)试验:新生儿仰卧位,助手固定骨盆。检查者一手拇指置于股内侧上段正对大转子处,其余指置于股骨大转子外侧。另一手将同侧髋、膝关节各屈90°,并逐步外展,同时置于大转子外侧的四指将大转子向前、内侧推压,此时可听到或感到一“弹跳”,这是脱位的股骨头通过杠杆作用滑入髋臼而产生。即为阳性,就可诊断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因新生儿哭闹、乱动或内收肌挛缩时,该体征可能变化为阴性,但并不能排除脱位的存在。  (2)Barlow(“弹出”)试验:在上述的体位,使髋关节逐步内收,检查者用拇指向外、后推压,若股骨头自髋臼脱出,可听到或感到一“弹跳”。当解除推压力时,股骨头可滑回髋臼内,亦可出现“弹跳”,即为阳性。阳性结果表示有可能脱位,目前还未脱位,应诊断为不稳定髋。  上述方法不适用3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因有可能造成损害。  4.患侧股内收肌紧张、挛缩  5.B超检查 可早期发现新生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有用而又无损伤的方法,进行普查时可用此法最为方便有效。  6.X线检查   对疑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应在出生后3个月以上(在此之前髋臼大部分还是软骨)拍双侧髋关节的骨盆正位片。X线片上可发现髋臼发育不良,板半脱位或脱位。拍摄X线片时,应加性腺防护板。  (1)髋臼角测定:髋关节的发育状况常用髋臼角的倾斜度来测定。通过双侧髋臼软骨(亦称Y形软骨)中心点连一直线并加以延长,称Y线。再从Y线软骨中心点向骨性髋臼顶部外侧上缘最突出点连一条线,此线称C线。C线与Y线的夹角即为髋臼角或叫做髋臼指数。正常新生儿为30°-40°,1岁 23°-28°,3岁20°-25°。大于此范围者表示髋臼发育不全,说明此髋臼窝较浅,即使股骨头的骨化中心在髋臼内,以后仍有可能发生脱位。  (2)股骨头的位置及关节四区划分法   Shenton线(股骨颈与闭孔连线)测量法:正常情况下,闭孔上缘和股骨颈内侧缘可连成弧形曲线。当髋关节脱位后此线不能连成完整的弧线,也称为 Shinton线中断。关节四区划分法:由髋臼外上缘向Y线作一垂直线,将髋臼分为四个区。正常情况下,股骨头的骨化中心在内下区内。如不在此区内,依程度不同可分为半脱位或脱位。  h-f测量法:新生儿和婴儿时股骨头骨骺未出现,此时可用测量h和f的方法来观察。h为股骨颈部上端外侧与Y线的垂直距离。f为股骨颈上端内侧处(A点)向Y线引一平行线,此线向内侧与坐骨支的相交点为B点。A和B之间距离为f。当脱臼时,h变小,f增大。  VonRosen拍片法:双侧下肢伸直外展45°,髋关节内旋位拍片。正常情况下股骨干中轴线向上延长,此线通过髋臼内侧。半脱位、脱位时此线通过髋臼外侧。  (3)股骨头骨化中心较健侧小。因发育受到影响所致。  (4)患侧股骨颈前倾角大,正位X线片上股骨颈越短、粗,则前倾角越大。  (二)脱位期  Trendelenburg征(单足站立试验)呈阳性:在正常情况,用单足站立时,臀中、小肌收缩,对侧骨盆抬起,才能保持身体平衡。如果站立侧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时,因臀中、小肌肉松弛,对侧骨盆不但不能抬起,反而下降。X线拍片检查可明确脱位性质和程度。
本段由""编辑
11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并发症
  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此系医源性并发症,主要是机械性压力致动脉缺血所致。Salter提出5条诊断标准:  (1)复位后1年,股骨头骨骺核仍不出现。  (2)复位后1年,现存骨骺核生长停滞。  (3)复位后1年,股骨颈部变宽。  (4)股骨头变扁,密度增加或出现碎裂现象。  (5)股骨头残余畸形,包括头变扁变大、扁平髋、髋内翻、股骨颈短宽等。  2.术后再脱位 术后再脱位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一旦发生,预后不良,可发生和关节僵硬,应尽力预防。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关节囊紧缩不理想,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其次为前倾角过大而未给予矫正;还有头、臼不对称,处理不好等原因。应加强预防,一旦发生,应及早手术处理。  3.髋关节运动受限或僵硬 此并发症较为常见,患者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脱位股骨头位置越高,髋关节周围挛缩越重,若未行矫正,极易发生髋关节运动受限或僵硬,特别是术后应用髋人字石膏固定者更易发生,应加强术后的早期关节功能锻炼,采取髋关节外展石膏支架固定,术后1周应坐起练习活动。也可不用石膏固定,术后采用持续性被动活动 (CPM)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本段由""编辑
12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治疗方案
  朝鲜的孩子几乎不存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因为那的小孩都是背着而不是抱着。如果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刚出生后的小孩就要背着,而且是两腿向上劈开背。本病的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治疗越早,效果越佳。随年龄的增大,病理改变越重,治疗效果越差。  1岁以内,使用带蹬吊带法。生后8-9周,发现髋关节有半脱位或脱位,可使用带蹬吊带6-9个月。仅限制髋关节的伸展活动,其他活动均不受限。除个别髋关节内有阻碍复位因素外,绝大多数患儿都可达到复位治疗,亦不会发生股骨头无菌坏死。也有用连衣袜套法及外展为襁褓支具法,维持4个月以上。  1-3岁:对一部分轻型患儿,仍可使用带蹬吊带法治疗。若使用4-6周后不能复位者,可改用手法整复,石膏固定法。整复方法:全麻下,患儿仰卧位,患侧髋、膝关节各屈曲90°,沿大腿长轴方向牵引,同时压迫大转子部位,使股骨头纳入髋臼内。达到整复后,由于蛙式石膏容易影响股骨头发育及产生缺血性改变,故目前国内、外外科已不用蛙式石膏而改为“人字位石膏”,即髋关节仅外展80°左右,膝关节微屈,上石膏后允许患儿带石膏踩地活动。  4岁以上:此时脱位程度加重,骨与软组织的继发改变也较严重,手法整复难以成功,应采用手术治疗。行沙尔特骨盆截骨术。股骨颈前倾角大于45°者应加作股骨旋转截骨术。  成人:成人可考虑作查理骨盆内移截骨术。如果一侧髋关节脱位程度较高,经牵引未能下移,伴严重,且影响生活者,可行股骨转子下截骨术来改变负重力线,改善症状。
本段由""编辑
13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预防
  孕妇怀孕期间不要弯腰曲身干活。尽量让丈夫干活。以避免出生后的孩子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在怀孕期间的10个月里,孕妇要仰坐,孕妇不要弯腰曲身干活。   此病为新生儿期的常见畸形,做好早期发现,诊断,及时处理,大多可获得良好疗效。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预防注意:自行检查的方法  首先观察新生儿下肢的外形,可见两侧,臀部增宽,大腿短粗,小腿细长,如为单侧脱位,我们可看到两侧腹股沟的皮纹长短不一,而且患侧臀部及大腿皮纹也会增多、加深,会阴部增宽。如发现上述情况,可再进行以下试验,以进一步确定有无髋关节脱位。  (1)让新生儿平卧,将其两足齐平,两踝部靠拢,然后屈膝约90°。如发现双膝高低不平,则是由于股骨脱位后上移引起,高侧则为脱位侧。  (2)让新生儿平卧,使其屈膝、屈髋各90°(成直角),然后握住毛毛双膝外展,如为正常,应双膝外侧能够触及床面。如有脱位,则不能触及床面。有的在外展至75~80°时会突然有一弹跳感,以后才触及床面。  如果在孩子走路后才发现此病,那么就要采取一系列的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越早越好,如果在婴儿期治疗,孩子将来走路正常,也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耽误了治疗,就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跛行,或是髋关节炎。
本段由""编辑
14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用药安全
  此病有家族遗传特点,女孩发病比男孩多。是比较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新生儿及婴儿的检查,比较容易,并能早期做出诊断。其表现是大腿皮纹和臀部皱折不对称,患病的一侧大腿和臀部皱折增多并且上移。当小儿平躺时,将两髋和两膝各屈到90°后,正常儿可外展两髋至70°~80°,若不能外展到上述度数,即表示可疑。应该及早去诊断。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越早越好,如果在婴儿期治疗,孩子将来走路正常,也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耽误了治疗,就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跛行,或是髋关节炎。  皮肤受损护理措施:  1、指导患儿家属皮肤护理的要点,以利配合。  2、每天给患儿擦洗全身。  3、及时更换婴儿尿布,定时接留小儿尿液,大小便污染后及时擦拭,保持皮肤干爽,防止尿布性发炎发生。  4、保持床单位整洁,防止零食、碎屑磨碎皮肤。  5、对长期卧床患儿,每班检查皮肤情况,定时变换体位,减轻皮肤受压,预防褥疮发生。  6、使用支具、石膏、牵引、术后病人严防压疮。  7、将锐利用物(刀、叉、剪)和热水瓶远离患儿,以防刺伤和烫伤。  8、对行走不稳的患儿予以保护,以防跌伤。
本段由""编辑
15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检查
  1.Von-Rosen(外展内旋位)摄片法  婴儿仰卧,使其两髋伸直并外展45°,尽力内旋位摄片。正常时,股骨干轴线的向上延长线经髋臼外缘相交于腰骶平面以下。但髋关节脱位时,此线则经髂前上棘相交于腰骶平面以上。然而,个别患儿的髋关节脱位在外展、内旋位有自然复位的可能,结果表现正常。本法测量较为可靠,适用于新生儿期股骨头骨化中心尚未出现者。  2.Perkin象限  股骨头骨骺核骨化出现后可利用Perkin象限判断髋关节的脱位情况。即在两侧髋臼中心间连一直线,称为H线,再从髋臼外缘向H线做一垂线(P线),将髋关节划分为四个象限,正常股骨头骨骺位于内下象限内,在外下象限时为半脱位,在外上象限内时为全脱位。  3.髋臼指数  从髋臼外缘向髋臼中心连线,其与H线相交所形成的锐角,称为髋臼指数,其正常值为20°~25°。开始步行后,此角逐年减小,至12岁时基本恒定于15°左右。髋关节脱位时此角明显增大,甚至在30°以上。  4.CE角  也叫中心边缘角(center edge angle)。即股骨头中心点至YY'线的垂线与髋臼外缘和股骨头中心点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其意义是检测髋臼与股骨头的相对位置,对髋臼发育不良或髋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有价值。正常为20°以下。  5.Shenton线  正常时,闭孔上缘弧形线与股骨颈内侧弧形线相连形成一条连续的弧线,称为Shenton线,髋关节脱位时此线中断。  6.Simon线  是髂骨外侧缘至髋臼的外上缘,然后向下、向外,沿股骨颈外缘形成一条连续的纵弧线。髋关节脱位时,此弧线也中断。  7.髋关节造影术  在婴儿期,股骨头尚未骨化,髋关节绝大部分属软骨,在X线片上不显影。故髋关节造影术有利于观察关节的透亮部分和软组织结构。方法是:患儿平卧位,全身麻醉,在无菌操作下,自髂前上棘以下1.5~2cm插入18号带有针芯的穿刺针,进入皮肤后,向下、向内对准髋臼,直至触及髋臼,然后转向外进入关节囊。注入造影剂。在正常髋关节可观察到:  (1)股骨头的大小和形态。  (2)髋臼的软骨缘。  (3)环状区,即环绕关节囊的区域,可见透明区环绕股骨颈,将造影剂一分为二。  (4)横韧带,表现为造影剂内下的压迹。  (5)圆韧带。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时,如关节盂缘内翻,可在股骨头与髋臼间有充盈缺损,关节囊有明显收缩,髋臼内有带状阴影,表明为肥厚的圆韧带。  8.CT检查  近来有些学者用CT检查婴幼儿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看到骨的缺损、髋臼变形引起脱位,并能看到骨的变化、软组织的嵌入、股骨颈的前倾及股骨头脱位的程度。
本段由""编辑
““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英文释义: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编辑总次数:30
最新编辑时间:
合作编辑者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蛙式石膏固定术后的护理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1992年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学会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改名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或者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该病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后天性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可以预防的[1]。发病特点可以总结为“三高”:①以女孩占绝对优势,男女之比为1∶6;②单侧发病比双侧多见;③左侧比右侧多一倍。患儿血缘亲属的患病率为20%~30%,直系亲属为3%~4%[2]。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质量的关键,如果不对它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产生严重的后果,将影响患儿的行走功能。同样,护理不好,患儿也达不到康复的标准。现对该病种的患儿术后护理体会进行系统总结,对降低术后并发症,早期康复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科共收治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后行蛙式石膏固定73例。年龄最大3岁,最小5个半月;男9例,女64例;左侧38例,右侧24例,双侧11例。...&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hip,DDH)是小儿最常见的四肢畸形,表现为股骨头、股骨颈和髋臼形态以及两者对应关系的异常,其病理改变包括骨骼和软组织方面的变化[1]。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目前处理DDH的基本原则,治疗目的是恢复股骨头和髋臼的正常对应关系,以利于髋关节的正常发育。2003年至2006年我科采用“蛙式”位石膏固定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4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4例DDH患儿中,男6例,女18例;年龄9月至3岁;单侧8例,双侧16例。1.2治疗方法术前先进行双下肢持续水平皮肤牵引1~2周,并注意观察患肢的血运及皮肤情况。复位时在基础麻醉下将髋关节屈曲90°~95°,然后缓慢外展,当股骨头复位成功时有一种弹响声,复位后可见到股三角饱满。复位成功后,将双膝屈曲90°位,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约90°,在两小腿间用一合适长度的木棒作支架以石膏...&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婴幼儿常见的髋关节先天性畸形之一。新生儿发病率约3.5‰,超过20%有家族史,男女患病比例约1∶3.6[1]。该病如不早期诊断并治疗,脱位的程度将随着年龄增长而越来越严重,最终可导致软骨变性坏死,直接影响患儿的生理及心理发育。对于6个月~3岁的DDH小儿,由于其软组织挛缩往往不严重,肌肉不强健,关节比较柔顺。因此,采用手法复位及外固定(包括蛙式石膏和人体位支架外固定)是最常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研究统计1995年1月 ̄2004年12月我院收治的DDH患儿134例(147髋),通过随访比较改良蛙式石膏和人体位支架固定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共134例(男48例,女86例),147例髋(左髋50例,右髋71例,双髋13例),有家族史者45例(33.6%),年龄6个月~3岁,平均为20.5个月。所有患儿均经骨盆正位X线摄片确诊并了解关节脱位的程度...&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指婴儿出生后,因先天因素或生后其他因素致单侧或双侧股骨头脱出于髋臼外,形成髋部一系列病理改变的疾病[1]。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目前处理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基本原则,其治疗目的是恢复股骨头和髋臼的正常对应关系(即头臼同心圆关系)[2],以利于髋关节的正常发育。2009年3月~2012年6月,我们采用内收长肌切断、闭合复位、人字位石膏固定保守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5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56例(68髋),男10例、女46例,年龄6~24个月。髋关节脱位位于左侧32例,右侧12例,双侧12例。按Crowe分类法Ⅰ型7髋,Ⅱ型47髋,Ⅲ型12髋,Ⅳ型4髋。根据年龄将患儿分成3组,Ⅰ组(年龄6~12个月)9例(12髋),Ⅱ组(年龄13~18个月)32例(38髋),Ⅲ组(年龄19~24个月)15例(18髋);3组髋关节脱位程度比较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治疗方法患...&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the hip,DDH)是指因某种因素导致患儿出生时或在发育过程中髋臼陡浅或股骨头脱出髋臼之外的现象[1]。曾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包括患儿出生时就已存在的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的半脱位或全脱位,也包含了生长发育逐渐出现髋臼发育不良或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的半脱位或全脱位。我国的发生率大概为1‰。我科于1999年开始采用可调可塑外展支具配合先髋康复学步车的方法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通过随访比较改良蛙式石膏与此法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共收集了126名患儿,年龄在6~38个月,平均25.4个月。男17例,女109例;男女比例为1∶6.42。所有患儿均经骨盆正位X线摄片确诊并了解关节脱位的程度及周围关节的改变情况。髋关节发育不良15例,髋关节半脱位46例,全脱位65例(Ⅰ°、Ⅱ°39例,Ⅲ°、Ⅳ°26例)。11例有家族史,20例有难...&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1~3岁先天性髋脱位的患儿的治疗均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中医手法整复后予以蛙式石膏固定。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措施,提高了治愈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组4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儿,其中男性5例、女性35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3岁。1.2方法:本组采用在全麻下行患肢闭合手法复位加同侧内收肌切断后再予人字石膏固定3个月。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2.1.1患儿对创伤及疼痛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且害怕医院的陌生环境及打针吃药,时常表现哭闹不安、恐惧、固执、不配合治疗甚至拒绝。因此护理人员平时说话语言态度要和蔼可亲,多用儿童语言,交谈时用词形象有趣,多用短语。还要充分利用"爱抚的动作"[1],如轻轻的抚摸小儿的头部、小手、脸庞,使其情绪稳定,接受配合治疗。2.1.2患儿家长会因担心疾病预后及孩子承受能力而产生巨大心理压力,我们对家长讲解本病有关的治疗、康复过程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并介绍以往成功的病...&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