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感染国际论坛医院血透室是几类环境如何章丘划区最新新闻

血透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第二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年
血透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摘要】:正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尿毒症透析患者日益增多,在血透室获得感染的发生机会逐渐增多, 血透室护士亦面临感染的威胁,现对血透室护士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护对策。 1 血透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
【作者单位】:
【分类号】:R13【正文快照】: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尿毒症透析患者日益增多,在血透室获得感染的发生机会逐渐增多, 血透室护士亦面临感染的威胁,现对血透室护士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护对策。 1血透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 1.1心理因素 血透净化是将患者的血液引至体外进行净化的治疗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俊,杨燕妮,任辉;[J];中华护理杂志;2001年06期
李福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茅燕萍;胡顺金;王亿平;任克军;刘玲;;[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5期
李淑芳;;[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丁杰荣;[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张乐新,徐珩,王强,陈利宏,童敏,张辉;[J];安徽医学;2002年02期
施翎;陈其军;包蓓艳;;[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彭靖;刘致中;邢素青;;[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吴恩亮,王清华,高慧芳;[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陈一川;郑文博;刘吉国;彭献代;姚晓渝;;[J];重庆医学;2006年17期
刘云;[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3年05期
符瑞玲;[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西雪;;[A];淄博市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论文集[C];2008年
黄国安;王伟鸿;林绍贤;苏文标;林光;刘蠡;陈桂林;林瑞川;;[A];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何立群;;[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少华;[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孟舒献;[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伟杰;[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欢;[D];吉林大学;2011年
段名远;[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张小丽;[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王丽;[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惠萍;[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李一标;[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吴斌;[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郑敏麟;[D];福建中医学院;2003年
谢飞;[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钱永梅;付惠敏;;[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年08期
许爱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9年02期
刘纯美,孙爱华;[J];职业与健康;2004年02期
陈丽清;洪莉莉;;[J];中国伤残医学;2010年01期
冯青云;肖红霞;;[J];家庭护士;2008年06期
金先革;;[J];青海医药杂志;2009年10期
杨桂菊;;[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年03期
冯启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年06期
周青;;[J];华夏医学;2009年03期
梁彩虹;;[J];内科;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施素华;;[A];第二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李英娜;;[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许爱萍;;[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杨丽华;郭亚红;唐思思;;[A];中华护理学会第六届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暨两岸四地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0年
张文菊;;[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五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8年
骆洪梅;廖晋英;孙常丽;;[A];全国眼耳鼻喉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赵华;;[A];河南省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室)建设与管理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刘芳兰;;[A];中华护理学会第六届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暨两岸四地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0年
刘会香;;[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苏红;;[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霞;[N];科技日报;2009年
刘雅琼;[N];中国财经报;2003年
;[N];中国航天报;2003年
阿木;[N];医药经济报;2005年
张小容;[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刘燕华;[N];医药经济报;2001年
本报记者 翟启运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唐向东;[N];人民日报;2003年
李鲲;[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湘雅医院护理部主管护师
李映兰;[N];大众卫生报;2001年
刘虹;[N];医药经济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文智;[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赵薇;[D];吉林大学;2009年
李映兰;[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聂圣肖;[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易宜芳;[D];中南大学;2010年
张光慧;[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赵俊文;[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孔国栋;[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李焕;[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谢红珍;[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连剑娟;[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宋亦男;[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吴莉;[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请求哪位老师有最新的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 监督与检查 -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夏日么么茶
请求哪位老师有最新的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我院新大楼即将投入使用,同时一些重点科室马上成立,如血透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还有原来的产房、消毒供应中心等,现需非常全面的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请各位老师多多给予指导和帮助!
根据你们医院实际,分别制定各重点科室的院感管理制度,例如新生儿科院感的总体制度,另外还需有配奶间管理制度等。
一、新生儿病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建筑布局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无陪护监护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 & 二、环境要清洁,空气新鲜、无异味,根据季节温度不同,定时开窗通风,净化空气。室内温度在24℃~26℃,湿度50%~60%,空气、物体表面应达医院环境II类环境标准。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定时开机,做好记录。
& & 三、落实手卫生,病室内设置非手触式洗手设施、洗手图,配备清洁剂、干手物品,床旁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 & 四、医务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必须洗手、戴口罩、戴帽子、更衣、换鞋,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 & 五、早产儿室与隔离室分开,配备负压吸引装置、新生儿监护仪、吸氧装置、氧浓度监护仪、暖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等基本设备。
& & 六、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 & 七、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路用后送供应室集中处置。
& & 八、蓝光箱和暖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 & 九、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 & 十、患儿使用后的奶嘴、奶瓶等由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 & 十一、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 & 十二、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使用一次性诊疗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不得交叉使用。确诊为传染病患儿,应转至专科治疗。
& & 十三、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 & 十四、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暖箱内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留存监测资料。
& & 十五、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夏日么么茶
请问老师还有其他科室的制度吗,我想借鉴参考一下谢谢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人员管理
  (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经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上岗前,应有省/市以上相关部门颁发的岗位培训证。
  (2)新上岗人员必须参加岗位培训,有记录。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有关规章制度。
  (4)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2、卫生保洁措施
  (1)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对内镜室的环境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地面进行清洁消毒。
  (2)清洗消毒室应配良好的通风设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消毒隔离
  (1)严格执行《2007陕西省医疗机构软式内镜室消毒治疗基本标准》和《2007陕西省医疗机构硬式内镜消毒治疗基本标准》规定。
  (2)布局合理,诊疗室应与洗消室分开,独立设置,标识明确,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3)灭菌内镜的诊疗室应当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5)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6)根据工作需要,按要求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7)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①、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室的内镜及其附件,如腹腔镜、膀胱镜、鼻窦镜等都必须达到无菌。
  ②、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细胞刷等必须达到无菌。
  ③、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黏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品消毒。
  ④、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槽必须加盖。
  ⑤、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8)软式、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操作流程,应严格按照《2007陕西省医疗机构内镜室消毒质量基本标准》和《2009年西安市卫生局内经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规定执行。
 (9)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工作。
 (10)定期对内镜的消毒灭菌效果及内镜室的环境卫生学(医务人员手、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监测。
 (11)正确使用消毒剂,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
 (12)遵守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管理规定,禁止重复使用。
 (13)当遇感染性病人时,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急诊病人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其他感染患儿应先预约或集中检查。
 (14)诊断床单每日更换,必要时随时更换。定期对诊疗仪器进行物体表面清洁,必要时消毒。
 (15)检查室内空气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1小时,必要时及时消毒。
 (16)按时记录当日清洁、消毒灭菌工作内容,记录内容应具有可追溯性。
  4、医疗废物管理
  (1)医疗废物按规定分类收集,集中处置。
  (2)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单位应记录完整,保存3年。
         (二)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1、内镜室的工作人员应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应做好如下项目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1)每日使用前监测戊二醛、含氯消毒剂浓度,并做好记录。
 (2)每月对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如活检钳)进行生物学监测。
 (3)每季度对消毒后的内镜及附件进行生物学监测。
 (4)戊二醛用于灭菌时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戊二醛用于消毒时每季进行生物学监测。
 (5)硬式内镜诊疗环境达到手术室标准。
  2、内经消毒灭菌合格标准:
 (1)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
 (2)灭菌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监测合格。
  3、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取以下方法:
  (1)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2)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溶化的45℃—48℃营养琼脂15 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
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3)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三)内镜诊疗病人登记制度
  1、内镜室工作人员对接受内镜诊疗的病人,应逐个进行登记。
  2、具体登记内容:日期、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灭菌时间、操作人员签名。
  3、要求内镜室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切实做好登记工作,不得漏登。
  4、若发现漏登后,应及时不登记。
谢谢老师的无私分享,学习了。
制度做得很好,特别是内镜的制度。学习了。
老师的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很好,借鉴了!清清老师的制度很细致,学习了。
清清 发表于
根据你们医院实际,分别制定各重点科室的院感管理制度,例如新生儿科院感的总体制度,另外还需有配奶间管理 ...
清清老师:每个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管理制度哈。您的这个制度很细致到位,对我很有帮助,谢谢您!{:1_17:}
真好!谢谢分享!监测应该定要求{:1_3:},借鉴了!
太感谢老师的分享了,{:1_1:}{:1_1:}{:1_1:}
太感谢老师的分享了,受益匪浅。
木木叶落87
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进入ICU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鞋,戴帽子、口罩、洗手,必要时加穿隔离衣。外出时应换外出服及鞋。2.严格控制入室人员,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医护人员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ICU工作。3.严格执行探视管理制度,特殊情况需要探视时,必须限制人数,探视者需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探视时间不超过30min。 二、环境管理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治疗区、监护区、污物处置区)。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9.5m2。2.普通ICU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min;或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洁净ICU保持净化系统持续开启,气体交换≥12次/h;负压隔离病室气体交换≥6次/h。3.墙面、门窗、床单位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无尘,每日用清水或消毒液擦拭,遇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保洁用品应分室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4.地面用清水湿式拖擦。如发生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1次;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5.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使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每病床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6.不建议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三、消毒隔离1.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安置。特殊感染或患有传染病的患者,应安置在隔离监护室,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置。2.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检查、治疗、护理患者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3.各种仪器、设备表面及按钮、面板等,每天应使用75%酒精或洁力佳消毒湿巾擦拭保持清洁,每床位诊疗、护理器具固定专用,遇有污染时应及时消毒。4.患者转出或死亡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床单位及所有物品必须更换和消毒。& & 5.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4h更换1次。 6.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复用;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及物品,使用后放置于密闭回收箱内,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处理。7.按要求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落实各项感控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导管留置。8.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对特殊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严格执行接触隔离。9.每月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10.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木木叶落87
N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进入NICU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鞋,戴帽子、口罩、洗手,必要时加穿隔离衣。外出时应换外出服及鞋。
2.严格控制入室人员,尽量减少人员流动;禁止探视。
3.医护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作鼻和咽拭子培养,如有多重耐药菌定植或患有感染性疾病者应调离新生儿病房。
二、环境管理
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每婴一床,床间距不小于1m,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3m2。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min;或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温度保持在24~26℃度,湿度50~60%。
3.墙面、门窗表面应保持清洁无尘,每日用清水或消毒液擦拭,遇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室内的仪器、暖箱、蓝光箱、婴儿床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每日擦拭消毒,遇有污染时即刻消毒。
4.地面用清水湿式拖擦。如发生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1次;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婴儿被服定期更换,清洗、消毒或灭菌后备用。
6.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使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每病床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7.拖布及保洁用品应分室使用,有标记,用后及时清洗、晾干。
8.不建议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三、消毒隔离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手卫生制度,治疗、护理新生儿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毒。听诊器固定使用,每日消毒。
2.婴儿脐部护理每日2次,必要时作脐分泌物培养,防止感染的暴发流行。
3.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婴儿应在隔离监护室治疗,其诊疗、护理及哺乳器具固定专用,用后及时消毒。
4.婴儿使用的眼药水、油膏、沐浴液、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尿布、被服、浴巾等棉织品应一婴一份一用一清洗、消毒或灭菌,避免交叉使用。
5.尿布、被服等用后放入污物桶或污物袋内,不得随意丢弃。沐浴时正常婴儿与隔离婴儿分别处置。
6.配奶时应严格洗手,规范操作,避免污染。奶瓶、奶嘴应一婴一用一清洗、灭菌,配奶用具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妥善保存。
7.婴儿暖箱、蓝光箱每日擦拭消毒,如遇污染时应随时消毒,每3天更换;水箱每日清洗消毒,湿化水使用灭菌水,每日更换。患儿出院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8.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及其他致病微生物。
9.医疗废物分类收集,隔离病房的医疗废物用双袋包装。医疗废物日产日清,交接记录齐全。
夏日么么茶
源泉水 发表于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人员管理
谢谢老师的无私分享,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木木叶落87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区必须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
2.科室应为助产人员配备防水隔离衣或围裙、护目镜等合格的防护用品。
3.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或手消毒。
4.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皮肤有伤口以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产房。
5.产妇进入分娩室前应更衣、换鞋,个人物品不得带入室内。
二、环境管理
1.严格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及限制区,各区之间应有实际的隔离屏障,设立明显的分界标志。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min;或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温度保持在22~26℃,湿度50~60%。
3.待产室、分娩室的物体表面、地面等,每日应进行清洁和消毒,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和消毒。
4.保洁用品分室使用,用后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三、消毒隔离
1.在助产开始前和结束后,应对产房的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2.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孕产妇,应在隔离产房进行分娩,并在分娩通知上用红笔标注“感染性疾病”的名称,室外应有“隔离产房”标志,严格执行隔离技术操作;分娩结束后,应对室内的环境进行终末消毒;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器械,应密闭包装,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
3.接生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处理新生儿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4.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无菌柜内;产包、手术包打开后限4h内使用,其他无菌物品、无菌液体等,一经打开24h内使用。
5.手术器械必须灭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凡疑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重新作灭菌处理;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6.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接台助产人员,在两台之间应严格刷手、消毒手臂,更换无菌手术衣、手套等。
7.医护人员为产妇接生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在工作中如发生职业暴露时,应立即对伤口进行局部处理,并在第一时间内报告科主任、感染管理科,必要时给予预防用药或免疫接种。
8.每月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
9.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做到每台次清理,及时转运。
10.胎盘按病理性废物处理,低温存放;经血传播性疾病的胎盘必须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后按病理性废物处置,胎盘的处置应有记录。
木木叶落87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从事消毒供应工作的各类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消毒专业培训,掌握各类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
2.进入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必须更换专用工作衣、鞋帽;进入工作区,应着相应区域专用服装和防护用品;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服及外出鞋;
3.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
二、环境管理
1.布局合理,流程符合功能要求,工作区设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域间有实际屏障,并设缓冲间。
2.内部通风、采光良好,空气流向由洁到污,温度、湿度、机械通风的换气次数应达到《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规定的要求。
3.工作区地面、墙面、物体表面保持清洁无尘,每日用清水擦拭;如有污染随时擦拭消毒。
4.不同区域及不同工作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5.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使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工作区内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三、消毒隔离
(1)污染器械的清洗消毒流程及环节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技术;
(2)清洗人员在去污区内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3)按照操作流程在指定范围内处理相关器械和物品,避免环境污染;
(4)设专人、专车回收临床科室使用过的污染器械、物品;
(5)回收过程应保持回收车的扶手及工作人员手部的清洁,回收操作后立即洗手或采用快速手消毒的方法;
(6)回收或接收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双层包装,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做特殊处理。其余污染物品按常规流程处理;
(7)卸载污染器械、物品后,应及时对回收箱及回收车进行清洗、消毒、干燥保存备用。每次污染器械清点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分类台;
(8)每日工作结束前及时清洁消毒地面,清洗结束后应对清洗设备及区域内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9)人员离开去污区必须洗手、脱防护用品后进入缓冲间换鞋、再次洗手方可离开。
2、检查包装灭菌区
(1)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人员应更衣、戴帽、换鞋、洗手后方可进入,控制人员流动以保证该区的空气洁净度;
(2)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证清洗消毒后的器械不被再次污染,确保灭菌质量;
(3)污染器械须经过清洗消毒后方可进入检查包装及灭菌区;
(4)进行器械包装前应严格质检其洁净度,不合格物品必须重新去污处理方可打包;
(5)灭菌区的消毒员严格按照各类灭菌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检查物品的包装规格、重量、外包装洁净度、完整性和日期标识合格后执行正确的装载和灭菌工作,灭菌过程严密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
3、无菌物品存放区消毒隔离制度:
(1)灭菌物品存放区应由专人管理,按规定着装,并注意手的卫生,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2)所有灭菌物品存放前应仔细检查,符合要求才能进入灭菌物品存放区储存,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物品须去除外包装后方能进入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区;
(3)灭菌物品应放在洁净的橱柜内或存放架上;存放架(橱)必须离地面20~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5cm处储存;
(4)灭菌物品分类放置、位置固定、标识清楚,按有效期顺序排列,严禁过期;
(5)发放前首先检查包装的完整性,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S***Q况,有效期或是否湿包。有疑问时,应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
(6)发放灭菌物品的运送车、容器等工具应每日清洁,有污染时消毒干燥后备用;
(7)从灭菌物品存放区发出的物品不能再退回存放区,过期灭菌物品须从存放区取出,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
四、感染监测
1.脉动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器每天使用前必须进行B~D测试。
2.高压蒸汽灭菌器每锅应进行工艺监测、每包应进行化学监测,管腔器械应每锅进行PCD测试。
3.高压蒸汽灭菌器每周进行生物监测。
4.环氧乙烷灭菌器必须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5.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每天进行生物监测。
6.植入物和植入型器械灭菌后,必须待生物学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使用;若为急诊,可在生物PCD中加第五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后可提前放行。
7.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定期进行器械清洗质量及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木木叶落87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进入血液透析室时应穿工作服、工作鞋、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手套等,脱去手套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2.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HBV、HVC、HIV等经血传播疾病相关标志物的检查和免疫注射。
3.患者应更衣、换鞋后方能进入透析室,非患者必须用品不得带入透析室内。
4.限制探视,若病情需要,每位患者仅限1人陪护,治疗和护理操作时,禁止探视者入内。
二、环境管理
1.血液透析室布局合理,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治疗室、透析治疗室等区域应达到Ⅲ类环境的要求。
2.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室内每日通风换气不少于2次,每次20~30min;或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3.透析室地面、桌面、透析机表面等物体表面保持清洁;有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时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4.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使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每病床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5.保洁用品应分室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三、消毒隔离
1.新患者首次血液透析前,应检查乙肝标志物(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之后每半年复查一次。对于急诊透析患者没有上述检测结果时,透析器应一次性使用。
2.透析区应划分普通治疗区和隔离患者治疗区,感染患者实施分区或分机透析,所用透析机和管路应严格进行消毒处置。
3.可重复使用透析器应做到专人专用,用后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重新使用,并严格掌握有效使用次数。
4.医务人员在处理使用后的透析用物时应加强自身保护,穿戴口罩、袖套、手套、防水围裙、防护面罩或眼罩。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应严格消毒并注意保护。
6.按照设备要求定期对反渗机、供水管路、贮水灌等进行消毒和冲洗。
7.每次消毒和冲洗后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定在安全范围内。
8.透析机使用后,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保持清洁,不得有血渍;透析机水路用次氯酸钠和柠檬酸进行有效的消毒和冲洗。
9.盛装透析液的容器应一用一清洗一消毒,有记录。
10.预冲好透析器和管路后必须2h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超过24h需重新消毒。
11.重复使用的消毒物品应在消毒有效期内使用,过期应重新消毒。
12.浓缩透析液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肝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现用现配。
13.使用的一次性无菌用品(包括穿刺针、透析管路、透析器等)、透析粉、消毒液等统一由设备科或药剂科购买,索要相应的证件备案。所有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均不得重复使用。
14.患者的被套、床单、枕套等一人一用一清洗或消毒,遇有污染随时及时更换。
15.透析后及时进行环境清洁和处理溢出物。
16.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和观察,如发现有发热、感染征象时,应及时采集标本送检,以尽早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7.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对无菌物品应根据灭菌的先后有序存放,每日检查有效期限。
18.配制A、B液时,工作人员操作时应戴口罩,洗手,容器必须严格消毒,在清洁环境下现用现配,避免污染。
19.每月对透析液、透析用水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每3个月进行1次透析液、透析用水的内毒素检测;每年测定1次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
20.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日产日清,统一处理。
已下载学习,谢谢老师。
夏日么么茶
太感谢各位老师,在这里感觉到了庞大的控感队伍!
panrong600
感谢各位老师,收藏保存了{:1_1:}
查看完整版本:
本站管理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章丘划区最新新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