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虫清的吃法可以治疗“胆道”蛔虫吗?

怎样检查自己是否有胆道蛔虫?有了怎么办?
悬赏30个健康币
健康咨询描述:
我7天前刚做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现在担心会有胆道蛔虫而导致胆管结石。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怎样诊断自己是否有胆道蛔虫?如果有应该怎么处理?(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20:11:54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副主任医师
帮助网友:63353称赞:2411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您想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胆道蛔虫的问题。胆道蛔虫的发生,首先是肠道有蛔虫,即时常会有肚子痛,趴着睡觉,大便发现蛔虫,大便常规检查有蛔虫卵等,在饮食失宜、寒温失调、精神刺激等情况下,蛔虫会向胆道内钻,此即胆道蛔虫症,胆道有蛔虫时会有上腹部剧烈的绞痛等情况。指导意见:1、去医院检查一下大便常规,以明确肠道内是否有蛔虫的情况,以指导治疗。2、可常规每年服用驱虫药四次,以杜绝肠道中蛔虫的生长繁殖。可考虑选用肠虫清。3、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的蔬菜,饭前便后要洗手,以杜绝蛔虫进入肠道。
帮助网友:1234称赞:85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你好,蛔虫进入胆囊是会引起剧烈疼痛,如果是时间长了的话,会出现黄疸症状,另外通过B超也可以看见的。指导意见:建议你可以去医院做个详细检查,具体辩证后服药。祝你好运
百度智能推荐
挂号科室肝胆外科
常见症状、
、、 、 、
检查项目肝胆B超、、肝胆管逆行造影、
并发疾病、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浏览:10498·
浏览:10911·
浏览:21715·
浏览:4193·
参考价:96
参考价:11
参考价:56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藏医:清肝热,舒胆排石退黄。用于肝胆热症,胆囊炎...
参考价格:¥96
清利湿热,通淋,消肿。本品用于热淋,沙淋,尿涩作...
参考价格:¥7.5
亲: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百度文库维护中,稍后再试吧!史克肠虫清治疗肝吸虫病的效果怎么样
温馨提示: 史克肠虫清临床可用于驱蛔虫、蛲虫、绦虫、鞭虫、钩虫、粪圆线虫等。那么,史克肠虫清治疗肝吸虫病的效果怎么样?
  临床可用于驱蛔虫、蛲虫、绦虫、鞭虫、钩虫、粪圆线虫等。那么,史克肠虫清治疗肝吸虫病的效果怎么样?
  史克肠虫清每片含主要成份阿苯达唑0.2克。辅料为乳糖、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淀粉钠、糖精钠、硬脂酸镁、微晶纤维素、十二烷基硫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它在体内代谢为亚砜类或砜类后,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糖原耗竭,或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系统,阻碍ATP的产生,使寄生虫无法存活和繁殖。
  而肝吸虫又称华支睾吸虫,其成虫寄生于人的肝、胆管内,可致肝吸虫病。临床上以纳差、腹泻、上腹部不适、肝肿大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为特征。
  史克肠虫清无嗅无味的,口感好,副作用较小且史克肠虫清毒性很低,耐受性好,.较便宜,且能同时驱治蛔、钩、鞭虫的合并感染,具有广谱高效、安全方便等优点。对治疗肝吸虫病有一定的效果。在服用史克肠虫清时,为了增强驱虫效果,可与噻嘧啶合用。这样也可消除因虫体移动造成的不良反应(例如:呕吐、腹痛、胆道蛔虫、口吐蛔虫等)。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关注了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据阅读为你提供的健康资讯
还没有任何项目!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婆婆在家里每天都会念叨的话,我知道,...
最原始的避孕方式就是古人采用的麝香避孕法,即将麝香......
读者关注的疾病
儿科用药关注较高商品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胆道蛔虫病
目录1 拼音dǎn dào huí chóng bìng2 英文参考biliary ascariasis3 概述胆道蛔虫病(biliary ascariasis)是从逆行进入胆道,引起胆管和奥狄痉挛,以突然发作的上腹部为主要临床特征。蛔虫进入胆道后,多数停留在胆总管,因管与胆总管之间角度较大,蛔虫很少进入胆囊,但可钻入左右肝胆管之中。本病是最常见的之一,尤以农村多见,通常15岁以下,发病可占总数的50%左右。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为1.5~2.0∶1.0。临床症状有、、、腹部绞痛的同时,常伴、、或。4 疾病名称胆道蛔虫病5 英文名称biliary ascariasis6 分类科 & 肝胆疾病 & 胆囊疾病7 ICD号K83.88 流行病学胆道蛔虫病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尤以农村多见,可见于各年龄组,但多见于5~10岁的儿童,占25%~40%;其次为11~20岁的青少年,占20%~30%;再其次为21~30岁的成年人,占15%~25%。以上3个年龄组发病占总数的65%~95%。通常15岁以下儿童,发病可占总数的50%左右。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为1.5~2.0∶1.0。9 病因蛔虫本在小肠中、下段,偶尔进入化道。蛔虫有钻孔的癖好。因此,进入的蛔虫常经胆总管开口钻入胆道。临床观察到:有时蛔虫可经口吐出或爬出,病人多伴、饥饿、或用山道年而药量不足等情况。因而考虑蛔虫生活的改变可能是促其向上消化道移动的诱因。10 发病机制钻入胆道的蛔虫多为1条,但也有十数条甚至百余条者。蛔虫很少进入胆囊,多数停留在胆管中,包括肝外及肝内的胆管。
在蛔虫通过Oddi括约肌的过程中,括约肌因受到而痉挛,引起剧烈的疼痛。蛔虫退出胆道或完全进入胆道后,对括约肌的刺激消失,痉挛引起的剧痛得以缓解。蛔虫在胆道内也可引起阵发性疼痛。也正由于蛔虫体的活动,使得的通道不致被完全,因而一般不出现。随虫体进入胆道,可招致胆道,引起胆囊、胆管的,以致、、和等不等的并发症。我们曾见到过胆管被蛔虫钻破而造成的病例,也曾见过蛔虫性肝脓肿破入致死的病例。原有胆管狭窄或结石者,进入胆道的蛔虫常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此外,胆道蛔虫还能引起及其一系列并发症。进入胆道的蛔虫有的可再退出胆道。未退出者,活动逐渐减少,终于死在胆道内。我们观察过几例正值胆道T型管引流期间所的胆道蛔虫病例。胆道内蛔虫尸体的碎片随胆汁由T管排出,可持续1~2个月。同期经T管反复作胆道造影,显示蛔虫在胆道内的负影也逐渐变小,有的完全消失。这表明存在着将胆道内的蛔虫尸体排出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从手术取出的又可以清楚地看到,胆道内的蛔虫尸体被胆石样的沉淀逐步包埋最终形成结石的各个阶段。而且,40%~84%的胆管结石病例,可自胆石的核心部位找见蛔虫残骸或虫卵。由此可见,胆道蛔虫病的腹痛症状缓解之后,虽有部分病人可将胆道内的虫尸排净而不留后患。但也有不少病人在其虫尸还没有来得及排净之前,就逐渐被胆石样的沉着物附着、包裹,反过来阻碍其排出,最终形成结石。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对胆道蛔虫病的治疗,不能仅以消除其急性症状为目标。还要力争虫尸干净、彻底地排出胆道以防结石形成。11 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女性较多见。大多数病人有症、吐虫或排虫史。部分病人近期驱虫治疗。11.1 腹痛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位于剑突下的中上腹,呈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患者辗转反侧、坐、大汗淋漓,病人常采取弯腰屈膝,以手按腹,两手呈欲将衣衫撕破之势,呻吟不止。一般疼痛持续数分钟或10余分钟后缓解,这是虫体退出或整个虫体进入胆管或暂时安静不扭动之故。发作过后缓解期病人可毫无症状如同常人或轻度右上腹隐痛。这种发作时剧痛难忍和间歇期如同常人的明显差别,是本病的特点之一。腹部绞痛的同时,常伴恶心、呕吐、或干呕,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和胆汁,约1/3病人吐出蛔虫,后者对本病的诊断具有特殊价值。部分病例整个虫体进入胆管亦可无痛。11.2 无或仅轻度黄疸无或仅轻度黄疸是本病的另一特点。因为虫体圆滑活动,不易完全堵塞胆道。若继发感染及引起胆管梗阻可伴有明显黄疸,这见于20%病例。11.3 寒战、发热寒战、发热多发生于发病24h后伴胆道感染者。11.4 腹部体征胆道蛔虫病早期剑突下或右上腹仅有轻微固定压痛,无痛及肌卫。严重的症状、轻微的体征是本病的又一特点。巩膜可有轻度黄染,如压痛范围扩大,需警惕出现并发症之可能。12 胆道蛔虫病的并发症蛔虫进入胆道后不一定立即出现并发症,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胆道发生梗阻、胆汁引流不畅时才可能出现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如下:12.1 胆道感染化脓性胆管炎,占40%;,占40%;性,占6%。此时,病人除右上腹绞痛外,常伴寒战、高热、皮肤巩膜黄染、加剧。查体右上腹压痛范围扩大,并有肌紧张。如出现胆道梗阻,可扪及肿大的胆囊。时,墨菲征阳性。12.2 胆道出血胆道出血出现率为3.5%。常发生于胆道感染的基础上,先有发热、腹痛等,随后出现、黑便。12.3 肝脓肿在肝内胆管炎的基础上,可继发肝炎、肝脓肿。肝脓肿常为多个分散小,脓肿破溃时,可出现膈下积脓或。12.4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出现率为3.5%。由于蛔虫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及虫体堵塞,造成胆汁和引流不畅,使感染的胆汁和(或)胰液逆流入胰管而激活,引起急性胰腺炎;虫体钻入胰管可引起性;虫卵沉积于胰管引起炎症、化,可致,这是早年我国胰腺炎的一种特殊原因。12.5 胆系结石症胆系结石症发生率约为19%。胆道内的蛔虫残骸碎段或残留角质可作为结石核心,形成结石。此种结石多为性结石。此外,蛔虫每天产出大量虫卵,也可成为结石核心。12.6 其他胆总管率约<1%,胆囊穿孔<1%,占6%,脓胸占2%~6%,胆管狭窄占1%~3.5%。13 实验室检查13.1 血象外周血轻度升高,比例增多。如白细胞升显,提示合并细菌感染。13.2 找虫卵集卵可查到蛔虫卵。若没有查出蛔虫卵,也不能排除本病,部分病人可在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找到蛔虫卵。14 辅助检查14.1 B超检查能较清楚地显示肝内、外胆管,且方便、易重复。蛔虫进入胆总管后,B超下可见胆总管内条形管腔影,内部回声不均匀,活虫体还可见其,如虫体已死或钙化,则为条索样强回。14.2 ERCP检查能清楚地了解胆管内有无蛔虫及其位置、和数量,同时还能在内镜直视下进行取虫治疗。此外,还能直接观察十二指肠区附近有无蛔虫。14.3 静脉胆道造影存在胆道显影不良或不显影,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无法诊断完全钻入胆道内的蛔虫,故目前上述两种检查应用较少。
如疑有合并肝、胆、胰并发症时,可进行相应检查。15 诊断诊断依据为:
1.右上腹或剑突下阵发性绞痛,尤其伴有“钻顶痛”,缓解期如常人者。
2.腹部剧痛时伴恶心、呕吐,少数病人有虫或便蛔虫史。
3.症状重体征轻,仅在剑突下和右部压痛。
4.检查可见胆管扩张,内有线条状游动的虫体。
5.示胆道内蛔虫,或内镜直视下见十二指肠乳头有蛔虫嵌顿。16 鉴别诊断胆道蛔虫病应注意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系结石、急性穿孔等的鉴别。17 胆道蛔虫病的治疗17.1 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胆道及Oddi括约肌痉挛,缓解疼痛,排出钻入胆管内的蛔虫,预防和治疗感染及驱蛔治疗。
17.1.1 (1)解痉止痛
①:阿托品为物,可解除痉挛。成人每次0.5~1.0mg皮下注射;儿童每次每千克0.01~0.03mg。阿托品可分泌,引起舌燥,能解除对的抑制,使心跳加速,散大,升高。用药过多可使皮肤潮红、、不安、,重者则呈抑制状态。
()亦为抗胆碱能药,可使平滑肌松弛,解除胆管痉挛,并有镇痛,毒性较小,抑制腺体分泌及扩瞳作用较弱。
②:哌替啶能抑制区,具有镇痛作用,但同时兴奋胆道平滑肌,使张力增强,Oddi括约肌收缩,甚至痉挛,故须与阿托品合用,可收到较好的止痛效果。但应注意哌替啶止痛可掩盖胆道穿孔、腹膜炎等急腹症,从而延误抢救时机。另、亦须与阿托品等合用。
③:针刺、、、、、诸穴可解痉止痛;针刺肝俞、、足三里使胆囊收缩、胆汁排出量增加和胆管内压增高;针刺内关可止呕。太冲小剂量阿托品注射的解痉作用优于注射常规剂量阿托品,有显著的效果。可针刺肝胆、交感及有很快的解痛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收缩胆管而排出虫体。
④:K3肌注或穴位注射可使胆绞痛缓解,且无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吗啡、哌替啶、氯丙嗪等药的,但可引起、高血症及肝损害,用量不宜过大。
17.1.2 (2)抗生素
一般不用。对可疑并发感染或已实有感染者可应用。由于蛔虫带入胆管的细菌多为革兰阴性,故应首选针对此类细菌的。
17.1.3 (3)驱蛔治疗
一般不用使虫体痉挛性收缩的驱蛔药如山道年(驱蛔素)、驱虫丹()等。多用蛔虫虫体的。目前常用的驱虫药有:
①(mebendazole,vermox,,):为人工合成的苯并咪唑类广谱高效驱虫剂,其作用机理系抑制对的利用,导致ATP缺乏而被驱出,另外还有抑制虫卵的作用。口服较少(仅为服药量的0.3%),在肠道内高浓度,80%以原形在24~32h后从粪便排出。临床应用显示对蛔虫、、蛲虫、和鞭虫均有很好的疗效。治疗虫卵转阴率为83%~100%。
用法为胶囊(片)剂,100mg,成人和儿童均为100mg/次,2次/d,可连服2~3天。
极轻,个别有轻微、腹部不适,可自行消失,少数病例服药后蛔虫游走造成腹痛,可合并服用小剂量,即可避免。
②(levamisole):为广谱驱虫药。其抗虫原理是通过抑制酸脱氢酶的活性,影响虫体无氧,阻断供应而使虫体麻痹,失去附着力而排出体外。但对哺乳动物的琥珀酸脱氢酶无影响。口服吸收好,30min药浓度达高峰。能驱除蛔虫、钩虫及蛲虫。治疗蛔虫病时虫卵转阴率为95%~98%,效果最好。
用法为,25mg,50mg,成人1次100~200mg,儿童按1.5mg/kg计算,睡前1次顿服。
不良反应少,偶有头晕、恶心及腹痛等,短时期内可消失。不宜与亲脂性药品同服,肝、肾不全者忌用。
③():为广谱高效驱虫药,干扰虫体对葡萄糖及多种营养物质的吸收,使虫体衰竭死亡。成人1次口服400mg即可。
④噻嘧啶():抑制虫体内的活性,使和肌肉间中断,虫体麻痹而被排出体外。口服吸收较少,大部分直接从肠道排出体外。成人每天1次,1.2~1.5g/次,连服3天。小儿则按30mg/kg,1次服用。
17.1.4 (4)中医中药
祖国对胆道蛔虫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根据“蜕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的原理,研制出了许多。其中应用较多的有(汤),其兼有酸、苦、甘、辛的各种成分,并血,有排虫之效,其组方为:15g,2.5g,5g,5g,7.5g,5g,川椒2.5g,1.5g,15g,5g,每天1剂,水煎服。本方主要为麻痹蛔虫,增加胆汁分泌,使胆汁趋于酸性,还能松弛Oddi括约肌,因此利于蛔虫的排出。
利胆引流,加黄连、银花,有利于增加胆汁排出量,增强胆囊收缩,松弛括约肌,还有消炎作用。
17.1.5 (5)内镜治疗
ERCP不仅有利于该病的诊断,还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借助十二指肠镜取出蛔虫是一种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部分暴露于十二指肠乳头处的蛔虫,内镜下可用圈套器或网篮套住虫体随镜身一起退出。如虫体完全进入胆管,可将网篮经内镜置入胆总管套取蛔虫,取虫后再行ERCP检查直至完全取出为止。如插管有阻力,可注射阿托品0.5mg,或行Oddi括约肌球囊扩张;一般不主张行EST。值得注意的是,要尽量避免在胆管内截断蛔虫。一旦发生,应用气囊导管将残留虫体取尽或留置鼻胆管引流等,用8万U霉霉素的50ml冲洗,直到虫体完全排尽为止,否则残留虫体将会成为继发结石的核心。17.2 手术治疗国内胆道蛔虫症手术治疗1397例,1343例(96.13%),死亡54例(3.86%)。保守疗法2210例,治愈2205例(99.77%),死亡5例(0.23%)。
国内在1958年以前对胆道蛔虫症以手术治疗为主,认为延误手术时机,会导致严重后果。1958年以后,广泛采用非手术疗法,获得较好疗效,手术治疗的机会已大为减少。
17.2.1 (1)适应证
目前对非手术治疗(包括ERCP及镜虫、引流等)失败者或出现以下并发症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①胆道大。
②胆道坏死、穿孔、腹膜炎。
③肝蛔虫症,包括蛔虫性肝脓肿,肝内胆管蛔虫嵌塞。
⑤合并胆道结石、胆总管梗阻、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等,且经积极的内科及内镜下治疗无效者。
17.2.2 (2)手术方式
探查胆总管、胆囊、和,切开胆管引流;胆囊内如有蛔虫则作胆囊切除;有肝脓肿、胆囊及胆管穿破、胆道出血者应给予相应处理。18 预后蛔虫病一般预后良好,有胆道蛔虫病患者可影响健康。19 胆道蛔虫病的预防作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搞好以防止肠道蛔虫感染,是预防胆道蛔虫病的措施。及时治疗肠道蛔虫病也是重要的环节。经常服酸性物质(、食醋)能否防止蛔虫“上游”值得一试。20 相关药品山道年、胰酶、阿托品、山莨菪碱、哌替啶、吗啡、氯丙嗪、甲苯咪唑、葡萄糖、左旋咪唑、氧、阿苯达唑、乌梅丸、21 相关检查胆碱酯酶相关文献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胆道蛔虫病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一 11:38:13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肠虫清说明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