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思维 心理 及 反应问题 我实在想不通 大家可以就进来看看嘛

关于道德的问题(我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始终想不通人有道德,为什么要有邪恶的性爱呢?)_百度知道
关于道德的问题(我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始终想不通人有道德,为什么要有邪恶的性爱呢?)
为什么要有性爱?为什么我这个年龄会有这么多邪念,我甚至有时控制不住自己先去做坏事,但是我有时又会很善良,究竟 人本来善良的还是表面善良,其实内心都是充满邪恶的?我在道德面前无法躲藏我的邪念!!!怎么办!谁来告诉我性爱和道德的关系?我不想走向歧途,但是我又无法理清性爱和道德有什么关系,无论多清高,多高尚的人最终都要交配,这是为什么?是不是说明他们都是虚伪的?是不是世间万物的善良都是虚伪的?
谢谢大家踊跃的回答!我已经解开了心结!我决定投票给分!谢谢大家哈!
提问者采纳
人没有错,你也没有错。错的是女娲,错的是谁创造了人类。他造人的时候,太马虎了,把虚伪,不虚伪的东西统统都灌输到人的头脑里。其实他是故意的。就是因为这样才有好人坏人之分,有成功,失败之分。其实,很简单,只要你保持一颗上进的心,,不断的去探索,去发现(带着种种疑问去),就会发现,其实你想要的答案,与别人是不一样的。你会形成自己的观点,想法。不要被传统的道德与性爱所束缚,,,只要你保持一颗上进求知的心。 慢慢去发现,挖掘,只要你相信,你就可以。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3条回答
身在性爱,心不在,就是啦。因为我们身在“情欲”的世界。人本身不具备“善良“和”道德”的品质。那是属于人类以上的世界,投射到这个世界的影子。道德对人来讲是一种幻觉,因为人根本就没有那种能够支撑道德的心智力。性关系里的道德就是普遍被宣扬为“爱”的那种维系婚姻的东西了。所以,你脑子里的道德也不是真正的道德啦。是你经年累月从外界吸收的种种宣传所导致的,你认同为自己的观点。多遇几个人多去几个地方多看点历史,你就会发现,人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所谓正义邪恶之类。但是表面上一凑好像大家认同的是同一个“名词”。你的性欲大增,背后原因是你的内在欲望大增的结果。性欲只是表现内心欲望的一种“量器”。内心欲望增加是你获得成长的结果。我们人的心理发展是以利己心的增长作为标志的,你看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发展的。你现在把道德和性欲结合起来思考,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本能。因为利己心的增长同时需要用另一种力量,利他性的力量来中和,或许也就是你脑子里的那个叫“道德”的概念。你所害怕的走向歧途是指控制不住而出偏。每当你内心里出现新增长的欲望时,先要大胆地肯定接受下来,然后你会发现,新增长的势力导致一种紧张,这是由于单一力量会使你偏离自然,也会使你有邪恶的感觉。这时就调动了另一种力量,爱或者说是利他性的、合作的、非个人的洞察性。但这并不是叫你回到过去的协调水平上,而是要在新的欲望水平达到平衡。当你的欲望进一步增长时,你就会发现肉欲的量器变小了,而去追求更为成熟更能满足你的形式。如果你抗拒接受,或者以一种降格的方式解释它,你就会走向你自己说的,伪善的方向。伪善其实就是无法发展健全自然的习性。其实,如果你好好观察现实,就会发现,在奔跑嬉戏的孩子、野心勃勃的政客、好唠叨的老人、各种怨恨、嫉妒、争端以致我们流动的思绪里,其实都是性能量的影子。你只不过是选取了一个世俗道德所遮掩的女性人体做做白日梦罢了。
正常性爱,这不邪恶。这是人必有的生理需求。而且还肩负着繁衍的重任。这不是你所说的思想上的邪恶,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有时候生理上的反应,你光靠思想是抑制不住的。随着你年纪的增大,你对性爱的冲动会慢慢淡下来的。(当然,性爱是情人或夫妻双方有共同意愿才能进行的事情,万万不可因为自己的欲望而去强迫对方或者根本不认识的人进行,那样可能就是犯罪)道德就是通过思想来控制的。一个人好与坏,道不道德,就全是思想决定一切!所有,你是个善良的人,同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想要性爱,这个不矛盾,非常正常!不必有太大的负担。不知道这样说你是否能稍微理解一点,总得来说:做个有道德的人,然后正常性爱。你就没错!
好好调整自己!你可以的!
要回答你的问题,先要搞明白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性爱,什么是当前的道德和性爱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实一个人道德的道德观念与其成长过程,认识与接受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各人认知的道德也有区别。比如:现在对嫖娼和卖淫的观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甚至有一些家庭很富裕的女子也会喜欢卖淫,不是为钱,仅仅是寻找刺激。一、道德
1、释义: 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2、新解:道德是和人们当时的认知相关联的,有些道德可以世代传承,有些道德只能是当时盛行的精神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定会被后人们数落成为历史的”陋俗”。不成文的道德思想会酿成生活的阻碍,就好比古代女子必须奉行缠足、无才便是德、殉节、贞节牌坊……等等,一系列有失人道主义精神的道德准则,更重要的是降低了人权自由与生活质量,所以这种道德才会被我们遗弃并载入史册更名为可恶的“旧时陋俗”。
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略二、性爱
1、雌雄性之间的爱恋。2、特指人类的两性相爱。三、道德与性爱两者间的关系
1、 如今的我们就在为古人的道德划分区域,在道德中得以传承的除了陋俗和美德以外,还有一些是很难辨别区域的。而“性爱”就偏偏是一个模糊的字眼,既不在世代传承的美德中,也不再陋俗的骂名中。甚至在今天女性的观念中,仍然传承着这样的精神——性爱保守。可能有些分寸不一,但几乎是无人不保。
2、在冲破一层层旧时代道德水准的关口时,在迎接新时代“性感、自由、生活品质、精神追求等名词的时候,无疑我们是快乐的。
3、以上均可成为废弃旧时不成文道德的前提,在今日的时代中,我们追求的除了高品质生活外,道德这种没有明码规定的旧式原则中,何况那些尚未明确鉴定是美德还是陋俗的准则中。我们应该更加坚信“性爱”只要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就可以归纳为自身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女性同胞,活在新时代如果被旧时的思想所约束,那么一会活的很拘束,也许在思想上你认为“性爱”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然而得到了思想的升华,促而沾沾自喜,但在现实的人身生活中,又是怎样,只有自己清楚。
4、弗洛伊德说“女人有性爱,既有一切。”这句话未必全对,但无性爱既一切都不是,却是事实。然而传统女性都会认为自己的性爱只能和可以跟自己白头偕老的男人分享。从弗洛伊德的话中我们就可以得出理论,这样的女人至少在二十岁以前是没有性爱情节的,也就是说,她们在二十岁以前什么都不是。甚至如今连更传统的女性也比比皆是,想着在新婚之夜才会将自己的处子无私的奉献出来。我为她们感到怜悯,也同样怨恨这种的道德准则为何还在延续。美国中学生接受性爱教育,结婚前是处女就是笑柄;法国浪漫,有感觉就可以做等等。
5、由此我们可以察觉,性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不是所谓的婚后才可以体验这种性福生活,也不是所谓的要建立在爱情之上。其实性爱本身并不高尚,就像挫麻将、打游戏、看书、听音乐一样,是生活的消遣,必不可少的快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全球的成人产业链看到。当然,不能用强暴等违背女子意愿且违法的行为。
6、我们往往用宽阔的胸襟来形容男士的人格魅力,而形容女人的时候却往往用到的是卑鄙、计较等小人之词。可见在这种陈腔滥调的时代里,对于性爱来讲,是多么的相反。对女人来说又是何等的不公。因为我们知道,人不风流枉少年,而女人在自身的青春历史上哪儿怕有一丝污点都会被沦为“风骚”的代言人。
7、拿石康先生的话来讲“难道只是因为男人比女人少了个子宫吗?”还是因为男人比女人的性爱需求量更大?我不是专家,我不明白。但是按正常逻辑来讲,从A片的角度来讲,女人的需求也不见得比男人少,所以女人们应该好好的思考一下,被烂掉的丑陋蒙蔽了双眼,被周遭的舆论所威胁的名誉,还有男人们在性爱方面的小气,该怎样摆脱与解决,怎样才能达到自身所向往的高质量生活,这都是问题。
最后,虽然我很欣赏现在的所谓90后的自我的生活精神。但对于她们来讲,教育的缺乏,素质的偏低,必定会导致性爱过后所产生致命危险。对于他们来讲,思想过于单一,在爱与恨的河流中趟来趟去,只知眼前的快乐却不懂人性关怀。其实,这也不全是他们的错,更多的错仍是教育部门的责任。
所谓万恶淫为首,性爱和道德并没有直接的矛盾,你能这么想证明你是一个愿意独立思考的人,喜欢思考的人总是容易进入思维的误区,简单地来说
自愿的性爱是道德的,强迫的性爱是不道德的
随着时间的增长
我们的知识阅历都在增多,相关性爱的了解也在加深
这种时候我们要把持住自己
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而不是用去没去性爱来衡量自己的优劣
这个没有必然联系 。。。同意此观点
朋友很高兴为您回答
其实每个人都是会有像你这样的一个人生经历
性爱是每个人的生理需要 没有性爱那么人的新陈代谢都不正常了
况且我们要承担起繁衍下一代的责任
所以性爱必不可少
关于你对性爱的看很正常
每个人都有
其实青少年只是对于性的不了解和好奇观 导致做出很多自己觉得很荒谬的事
其实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
我是来拿分的 楼住的问题关联令我很纠结
首先 问题1 为什么要有性爱 是因为要繁殖
因为人类就是通过性爱繁殖 是DNA里就记录好的
不知道楼主的年龄 不过大概是在青春期可不可以认为是青春期理解了性爱 然而受到的教育让你认为性爱是邪恶的呢?
问题3性爱和道德的关系
首先性爱在爱的前提下是美好的 是不受道德谴责的
问题4 爱和道德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很复杂 100分真的好难拿
什么是人呢 作为一个人一生要有孩子才叫完善是不是? 所以要交配啊
想要个孩子怎么能虚伪呢?
而且爱的一部分也不算是虚伪啊
这个不止是道德的问题,还是生物的问题你这样想,有点唯心,说实话
人之初,性本善。为何你变成现在这样?那是因为后天环境造成的,你接触的人、事以及环境影响了你正确的认知!道德是什么? 道德是约束人们自律的一套规则,这是一直以来我们在教育中形成,并根深蒂固于每个人脑袋里的东西,自我约束,自我修正。性爱本来是美好的东西,为何被附上邪恶的外衣呢?!
如果没有性爱,又何以繁衍后代?
所谓万恶淫为首,性爱和道德并没有直接的矛盾,你能这么想证明你是一个愿意独立思考的人,喜欢思考的人总是容易进入思维的误区,简单地来说
自愿的性爱是道德的,强迫的性爱是不道德的
随着时间的增长
我们的知识阅历都在增多,相关性爱的了解也在加深
这种时候我们要把持住自己
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而不是用去没去性爱来衡量自己的优劣
这个没有必然联系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需要探讨可以留言
只要是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人类就是因这些欲求而活着的。 邪念与道德的界定很模糊。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邪念,当它与道德的力量是一种平衡、相互牵连的状态。简单的说 在不伤害任何人或事物的利益、感情、权力的情况下,都是正常的。
性爱和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真正发自内心的性爱,是人类的本性,正常生理需求,很合情合理的。不是所有人都很清高,不需要性。换句话说,没有性爱,哪来的你。所以,这也是繁殖下一代的必需。当你背上道德的包袱,你内心的需求都会被压抑,释放不出来。当你真正体会到这一点,就会释怀了。加油。
我们不能说性爱与道德无关,也不能等量相比,它们的区别在于目的与手段。高尚也好卑鄙也罢,在面对性爱的时候都是同等的,所谓道德只是衡量一个人的思想是否积极健康,只是一种情感操守,是感性评断,它是没有任何死板依据的事情。而性爱的本身也只是一种表达情感及宣告立场的方法。当一个人用正当的手段去追求,并得到对方许可的情况下,即使此人性格卑劣,但对于性爱来说,也是个有道德底线的人。
什么叫邪念,或者什么叫邪,即不尊重他人的、伤害他人的等等都可称为邪。我始终认为,人之初,性非善。其意不是说恶,因为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根本就无法分辨善恶,甚至不知道有善恶这种东西。举个例子来说,不让人呼吸,是恶吧!但有时候就是要逼迫自己闭气或者心甘情愿的听别人的这种指令。这不是抬杠,而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运动员对于教练为了让自己体质提高而做出的伤害举动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它被司空见惯的认为是理所当然,反过来,在某些情况下则是触犯了法律。所以善恶也是相较而言,没有实质性的定义,唯一可以接近的说法,只是大多数人认同的便称其为善,反之则称其为恶。
谁也不能说道德高尚的人就不许有性爱,或者有性爱的人就不具有高尚的道德,如果真是这样谬论,那人类还能存在多久,或者说人类本身就是不道德的产物!我想没有人会愿意承认自己是这样的存在。道德是在其精神中的,需要延续才可以被人所知,没有人的繁衍,何谈延续。而性爱是一种行为,即使没有人教,也迟早能会。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事情,怎么可以画上等号。就本身而言,性爱和道德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当为满足一己私欲而奢求无度的性爱时,才能与道德接轨。它们的交接点就在贪婪。有句老话说的好,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这就是如假包换的虚伪,换句话说就是回避真实的自我才是虚伪,就像有些人总会讲要提高素质教育一样,难道那些人就真的不去抓自己孩子的分数,鬼话,谁信?
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公园里的花,很多人都去摘,没有哪个摘的人会说自己是不道德的,然而一旦是有人摘了自家的,他一定会大声的毫不客气的指责那些摘花的人没有道德。即使他也曾摘过别人家的花。
所有这些都是一个字在作祟“利”,越来越多的人为求达到自己膨胀的欲望,贪婪的释放自己的私利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已不再仅仅是道德的问题,更多的是人性。也就是我说的,从一出生就会被好奇驱使想要看更多,想要知道更多。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着得到的快乐。而对于身体而言,性爱是最直接的快感来源,这是任何人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你所说的因冲动而想入非非,完全是错解自己的感知,你的想入非非,不是因为看了A片,而是因为想要做而看,在你满足了视觉的冲击后,你又想寻求身体的感知。所以,如果你不想做个不道德的人,就不要贪婪的只求享受那种瞬间的快感,而如果你真的正常的寻求性爱,也决不能单凭此就说自己是个没有道德的人。
我人为性爱的本质是用来繁衍种族的 如果没有了它那怎么会有我们呢 性爱本身并不邪恶 只是我们有是有时我们将它弄的有些过分了 超出了道德的底线 任何年龄的人都会有这种想法的 特别是我们年轻人对性爱的冲动更大一些 我想你也不用这样想它是邪恶的 记住做任何事都要有一个“度”任何事超出这个“度”都会变得邪恶 性爱也是如此吧
在有爱情的基础上,性爱是崇高的,而且跟道德根本就牵扯不到一起。感觉你应该是多上上学,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才能把这个问题看得更清楚。
这个世间没有对与错,好人与坏人的界限也是很模糊的,在这个世界没有完全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合理,自从这个世界有了人类!也许你感觉有些深奥,但我相信在你今后的人生旅途之中你会明白“一切皆是浮云”……当你今后因年龄所迫,生活所迫走入这个金钱社会之后,你会发现原来一个人有贪念、欲望、邪念完全因社会所逼、时代发展之所迫 ……
平静心,回头想一下,你做对了多少,做错了多少。能去补救的就去去补救,不能的就当放过自已。生活不能每下都有好的,也不会每下都是坏。道德的前提是你要分清楚对错。
道德与性爱并不矛盾,我道德也要有性爱,我性爱也有道德,性爱是自然的,世界万物都要交配,道德是一种信念是一间房子,你如果走出了那间房子去性爱,那就是失去了道德,所以只要自己把握好这房子的面积大小里可以道德与性爱并存了啊……
你是青春期,所以对男女的事比较有瘾,过去这个岁数就好了,实在不行就找个女朋友吧!心有所属就好了!千万别犯法,否则你上对不起父母,下对不起你亲朋好友
情况和我大致相同,我也觉得自己好邪恶!有时候也无法控制……但是我发现我可以做思想斗争,斗争越激烈头就越痛……求解
总的来说是潜意识在作怪!你试一下让别人在你睡觉的时候不停的在你耳旁念叨“你很纯洁神马的”睡梦中潜意识会表露出来,不知道会不会听劝,嘻嘻
道德和性爱是两马事,在佛界的神仙中有个叫欢乐佛,但是如果你去勾引了有夫之妇或有妇之夫那么有有损伦理道德了,黑白很分明的你自己掂量吧
其实这个是正常情况不必太过担心
适当看看甚至恰当时间自慰是没害的
不要不可自拔就好
有时候确实担心就多点外出
多点运动和人交往
转移注意力
你要分清道德和性的区别,正常的性爱和道德它们是不存在矛盾的…所以不要想不 通了!
把分给我,以后有问题继续问我!
没那么多为什么,只和自己真心相爱的人做爱,这不违背道德,只要你不乱搞性关系,否则就是对别人,对自己以及对这个社会不负责任,.
感谢LZ的教导,其实我也有同感,很多青少年陷入“黄”而不能自拔,涉黄会使青少年想入非非,精神萎靡,无心学习。事实上我也做过这种恶事,每每做过后都十分后悔,甚至多次写保证书告诫自己,但效果都不太大,一个人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不良诱惑所吸引,这样碌碌无为度过终生有意思吗?只有无尽的后悔!
参考资料:
自己的感悟
青少年观看A片,很正常,想入非非那也是正常的,只是他们更多的是从中得到心里上的满足!只要不犯罪!不违背道德的底线就好!做人吗!最重要的是对的起自己的良心!至于你说的性爱!其实每个人都要经历!也是必须经历的。何为道德,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发生性行为的人和你要有感情!不要一味的想着性爱,想着刺激!忽视了性的本质——爱!那就是不道德的!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通过大家的反应,我发现看待问题是不能太偏激,以后注意。不过还是比较支持自己的观点。像楼上的TX说的一样,他们为什么不把我应该付的8分钱抹掉,而把应该找给我的两分钱抹掉??还是有点儿想不通。_回龙观社区网
《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等&&&&级:正式居民
经&验&值:309
魅&力&值:96
龙&&&&币:323
积&&&&分:268.5
注册日期:
通过大家的反应,我发现看待问题是不能太偏激,以后注意。不过还是比较支持自己的观点。像楼上的TX说的一样,他们为什么不把我应该付的8分钱抹掉,而把应该找给我的两分钱抹掉??还是有点儿想不通。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0次 &&
&相关文章:
-&(阅读:1419次&跟贴:85
-&(53字节&阅读:488次& 13:52)
-&(阅读:355次& 13:55)
-&(53字节&阅读:408次& 14:07)
-&(159字节&阅读:277次& 17:52)
-&(阅读:872次& 22:37)
-&(阅读:292次& 22:47)
-&(阅读:288次& 13:56)
-&(阅读:371次& 14:03)
-&(阅读:389次& 19:07)
-&(阅读:357次& 22:19)
-&(阅读:437次& 14:12)
-&(阅读:275次& 14:12)
-&(阅读:223次& 14:21)
-&(阅读:190次& 14:25)
-&(阅读:261次& 14:31)
-&(阅读:150次& 14:52)
-&(阅读:495次& 22:40)
-&(阅读:285次& 22:49)
-&(阅读:209次& 14:44)
-&(阅读:231次& 14:49)
-&(阅读:450次& 14:57)
-&(阅读:152次& 14:58)
-&(阅读:240次& 09:37)
-&(95字节&阅读:584次& 15:03)
-&(74字节&阅读:250次& 15:10)
-&(阅读:220次& 15:08)
-&(阅读:161次& 18:33)
-&(阅读:327次& 16:15)
-&(阅读:444次& 16:18)
-&(阅读:185次& 16:24)
-&(阅读:378次& 16:28)
-&(阅读:197次& 20:46)
-&(阅读:309次& 16:30)
-&(阅读:316次& 16:37)
-&(阅读:663次& 16:55)
-&(18字节&阅读:286次& 16:55)
-&(阅读:209次& 16:59)
-&(阅读:282次& 17:13)
-&(阅读:224次& 17:18)
-&(阅读:237次& 17:23)
-&(53字节&阅读:281次& 17:27)
-&(阅读:167次& 17:34)
-&(53字节&阅读:360次& 17:40)
-&(阅读:306次& 17:27)
-&(阅读:238次& 17:43)
-&(阅读:177次& 17:49)
-&(阅读:324次& 18:38)
-&(45字节&阅读:223次& 17:47)
-&(阅读:542次& 17:52)
-&(阅读:213次& 17:54)
-&(阅读:350次& 17:59)
-&(阅读:972次& 17:56)
-&(阅读:540次& 17:59)
-&(阅读:188次& 18:02)
-&(阅读:590次& 18:03)
-&(阅读:157次& 18:09)
-&(阅读:229次& 18:25)
-&(阅读:578次& 18:32)
-&(阅读:526次& 18:41)
-&(21字节&阅读:546次& 18:54)
-&(阅读:211次& 20:18)
-&(阅读:210次& 20:33)
-&(阅读:354次& 20:38)
-&(阅读:230次& 20:38)
-&(阅读:292次& 20:39)
-&(阅读:642次& 20:47)
-&(80字节&阅读:286次& 20:43)
-&(阅读:236次& 20:51)
-&(336字节&阅读:283次& 20:57)
-&(阅读:337次& 21:30)
-&(阅读:308次& 20:57)
-&(阅读:197次& 21:00)
-&(53字节&阅读:248次& 21:10)
-&(阅读:335次& 21:02)
-&(阅读:229次& 21:04)
-&(阅读:449次& 21:17)
-&(阅读:379次& 22:54)
-&(阅读:630次& 22:56)
-&(阅读:440次& 23:11)
-&(阅读:193次& 23:32)
-&(阅读:282次& 09:27)
-&(阅读:249次& 23:34)
-&(阅读:293次& 09:28)
-&(阅读:189次& 23:41)
-&(阅读:439次& 09:30)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记住密码:
京ICP证040069号 昌公网安备号 法律顾问:[转载]怎样阅读,才能够提高儿童的思维和心理行为能力?
一:阅读的三大类型,您认为自己的阅读目的是什么?
二:教育性阅读的要点:培养良好的思维和心理个性行为。
三:思维模式的培养----有什么不同的思维方式?怎样培养思维模式?
四:如何通过阅读培养一元思维模式?
怎样阅读,才能够提高儿童的思维和心理行为能力?
&&&&&&&Part1&
提高思维能力的阅读手段
&&&&&&&&&&&&&&&&&&&&&&&&&&&&&&&&&&&&&&&&&&&&&&&&&&&&
&对于我们家来说,春节是一个与平时没有什么不同的日子。去年春节,我写的文章是谈饮食问题。今年的春节照样写作,内容改变为写精神粮食--阅读的问题。这更符合我的本行一些。
阅读本身没有好和坏,关键是看你想通过阅读达到什么目的。有时候,你采用的阅读手段,可能与您想达到的目的相反,我定义这样就是“坏”的阅读。我这里不想反对各位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如果本文与您的阅读习惯不符合,请别介意。我说的不是您那个类型的阅读,而是“我这个类型”的阅读---教育性阅读。就像是我说川菜好,绝对不是反对您喜欢粤菜一样,您尽管照旧。我可没资格也不想到处去“教育”别人,最多提供些建议和看法,供您“教育”孩子参考用。
一:阅读的三大类型。您知道自己选择阅读的理由吗?
1:娱乐性阅读:如果是消遣,打发时间,解除寂寞,娱乐一下,当然爱啥读啥,都可以!阅读就像是食物,如果您吃东西的目的,就是满足嘴巴的口感,当个“美食家”,让自己开心一下,当然是爱吃啥就吃啥。有没有营养无所谓,“口感好”才最重要。只要吃得开心,不当场毒死就行,慢性中毒其实国人都能接受,也不在意。即使很可能毒死,中国人也愿意冒死一试,比如“拼死吃河豚”之类的,只要嘴巴快活就行了。
&大多数中国人的“吃”,基本上就停留在这个水平上,看起来很丰富多样,但是骨子里很缺乏营养。
&国人的阅读也一样:多数人只知道要读书,不知道怎样读,也不知道读什么,于是乱读一气。想了解国人读的水平和层次很简单,随便上一个阅读网站,看看上面的“人气读物”是什么就知道了。基本上都是“人气毒物”!
2:提高性阅读。这本来是阅读的真正目的---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全方位能力。不过很遗憾,国人只有极少部分会进入这个阅读阶段。如果您想通过阅读来提高智慧,提高思维能力;甚至仅仅是想通过阅读来提高赚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就不是爱啥读啥了,您得仔细认真地选择阅读的对象,否则可能越读越冒傻气!
&这种阅读,不再讲求趣味和可读性,而是特别强调内容的品质和阅读理解的品质,所以往往显得有些无趣乏味。有时不仅无趣,甚至是痛苦----它会让你发现自己思维的盲区,让你看到自己的愚痴,当然痛苦。但是最终的收获是喜悦:您得到了智慧----人生成功和快乐最关键的要素(据很多家长说我的博文读起来就很痛苦,看来缺乏娱乐价值)。
&最终总有一些人,会喜欢上这种常人看来很“无趣乏味的阅读”,乐此不疲,并通过这种阅读变得与众不同。而且,一旦习惯这种高品质阅读的内容后,会对其他“通俗娱乐作品”很不感冒,会觉得喜欢读这些垃圾读物的人很不可思议----浪费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和时间,却一无所获,仅仅是“玩阅读”。
&这也像是吃饭:如果你想要吃得开心很容易;到处找“美食推荐”,满世界找吃的就是了;如果要求吃得有营养,吃的健康,就很不容易了。需要动很多脑子,学很多东西。你要认真地研究营养学,要讲究食物的品质,还要讲究食物的吃法。这种讲究营养和健康的吃法和食物的内容,可能是很“没有味道”的,平淡无趣,所谓的真水无香。比如英国的王室饮食方式就是简单甚至粗糙,但是很有营养。这种营养吃法,不如美食娱乐的吃法让人“开心”和兴奋享受。但是结果就是:您因此可以得到身体的健康----人生幸福最重要的要素。
&而且,习惯了高品质高营养的饮食方式后,你会自动远离人们平时喜欢的食物和宴饮方式,让别人“不理解”。他可以理解“常人”,但常人已经理解不了他。就像是阅读精品的人,很容易理解人们为什么阅读通俗娱乐作品,偶尔也会读几本玩一下。但是反过来就不行,没听说阅读趣味“很大众”的人,会拿几本严肃书籍“消闲”一下的。他最多会买几本回家放在书架上展览,壮壮面子,不会去读,也读不进去。很多人家里甚至连书柜都没有---连面子都不需要了。我博客中推荐的极有价值的书,真读进去的人很少。入宝山而空回的人其实到处都是。
&在中国,愿意吃“营养餐”的人与愿意读“营养书”的人一样少,这很可悲。前段时间网上热传中小学教师假期不读书,光打牌玩麻将唱ok,其实很多大学老师也不读书的。这是国人的传统生活模式,他们不认为自己“需要提高”。中国的教师阶层中,很多人离开了这个职业就活不下去,实际的社会生存能力极低。连文化人都不读书,普通人就更不要读了。可能因为我们是“娱乐中国”吧?国人只会苦巴巴的干活,然后傻乎乎的“娱乐”。为世界打工,挣一份微薄的利润,又傻乎乎地“消费”掉。
3:教育性阅读。如果您想通过阅读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就更不容易了,要求比上面的“提高性阅读”更难。您不仅需要考虑营养问题,还需要考虑消化问题。就像同样是吃,对于婴幼儿,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恐怕没有父母会去讲究“味道”,“口感”,也不能有营养就吃,还要看孩子能否适应和消化,所以要求最高,最认真,可选择的范围最少。
我们很难想象父母自己喜欢吃烧烤和重庆火锅,就让自己的小婴儿也吃火锅烧烤。不过在孩子“吃”上不肯马虎的父母,却常常很意外地会让孩子“自由选择”阅读的内容,比如各种垃圾书,垃圾电视节目,垃圾卡通片。实在是不可思议!12岁以前的孩子,在精神上就相当于婴儿期的孩子,是需要特别保护的,需要父母长辈合适的干预和帮助才行。这个时期被不良读物和不良教育“精神污染”了,可能一辈子都缓不过来气来。那种以为孩子只要喜欢读书就好,就如同以为孩子只要喜欢吃就可以。吃得多,就一定长得好一样,是很可笑的想法。我们发现的孩子们很多的问题,比如愤青,不动脑子,不会思考等等毛病,就是读垃圾书带来的“副作用”。
&阅读与食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阅读精品与垃圾之间,价格差别不大。往往我认为价值百万的精品,与一本该仍进垃圾堆的烂书,两者价格一样,都很便宜!所以,理论上,提高自己的精神品质根本就不费事,不费钱。不过,食物的价格正好相反:好像越是垃圾,价格越高。健康的饮食基本上都是很廉价的,也很普通的食品。比如空气和水是人最需要的,可是几乎免费。人最好的食物就是五谷,也最便宜,比普通的,并非必须的蔬菜价格还低。更比毒害人身体的各种激素抗生素肉食便宜得多。
二:教育性阅读的要点:培养良好的思维和心理个性行为。
&您同意这是教育性阅读的要点吗?
&如果您同意,就是虚伪,是言不由衷。因为我知道很多家长根本没有真正这样做,也没有这样想。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才是你内心真正同意的原则。
&在中国,家长不太会关心思维提升,也不在乎心理和个性行为结果。只关心应试,一门心思要个好分数,所以你们会让孩子读很多垃圾弱智的教辅书,现在书店里最好卖的书就是各种教辅材料,真正的有思维的好书买的人很少,出版得也很少。
&你还会买不少【小学生作文】【中学生作文】【楚材杯】之类的烂东西来破坏孩子的正常思维水准。另外,您可能觉得孩子学习很辛苦,所以会让他“娱乐”一下,让他自己去选一些“好玩”的娱乐读物回家。至于这些读物会对他的思维和心理行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家长根本就没想过。你假装天真地认为“只要读书就好”,拒绝去思考可能的不良结果,你以为“语文专家”们推荐的就没错,“其他家长”在做的事情就是“对”的,所以愿意让别人的脑袋来代替你思考。
&我这样说错了吗?冤枉了家长没有?
&我敢这样说,还有第二个原因:中国家长没几个懂得思维和心理行为教育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培养!
&他们不懂是没有人教过他们。现在的家长都是同一套愚民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产品,已经不知道世界上有“思维行为教育”这回事了。对于他们来说,这几个词是很抽象的概念,到底意味着什么?不知道!思维如何培养?有哪些思维方式?什么内容的书是什么级别的思维方式?如何让孩子吸收?
&至于心理和行为方式,您想好了孩子需要拥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吗?别只说“心理素质好”,别光说“行为好”,这是很模糊的概念。我说的是一个具体的类型,就是你能够说出什么是好?好在哪里?如何实现?如何通过阅读来帮助你实现需要的这个类型和方向的教育?
你让孩子看一本童话书,可是这本童话书的思维模式是什么?它的价值观是什么?它的心理行为反应是什么?你想过吗?比如“小红帽”和“狮子王”在思维模式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孩子看他们,会产生什么不同的行为心理反应?“奥特曼”和“蜡笔小新”的思维特点是什么?这些东西孩子看后会形成何种行为心理和思维反应模式?80后的中国孩子长大后各种怪异行为,各种无厘头思维,混乱的心理和激烈的情绪表现,与小时候看“奥特曼”和“小新”的关联有多大?你好好跟孩子一起看过一集动画片,并思考这些问题没有?
&上面这些问题,如果你都没有好好想通,就去乱行动,难道不是糊涂妈妈?你以为书店里出书人写的广告词就是“真理”?他们推荐您“应该买给孩子”的“优秀儿童读物”,就代表他是真正关心“教育培养下一代”的教育专家吗?还是更关心出版人的利润?
&实际上你显然知道答案:只要你喜欢吃垃圾,就一定有人专门把垃圾卖给你。你喜欢吃臭鱼,就有人专门把鱼弄臭,放腐败了做给你吃(如武汉的臭鳜鱼)。因为你是“上帝”,这意思就是你得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书商只是“仆人”,你要什么都行。只要能哄你掏钱,说什么话都可以。你干吗要放弃自己的“上帝”身份,去听从商家的叫卖呢?
三:思维模式的培养----您追求那一种思维模式?
&如果上面的这些问题你基本没有去想过,或者想不通,回答不了的话,就证明你的思维模式是“断线风筝思维模式”。您还没有具备通过基础教育就应该获得的,最基本的人类思维能力:一元思维模式!
&一元思维模式是最基本的思维模式,拥有一元思维意味着“拥有常识”。这种思维模式相当于稳定踏实的“大地”,她是一切人生行为的基础。缺乏大地支撑的其他“花样”注定是失败的。但是并非人生下来就会这种思维模式。人生下来的思维是“混沌”的,是没有方向的。一元思维模式就是建立一套有序的方向和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模式,需要很好的基础教育才能培养起来。中国目前的教育,基本上没有系统培养这种思维模式。所以大多数国人的思维模式是“元都不元”的混乱型思维系统,是“断线风筝式的思维模式”。所以往往很多人批评中国人“没有常识”,其实就是因为国人缺乏一元思维的教育。
&一元思维是一条完整的,环环相扣的因果链思维模式,是线性的思维模式。它可以一环扣一环地思维,密切相连,彼此相依。只要抓住其中一环,就可以推导出看不见的环节。可以推测过去,也可以指引未来---在一条线上就可以。它是人类认知外在世界的重要武器和手段,是人类面向和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思维模式。
&二元思维模式是平面思维模式,它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必须把相反的思维融合在一起。这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模式,这是人文科学要解决的问题。二元思维必须建立在一元思维模式上,没有一元基础的所谓二元思维模式,是假的二元思维,本质上是混乱的思维模式。
&三元思维模式是立体思维,也叫做“多元思维模式”。关于这三种思维模式的详细解读,请看我的文章【千万不要读文科】系列,这里就不多谈了。(链接
&3 -真文科的教学方式和案例示范)&
如果是“断线风筝式”思维模式的人,遇到一元思维模式的人,会觉得这个人说起话来条条有理,逻辑能力超强。他非常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这往往让“断线思维”的人最为叹服,因为断线思维的人想法虽然很多,但都理不清思路,经常做些自己都不能理解的事情,自己想什么做什么,经常连自己都不知道。经常干些自相矛盾的事情。当然,断线思维的人也会觉得一元思维的人“没情调”,思路太单一。可是自己又无法驾驭自己多彩多变的思维,自己“浪漫多变”的思想经常让自己充满希望又充满失落。
&如果他遇见二元思维的人,就会更佩服。觉得这个人不仅思维清晰,还很能理解自己的浪漫想法,也会很容易帮助自己理清思维(如果他愿意的话)。反之,二元思维与一元思维的人在一起,会很容易看出一元的漏洞,会补充他的想法。所以,一元思维的人会很愿意跟从二元思维的人,二元思维的人具有很好的领导和管理才能,而一元思维的人是优秀的打工仔。断线思维的人是很不好管理的低级打工仔,他需要领导不断的关注和命令,只要事情稍稍复杂一点就会把事情办砸了。
如果能遇见三元立体思维的人,就更了不起了。会觉得对方莫测高深,好像什么都知道似的。跟他在一起会很没信心,因为总发现自己很笨,脑子就是转不过弯来,很简单的道理怎么自己就是不知道。
老子是三元立体思维的代表,连孔子都已经难以真正理解他,只是佩服之极。所以孔子见过老子后感叹很深,对自己的弟子说“其犹龙乎”,深不可测,完全没有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不可思议的人。
不过断线思维的人看到老子,估计不会这么感叹,只会说:这老头像个疯子,因为他完全不能理解其奥妙。把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归为“疯子”和“偏激”“不正常”,是断线思维的人经常采用的一套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他们以为这样就“安全”了。所以,老子说“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四:如何培养一元思维模式?
&一元思维模式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工作行为来学习,建立正常的“因果链”方式来培养。这就是很多会做事的人,虽然读书不多,但是脑子很清楚的原因。这是很重要的一环。
&本来读书使人明理,可为什么有些人读书越读越傻,阅读越不明理?还不如没读过书的人?按道理,读书越多应该越会做事,能力越强。古代的土匪如果去了一个读书人加入,就会让官府头疼得多了,变得很难对付。洪秀全就是一个乡村教师起来的。可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读的越多,越不会做事?现在的企业家如果听书生的话,99%要垮掉!
&原来读书固然可以帮助人明理,但是必须读正确的书。现在应试教育这套东西,基本上都是越读越傻的,因为里面缺乏思维教育,不傻算运气好。“生活教育”一定是讲基本思维原则的,违背了就会受惩罚,所以能够培养出最踏实的人来。
&不过这里只讲“阅读教育”,不讲生活教育,免得偏题了。阅读是通过内容来提供思维培养模式的,就是要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采用各种科学和自然类的读物,就能够培养“一元思维”,因为“自然”和“世界”,就是依据严格的因果链条来运行的。老子让人们效法“道法自然”,就是培养这种自然的一元思维模式。这是人生的基础思维,也是我们适应真实世界的基本武器。
&二元复合思维模式的培养,要依靠“人文教育”。不过一元思维相当于房屋的建立,是一切思维方式的基础。如果缺乏一元思维模式的教育,直接进行二元思维教育,就会变成“断线思维”,不可能连成一片,只会东一点西一点,什么都理不清,比不读书还糟糕。就如同房屋没有建好就来装修一样,是不可能搞好的。中国目前没有真正的文科,实际上也没有真正的“二元思维教育”,所谓的文科教育完全就是瞎胡闹。想想也正常,连“一元思维”都不会玩的中国教育,怎么可能懂得“二元思维”?
&至于三元立体思维,我认为是不能“教育”的,只能等待“水到渠成”,需要个人的深度“体悟”。高明的哲学和艺术,就是三元思维的东西,这不是教得出来的东西。不过古代中国的禅宗是教授三元思维的,出了很多人才。所以你看禅宗公案,有些疯疯癫癫的样子,其实他是很高明的三元思维教育法。但是你也别想去学,首先是如果一元二元思维不具备,学了也白学。同时现在的国内是“大唐国中无禅师”,现在的各种“大师”虽然很多,但是都是虚名,没人懂这一套了。说懂是骗你的。
&各位现在应该了解:我为什么非常反对中小学教育阶段强调“文学艺术”的学习了吗?因为小孩子尚未具备良好的线性一元思维的时候,就拿人文思维这种起码是二元的思维模式给他们,而且教的人可能连一元思维都不具备,自己都是混乱的断线思维,就只会搞乱孩子们的思维模式。他们不仅无法吸收,还会伤身体。你让他们从小背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以及飞流直下三千尺”“千里江陵一日还”这种豪气和浪漫,对他们形成有序和理性的思维有什么用呢?人总得站稳了再跑吧?这话话学多了,只会把他们培养成一群疯子,或者是光会说漂亮话,假话的人;小孩子连走都不会就要飞,不变神经病才怪。
今日学堂的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和阅读的内容主要是科学,包括英语的课程学习在内,所有的课程内容,都主要是采用各种科学类,自然类的材料来学习。原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线性一元思维能力。12岁以后,再开始培养二元思维。而且也不用文学作品,而是用历史和文化典籍。文学这东西,最好在基础教育阶段离孩子远一点,更别说童话这样的东西了。上高中或者上大学之后再去读不迟。
关于文学和童话作品对于思维和心理的妨碍原因,将在下一篇文章中阐明。敬请等待。&
&文章题目:如何阅读2----阅读与心理个性行为的养成
阅读是如何熏陶习性的?儿童应养成何种心理和个性品质?
习性的顺逆:阴阳互补和谐,还是持续分离?阅读的情感共振现象。
为什么说:“少不读西游,老不读三国。女不读红楼,男不读水浒”?
我的更多文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就进来看看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