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斜骨折复位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疗七个月了

大腿斜行骨折严重不,需要怎么治疗_百度知道
问:大腿斜行骨折严重不,需要怎么治疗
权威医生回答
来自兖矿总医院
大腿斜行骨折可能会出血很多,需要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保守治疗效果不好。
追问: 09:18
需要上钢板吗
来自山东济宁医学院
这个当然严重了,大腿这个位置不好用外固定,建议最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俗称上钢板。
病情分析: 小腿斜型骨折,大部分是属于不稳定骨折,一般需要做内固定,或者是上甲板固...
病情分析:
你的情况最好是去专科的医院治疗
指导意见:
你好,粉碎性骨折只有采取...
大腿股骨干骨折算比较严重的骨折了,最好是做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手术。
病情分析:
这个情况当然是比较严重的,
指导意见:
应该到三甲医院的骨科医院进行...
一般骨折的愈合要经过四个时期,即血肿期,纤维性骨痂,骨性骨痂和骨痂的改建和再塑。...
* 百度知道专家平台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飺???У1.????????????2.?????Са???????????3.????????
ó??????????λ?λ??濪???????????ɡ
飺ù??3?1.λ??λ???>>???н??>>??áλ?б??λλ2.??λ??λ?ò???λ??????УСа塢????????Щ???п??塢???????3.???弡?Χ????????????δ?????????????????
?ν?壬??????????????з???&λ???...ν?壬??????????????з???&λ?????????????в?????????????о?????IJ?м??????м?飬???? ??? ???鷽 λ?? ??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
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http://dpvc.39.net/adpolestar/door/;ap=634CE77D_8E2A_6C24_B7DD_BF26C4CA83CB;ct=pu=san9;/?\"&&\/SCR"+"IPT&");
???棬????????????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骨折的操作技术
  上肢用臂丛神经阻滞,下肢用硬膜外阻滞或蛛网膜下腔阻滞,亦可酌情选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上肢:仰卧、屈肘、前臂置于胸前。下肢:仰卧、屈髋、外展、屈膝并将踝关节置90度背伸位。
  操作步骤
  组合式骨外固定器的具体操作顺序是一个复位,穿针与固定的交替式操作过程:即先将骨折初步复位(纠正旋转、重叠畸形)后穿离骨折线远处的钢针并初步固定,然后再使骨折进一步复位并穿近骨折线处的钢针,最后将骨折复位满意后再进行整体固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直接穿针固定,待情况允许时再行复位,调整后重新固定。
  1、骨折复位:骨折复位是骨折治疗的关键环节,骨折复位是否满意,直接影响骨折愈合的质量。骨折不愈合、皮肤坏死、骨感染等往往与骨折复位不良有关。因此使用骨外固定器治疗骨折,也必须强调骨折的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操作中又必须遵循基本的操作步骤;因为骨折一旦发生,特别是粉碎骨折和明显移位的骨折,其病理改变及力学关系较为复杂。如果先穿针固定,后复位,则可因钢针将软组织与骨固定,给骨折复位带来困难。若在旋转、重叠畸形没有纠正的情况下穿针后复位,钢针处软组织必将形成张力。因此,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骨折,必须强调先复位而后再穿针固定的操作顺序。整复功能再完善的骨外固定器,也只能是手法整复的辅助,而不能完全依赖它。骨折复位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闭合复位或直视下复位。也可凭体表标志复位后再根据X线片进行调整。具体复位方法如下:
  (1)直视下复位:对骨折端已外露的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后可在直视下复位。闭合骨折手法复位失败时,也可作3~5cm小切口后在直视下复位、穿针、固定。
  直视下复位的要点很多:如直视下要比在透视下观察到的骨折情况更加全面和确切,使复位的操作更加准确、简便有效,将明显提高复位的优良率和缩短操作时间。不仅可以简化手术条件,也可避免因使用x线机带来可能的污染和不便,以及x线对人体的伤害。在肢体上作3~5cm的切口,就是在基层医院具备一般骨(伤)科技术的医生也能很好完成操作,而不会因此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2)闭合复位方法:闭合复位的操作,需在X线透视屏幕下进行。先使骨折大致复位后按顺序操作,可利用近骨折线处的钢针,应用提、扳等方法协助骨折进一步复位,直至满意后再固定。(见图1)。对股骨骨折、髋关节骨折脱位等,可在骨科手术台上复位或在病房骨牵引逐步复位,经X线复查满意后再行穿针外固定。
  (3)某些部位,如小腿、挠骨远端等骨折,可凭体表或骨性标志大致复位固定后,根据术后X线片对小的移位或成角作适当的调整。
对骨折复位的要求,原则上是解剖复位,但严重粉碎性骨折,常不易恢复原来的解剖学形态,此时应使骨折块之间有较好的接触,并保持良好的力线要求。
将骨折初步复位
a 骨折 b 复位 c
借助复位支架
  2、穿针:穿针是骨外固定的主要操作技术,穿针技术的好坏,不仅影响骨折固定的牢稳性,而且关系到合并症发生率的高低。因此穿针时应严格以下操作技术:
  (1)避免副损伤:充分了解穿针部位的解剖,避免刺伤主要血管与神经。
  (2)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穿针须在感染病灶区外2~3cm。
  (3)严格无创技术:穿半针和粗直径全针时,钢针的进、出口用尖刀作0.5
~1cm的皮肤切口;穿半针时用止血钳将肌肉分离后放置套管再钻孔。钻孔或直接穿针时不要用高速动力钻。穿好钢针后,应活动关节检查钢针处皮肤有无张力,有张力时应切开减张并缝合。
  (4)正确选择穿针位置和角度:钢针尽可能少或不穿越肌肉,或者选在肌间隙穿针:单平面穿针时,一骨折段上钢针之间的距离不少于6cm。多平面穿针时,一骨折段上钢针之间的距离也尽可能大些。钢针与骨折线或关节面的距离不少于2cm。多平面穿针时钢针的交叉角度:全针为25~80度、半针与全针为60~80度。
  (5)正确选择钢针的类型和直径
  (6)螺纹半针的拧入方法:先用比钢针直径细1~1.5
mm的钻头,在骨径中央钻透两侧骨皮质,再用与钢针直径相同的扩孔钻头将进针侧骨孔扩大,然后拧入螺纹半针。
  (7)无螺纹半针与全针可直接钻入,钻入全针时可在钻透对侧皮质后换用骨锤击打钢针至穿出对侧软组织。
  (8)松质骨部位近可能穿交叉全针。
  (9)正确预弯:半针单平面穿针时,一骨折段上的钢针可作对向或反向予弯,也可呈梯形穿针:全针单平面穿针时,一骨折段上的2枚钢针须作反向予弯。
  (10)针孔用酒精纱布及无菌纱布平整包裹。
图2 螺纹半针的穿针步骤
a. 放置套管直达骨表面。b. 拨出管芯用比钢针细1-1.5mm钻头钻孔,钻透对侧骨质。c.
改用与钢针直径相同的扩孔钻,钻透进针侧骨孔,并注意扩孔方向。d. 拧入螺纹半针。
图3 钢针在骨内的位置, a是正确位置,b是错误位置
a 半针呈对向予弯
b 全针呈反向予弯
c 梯形穿针
图4 钢针予弯与梯形穿针
  3、安装与固定
  多数情况下骨折复位、穿针、固定是交替进行的,当穿完预定钢针后固定亦随之完成,骨折复位满意而有的钢针偏离连接杆时,可用矫形垫协助固定;在单根连接杆上钢针成角或平行偏离穿针平面、加用平垫即可。在双杆上钢针成角度偏离时需用斜形垫协助固定(如图5)。固定要按要求根据不同情况施力;对稳定骨折实施加压固定(但加压的力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发生成角畸形)、粉碎性骨折行中和位固定、骨缺损时用牵伸位固定。
图5 双杆上钢针成角度偏离时用斜形垫协助固定
  进行整体固定时尚须注意以下问题:
  (1)检验固定的牢稳性:方法是手法活动关节、纵向牵拉或侧向推挤骨折端;牢稳的固定骨折端应无活动或仅有微量弹性活动。稳定性不足时可酌情采取相应措施增加总体刚度。
  (2)骨外固定器至皮肤的距离:上肢为2~3cm,下肢为3~5cm。为防止皮肤受压和便于创面处理、肿胀严重或创面较大时,早期可留大些,肿胀消退、创而修复后再将距离缩小。 
  (3)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时,可加配某些部件使伤肢悬吊或架空,以利于肢体消肿及防止压伤(见图6)。
图6 肢体悬吊或架空
  4)骨干部的骨外固定器应不影响关节功能锻炼,下肢要便于负重行走,上肢要便于日常活动和生活自理。
  (5)钢针尾端露出钢针固定夹1cm左右即可,过长的针尾应剪除。针尾用塑料帽套封或胶布包缠,以免刺伤皮肤或划破被服。
  4、特殊情况下的操作步骤:对多发伤病人,因伤情严重或者有危及生命伤的抢救时,以及野外现场急在适当时机重新整复、调整、固定(具体操作见图7)。
图7 特殊情况下可先穿针后固定
先穿无螺纹半针或全针,矫正大的畸形后进行固定。待条件许可时再进行骨折复位调整固定。
图8 单边式
  在肢体一侧远近骨折段上按图a~d的顺序各穿放2~3枚半针,上肢取3.5~4mm,下肢取5mm直径的螺纹半针,构成单侧单平面固定。
  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少或不穿越肌肉,损伤神经、血管的危险小。适用于肱骨、尺桡骨、股骨近端、胫骨稳定骨折及某些简单内固定后的补充。
图9 双边式
  在肢体的冠状面远、近骨折段上按图示a~c顺序平行各穿2枚直径为3.5~4mm的全针,构成双侧单平面固定。
  优点:结构较简单,牵伸、加压调节方便,易矫正侧方成角。适用于股骨髁上及胫骨下1/3骨折的超关节固定等。
图10 方框式
  进针点分别在小腿的前内侧与内侧或大腿的前外侧与外侧的两个平面,按图示的a~d顺序操作,每个平面各穿2~4枚直径为4mm的螺纹半针,两个平面钢针的夹角为60~90度(e),组成方框式型。
  优点:固定牢稳,穿越肌肉少。适用于股骨及胫骨中段粉碎性骨折。
图11 半环式
  在小腿冠状面远、近骨折段上,骨折线的远处平行各穿一枚4mm直径的全针(a,
b),在小腿前内侧近骨折线处,与全针呈45~70度(e),各穿一枚直径4mm的螺纹半针(c),组成半环式(d)。
  优点:固定牢稳,施力均匀,方便骨折整复,针孔少。适用于胫骨干严重粉碎骨折,多段骨折及骨缺损等。
图12 股骨干三角式
  向外穿一枚直径4.5mm的全针(a)并利用该针作牵引使骨折初步复位,然后在大腿外侧骨折近段,靠近粗隆处穿一枚直径5mm的螺纹半针,用一单边式外固定器在大腿外侧将两针固定(b);进一步将骨折复位后,在骨折远、近段近骨折线处各穿一枚直径5mm的螺纹半针,并将其固定(c)。最后用股骨干弧形弓,由外上、斜向内下将股骨髁上内侧的针端固定(d),组成股骨三角式外固定器。
  优点:固定牢稳,能防止骨折向外成角,穿越肌肉不多,便于术后活动。适用于股骨干各种类型骨折(多段骨折时需适当加穿钢针)。
  上述五种构型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常用骨外固定器,在掌握基本构型的操作规律后,在实践中即可灵活应用。对近膝、踝、肘等关节部位的骨折,以及骨盆骨折还可组成不规则构型,进行跨越关节的固定。
  术后治疗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疗效,否则会发生针孔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因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1、一般治疗:术后使伤肢抬高,注意观察伤肢血运和肿胀情况;因体位或肢体肿胀造成骨外固定器部件压迫皮肤时应及时处理。有松动的螺丝应及时拧紧。
  2、防治感染:就骨外固定本身而言,不必使用抗生素来预防针孔感染。但骨折和伤口本身仍须酌情选用抗生素。对开放性骨折即使清创彻底,仍须应用抗生素5~7天,感染性骨折更要适当延长抗生素的应用时间。
  3、针孔护理:骨外固定后更多工作,是要经常对针孔进行护理。针孔护理不当,将发生针孔感染。
  (1)一般术后第3天更换敷料一次,针孔有渗出时需每天更换敷料。
  (2)10天左右针孔皮肢即有纤维性包裹,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的同时,每隔1~2天在针孔处皮肤滴少许75%酒精或碘氟溶液即可。
  (3)针孔处皮肤有张力时应及时在张力侧切开减张。
  (4)在调整骨外固定器或改变构型时均要注意无菌操作,对针孔周围皮肤和钢针进行常规消毒。
  (5)针孔护理时要避免交叉感染。
  (6)一旦发生针孔感染时应及时进行正确的外科治疗(详见并发症处理一节),并将伤肢架高休息和适当应用抗菌素。
  4、功能锻炼:及时正确的功能锻炼,不仅利于关节功能恢复,也利于血运重建和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进程。一般在术后7天内即可在床上进行肌肉收缩及关节活动。上肢进行手部的捏、握及腕肘关节的自主运动,1周后开始旋转功能锻炼,下肢于1周或创面愈合后扶双拐部件负重离床活动,3周后逐步开始完全负重行走。功能锻炼的时机和方式因人而异,主要视局部和全身情况而定。在锻炼过程中如针孔出现红、肿、痛等炎症表现时应停止活动,抬高患肢卧床休息。
  5、实施弹性固定:一般在2周后,就可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和部位实施弹性固定。弹性固定是时指在骨折端的轴向给予于一个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反复的应力刺激,而不是骨折端在无应力状态下的“滑动”。因此,弹性固定的意义,是使骨折端始终处在一定应力范围内反复微动的应力刺激环境。
  6、拆除骨外固定器:拆除骨外固定器时,应准确判断骨折的愈合强度,在没有把握确定骨愈合强度和明显的骨外固定并发症的情况下,不要过早拆除骨外固定器,特别是治疗陈旧性骨折、粉碎性骨折、骨不连等情况时。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1、基本已到骨折愈合的时间(请参考有关资料)
  2、X线片显示骨折端有明显的连续牢固性骨痂。
  3、骨折局部无压痛,骨折端无异常活动,无轴向叩击痛。
  4、下肢已完全负重一个月。
  5、拆除骨外固定体外装置或放松钢针固定夹后仍可负重行走,且感伤肢有力而无痛:上肢进行伸曲、旋转、外展等活动,无痛和不适感。
拆除骨外固定器的时机
  长期的坚强固定会使骨折处力学强度下降,应及时拆除。实施弹性固定时,骨外固定器可保护骨折直至坚强愈合。
  1、骨折已达临床骨折愈合标准。
  2、治疗中遇有不利于继续使用骨外固定器的因素时:如骨折端已有中等量骨痂,软组织创面完全修复,遇有多个针孔感染时,多个部位同时使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影响功能锻炼或改用其它固定方法更为适宜时(改用石膏、内固定等)均可拆除骨外固定器。
拆除骨外固定器的方法:
  1、先将骨外固定体外装置拆除让病人正常活动伤肢.
  2、无菌操作:拔钢针用的器械要无菌,术者戴手套;用碘酒、酒精认真消毒皮肤和钢针。
  3、取出钢针:螺纹钢针用套锥柠出,全针用电钻或手钳拔出。
  4、用纱布压迫针孔3~5分钟,以减少渗血。
  5、拔出全部钢针后,纱布、绷带加压包扎。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折复位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