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新生儿胆红素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和窒息的原因

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新生儿黄疸的表现是什么样的?
新生儿黄疸的表现是什么样的?
09-03-03 & 发布
你好!新生儿黄疸是在新生儿时期出现皮、巩膜及黏膜黄染,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病因特殊而复杂,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 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60%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在出生后3-5天可出现黄疸,但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14天内黄疸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黄疸全部消退。 病理性黄疸则属于异常,一般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①细菌感染和新生儿败血症以及病毒感染如甲肝病毒、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等;②新生儿溶血病;③先天性胆道闭锁和胆总管囊肿;④母乳性黄疸,多于出生后4-7天出现黄疸,2-3周达高峰,在停止哺乳1-3天后胆红素即可下降,如3天无明显下降者可排除母乳性黄疸;⑤其他因素如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 当新生儿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过早(于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程度重或进展快;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黄疸退而复现者。 任何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都应找出原因进行治疗,尤其是1周内的早产儿和有严重缺氧、酸中毒、颅内病变、严重感染的患儿,必须尽早积极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以出现皮肤黄染。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决定的。如果黄疸的程度较轻,属于生理性黄疸。家长不必过分紧张。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出生后4-6天是最黄的时候,7-10天以后逐渐消退。  家长在家里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呢?我们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是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必须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让孩子的黄疸病情减轻,我们要提醒家长的是:在早期时我们要尽早给新生儿喂养,让胎便尽早的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黄素,因为如果胎便不排出干净胆黄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的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多。怎样看胎便是否排干净呢?主要是看胎便从黑色胎便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另外一点就是要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判断新生儿液体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的液体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我们应当保证新生儿的液体射入,一般新生儿的胎便应当2-3天就排完了,这样就能减少其黄疸的程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黄疸  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某些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  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成因    当血液中的红血球死亡,红血球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的血红素(Heme)会于肝脏的库弗氏细胞(Kupffer cells)及脾脏被转化为胆红素。胆红素经肝脏处理后,随胆汁分泌至十二指肠,最后透过消化系统,与粪便一同排出体外。  黄疸症可根据上述的血红素代谢过程分为三类:  肝前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当大量红血球被分解时出现的黄疸病症。  肝源性黄疸:当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时出现的黄疸病症。  肝后性黄疸:当肝脏无法正常排除胆红素时出现的黄疸病症。[编辑本段]新生婴孩的黄疸症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 表面所致,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寿命短,易被破坏,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就可以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它发生在新生儿的特定时期,使生理性黄疸明显加重,并容易与生理性黄疸相混淆。病理性黄疸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黄疸可由细菌和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如病毒、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非感染性黄疸有溶血性黄疸、胆道闭锁和遗传性疾病等。  除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外,还有一种新生儿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其特点为:黄疸程度较生理性高,黄疸持续时间长,有的可持续三个月之久。但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喂母乳后3天,黄疸下降明显。母乳性黄疸与肠道重吸收胆红素有关。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诊断母乳性黄疸必须首先排除病理性黄疸!  怎样识别新生儿黄疸?  仔细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区别孩子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对于治疗十分重要。父母可以根据以下的特点来识别: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深,其特点:①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②黄疸逐渐加深,在第 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④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⑤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 12mg/d1。如果孩子的黄疸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即不必担心。  病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③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④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⑤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时,如有以上5个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样就能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以便及时治疗。  精心护理黄疸宝宝  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时,父母要注意:  (1)判断黄疸的程度 家长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  (2)观察大便颜色 如果大便成陶土色,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  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出现伴随症状或大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3)尽早使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  (4)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编辑本段]【常见证候】  湿热内蕴:目黄身黄,色泽鲜明,或见发热,口渴,心中懊忧,身倦无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厌恶油腻,恶心呕吐,小溲深黄或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热毒炽盛:身目深黄,色泽鲜明,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壮热,心烦不宁,或神昏谵语,鼻衄便血,肌肤斑疹,口渴喜冷饮,腹胀胁痛,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或弦细数。  胆道阻滞:身目俱黄,出现较快,寒热往来,右胁绞痛牵引至肩背,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厌恶油腻,小便深黄,大便灰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寒湿内阻:身目俱黄,色泽晦暗如烟熏,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脘闷或腹胀,纳呆,便溏,口淡不渴,小溲不利。舌淡胖大苔白腻,脉濡缓。  瘀血停滞:身目色黄而晦暗,胁下症积胀痛,拒按,或有腹水,腹壁青筋暴露,颈胸部位出现红丝血缕,大便黑,舌质隐青或舌淡有瘀斑,脉弦涩。  脾虚血亏:肌肤发黄无光泽,神疲乏力,心悸失眠,头晕,爪甲不荣,舌质淡,脉濡细。  -------------------------------------------------------------------[编辑本段]西医角度概述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当血清胆红素浓度为 17.1~34.2umol/L(1~2mg/d1)时,而肉眼看不出黄疸者称隐性黄疸。如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34.2umol/L(2mg/d1)时则为显性黄疸。  病因  1、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而引起的溶血性黄疸。  2、肝细胞病变以致胆红素代谢失常而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  3、肝内或肝外胆管系统发生机械性梗阻,影响胆红素的排泄,导致梗阻性(阻塞性)黄疸。  4、肝细胞有某些先天性缺陷,不能完成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而发生的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编辑本段]症状  1、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2、尿和粪的色泽改变。  3、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4、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编辑本段]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  2、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定量试验。  3、尿液中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检查。  4、血清酶学检查。  5、血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  6、免疫学检查。  7、X线检查。  8、B型超声波检查。  9、放射性核素检查。  10、肝活组织检查。  11、腹腔镜检查。 ]  实验室检查鉴别  血清胆红素定量(umol/L) 尿液 粪便  总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尿胆原 尿胆红素 颜色 粪胆原  健康人 3.4-17.1 1.7-10.2 0-6.8 1:20(-) (-) 黄褐色 正常  溶血性黄疸 升高++ 升高++ 升高+/正常 强(+) (-) 加深 增加  阻塞性黄疸 升高++ 升高+/正常 升高++ (-) (+) 变浅/灰白色 下降+/消失  肝细胞性黄疸 升高++ 升高+/正常 升高+ (+)/(-) (+) 变浅/正常 下降+/正常[编辑本段]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对症治疗。  甜瓜蒂能治顽固性黄疸  人们在吃甜瓜的时候,经常把甜瓜蒂扔掉,而天津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一科主任贾建伟却把甜瓜蒂研成了粉末,通过鼻吸的方法治疗顽固性黄疸,每周1~2次,2~4周即可具有明显效果。  贾建伟说,该法对于肝细胞性黄疸具有好的疗效。各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经过常规治疗3周后,黄疸没有明显消退。总胆红素大于100umol/L的患者,但是没有严重心脏病及鼻咽部原发病患者,也都能使用这种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先把所用药物研成细末,由一侧鼻腔吸入到鼻黏膜上,观察24小时,用药期间注意加强盐水漱口,以减轻药物对患者咽部的刺激。每次20mg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鼻子里会排出大量黄色的分泌物。黄疸越重的人分泌物量越多,排泄物中的胆红素含量越高。一般为每周1~2次,连续2~4周,就可使黄疸接近正常。但是甜瓜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每次用药时,都要严格控制剂量。  中医理论认为,鼻为清窍,其气上通于脑,下行于肺,药物纳鼻而传十二经,药物通过鼻黏膜吸收,作用于经络、血脉及脏腑,循经入络直达病灶,起到祛病除疾的目的。因此鼻疗有通窍祛闭,宣畅气机的功效。而中药的“散”,作用于血流丰富的鼻黏膜,能使药物迅速发挥作用,与静脉给药有异曲同工之处。  黏膜给药具有剂量小,起效快,有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等优势,而且不经过代谢,能减少肝脏负担,避免肝损害的进一步加重。贾建伟说,从临床上观察,对于确是淤胆患者,使用甜瓜蒂粉吸入鼻治疗的效果不亚于思美泰和激素。用药后鼻分泌物量越多的患者,排泄胆红素越快。对于酒精造成的顽固性黄疸患者,尤其有效。[编辑本段]中医辨证论治  阳黄  1、热重于湿  治法 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 茵陈蒿汤加减  2、湿重于热  治法 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方药 茵陈五苓汤和连朴饮加减  3、急黄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药 千金犀角散加减  阴黄  1、寒湿困脾  治法 温阳健脾,化湿退黄  方药 茵陈术附汤加味  2、脾虚湿滞  治法 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方药 黄芪建中汤加减[编辑本段]十种类型介绍:  1.阴黄:黄色不明显,下身黄而上身不黄;小便夜间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6-15克加茯苓、泽泻、薏米之类或五苓散。连服数剂即退。  2.阳黄: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下身不黄;白天小便不畅,或痛或不痛,夜间正常;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黄芩等,数剂即愈。  3.热黄:口大渴,多饮反觉不快,一身尽黄;眼目发黄色淡,小便急数疼痛,尿色如黄汁。病因热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龙胆草、栀子、白芍、茯苓、泽泻等,大热泄黄疸亦除。  4.寒黄: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时缓解;一身黄疸、眼目白,小便清长、夜间尤多。病因是寒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薏米、附子等,温命门,10-15剂痊愈。  5.湿黄:一身上下尽黄,眼目具黄;身浮肿、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湿之病。治疗宜用“去黄散”12-15克加升麻、牵牛子、车前子、泽泻等,慢慢调理即愈。  6.燥黄:胸前发黄病因是肺金燥极,发于胸前。治疗宜用“去黄散”3克加麦冬、栀子、白芍、陈皮、天冬、元参、花粉、白芥子等,数剂痊愈。  7.血黄:上下一身,眼目具黄,发热、烦闷、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丹皮、牛膝、当归、栀子、川芎、大黄等,长服即愈。  8.气黄:头面多黄、不发热、轻微活动乏力、小便不数,大便燥。病因是气虚不能运化。治疗宜用“去黄散”12克加人参、白术、茯苓、车前子等,气旺则愈。  9.新生儿黄疸:出生2-3天即可出现黄疸,10天左右达到高峰。病因是胎儿感受孕母湿热之气。治疗宜用“去黄散”10克加栀子、郁金、白术、鸡内金等7剂大部分痊愈。  10.手足黄:身不黄手足反黄。病因是湿热壅闭与中焦。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等,慢慢调理可治愈。[编辑本段]黄疸的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甜瓜蒂10克,研末搐鼻,每日数次,黄水流尽则愈。  (2)茵陈蒿1把,生姜1块,捣烂,擦于胸前、四肢。  2.针灸疗法  针刺章门、太冲、脾俞、肝俞、劳宫、脊中等穴。若嗜卧、四肢倦怠者,可灸手三里。  3.饮食疗法  (1)鸡骨草煲红枣:鸡骨草60克,红枣8枚,水煎代茶饮。适用于阳黄、急黄。  (2)溪黄草煲猪肝:溪黄草60克,猪肝50克,水煎服。适用于阳黄、急黄。  (3)丹参灵芝煲田鸡:丹参30克,灵芝15克,田鸡(青蛙)250克。将田鸡去皮洗净同煲汤,盐调味饮汤食肉。适用于阴黄。  4.预防调护  饮食有节,勿嗜酒,勿进食不洁之品及恣食辛热肥甘之物。 黄疸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 本病一旦发现,立即隔离治疗,并对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将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 经治疗黄疸消退后,不宜马上停药,应根据病情继续治疗,以免复发。  [编辑本段]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尽管都表现为黄疸,但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通过以下的特点可以识别的。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深,且有以下这些特点:  ①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  ②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④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⑤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如果孩子的黄疸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即不必担心。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它发生在新生儿的特定时期,使生理性黄疸明显加重,并与生理性黄疸相混淆,给黄疸的诊断造成了困难。  但病理性黄疸有一些特征与生理性黄疸不同:  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  ②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  ③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④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  ⑤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  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时,如有以上5个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样就能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以便及时治疗。[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中药方剂  【辨证】湿热熏蒸,胆汁外溢。  【治法】清热化郁,健脾和肝。  【方名】和肝散。  【组成】全瓜蒌60克,广郁金15克,片姜黄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共研细粉,3岁每次2克(可随年龄大小的而增减),每日3-4次,白糖水冲服。  【出处】马荫笃方[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预防与保健  孕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阵冲剂自确诊的服至分娩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破损感染  蓝光护理的注意点:  蓝光疗法是以波长420-470nm的蓝色荧光管照射新生儿的皮肤,可使血清及照射部位皮肤间接胆红素转化为光-氧胆红素,并经胆汁及尿排出体外,以降低间接胆红素的含量.  往蓝光床水盆内注入蒸馏水,调节温度30-32度早产儿/新生儿32-36度,湿度55%-65%,上灯管距30-50CM,下灯管距20-30CM,光疗前测生命体征,记录黄疸程度,戴上眼罩及尿布,每2-4小时测生命体征,保证水分的供给,2次喂奶间给予糖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大家都知道,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是一种抽动障碍,即快速,反复,单一,复合的肌群收缩。是一种儿童常见病,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有抽动症这个病,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这种,但是抽动症的发病率依旧持续走高,原因何在呢?让我们一起探寻抽动症发病率持续走高的原因有哪些呢?
  接下来就让专家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由于抽动症问诊的家长并不多,大多数家长认为抽动症可以不治自愈长大了就会好。这才出现少儿抽动症发病率持续走高的趋势。针对少儿抽动症是否高龄化疑问,义诊专家表示,在我国部分城市,对少儿抽动症的调查结果显示,6岁以上的人群抽动症的患病率为2%―5%,8岁则达到30%以上,也就是说,少儿抽动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所以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抽动症的发病原因都有哪些?因素:母孕期高热、难产史、生后窒息史、高胆红素血症、剖宫产等。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咽炎、水痘、各型脑炎、病毒性肝炎等。精神因素:惊吓、情绪激动、忧伤、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性的动画片等。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等,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引发抽动症,如、外伤、一氧化碳中毒、中毒性消化不良、过敏等。都会造成脑部一些功能减退,所以早期发现并采用作用于递质的药物及脑血管扩张剂、脑代谢激活剂等进行治疗,可延缓病情的发展,及时的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家长们要注意了,如果家里有抽动症患者,平时可要多关注抽动症的一举一动,生活中显现的蛛丝马迹,也许就是发病的早期征兆,对于儿童多动症、抽动症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家长切莫乱投医,一定要带孩子到国家正规的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专业的诊疗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以免延误病情,导致孩子病情加重,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影响孩子的一生的幸福,祝每位宝宝都可有个快乐的童年。
  本文编辑:李晴
转载请注明:
下一个文章:
相关搜索:
儿科热点关注
相关疾病专题
?专家访谈 |
?专家访谈 |
?专家访谈 |
?专家访谈 |
?专家访谈 |
?专家访谈 |
?专家访谈 |
?专家访谈 |
?专家访谈 |
?专家访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豆丁精品文档: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胆红素 胆红素脑病 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影像学诊断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的位置: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
摘 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分析对新生儿高胆素血症红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193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在193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中,围产期因素所致的有134例,占64%,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剖宫产、缺氧、早产、高龄初产、药物影响等。新生儿自身疾病所致者21例,占10%其中G-6-PD缺乏症7例,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6例,红细胞增多症5例,败血症2例,先天性甲低1例;原因不明者48例,占24.4%。结论:围产期因素是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