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膜下子宫肌瘤的症状主要症状

(子宫良性肿瘤)
子宫肌瘤有哪些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子宫肌瘤症状,尤其是子宫肌瘤的早起症状,子宫肌瘤有什么表现?得了子宫肌瘤会怎样?
一、症状:
三、诊断标准:
四、症状深读
一、症状:子宫肌瘤有无症状及其轻重,主要决定于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并发症。有的肌瘤小、生长缓慢、无症状,可以终生未被发现。近年由于B型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不少患者是因常规查体,经B超检查发现有子宫肌瘤,而其本人并无症状。多数患者是因有症状而来就医。子宫肌瘤常见的症状有子宫出血、腹部肿块、阴道溢液、压迫症状等。1、子宫出血:子宫出血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临床可表现为月经过多,出血有周期性,经量增多,往往伴有经期延长,此种类型出血最多见;月经频多,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增多;不规则出血,月经失去正常周期性,持续时间长,时多时少且淋漓不断,多见于黏膜下肌瘤。子宫出血以黏膜下肌瘤及肌间肌瘤为多见,浆膜下肌瘤很少引起子宫出血。根据文献报道黏膜下肌瘤、肌间肌瘤及浆膜下肌瘤的子宫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9.5%~100%、74%~77.7%、33.3%~36%。子宫出血的原因有多种解释:1)大的肌间肌瘤或多发性肌间肌瘤随着子宫的增大宫腔内膜面积也必然随之增加,行经时子宫内膜脱落面大,修复时间相应较长以致出血多,经期长。2)由于肌壁间有肌瘤的存在妨碍子宫以有效的宫缩来控制出血,因而造成大量出血。3)子宫肌瘤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晚期,时值更年期,有些患者肌瘤并不大而有月经过多,可能由于伴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而引起,经刮宫检查子宫内膜便可确定。4)此外,临床也见到一些患者肌间肌瘤并不大,诊刮的子宫内膜病理报告为分泌期子宫内膜,但有出血症状,或者浆膜下子宫肌瘤也有部分患者有子宫出血症状,这些以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宫缩不利,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均难以解释,而愈来愈受到重视的子宫内膜静脉丛充血、扩张的提法对此颇具说服力。该提法是子宫浆膜下、肌壁间、子宫内膜均有较丰富的血管分布,无论黏膜下,肌间或浆膜下生长的肌瘤均可能使肿瘤附近的静脉受挤压,导致子宫内膜静脉丛充血与扩张,从而引起月经过多。黏膜下子宫肌瘤临床最突出的症状是子宫出血,其所以引起出血有认为是由于肌瘤表面溃疡所致,然而黏膜下肌瘤伴有溃疡者并不多见,而临床发生异常出血者却是常见。因此,以子宫内膜静脉丛充血、扩张来解释更为有力。有时子宫黏膜下肌瘤表面怒张的静脉破裂出血可直接导致大出血。上述中解释均有一定道理,并不矛盾,结合具体患者其子宫出血原因可能是以某一因素为主或者由几个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有认为子宫肌瘤及肌壁组织所产生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等生长因子或其受体的调节障碍对血管功能及生成有直接影响,造成子宫血管结构异常,而导致月经过多。2、腹部肿块:子宫位于盆腔深部,肌瘤初起时腹部摸不到肿块。当子宫肌瘤逐渐增大,使子宫超过了3个月妊娠大小,或位于子宫底部的浆膜下肌瘤较易从腹部触及。肿块居下腹正中部位,实性、可活动但活动度不大、无压痛、生长缓慢,如果患者腹壁厚,子宫增大,或超出盆腔甚至达4~5个月妊娠大小,患者仍难自己发现。因此,子宫肌瘤患者因腹部肿块就诊者少。巨大的黏膜下肌瘤脱出阴道外,患者可因外阴脱出肿物来就医。肿瘤多伴有感染坏死,近年这种患者很少见。3、阴道溢液:子宫黏膜下肌瘤或宫颈黏膜下肌瘤均可引起白带增多。一旦肿瘤感染可有大量脓样白带,若有溃烂、坏死、出血时可有血性或脓血性有恶臭的阴道溢液。4、压迫症状:子宫肌瘤可产生周围器官的压迫症状。子宫前壁肌瘤贴近膀胱者可产生膀胱刺激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宫颈肌瘤向前长到相当大时,也可以引起膀胱受压而导致耻骨上部不适、尿频、尿潴留或充溢性尿失禁(overflow incontinence);巨型宫颈前唇肌瘤充满阴道压迫尿道可以产生排尿困难以至尿闭,患者可因泌尿系统症状就诊。子宫后壁肌瘤特别是峡部或宫颈后唇巨型肌瘤充满阴道内,向后压迫直肠,可产生盆腔后部坠胀,大便不畅。阔韧带肌瘤或宫颈巨型肌瘤向侧方发展嵌入盆腔内压迫输尿管使上泌尿道受阻,形成输尿管扩张甚至发生肾盂积水。由于肌瘤压迫盆腔淋巴及静脉血流受阻产生下肢水肿者少见。5、疼痛:一般子宫肌瘤不产生疼痛症状,若出现疼痛症状多因肌瘤本身发生病理性改变或合并盆腔其他疾病所引起。1)子宫肌瘤本身发生的病理变化: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多见于妊娠期,表现为下腹急性腹痛,伴呕吐、发热及肿瘤局部压痛;浆膜下子宫肌瘤蒂扭转,或宫底部巨型浆膜下子宫肌瘤在个别情况下可引起子宫扭转均可发生急腹痛;子宫黏膜下肌瘤由宫腔向外排出时也可引起腹痛,但一般其排出的过程是缓慢渐近,而宫颈松软,由于肌瘤刺激引起子宫收缩可有阵发性下腹不适,很少引起急腹痛;黏膜下子宫肌瘤感染坏死引起盆腔炎者可致腹痛,但少见;文献曾有5例报道,患有子宫肌瘤妇女因服避孕药发生肌瘤内灶性出血而引起剧烈腹痛。肌瘤经组织学检查有多灶性出血,而称为肌瘤卒中(apoplectic leiomyomas)。2)合并盆腔其他疾病:最常见的是子宫腺肌病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其疼痛具有特点,为周期性,进行性逐渐加重的痛经,常伴有肛门坠、性交痛而不是急腹痛。6、不孕与流产:子宫肌瘤患者多数可以受孕,妊娠直到足月。然而有些育龄妇女不孕,除肌瘤外找不到其他原因,而作肌瘤切除术后即怀孕,说明不孕与肌瘤有一定关系。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可能对受孕与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宫颈肌瘤可能影响精子进入宫腔;黏膜下肌瘤可阻碍孕卵着床;巨型原发性子宫肌瘤使宫腔变形特别是输卵管间质部被肌瘤挤压不通畅,妨碍精子通过;有人认为子宫肌瘤引起的肌壁、子宫内膜静脉充血及扩张特别是子宫内膜,其结果导致子宫内环境不利于孕卵着床或对胚胎发育供血不足而致流产。7、贫血: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为子宫出血。由于长期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可导致失血性贫血。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重度贫血多见于黏膜下肌瘤。严重贫血尤其时间较长者可致心肌营养障碍。8、红细胞增多症:子宫肌瘤伴发红细胞增多症(erythrocytosis)者罕见。患者多无症状,主要的诊断依据是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增高,除子宫肌瘤外找不到其他引起红细胞增多症的原因,肿瘤切除后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均降至正常。国内吴葆桢于1964年报道一例子宫肌瘤合并红细胞增多症。患者35岁,腹部胀大如足月妊娠,剖腹探查全腹为一巨大的分叶状实质肿物充满,表面静脉迂曲扩张。肿瘤来自子宫左后壁,双侧附件正常,作子宫次全及双附件切除。病理报告为平滑肌瘤。术前血红蛋白为201g/L,红细胞为1012/L,术后一周降至正常,术后3个月随访血红蛋123g/L,红细胞为1012/L。多年来对其病因学有种种解释,现已清楚子宫肌瘤伴发红细胞增多症其原因是由于平滑肌细胞自分泌产生的红细胞生成素所引起。红细胞生成素本由肾脏产生,平滑肌不产生红细胞生成素。此种由非内分泌组织的肿瘤产生或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并由此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称为异位激素综合征(ectopic hormone syndrome)。除子宫肌瘤外已知有不少肿瘤如肝癌、肾上腺皮质癌、卵巢癌、乳腺癌、肺燕麦细胞癌等均可因肿瘤细胞产生红细胞生成素而临床出现红细胞增多症。9、低糖血症:子宫肌瘤伴发低糖血症(hypoglycemia)亦属罕见。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低,意识丧失以致休克,经葡萄糖注射后症状可以完全消失。肿瘤切除后低血糖症状即完全消失。国内张丽珠于1980年报道1例子宫肌瘤并发低糖血症。患者39岁,未婚,因间歇性发作嗜睡、头晕、出汗,1个多月前先住内科,住院后发作6次,轻时头晕、心悸、全身无力、出汗、神志清楚;重时有嗜睡、全身出汗,每次发作均在早晨,静脉注射50%葡萄糖症状迅速好转,神智随即恢复。共测空腹血糖8次,未发作及发作各4次。未发作的血糖除一次为3.7mmol/L(66mg%)以外其余均在5.4~7.8mmol/L(97~140mg%)范围,发作时血糖分别为3.16mmol/L(57mg%)、1.6mmol/L(28mg%)、1.8mmol(35mg%)、1.9mmol/L(35mg%)。后经妇科会诊检查子宫增大如孕4个月大小,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受限,右卵巢鸡蛋大囊肿,作子宫次全切除及右附件切除术,术时探查胰腺无异常发现,术后低血糖症消失。病理诊断为子宫肌间平滑肌纤维瘤,右卵巢滤泡囊肿。术后随访16个月未再发作,每隔4个月测空腹血糖1次,分别为5.8mmol/L(104mg%),5.9mmol/L(106mg%),6.1mmol/L(110mg%),均为正常。子宫肌瘤发生低血糖也是异位激素综合征的一种,其发生机制还未完全清楚。近年文献报道非胰岛细胞肿瘤患者出现低血糖症,当低血糖发作时,血中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1)和生长激素(GH)的水平降低甚至测不到,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浓度正常或轻度增高,肿瘤切除后低血糖发作消失,上述参数也恢复正常,认为非胰岛素细胞肿瘤引起的低血糖与肿瘤细胞自分泌产生过多的IGF-Ⅱ有关。非胰岛素细胞肿瘤患者发生低血糖症,多数肿瘤是来自间叶组织或纤维组织,肿瘤可以是良性肿瘤,也可以是恶性,如纤维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等。肿瘤一般较大,通常见于胸腔、腹腔、腹膜后及盆腔肿瘤。
二、体征1、腹部:小子宫肌瘤从腹部摸不到肿块,如子宫增大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或宫底部有肌瘤易于触及。于耻骨联合上方或下腹部正中触及肿物、实性,若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则其外形不规则,肿物可活动、无压痛,若为阔韧带肌瘤则其活动受限制。2、阴道检查:注意阴道是否通畅,有无肿物堵塞;宫颈大小、外观有无变形、肿物、有无移位,是否易于暴露,颈管有无变形,阴道穹隆是否饱满。子宫体部肌瘤则子宫呈不同程度增大,肌瘤局部向外突起,子宫表面凹凸不平,肿瘤硬度与子宫肌壁一致,若肌瘤含纤维组织成分较多者则触之较硬,若肌瘤有退行性变则变软甚至呈囊性,若肌瘤有钙化则触之坚硬如石。移动宫颈时肿瘤也随之移动。带蒂浆膜下肌瘤位于子宫表面,若蒂长,移动宫颈则肿瘤不随之移动,此时与卵巢肿瘤易混淆。子宫黏膜下肌瘤位于宫腔内者子宫呈一致性增大,表面平滑,硬度正常而活动,若带蒂黏膜下肌瘤脱出于宫颈外口处,则张开窥器即可看到子宫颈口处有肿物,粉红色,表面光滑,宫颈四周边缘清楚,软,肌瘤有时可缩回宫腔形成时隐时现。若肌瘤大,一旦脱出于宫颈外口即不易退缩回去,若时间长,肿瘤表面充血、水肿伴有感染,甚至形成溃疡、坏死而有脓性溢液排出。宫颈肌瘤则宫颈局部增大可触及圆形瘤核,若为带蒂黏膜下肌瘤脱出于宫颈口处,则与子宫黏膜下肌瘤外观相似,用探针探测蒂根位于颈管内则为宫颈黏膜下肌瘤。宫颈肌瘤多是单发的,若为巨型宫颈肌瘤,肌瘤可达3~4个月妊娠子宫大小,盆腔改变较复杂,宫颈有明显的移位及变形。肌瘤可来自前唇或后唇而以后唇为多见。后唇被增大的肿物所代替,前唇则被肿物扩张变薄,宛如临产后近开全的宫颈,而子宫则被推到肿物之上如高山上的小庙;有时位于宫颈上方近峡部的巨型肌瘤向子宫直肠陷凹处嵌入,宫颈向上移位于耻骨联合的后方,呈扁片状而无法暴露,子宫则被高举于肿瘤之上方。来自前唇的巨型肌瘤使宫颈口移到后下方,亦难以暴露,前唇被巨大的肿瘤代替,子宫被高举于肿物之上。有时宫颈肌瘤向侧方发展而形成阔韧带底部的肿瘤。三合诊可协助了解盆腔内的改变。3、特殊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最多见的妇科良性肿瘤,每位妇科医师都治疗过若干例子宫肌瘤,所见病例绝大多数为普通型子宫肌瘤。在极少的情况下可以遇到某些特殊型子宫肌瘤。这些肌瘤或为显微镜下组织形态学具有特征或是临床所见肌瘤的生物学行为不同于普通平滑肌瘤,但其共同点是病理组织学属良性肿瘤。为了对子宫平滑肌瘤有一较全面的了解,对此类少见的特殊型肌瘤加以叙述,以期有助于临床处理,以避免将良性误认为恶性或将恶性误诊为良性而给予过多或不足的治疗,造成不良后果。
三、诊断标准:1、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下腹可出现硬块,少数有疼痛及压迫症状,或伴盆血。2、子宫增大,质硬。3、探测宫腔增长或变形。4、诊刮时宫腔内触及凸起面。5、B型超声及/或子宫镜检查可协助诊断。
知道了子宫肌瘤的症状表现后,您是否还想知道和。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子宫肌瘤症状文章
武汉市解放大道35号
合肥市包河区东流路32号(外经大厦向西50米)
郑州市城东路136号(与商城路交叉口南50米)
只需输入症状,自查工具将告诉您可能患上的疾病,指导您正确就医!
当季多发症状:
关注该疾病的还关注&浆膜下的症状是大家需要把握的,正确的把握浆膜下子宫肌瘤的症状,才能够帮助大家得出准确的确诊和治疗,通常浆膜下子宫肌瘤的症状有如下体现,我们详细把握一下。
浆膜下子宫肌瘤是指肌瘤生长大部分突出于子宫浆膜面,约占肌瘤的20一30%。浆膜下子宫肌瘤是指肌瘤生长大部分突出于子宫浆膜面,浆膜下子宫肌瘤及肌壁间,小肌瘤对于女性的月经改变比较少,所以很难发现。一些浆膜下子宫肌瘤直到长得很大的时候还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症状,所以很多人难以自行发现患病。
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突起在子宫表面,约占20%。肌瘤表面仅由子宫浆膜层覆盖。当瘤体继续向浆膜面生长,仅有一蒂与子宫肌壁相连,成为带蒂的浆膜下肌瘤,营养由蒂部血管供应。因血供不足易变性、坏死。若蒂部扭转而断裂,肌瘤脱落至腹腔或盆腔,形成游离性肌瘤。
浆膜下肌瘤及肌壁间小肌瘤常无明显月经改变。蒂扭转时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下腹坠胀、腰酸背痛常见,且经期加重。可扪及质硬、球状块物与子宫有细蒂相连,活动。
浆膜下子宫肌瘤及肌壁间小肌瘤通常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月经改变。蒂扭转时出现急性腹痛。浆膜下子宫肌瘤红色变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浆膜下子宫肌瘤下腹坠胀、腰酸背痛常见,且经期加重。这种一般很难被患者自己发现,一般是在进行检查的时候才无意间被发现。
对上述浆膜下子宫肌瘤的症状,大家一定要积极的把握,正确的把握浆膜下子宫肌瘤的症状,才能够帮助大家得出准确的确诊和积极的治疗,以最大限度的恢复大家的健康。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不喜欢这些
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请您详细描述您感到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病时间
[肿瘤科][皮肤综合][痤疮][精神科综][精神科综][抽动症]
在寻医问药您还可以
百万医生在线解答问题,100%回复
手机客户端,让您随时随地问医生
免费咨询、预约三甲医院专家
与患友和专家一起,交流分享治疗经验
查看药品信息,帮您合理选择药品
帮您了解疾病知识,一本疾病百科全书
大家都在搜:
擅长:宫腔粘连分离术[第149期] [第147期] [第105期] [第074期]上海会诊中心
地址:上海市卢湾区斜徐路553号
服务热线:400-700-5120
  向专家咨询您的问题,24小时内专家组将通过邮件或电话方式给你解答。
标&&&&题:
姓  名:
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
内  容:
咨询热线:400-700-5120
     021-
子宫肌瘤专题
免费咨询:400-700-5120
当前位置: &
什么是浆膜下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多在体检时发现,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
医学上根据肌瘤所在子宫的不同部位,将其主要分为三类,浆膜下子宫肌瘤,粘膜下子宫肌瘤和肌壁间子宫肌瘤。  
浆膜下肌瘤是指肌壁间肌瘤向浆膜而发展,并突出于子宫表面,与浆膜层直接接触,约占20%。如突入阔韧带两叶之间生长,即为阔韧带内肌瘤。
浆膜下肌瘤一般症状不明显,但是如果是带蒂的浆膜下肌瘤容易发生扭转和坏死,会出现严重的腹痛情况,所以肌瘤患者一旦出现腹痛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积极治疗。
向专家提问
有任何上述疑问 都可在以下咨询框中咨询
内&容:&& 请输入您提问的内容.
?百通方组治子宫肌瘤
?疗效创新与突破
?子宫肌瘤常见症状
【疗法由来】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上海就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子宫肌瘤中医临床研究室,在此基础上,各大医院专家积极开展临床协作,研究了上海中医各重要流派的临床议案和经方验方及中医古今文献,结合现代科学在病因治疗等领域的最新进展有的优势,综合考虑现代人的体质、生活环境和习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经过多年集中临床实践,反复提炼,提出了百通系列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的创新临床方案,相关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项省部级以上课题资助,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取得临床疗效的显著突破,是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首选方案。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就在全世界率先发现了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古称“Y瘕”)并提出了活血化瘀的治疗法则,百通系列疗法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临床方案是在此基础上,根据《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疏其气血,令其调适,而致和平”的观点,独辟蹊径,运用中医升降开合的理论创制的一套疗法,经过上海九大三甲医院的妇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等组成联合攻关,通过近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和优化,证实其在治疗子宫肌瘤方和卵巢囊肿面有独特的优势。
【核心方药】
1、百通消瘤方:
  补肾消瘤,调经止痛,用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输卵管阻塞、流产后闭经和妇女黄褐斑的治疗。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九家三甲医院组成临床课题组,针对现代人体质变化,对子宫肌瘤的病因、病机提出了新的认识,并在系统筛选历代名方基础上,提出以补肾为主的全新治疗组方,临床疗效取得较大突破,是上海中医界近年来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2、沈氏消瘤方:
  全国名老中医沈仲理名方。
  上世纪80年代,沈仲理和学生李宇星等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建立我国第一个中医子宫肌瘤临床研究室,历10余年研究,在南宋严用香棱丸、金李东垣散肿渍坚汤、明陈实功海藻玉壶汤三方基础上,以清化为主,创制此方,获多项国家和省市级科技成果奖。
3、血竭化Y汤:
  杭州何氏女科传世名方。主要用于Y瘕、崩漏、痛经、闭经、产后或人流后腹痛、恶露不绝等血瘀实证,但本方祛瘀力强,临床需根据患者体质强弱、淤积深浅调整,不致伤正。
【疗法组成――临床给药方法】
&&&&通过对药物吸收程度及标本同顾的临床需要的研究,最终确定该疗法在给药方法上分为几个部分,以适应不同类型的病患:
&&&&(1) 中药制剂和成药
&&&&(2) 中药免煎颗粒――部分贵重及有效成分难以煎煮的药物,以中药免煎颗粒给药,避免浪费。
&&&&(3) 中药辨证论治协定方系列
&&&&(4) 必要时结合外敷、灌肠――对卵巢囊肿及盆腔炎症病人,外敷和灌肠是提高疗效非常有效的方法。
【临床注意事项】
&&&&1.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一般需治疗2-3个疗程。
&&&&2.对于5cm以上的大肌瘤,第一疗程治疗目标是控制增长趋势,第二、三疗程治疗目标是缩小肌瘤。
&&&&3.首诊要做妇科B超。治疗期间要注意B超复查,一般两到三个月复查一次。观察日期以月经第五至八天内为佳。
&&&&4.若在治疗期间另外发生呼吸道、消化道、心脑血管等急性病症,可根据中医先表后里、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暂时停止使用本药。
【药物反应与注意事项】
&&&&1.经期不停药。若用上法后经期出血量可能会略有增加,为正常反应,不必更改药物,如果经量过多,则可以考虑停用沙塔干(颗粒)等,临床具体情况应尊医嘱。
&&&&2.整个治疗期患者要始终关注自己的胃肠反应,这是关系到疗效好坏的关键所在。若胃脘不舒,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确保整个治疗期良好的体质,这是获得疗效的基本保证。
【相关科研成果】
&&&&?“百通方组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优势和诊治特点之研究”获06~07年度上海市中医药重大科研课题资助,以上海国际妇婴医院为课题核心成员,目前正在进一步的大样本临床深入研究。
&&&&?百通方组在子宫、卵巢疾病治疗中的创新和应用
中国综合临床 2005 06
&&&&?补肾活血方(即百通方组)治疗子宫肌瘤63例临床观察 四川中医
2003(05)
【疗效突破】
&&&&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应用:经过浙沪几十位主任、教授级中医妇科专家的集中临床实践,证明该疗法在治疗子宫肌瘤上不仅充分运用辨病与辨证结合、个性与共性相参、整体调节的中医治病理念,从而避免了激素类药物在使用中只见肌瘤,不见人,女性内分泌系统被打乱的弊端,还防止了中成药物应用证型单一、疗效欠稳定的尴尬,充分发挥了中医药个性化治疗的优势,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综合总有效率居国内外领先地位。
&&&& 通过研究还发现缩瘤的治愈率、显效率会随着疗程的延长而增加:两个疗程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一个疗程组,三个疗程组的缩瘤显效率明显高于一个疗程组和两个疗程组。这也提示坚持按疗程用药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的基本保证。
&&&&目前,“百通系列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优势和证治特点的研究”又获得了2007年度上海市中医药重大课题立项,将由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牵头,组织全国20余家临床单位,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多靶点的临床大样本优化研究。
【阴道出血】
&&&&阴道出血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出现于半数或更多的患者。浆膜下子宫肌瘤多无阴道出血。肌壁间肌瘤较大时,可因为影响子宫收缩,或子宫内膜面积增大等使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如果是粘膜下肌瘤,则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淋漓不尽。
【腹部肿块】
&&&&下腹部肿块常为子宫肌瘤患者的主诉,可高达69.9%。有时也可能为肌瘤的唯一症状。腹部肿块的发现多在子宫肌瘤长出盆骨腔后,常在清晨空腹膀胱充盈时明显。
&&&&表现为腹痛者约占40%,腰酸者占25%,痛经者占45%;亦有表现为下腹坠胀感或腰背酸痛,程度多不很严重。如个别因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则腹痛较剧烈并伴有发烧。子宫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亦产生即兴剧烈腹痛。
【压迫症状】
&&&&因子宫肌瘤生长部位及大小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压迫症状。如肌瘤生长在子宫前壁,可压迫膀胱而产生尿频、尿急,甚至产生尿潴瘤;如肌瘤生长在子宫后壁,可压迫直肠引起便秘;发生在阔韧带里的肌瘤可压迫输尿管、内外静脉和神经,从而发生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以及下肢浮肿或神经性疼痛。
【白带异常】
&&&&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腺体增多,伴有盆腔充血或炎症均会使白带增加,当粘膜下肌瘤发生溃疡、感染,出血、坏死时,则产生血性白带或脓臭性白带,量可很多。
【不孕与流产】
&&&&不孕可能是就诊原因,而往往在检查时发现存在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引起不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流产率高于正常人群,其比例为4U1。
2.多发性子宫肌瘤治疗后月经正常,肌瘤逐步缩小,消失!
&&&&吴女士 47岁 病例号:0500557
&&&&病情摘要:
&&&&初诊:日
&&&&月经史:16岁4~5/30~60天。末次月经:日,经行4天,量少,色红,偶有血块,无腹痛。
&&&&妊育史:1-0-0-1,剖腹产。
&&&&病史:发现子宫肌瘤2个月。月经已紊乱,月经已2个月未转,腰i,舌暗淡体胖,苔薄,脉细。
&&&&B型超声提示:子宫大小7.7×6.5×6.1cm;多发性肌瘤,7.0×6.1×5.8cm3和2.1×1.8×1.6cm3。
&&&&病名:中医:Y瘕(脾虚湿阻血瘀)
&&&&西医:多发性子宫肌瘤
&&&&诊疗结果:
&&&&治疗原则:健脾运湿,消瘤化瘀,益肾调经。
&&&&方药:
&&&&&&&&(1)百通方组
&&&&&&&&(2)炙鳖甲,12g/袋,0.5袋/次,2次/日。
&&&&&&&&(3)水蛭,5g/袋,0.5袋/次,2次/日。
&&&&治疗后8月18日月经来潮,之后月经恢复正常,腰i明显减轻。治疗至日。复查,子宫7.0×6.1×5.3cm3;肌瘤5.0×4.6×4.2cm3和1.8×1.6×1.2cm3。日子宫小肌瘤已经消失,另外一个已经缩小到原来的1/2。
&&&&47岁了,治疗后月经能正常来,肌瘤又能稳步缩小,可以讲若无其它变化,继续保持治疗,子宫和肌瘤不必考虑手术切除了。
3.巨大型子宫肌瘤明显减小,巩固治疗中... ...
&&&&程女士 47岁 病例号:3332
&&&&病情摘要:
&&&&患者因“子宫多发性肌瘤”于1985年、1998年两次行肌瘤剥离术。日体检发现肌瘤又复发,B超示子宫肌瘤8.3×8.1cm2,月经尚规律,量中,色鲜红,无痛经,Lmp 06.10.29 经行7天。患者因未手术剥离后,肌瘤仍然复发,又担心手术治疗对身体的创伤以及反复的复发,因此决定采用中医治疗。于是来到泰坤堂会诊中心就诊。
&&&&诊疗结果:
&&&&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相关病情的了解后,确定了她的基本治疗方案。治疗方法:消瘤方辩证加味,每日1剂;炙上甲、沙塔干中药颗粒,每日各1次。患者按医嘱之疗程方法服药。日于杭州第一人民医院B超复查:子宫前顷,体积增大,形体欠规则,内见多个结节回声,最大者约为6.3×6.2×5.6cm3。
4.与子宫肌瘤和平共处
&&&&吴女士 38岁 病例号:4578
&&&&病情摘要:
&&&&发现“子宫肌瘤”半年余,06年2月上节育环时B超检查发现子宫肌瘤,大小约4.0×4.0cm2,经常感觉腰酸不适,左下腹胀痛,月经量多,未曾治疗。
&&&&诊疗结果:
&&&&听说泰坤堂专治子宫肌瘤等妇科疑难杂症,故特于日前来要救诊治。经过近五个月的百通系列疗法治疗,诸症除,子宫肌瘤缩小。
&&&&&&&&治疗疗效如下:
&&&&&&&&&&&&就诊日期 子宫肌瘤大小
&&&&&&&&&&&&日 37×33mm2;43×44mm2
&&&&&&&&&&&&日 18×17mm2
&&&&&&&&&&&&日 9×8mm2
&&&&博导点评:
&&&&该患者为中年女性,正值内分泌失调、肌瘤好发年龄,如不及时治疗,肌瘤会逐渐增大,用药后除能够改善全身症状外,肌瘤可望逐渐缩小。但临床发现子宫肌瘤缩小到一定程度不易再缩小,也不会再增大。所以不必强求肌瘤完全消失,可以与瘤和平共处。
上海名老中医妇科网 (C) 2006 - 20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宫肌瘤癌变的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