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克人格量表求解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外国心理学》1982年03期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摘要】:正 H·J·艾森克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现任伦敦精神病研究院心理部主任,兼任伦敦大学心理学教授。他对人格、心理治疗、心理测量、智力、犯罪等问题均有研究,尤其在人格问题上,他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他的理论在心理学界有相当影响。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H·J.艾森克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现任伦敦精神病研究院心理部主任,兼任伦敦大学心理学教授。他对人格、心理治疗、心理测量、智力、犯罪等问题均有研究,尤其在人格问题上,他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他的理论在心理学界有相当影响。一、艾森克的人格三维度 构成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传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3期
应宗友;黄晓英;;[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03期
程艳春,邹文华,何杏桃,曹检化;[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年04期
李亚红;田晓红;孟立军;;[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1期
王大力;杨文军;王丽杰;邢磊;刘存杰;陈瑞英;;[J];临床荟萃;2008年06期
张庆元;王耀光;辜娜;林存成;冯梅;;[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18期
刘方方;;[J];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09期
张春勤;;[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23期
王中磊,孙传红,胡颖新;[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年02期
高凌;郜玉珍;;[J];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03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成为品;[J];按摩与导引;2001年03期
王燕丽,刘茂顺;[J];北京中医;1998年06期
稂丽萍;;[J];图书与情报;2009年01期
王志宏,白文佩,郭艳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黄剑萍;朱秀平;;[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S1期
倪晓慧,王家同,谭庆荣;[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郑建萍;;[J];临床医学;2006年12期
李漓,谢小燕,肖蓉,黄淑馨,吴辑,古成璠,王华秀;[J];护士进修杂志;1999年08期
侯永梅;[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于秀丽;任洁;杨文新;;[J];高教探索;2007年01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郜玉珍;孟海英;常晓晓;;[J];中国护理管理;2007年11期
刘方方;王福;张冰梅;;[J];图书与情报;2011年03期
刘方方;张冰梅;任竞;王宁远;;[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年04期
杨红艳;;[J];中国医药导刊;2010年09期
霍丽莉;李豫;赵亮;李娟;杨丽娟;刘华;;[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07期
林海峰;陈湛音;陈文荣;梁宇航;;[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13期
罗艳红;钟广伟;;[J];中医药导报;2009年10期
薛一涛;吴彤;苏文革;李芮;刘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刘传勇;娄振山;马柏涛;;[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2期
窦光茜;高磊;;[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佩玲;[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光艳;;[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4期
李霈;;[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赵艺凡;;[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杨跃华;;[J];外国语文;2011年03期
杜格才让;;[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彭智蓉;;[J];名作欣赏;2011年21期
唐燕飞;;[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牛帆;;[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6期
刘拓;曹亦薇;戴晓阳;;[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谢永山;;[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东华;杨利纯;谭建存;朱美兰;;[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陈静;顾龙君;许燮萍;姚慧玉;沈瑛;;[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裴宇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胡佳磊;;[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罗兴建;吴成果;肖邦忠;罗飞;;[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刘立芳;吴圣钰;王振国;;[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黄大庆;张日昇;;[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王郁;;[A];2005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黄玲;;[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张敏;;[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何星亮;[N];中国民族报;2003年
胡慧平;[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李白蕾;[N];福州日报;2008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魏怡华;[N];国际商报;2003年
赵成玉;[N];贵州政协报;2004年
陈伯才;[N];湖北日报;2004年
周夏莉;[N];粮油市场报;2004年
湖北荆州供电公司
陈涛 秦莎莎;[N];中国电力报;2009年
;[N];国际商报;2001年
陈文;[N];中国包装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兴贵;[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王玉花;[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郑开梅;[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张金荣;[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朱鸣雄;[D];复旦大学;2003年
赵俊民;[D];西北大学;2009年
阮建中;[D];暨南大学;2009年
刘同辉;[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侯得裕;[D];暨南大学;2006年
杨秀莲;[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俞宗火;[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王莉娟;[D];河北大学;2000年
汪祝华;[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范明静;[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赵薇;[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吕昱晨;[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胡文献;[D];华侨大学;2004年
何怡静;[D];中南大学;2005年
刘必胜;[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陆凯;[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艾森克人格理论
艾森克生平&&&&艾森克(Hans Jurgen
Eysenck,~)是英国心理学家。1916年生于德国柏林,其父母是演员,在其2岁时离婚,艾森克由其祖母抚养大,并在德国接受早期教育。由于受纳粹上台的影响,他作为一个犹太人的同情者和支持者,在当时的德国是十分危险的。因此,1934年18岁时迁居英国。1935年入伦敦大学学习心理学,1938年获得学士学位,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在其生涯中,伯特(Cyril Burt,1883~1971)的智力遗传观、斯皮尔曼的统计学、荣格和克雷奇默尔的类型论以及赫尔的学习论都对他有深刻的影响。1947年发表了第一部著作《人格维度》,把人格问题置于实验心理学的研究途径,从而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广泛重视。1955年任伦敦大学心理学教授兼伦敦大学精神病研究院心理学部主任。1983年退休,1997年逝世。
&&&&1939年首次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到&1997年9月4日逝世共写了75部著作,700多篇文章。1983年退休后,也一直笔耕不辍,直到1997年逝世。&&&&艾森克主张人格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应紧密结合,而不应各做各的。他认为,我们有许多“人格理论”,但没有支持这些理论的具体事实,要克服这种可悲的现象,应首先辨明人格的主要维,,然后设计出测量,最后用实验的定量程序把它们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人格理论。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1、人格定义及其层次模型&&&&艾森克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体格稳定的持久的组织,它决定一个人对环境的独特适应方式。性格是稳定持久的意动行为(意志)系统;气质是稳定持久的情感行为(情绪)系统;智力是稳定持久的认知行为系统;体格是稳定持久的身体外貌和神经内分泌腺的禀赋系统(Eysenck,1970)。&&&&艾森克的定义强调特质持久稳定的特点,这些特质群聚集在一起时便组成一些类型。他主张人格结构受少数类型支配,这些基本的人格维度对行为有巨大的影响力。他的人格理论主要属于层次性的,它包括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称为人格层次模型。
&&&&特殊反应(specific response&简称SR)是个体对一次实验中的反应或是日常生活经验的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是个体的特征,也可能不是个体的特征。习惯反应(habitual response&简称HR)是在相同环境中导致再次发生的特定反应。特质是通过观察一些不同习惯反应而有共同联系的基础上得出来的。类型则是通过观察一些不同特质而有共同联系的基础上得出来的。类型最抽象,其次是特质,再其次是习惯。例如,外倾是一种类型,是基于对观察到的社交性、活泼性、活动性、武断性、感觉寻求等特质的内部联系而抽象出来的.每一种特质又是从各种习惯反应中抽象出来的;而每一种习惯反应又是从各种特殊情境中所观察到的特殊反应抽象出来的。
2、人格维度
(1)三个人格维度的行为表现&&&&艾森克认为,各种人格类型不是相互排斥,非此即彼的;相反,人格类型包括基本的人格维度,即外倾-内倾、神经质-稳定性和精神质-超我机能。每个人在这些维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而极少有单纯类型的人。如,某人可能表现的非常外倾、又有些神经质和精神质;某人可能非常内倾、又有些神经质和精神质。大多数人格特征都在人格维度的平均值范围内,处于16%至84%之间,很少有人落于两个极端:0%或100%,因而单纯的人格类型是很难找到的。
外倾-内倾(extraversion-introversion):是人类性格的基本类型。&&&&外倾的人不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具有情绪冲动和难以控制、爱交际、喜社交、渴求刺激、冒险、粗心大意和爱发脾气等特点。&&&内倾的人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情绪稳定、好静、不爱社交、冷淡,不喜欢刺激、深思熟虑、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极少发脾气等特点。
神经质—稳定性(neuroticism-stability):这一维度表明从异常到正常的连续性特征。艾森克指出,情绪不稳定的人表现出高焦虑。这种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情绪稳定的人,情绪反应轻微而缓慢,且容易恢复平静。这种人不易焦虑、稳重温和、容易自我克制。
&&&&最初艾森克认为这两个人格维度可以涵盖所有的人格特质。各种人格特质都可以用人格维度图来进行表示。
精神质—超我机能(psychoticism-superego
functioning):这一维度表明从异常到正常的连续性特征。高分精神质者具有倔强固执、凶残强横和铁石心肠等特点,这种人有强烈愚弄和惊扰他人的需求。低分精神质者具有温柔心肠的特点。艾森克认为所有精神质者的共性是思维和行为各方面都非常迟缓。
&&&&人们在三个人格维度上的表现程度可以通过艾森克1975年制定的人格问卷(EPQ)来测定。&&&&当然人格维度远非上述三个,个体的人格也要更复杂。艾森克及其同事曾多次提出过四、五个或更多的维度。
(2)三个人格维度的生理基础内外倾的生理基础:A: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早期,他从巴甫洛夫和捷普洛夫的著作中得到借鉴,提出外倾者的大脑皮质抑制过程强而兴奋过程弱,其神经系统属于强型,因而忍受刺激的能力强。而内倾者的兴奋过程强抑制过程弱,其神经系统属于弱型,因而忍受刺激的能力弱。由于外倾者的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较强,其反应慢且弱,他们渴求刺激,渴求接触外界环境,参加聚会,交友和冒险等方式以寻求刺激。而内倾者生来就有较高的兴奋性,大脑皮质对刺激的反应既强又快,仅能忍受微弱的刺激。因此,他们总是避免从外界环境中获得刺激,用很多时间冥思苦想,愿意从事一些诸如下棋、读书、写作等安静的活动。&&&&有不少实验证明了抑制理论。在一项痛觉忍受力的研究,以同等程度的痛觉刺激(电击)作用于内倾者和外倾者,要求他们能忍受多久就忍受多久。结果发现,外倾者更能忍受痛觉刺激,感到疼痛的被试少于内倾者。他的解释是外倾者的神经系统更能抑制这些痛觉刺激(Eysenck,1965)。在感觉剥夺实验中,把被试蒙住眼睛,堵塞耳朵,双手戴上硬纸板手套一直戴到指尖,单独置于一个小隔音室里,以限制其接受任何刺激。一些研究表明,外倾者比内倾者忍受这种环境的时间短。但另一些研究表明,外倾者比内倾者对这种情境的忍受时间更长,这是因为他们比内倾者过早地讨厌这种环境,于是通过做白日梦或不停地躁动来提高觉醒水平,因此看起来忍受的持续时间更长。但不管时间长还是短,都表明了外倾者与内倾者不同的性格特点。
B:反应抑制&&&&艾森克从霍尔的学习理论中引进了反应抑制的概念。所谓反应抑制(reactive
inhibition)是指个体对某刺激重复多次反应后,即使连续强化,其反应强度也因多次反应而趋于降低。艾森克认为外倾者比内倾者的反应抑制更敏感,因而更易于对给定的活动感到厌倦而转向另一项活动。
C:觉醒(arousal)&&&&是指个体身心随时准备反应的惊觉状态,又称为激醒状态(或激发状态)(arousal
state)。一般认为觉醒状态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有关。艾森克认为内倾者大脑皮层的觉醒水平天生比外倾者的高。因此当同样强度的客观刺激作用于内倾者和外倾者时,内倾者所体验到的强度就比外倾者要强。
神经质的生理基础
A: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简称ANS)&&&&艾森克开始时,把自主神经系统作为神经质的生理解剖基础。因为自主神经系统是控制情绪的,包括恐惧和焦虑等。他预言,神经质维度上得分高者在心率、呼吸、皮肤电反应、肌肉张力、血压、瞳孔放大,甚至在消化方面反应都更为强烈。但评论家们认为,这还缺乏相关证据,难以把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假设为一般的特质。
B:边缘神经系统(limibic
system)&&&&艾森克后来提出边缘系统是神经质的解剖结构。边缘神经系统与自主神经系统协同活动,与内外倾的生理基础——网状系统相邻,并与之联系。高神经质者边缘系统的激活阈值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性较强,因此他们对微弱的刺激做出典型的过度反应。
精神质的生理基础&&&&精神质相对于前两个维度来说,提出的时间比较晚,至今尚未发现大脑中有关精神质的解剖结构。但男性在艾克森人格问卷中精神质维度上的得分总是高于女性。罪犯和精神病患者在精神质维度上的得分高,这些人往往也是男性。女性(至少在停经前的女性)比男性较不易患精神分裂症。艾森克根据这些事实提出精神质可能与男性,特别是与雄性激素分泌有关,但目前还缺乏系统的有控制的研究证据来支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艾森克人格理论
下载积分:
内容提示:艾森克人格理论——均是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5|
上传日期: 19:35:2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艾森克人格理论.PPT查看: 804|回复: 1
艾森克人格问卷
注册时间08-02-22
在线时间7206 小时
主题帖子精华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二品巡抚, 积分 688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149 积分
二品巡抚, 积分 688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149 积分
注册时间08-02-22
发表于 14-05-21 18:0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泰安朋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泰安论坛。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邪風 于 14-05-21 18:10 编辑
艾森克人格问卷(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由英国心理学家H. J. 艾森克编制的一种自陈量表,是在《艾森克人格调查表》(EH)基础上发展而成。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制订,1952年首次发表,1975年正式命名。有成人问卷和儿童问卷两种格式。包括四个分量表:内外倾向量表(E),情绪性量表(N),心理变态量表(P,又称精神质)和效度量表(L)。有男女常模。P、E、N量表得分随年龄增加而下降,L则上升。精神病人的P、N分数都较高,L分数极高,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中国的修订本仍分儿童和成人两式,但项目数量分别由原版的97和,107变为88及88项。因量表题目少,使用方便,比较适用。
作者简介Hans J.Eysenck:艾森克(),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人格、智力、行为遗传学和行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他主张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心理学,把人看作一个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有机体。在人格问题研究中,艾森克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神经质、内倾性―外倾性以及精神质三维特征的理论。
问卷简介艾森克人格理论(Eysenck's personality theory)英国心理学家H.J.艾森克提出的以人格结构层级说和三维度人格类型说为主要内容的人格理论。他认为,人格是由行为和行为群有机组织而成的层级结构。最低层是无数个具体反应,是可直接观察的具体行为。较高层是习惯性反应,它是具体反应经重复被固定下来的行为倾向。再高一层是特质,是一组习惯性反应的有机组合,如焦虑、固执等。最高一层是类型,是由一组相关特质的有机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概括的特征,对人的行为具有广泛的影响。他通过对人格问卷资料的因素分析研究,确定了人格类型的三个基本维度。根据外倾性维度可以把人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根据情绪稳定性可以把人格分为情绪型和稳定型;根据心理变态倾向可以把人格分为精神失调型和精神整合性。
由于EPQ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其所测得的结果可同时得到多种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印证 ,因此它也是验证人格维度理论的根据。中国的艾森克测验由陈仲庚等于1981年修订。
具体含义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简称EPQ)是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研究所艾森克教授的。他了大量有关的非认知方面的, 通过因素归纳出三个互相成正交的, 从而提出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素:内外向性(E)、(又称情绪性)(N)和(又称倔强、讲求实际)(P),人们在这三方面的不同倾向和不同表现程度, 便构成了不同的人格特征。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目前医学、司法、教育和心理咨询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问卷之一。
各量表的具体含义如下:
内外向分数高表示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分数
艾森克人格问卷
低表示人格内向,可能是好静,富于内省,除了亲密的朋友之外,对一般人缄默冷淡,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
神经质反映的是正常行为,与病症无关。分数高可能是焦虑、担心、常常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于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
精神质并非暗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但如果某人表现出明显程度,则容易发展成行为异常。分数高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别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
掩饰性测定被试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L与其它量表的功能有联系,但它本身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
★ 88道题的成人版记分:(+)为正向记分,即答“是”加一分,答“否”不加分;(-)为反向计分,即答“是”不加分,答“否”加一分
E量表(21道题):(+):1 5 10 13 14 17 25
53 55 61 65 71 80 84
(-):21 29 45
P量表(23道题):(-):2 6 9 11 18 22 38 42 56 62 72 88
(+):26 30 34 46 50 66 68 75 76 81 85
N量表(24道题):(+):3 7 12 15 19 23 27 31 35 39 43 47
51 57 59 63 67 69 73 74 77 78 82 86
L量表(20道题):(+):20 32 36 58 87
(-):4 8 16 24 28 40 44 48 52 54 60 64 70 79 83
结果解释根据受测者在各量表上获得的总分(粗分),据常模换算出标准分T分(T=50+10*(X-M)/SD),便可分析受测者的个性特点。各量表T分在43.3~56.7分之间为中间型,T分在38.5~43.3分或56.7~61.5分之间为倾向型,T分在38.5分以下或61.5分以上为典型。
4人格理论(Eysenck's Personality Theo-ry )H.J.艾森克从特质理论出发,以因素分析方法和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长期研究人格问题,并把研究兴趣从特质转向维度,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格理论。
艾森克反对把人格定义抽象化,他在其《人格的维度》(1947)一书中指出“人格是生命体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的模式的总和”。艾森克认为这种行为模式的总和包括认知(智力)、意动(性格)、情感(气质)和躯体(体质)四个主要方面。后来他又强调人格具有稳定持久性。
人格维度艾森克继承先前实验心理学家的工作,通过对由实验、问卷与观察所得到的大量的人的特质资料的因素分析,深入研究了人格维度。他认为研究人格特质有时可能会含混,只有研究人格维度才能清楚。他指出,维度乃是代表一个连续的尺度。每一个人都可以被测定在这个连续尺度上所占有的特定的位置,即测定每一个人具有该维度所代表的某一特质的多少。19世纪已有心理学家提出人格图解的雏形。他们认为人格可以从两个直角维度来进行描写。按心理学家W.冯特的假设,一个维度是从情绪性强过渡到情绪性弱,另一个维度是从可变性过渡到不变性。艾森克则提出外-内倾、神经质、精神质、智力和守旧性-激进主义五个维度,但认为外-内倾、神经质和精神质是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
最早对外-内倾概念做过研究的是精神病学家O.格罗斯。以后在心理学家C.G.荣格的著作中把外-内倾概念引入人格研究。后来又有不少学者对外-内体面型的人做了不少实际研究。艾森克的外-内倾概念,除了具有其本身的一般含义外,还与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相联系。兴奋过程可以易化正在进行的感觉、认知和活动;抑制过程可以干扰或影响有机体正在进行的感觉、认知和活动。他发现高外倾性的人兴奋过程发生慢、强度弱、持续时间短,而抑制过程发生快、强度强、维持时间长。这种人难以形成条件反射。高内倾性的人兴奋过程发生快、强度强、持续时间长,而抑制过程发生慢、强度弱、维持时间短。这种人容易形成条件反射。1976年等人作了一项有关工作效果的研究。他们推论内倾的人在正常条件下,大脑皮层上已具有高度的兴奋水平,如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兴奋水平,那么就会降低被试的工作效果;外倾的人正常条件下大脑皮层兴奋水平相对较低,若提高他们的兴奋水平,就会提高被试的工作效果。他们的实际研究结果,证实了上述推论,支持了艾森克的观点。
艾森克的对情绪性、自强度、焦虑(包括驱力)等进行研究后发现它们都有是同一的。他把这称为神经质。在他的用语中神经质与精神疾病并无必然的关系。艾森克指出情绪性(神经质)不稳定的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情绪性(神经质)稳定的人反应缓慢而且轻微,并且很容易恢复平静。他又进一步指出情绪性(神经质)与植物性神经系统特别是的机能相联系。艾森克认为可以用外-内倾和神经质两个维度来表示正常人格的神经症以及精神病态人格。
艾森克认为精神质独立于神经质。它代表一种倔强固执、粗暴和铁石心肠的特点,并非暗指精神病。研究表明,精神质也可以用维度来表示,从正常范围过渡到极度不正常的一端。它在所有的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得高分者表现为孤独、不关心他人、心肠冷酷、缺乏情感和移情作用、对旁人有敌意、攻击性强等特点。低分者表现为温柔、善感等特点。如果个体的精神质表现出明显程度,则易导致行为异常。艾森克认为精神质与神经质维度一起可以表示各种神经症和各种精神病。
艾森克认为,有关外-内倾和神经质两个维度的实验研究,几乎完全同意在人格测量描述系统中这两相因素处于醒目和稳定的地位。他又将外-内倾和神经质作为两个互相垂直的人格维度,且以外-内倾为纬,以神经质为径(表现为情绪稳定的一端和情绪不稳定的一端),绘制成人格结构图(见图1)。艾森克在图1的两维空间组织起他认为基本的32种人格特质,且与古代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这种人格结构的图解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从图上不仅可能以看出人格的四种类型(稳定外倾型、稳定内倾型、不稳定外倾型和不稳定内倾型)范围内所包含的8种人格特质,还可以根据个体某一高分数的特质,看图查出其所属的人格类型,或从维度的结合预测某个体可能会出现的特定的人格问题。
艾森克以外-内倾、神经质与精神质三种人格维度为基础,于1975年制定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它是由艾森克早期编制的若干人格量表形成的。EPQ是一种自陈量表,有成人(共90个项目)和少年(共81个项目)两种形式,各包括四个量表:E-外-内倾;N-神经质;P-精神质;L-谎造或自身隐蔽(即效度量表)。由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用其所测得的结果可同时得到多种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印证,因此它亦是验证人格维度的理论根据。
假说艾森克还对大量的人的特质资料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独特的人格结构层次理论。该理论概括性的图解如图2。从图2可以看到艾森克把人格结构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个水平。最底层特殊反应水平,是个体对一次实验性试验的反应或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最基本的“个别反应”(如最简单的一举一动),属误差因素,其上为习惯反应水平,例如重复实验或生活情境重新出现,一个人就会以相似的方式反应,属特殊因素。特质水平,是由一个人的习惯反应所构成的个人的人格特质,属群因素。最上层的类型水平,是基于人格特质的相互关系而显示的类型(例如,由社会性、冲动性、活动性、活泼性、兴奋性等人格特质构成的外倾类型,由持续性、僵硬性、主观性、羞耻性、易感性等人格特质构成的内倾类型),属一般因素。
影响艾森克对人格的研究从人格的特质转向人格维度,提出了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这不仅为实验室内许多实验所证实,且得到数学统计和行为观察之佐证,受到各国心理学家的重视,且已广泛地应用于医疗、教育和司法领域。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是用途较广的人格量表,它已被一些国家译出或修订。中国的艾森克测验由陈仲庚等于1981修订。艾森克的人格研究不像许多美国心理学家从事或偏重特质水平,而是集中于类型。他认为特质是观察到的个体的的集合体,类型是观察到的特质的集合体。他把人格类型看作某些特质的组织。他提出的人格理论主要是属于层次性质的一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结构的层次明确,因此人格就可分解为有据可查、有数可计的要素。这是心理学家多年来一直探讨而难以确定的东西。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在特质和类型的关系上,艾森克解决得相当出色。在其类型结构的层次的论述中,表明了他的人格观点并没的排除环境的作用,但人格的生物倾向性仍是他的理论的主要方面。
5问卷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有关人格度研究的测定方法,此问卷由先前数个调查表几经修改发展而来,修订问卷包括88个项目,让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是否,然后按照计分标准登记分数,用以测量人格结构的三个度即内外向、精神质和神经质.艾森克的三个人格度不但经过许多数学统计上的和行为观察方面的分析,而且也得到实验室内多种心理实验的考察,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司法、教育等领域,适合各种人群测试。
虚伪 慎言 生活让我们学会带上假面 一面为别人的谎言不耻 一面又说着同样的谎言
注册时间08-02-22
在线时间7206 小时
主题帖子精华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二品巡抚, 积分 688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149 积分
二品巡抚, 积分 688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149 积分
注册时间08-02-22
发表于 14-05-21 18:07
百度搜到一个 我也不确定这个是不是原版的& && &传送门& &
现有所有心里测试量表 都很粗糙&&仅供参考及娱乐& &
虚伪 慎言 生活让我们学会带上假面 一面为别人的谎言不耻 一面又说着同样的谎言
灌水达人专属勋章
2010十佳网友勋章
2010年度十佳网友
GMT+8, 14-12-21 21: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森克人格问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