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少量饮酒的好处史20年,现在戒了,能有什么好处

大家好,我一天喝酒半斤(白酒)抽烟2包(利群)我想把它戒了,对身体会有好处吗?还是有坏处?._百度知道
大家好,我一天喝酒半斤(白酒)抽烟2包(利群)我想把它戒了,对身体会有好处吗?还是有坏处?.
提问者采纳
戒烟酒是好事,如果一下把两样全部戒掉需要很大的勇气跟毅力,要找些替代的东西代替这两种习惯,刚开始是这样,时间长啦,会受到饭量的增加,身体会微胖,只要注意锻炼和休息,就会很好啦!祝你成功吧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9条回答
先戒烟,后戒酒。酒一点可以喝一点,对身体还有好处,烟是真不能抽的。。
慢慢来吧,最好戒掉。伤钱伤身呐。
支持,佩服你的勇气和毅力!助你成功
肯定对身体有好处啊!就看你能不能坚持下去了!
我要坚持,因打工的钱..来的太辛苦了,节约点傍老!
最起码将来疾病缠身,病痛折磨的时候,不会后悔当初没戒。好处大着呢!
当然有好处,而且省下来的钱还可以给儿子买零食吃
当然好处啊。
把烟戒了酒可以保留,
你自己想哈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 心理门诊 
例二:“钟情”的老汉  患者,男,54 岁,近来人们总是发现他在家属院的大门处活动身体,与 来往的邻居们打招呼。人们并没在意他的变化,而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同 院的晓红。只要晓红出入大门时,礼节性地喊他一声大伯,冲他笑笑,他就 认为晓红在对他诉说衷情。如果晓红跟别的男人说笑,他就认为是晓红是移 情别恋。    晓红正值谈恋爱的年龄,那天他的男友来找她,俩人手挽手走出大门。 这一情景被老陈发现,他的恨终于爆发了,揪住那男青年,上去就是一巴掌, 打得他莫名其妙,他说晓红只爱他一个,不许任何人接近她。  病例是一起钟情型偏执狂,更年期偏狂中钟情型较为少见,一般多见于 男性,从内心将某一女性据为已有,不能忍受她去靠近或是别人去接近她, 情绪易感动,可能引发一些冲动性为行。  情感性精神障碍一、躁郁症  躁郁症,全称为躁狂抑郁症,是以情感活动过分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状 的精神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单相或双相发作性的躁狂状态或抑郁状态反复出 现,两次发病之间有明显的间歇期。在间歇期精神状态可以完全正常虽多次 发病,但精神活动不发生衰退。□躁郁症的病因  1.遗传因素调查资料发现一般居民中的躁郁症患病率不超过 0.4%,而 病人们家属中这种疾病的患病率高达 30%~41.8%,是一般人群的 10~30 倍。据上海第一医学院精神科统计一组躁郁症病人,有家庭精神病史者占 29%,可见遗传是起一定作用的。另外,关于孪生子,寄养子研究也都支持这 一观点。  2.精神因素躁郁症患者有半数以上在首次发病之前存在着精神因素,这 些因素可作为一种促发因素。  3.躯体因素据调查,躁症和人的体型有一定关系,如抑郁症可能与矮胖 体型有关,一次调查发现 62 例抑郁症患者中 58 例属于矮胖体型。  4.间脑功能紊乱许多器质性病变,诸如外伤、病变和肿瘤等都可能引起 类似躁狂抑郁的精神障碍。人们普遍认为间脑的功能紊乱和躁郁症有着密切 关系,因为间脑的病变可以引起周期性、形式上相反的精神症状,如优郁和 欣快。5.生化代谢紊乱医学研究发现某些抑郁病人尿内 NE 的代谢产物 MHPG 排出明显低于正常组,说明病人中枢 NE 活性低下,当由抑郁转为躁狂时,尿中 MHPG 排出增多,关于躁狂患者的尸检表现,不论是躁狂还是抑郁病人,脊液、 尿内的 5-HT 的代谢物明显低于正常人,于是人们提出这样的假设:5-HT 缺 乏是躁郁症的生化基础,构成素质和发病的倾向,而 NE 功能亢进出现躁狂,功能不足则出现抑郁。□躁郁症的临床表现及病例  1.躁狂状态主要临床表现可概括为情绪高,思维奔逸,行动过多。临床 上一将其分为三型:轻躁狂、急性躁狂性躁狂,儋妄性躁狂。(1)轻性躁狂症:轻性躁狂症是一种轻微形式的激动,表现为坐立不安或精神紧张。病人经常不能安静下来,或敲打身边的东西,或不停地走动。 说话和做事都快得反常。(2)急性躁狂症:急性躁狂症和轻性躁狂症之间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在急性躁狂症中,坐立不安和欢欣鼓舞的情况表现得更为显著一些,这种病人 的自信心非常强,并且很爱说话。他的讲话有时才气焕发,尽管这种谈话比 较混乱。他发现自己很难完成一个完整的思想过程。有时他可能异常地激动, 以致要失掉仅有的一点自我控制能力。在激动过程中,他将猛烈地击打物体 或人。他的这种行为代表了需要向外表现、需要支配别人却受到压抑倾向。  (3)谵妄躁狂症:谵妄躁狂是躁狂症中的极端形式。这类病人往往都是 精神错乱的。他们表现得狂暴的兴奋,完全失掉了同现实的接触。对他们来 说,自己的幻觉和妄想远比周围环境要真实一些。他们不但对自己而且对别 人都是极端危险的,必须予以隔离。  例一:过度兴奋也是病  患者,女,23 岁,因半月来情感高涨、话多、兴奋而入院。入时病人衣 着整洁,合作有礼表情轻松愉快。在病房不时引吭高歌,众病友为之鼓掌喝 采,更是手舞足蹈,唱个不停。主动向医生详细叙述病情,滔滔不绝,难以 打断,内容连贯,和内心一致。自诉:“高兴极了,轻松极了,脑子变得特 别快而好使,以前是一个大脑,现在好像有三个脑子,转得可快了!手脚也 变得特别灵巧。”一边说,一边唱,一面当众表演:“太阳天空照,花儿我 对笑,??”诊断分析 躁狂症的主要表现是情绪高涨,言语增多,动作忙碌不停,而且精力充沛,不知疲劳,有的女性变得特别好打扮,艳服浓妆,且常伴有性欲亢进, 追逐异性,易受歹徒侮辱、奸污。  2.抑郁状态主要精神症状可概括为情感低落、思维迟钝和精神运动性抑 制等 3 方面。症状轻重不同分为 4 型,即:轻性、急性、木僵性和慢性抑郁。 此外,还有一种非典型抑郁,患者不具备重性抑或心境恶劣障碍的典型症状, 而表现为明显的焦虑、恐怖、疑病(躯体化)等症状。在国内成人中此类型 抑郁多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悸、气短、四肢麻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例二:过度抑郁也是病  患者,刘某,女,65 岁,郭某是一工厂工人,退休,子女都已长大成家。 郭老先生是退休干部,身体健康,两人每月退休工资有近六百元,子女婿媳 都对她老俩口十分孝顺,真可谓幸福之家,理该安享晚年了。不料刘大妈这2~3 个月来出现了精神反常,睡觉不好,早晨 3~4 点钟就醒,家务也不能料理了,觉得自己不会做,一日三餐吃现成的,整天言语唠叨,诉述自身坎 坷经历,说幼年父母对她不好、家庭经济贫困,嫁给现在丈夫后辛苦半世, 也没有过好日子。且整日诉述胸闷、心跳、全身肌肉酸痛,担心自己患心脏 病、风湿病,癌症,焦虑不安,呻吟叹息,胃纳不好,怨恨自己命长不死、 厌世、屡屡发生自杀、自伤行为,均因及时发现制止,动作不宁、坐卧不安, 消瘦明显。诊断分析  抑郁状态和躁狂状态相比,突出的现象是情绪低,其外观和正常人情绪 不愉快时不一样,长吁短叹,紧皱双眉,缺乏乐趣和生机,情绪低落同时有 思维迟缓、言语减少、动作减少,合称为“抑郁三联症”。  3.混合状态指临床上同时出现躁狂抑郁之主征相互混合交错的症状。临 床上又分为 6 种混合状态:躁狂性木僵、抑郁性或焦虑性躁狂思维贫乏性躁 狂、抑制性躁狂、思维奔逸性抑郁、激动性或激越性抑郁。  躁郁症的发作形式呈间歇发作或交替发作。发病形式可归为单相躁狂、 单相抑郁和双相躁郁症。发病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平均病程躁狂症 2 个月左 右;抑郁 6 个月左右,少数可持续 1~2 年。发作次数以 1~2 次为多,少数 可反复发作 20~30 次,发作频繁者每年发作 3~4 次。病例例三:周期性情绪发作  患者,男,20 岁,某著名工业大学的三年级学生,考入大学前,患者的 学习成绩优良,表现优秀,一直是班长和优秀干部,大二寒假期间,出现第 一次抑郁发作:说话、活动减少,终日闷闷不乐,报怨脑子不好使,兴趣索 然,觉得活得没有意思,只有一条绝路可走,历时四个月后出现话多,活动 多,感到脑子特别好使,精力充沛,乱花钱,常到老师家“讨论问题”,夸 夸其谈。三个月后出现第二次抑郁情绪,持续情绪低落三个月后突然又转为 情绪高涨,第二次躁狂持续 17 天。大三期间、这种状态又轮回几次、严重影 响其学习和同学关系、最后只得休学一年,住院治疗。  二、更年期抑郁症更年期忧郁症始在更年期发生的一种精神疾病,它的主要特点是:  (1)在更年期首次发病。女性更年期在绝经期前后,约为 45~55 岁; 男性更年期为 55~65 岁。  (2)心理异常以情感忧郁,焦虑和紧张为主,可有疑病、自罪,嫉妒等 妄想,但无智力障碍。  (3)大多数病人伴有失眠、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 并伴有内分泌功能尤其是性腺功能减退或衰老等。  (4)本病在情感性精神病中约占 1/3。而且女性多见,女性发病率等于 男性的 2~3 倍。□病因  1. 遗传因素 有人对 96 对双生子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发现异卵双生 子的同病率为 6%。而单卵双生子的同病高达 60.9%,说明遗传有一定的关 系。  2.内分泌机能衰退 更年期是机体代谢,内分泌机能,特别是性腺功能 向衰老过渡时期。此时的神经一内分泌等一系列功能处于不稳定阶段,适应 环境应能力下降,容易在精神因和躯体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平衡失调。3.人格因素 病人患病前,性格常具有敏感、多疑、胆小等特点。  4.精神因素 如家庭不和,邻里不睦或者工作不称心、不顺心、 社会风气看不惯等,都会影响到病人的心理活动,诱发精神症状产生。□症状表现  更年期抑郁症主要表现是抑郁情绪,患者感到无原因的兴趣下降,悲观, 感到对不起家人,自我评价下降,认为现在什么能力都没有了,成了废人, 连累家人,进而产生悲观厌世和自杀行为。有时泪流满面,有的讲我想哭都 哭不出来了,患者多卧床,也有的焦燥不安,不知如何是好。伴有失眠特别 是早醒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四肢疲乏无力。在更年期的抑郁,除有抑郁体 验外,常常伴焦虑情绪,心烦意乱,坐卧不安,对自体的微小变化都感到十 分害怕,认为病很重,常纠缠大夫或别人问:’我这么难受怎么办呀”,“我 的病能治好吗?”甚至产生疑病观念或妄想,感到没前途,活着没有意思, 同时认为躯体的疾病是主要的而要求治疗。从而看出,更年期抑郁,不像发 生在年轻人身上那么典型,明显的焦虑情绪常常掩饰一定程度的抑郁,不易 早发现病例例一:对新环境犯愁的女医生  患者,女,45,医务工作者,患者是一年前由部队医院转业一地方医院 工作的。由于环境的变化,她感到每日病人多,病情复杂,工作起来比较吃 力。后来因工作问题和同事争吵,她就认为同事都瞧不起她,觉得有的人还 背着她在领导面前的说她坏活,看到别人谈话也认为是在议论她,甚至有人 要害她。以致每晚脑子老想事,不能入睡,以后逐渐出现头痛、头晕、心慌、 身上发热、口苦口干、不思饮食、便秘等。现在病情越来越严重,每晚不论 服多少安眠药也只能睡一两小时。但她又认为服安眠药会杀死白血球,自己  活不长了。为此,整天忧愁不已,悲观失望,看不到前途,一意想自杀。尽 管她是医生,但自己却无法解除自己的痛苦,还闹得全家不安宁。诊断分析 更年期中,患者体力,精力上的下降,繁重的工作使她感到力不从心,加上同事关系不和,使她更加敏感和多疑出现被害妄想,悲观失望,看不到 前途,于是表现出明显的更年期忧郁症症状。第六章药物依赖和酒精依赖  俗话说:“烟是吃人的毒蛇,酒是杀人的钢刀”。药瘾和酒瘾已夺去了 无数才子,佳人的青春和生命,造成社会和家庭的无穷后患。美国著名影星 玛里琳·梦露以其迷人的风姿倾倒世人,摘走了艺术上的桂冠,但生活上的 失意使她时常“对影举杯”,失眠症日益严重,以致不服药不能入睡,终因 服用过量的安定类药物而结束生命,死时年仅 36 岁。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 一生只知喝酒弄文,自云:“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但酒带 给他无穷的后患,五个儿女均为愚钝。  药物依赖  药物依赖,又称药瘾,是指由于长期或反复使用药物,造成人的精神, 躯体改变,对药物形成依赖,为取得快感,或避免不快感,而持续或周期性 地产生强烈的用药欲望。药物依赖不仅指对毒品药物的成瘾。而且也包括以 其他一些药物的躯体和心理依赖。只是由于毒品药物引起的药瘾症状更明 显,更顽固,对身心健康的损害更严重,故更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药物依赖的危害据统计:全球滥用大麻、鸦片、海洛因、可卡因、苯丙胺等药物的人数达 4800 万。它导致 500 万人精神颓废。每年全球因吸毒而死亡超过 10 万人, 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而因吸毒走上偷窃、卖淫、杀人犯罪道路的更是不计 其数,长期使用者发生人格改变、自私、无责任感,甚至为了弄到毒品会肆 无忌惮地犯罪、偷窃、抢劫、卖淫以获得钱财来维持他的嗜好。据美国专家 统计,一般上瘾者一个月要化近万美元购买海洛因,仅在纽约州地区,上瘾 者每年至少要偷窃 5 亿美元用来吸毒。联合国前任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 尔指出:“毒品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他担心“人类社会的物质 文明将毁于毒品的烟雾之中”。  在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封建地义官僚阶级反动统治的腐败,以 销售鸦片掠夺人民血汗。造成鸦片吸毒一度蔓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国务院周总理于 1950 年 2 月 24 日发布了“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严 禁吸食、贩卖、种植和私运鸦片、吗啡、海洛因等各种毒品。并采取了相应 有力的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了鸦片等的来源,同时还加强了对易成瘾药品如: 吗啡及苯丙胺等的严格管理,消灭了解放前滥用麻醉药品的混乱现象,在短 短的 3 年内便根本铲除了烟毒。但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不法之徒,借开放搞 活之机,贩运毒品,使吸毒在我国沉渣泛起。1988 年,我国公安、海关部门 查禁贩毒案 283 起,缉获鸦片 264 公斤、海洛因 169 公厅,抓获犯罪分子 203 人。1989 年查破的贩毒案和缴获的毒品比 1988 年成倍上升。目前,我国吸毒人数已达 7 万人,吸毒,这黑色的瘟疫已在我国消消地蔓延。二、药物耐受性和依赖性  药物耐受性,又名耐药性,指重复使用某种药物,其药物效率逐渐减低, 如欲得到与用药初期的同等效力,必需加大剂量。而交叉耐药性是指对某种 药物形成的耐药性,在开始用其他药物时也出现耐药性。  药物依赖的症状可分为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两种。精神依赖也就是心理 依赖,指病人对药物的渴求,为了获得用药后的特殊快感,有强烈的愿望要 得到此药。病人对药物的渴求强烈的程度,以至于为了弄到药物会不择手段, 甚至欺骗、盗窃等。虽然自己能意识到药物对自身健康、对家庭和社会都有 危害,但却抗拒不了对药物的渴求。精神依赖的产生与药物的种类有关,容 易产生精神依赖的药物有吗啡、海洛因、可待因、度冷丁、巴比妥类以及苯 丙胺、大麻等。  躯体依赖是指长期眼用某种药物后、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种生理、 生化改变,如果减药或停药,就会发生一系列躯体症状,轻者会感到难受, 全身不适、心慌、流泪、眩晕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重者可产生癫痫大发作、 幻觉妄想、意识障碍、甚至可威胁生命。引起躯体依赖的药物有吗啡类及巴 比妥类等。  三、药物依赖的病因和病理机制□药物依赖的病因  1.人格因素部份药瘾者,物别是青年人,在服药前有某种程度上的人格 缺陷,如意志薄弱,优柔寡断,好依赖他人,过分焦虑紧张,缺乏自制力, 他们往往难以应付生活对他们的挑战,靠药物依赖和使用脱离现实生活。  2.躯体疾病 许多成人“瘾君子”是由于躯体不适,疼痛,失眠等长期 服药所引起的。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近 14 年中治疗的 41 例药物依赖患者中,40 例因失眠,疼痛而反复用安眠酮,安宁等催眠药成瘾,或度冷丁止痛而成 瘾。  3.客观因素 社会文化,历史背景是形成吸毒等药物依赖的一个重要影 响因素,下面就以吗啡和海洛因的生产和使用风行全世界的过程来说明一 点:  1858 年美国的两位医生首次试验将吗啡直接注入血管,这是医学史上的 重要突破,大大改善了 19 世纪的医疗质量。1905 年,医学科学家从新鲜鸦 片中提出了纯吗啡,作为一种口服药,吗啡很快变成了重要的医用麻醉剂。 但不久便产生了严重上瘾问题。1921 年英国作家汤姆斯·德昆西发表了一篇 题为“一位英国吸鸦片者的供词”的短文,医学科学家最终认识到了用药上 瘾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以后进行了相当广泛的药学研究,以寻找一种非上瘾 性止痛剂,最后发现了海洛因,认为该药在治疗诸如支气管炎、慢性咳嗽、 哮喘和肺结核等呼吸性疾病方面性能十分优越,并称它是吗啡和可卡因理想 的非上瘾性替代品。在这个结论的鼓舞下,德国大量生产并推销海洛因,20 世纪初被世界各地的专家称为“妙药”,并被当作非上瘾性万灵药物广泛发 放,形成了该药的严重滥用。1924 年,联邦麻醉品官员估计,在美国有 20 万名海洛因上瘾者。日趋恶化的海洛因上瘾现象,终于使人们认识到了海洛 因的危害大于其医疗价值。1924 年,美国参众两院一致通过立法,禁止生产 和进口海洛因。国际医学终于认识到无限制地使用海洛因的种种危害,开始 对合法生产海洛因进行管制加削减。规定了生产厂家只能生产用于合法医疗 和科学需要的海洛因。由于上述条约,世界合法生产海洛因的总量从 1926 年的 9000 公斤猛跌到 1931 年的 1000 公厅。然而,合法生产量的锐减并没能制止普遍海洛因的上瘾现象。生产海洛因的广阔市场使得越来越多的黑社会,犯罪集团将它作为一可棵摇钱树,虽 然屡遭摧毁,但就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药物依赖的病理机制 形成药物依赖的病理机制有:  1.代谢耐药性和细胞耐药性 耐药性和躯体依赖往往相并行发展。耐药 性部分是由于药物代谢速度加快,使组织内药浓度降低,以致作用减弱。部 分则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细胞适应性的改变。神经细胞只有在血液中有高浓度 药物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正常工作。  2.受体学说 药物依赖的产生是由于吗啡受体长期被外源性吗啡阻断, 造成耐药性的急剧增高。  3.受体废用性增敏现象 戒断综合证的产生与受体废用性增敏现象有 关。吗啡受体长期被阻断后出现废用性增敏,致使停药时受体敏感性过高, 而出现戒断症状。  四、药物依赖的临床分类及病例□吗啡类镇痛药成瘾 吗啡类包括吗啡、鸦片、海洛因、可卡因、度冷丁、美散酮、狄奥宁等。临床上主要用于镇痛。而“瘾君子”则可以藉以获得精神愉快,极易成瘾, 常用剂量两周即可产生依赖。症状表现如下。  (1)人格改变:一旦形成药物依赖,患者就会出现明显的人格改变。自 私、说谎、诡辩、不关心家人、道德沦丧,以及许多植物神经机能障碍。  (2)戒断综合征:精神依赖性强,躯体依赖明显,极易产生耐药性。戒 药症状十分痛苦,一旦停药,则会出现食欲丧失、脸红、头晕、体温异常、 皮肤干燥、性欲减退、哈欠、涕泪交流、大汗淋漓,战栗、忧郁、焦虑、不 寐、全身疼痛,或抽搐。  (3)神经方面:植物神经功能出现明显紊乱,可见颤动、动作和步态不 稳,言语困难。瞳孔缩小,腱反射亢进。病例例:拜倒在“砒霜”裙下的女强人  患者,女,29 岁,毕业于北方某名大学外语系。患者生长于北方某农村, 父母均为农民,父母三十岁左右得此女,视为掌上明珠,百般疼爱,患者自 小聪明伶俐,很是讨人喜欢,患者从小学习就非常好。很有人缘,和班上的 同学关系都很好,高中毕业后,考入自己理想中的大学,进入自己理想中的 专业——外语系,在大学期间,患者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表现优良,显示 出较高的组织能力和较强的魄力,大学毕业后,回当地的一所高校中任外语 教师,时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深入之际,热情好动的她,放弃了宁静大学校 园中的那份稳定的职业,毅然孤身一人到南方深圳闯荡江湖,由于她良好的 外语功底,流利的口语,高超的社会交能力和口才,使她很快赢得了一家美 国公司总裁的青睐,当上了这家公司的中方总经理,时年正值方龄二十六岁, 这时正是她大展宏图的时刻,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却意外发生了,昔日的男 友因不能忍受“女强人”,而将持续四年的恋情中断,这对她是一次沉重的 打击,更加不幸的是她父亲,为她付出了一切的父亲因癌症,医治无效而谢 世,半年内祸不单行的两次打击几乎摧毁了坚强,乐观的人,使她失去了心 中的支柱。情绪变得极其沮丧。于是,她走向了毒品市场,想从毒品中摆脱 痛苦,起初,海洛因的确收到了一定的作用,使她忘记了失恋和丧父的两重 痛苦,但不久,就发现她已陷入泥潭中不能自拔了。她的毒瘾越来越大,一 旦不吸,上班就会没有精神,哈欠连天,涕泪双流,忧虑,不安、大汗淋漓, 一次次下决心戒掉,一次次地又偷偷吸毒品,一年下来,她几年来辛辛苦苦 挣下来的钱全部换成了毒品,毒品不仅花去了她全部的积蓄,也剥夺了她的 才气,气质和能力。她被解雇了,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换得 一刻不能离的海洛因,她失去了做女人的羞耻感,走向了出卖肉体的泥潭, 她越陷越深。最后,她终于再也买不起毒品了。在太阳底下,由于毒瘾发作 而晕倒在大街,收进了戒毒中心。诊断分析  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强人”在困难面前退却了。拜倒在“砒霜”的石榴 裙下,失去了美好的前途,留下她的年迈母亲无穷的痛苦,人生如涉险,一 步走错,将会遗憾终生。□安眠药成瘾  该类药物主要包括巴比妥类、水合氯醛、抗焦虑、抗忧郁等抗精神病药。 巴比妥类等安眠药主要产生精神依赖,病人服药后可解除紧张,获得欣快感, 以致产生强烈的欲望,甚至到非服药不可的程度。由于耐药性的增高,趋向 于加大剂量,当大剂量反复长期使用后方可产生躯体依赖。巴比妥类药与酒 精有交叉耐药性,饮酒时同服巴比妥类药物可加速成瘾。  症状表现长期服用安眠药的病人,均可出现不等的慢性中毒症状。在周 期性大量服药阶段可出现意识障碍和轻躁狂状态,表现为躁动不安,无目的 乱走,骑自行车乱跑等。长期大量服用者均有明显智育障碍,表现为记忆力、 计算力、理解力的下降,思考问题困难,学习工作能力下降。长期大量服药 常出现人格变化,丧失进取心,对家庭和社会失去责任感。千方百计不择手 段偷药骗药,不顾家庭生活买药。病人一般都极力隐瞒自己的服药史,否认 成瘾,当面撒谎,直至戒药症状出现,全身难受才向家人和医生苦苦哀求。 戒断症状一般在停药后 1~3 天出现,表现为心慌、流泪、眩晕,重者出  现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可出现“癫痫样大发作”,出现视幻觉、类精神分 裂症症状及意识障碍。如戒药时病人情绪饱满,精神充沛,应怀疑有偷服药 的可能。病例例一:宁可人受穷,不愿口受苦  患者,男,50 岁。患者患神经衰弱多年,长期服用安眠酮后效果很好, 睡觉效果好,入睡快,但由于长期服用,患者现在每天晚上需服 5~6 片才可 入睡,比当初的每天晚上 1~2 月超出了 3 倍以上,患者现在视此药为“救命 药”。但由于安眠酮极易造成药物依赖,国内外均不再生此药,因此,这种 药目前市场上极缺,从医生那儿根本无法开得出来。因此,患者花了很多钱, 托了不少人,也只能搞到少量安眠酮,但很快就又用完,这种药到了不吃不 行的地步,倘若不服此药不但彻夜不寐,而且头晕、恶心、全身乏力,四肢 抖动,第二天,根本没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但只要一服此药,这些症 状就会很快消除。为此,患者本身很痛苦,而且也给家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 担和精神压力。诊断分析  这是一起对安眠药的药物依赖,患者不仅有精神依赖(对药物的渴求欲, 想尽办法搞到药物),而且有躯体依赖性(不服药即头晕、恶心、全身乏力), 而且对安眠酮已产生耐药性。□致幻剂成瘾  症状表现亦称迷幻药,如苯丙胺、利他林、大麻、LSD、南美仙掌毒碱等。 这类药物具有兴奋情绪、陶醉欣快或梦样消魂及性欲亢进等作用。其中有些 药物在临床上用于减肥、消除疲劳等,治疗小儿多动症等。使用不当亦可成 瘾,并可导致酷似精神分裂的苯丙胺性精神病。国外服用致幻剂者甚多,后 果严重。病例例一:倒毙街头的舞蹈家  患者,男,30 岁,舞蹈演员,因精神空虚而服用致幻剂,剂量由小至大, 品种增多,以致吸毒成瘾,只得夜以继日地疯狂演出,以票房收入来购买药 物。戒断症状严重:停止使用致幻剂后,意识模糊不清,不认识周围的人, 不理解周围人的言语,自言自语,口齿不清,双侧瞳孔小,对光反应迟钝, 全身无力。这种状态持续一年后,倍受精神和肉体上的双种痛苦患者终于倒 毙街头。诊断分析 精神空虚,紧张和压力大,从致幻剂的短暂美妙的快感中寻求解脱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玩火行为”,玩火者必自焚,面对挑战和困难,一方面发展 自身,另一方面寻求社会支持,千万不能寄希望于药物的虚无世界。□其他易成瘾药物 有抗焦虑药,苯丙胺,印度大麻和可卡因等。抗焦虑药包括眠尔通、利眠宁、安定、羟基安定、硝基安定、氟安定等,其中最易成瘾药物是眠尔通。大量服用可出现消瘦无力、皮肤无光泽、性功 能低下,并引起一定程度的人格变化:易激惹、意志薄弱、说谎自私,道德 沦丧。  苯丙胺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可减少入睡及疲劳感,长期大量服用苯 丙胺,可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症状,在意识清晰下出现被害妄想, 夸大妄想。  印度大麻是一种仅次于鸦片的古老致幻剂、吸大麻后,自身感到特别愉 快,精力充沛,欣喜若狂,充满自信,出现错觉和感知综合障碍,兴奋和恐 惧,继之出现抑郁,不安,共济失调,并导致失眠。  可卡因原产地在秘鲁及坡利维亚,近年来个别不法分子,将静脉注射品 走私进入我国。本类药物有强烈精神依赖,不发生耐药性和躯体依赖。一次 服用或注射可卡因可出现兴奋、欣快、脸红、脉速、情绪高涨。长期大量服 用病人的情绪以欣快为主,话多,可出现幻觉,重者可出现谵妄状态和大量 幻觉。  慢性成瘾以静脉注射最易引起,其次为皮下注射及口服,表现为口中有 麻木感,瞳孔扩大,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新陈代谢加快、反射亢进,神经 过敏。注射部易发生局部溃疡。病人往往死于全身衰竭和呼吸麻痹。病例例一:英年早逝的女运动员  联邦德国最著名的女标枪运动员德雷塞尔为了在 1988 年奥运会夺取一 枚金牌,两年前便开始服用和注射 130 多种不同的兴奋剂,结果是一方面提 高她的爆发力和运动成绩,使其标枪成绩有了垂直上升,从世界排名第 33 位上升第 6 位,但是另一方面,大量的兴奋剂注射,使她形成药瘾,一刻都 离不开兴奋剂,身体受到严重的损害,即使是在 20 多位专家的协助下,也是 回天乏力,终以 26 岁英年早逝留下无限的遗憾。诊断分析服用兴奋剂,以提高运动成绩,这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蔑视,是对“公平竞争”精神的公开挑战,遭到世人的唾弃,但在荣誉和金钱面前,仍 有不少人挺而走险,不但戏弄了世人,更重要的是践踏了他(她)自身。烟瘾  烟瘾,又名烟草依赖,是指过量吸烟,或过分地依赖烟草。DSM-Ⅲ对烟 草依赖的诊断标准是:1.持续地吸用烟草至少一个月;2.至少有下述行为中的一项;①郑重企图停用或显著减少使用烟草量,但未能成功;②停止吸烟而导致停吸反应;③不顾严重的躯体疾病,自知使用烟草会使其加剧,但仍继续吸烟。一、吸烟的危害  世界科学公认,吸烟对健康危害很大,近 20 多年的医学研究无可置疑地 证明吸烟是引起肺癌,慢性支气管炎,阴塞性肺气肿和冠心病的主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宣告在工业发达国家中,65 岁以下的男性,90%的肺癌,75% 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 25%的冠心病死亡是由于吸烟引起的。吸烟除引 起肺癌症外,还会引起口腔癌,膀胱癌及胰腺癌等,它还会引起末梢动脉病, 造成下肢坏疸甚至需要截肢。  吸烟不但害已,而且还损害他人。孕妇吸烟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的危 险增多,分娩了的胎儿体重,身高,智力均低于不吸烟孕妇分娩的胎儿,吸 烟者喷出来的烟雾,燃烧的卷烟放出来的烟雾污染空气。不吸烟者及吸入这 种被烟草雾污染的空气成为被动吸烟者,他们的肺癌,慢支和冠心病等与吸 烟有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相对地增高。  我国是一个烟草大国,有关研究者于 1984 年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查 50 万人的吸烟情况,结果发现男性吸烟率极高, 15 岁及以上男性吸烟者达60.01%,20 岁或以上吸烟率也 68.9%,30 岁以上则近 75%的男性公民都是 烟民,吸烟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二、吸烟成瘾的病因、病理机制和病例□吸烟成瘾的病因 烟民不是天生的,形成烟瘾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活环境,这种习得性行为一旦形成习惯,便被长期维持下去。我国吸烟情况表明,男性开始吸烟的年 龄在 15—24 岁之间,人人都知道吸烟有害身体健康,但为什么仍有不少新烟 民源源不断加入“吸烟王国”呢?  1.交际心理:开始吸烟的心理动机有文际、提神、模仿等。其中交际占 很大成分。有位中学生说:“在某些场合,吸烟不可缺少。它是社交的一种 媒介,我本人就借助于这种媒介交了很多朋友。”现在社会上不少人将敬烟 视为“赏脸”、“有交情”、“重友谊”。“烟酒开路、事情好办”在某些 地方成了风气。有位烟瘾君多次戒烟均未成功,问之原委,答:“工作需要, 应酬所迫”。  2.模仿心理 香烟具有多种象征作用,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大烟鬼,例 如丘吉尔的雪茄子,斯大林的大烟斗,毛泽东的烟瘾,这些伟人形象与香烟 联系如此密切,无形中便成了一种力量和自信,吸引着许多青少年去模仿。 另外,吸烟者那种潇洒自如,悠然自得的神态,对青少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吸引着年轻人去模仿。3.好奇心理有些人起先并不上瘾,只是感到好奇,想亲口尝尝,结果在不知不觉中染上吸烟不良习惯。  4.凑热闹心理部分人在同学、同事、同乡等群体聚会中,经他人热情劝 告怂恿,为凑热闹吸起了烟。5.无所谓心理尽管社会经常开展吸烟有损健康的教育,但仍有部分人尤其是吸烟成瘾者置若罔闻。他们认为“吸烟是一种享受,没必要戒除它”, 他们深深陶醉于“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的自我享受之中。6.消愁有不少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受到挫折以后,便借抽烟来缓解自己的紧张焦虑情绪,消除一切烦恼。  7.提神吸烟上瘾之后,人们发现吸烟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而生理上的 烟瘾使得吸烟成为一种习惯和享受,许多吸烟成瘾的人不吸烟就无精神,而 一抽烟就精神焕发,思路大开。□吸烟成瘾的病理机制  烟草烟雾中含有 2000 多种物质,其中尼古丁占全部生物碱的 90%以上, 是作用最强的生物碱。亦是导致吸烟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尼古丁既是一兴 奋剂,又是一种抗焦虑药,可以使人产生轻松愉快样感觉,尼古丁最大的危 害在于它的成瘾性。烟草中的尼古丁随烟雾进入吸烟者的血液后,能在血液 中停留数小时。长期吸入尼古丁,身体就会习惯于血液内存在一定深度的尼 古丁状态。当血液中尼古丁浓度下降时,吸烟者就会渴望尼古丁的浓度恢复 到原有的高水平,于是就再吸烟,从而成瘾。吸烟一旦成瘾,便成为吸烟者 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天少则十几支,多则几十支,欲罢不能。一旦烟 瘾得不到满足,便六神无主、心慌意乱、烦躁焦虑、无所适从,千方百计寻 找吸烟机会,学习、工作效率下降。病例例一:嗜烟如命的汽车司机患者,男性,34 岁,汽车驾驶员,因寻求戒烟方法而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门诊。他自诉有了 20 多年的吸烟历史。小时跟着做农民的祖父、父亲吸 旱烟。在部队服役期间除了津贴费几乎全花在卷烟上外,家里还得寄烟叶给 他。因在部队学会了驾驶,复员后在一家工厂开卡车。由于嗜烟如命,几次 恋爱告吹。为此他曾多次痛下决心戒烟,如毁坏烟具,将烟票送人。但每次 都是虎头蛇尾,头几天可完全不吸,最终经不起烟友的诱惑,又抽上了。现 在每天抽烟 30—40 支,由于经济不宽裕,抽的多是劣质香烟。两年前与一女 工结婚,常因抽烟的事闹起家庭风波。去年他们有了一个女儿,妻子的脾气 比以前更躁,已经几次出示黄牌,扬言患者再不戒烟,她母女俩就分开过。 患者说他也并非执意要抽烟,同时更感到身系一家安危,应该戒除旧习。但 想到屡戒屡败的经历,又不免灰心丧气,故前来求医。例二:嗜烟断学业  患者,男,17 岁。某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因经常抽烟而寻求帮助。患者 系独生子女,父母视之为掌上明珠。从小较聪明,性格稳静,1 岁左右患者 的父亲就开始给他喝含有轻度酒精的饮料和学吸烟,以至不用烟酒就止不住 孩子的啼哭。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烟瘾随之增加,对烟的依靠越来越强。一 日不吸烟就觉得生活无乐趣,哪怕家人再三劝阻,他也绝不放弃吸烟的习性。 他与朋友中断了来往,常离群索居,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想狂吸,只要有烟, 就可以不吃饭,健康受到严重损害,而且整天衣衫不整,充满疲惫,倦意, 根本无法正常上学,只好退学先治病。诊断分析  两位嗜烟者都有同样的家庭背景,父亲、祖父一代都是十足的烟民,自 幼的家庭教育使他们认识不到吸烟的危害,一旦因吸烟而导致危害:婚姻家 庭紧张,经济拮据,学业无法继续时,他们已经深深地陷于尼古丁的泥潭中。 因此,禁烟应从自身做起,从父辈做起,“吸烟等于慢性自杀”。  酒精依赖  酒是最古老最普遍的人造饮料,酒以其特有的醇香色味著称,令人心情 舒畅,忘却烦恼,减轻疲劳,节庆假日,美酒佳肴,更添几分喜庆气氛。大 量的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偶尔或少量饮酒对身体可起到活血化瘀,舒经活骨 的作用,对人的健康有益无害,但是,长期大量的酗酒,成为酒精依赖者, 则对人,对已,对社会都是一种危害。  一、酒精依赖  酒精依赖,或称酒瘾是指由于长期饮酒所致的一种心理状态,一种非饮 酒不可的强迫心理,可以连续或周期性出现,以体验酒对心理的效应,有时 也为了清除无酒饮所致之不适感。酒精依赖分为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 精神依赖是指对酒的心理上或精神上的渴求,如长期饮酒,只要一天没有酒就感到坐卧不宁,好象“缺了什么似的”,甚至焦虑不安,情绪烦躁, 没有精神,千方百计地或不惜以任何手段去找酒喝。这就是对酒的精神依赖。 躯体依赖是指长期饮酒的人,由于酒在躯体内长期存在,持续发挥其作 用,机体已适应它存在的状态,形成了一种稳定状态。如果突然戒酒,机体 内失去平稳,机体就会产生很多不适,如心慌、头痛、乏力、浑身酸痛等,一旦恢复饮酒,这些症状自然消失,这叫躯体依赖。 酒依赖还有一个特点,是饮酒量会不断增加,就是耐受性增加,开始逢年过节饮酒,逐渐每周饮,以后天天饮,甚至一天喝几次,每次的酒量逐渐 增加。□长期大量饮酒的危害 长期大量饮酒对人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1.对消化系统可引起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酒精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  2.长期饮酒还可能增高咽及喉癌、食道及口腔癌、肝癌及口腔癌、肝癌 及胰腺癌发病的危险率。3. 长期饮酒对神经系统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可以引起一系列病变,如小脑变性,发生共济失调,双手震颤,脑梗塞,癫痫等。  4.精神障碍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各种精神障碍。如焦虑、抑郁、类躁狂 状态、类精神分裂症样状态,震颤性谵妄、酒中毒性幻觉症、编执状态、柯 萨柯夫精神病,许多人还发生人格改变,记忆力下降和智力减退,严重者可 导致痴呆。5.对胎儿的影响 长期饮酒不仅对本人身体有危害,还给子孙后代带来后患。女性在妊娠期大量饮酒,对胎儿有很大影响。据美国报道,如孕妇每 周饮酒两次,就会增加早产及先天性畸形的发生□酒精依赖的病因  和其他成瘾行为一样,酒瘾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环境的影响下,习得 性的不良行为习惯。  1.家庭环境 多酒瘾君子,其父,补助父都是酒精依赖者,他们或背着 父母偷偷学着品尝,有的家长索性让子女陪饮,久之是染上恶习。  2.夸大酒的功效,认为酒能消除疲劳,疗伤止痛,相信酒能舒筋活血、 镇静催眠,一旦无酒,则全身乏力,精神萎靡,夜不能寐。  3.爱面子心理 有些地方有豪饮为荣的风俗,每当亲朋相聚,便开怀畅 饮,一醉方休,并以酒量多少论感情深浅。如我国东北有些地方就有“感情 深一口闷,感情浅舐一舐”之劝酒令。尽管饮者力不从心,但碍于面子,只 能逞能,结果导致酗酒不良行为。  4.业余文化生活单调 单调的业余生活使许多人在下班以后感觉无聊, 导致千方百计寻求精神刺激。于是,聚饮也成为消遣,娱乐的方式之一。    5.家庭不和 夫妻关系不和,或家庭负担太重,都可能导致一方(多指 男性)借酒浇愁”。  6.青少年成人感的出现 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成人感的增强, 在不良传媒影响使他们认为三五成群,抽烟喝酒是男子汉的气概和风度。病例例一:以酒消愁愁更愁李××,男性,32 岁,初中毕业,工人,未婚。1981 年 6 月 24 日入院,1981 年 8 月 17 日出院。 主诉:进行性加量饮酒十年,近五年饮酒成瘾,并经常伴有酒后意识不清。  个人史和现病史:患者平素性格温和,孤僻少语,心胸狭小。1968 年(20 岁)参加工作,学习刻苦,工作能力强。因本人文化水平低,在学习中有一 定困难,渐出现失眠,精神不振。1970 年后初学饮啤酒,逐渐成瘾,最高量 一次达 4 升,喝葡萄酒一天高达 4 瓶,喝白酒一天大约一斤左右。喝酒方式 一饮而尽,一醉方休,尤遇心情不愉快时则喝“闷酒”,以醉倒罢休。1979 年以后,每日必须饮酒,不喝则焦躁不安,全身说不出的难受、有一种坠入 万丈深渊似的感觉。1976 年 9 月某天上街途中,见酒铺就喝 4 两白酒,整整 喝了一天,酒量达 3 斤之多,最后醉倒在街上被民警送回。以后多次出现酒 后到单位取闹,自行车骑到哪丢到哪。家属为了不让其喝酒,把钱控制起来, 他则偷偷把衣服、手表廉价卖出去,甚至把家里为他换的饭菜票也兑换成人 民币买酒。1977 年以后,自认为单位有人讲他坏话,为此和别人争吵、骂人, 尤其是经常因为喝酒而发生经济矛盾,夫妻关系日渐紧张。近一年常不注意 行为仪表,衣着欠整洁,常为小事发脾气,易激惹,劳动纪律涣散,无故不 上班。诊断分析  工作、学习上的不顺利,导致心理紧张,于是出现酗酒现象,短暂的一 醉方休使患者忘却身外的一切烦恼,得以解脱,慢慢地酒和解脱形成了一种 牢固的联系,耐酒性使得患者人格发生了改变,造成了经济、家庭危机。  二、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指由于长期大量饮酒,造成生理、躯体上的酒精中毒,从而导致精神障 碍。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1.普通醉酒状态 为一次较大量饮酒引起一次性精神兴奋状态,言语增 多并有夸大色彩,情绪兴奋,无故欢乐具有高度激动性和不稳定性,对平时 不满意的事,失去控制能力,与人大声争吵、辱骂,同时有步态不稳,手、 唇震颤,口齿不清,即所谓酩酊状态。此外有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皮肤血 管扩张,面部充血,有时呕吐,眩晕,瞳孔反应暂时迟缓。另一类醉酒者则 嗜唾,酣睡,少语。一般可自然恢复,无后遗症。病例例一:以酒壮胆泄不满  思者,男,19 岁,未婚。患者平时性格温顺,常受他人戏弄,不会辩理, 从无打架及不礼行为。前不久,因劳累,晚 11 点与同学在饭店饮酒,空腹饮4 瓶啤酒,快饮完时无故与邻座顾客吵架,称对方瞅他。同学劝阻反遭两记耳光、并且话特别多。在骑车返校途中大声叫喊、骂人,并从车上摔了下来, 返校后即刻去找女同学聊天,并走进一女生宿舍,见到一女生脱衣睡觉,即 拉开对方的被子强行接吻,猥亵,咬其乳房,掐脖子等,被对方推下床后, 随即躺在地上入睡,不久醒来,知道是女生宿舍,及携带自己的东西离去, 后发现拿错东西又送回原处。诊断分析  性格温顺,受他人戏弄,胆小,这一切都给患者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抑。 酒使他内心积压的能量得以释放,做他平时不敢做的事:吵架、打人、猥亵 女同学。醉酒后的行为表现体现出患者内心的“强者”愿望和对平时的不满。2.病理性醉酒是相对小量酒精引起急性精神病性发作。主要是由于个体的敏感性,而不是由于过量饮酒,此时无明显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发作呈暴 发性攻击性行为,病人意识不清,但没有醉酒时的步态不稳,口齿不清等。 有时可出现片断的幻觉和妄想,多为恐怖内容,因而常发生攻击行性为和严 重兴奋,一般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后以酣睡告终。有完全或部分的遗忘。病例例二:谁让他走进铁窗  患者,男,25 岁,未婚,工人。因怀念故去父亲及解除疲劳,与同事饮 酒,约饮白酒 250 克,啤酒 150 克,酒后回家乘车时已需人搀扶,并呕吐, 摔倒,但途中换车后清醒,可与同事话别,自行回家,约晚 9:30(饮酒后 4 个半小时)到家时,突然踢开门,对母亲和姐姐的问话不答,并突然打了母 亲二记耳光,然后穿上姐姐的雨鞋(当时未下雨),拿着菜刀,推着姐姐锁 着的自行车外去,走路无不稳定表现,在马路上连续砍伤不认识的大人,小孩 5—6 人,当场被捕后尚可进行片断以对话,不久即沉睡,第二天醒后审讯时,对回家,砍伤人及被捕的整个过程完全不能回忆。 诊断分析  虽然病理性醉酒和普通醉酒同属急性酒精中毒,但两者有着质的差异, 病理性醉酒时,患者意识障碍虽朦胧状或可谵妄状态,而且醉酒后多有完全 性遗忘。□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慢性酒精中毒多见于中年男性,多有 10 年以上的饮酒史,可引发多种精 神障碍。  1. 小脑变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是慢性酒精中毒的一种常见神经系统症 状。症状缓慢进程,往往较轻,常历时数年,双下肢常受累,表现为姿势或 步态障碍,步态蹒跚,走直线困难等。  2.谵妄状态发作时,意识不清,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发现生动而鲜形 的幻视,行为受幻觉支配,发作持续 3—5GD,深睡告终,醒后症状消失,谵 妄时的行为遗忘。  3.嫉妒妄想由于长期嗜酒,患者性功能存在障碍(阳痿等),在怀疑配 偶对自己不忠的基础上发生,发作期间想方设法去查找“证据”。  4.人格障碍长期饮酒使患者多数发生人格上的障碍,他们会变得极其易 怒和暴躁、自私、责任心下降。5.柯萨可夫精神病临床表现以严重记忆力障碍为特征。病人有严重的近事记忆障碍:病人能即刻回忆刚发生过的事件,但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即遗忘。 对新事物的学习严重受损害,远事记忆尚相对保留,病人往往以错构、虚构 来填补记忆的空白。其他认识功能相对保持较好。病人在一般交谈中机警。例一:因酒离婚  因酒离婚患者,男,32 岁,某工厂保管员。患者有十余年的饮酒史,酒 量逐增,现在每天必饮酒 1—2 次,每天必饮 4—6 两烈性白酒。若强制他不 喝酒,他便烦躁不安或大发脾气,甚至四肢抖动,呕吐和出汗。去年一天晚 上和同事一起喝完酒后,回家后和妻子行房,感到力不从心,很快就射精, 完事后患者就呼呼大睡,后来又有几次,患者总是早泄,夫妻俩都感觉无昔 日性生活的快感,患者心情很不愉快,喝酒喝得更凶,近来,他开始怀疑妻 子另有外遇,于是,妻子下班回来后总要接受“检查”,找不到“情书”, 患者就不上班,对妻子进行追踪,妻子对此感到很耻辱,抗议几次后无效, 要求离婚,而患者更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诊断分析 很明显,患者由于长期饮酒,导致慢性酒精中毒,性生活的不满意,使其怀疑妻子对自己的不忠,“检查”、“跟踪”,正是患者嫉妒妄想的一种 表现形式,要想根除这种妄想,只有一条路:戒酒。第七章 行为问题和行为障碍  在人的一生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产生许多行为问题和行为障 碍。比较常见的行为问题有自杀行为、攻击行为等;行为障碍有间歇性冲动 障碍、偷窃癖、纵火僻等。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自杀行为  自杀是人们心理危机的极端行为。它既是人生的悲剧,也是家庭与社会 的悲剧。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自杀行为有增无 减,成为人类十大死因之一,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不能不引起人 们的深思和重视。一、自杀行为  所谓自杀,是指本人自愿或被迫结束自己生命的一种手段。有意识,自 愿地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称为自杀行为。自杀行为不同于:①外力胁迫 下的自伤或自我毁灭行为不属于自杀;②酗酒、吸毒、性淫乱、赌博等间接 自我毁灭行为称为“慢性自杀”,也不属于严格定义的自杀。一般来说,自杀过程可以分为三种类别:1.自杀意念自杀意念是指有寻死的愿望,但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2.自杀未遂自杀未遂是指已采取了实际行动,但未导致死亡。3.自杀死亡。二、自杀的发生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天至少有 1000 人自杀死亡,许多国家中 自杀均为人类十大死亡原因之一,且在青年人死亡原因中,列入前三位之中。 国外统计资料表明:每年自杀死亡率大致为每十万人口中 10—25 人;天主教 与犹大教信徒中自杀率较低,可能与教义贬责自杀行为有关;男性 45 岁以 后,女性 55 岁以后自杀率较高,城市自杀率高于农村。  青少年自杀(12~24 岁)是这一年龄阶段死亡原因的第二位,仅次于意 外被杀。近年来青少年自杀呈现上升趋势,国外 15~19 岁青年人自杀率由1950 年的 27/10 万上升到 1988 年 11.3/10 万,其中,大学生自杀率又高于 同年龄的非大学生,为一般人口的 2~4 倍。另外,医学院学生的自杀率与年 轻医生相似。理工科学生自杀危险高于文科学生。在国内,南京 23 所大学从 年 5年间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平均自杀率为 15/10 万,其中以1989 年和 1991 年更为突出,均为 18/10 万,而且大学生的自杀率呈上升的趋势。 高之旭等人收集了
年 15 年间上海市四个区和一个县总人口 人中的自杀死亡记录,计自杀死亡者 2109 人,其中 613 人为 60 岁 以上的老年人,占自杀死亡总数的 29%,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四。在 613 人 中,男性 393 人,女性 220 人,男女之比为 1.8 比 1。其中,60—64 岁 150 人,占 24.4%965—69 岁 142 人,占 23.2%;70—74 岁 131 人,占 21.4%;75—79 岁 95 人,占 15.5%;80 岁以上 95 人,之 15.5%。可见 75 岁以前的老人自杀人数明显高于 75 岁以后的老人。近年来,老年人的自杀率也呈上升 趋势。一般来说,自杀率准确统计相当困难。即使是人口资料完备的国家,也由于家属的掩饰,户籍行政人员的谅解等,将自杀死亡记录为病故、意外事 故死亡(真正的意外事故,如车祸中也有一部分是由于有意自杀造成的)、 或原因不明的死亡。自杀死亡还常受到宗教、社会舆论的责备、医疗与人身 保险赔偿等的排除,这些都会使统计数字偏低。三、自杀原因分析  自杀,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对一定社会规范的反抗,表征了它的不合理性, 是社会解组的象征,意味着对社会造成损失。因此,它也是最能引起人们关 注的人类偏差行为问题。  造成自杀的原因各种各样、错综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社 会关系的变动,二是躯体与精神疾病的影响。□社会——文化因素  1.社会心理因素一般来说,许多人都是在恋爱关系破裂、配偶严重争吵、 名誉被毁、事业失败等强烈社会心理因素作用之下无法适应而选择自杀行为 的。老年人、残废人、离婚丧偶及独居的人、无业与失业的人、没有信仰与 不参加任何社会团体的人等,由于孤独、与社会隔离、缺少社会支持等,自 杀率比政党人群显著增高。  2.社会政治的影响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激烈竞争,使人们处于失业、破 产、倾轧、失败、不择手段地求得生路之中,导致个人的不安全感和各种形 式的精神压力,自杀率自然增高;我国在“十年动乱”期间,知识分子和干 部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自杀率也是相当高的。3.家庭因素(1)家庭经济:家庭经济是容易导致家庭成员问磨擦的显在和潜在的导火线,也是家庭成员最直接、最敏感的联系。由家庭经济产生家 庭纠纷导致自杀的屡见不鲜。(2)家庭人际关系:家庭人际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家庭缺乏温暖等,都可诱发家庭成员自杀。 此外.哲学思想、社会风气、宗教观念等社会文化因素也都与人们的自杀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身体与精神疾病的影响  1.生理疾病 身体疾病是引起自杀行为的常见原因。如晚期癌症、毁容、 失明、截肢等伤残之后,慢性剧烈疼痛疾病,慢性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 竭的病人都常出现较高的自杀率,自愿及早结束自己痛苦的生命。2.精神疾病精神疾病也是引起自杀行为的一种常见原因。精神疾病中尤其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慢性酒精中毒与药物依赖患者,以及具有人格障 碍的患者,自杀率较高。当然,有些精神疾病导致的死亡是难以称之为自杀 的,因为其很少有意识的控制。            四、自杀者的特点一般来说,自杀者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自杀者大都是性格执拗的人,他们在和别人的冲突中不易接受劝 告,不愿随和而是一意孤行。  (2)经常遭受挫折后自暴自弃,表示活着没有意义,一切都完了,不会 再对工作、生活产生兴趣。  (3)病人常运动迟滞,不愿回答问题,动作缓慢而吃力,表露出生活是 一个不可克服的困难。  (4) 一段消沉、抑郁之后表现出空虚的欣快,待人异常的热情。这是 因为他们开始考虑是否自杀,思想上进行激烈斗争,后来决定结束这一切了, 便感到一种解脱、轻松、“愉快”。  (5)理智型自杀者常抓紧一切时间把可以做完的事赶快做完,本来不必 急于做的事,还会悄悄留下遗信、遗嘱、遗书等。(6)重大事件以后,出现极度的消沉、麻木。 总之,无论什么类型的自杀总是要在言语和行为方面留有蛛丝马迹,如发现及时是完全可以避免悲剧出现的。 病例例一:一言不合即自缢  ZD.女,12 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差,性格内向,生前未发现疾病 与遗传病吏。父亲是警察,初中文化;母亲是个体雇工,小学文化。有一姐、 一兄。平时父亲经常打骂孩子。ZD 在学校打扫卫生时,不慎打碎了暖瓶,按 学校规定要赔 2 元钱。父母不给她钱,她便偷拿了父亲 2 元。被发现后,挨 了父亲的打。姐姐还骂她:“笨手笨脚的。还不如死掉。”当日下午 2 时(1994年 3 月 3 日)于自家凉房中自缢。诊断分析  很显然, ZD 同学的自杀与其性格内向,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有着 密切的联系。自杀者在学校家里得不到一点肯定,最终走向了自我否定,出 现了悲剧。例二:良言难劝寻死女  29 岁的 A 女士,平时心胸比较狭窄,性格十分内向。一次因与丈夫吵架 而喝农药自杀,送医院经抢救成功,不久医生让其自己出院,但患者刚出医 院大门,就去撞车,结果造成颅骨骨折、脑震荡、肋骨骨折,人处在昏迷状 态,再次被送事医院急诊抢救。患者颅脑、胸腔多处严重损伤,院长亲自组 织脑外、胸外、胸内科技术精干的医师全力抢救,几天努力总算使她转危为 安。治疗月余基本痊愈,准备让其出院休养。院长担心再出问题,亲自派救 护车护送患者回家。不几日,患者终又悬梁自尽。诊断分析  真是好良言难劝该死鬼啊。经过多次抢救,A 女士还是毅然绝然地走上 了绝路,真是令人可惜。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不难看出,A 女士心胸狭窄,性  格十分内向,这就决定了她决定了的事是万难更改的,因此走上绝路也就不 足为奇了。攻击行为  所有的动物都有防御的本能,攻击行为是一种积极防御的形式。攻击行 为可以在不同生物物种之间发生,也常在同种之间发生——主要是在同种同 性之间,较少在同种异性之间发生。动物的攻击行为,最常发生于争夺食物, 争夺配偶,争夺领地与保护幼仔的时候。人类的攻击行为主要包括采取直接 暴力手段对他人伤害、残杀、抢劫、强奸等。此外,破坏他人财产、对他人 辱骂、威胁等也都是攻击性行为。许多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都或多 或少地表现出一些 攻击性行为,但轻重程度不一,男比女表现得更明显。  一、具有攻击行为的人的特点具有攻击性行为的人,往往具有以下人格特点:  (一)言语较多。喜欢与人争执,好胜心强。这类人往往是什么事都非 争不可,并时常讲粗话,爱骂人。  (二)情绪不稳定,急躁易怒,存在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这类人 往往任性执拗,喜欢生气,时常乱发脾气,稍不如意就可能出现强烈的情绪 反应,如哭闹、叫喊、扔东西或以头撞墙等;经常找茬向他人发起身体攻击, 如打人、咬人、推人、踢人等,并且难以自控;还常惹事生非,戏弄、恐吓、 欺负同龄或抢他人的财物。(三)性格上常表现出向外攻击、鲁莽和盲目性。(四)冲动的动机形成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的。  (五)行动反复无常,可以是有计划的,亦可是无计划的。行动之后常 体验到愉快、满足或放松感,无真正的悔恨。自责或罪恶感。(六)心理发育不健全和不成熟,经常导致心理不平衡。(七)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倾向。   二、攻击行为形成的原因引起攻击行为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理因素  1. 遗传因素 从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的父母身上也可发现有攻击性倾向 甚至攻击性行为。有研究表明,这些大人身上可能存有某种微小的基因缺陷, 受这种基因缺陷影响的儿童在后天的环境常表现出有攻击行为。  2.从生物医学角度观察,人类攻击行为男性比女性多见,暴力犯罪案例 男女中的比例力 9:1.遗传学研究证明,性染色体异常、雄性激素分泌过多 的患者,其攻击行为比较突出。  3.常有攻击行为的人中间,其异常脑电活动比例增高,一部分患有癫痈、 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分裂症或偏执性精神病,或有脑外伤、脑炎后遗症,其 常伴有攻击行为。□社会心理因素  1.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一般患有情绪问题和行为障碍的人易产生攻击行 为。如多动症患儿因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当情绪稍有激动,便头脑发热, 与人发生争吵或动手打人,或破坏财物。2. 性格从性格学角度来观察,暴力犯罪的人常表现出性情粗暴,易于激惹冲动,寻衅,任性,自制力差;比较残忍,对别人的痛苦缺乏同情心;极 端自私、轻率、无耻及贪图感官享受等。3.心理挫折 人类遇到较强的、不公平的甚至是无理的心理挫折时,容易诱发攻击行为。  4.教育不当 一般来说,家长蛮不讲理,对孩子过分保护和偏袒,甚至 怂恿,常使儿童产生一种随时可以攻击别人的合理感。特别是当其攻击行为 占了“便宜”,得到了“好处”的儿童,更是攻击欲增强、攻击行为加重。5. 模仿学习 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模仿性强,许多攻击行为都是从父母、同伴等周围人那里和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中模仿学习而来的。  6.报复心理 别人的无理挑逗、讽刺,如出言不逊、侮辱嘲笑。或摩拳 擦掌、耀武扬威等,常导致互相激发、逐步升级,最终付诸武力,诱发攻击 行为。7.社会解体与动荡 一般来说,社会解体或动荡,常使人的行为出现偏差,甚至失去理智,出现强烈的攻击行为。此外,社会群体间的价值观念与 行为标准等发生矛盾时,常可诱发民族纠纷、宗教纠纷、社会动乱、国家冲 突等。□其它因素1.饮食因素一般在摄入过多的糖后易发生攻击行为。  2.环境条件恶劣如气温过高,噪音太大,居住过度拥挤等,都有可能诱 发攻击行为。病例例一:有其父必有其子  小 M,男,17 岁,高中一年级学生。据其班主任介绍,小 M 平时特别凶, 爱滋事,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兵戎相见”、“殊死相斗”,打得头  破血流。因此班上同学都特别怕他。该生脾气暴躁,稍不顺心就对同学大打 出手,或恐吓威胁,给同学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虽经学校多次批评教 育,甚至给予纪律处分,但见效并不大。为此班主任老师几次进行了家访。 据其母亲介绍,该生在家中表现得特别好,总是小心翼翼的,稍有不良表现, 便会遭到其父的一顿痛打。他父亲脾气暴躁,经常酗酒,打孩子如家常便倾, 孩子对他怕得要死。不敢有不良表现。诊断分析  有其父必有其子。小 M 在其父身上受到的训斥、责打并没有压抑在其内 心,而是转移到同学身上发泄。很多研究表明,受到父母体罚的人,倾向于 向自己的子女同样进行体罚;喜欢打妻子的丈夫往往也打孩子;有酒精中毒、 药物依赖、赌博成癖或失业的丈夫常有虐待妻子的行为。从本案例来看,小M 从小就受到其父的体罚,其内心的痛苦及其强的模仿力,迫使他从外界找 到心理平衡,其父成为了他待人处事的榜样和崇拜者,因此他很自然就具有 了很强的攻击行为。可见,要制止小 M 的攻击行为,其父是个关键性因素。冲动控制障碍  冲动控制障碍是指本人难以制止的欲望和冲动。一般地,行为的实现与 本人的意愿是协调一致的,伴有轻松愉快和满足的感受。在行为之前,有逐 步升级的紧张。他明知道这种行为对自己或对他人或对家庭、社会有害,事 先也有意识地克制此种活动,但此时的内心动机冲突造成了紧张感,或者外 界压力与自身欲望发生冲突形成了紧张感,以至于不能自拔。患者事后悔恨、 自咎情绪可有可无。  冲动控制障碍一般包括有间歇性冲动障碍、偷窃癖、纵火癖等。下面分 别加以阐述。  一、间歇性冲动障碍  所谓间歇性冲动障碍,是指患者的行为冲动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人身事件 和财产损坏,但诱发其行为冲动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强度显然与其攻击性的强 度不成比例,即反应过度,而患者平时并没有表现出普遍性的冲动性或攻击 性增强。  一般来说,其发作周期历时数分钟至数小时,然迅速恢复常态,变得极 为友好合作,并常常对自己未能控制冲动表示遗憾。间歇性冲动障碍可在任 何年龄发生,但常见于 10 多岁至 30 多岁左右的年龄阶段。该症有人群中的 发生率极小,男性比女性多见。□间歇性冲动障碍的特点 间歇性冲动障碍一般表现为,患者常因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莫名其妙地采用暴力对他人的人身造成伤害,甚至强奸和残杀,或者狂暴地砸碎一切物 品,破坏财产,或者对他人进行漫骂和威胁等,发作数分钟至数小时后,迅 速恢复常态,对自己刚才的所做所为深表内疚和遗憾,并常常请求别人的原 谅。  具有间歇性冲动障碍的患者一般都脾气暴躁,情绪易波动,尤其发作时 恨不得把世界砸烂,具有很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但平时患者显得与常人无 异甚至有时还表现得很文静、开朗,脾气也很温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病因分析  造成间歇性冲动障碍的原因目前还尚未十分清楚,一般来说可以归纳为 以下几点:1.遗传因素患者的家庭中常显示一级亲瞩中的发生率比正常人口中明显增高。  2.脑损伤 间歇性冲动障碍患者的大脑功能,尤其是边缘系统存在着某 种障碍,高幅慢波脑电波的出现率较高。此外,宫内、围产期或婴幼儿期的 轻微脑损伤,常可造成欲望冲动力量增强与大脑皮层控制功能削弱。3.心理教育因素患者常表现一定的性格缺陷,如性情暴躁或消沉、轻率等,情绪常易波动。此外,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压抑等均可 诱发间歇性冲动障碍。例一:一怒砸家的宁君  小宁,男,28 岁,己婚。小宁在单位工作积极肯干,常受到同事领导的 赞许。只不过爱抬杠,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人大打出手,过后又深深 的自责,态度非常诚恳,或主动承担责任、赔偿经济损失。他自己也为此痛 苦不已。有一天,因一件小事与其妻吵了起来,其妻多说了一句话,小宁便 一怒之下将家具、电视机等砸个稀烂、并将其妻子胳膊打断。过后小宁感到 深深的内疚,跪在妻子的病床前请求原谅,并不断地抽打自己的嘴巴。妻子 最终没有原谅他,与他离了婚。因为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不知多少次了。小 宁后悔不已,但一遇到事情,便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诊断分析 小宁的离婚看来是一个必然,因为谁也受不了小宁的冲动表现。小宁想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吗?太想了,但他自己每次都控制不了自己,他是一个十足的间歇性冲动障碍患者。很显然,他的这种冲动行为不但造成自己妻离 子散,人财两空,而且势必影响其在工作单位的表现和业绩。二、偷窃癖  偷窃癖是在变态心理支配下表现出一种反常行为。所谓偷窃癖,是指患 者常反复出现不可克制的偷窃冲动,其偷来的东西不是为了满足个人需要或 经济目的(当时完全有偿付能力),而是将它们隐藏,暗地里退还原主,或 送给他人,或抛弃、收藏。  一般来说,患者在实施偷窃行为之前常有一种不断增长的紧张感,在偷 窃中和紧接于偷窃后常有极大的轻松感与满足感。间隔数周或数月,常再次 出现强烈的偷窃欲望。尽管患者也通常试图隐瞒偷窃行为,却并不抓住一切 机会。偷窃行为常是单独进行的,不与人合伙。在偷窃的间歇期有的会表现 出焦虑、沮丧及内疚,但这些并不会阻止他重复这类行为。一般地,女性患 者远比男性为多见。偷窃癖患者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差,其偷窃行为常从儿童 或少年期就已开始。但未成年儿童,偶有偷窃行为的并不少见,到成年期后 极可能发展力偷窃癖。□ 偷窃癖的一般特点  1.反复出现难以控制的偷窃欲和行为,通过偷窃公家或个人的东西来满 足变态的心理要求。2.所偷窃物品无明确的选择性,不以攫取经济利益和供自己使用力目的,即所窃物品不是当前需要的,也不计较其价值,有些甚至是废物。患者 常把偷窃的东西拿回家清洁并贮藏起来,或偷偷地送还物主,或把这家东西 送还那家或扔掉。3. 偷窃前无预谋,拿什么方便就偷什么。4.偷窃者是单独作案,无同伙合作。  5.偷窃冲动似乎有一定周期性,当偷窃观念达到一定紧张度时,控制能 力便下降而去做案。6.偷窃行为逐渐产生,持续进展,长期迁延,很难矫治。有的伴随终生,有的随年龄增长逐渐减轻,有的紧张时发作。7.偷窃癖患者的人格有一定缺陷,大多数人比较自私。□病因分析 形成偷窃癖的原因当今也尚未十分清楚。一般来说与其遗传生理、心理特点及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贪婪、补偿等畸型心理常可诱发偷窃行为;社会环境不良、偷盗成风,或他入怂恿等也易使人形成偷窃癖。 病例例一:偷窃也有癖  某男,38 岁,中专文化,工人。偷窃史 12 年。常出入不同居民住宅或 小巷,乘人不注意偷窃走廊、门口或院内各种可以顺手拿走的物品,极少进 入室内偷窃。物品多为衣服、鞋袜、空酒瓶子等。每次将偷来的物品洗净, 并整齐地贮存在床底下或放在窗台上。极个别的拿出使用,但从不变卖。1976年 3 月曾因愉窃被拘留 15 天。自 1984 年 10 月至 1985 年 12 月间就偷窃 50 余处,作案 120 多起,偷窃各种衣物及生活用品千余件,价值人民币几千元。 所偷物品价值最高的为旧收录机,最低的有牙膏皮子,空火柴盒等。偷窃特 点是拿什么方便就偷什么,但从不撬门破锁。平时只要有空闲时间就想偷窃,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戒撸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